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業如何去杠桿防風險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金融業成為大規模外溢效應的渠道,國際資本流動透過金融機構網路跨境交易形成的外部沖擊日益顯著,實行靈活匯率的國家也難免資本流動沖擊。2008年面對外部沖擊,歐盟內部各國紛紛「以鄰為壑」,各自為國內所有銀行存款提供全額擔保,避免資金外流維持銀行系統的流動性。「蒙代爾三難困境」理論框架受到質疑,美元作為最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美國貨幣政策是全球流動性周期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對國際跨境信貸流動和金融市場杠桿有重大影響,匯率自由浮動難以抑制資本流動確保貨幣政策獨立。受流動性周期影響的經濟體,從「三難困境」:無法同時實現貨幣政策獨立、匯率穩定、資本自由流動,變為資本自由流動還是貨幣政策獨立的「兩難」選擇。其政策含義是:實施宏觀審慎管理,加強金融市場杠桿交易監管,切斷外部沖擊傳導渠道,可確保貨幣政策獨立穩定金融形勢。
流動性的實質源於貨幣創造,第一層次是貨幣當局供應基礎貨幣創造流動性。第二層次是銀行以及影子銀行體系通過信用擴張期限轉換派生存款創造流動性。這意味貨幣政策能否不受干擾服務於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等宏觀經濟目標,取決於貨幣當局是否能夠控制流動性來源。
從流動性供給層次看,基礎貨幣提供的流動性要比市場內生杠桿交易衍生的流動性穩定。貨幣乘數代表了銀行、影子銀行體系等信用(債務)創造貨幣的程度,一定程度也表明了金融系統的杠桿水平。中國貨幣乘數從2011年3.79升至2017年4月的5.33,達到1997年以來的歷史高位。
貨幣乘數高表明基礎貨幣不足,貨幣供應的增長嚴重倚賴貨幣派生渠道信用創造貨幣,流動性更多是由債務杠桿交易提供。這類杠桿交易主要由風險偏好上升驅動,金融機構加杠桿加大同業拆借、回購等短期融資,配置公司債券、信託受益人權益(公司貸款、信託產品和理財產品)等長期限風險資產,減持優質流動性資產,導致風險資產價格上漲,扭曲風險溢價信用利差縮窄,催生資產泡沫。市場交易量增加烘托下,表面上市場流動性充裕,但這類債務杠桿交易衍生的流動性具有脆弱屬性,資金流動對境內外息差、匯差極敏感。一旦出現市場壓力撤資,這些流動性就可能迅速消失,刺破資產泡沫引致危機。
㈡ 中國如何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近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發表題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的署名文章。周小川在解讀十九大報告時,重點圍繞當前我國面臨的金融風險表現、成因及對策展開論述,著重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
在周小川的文章中,透露著未來金融行業發展大的政策方向,包括進一步推進金融業的改革開放,這是主動防範金融風險的未來抉擇;金融監管還會進一步強化,除當前實行的加強影子銀行、同業業務、互聯網金融監管外,建立健全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對非法金融活動和亂辦交易所等亂象嚴格監管,以及加強對監管幹部被監管對象俘獲的利益輸送行為的問責也是未來監管重點;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監管協調也將進一步加強,央行將在維護貨幣穩定的職責上進一步維護金融穩定,這也意味著其權責進一步提升;高杠桿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去杠桿會持續下去,在此背景下,貨幣政策不會放鬆,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金融企業的公司治理將進一步推進。
此外,周小川還提及了中央和地方監管部門未來監管的幾大重點領域,「一手抓金融機構亂搞同業、亂加杠桿、亂做表外業務、違法違規套利,一手抓非法集資、亂辦交易場所等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非法金融活動。」
在加強黨的領導方面,周小川則強調,黨的領導要同金融企業法人治理必須一體化,必須貫徹到公司治理全過程,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企業公司治理機制。
