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移動重物ppt
怎 樣 移 動 重 物
[ 2007-6-20 15:53:00 | By: 王劍 ]
2、怎 樣 移 動 重 物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單器材做杠桿平衡等觀察實驗,做實驗記錄,並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知識與技能:
知道杠桿是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並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桿時的三種情況: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人只有了解這些規律才能更好的利用和改造自然
留心周圍事物,關注有關機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學准備:分組實驗材料:杠桿尺、鐵架台、鉤碼、彈簧秤、
演示材料:各種工具(剪子、鉗子、等)、硬木版、粗鐵絲、投影課件、杠桿三點示意圖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研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教學難點:分析生活中常用多種工具,理解體驗各種工具往往是杠桿的變形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如果山上滾下來一塊大石頭擋住了道路,你能想辦法把它移到一邊去嗎?(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講解:同學們剛才想了很多方法,其中較簡便的就是用一根棍來撬。
(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一根棍子,當在棍下墊一塊石頭或其他能支撐棍子的東西,用它撬重物時,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一種簡單的機械裝置,這種裝置叫做杠桿。書:它包括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移動的硬棒。(板書:杠桿),
在杠桿上有三點:被墊著的那塊小石頭支撐著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板書:支點),杠桿兩端是圍繞支點轉動的,被沉重的大石頭壓著的那點叫做重點(板書:重點),這個點承載著大石塊的重量。手握住杠桿對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板書:力點)
2、指導學生研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1)討論:用手搬不動大石頭,用杠桿能撬動。這說明杠桿有什麼作用?(省力)是不是只要用了杠桿一定能省力?例如墊那塊小石頭,是不是墊在什麼地方都能省力?
(2)研討實驗方法
講解: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作個實驗:(出示實驗裝置)這個實驗裝置有些象我們平時玩過的翹板,這塊木版上畫有刻度,在這里我們叫它杠桿尺。
討論:你能有幾種擺法使木板平衡?
各組領取實驗材料
(3)分小組實驗:
講解:下面各組准備實驗,看看你們能有多少種擺法使木板平衡,把每次實驗的條件、結果填寫在活動記錄中
分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
(4)匯報實驗結果(匯報時可演示自己的實驗)
分組討論:通過以上實驗,你有什麼發現?你知道了什麼?
(5)教師小結(邊演示):通過以上實驗研究可以知道,使用杠桿提起重物,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才會省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就會費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會不省力也不費力;
(6)實驗:提問:把支點朝上,是否也省力?
用你做的小秤研究研究,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情況,匯報實驗結果
3討論交流
師述: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能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說得有道理嗎?
4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談話: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杠桿,你能說出幾種並講出其中的道理嗎?
(1)(出示剪子)討論:剪子是不是杠桿?那裡是支點、力點、重點?要剪一塊很硬很硬的紙板,把紙板放在剪刀的哪個位置剪比較省力?為什麼?
(2)(出示鉗子)討論:鉗子是不是杠桿?哪裡是支點、力點、重點?為什麼用鉗子能截斷很粗的鐵絲?
(3)(演示用釘錘起釘子)為什麼利用起釘錘能比較省力的把釘子拔出來?在用起釘錘起釘子時,錘子上哪裡是支點力點和重點?支點到哪一點的距離比較長?
(4)出示(鑷子):這是什麼?鑷子是不是杠桿?在鑷子上,哪裡是支點、力點、重點?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麼要做成這樣的杠桿?比一比鑷子和剪子夾粉筆頭,那種工具比較方便?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桿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杠桿的外形是可以變化的,並不都象一根棍。凡是有支點、力點、重點,工作時力點與重點圍繞支點轉動的裝置,都是利用了杠桿的原理。杠桿類的工具也並不都是省力的,為了工作方便,有的還是費力的。人們掌握了杠桿的規律,就可以根據需要,製造各種各樣的杠桿類的工具
三、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杠桿裝置」
2提問:使用杠桿在省力費力方面有什麼規律?
3討論:一個大人與一個小孩能不能玩壓板游戲?怎樣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壓起來?
四、布置作業
觀察還有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麼要做成那樣的?
