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杠桿同側用彈簧測力計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為什麼會出現誤差
①使用時,彈簧測立計並沒有豎直向上,造成力臂不在杠桿上,而出現誤差。
②使用前,杠桿並沒有調節到真正的水平平衡,讓杠桿自重產生了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而出現誤差。
❷ 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以杠桿中點為支點.(1)在調節杠桿平衡時,小明發現杠桿右端低左端
(1)右端低左端高,應將平衡螺母向較高的一端調節,應將杠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調節,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只有一次實驗總結實驗結論是不合理的,一次實驗很具有偶然性,要多進行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
(3)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第一種實驗方案更方便,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能從杠桿上直接讀力臂;因為第一方案的動力臂要大於第二種方案的動力臂,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況下,動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F1<F2;
(4)杠桿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都叫杠桿平衡,所以小海的說法是對的;
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在小紅的實驗方案中,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而小海實驗方案中的力臂不便於測量,所以,小紅的實驗方案好.
(5)圖丙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產生了影響,導致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
(6)步驟一: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當直尺平放在刀口(支點)上,平衡後,此處為重心;
步驟二:由於原來處於平衡,將質量為M1的物體掛在刻度尺左邊某一位置,則杠桿會左端下降,
所以根據F1L1與F2L2可知:在F1、L2不變的條件下,需要增加L2,L1減小,即向右移動刻度尺.
步驟三: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G1L1=G×L2,
即M1gL1=mgL2,
所以直尺的質量m=
M1L1 |
L2 |
❸ 探究杠桿平衡中的幾個問題.
1.是為了杠桿平衡後然後掛鉤碼,失去平衡後,通過移動鉤碼串再一次平衡杠桿,來研究鉤碼個數與力臂的關系.
2.通過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平衡.
3.如果讓杠桿在傾斜位置靜止,也算平衡.只是不方便測量力臂.
4.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有利於測量力臂,因為此時力臂在杠桿上,可以通過杠桿上的刻度直接讀出杠桿的力臂.
❹ 怎樣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可取一均勻的直桿或直尺 中間懸掛起來 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一側懸掛鉤碼 在另一側不同的位置懸掛鉤碼 使它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調節兩側鉤碼的位置重新測量 記錄兩邊的鉤碼重力 兩側懸掛點距旋轉點的距離
試驗中 注意 要使 直尺保持水平 懸掛點盡量選擇整數位置
❺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於
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於測量力臂;
左端偏高,則應使平衡螺母向右端調節;
(1)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F1L1=F2L2
1N×20cm=F2×10cm
解得F2=2N;
(2)由圖知,第三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斜著拉動,不與杠桿垂直,所以力臂不等於L1,第三次實驗中力臂
L1的值錯誤;
(3)實驗中只通過一組數據便得出結論,結論不具普遍性,具有片面性,同時力和力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單位不同,不能相加.
故答案為:力臂,左;
(1)2;
(2)圖中L1不是動力L1的力臂;
(3)實驗次數太少,不足以得出結論,同時單位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❻ 杠桿同一側杠桿的方向會發生變化嗎
當然會發生變化,因為杠桿平衡的條件是力矩相等,改變測力計方向,但是垂直於杠桿的力不會改變,因角度變化,所以讀數會變化.
❼ 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有兩次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二次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後,通過調節_平衡螺母_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第一次是在未掛鉤碼時,通過調節_兩端鉤碼和零刻度線距離_,其目的是_使杠桿平衡_,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其目的是_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_
❽ 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需注意的操作細節有哪些
可取一均勻的直桿或直尺 中間懸掛起來 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
在一側懸掛鉤碼 在另一側不同的位置懸掛鉤碼 使它仍在水平位置平衡 調節兩側鉤碼的位置重新測量 記錄兩邊的鉤碼重力 兩側懸掛點距旋轉點的距離
試驗中 注意 要使 直尺保持水平 懸掛點盡量選擇整數位置
❾ 如圖是同學們在做「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時出現的問題情況,請完善和糾正:(1)小華的實驗:實驗沒
(1)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調節,直至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使杠桿自重對杠桿的平衡不產生影響;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便於測量力臂.
(2)在(2)步驟之前還要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個步驟的目的是為了便於讀出力臂大小.
根據圖中所示的情況和杠桿平衡條件:FALA=FBLB
4×3L=3×4L,因原來B處掛著2個鉤碼,因此再在B點掛1個鉤碼即可.
(3)第1次實驗:F1L1=6N×20cm=120N?cm,F2L2=20N×6cm=120N?cm.
第2次實驗:F1L1=8N×10cm=80N?cm,F2L2=8N×10cm=80N?cm.
第3次實驗:F1L1=3N×5cm=15N?cm,F2L2=1N×15cm=15N?cm.
所以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故答案為:(1)右;便於測量力臂;(2)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1;(3)F1L1=F2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