系統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或交易所在的整個系統(機構系統或市場系統)因外部因素的沖擊或內部因素的牽連而發生劇烈波動、危機或癱瘓,使單個金融機構不能倖免,從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系統性風險包括政策風險、經濟周期性波動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匯率風險等。這種風險不能通過分散投資加以消除,因此又被稱為不可分散風險。 系統性風險可以用貝塔系數來衡量。
㈢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杠桿率是什麼意思
首先定義杠桿一詞,個人理解來自於「財務杠桿」概念。當企業負債經營時,用較小的權益資產支持起了比較大的經營規模,由此產生「杠桿效應」。按這個邏輯,我理解的「去杠桿」就是指企業或經營主體主動降低資產負債率。如果這個理解從根本上就錯了,請用力拍磚。
去杠桿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政府去杠桿,二是金融去杠桿,三是企業去杠桿。
一、政府去杠桿政府去杠桿,就是削減政府債務,對中國而言重點是地方政府債務。其實中國政府整體債務佔GDP比重與美國、日本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相比,還不算高,去杠桿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問題是不透明,讓中央領導、銀行心裡沒底。所以我覺得與其說政府去杠桿,不如說是調結構更合適。
第一個問題經濟界討論的很多,見仁見智吧。我沒有具體數據不做判斷,但有一點很明確。
現存債務已是既成事實,投資項目有清償能力還得上最好,還不上就從全國財政大盤子里找錢,實在還不上,就只能債務重組。
當然債務重組最好的辦法不是像早先那樣,再剝離幾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這樣等於全國人民集體買單,效率不高且不公平。而是對銀行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相關不良貸款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CLO),吸引投資者來買。悲觀的投資者可以買優先順序,低風險低收益。樂觀的投資者可以買劣後級,高風險高收益。這樣就把地方債務風險從銀行體系轉移到了廣泛的投資人身上,也就盤活了債務存量。
關於第二個問題,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明確政府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建立規范的地方債、資產支持證券(注意,這里指狹義ABS!不是CLO)發行機制,讓真正用錢的和投錢的直接見面,是為用好增量。這一點對承銷商,如銀行、券商們,是利好。
具體到銀行,去杠桿不可能是減少存款,現在看來也只能壓縮同業業務、表外業務了。銀行是整個社會最大的資金來源,同業不讓做,表外業務受限於資本壓力短期內不可能全回到表內,這樣看來全社會資金成本會上升。對銀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難判定,因為我不清楚同業、表外業務給銀行帶來的收益大還是風險大,請大家指教。但對依賴理財產品、同業業務等籌集資金的企業,短期內則是大利空。
有人認為信貸資產證券化是為了金融去杠桿,個人認為理解有誤,應該是轉移銀行信用風險的舉措。信貸資產屬於銀行資產,而賣資產無論如何不會降低銀行的杠桿水平的。因為它和銀行負債端的資金來源根本就是兩回事。不過,如果CLO能夠常規化、可盈利,債務風險就能有效轉移,那長期來看對銀行業確實是一個利好。需要說明的是,CLO的開展,給銀行帶來信貸額度,如果不對這部分信貸流向進行指導控制,很可能資金又會流向政府融資平台。這樣的話,反而不利於政府去杠桿了。
㈣ 去杠桿和強監管使得M2在低位運行了嗎
短期看,去杠桿、強監管使得M2在低位運行。2017年以來,在去杠桿形勢下,多個金融監管政策密集出台,要求金融機構嚴格控制杠桿率、禁止過度期限錯配、嚴禁監管套利等。如2017年底,針對資管業務存在的多層嵌套、杠桿不清、監管套利、剛性兌付等問題,設定了統一的標准規則;針對「現金貸」亂象,明確了原則底線,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清理整頓措施等。
據央行初步測算,2017年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全年同比少增,下拉M2增速超過4個百分點。同時,貨幣持有主體的變化對此也有所印證。2017年末,金融機構持有的M2增長7.2%,比整體M2增速低1個百分點,住戶和企事業單位持有的M2增速則高於整體M2增速。
㈤ 為什麼監管這么有決心去杠桿,其底層邏輯是什麼
金融杠桿(leverage)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
至於如何穩步去杠桿那是監管層的問題,跟咱們沒關系!有時間多琢磨怎麼賺錢吧?