五附實驗記錄表:
實驗方案
實驗題目:力點的位置與用力大小之間的關系
假設和預測:當力點的位置與支點的距離越大時,用力會變小
實驗器材:杠桿尺(中間可以自由轉動,帶有均勻刻度的直尺)
鉤碼、彈簧秤、鐵架台、筆和記錄紙
實驗過程:1、將杠桿尺的中間懸掛在鐵架台上,作為支點
2、用兩個鉤碼懸掉在距離支點左邊兩格處
3、用彈簧秤分別拉在杠桿尺右側的不同的位置上,
使杠桿尺平衡
4將彈簧秤在不同位置上的數據記錄下來
5分析表格里的數據,作出合理的解釋
『貳』 如何利用杠桿的原理繩子和長木棍 將重物 抬起來
一.
導入
講述:阿基米德的故事
問:要幫助阿基米德實現他的設想,我們要提供哪些最基本的條件?
二.
新授
1、杠桿三要素。
生討論回答:支點、長棍、用力點。
師:由此可見,要使木棍成為杠桿必須滿足三個要素:支點、動力點、阻力點。
1.
將重物抬起來
師:根據大家的討論結果,想辦法利用繩子和木棍製作一種簡單機械,將重物輕易的抬起來。
學生實驗製作,記錄。
匯報交流。
交流小結:實驗中能繞一個支點旋轉的棍子就成為杠桿。
認識杠桿的三個點:動力點、支點、阻力點。
在自己的記錄表中標明杠桿的三個點。
2、怎樣使杠桿保持平衡
出示杠桿尺,簡單介紹。
提出探究任務:怎樣使杠桿尺保持平衡?
小組討論,涉及探究的方法過程並簡單記錄。
匯報交流,完善研究方法。
『叄』 教育科學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第一單元 機械和工具
第一課 使用工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並從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准備】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
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麼工具製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麼事?(剪繩、剪指甲……)那麼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二、我們用過什麼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後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討論填表
工具名稱 可以做哪些事情 工具名稱 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組匯報:請一個小組上台來介紹,並且可以使用老師講台上的工具做示範(提供工具)。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並且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那麼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
三、選用什麼工具好
1、老師這里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沖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說說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分組發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的工具來完成這3項工作。
並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桿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 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對於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想研究?
第二課 杠桿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理解杠桿有3個點: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的杠桿能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有的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用杠桿尺做實驗、收集並整理數據,分析認識杠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並意識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對杠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
【教學准備】杠桿尺、鉤碼、記錄紙(學生);杠桿類和非杠桿類工具3~5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活動:請問我們班有沒有「大力士」,誰能幫我把講台抬起來,我的一枝筆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請同學們推薦「大力士」上來抬講台)哎,講台實在太重了,搬不動,能不能利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這件事?用吊機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輪吊……(請學生出謀劃策)
二、認識杠桿
1、今天,老師介紹給大家一種非常簡單的卻能很輕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桿。
什麼是杠桿?——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個支撐的物體,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們常把這樣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們科學地把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稱為「杠桿」。
2、示範用杠桿撬講台。
3、板書分析杠桿的各個部分名稱和定義:阻力點、用力點、支點
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
4、出示P4的兩張圖片:壓水井、蹺蹺板。請大家在上面畫一畫,他們的三個點分別在什麼位置
5、在展台底下進行反饋交流。
6、分辨杠桿:觀察P4 P5的這些工具,說說哪些是杠桿,哪些不是杠桿?並說明理由(找一找三點)學生自己體驗杠桿尺的組成及變化。
三、研究杠桿的秘密
1、剛才我們用杠桿輕松地撬起了講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桿都是省力的呢?(學生一般認為都是省力的,教師在課堂上舉例費力的事件)讓我們用杠桿尺這個工具,來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研究。
2、對杠桿尺的構造進行介紹和使用方法
3、教師問題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桿尺的左邊第四格掛上一個鉤碼,要使杠桿尺保持平衡,我應該在杠桿尺的右邊什麼位置掛上幾個鉤碼 ?(請同學上台來試一試,並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4、還有其他方法嗎 ?
