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是真的嗎
M2增速大幅放緩,市場上的錢少了,是否降低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阮建弘認為,總的看,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由此派生了存款減少,這有利於金融機構保持穩健經營,降低系統性風險和縮短資金鏈條,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大的影響。
從數據來看,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減。相關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增長相對平穩。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9.44萬億元,比上年多1.63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84萬億元,同比多增1.41萬億元。
但是,隨著近年來我國貨幣結構發生變化,M2的指標意義已經明顯下降。近年來,金融創新快速發展,除了商業銀行外,居民和企業存儲貨幣的途徑不斷增加,如銀行表外理財、貨幣基金、互聯網金融存款、各類資管計劃等。數據顯示,2017年6月底,余額寶規模達到1.43萬億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盛松成表示,這些金融產品貨幣屬性都很強、增長都很快,但不少都沒有統計到M2中去。並且,大量企業和居民選擇以貨幣基金等存款以外的形式儲蓄,銀行存款來源不足、負債壓力加大、派生貸款的能力下降,這些都導致M2增速趨於下降。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表示,在金融創新快速發展的時代,貨幣存在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結構性轉移,且新的貨幣規模維持高速增長,傳統M2統計的貨幣增速就逐漸顯得失靈。
② 擴大內需和去杠桿不沖突嗎
擴大內需和去杠桿其實是不沖突的。因為本身擴大內需是目前這個需求擴大杠桿是增加了一種內部的結構性,所以是不同的。
③ M2增速下降反映去杠桿已見成效是真的嗎
2017年M2增速下降,反映出在去杠桿和強監管持續推進的形勢下,銀行資金運用更加規范,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持續減少。當前的貨幣信貸和經濟運行情況為主動去杠桿提供了較好的時間窗口。隨著去杠桿的深化和金融進一步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或將成為常態——
短期內,M2增速的變化受季節性和監管政策的影響較大,但結合近10年來貨幣結構變化以及金融創新等因素來看,M2保持較低增速可能成為常態。
④ 房地產調控和去杠桿是否拖累明年經濟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7年12月14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2017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對於記者提出的市場普遍擔心去杠桿和對房地產的調控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影響以及明年經濟展望問題,毛盛勇表示,從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主要數據來看,一是10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絕大部分城市房價的環比是持平或者是回落的,同比漲幅全都在回落,說明整個房價總體比較平穩。二是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在扎實推進,而且成效比較明顯。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速度盡管比1-10月份有所回落,增長了7.5%,但這個增速比上年同期來講還是有所回升。1-11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了7.9%,這個速度盡管有所放緩,但是在去年20%以上的高基數基礎上增長的,也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整體來看,一方面熱點城市或者主要城市的房價上漲局面得到了控制,另一方面,成交、投資總體比較平穩,說明房地產市場當前運行總體是比較平穩的,說明調控取得了成效,風險也得到了初步控制。
下一步還要加快房地產市場制度的改革,加快推進長效機制的建設,特別是要從稅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綜合施策,更快更好地實現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樣一個定位。關於明年的經濟形勢,當前中國經濟形勢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明年還能夠延續下去。我認為有以下支撐:
從以上角度來看,明年的經濟增長應該說有一個比較好的支撐,能夠延續今年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當然,更重要的是,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和精神,明年更多要把精力和工作的重心放在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上,朝著高質量的發展更加努力。
⑤ 小白求問,銀行理財產品現在持續走高的背景原因是什麼,還有什麼是所謂的「去杠桿」
我國各大銀行近些年在業務能力的創新上大下力度,銀行理財業務已成為銀行業發展的新熱點,跨行業、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日益豐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一、我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產品種類繁雜。以下是近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數據信息如下:
(1)投資期限可分為短期產品和中長期產品。其中,短期產品一般指期限為六月以上一年內的產品,中長期產品是指期限則是一年以上的產品。
(2)發行規模有國家控股銀行和上市股份制銀行發行。自2004年銀行理財產品問世以來,每年都在以幾何速度增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正引人注意是在2009年。來自於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產品發行總量超過近一萬只,而2008年全年產品發行數量就為六千多隻。
(3)發行能力上,中行、交通、民生則名列前茅。
(4)銀行存款一方面面臨來自外部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內部體系嚴格的存貸比監管,導致商業銀行主要通過大量發行理財產品進行存款競爭。因此,近年來各家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推廣力度。
二、未來發展趨勢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斷擴大,蔓延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實體經濟也遭受侵害。全球證券市場大幅下挫,外匯市場劇烈震盪,商品市場同樣未能倖免,經濟增長放緩或出現衰退,各國為拯救金融體系和刺激經濟增長紛紛出台政策措施。
1、多樣化投資;我國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是採用信貸理財,雖然流動性比較差,但收益還是比較穩定的,深受投資者的喜愛,零八年以來隨著股票、基金、債券等收益的減少,再加上美國金融危機影響,股票和證券也慢慢進入了低谷。
2、個性化投資;美國的次貸危機給各個理財產品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和風險,投資者也就慢慢走向了更加安全穩定的投資產品,收益固定風險小,銀行對市場分析又是格外的細心,在產品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
3、規模化投資;從收益上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眾多,這一切都是由於先前的產品基數低,隨著技術的不斷增加,以及相關業務的成熟,銀行將更多地去關注理財產品的質量以及規模的良性發展,而非一味副收益產品數量。
4、結構復雜化投資;同業理財產品的逐步拓展,將原有外資機構和中資商業銀行之間的「銀銀」合作模式映射到國內大型銀行和中小銀行之間的同業理財模式,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逐步嘗試,產品的穩健與否並不在於是否參與了高風險資產的投資,而是在於投資組合的合理配置,另類投資的逐步興起,藝術品和飲品(酒與茶)已逐步進入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投資視野,未來的低碳概念、不動產和自然資源的投資將會成為下一個熱點。
⑥ 去杠桿和強監管使得M2在低位運行了嗎
短期看,去杠桿、強監管使得M2在低位運行。2017年以來,在去杠桿形勢下,多個金融監管政策密集出台,要求金融機構嚴格控制杠桿率、禁止過度期限錯配、嚴禁監管套利等。如2017年底,針對資管業務存在的多層嵌套、杠桿不清、監管套利、剛性兌付等問題,設定了統一的標准規則;針對「現金貸」亂象,明確了原則底線,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清理整頓措施等。
據央行初步測算,2017年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全年同比少增,下拉M2增速超過4個百分點。同時,貨幣持有主體的變化對此也有所印證。2017年末,金融機構持有的M2增長7.2%,比整體M2增速低1個百分點,住戶和企事業單位持有的M2增速則高於整體M2增速。
⑦ 金融業如何去杠桿防風險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金融業成為大規模外溢效應的渠道,國際資本流動透過金融機構網路跨境交易形成的外部沖擊日益顯著,實行靈活匯率的國家也難免資本流動沖擊。2008年面對外部沖擊,歐盟內部各國紛紛「以鄰為壑」,各自為國內所有銀行存款提供全額擔保,避免資金外流維持銀行系統的流動性。「蒙代爾三難困境」理論框架受到質疑,美元作為最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美國貨幣政策是全球流動性周期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對國際跨境信貸流動和金融市場杠桿有重大影響,匯率自由浮動難以抑制資本流動確保貨幣政策獨立。受流動性周期影響的經濟體,從「三難困境」:無法同時實現貨幣政策獨立、匯率穩定、資本自由流動,變為資本自由流動還是貨幣政策獨立的「兩難」選擇。其政策含義是:實施宏觀審慎管理,加強金融市場杠桿交易監管,切斷外部沖擊傳導渠道,可確保貨幣政策獨立穩定金融形勢。
流動性的實質源於貨幣創造,第一層次是貨幣當局供應基礎貨幣創造流動性。第二層次是銀行以及影子銀行體系通過信用擴張期限轉換派生存款創造流動性。這意味貨幣政策能否不受干擾服務於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等宏觀經濟目標,取決於貨幣當局是否能夠控制流動性來源。
從流動性供給層次看,基礎貨幣提供的流動性要比市場內生杠桿交易衍生的流動性穩定。貨幣乘數代表了銀行、影子銀行體系等信用(債務)創造貨幣的程度,一定程度也表明了金融系統的杠桿水平。中國貨幣乘數從2011年3.79升至2017年4月的5.33,達到1997年以來的歷史高位。
貨幣乘數高表明基礎貨幣不足,貨幣供應的增長嚴重倚賴貨幣派生渠道信用創造貨幣,流動性更多是由債務杠桿交易提供。這類杠桿交易主要由風險偏好上升驅動,金融機構加杠桿加大同業拆借、回購等短期融資,配置公司債券、信託受益人權益(公司貸款、信託產品和理財產品)等長期限風險資產,減持優質流動性資產,導致風險資產價格上漲,扭曲風險溢價信用利差縮窄,催生資產泡沫。市場交易量增加烘托下,表面上市場流動性充裕,但這類債務杠桿交易衍生的流動性具有脆弱屬性,資金流動對境內外息差、匯差極敏感。一旦出現市場壓力撤資,這些流動性就可能迅速消失,刺破資產泡沫引致危機。