㈥ 資管新規的核心內容
4月27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銀發〔2018〕106號,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我部將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研究文章,本文為第一篇,從十方面快速解讀資管新規核心內容。
監管部門在吸收反饋意見之後,對正式出台的資管新規相比徵求意見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考慮金融穩定和可實施性,如延長過渡期一年半到2020年底,但是打破剛兌、凈值化轉型等總的原則並沒有變化,且對標准化產品的界定更清晰。
資管新規的總體思路是:按照資管產品的類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准,對同類資管業務作出一致性規定,實行公平的市場准入和監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為資管業務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資管新規的監管理念:加強監管協調,強化宏觀審慎管理,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實施功能監管。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對資管業務實施宏觀審慎管理,按照產品類型而非機構類型統一標准規制,同類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准,減少監管真空,消除套利空間。
資管新規的監管原則:
(一)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按照產品類型而不是機構類型實施功能監管,同一類型的資產管理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准,減少監管真空和套利。
(二)實行穿透式監管,對於多層嵌套資產管理產品,向上識別產品的最終投資者,向下識別產品的底層資產(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除外)。
(三)強化宏觀審慎管理,建立資產管理業務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完善政策工具,從宏觀、逆周期、跨市場的角度加強監測、評估和調節。
(四)實現實時監管,對資產管理產品的發行銷售、投資、兌付等各環節進行全面動態監管,建立綜合統計制度。
資管新規的核心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十個方面:
一、打破剛兌,禁止資金池業務
資管新規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
並且對剛性兌付做了明確定義,存在以下行為的視為剛性兌付:
(一)資產管理產品的發行人或者管理人違反真實公允確定凈值原則,對產品進行保本保收益。
(二)採取滾動發行等方式,使得資產管理產品的本金、收益、風險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發生轉移,實現產品保本保收益。
(三)資產管理產品不能如期兌付或者兌付困難時,發行或者管理該產品的金融機構自行籌集資金償付或者委託其他機構代為償付。
(四)金融管理部門認定的其他情形。
經認定存在剛性兌付行為的,區分以下兩類機構進行懲處:
(一)存款類金融機構發生剛性兌付的,認定為利用具有存款本質特徵的資產管理產品進行監管套利,由國務院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和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存款業務予以規范,足額補繳存款准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並予以行政處罰。
(二)非存款類持牌金融機構發生剛性兌付的,認定為違規經營,由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和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糾正並予以處罰。
二、資管產品凈值化轉型
資管新規規定,「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及時反映基礎金融資產的收益和風險」。金融資產堅持公允價值計量原則,鼓勵使用市值計量。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按照企業會計准則以攤余成本進行計量:
(一)資產管理產品為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並持有到期。
(二)資產管理產品為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或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也不能採用估值技術可靠計量公允價值。
資管新規對攤余成本法的使用限制比較嚴格,按此定義開放式產品都不能採用攤余成本法,對於貨幣基金能否採用攤余成本法需要監管部門進一步明確,我們會持續關注。且對於採用攤余成本法計量的產品,金融機構前期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加權平均價格與資產管理產品實際兌付時金融資產的價值的偏離度達到5%的進行限制,防範流動性風險。
三、產品分類管理,投資者適當性要求提升