5、老師剛才是在左邊第四格掛了一個鉤碼,還可以怎麼掛?那麼右邊又應該在什麼位置掛幾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尺平衡呢?請大家在小組內合作開展實驗,並且把數據記錄在P6上的表格內。完成實驗之後再把實驗數據進行統計:省力情況有( )種,費力情況有( )種;不省力也不費力情況有( )種。
6、對所有的數據進行觀察和分析。
1)在什麼情況下,杠桿省力?
2)在什麼情況下,杠桿費力?
3)在什麼情況下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7、教師進行總結: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各情況的比較和分析。
四、收集數據步驟的反思
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步驟收集數據的?哪種方法更合理?
五、全課小結
第三課 杠桿類工具的研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杠桿可以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杠桿。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認識到杠桿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個點的位置決定的。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不同種類的杠桿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條件下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
【教學重點】對不同杠桿的比較和分析
【教學難點】找出不同杠桿的三個點和是否省力情況。
【教學准備】長竹筷、螺絲帽或其他重物、棉線或釣魚線、塑料盤(學生)。桿秤、螺絲刀、開瓶器、鑷子、油漆桶、啤酒、粉筆;畫有螺絲刀撬油漆桶、鑷子夾粉筆、開瓶器開啤酒瓶的圖片(教師)。
【教學過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戲:出示油漆桶一個、啤酒一瓶、粉筆5支;鑷子、一字螺絲刀、開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開,然後在裡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開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夾5支粉筆到一個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個同學完成地快,請其他同學為他們加油。
二、杠桿類工具的比較
1、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讓我們思考一下,他們使用的工具合適嗎?(合適)
2、思考一下,他們所使用的三種工具哪種是省力的?哪種是費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請幾位同學進行判斷,並說說理由)
3、判斷他們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麼?(找出三個點,然後進行比較)
4、請同學們在老師為你們准備的圖片上畫出每件工具的三個點。
5、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工具是否省力?為什麼 ?
6、在全班內進行交流反饋;並對學生的畫圖進行展示交流。(重點分析鑷子和開瓶器的三點位置的變化。開瓶器支點在前端,阻力點在中間;鑷子支點在末端,用力點在中間)
7、小結:怎麼樣的工具是省力的?怎麼樣的工具是費力的?(請同學找出其中規律)
三、給各種杠桿類工具分類
1、請同學們在書本P8頁的10種工具上畫一畫,找出每樣工具的三個點。然後判斷一下它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費力。
2、學生各自作圖、填表。
3、匯報交流(請學生到展台下進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們都知道杠桿能省力,能幫助我們抬起自己無法徒手搬動的東西;但是為什麼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工具他們有的是費力的呢?為什麼這樣設計呢?
四、小桿秤的研究
1、俗話說:「稱砣雖小,能壓千斤」,今天老師就帶了一把桿秤來,請大家來說一說,為什麼桿秤的稱砣這么小,卻可以「壓住」這么重的重物。(請學生從杠桿的三點之間的關系說一說)
2、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來做一桿小桿秤。小桿秤製作過程指導。(祥見教參P17~18)
3、指導學生用逐個放砝碼的方法在桿上畫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稱盤內放一個50克砝碼,然後使桿秤平衡,在桿上刻下刻度,放2個……)
4、玩一玩自己製作的桿秤。(稱一稱自己的鉛筆盒、書本等物體的重量)
五、課後思考題
出示教師用的桿秤進行示範,用不同的2跟提繩分別進行稱重時,桿秤會發生什麼變化?
第四課 輪軸的秘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難點】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准備】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台、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出示閥門式水龍頭)出示水龍頭圖片,並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麼水龍頭上的輪有什麼作用呢?(學生嘗試回答)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後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這里主要培養學生的協同分工能力。
4、小組成員匯報數據,並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麼規律?(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台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麼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麼樣呢?(請學生進行大膽推測)
2、示範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後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並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交流討論數據表,說說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後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麼?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軲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於費力的輪軸。
第五課 定滑輪和動滑輪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准備】鐵架台、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並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麼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
2、概念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並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麼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2、根據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提供實驗設計方案表)
要研究的問題 定滑輪是否能省力
預測 是( )否( )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可附圖)
4、小組合作進行實驗,並記錄下研究的數據。
左邊鉤碼個數 右邊鉤碼個數 定滑輪的狀態 我們的發現
小結: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出示塔吊的滑輪圖,並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並思考:「動滑輪有什麼作用?」
4、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麼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並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範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示範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
3)請學生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不同個數(1~5個)的鉤碼直接提升的重力讀數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重力讀數,並把實驗結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並比較表內數據,發現了什麼?
