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去杠桿行動計劃落實情況

去杠桿行動計劃落實情況

發布時間:2022-04-24 08:53:39

1. 央行房貸新規:去杠桿、降負債是大勢所趨

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

  《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含境外分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以及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要滿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管理要求。目的是提高金融體系韌性和穩健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這是繼2020年8月20日「三條紅線」出台後,又一針對房地產融資的政策,在剛剛過去的2021「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上,我曾說過:「2020年全年與房地產相關的金融政策一直在持續的收緊,哪怕是在疫情最嚴重的上半年也沒有在任何一個公開場合說過要給房地產金融助力,一直到8月20日,這是所有地產人應該記住的日子,『三條紅線』的相關政策給整個行業特別是給房地產金融行業理清了未來的政策脈絡和思路。」

  在當時我給出的十大預測中,提到未來金融政策還將趨緊,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在全年金融政策持續收緊的2020年的最後一天推出《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我對金融政策趨緊的預測,未來房企整體融資環境依舊偏緊的主基調不變。

  01

  大部分銀行金融機構符合管理要求

  從近期發布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具體要求來看,銀行業金融機構按類型分檔,其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各檔不高於40%、27.5%、22.5%、17.5%及1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各檔不高於32.5%、20%、17.5%、12.5%、7.5%。


  若結合居民杠桿率與債務收入比來看,截至2020年三季度,居民杠桿率逐年提升至33%,較2015年增加13.7個百分點,債務收入比升至55%,較2015年增加24.5個百分點。而在疫情陰霾下,居民收入預期大概率將有所下滑,償債能力進一步減弱,由此看來現階段有序引導企業負債率、居民杠桿率逐步回歸到「安全線」以內,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仍是重中之重。

03

  未來房企整體融資環境依舊偏緊

  2020年,房地產政策層面前松後緊,中央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主基調,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長期調控目標。上半年房地產信貸政策中性偏積極,央行三度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1.75萬億元,並兩度下調LPR利率中樞,5年期以上LPR累計降幅達15個基點。

  但下半年央行設置「三道紅線」分檔設定房企有息負債的增速閾值,並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倒逼房企去杠桿、降負債。時值年末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房地產行業將穩杠桿乃至去杠桿的強調和加強。

  聯繫到郭樹清發文強調,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我們認為未來房企整體融資環境依舊偏緊,房企去杠桿、降負債已是大勢所趨。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答記者問時同時表示要「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

  「十四五」規劃也已定調:房地產事關民生消費和投資發展,助力經濟內循環。

  我在2021「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上說過「房地產是中國最大的金融業、製造業、服務業」。因此,我認為政策基本面依然「穩」字當頭,繼續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主基調,強化並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

  同時,《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發布,也進一步驗證了我對行業步入無增長時代新邏輯的驗證,過去若干年,房企高歌猛進,資金帶來了巨大的動力,時至今日,在「三條紅線」和「央行房貸新規」的要求下,資金被限制,由於沒有更多的資金進入,整個行業再往上走的動力被大大削弱,因為整個行業的主體是房企,缺乏資金的支持,會使得企業動能不足,從而使得行業動能不足,就將步入無增長的時代,這也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我所講到的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

2. 宏觀杠桿率上升勢頭明顯放緩帶來的積極意義

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去杠桿

一系列政策在多個領域共同發力。市場化債轉股、處置僵屍企業、調整考核評價標准……多措並舉之下,截至今年6月末,中央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6%,較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

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為去杠桿、防風險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6月末,我國M2餘額177.02萬億元,同比增長8%,增速較上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

一系列旨在遏制資金脫實向虛的強監管政策出台,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大幅萎縮,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等去杠桿重點領域的不規范融資減少。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加3.54萬億元,占同期貸款比重較上年低1.9個百分點。

「隨著金融監管加強,影子銀行等導致杠桿率上升的狀況將有較大改變,對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的清理、整頓和規范力度也在加大,預計未來我國杠桿率將總體趨穩,並逐步有序降低。」劉世錦說。

風險可控 去杠桿深刻影響中國經濟金融

隨著去杠桿工作穩妥有序推進,風險防範的藩籬正在逐步築牢。

一度持續攀升的銀行業不良貸款出現企穩向好的態勢。5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9%,遠低於國際水平;貸款損失准備余額3.5萬億元,撥備覆蓋率183%,風險抵補能力充足。

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遏制,截至5月末,銀行業在保持12%以上信貸增速的同時,總資產規模少增20多萬億元;同業理財在上年減少3.4萬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縮減1.2萬億元,已累計削減三分之二以上。