新規從兩個維度對資管產品進行分類。一是從資金來源端,按照募集方式分為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兩大類。公募產品面向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偏弱的社會公眾發行,風險外溢性強,在投資范圍等方面監管要求較私募產品嚴格,主要投資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不得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私募產品面向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較強的合格投資者發行,對合格投資者要求較高。
二是從資金運用端,根據投資性質分為固定收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四大類。按照投資風險越高、分級杠桿約束越嚴的原則,設定不同的分級比例限制,各類產品的信息披露重點也不同。
四、嚴格區分標准化資產和非標資產
新規規定公募產品主要投資於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對於能否投資非標准化債權資產,需要監管部門將要出台的細則予以明確。新規規定,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之外的債權類資產均為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而標准化債權類資產應當同時符合以下條件:
1.等分化,可交易。
2.信息披露充分。
3.集中登記,獨立託管。
4.公允定價,流動性機制完善。
5.在銀行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等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交易市場交易。
從上述條件看,對標准化債權資產的認定比較嚴格,但是具具體認定規則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此外,新規明確規定金融機構不得將資產管理產品資金直接投資於商業銀行信貸資產。
五、限制杠桿水平
資管新規參照公募基金的監管標准,對杠桿做了明確限制。「每隻開放式公募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40%,每隻封閉式公募產品、每隻私募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200%。」且另外規定,金融機構不得以受託管理的資產管理產品份額進行質押融資,防止放大杠桿。
資管新規對資管產品分級做了規定,公募產品和開放式私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只有封閉式私募產品可以進行份額分級,且對分級比例做了限制: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
六、防範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
資管新規規定,金融機構應當合理確定資產管理產品所投資資產的期限,加強對期限錯配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為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期限不得低於90天。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或者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於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新規要求金融機構應當控制資產管理產品所投資資產的集中度,單只公募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單只證券或者單只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資產管理產品凈資產的10%等。
資管新規規定,金融機構應當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風險准備金,或者按照規定計量操作風險資本或相應風險資本准備。風險准備金余額達到產品余額的1%時可以不再提取。
七、鼓勵成立銀行資管子公司,要求獨立託管
主營業務不包括資產管理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資產管理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強化法人風險隔離,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業務經營部門開展業務。
本意見發布後,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資產應當由具有託管資質的第三方機構獨立託管。過渡期內,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可以託管本行理財產品,但應當為每隻產品單獨開立託管賬戶,確保資產隔離。過渡期後,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應當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該商業銀行可以託管子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但應當實現實質性的獨立託管。
八、統一監管標准,消除監管套利