4)全班內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這么大的不同,那麼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麼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第六課 滑輪組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能夠改變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過程與方法:結合對滑輪組的研究,解釋起重機的工作原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積極參與科學實驗和游戲活動並與同學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學重點】用實驗研究探究定、動滑輪的作用。
【教學難點】認識起省力的大小關系和規律。
【教學准備】鐵架台、線、滑輪、鉤碼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導入: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家村,都有許許多多的建築工地,參觀這些忙碌的建築工地,我們會有很多的發現。(學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見的,並說說自己有些什麼問題)起重機是怎樣把那麼重的物體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輪組的作用
1、滑輪組的定義引入
原來,起重機內發揮作用的是滑輪組,那麼什麼是滑輪組呢?(把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在一起使用,就構成了滑輪組。)觀察結構圖P14,理解滑輪組的構造。
2、實驗探討簡單滑輪組的作用。
1)小組合作組裝一個最簡單的滑輪組。
2)試用這個最簡單滑輪組吊起一個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請學生猜想
3)學生分組實驗,分別用這個滑輪組吊起不同重量(學生自己定)的重物,並和直接吊起該重物的力比較,能發現什麼?(實驗要求:1、明確分工。2、擬定實驗計劃草案後實行。3、進行實驗並作好實驗記錄。)
4)匯報交流,說說有一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在這里可能會出現重物比較輕的時候省力效果不明顯,但隨著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顯,越趨向於省一半的力)
3、實驗探討有2個動滑輪的滑輪組的作用。
1)提出疑問:如果增加滑輪組的數量,(例如用2個動滑輪和2個定滑輪),用力大小會怎麼變化?
2)用與前面實驗相同的方法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情況,並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
三、游戲體驗
小個子戰勝大力士:游戲規則見教材P15
1、出示游戲器材,找2個大個子學生和一個小個子學生參加游戲。
2、要求沒有直接參加游戲的同學對數據進行記錄,尋找其中的規律。
3、說出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發現並從這個游戲中明白了什麼?
從我們的研究中明白為什麼起重機能夠吊起那麼重的物體。
第七課 斜面的作用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認識像搭在汽車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過程與方法:制訂一個簡單的研究計劃並用實驗的數據來說明斜面的省力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科學實驗,願意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認識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學難點】如何把學到的知識運用生活中去。
【教學准備】1塊搭斜面的平木板,4個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鉤碼、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結合影視導入新課
播放學生喜愛的《頭文字D》動畫片的賽車過盤山公路的錄象。提問:雖然動畫片很精彩,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這樣修建?」(學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並當眾發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麼作用
1、提出一個簡單任務:老師要把這個大木桶搬到講台上來,有什麼好方法?(學生拓展思維:滑輪組吊、杠桿撬……)今天老師就介紹一個更簡單的機械叫斜面。(示範用木板把木桶滾上講台)
2、斜面概念引入:像這樣搭在高台邊緣上的木板那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斜面。
3、跟據老師提出的情境得出的問題:斜面能省力嗎?我們能設計一個實驗來研究這個問題嗎?
4、分組研究斜面是否能夠省力。
實驗要求:
1)指導如何用測力計測斜面上的拉力。(拉動中,當測力計處於勻速運動時,讀出其讀數)
2)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反饋交流實驗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體(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在操作員操作的時候,其他同學注意觀察,並取其正確的值,做好記錄。
斜面的狀況 提升不同的物體 我們的發現
A B C D
直接提升物體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體的力
5、對研究結果作出分析,發現其中的規律。(發現同一物體從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於直接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問:剛才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和其他組的數據相比較,你還發現了什麼?(發現每個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這是因為有的小組坡度高,有的小組坡度低)。
那麼坡度不同對於沿斜面拉物體所用的力也不同嗎?我們能不能設計實驗來證明一下?