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金融機構,去杠桿,正對中國的經濟金融產生深刻影響:越來越多的資金從傳統產能過剩領域逐步退出,向高新技術產業等新動能聚集。

「我們對鋼鐵、水泥、煤炭等五大產能過剩行業融資余額較2013年末高峰時點下降近五成。與此同時,近兩年來對先進製造業貸款增長超過10%。」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從全國情況看,6月末,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1%,比同期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5個百分點。

「集中抽貸和蜂擁授信都容易產生信用風險,吸取前些年的教訓,雖然我們的資源在往新興產業方面轉,但也不能一哄而上。」一家城商行行長助理表示。

去杠桿,也正在潛移默化影響企業的發展理念。

「國家去杠桿的決心和力度很大,不會是一陣風,企業應適應形勢,先把自己的『泡沫』擠掉。」人福醫葯融資主管李陽帆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做資產剝離,把精力聚焦在發展醫葯主業上,出售資產帶來的收益改善了公司的資產結構和現金流,公司發展更有底氣了。

根源治理 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盡管已初見成效,但去杠桿不能畢其功於一役,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難點,需要通過有力但有序的措施,使宏觀杠桿率逐步回落到合理水平。

去杠桿,國有企業是重中之重。但高杠桿的國企集中在鋼鐵、煤炭、電力等行業,去杠桿與去產能、補短板等任務相交織,情況復雜。

「市場化債轉股和兼並重組應成為重點攻堅方向。目前已有部分企業陸續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未來應擴大到更多負債率較高、產品有市場、有競爭能力的企業。」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學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去杠桿,要發揮企業自身的積極性。「如果企業自身不走出過度擴張、過度負債的傳統路子,不主動聚焦核心業務,那麼去杠桿就成為金融企業的獨角戲,成效不會明顯。」一名銀行業人士表示。

高杠桿的形成,與我國的金融、財稅和國企等體制機制緊密相關。去杠桿要堅持著眼長遠、深化改革,強化根源治理。

在金融領域,要豐富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在財稅領域,明確地方政府財權事權;在國企領域,要深化國企改革優化資本結構……從根源上去杠桿、防風險,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去杠桿從本質上來說是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金融生態,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董希淼表示。

守住底線,才有底氣。只要我們直面挑戰,主動作為,就一定能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來自新華網

3. 哪些省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

《總體方案》明確,經過3年努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取得重要進展,「去降補」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顯著提高。
去產能方面,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屍企業」市場出清,其中,到2016年底,全省國有關停企業全部出清;2017年底,全省國有特困企業基本脫困;2018年底,國有資本配置效率顯著提高,國有經濟結構明顯優化。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落後產能任務,嚴格控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生產能力。
去庫存方面,到2018年底,全省商品房庫存規模比2015年底的1.6億平方米減少約12.5%,即在全部消化2016-2018年供應溢出約630萬平方米商品房的基礎上,力爭在化解2000萬平方米的商品房庫存。
去杠桿方面,到2018年底,證券期貨機構杠桿率符合相關監管指標體系要求,保險公司杠桿率全面達標,保持全省銀行機構不良貸款佔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直接融資佔全部融資金額的比重超過35%. 。
降成本方面,到2016年底,為全省企業減負約4000億元,企業綜合成本比2014年底下降約5%-8%。到2018年,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
補短板方面,到2018年底,完成軟硬基礎設施投資11500多億元。全省農村配電網建設改造提前兩年達到國家要求,城鎮居民天然氣氣化率提高到35%以上,管線入戶率提高到75%,高速公路新增通車里程2363公里,高快速鐵路新增運營里程265公里,珠三角城際鐵路新增運營里程350公里,全省萬畝以上海堤達標率提高到60%,粵東西北地區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90%以上、市區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提高到95%、85%以上,全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覆蓋率提高到85%以上。
>>>>
焦點一:「僵屍企業」處置後,職工怎麼辦?
破產企業清算資產優先用於清償職工欠薪和職工安置
處置「僵屍企業」,是化解產能過剩的「牛鼻子」。然而很多人關心,什麼樣的企業算「僵屍企業」?如何處置?企業處置後,職工怎麼辦?
《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行動計劃(2016—2018年)》明確,到2016年底,國有「僵屍企業」中,2333戶關停企業全部出清。1052戶特困企業,要通過兼並重組盤活一批、資本運營做實一批、創新發展提升一批、關閉破產推出一批,用2年時間基本實現脫困目標。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對於非國有「僵屍企業」,主要依靠市場機制實現出清。對嚴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要堅決「拔管子」、不再輸血。
對於「僵屍企業」職工安置問題,行動計劃要求,破產企業清算資產優先用於清償職工欠薪和職工安置。優先將「僵屍企業」下崗職工納入就業創業扶持范圍,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創業項目咨詢和跟蹤服務,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創業小額擔保貸款、一次性創業資助等政策,支持自主創業帶動就業。
>>>>
焦點二:商品房有何影響?
全省城市分四類去庫存 佛惠中清庫存規模大
商品房庫存如何「去」?根據《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庫存行動計劃(2016—2018年)》,全省城市將分為4類,分別結合具體情況制定行動計劃,「一類一策」去庫存。

