⑴ 經濟學里的「杠桿」和「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求解釋
【經濟學術語】
在經濟學里,杠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指「財務杠桿」。一個企業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借貸籌集資金,投入生產,獲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但這樣風險也大,如果生意賠了,虧損大過自有資金的量,就成了資不抵債。一般企業都會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既能多掙錢,又保證可控的風險,指標就叫做「資產負債率」。
廣義的杠桿涵蓋所有「以小搏大」的經濟行為,但核心還是借貸。比如在期貨市場,你有一塊錢,但市場允許你下十塊錢的單。期間如果虧損到了一塊錢,你就強制退出。
宏觀經濟中的杠桿利用的是資金流動倍數產生作用。比如加息減息。加減0.1%的利息率看起來是很少的,但資金流動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復多次的,所以效用會放大很多倍。為什麼這么說呢。比如張三從銀行借十萬塊錢,可能馬上去商場購物,而商場到了晚上就把錢又存進了銀行。銀行又把錢借給李四,李四開公司,錢借出來了可還存在銀行戶頭里。銀行的錢還是那麼多,只是多了兩層債務關系而已。
當政府提高或者降低利息時,會同時對多層借貸關系起到作用,從而產生放大效應。
改變銀行准備金率也類似。
「去杠桿化」(Deleveraging),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這種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⑵ 去杠桿政策為什麼使民營企業融資難度增大
去杠桿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降低資產負債率,必須降低負債(或增加資產),國家對銀行的政策導向也是貨幣收緊,再加上民企相對國企有政府背書信用較弱,所以融資難度加大。
⑶ 金融裡面去杠桿化泛指什麼
什麼是去「去杠桿化」?--金融危機下的現象
「去杠桿化」(Deleveraging)如今正成為全球基金經理和經濟學者口中的熱門詞彙。從南至北,從華爾街到香港中環,從美聯儲主席到一線的對沖基金操盤者,嘴裡念叨的都是這個詞、以及隱藏在它背後的那個風雨飄搖的市場。
而在其中一些人眼中,「去杠桿化」已經是未來一個時代的主題詞,它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重大變化,是對過去三十年世界金融發展路徑的「修正」。這股浩浩盪盪
席捲全球的「去杠桿化」風潮,究竟會給世界經濟和市場帶來哪些影響呢?在全球化背景下,內地投資者該如何應對呢?本期基金周刊予以關注。
何謂「去杠桿化」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一些機構認為,如果這股風潮蔓延,那麼原先支持金融市場的大量復雜的組合、杠桿放大的投資工具會被解散。衍生品市場萎縮、相關行業受創,市場流動性因此大幅縮減,並導致經濟遭遇衰退 。
甚至有機構投資者認為,美國(即將)進入大規模去杠桿化的過程,這種影響將逐步向實體經濟擴散,導致美國陷入衰退,整個經濟調整期或許將需要十年。
⑷ 去杠桿去庫存去產能什麼意思
1、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2、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3、「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在每一個「去杠桿化」的階段上,中國經濟所受的沖擊不同。
首先,「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對中國影響很小。
由於實行資本賬戶的管制,中國絕大多數的對外金融投資都是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投資的形式進行。這類投資一向穩健保守,基本不會涉足高度杠桿化的金融產品,即使有所損失,也不能與其他類型投資者的損失相提並論。
其次,「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和「投資者的去杠桿化」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去杠桿化
⑸ 股市科普:什麼是去杠桿化
簡單來說,「杠桿化」,以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特別是投資銀行,杠桿化的程度一般都很高。
「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之所以要去杠桿,是金融周期到達頂部後提出的客觀需求,也是銀行和市場主體自發選擇的行為,是市場配置的力量。
企業盈利下降,無法負擔更高的債務,所以會選擇收縮產能,償還債務。
銀行壞賬率上升,影響業績和生存,所以會選擇盡量催收貸款並少放貸。
⑹ 國家最近提到的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
"去杠桿化"是指
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1、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
2、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於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鑽石、穀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於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
3、格羅斯表示,一旦進入去杠桿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沖擊。 而且這個進程將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影響、彼此加強的。
⑺ 我國為什麼要去杠桿
因為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機構對短期流動性(資產變現以應對資產價格波動的能力)和高杠桿更為依賴。
之前美國的幾輪量化寬松政策(QE)向新興市場國家注入了大量的美元,中國也被迫接受輸入性通脹。隨著美國逐步退出QE政策勢必推升美元中長期走強,令美元資產吸引力上升,導致全球資本迴流美國。反過來就可能引發中國大規模的資本外流和外貿收縮,造成資金面的動盪。
由於去杠桿化有放大周期的典型特徵,倘若眾多金融機構在同一時間大規模出售風險資產就會導致資產價格的下跌,而資產價格的下跌進一步促使金融機構去杠桿化。
因此不能把去杠桿化放在危機發生之時,中國的金融機構需要防範於未然。中國經濟尚處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二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GDP增長速度低於預期,匯豐PMI低於榮枯線50,經濟弱復甦的信號顯現。在外來風險的沖擊下,中國金融市場面臨著去杠桿化的巨大壓力。
去杠桿的宏觀經濟後果
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大規模去杠桿化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宏觀經濟後果,例如引發費雪債務通縮和GDP 增長放緩。
在金融市場,去杠桿的需要導致金融中介機構拋售資產、停止放貸,導致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信貸緊縮和借貸約束收緊。很多時候,隨著貸款人和投資者尋求風險較低的投資,這一過程伴隨著對質量的追求。