2、分組設計實驗,並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和記錄分析工作
1)制定實驗計劃表(教師准備)
實驗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預測 坡度越大,用力越( )
坡度越小,用力越( )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
2)交流計劃中的要點,並進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操作。(提醒:每個坡度做3次實驗,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4)觀察數據表格,討論發現數據規律,進行總結。
三、鞏固與拓展
1、現在結合我們的生活說一說:如我們的盤山公路為什麼會修成「S」型。)
2、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斜面工具?(螺絲、大橋……)
用紙片演示螺絲的斜面。
『肆』 杠桿尺的記錄表!!!
你的杠桿尺是學具中的嗎?可以給你提供幾種!
左邊情況
右邊情況
鉤碼數到支點的距離/格鉤碼數到支點的距離/格
4
1
1
4
3
1
1
3
2
1
1
2
2
3
3
2
1
1
1
1
省力的情況有3種,費力的情況有1種,省力不費力的情況有1種.
右邊掛的鉤碼比左邊少杠桿省力
右邊掛的鉤碼比左邊多杠桿費力
右邊掛的鉤碼和左邊一樣多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伍』 《他能撬動地球嗎》教案
教學目標
1.科學探究:會做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能夠觀察記錄杠桿尺的狀態,學習使用圖示法簡化問題。能夠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據中,分析整理出杠桿省力的規律。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樂於探究、注重科學事實、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的意識;能夠利用杠桿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科學知識:能合理解釋身邊的杠桿工具的工作原理。
教學重難點
分析、整理數據,發現杠桿省力的規律。能夠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據中,分析整理出杠桿省力的規律。
器材准備
學生材料:杠桿尺(課前組裝好)、鉤碼一盒、實驗記錄表。(每組一份)
老師材料: 學生材料一份、課件、老虎鉗、鑷子、小黑板。
教學建議
本課是具體認識一種簡單機械的起始課,教師在實驗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扶、放」的關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科技史引入-阿基米德的故事
講一講古希臘阿基米德的大話、提出質疑阿基米德為什麼說出如此大話?他所說的是一種什麼神奇的裝置呢?
2.活動一:我們也來撬地球。
⑴給你一根撬棍,你會如何撬起地球?模擬體驗撬動地球(兩種方法)
⑵認識它的結構(阻力點、支點、動力點):像這種撬動「地球」的裝置叫杠桿。杠桿工作時總圍繞一個點轉動。這個點叫支點。「撬地球」時,對杠桿用力的那點就是動力點,懸掛「地球」的點就是阻力點。
二、活動二:尋找杠桿的秘密。
1.分別移動杠桿支點、阻力點、動力點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麼不同?
2.看來並非任何情況下杠桿都能輕松撬起重物,怎樣利用它才能使我們更省力?下面我們藉助「杠桿尺」來進行進一步研究。
3.認識杠桿尺
⑴它的支點在哪裡?我們把掛在左邊的鉤碼看成「地球」,那麼它掛的位置就是阻力點。右邊不用手按,也掛上鉤碼來顯示力的大小,那麼這些鉤碼就可就成為動力,掛的位置就是動力點。既然這樣,做實驗的時候左右兩邊都只能在一個位置掛上鉤碼,不能遍地開花的到處掛。
⑵要想更明晰的分析實驗現象,記錄是必不可少的。怎樣記錄呢
『陸』 杠桿的研究報告(會的進)
杠桿的研究 實驗器材:杠桿尺、鉤碼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杠桿尺的使用 8 ①將杠桿尺調節到平衡狀態。(1 分) ②在杠桿尺左邊第二個孔掛2 個鉤碼,當在杠桿尺右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孔也掛兩個鉤碼時,杠桿尺會在什麼狀態。(4 分) ③找出杠桿尺的三個點。(3 分) 3 杠桿尺變化規律 6 ①分別改變掛在杠桿尺左邊和右邊的鉤碼的位置和數量,看杠桿尺狀態的變化(做4 次,每次1 分)。 ②找出用較少鉤碼能使較多鉤碼翹起的情況。(2 分) 4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2 說出杠桿在什麼情況下省力,在什麼情況下不省力。 