4. 上海托育是個好項目嗎

是的。
上海托育項目增加普惠性托育供給,解決年輕父母育兒痛點。
具體有以下幾項措施:
一、在幼兒園里開設托班是具有上海特色、廣受家長歡迎的托育服務形式。
二、除了要滿足家長普惠的需求,還要滿足就近的需求。
三、城市發展的多樣化決定了托育服務需求的多元化。
四、社區是托育服務的重要依託。
此外,上海將健全市、區兩級托幼與學前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跨部門合作的協調機制,並將《行動計劃》的落實情況納入對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優化經費投入,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托育服務工作的氛圍。

5. 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審計監督工作

一、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審計監督的主要特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為審計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只有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審計工作的新特點,既要看到新形勢給審計工作創造的良好機遇,也要看到給審計工作帶來的新挑戰,才能更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一是新定位,審計定位更高。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對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進一步提出了「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制度建設,努力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將「審計監督」列為「八大監督制度」之一。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審計制度若乾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其核心就是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更好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指出「各級黨委應當支持和保證審計機關依法進行審計監督」。由此可見,審計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方面,是強化對權力監督和制約的制度性安排。
二是新任務,審計監督全覆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實現「四個審計全覆蓋」,賦予了新常態下審計工作新的內涵、要求和新的任務。審計工作任務更重,責任更大。
三是新職責,除了審計監督職責外,還增加了保障職責。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對審計發揮監督和保障的雙重職責作了明確規定,審計職責除了審計監督職責外,還要增加了對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國家經濟安全、公共資金使用、民生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改革等審計保障職責。如何在新形勢下發揮好審計的雙重職責,成為了審計工作研究的新課題。
四是新格局,即全國、全省審計機關將形成「上下一盤棋」格局。《關於完善審計制度若乾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明確提出了對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進行統一管理,全省乃至全國審計機關將進一步加強了緊密聯系,「上下一盤棋」格局將加快形成,這對新常態下一步完善現行審計體制、強化審計監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是新期待,即人民群眾對審計的期待更高。由於審計工作已經擺脫了原來單純的經濟監督,正處在國家發展的大勢中。從「三期疊加」到新常態,到五大發展理念,再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審計的定位更高了,職責更重了,人民群眾對審計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審計成果、審計方式、審計人員行為也將成為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依法審計、文明審計成為審計工作的客觀要求。
二、全面把握新形勢下審計監督的主要內容
國務院《關於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以及對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實行審計全覆蓋,不斷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和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聯系我市實際,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審計監督工作,同時切實做到將服務寓於監督之中,主動做好「三個服務」,即為維護黃石社會經濟秩序和發展環境服務,為市委、市政府宏觀決策服務,為被審計單位建章立制和強化管理服務。
一是加強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跟蹤審計,著力促進政策落地。大家知道,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下行壓力較大,呈現「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徵,即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以往刺激經濟政策副作用消化期。尤其是「三期」同時出現,作用相互疊加,使得當前我國經濟面臨的局勢更加復雜。為此,黨中央、國務院為應對復雜局面,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針政策。國務院要求審計機關切實發揮政策落實的「督察員」、深化改革的「催化劑」作用。因此,我們要深刻領會經濟新常態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緊緊圍繞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部署,持續跟蹤審計重大政策落實情況,抓住項目落地、資金保障、簡政放權、政策落實、風險防範五個方面,重點關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任務落實,以及創新創業、擴大有效投資、促進轉型升級、推進新型城鎮化、精準扶貧、節能環保等領域政策措施的貫徹情況和效果。通過加強政策跟蹤審計,及時發現在具體部署、執行進度、實際效果等方面的問題,及時反映各項政策之間的不適應、不銜接、不配套等問題,搞好綜合分析研究,為黨委政府提供科學、合理、有效的決策建議,促進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斷完善,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從具體審計工作開展情況來看,去年我們根據審計署和省廳要求,及時開展了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先後向省廳和市政府報送了棚戶區改造、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我市推進簡政放權政策落實情況報告,審計發現我市主要存在資金撥付不及時、部分項目建設進度偏緩、部門單位存在違規收費等問題,有力推動了相關問題的整改落實。今年,我們進一步加大政策跟蹤審計工作力度,專門出台了《黃石市審計局關於做好2016年穩增長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提高認識、突出重點、健全機制,重點抓好簡政放權、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建設情況、大冶市金融政策落實、全市扶貧資金等11項跟蹤審計工作,分專題分類匯總政策跟蹤審計情況。通過查處典型案例,進一步落實責任,力求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服務我市經濟平穩運行、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