資管新規的總體思路是:按照資管產品的類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准,對同類資管業務作出一致性規定,實行公平的市場准入和監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為資管業務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新規規定: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在賬戶開立、產權登記、法律訴訟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地位。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基於風險防控考慮,確實需要對其他行業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採取限制措施的,應當充分徵求相關部門意見並達成一致。新規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九、提高資管行業准入門檻,嚴格限制非金融機構
資管新規規定,資產管理業務作為金融業務,屬於特許經營行業,必須納入金融監管。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銷售資產管理產品,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管業務的,依法予以處罰,同時承諾或進行剛性兌付的,依法從重處罰。且明確規定非金融機構不得藉助智能投資顧問超范圍經營或者變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
十、過渡期安排
過渡期為本意見發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較徵求意見稿延遲一年半時間。對提前完成整改的機構,給予適當監管激勵。過渡期內,金融機構發行新產品應當符合本意見的規定;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並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金融機構應當制定過渡期內的資產管理業務整改計劃,明確時間進度安排,並報送相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由其認可並監督實施,同時報備中國人民銀行。
過渡期結束後,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本意見進行全面規范(因子公司尚未成立而達不到第三方獨立託管要求的情形除外),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存續違反本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對過渡期結束後仍未到期的非標等存量資產也作出妥善安排,引導金融機構轉回資產負債表內,確保市場穩定。
㈦ 銀行調整同業業務「去杠桿」對哪些行業有影響
監管層對同業業務進行監管,
力促縮短資金鏈條和適當控制發展規模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監管中,更應控制好節奏、把握好力度。
㈧ 如何理解監管當局的監管態度
今天兩市大盤股指雙雙高開低走。受央行降准消息的影響早盤大幅跳空高開,開盤後逐波震盪走低,11點左右在上證指即將回補完跳空缺口時出現止跌回抽,但由於市場信心不足,拋壓較大,午後小幅沖高之後再次震盪回落。截至收盤,上證指下跌37.59點,收於3136.53點;深成指下跌50.97點,收於11065.58點。量能較上一交易日同比昨日有所放大,兩市合計共成交了6320億元。
今天大盤大幅跳空高開之後出現震盪回落基本符合我們昨晚更新文章時分析的預判,同時也給了那些抄襲「磚家」、牆頭草們一記響亮的耳光。昨晚央行降准消息出台後,有不少抄襲「磚家」、牆頭草們趕工更新文章,見風使舵的吹噓大盤將要突破、暴漲、再創新高等。而我們始終保持顆冷靜的心,提示結合消息面來看:今天市場出現高開的概率很大,不過上方多條均線對大盤的壓力還是不容忽視,只有量能進一步釋放,重新跨越多重壓力線形成的壓力才有希望繼續向上拓展空間,否則維持震盪整理居多。畢竟管理層並不希望市場走出瘋牛行情,把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流入到資本市場中去。事實再次驗證了我們的實力。
眾所周知我們A股是政策市,監管層的態度已經很明顯,近期市場最核心的監管方向就是去杠桿和減緩股市上漲。這樣可以規避實體經濟空心化,控制金融風險也在其中。所以這里的降准不是針對股市,而是針對目前人民幣和實體經濟的運行態勢。高層希望釋放出來的流動性留在實體經濟運轉,股市的上漲將會帶來更多的監管限制措施,A股在目前包括往後一段時間內都不太可能出現2014年末的那種疾風驟雨的暴漲了。
從技術上看:今天大盤高開低走,盤中震盪加大,30日均線得而復失,10日與20日均線對大盤形成反壓,5日均線再度失守,整體上呈現價跌量增態勢。這種漲少跌多的量價關系,表明市場弱勢形態明顯。K線組合顯示,光頭光腳的陰吞沒線,預示短線大盤還有調整需求,前期低點3095點頸線位將面臨考驗。分時圖技術指標顯示,短時分時圖技術形態與K線組合顯示,短線大盤盤中還有調整的需求,但長時分時圖技術指標顯示,大盤跌破3122點後,將出現技術上底背離,屆時大盤有望形成技術性抵抗走勢,並形成技術性反抽。綜合技術分析本博認為,短線大盤還有弱勢震盪走低的動力,注意關注前期低點3095點附近支撐,一旦跌破將會向60日線附近尋求支撐。
雖然短線市場維持弱勢震盪向下考驗前期低點不可避免,但市場牛市基調是沒有發生改變的,出現連續深幅下跌的概率也不大。從戰略意義上講,短線繼續回調也是難得的低吸良機。因此操作上建議博友們在不追漲的前提下,盤中震盪逢低可圍繞那些有國家政策支撐的概念和板塊,結合個股二級市場趨勢潛伏布局。