5 整理器材 2 整理擺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六年級試題二:動滑輪和定滑輪 實驗器材: 支架、滑輪、細繩(兩端有套)、鉤碼、測力計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定滑輪的作用 6 ①正確使用測力計提起鉤碼,觀察用了多少力?(1 分) ②組裝定滑輪。(3 分) ③在繩套兩端任意掛一些鉤碼直到平衡。(2 分) 3 定滑輪的實驗現象及結論 2 定滑輪的作用是:能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4 動滑輪的作用 6 ①正確使用測力計提起鉤碼,觀察用多少力?(1 分) ②組裝動滑輪。(3 分) ③用測力計通過動滑輪將鉤碼拉起,觀察用了多少力?(2 分) 5 動滑輪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2 動滑輪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6 整理器材 2 整理擺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六年級試題三:滑輪組的作用 實驗器材: 支架、滑輪4 個、細繩(兩端有套)、鉤碼、測力計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組 裝 滑 輪組 10 ①正確使用測力計提起鉤碼,觀察用多少力?(1 分) ②組裝一組滑輪組,吊起 2 個鉤碼,用測力計通過滑輪組將鉤碼拉起,用了多少力? (4 分) ③再組裝 2 組滑輪組,吊同樣多的鉤碼,用測力計通過滑輪組將鉤碼拉起,用多少力?(5 分) 3 實 驗 現 象及 結 論 報告 6 ①滑輪組的作用:既省力,又方便。(3 分) ②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拉出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體重量的幾分之一。(3 分) 4 整理器材 2 整理擺放好的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六年級試題四:斜面的作用 實驗器材: 搭斜面的材料、重物、測力計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1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不同物體在同一斜面提升的情況 9 ①搭一個斜面。(1 分) ②用測力計分別鉤住一些物體,垂直提起,觀察分別用了多少力?(3 分) ③用測力計將這些物體沿搭好的斜面上拉,分別用了多少力?(3 分) ④結論:不同物體從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於把物體垂直提上去的力。(2 分) 3 不同物體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的情況 9 ①用長度分別為20 厘米、40 厘米、60 厘米、80 厘米、100 厘米的木板搭在一個高10 厘米的木塊上,形成A、B、C、D、E 五個不同的斜面。(3 分) ②用測力計將100 克的鉤碼沿這些斜面拉上去,分別用多大的力?。(4 分) ③結論:坡度越小,斜面越長,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向上提重物相當於坡度為90 0 ,一點也不省力。(2 分) 4 整理器材 1 整理擺放好的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六年級試題五:拱形承受壓力的實驗 實驗器材: 卡紙、鐵墊圈、書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拱形承受壓力測試 8 ①不藉助其他物體幫助,做一個紙拱。(2 分) ②用鐵墊圈測試它承受多大的壓力。(3 分) ③用書擋住拱腳。(2 分) ④用鐵墊圈測試承受的壓力。(2 分) 3 克服拱變形 5 把兩邊的書摞得高些,看低拱能承受多少墊圈。(5 分) 4 實驗現象及結論 報告 3 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壓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壓力時會產生外推力,如果能抵住外推力,拱就能承受巨大的壓力。(3 分) 5 整理器材 2 整理擺放好器材,不整理不得分。 試 題: 五年級試題一:測量地表溫度 實驗器材: 兩支溫度計、2 個架溫度計的支架、挖土工具(小鐵鍬)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挖土 4 選擇向陽處和背陰處。(2 分 ) 分別挖要插溫度計的地面。(2 分) 3 把溫度計架在支架上 4 把溫度計的支架固定在地面上。(1 分)把溫度計架在支架上。(2 分)液泡插入地面。