二是抓好財政金融審計,著力維護資金安全。隨著中央八項規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出台,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我國經濟社會已全面進入新常態,同時,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0次會議通過了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明確規定全面加強對預算執行和財政財務收支的審計監督。為進一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要進一步強化預算執行審計,將所有公共資金全部納入審計監督視野,對預算資金分配使用進度和效果實行全過程監督。牢牢樹立績效審計理念,把公共資金使用與項目推進、事業發展、經濟社會效益結合起來,不僅要監督檢查預決算管理法律法規和財經紀律執行情況,關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貫徹落實情況,更要關注財政支出績效,促進整合專項、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優化結構、深化改革、提高績效。要加強對「三公」經費支出和會議培訓費、協會和企事業單位管理情況、機構編制情況加強審計監督,促進厲行節約和規范管理。要加強對地方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的審計監督,促進防範區域性金融風險。從近年來財政金融審計實施情況來看,我們堅持以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為「龍頭」,切實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資金、重點部門的審計監督,通過對市級財政管理、稅收征管、部門預算執行、社保資金征管使用、政府債務、財政存量資金等情況的審計監督,注重從體制機制上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每年在人大的審計工作報告引起強烈反響,以全票或高票獲得表決通過。
三是加強民生資金和項目審計,著力保障群眾利益。堅持共享發展、增進人民福祉,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近年來,審計署反復強調,審計的根本目標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牢固樹立「為民而審」的理念,把維護群眾利益,著力促進改善民生作為審計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審計機關要本著「上為政府分憂」、「下為民眾解難」的原則,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卓有成效地開展審計監督工作,當好人民群眾利益的「保護神」。首先在審計項目安排上,優先安排民生資金與項目審計,全力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主要是通過項目安排,有效加強對扶貧救災、社會保障、就業培訓、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飲水、交通設施、公共衛生服務、拆遷補償、環境生態保護等重點資金、重點項目的審計,嚴厲查處虛報冒領、截留挪用、貪污私分民生資金等違法行為,確保黨和政府的惠民富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其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重點查處直接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最後在問題處理處罰上,加大對損害群眾利益問題處理處罰力度。要把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典型案件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嚴肅查處、如實報告、促進整改改,切實當好群眾利益的「捍衛者」和「守護者」。如在去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審計中,推動大冶、陽新等地出台了多項制度規定,促進了低保資金規范化管理,切實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又如去年根據政協委員提案,及時開展了城市道路停車收費審計調查,審計揭示的問題得到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作出停止中心城區臨時佔道停車收費的決策,很好的回應了人民群眾的關切。今年我們在民生資金審計中主要是認真組織好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醫療救助資金、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市扶貧資金審計任務,堅決查處跑冒滴漏、侵佔騙取等違規違紀問題,確保民生資金安全,推動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6. 國企去杠桿最大的困難在哪

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上升趨勢已出現改變,但國企高杠桿問題依然突出。專家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有關部署,方向明確,對象具體,將會加速國企降杠桿進程。

另一方面,國企負債主要對應著國有銀行資產。國有企業通過處置資產而承受的損失,有相當部分要傳導到國有銀行部門,形成不良貸款。當前,在金融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大型國有銀行承擔著較大的資本金壓力。國有銀行部門為了規避不良貸款,很難積極配合國有企業去杠桿。

在降杠桿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寄希望於「債轉股」。國家發改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各類實施機構已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製造等行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的70餘家高負債企業積極協商談判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