個股方面我們目前挖掘鎖定了一支有主力資金潛伏的國資改革概念股准備重倉出擊。公司是國家520戶重點企業之一,實際控制人為某市國資委,公司綜合實力在全國名列行業之首。從二級市場上看:近期該股逆勢受到主力資金睛睞,量能明顯放大,股價也成功突破了平台壓制,昨天主力資金大幅流入後今天跳空低開之後維持在低位縮量震盪整理,昨天進場的資金根本就沒法全身而退,明天逢低潛伏進去短線穩健套利,有興趣同步潛伏的忠實博友可以加博客首頁騰訊商討共同操作。明天買進, 下周初賣出, 讓您輕松享受「提前布局後坐等主力拉升牛股」的極大樂趣!?
㈨ 2014年的貨幣政策對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影響
2014年貨幣市場流動性將會呈現怎樣的格局,是否也會出現類似2013年的狀況,資金成本是否將維持高位或者繼續尋頂,對於飽受流動性沖擊的銀行,其資產負債業務將如何調整,在此背景下銀行板塊二級市場個股該如何選擇。
本文將從銀行體系層面來研究流動性松緊,重在剖析2014年基礎貨幣的變動及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方面的可能舉措對貨幣市場流動性的影響,進而導致資金價格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作為流動性創造主體之一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將會產生哪些沖擊。
外匯占款減弱流動性釋放
2003年之前中國的基礎貨幣主要由央行主動吐出;2003年之後,基礎貨幣不再由中央銀行主動吐出而改由通過外匯占款來提供。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當中央銀行買進外匯時,就要放出等值的基礎貨幣,則貨幣供應量相應增加;當中央銀行出售外匯時,則基礎貨幣減少,貨幣供應量相應減少。央行副行長易綱曾經表示,2011年之前,由雙順差累計的外匯占款占投放的基礎貨幣量遠大於100%。
近年來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從2011年四季度以來,隨著新增外匯占款的急劇下降,被動投放的基礎貨幣規模增速總體下滑,外匯占款作為流動性釋放主要渠道的作用有所減弱,央行的外匯資產余額增速也逐步趨緩。首先,貿易順差主要由國外經濟的復甦狀況決定。隨著歐美經濟的復甦,將對中國2014年的出口起到促進作用,進而將逐步增加貿易順差。其次,外商直接投資(英文簡稱FDI)近年來較為穩定,每月增量基本在80億~100億美元左右浮動,預計2014年將繼續保持穩定。最後,熱錢的流入與否,短期主要與人民幣的升值幅度以及利差密切相關,中長期與中國資產價格的升值幅度密切相關。
從國外來看,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將導致短期資本持續流出。隨著美國經濟數據反彈,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節奏可能加快,這將導致短期資本持續流出;而隨著美國加息預期的升溫,中美利差將有所縮小,熱錢將進一步流出。
從國內來看,首先,隨著人民幣匯率升值速度趨緩,升值的預期也將減弱,從而導致熱錢流入減緩;其次,從貨幣政策來看,如果貨幣政策持續偏緊,資金價格進一步上行,那麼熱錢短期的套利空間仍然存在,這將刺激熱錢流入;但是從中長期來看,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將會出現下行風險,熱錢中期將持續流出。最後,從監管層面來看,外管局《關於完善銀行貿易融資業務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加強了對虛假貿易融資行為的監管,防範異常外匯資金的流入。
綜合來看,初步判斷2014年新增外匯占款將較2013年有所減弱,預計將在1.5萬億~2萬億人民幣左右;在這種背景下,基礎貨幣的被動投放將明顯減少,貨幣供應量的增速也將有所降低。預計2014上半年由於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以及監管趨嚴的影響,預計新增外匯占款較弱;下半年隨著貿易順差的擴大預計新增外匯占款將有所提升。
公開市場操作保持流動性
貨幣政策目標決定央行貨幣政策操作和流動性投放的力度。現階段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有兩個。首先,經濟增長目標已然降低,不會為了短期提升經濟增速而大幅放鬆貨幣;監管層認為,其實是可以讓經濟增長得更快,但是把增長目標調低,實質是希望通過壓低增長率來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這表明如果2008年以來在擴張性貨幣政策下形成的膨脹的產能和扭曲的結構得不到真正的壓縮和矯正,接下來的信貸放鬆就會迅速再利用起它們,雖然經濟增速短期內會加快,但肯定並不利於中長期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其次,維護通脹水平和房價穩定,由於通脹和房價上漲壓力較大,貨幣政策放鬆或將觸發通脹和房價穩定;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3%,為了避免實際利率為負,預計2014年CPI將在3%左右。因此,為了實現2014年貨幣政策目標,2014年M2增速大概率仍將設定在13%左右。
從貨幣政策操作來看,2013年以來央行重啟正回購、重啟3個月央票以及3年期央票;二季度,央行對於到期票據採取正回購進行對沖;下半年對於到期央票央行採取到期續做,鎖長放短,包括繼續進行國庫現金定存操作,顯示央行對當前整體流動性狀況並不是十分擔憂。
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目的是平滑銀行間市場資金量的時間分布,避免貨幣市場利率的大起大落。除公開市場外,央行和財政部聯合進行的中央國庫現金定期存款招投標也可以扮演一定的流動性供給角色,具體可以通過增加招投標的數量和頻率來滿足市場流動性的需求,即財政通過變換自身的存款,將國庫存款通過拍賣的方式變成商業銀行一般存款,以通過增加基礎貨幣,直接增加銀行的存款來源,這是財政政策配合貨幣政策的結果。因此,如果再算上國庫現金定存的到期量,全年公開市場凈投放量僅為140億元。