(1 分) 4 用物體遮住溫度計 2 用遮溫度計的紙盒遮擋溫度計,避免陽光直射。(2 分) 5 寫觀察記錄 2 把觀測的溫度記在記錄表上。(2 分) 6 實驗現象及結論 報告 4 向陽處溫度高。(2 分) 背陰處溫度低。(2 分) 6 整理器材 2 把溫度計裝入盒內(1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遮溫度計的紙盒、記錄表 試 題: 五年級試題二:「中雨下」的布料 實驗器材: 棉布、毛料、絲綢、尼龍(化纖)等布料、水、噴壺、皮筋4 根、大小相同的玻璃杯4 個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擺好杯子,將不同布料用皮筋綁好 2 擺杯子。(1 分) 把布料綁在杯子上,布料呈自然狀態。(1 分) 3 給噴壺裝上水,調好噴水量 2 裝水。(1 分) 調整。(1 分) 4 均勻的往四個杯子上淋水,觀察各種布料的透水情況 6 受水均勻。(2 分) 觀察現象並說明原因。(4 分) 5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5 容易滲水的布料是棉布、絲綢。(2 分) 防水性較好的布料是尼龍等化纖布料。(3 分) 6 整理器材 3 將布料卸下,擰干、晾好。(2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試 題: 五年級試題三:水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實驗器材: 大小相同的饅頭、盤子、稀釋的碘酒、滴管、小刀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咀嚼饅頭 6 將饅頭切成大小相同的10 塊。(1 分),分別嚼1 分鍾、2 分鍾???? 10 分鍾。(4 分)分別放在盤子里。(1 分) 3 滴上碘酒 6 在盤子里滴上同樣多的碘酒。(2 分)觀察饅頭糊有什麼變化。(4 分) 4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4 與唾液接觸時間越長的饅頭呈現的顏色越淡。 5 整理器材 2 把盤子清洗干凈。(1 分) 整理好器材。(1 分) 不整理扣2 分。 試 題: 五年級試題四:擺長怎樣影響擺動次數 實驗器材: 擺錘、長40 厘米的細繩、尺子、秒錶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分。 不檢查不得分。 2 制擺長30 厘米的鍾擺 5 用40 厘米長的繩子製作30 厘米的鍾擺。(2 分) 重復測量2 次。(2 分) 記錄結果。(1 分) 3 制擺長15 厘米的鍾擺 5 製作15 厘米的鍾擺。(2 分) 重復測量2 次。(2 分) 記錄結果。(1 分) 4 分析比較 3 擺繩減短引起了什麼變化? (3 分) 5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3 擺長越長擺的速度越慢,擺長越短擺的速度越快。 6 整理器材 2 整理好器材。(2 分) 不整理扣2 分。 試 題: 五年級試題五:小車行駛與剎車摩擦力的比較 實驗器材:膠帶、小車、墊圈、長條形的三層板 順序 操作內容 滿分 評分標准 得分 1 檢查器材 2 錯一項扣0.5 不檢查不得分。 2 行駛時的摩擦力 4 從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墊圈,直到用手輕輕敲桌子小車可以動起來。(2 分) 記錄。(2 分) 3 剎車時的摩擦力 4 將輪子和車身用膠帶粘上。(1 分) 輪子不轉動。(1 分) 加墊圈直到用手輕輕敲桌子小車動起來。(1 分) 記錄。(1 分) 4 比較分析 3 比較實驗數據有什麼發現?(3 分) 5 實驗現象及結論報告 5 剎車時的摩擦力比行駛時的摩擦力大的多。 6 整理器材 2 整理好器材。(2 分) 不整理扣2 分
『柒』 六年級研究杠桿尺的記錄表
這不是初中內容么……汗。
杠桿省力是動力臂大於阻力臂
杠桿費力是動力臂小於阻力臂
4是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捌』 杠桿尺的記錄表,小學六年級的
當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於用力點到支點距離時,杠桿費力;小於,省力;等於,不省力也不費力。
杠桿千分尺是由一把外徑千分尺和一個指示表組合而成的。
杠桿千分尺既可以進行相對測量,也可以像千分尺那樣用作絕對測量。其分度值有0.001mm和0.002mm兩種。
杠桿千分尺不僅讀數精度較高,而且因弓形架的剛度較大,測量力由小彈簧產生,比普通千分尺的棘輪裝置所產生的測量力穩定,因此,它的實際測量精度也較高。
使用注意事項
1)用杠桿卡規或杠桿千分尺作相。
對測量前,應按被測工件的尺寸,用量塊調整好零位。
2)測量時,按動退讓按鈕,讓測量桿面輕輕接觸工件,不可硬卡,以免測量面磨損而影響精度。
3)測量工件直徑時,應順著工件加工方向旋轉工件,以指針的轉折點讀數為正確測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