從目前情況看,「債轉股」落地狀況並不理想。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人士表示,落實債轉股的資金都是通過市場化籌集的,本身就有利息成本,銀行也得有收益的考慮。同時,對於鋼鐵等周期性行業的發展前景,仍需謹慎觀察。

如何可持續發展才是重要的。

7. 如何才能有效實現去杠桿的目標,最根本的手段可能還在於改革

「供給側改革」可能會從五個方面進行:一是降低過剩產能。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過剩產能不僅本身不具有發展潛力,還占據大量的生產要素造成新興產業不能得到充分發展。我國目前處於「三期」疊加階段,如果不能有效降低過剩產能,很有可能錯過這一實現轉型升級再平衡的有利時機。
二是對壟斷行業進行改革。壟斷行業長期以來效率較低、缺乏市場活力,如石油天然氣、電力、電信、鐵路等。可採取降低准入門檻,鼓勵行業競爭的方法來激發壟斷行業企業活力,提高生產效率。打破壟斷將有助於提高市場活力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三是要素市場的改革。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資本的合理流動是「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所在。要素改革要落腳於建立和完善城鄉間生產要素的流動、交易、優化的體制。要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收入,使其享受城市化進程的溢出效應,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是產業轉型升級。我國的製造業發展大都存在著粗放式發展的問題,產業轉型升級意味著製造業向精緻生產的方向發展,向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方向提升。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和製造業的國際化水平,真正落實「中國製造2025」規劃。
五是金融市場改革。因為我國金融市場還不完善,與實體經濟的傳導還不通暢。以股票市場為例,如何有效防範緩解金融風險,建立能夠服務於實體經濟,保護投資者利益,形成有效監管的市場是「供給側改革」的焦點所在。