然而,由於無法獲得運營所需的信貸,許多其他方面健全的公司可能會倒閉。此外,陷入困境的公司被迫迅速出售資產以籌集現金,從而導致資產價格暴跌。通貨緊縮的壓力增加實際債務負擔,並進一步分散經濟損失。
除了造成通貨緊縮壓力之外,去杠桿化資產負債表的公司和家庭通常會通過大幅削減支出來增加凈儲蓄。
家庭消費減少,企業解僱員工,停止投資新項目,導致失業率上升,甚至降低資產需求。從經驗上看,消費和 GDP 在去杠桿化的頭幾年通常會收縮然後恢復,這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經濟中的總儲蓄下降,盡管個人儲蓄傾向較高。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節儉悖論。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經濟為何要去杠桿化
⑻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杠桿率是什麼意思
所謂杠桿,從狹義上講,是指資產與股東權益之比;從廣義講,則是指通過負債實現以較小的資本金控制較大的資產規模,從而擴大盈利能力或購買力。
自從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去杠桿化」一詞遍從國外一直流行到國內。所謂「去杠桿化」,是指公司或者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把原來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這樣一個潮流。
去杠桿化會的影響
那麼,去杠桿化將如何影響當前的資本和資本市場呢?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於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鑽石、穀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於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格羅斯表示,一旦進入去杠桿化進程,包括風險利差、流動性利差、市場波動水平、乃至期限溢酬都會上升。資產價格將因此受到沖擊。而且這個進程將不是單向的,而是互相影響、彼此加強的。比如,當投資者意識到次貸風險並解除在次級債券上的投資杠桿時,那些和這些債券有套利關系的其他債券、持有這些債券的其他投資者以及他們持有的其他品種,都會遭受影響。這個過程可能從有「瑕疵」的債券蔓延到無瑕疵的債券,並最終影響市場的流動性,進而沖擊實體經濟。
杠桿率一般是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與權益資本的比率。高杠桿率意味著在經濟繁榮階段,金融機構能夠獲得較高的權益收益率,但當市場發生逆轉時,將會面臨收益大幅下降的風險。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都採取杠桿經營模式。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商業銀行的杠桿率一般為10-20倍,投資銀行的杠桿率通常在30倍左右。
杠桿率的優點
引入杠桿率作為資本監管的補充手段,其主要優點為:一是反映股東出資的真金白銀對存款人的保護和抵禦風險的作用,有利於維持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水平,確保銀行擁有一定水平的高質量資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潤)。二是能夠避免加權風險資本充足率的復雜性問題,減少資本套利空間。本次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在新資本協議框架下,如果商業銀行利用新資本協議的復雜性進行監管套利, 將會嚴重影響銀行的資本水平。有關數據顯示,一些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和杠桿比率出現背離。2008年年末,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3.1% ,但杠桿比率只有2.9%;UBS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1.5%,杠桿比率卻只有2.6%。
通過引入杠桿率,能夠避免過於復雜的計量問題,控制風險計量的風險。三是有利於控制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過快增長。通過引入杠桿率,使得資本擴張的規模控制在銀行有形資本的一定倍數之內,有利於控制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過快增長。
杠桿率的缺點
杠桿率也有其內在缺陷:一是對不同風險的資產不加以區分,對所有資產都要求同樣的資本,難以起到鼓勵銀行有效控制資產風險的目的。二是商業銀行可能通過將資產表外化等方式規避杠桿率的監管要求。三是杠桿率缺乏國際統一的標准和定義, 同時對會計准則有很強的依賴性。由於杠桿率的相關項目主要來源於資產負債表,受會計並表和會計確認規則的影響很大,在各國會計准則有較大差異的情況下,該指標難以在不同國家進行比較。
⑼ 各位股友,金融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最通俗的講是不是去泡沫化
1、金融去杠桿化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減少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例如CDO CDS等,使用這些金融創新工具可以放大貨幣量,例如100元可以變成1000元使用,這樣就是10倍杠桿。
2、泡沫通俗講就是不該有很多錢的地方多出了很多的錢,例如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一些人去投資5000/m的房子抄到20000這就是泡沫化,這個價格是脫離真實物價水平的,就像是吹的泡沫一般價格脹大但也容易破裂。
拓展資料
1、簡介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
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2、概述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3、階段
當前,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風險名詞就是"債務",就本質而言,債務其實就是對信用的一種過度透支,濫用信用就會造成債務風險,並最終導致債務危機。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看,經濟周期波動往往體現為經濟體系杠桿率的調整過程。往往會經歷三個階段的去杠桿化過程:早期衰退、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經濟回升和公共部門去杠桿化。
⑽ 中國為什麼要金融去杠桿
就是市場通過銀行資金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意思,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政策。
之前銀行鼓勵企業喜歡用杠桿投資方式,你投資1萬,利用金融杠桿,由第三方金融機構借你9萬,變成你投資了10萬,如果企業發展順利是沒什麼問題,但是一旦出現虧損,銀行方面就損失慘重了,所以現在在鼓勵去杠桿化,就是把之前這種投資結掉,以後減少杠桿化投資,來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減少金融方面的系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