⑧ 國企去杠桿最大的困難在哪
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上升趨勢已出現改變,但國企高杠桿問題依然突出。專家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有關部署,方向明確,對象具體,將會加速國企降杠桿進程。
另一方面,國企負債主要對應著國有銀行資產。國有企業通過處置資產而承受的損失,有相當部分要傳導到國有銀行部門,形成不良貸款。當前,在金融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大型國有銀行承擔著較大的資本金壓力。國有銀行部門為了規避不良貸款,很難積極配合國有企業去杠桿。
在降杠桿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寄希望於「債轉股」。國家發改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各類實施機構已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製造等行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的70餘家高負債企業積極協商談判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
從目前情況看,「債轉股」落地狀況並不理想。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人士表示,落實債轉股的資金都是通過市場化籌集的,本身就有利息成本,銀行也得有收益的考慮。同時,對於鋼鐵等周期性行業的發展前景,仍需謹慎觀察。
如何可持續發展才是重要的。
⑨ 宏觀經濟兩大政策
近日,國土部向各省國土部門下發了《關於嚴格落實異常交易地塊上報制度有關問題的函》,要求各縣級國土部門對2011年以來的成交地塊進行清理,對漏報的地塊應在6月30日前補充上報。價格監控體系進一步升級。此外,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落實房地產調控的通知》中,對於限購給出的總體原則,房價上漲較快、房地產調控壓力較大的城市,只要符合這一原則,就都可以實施限購政策,限購令也同時升級。
對房價體系進一步監控
合富置業市場部首席分析師龍斌表示,政策主要就是穩定房價,加強對各地房價、地價監測,以便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市場動向,加強監管。對樓價地價應該沒有直接影響,但將會問責地方、督促地方重視監管問題落到實處。
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認為,從最近整體市場動向來看,目前不少熱錢仍在追逐住宅產品,比較突出的表現是熱錢從限購的城市轉戰部分不限購的小城市。相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動向,所以擴大了監控范圍。而部分地方政府尤其部分不發達地區對房地產的依賴還是比較嚴重,所以,他們對中央政策執行有「打折扣」的情況出現。中央這次清理通知也是覺察到部分小城市地方政府的行為而作出的舉動,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發生。
那麼,對房價體系的進一步監控,是否會讓樓價應聲而落?鄧浩志表示,政策整體對已經監管比較嚴厲的大城市影響比較大,對此前監管相對不嚴的小城市也有一定影響。而影響的層面主要集中在土地市場,對一手住宅市場的影響不大,短期內也不會影響到房價的走勢。
限購擴大至三四線城市
對於限購令升級,限購范圍還將繼續擴大到三、四線城市這一舉動,鄧浩志認為,如果熱錢持續沖擊中國住宅市場,那麼三、四線城市限購可能是有必要的。因為如果今年下半年中央宏觀調控成果穩住「錢太多」這個問題,則三、四線城市的炒家自然會退去,那時候限購也不再需要。他同時認為,限購仍舊只是一個過渡性措施,限購的目的是為十二五期間計劃中的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爭取時間。如果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能按計劃推出,緩解了住房壓力,則放開限購是水到渠成。如果這個計劃完成不了,或者有較大差距,住房供求矛盾仍舊突出,那麼只要限購一放開,房價還會出現暴漲。
⑩ 企業償債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原因:
宏觀經濟增速不斷放緩,企業盈利惡化導致償債能力大幅下滑。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加上世界經濟復甦對外需的拉動,2017年我國經濟實現了超預期增長,今年一季度增速雖受貿易摩擦的影響略有下滑,但整體亦表現不俗。
在此背景下,2018年以來市場出現的連續違約事件格外受到市場關注。4月份以來,低評級信用債信用利差逐漸擴大,進入5月份,隨著市場對信用債市場的擔憂增加。
其他相對高評級的產品收益率也呈現較大幅度上升,5年期各評級的中票收益率上漲了13至15個基點,5年期國債收益率與5年期AA-級中票收益率之差5月4日一度達到3.63%,刷新兩年來新高。
(10)內部去杠桿擴展閱讀
緩解信用債緊張局面的方法
首先,融資環境方面,可由此前一季度的「緊信用」適度向「寬信用」轉變,在表外融資受限的條件下,多渠道保障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的資金供給。
其次,在去杠桿方面,需認真貫徹中央深改委結構性去杠桿的要求,重點關注國企去杠桿工作,把握好「防風險」和「穩增長」的平衡。
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也明確指出,我國宏觀杠桿率增速放緩,金融體系控制內部杠桿取得階段性成效,要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之間的平衡。
再次,考慮到未來仍可能有不少民營企業出現融資難而違約的情況,監管層可督促金融機構提前做好相關企業的風險檢查工作。
尤其是上市企業的摸底排查,提高風險預警和處置能力,必要時可對出現融資困難且債務規模較大的企業提供一定支持,有效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