8. 深度分析:推動供給側改革著力點在哪

推動供給側改革有六大著力點:
在中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如何才能通過供給側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筆者認為,以下六個方面應成為下一階段推動供給側改革的著力點。
第一,繼續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去杠桿、控風險、提效率,發揮對經濟增長的重大牽引作用。通過各項體制改革,減少政府直接干預,降低企業的顯性和隱性成本,激發微觀經濟活力,這是最艱巨的任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真正核心和關鍵。
首當其沖的,便是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大幅度減少行政審批,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與服務。目前,特別需要的是地方政府的強力落實,認真清理並切實減輕企業目前承擔的各類不必要的非稅負擔,繼續落實和完善簡政放權的各類事項,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抓好中央所確定的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實。
此外,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既能改善需求側管理,又能釋放供給側動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從而達到刺激生產、改善供給的目的,具有很強的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意義
抓實抓好國有企業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經營管理效率、質量和效益,切實改變國有企業財政預算軟約束現狀,使國有企業能自負盈虧。同時,仍然要重視加快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力度鼓勵民企進入壟斷領域,落實負面清單制度,激發民間資本活力,提升資本回報率,通過制度變革促進自由競爭,提高社會資金形成和配置效率。對國企的改革還有另外一層重要含義:盡快清理大量佔有各類資源的「僵屍企業」,這將有助於從微觀層面實現去產能、降杠桿並最終提升盈利能力的目的。
財稅和金融領域的改革,同樣既能通過宏觀政策調控從需求側影響經濟發展,又能通過深化改革降低企業稅負和融資成本,實現在供給側發力。未來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應以推動稅制改革為突破口,逐漸降低間接稅的比重,建立和完善以居民財產、行為為課稅對象的直接稅稅制。並且,還要一改過去名義積極、實際保守的政策基調,採取更大力度的減稅,減輕企業的稅費負擔,堅決杜絕違法徵收「過頭稅」,真正體現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更加主動並且更有力度的取向。
針對我國金融市場長期存在的結構失衡、功能不全和「金融抑制」明顯等突出問題,需要全面推進金融改革,盡快解除金融抑制,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以便更好地發揮金融體系深度動員社會資本、提高儲蓄率的作用,從根本上增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
考慮到淘汰落後產能、壓縮企業杠桿率、清理「僵屍企業」等結構調整的力度將不斷加大,過程仍將漫長,有可能造成國企員工下崗失業,需要進一步加強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其變動,不斷提高工資和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低保等保障標准及其政策受益面,竭盡全力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第二,給企業更大力度的減稅減負讓利,發揮稅收政策作為需求側政策和供給側改革連接點的作用。從經濟轉型需要和居民訴求來看,我國的宏觀稅負顯然偏高,仍有下調空間。在這一點上,企業和居民減稅呼聲高漲,但政府部門則強調困難壓力多。從理論上講,在經濟下行期,減稅是重要的逆周期調節工具。對企業,減稅能直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和資本的稅後報酬,刺激勞動和資本供給的增加,進而推動潛在的產出增長;對居民,減稅則有利於刺激消費,增加經濟活力;對政府,雖然短期內稅收有所減少,但根據「拉弗曲線」,減稅產生的供給效應將開辟新稅源、拓寬稅基,從長期看仍有助於政府稅收的增加。
因此,盡管目前實行全面減稅似乎條件並不完全具備,但針對居民個人、小微企業、成長性企業和新興企業的更大力度的減免稅,則是切實可行、迫在眉睫的。此外,還需進一步合並相關稅種,減少消費環節稅負,清理不合理收費,適度降低社保繳費率,真正為居民創業、為企業創新減稅、讓利、松綁、減負,以激發微觀經濟活力,
第三,更多運用市場化機制,積極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改善國內競爭環境。 淘汰清理過剩特別是落後的產能,對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它將有助於降低企業部門的杠桿率,提升資本使用效率,改善企業盈利;有助於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和轉型升級。為此,應將去產能與「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很好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行業規劃、政策、標準的引導和約束作用。進一步嚴格市場准入管理,加強產業政策的調控和引導,從源頭上堵住落後產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還離不開做大增量、培育新興產業,應積極引導資源投向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推動增長方式向集約化轉型。從對外開放的角度看,可以藉助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擴大對外投資,拓展相關國際需求,深化國際產能合作,輸出國內具有比較優勢的產能。對於政府而言,轉變政府職能和政績考核導向,也有利於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和不當干預市場。
第四,調整和完善產業政策,做好鼓勵產業升級的加法,實現由特定激勵性產業政策向普惠性產業政策轉變。改進產業政策設計,有必要將目前傾斜發展特定部門的產業政策,如對新興產業實施的創新研究、環保節能的獎勵措施,逐步完善成為長期的、綜合性和普適性的創新與競爭激勵機制。
未來應注重強化市場環境建設,弱化具體產業發展的內容,避免引起未來一窩蜂投資而出現產能過剩。一方面,應著力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大規模技術改造投資,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進行深度融合,使更多中低端產業升級為中高端產業;另一方面,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努力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進行深度融合,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助推實體經濟盡快實現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第五,加快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促進技術進步,真正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轉變。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依靠廉價土地、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來支撐。如今,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強化,「人口紅利」逐漸衰退,勞動力成本大幅上升,儲蓄率逐漸下降,原有的比較優勢已明顯削弱,原有的發展動力已明顯退化,再依靠簡單擴大勞動力和其他要素投入來驅動發展的路子已經行不通,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過加強創新,提升要素投入的綜合效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因此,未來應緊緊圍繞營造公平寬松的競爭環境、強化金融特別是資本市場的支持、建立市場利益導向機制、提供資金便利和稅費減免、激勵創新成果轉化、完善科研教育體系、推進產學研結合、加快人才培養和流動、推動開放創新、加強統籌協調等多方面來轉變發展思路,將改革重點放在著力創造能夠從根本上激發全社會創新動力的體制環境上,營造創新的土壤,提高單位要素投入的產出,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
第六,繼續釋放和創造人口新紅利,著重培育人力資本紅利。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經濟發展的源泉,人力資源現在是、未來也仍將是我國發展的最大優勢,人力資本更是決定中國未來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沒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的持續供應,無論是消費、還是投資,在長期來看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
既要注重提高勞動力參與率,改善勞動力結構;又要強調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人力資本。通過優化勞動力配置,彌補由於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生產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的趨勢。一是繼續調整生育政策,增加年輕人口的生育率、扭轉持續低生育率局面,這是著眼長遠又利在當下的刻不容緩的戰略性舉措。二是加快城鎮化步伐,改革戶籍制度,消除對勞動力合理流動的束縛,促進勞動力跨地域、跨部門流動。三是通過提升教育質量、加強培訓等措施,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提高勞動力素質,特別是要更加重視對活勞動的投入,激勵其開展創新。

9. 「百姓經濟」怎麼走

物價漲幅保持在1%左右
PPI繼續為負的趨勢難以改變。今年經濟增速保持在6.5%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不會出現通縮
2015年,我國物價走勢平穩且漲幅一直在低位徘徊,但是在網友調查中,「2016年物價會不會漲」依然成為第一關注熱點。
「總體來看,在多方力量的作用下,CPI在1%左右、保持基本平穩的可能性較大。」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CPI走勢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一是食品價格,尤其是糧食、豬肉和蔬菜價格;二是受人工成本影響的服務價格;三是與消費相關的上游的工業品生活資料價格。由於2015年糧食再獲豐收,豬肉價格回漲到位,2016年食品價格保持平穩的可能性較大,偶爾會受蔬菜價格的波動影響。鑒於人工成本的剛性上升,服務價格總體呈現溫和上漲態勢。上游工業品生活資料價格仍處於溫和回落趨勢,對CPI會產生輕微下拉作用。
除了CPI,已經連續46個月同比下跌的工業生產者價格(PPI)也牽動人心。潘建成認為,從走勢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呈弱勢整理,國內資源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產能過剩依然十分嚴重,PPI繼續為負的趨勢難以改變。
那麼PPI「跌跌不休」,CPI又持續低位,這是否意味著今年我國有可能要進入通縮階段了呢?潘建成分析,我國曾於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出現過比較明顯的通縮,突出表現在居民消費價格與工業生產者價格雙雙持續下跌。當前情形的最大區別是盡管PPI連續46個月為負,CPI依然保持1.5%左右的溫和上漲,可見的未來也不大可能出現下跌。「這種情形不符合『物價持續的全面的下跌』的基本定義,所以我不認為中國經濟出現通縮。」潘建成說。
「對通縮的擔憂關鍵還是對物價下跌背後經濟衰退的擔憂,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9%,2016年增速保持在6.5%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這一增速在全球鳳毛麟角,完全不符合經濟衰退的定義。」潘建成說,當前中國經濟的問題與亞洲金融危機出現通縮期間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當時主要表現為總需求不足,失業壓力巨大;當今則為供求結構性失衡,失業壓力不大。「通縮是一個總量概念,當前突出的結構性問題不能用總量辦法解決。根本化解之道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同時加大力度降成本、補短板,為增長創造更有力的環境並增強直接動力。我認為,不一定要時時處處追求經濟結構調整與總量平穩增長之間的平衡,一時、一地、一事的失衡沒有關系,如果因此能換來長期的平穩健康發展,這樣的失衡可能就是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
收入
今年居民收入整體應該會繼續提升。農民工的收入將更有保障。最低工資上調空間有限
剛剛過去的2015年,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跑贏同期GDP增長6.9%的速度。
2016年收入能漲多少?您不妨先對照著以下這五檔「對號入座」:2015年,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今年居民收入整體應該會繼續提升,其中低收入群體的提升幅度會相對高一些。」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二室主任劉軍勝認為,除了增速跑贏GDP,2015年收入的另一大亮點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達到8.9%,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縮小0.02。
「今年將會延續這種好勢頭。」劉軍勝認為2016年收入的重點仍在「提低」上,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扶持政策都指向提升低收入群體的收入。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加快促進農民增收是今年1號文件的重點。「從精準扶貧、金融扶持、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農民技能等多方面齊發力來提高農民的收入。」劉軍勝認為目前城鄉收入差距仍然偏大,農民收入增速應該再快一些。
同時,農民工的收入將更有保障。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出台,全面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健全工資支付監控和保障制度。「現在仍有工程建設領域等部分行業拖欠工資問題比較突出,治理拖欠工資對農民工來說是另一種形式的保增收。」劉軍勝說。
去年,全國21個地區上調了最低工資標准,新的一年最低工資還會再次上調嗎?「應該說上調空間有限。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連續上調會對企業造成更大壓力,也不利於職工就業。對於最低工資的調整還是要做好評估,動態平衡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的關系。」劉軍勝判斷。
增收,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發力,還需要自身給力。劉軍勝認為「提升技能、腳踏實地」是增收法寶,「對生產一線的職工來講,提升技能水平是增收的主要途徑。」
養老
今年養老金待遇還可能持續提高,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有望今年出台
養老金待遇提高了,繳費率會不會跟著一塊兒漲?這是本次網友調查中最受關注的經濟問題之一。對此,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判斷:「今年,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提升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工資保持不變,今年老百姓反而可能少掏些養老錢。」在鄭功成看來,我國養老保險繳費率偏高是一個客觀事實,目前還有降低費率的空間,也應該降低,「但費率降低和老百姓掏的錢多少是兩碼事。老百姓每個月繳多少保險費,是和工資收入掛鉤的。如果工資漲了,每個月實際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也會多一些。」
更讓人高興的是,鄭功成判斷,今年養老金待遇還可能持續提高。「社會分配格局是讓更多發展成果惠及民生,當然包括惠及退休老人。養老金水平應當與物價掛鉤,同時考慮工資增長情況,因此養老金待遇也有繼續提高的空間。」
鄭功成認為,我國有望建立養老金正常增長機制。「目前盡管國家財政收入增幅在減緩,但並不會減弱對養老金的支持力度。同時,伴隨數萬億元結余的養老保險基金從今年開始進行投資運營,以及部分國有股劃轉的落實,養老金開辟了新的來源,這也有利於建立正常的養老金增長機制。」
鄭功成提醒,大家在計算自己未來養老金的時候,別忘了把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也算進去。基本養老保險金只是退休收入來源的一部分,國家建立的是一個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職業或企業年金、儲蓄性壽險在內的多層次養老金體系。「今年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職業年金成為必然選擇,國家亦明確了參保者個稅遞延的政策,這將有利於促進企業年金的發展。」
在提升養老金公平性方面,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步伐也在加快。鄭功成介紹,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方案有望今年出台,有利於提升養老金制度在地區間的公平性。另外,城鄉居民養老金待遇也有望上升,城鄉老人之間的水平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
「養老金只提供經濟來源,卻無法自動解決老年人所需養老服務等問題。」鄭功成說,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規模最大、家庭保障功能持續弱化最顯著的國家,我國更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養老制度體系,養老保險與養老服務構成其中兩大支柱。此外,還需建立老年護理制度、老年福利津貼和完善老年優待政策等。
生態
改善空氣質量將有大動作
北京今年PM2.5年均濃度要比去年下降5%左右,河北史上最嚴的治霾法律法規引入了引咎辭職和責令辭職制度
天空湛藍、碧水澄澈。在人民網「新的一年,您最關心哪些經濟問題?」的調查問卷中,「環境是否能明顯改善」成為大眾關注的問題之一。一年之計在於春。環境領域確實有不少新年新計劃,將隨春風送達萬戶千家。
「以百姓最關心的空氣質量為例,今年各地都將有不少大動作。」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汪鍵這樣表示。
全國空氣污染最重的京津冀區域一馬當先。不久前閉幕的北京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年PM2.5年均濃度要比去年下降5%左右。為達到這一目標,北京今年計劃投入165.4億元,用於大氣污染治理,聚焦散煤、高排放車、城鄉結合部三大領域。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黃興國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指出,未來天津將進一步全面加強大氣污染防治,進一步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到2020年PM2.5濃度比2015年下降25%。而常被看作拖累整個區域空氣質量的河北,更是拿出了「真招」——今年3月1日起,《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將實施。措施嚴、標准嚴、處罰嚴、問責嚴,使《條例》成了河北史上最嚴的治霾法律法規。條例引入引咎辭職和責令辭職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任期內,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的應當追責,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應當引咎辭職或者由其主管部門責令辭職。
水污染治理方面,百姓最關心城市黑臭水體能否根治,家門前的小溝小叉能否還清。去年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就顯示,今年水污染防治將走進全面落實階段,黑臭水體、小溝小叉治理情況都將納入考核目標。環保部將聯合住建部,每半年調度公布全國黑臭水體信息,督促地級及以上城市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和達標期限。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百姓期待。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的福建就把繼續保持冠軍地位作為今年的工作目標,西部的新疆計劃新增造林105萬畝、封育95萬畝。江蘇省代省長石泰峰更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十三五」期間,將著力圍繞「環境美」,在提升環境質量、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家園上取得重大進展。

閱讀全文

與去杠桿行動計劃落實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濱州萬隆集團董事長 瀏覽:328
信託業務融資信託 瀏覽:543
融資總監英文翻譯 瀏覽:839
南京文交易所吧 瀏覽:538
南玻集團宿舍 瀏覽:653
期貨市場的私募機構投資者 瀏覽:297
p2p投資與理財平台 瀏覽:44
外匯盈利三個月 瀏覽:161
北京常青集團董 瀏覽:263
2015年1月5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瀏覽:34
法人金融機構壓力測試報告 瀏覽:976
匯付天下活期理財收益 瀏覽:254
怎麼提高外匯儲備安全 瀏覽:514
證券公司的工作掙錢嗎 瀏覽:719
我的金融服務三農的主力軍是 瀏覽:543
比亞迪四家上市公司 瀏覽:570
商業銀行杠桿率流動性 瀏覽:978
股票跌得死 瀏覽:982
光大永明人壽傭金怎樣計算 瀏覽:332
期貨保證金返還嗎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