因此,為了實現2014年M2增速13%的目標,央行存在兩種選擇,要麼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增加基礎貨幣投放量,要麼提高貨幣乘數。總的來說,在間接融資體制下,銀行的資產結構決定了貨幣乘數,進而決定了貨幣創造和存款派生的能力;事實上,也正是由於2013年以來銀行同業資產和非標債權的貨幣創造能力與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產生了沖突,使得央行為了維護貨幣政策目標,降低系統性風險,相較短期利率,更注重信貸擴張和貨幣供應,更注重維持資金面的緊平衡,逐步實現銀行和實體經濟的去杠桿過程。按照2013年9月末2.1%的超儲率水平估算,流動性總量應處在「比較充足」的水平。
資金價格將逐步上行
事實上,在流動性總量比較充足的背景下,央行對於短期利率的飆升採取了相對漠視的態度,認為流動性緊張是由前期杠桿率較高的金融機構引起的局部性的、結構性的風險,隨著這些金融機構去杠桿化的過程逐漸實現,資金面依靠市場的力量也會擺脫這種過度緊張的局面。從銀行業層面來理解,貨幣市場利率的大幅飆升反映出過度擴張的銀行業資產規模和不斷膨脹的表外理財產品所帶來的流動性管理問題。
從表內同業業務來看,同業業務模式使得本來用來管理銀行流動性的同業資產異化為主要依賴期限錯配來逐利的非標業務,流動性風險劇增。由於存款在一級市場上流向不均衡,商業銀行需要在資金市場上調劑頭寸,因此同業業務產生;但目前同業業務已異化成解決理財資金投向、放大資產負債規模和滿足某些監管指標的重要手段,同時同業業務已開始主要依賴期限錯配來逐利,使得本應用來管理銀行流動性的同業資產,在信貸額度受限的情形下,成為銀行隱匿信貸的工具,大量投資非標資產。
從表外理財業務來看,近一半投向貨幣存款和同業存款,這些業務基本能做到資產和負債的久期相匹配。另一半投向債券和非標業務,這部分資產負債期限錯配,也是支撐理財業務高收益的重要原因。因此這部分理財產品的短期負債與長期資產的錯配,在禁止銀行理財可以由自營資金接盤後,商業銀行要麼使用表內備付金對接到期理財產品,要麼需要不時在貨幣市場進行同業拆借或者回購籌措資金來償還投資者。
因此貨幣市場利率飆升,其實反映的是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快速增長導致銀行流動性缺口放大這一態勢;一些銀行(尤其是中型股份制銀行)嚴重依賴在銀行間市場借入短期資金,缺乏長期穩定的負債來源,如果這種短負債、長資產的過度運用,一旦某個環節因期限錯配問題出現資金鏈的斷裂,市場就會出現流動性風險甚至危機。
鑒於流動性緊張就是由一些杠桿率較高的金融機構所引起的,因此央行漠視短期貨幣市場利率飆升,其意圖的實質就是警告和打壓部分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偏好,促使其以更加謹慎的方式管理資產負債表,特別是節制流動性錯配,節制因杠桿擴大而導致的期限錯配風險。事實上,至今的信貸擴張大多隱藏在表外,而且通常會覆蓋好幾層交易,流動性分配不均勻,貨幣市場拆借利率的驟然上漲能夠促使部分商業銀行以更加謹慎的方式來管理資產負債表,可以打擊銀行用於增加杠桿隱藏貸款等監管套利活動,減少部分機構因杠桿擴大而導致期限錯配的局面,進而緩釋金融風險。
預計2014貨幣市場資金價格上行仍具有內在的結構性沖動。在流動性總量供給處於比較充分的背景下,從需求方面來看,在影子銀行等監管套利的創新驅動下,資金仍將源源不斷地流往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房地產企業等,這些利率不敏感主體對資金需求的慾望仍然強大。
首先,盡管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是2014年治理的重點,但是這只能規范地方政府開拓融資渠道,而不會減弱地方政府對融資的需求;其次,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升溫,使得房地產開發和房貸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如果這兩個主體融資需求仍然強烈,那麼2014年資金成本將繼續上升。反過來說,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移的前提條件就是有效約束地方政府、房地產行業等這些利率不敏感主體的融資沖動。
進一步,信貸市場的資金價格也已經開始逐步上行。首先,銀行的融資成本被不斷上升的貨幣市場利率所波及,且已經傳導到貸款的定價水平;其次,隨著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原來的金融抑制有所消除,必然使得存款利率水平上行;最後,由於農村剩餘勞動力大幅減少,以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儲蓄率的拐點大約在劉易斯拐點之後5年左右出現,中國的劉易斯拐點在2004~2007年間已經出現(對應的是農民工短缺以及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因此現在中國儲蓄率的拐點可能已經出現,而這意味著銀行體系大量低成本的資金來源將逐漸變得緊缺。
但是利率上行的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隨著不斷上升的貨幣市場利率,銀行的融資成本必然上行,且已經傳導到貸款的定價水平,這是貨幣市場資金成本向信貸市場傳導的必然結果。隨著利率上升,一方面壓縮中小企業和民營資本的融資需求,使得中國實體經濟創造有效投資機會的能力出現下滑,也使得實體經濟擠出無效產能的能力出現下滑;另一方面高利率將加劇借款人的債務負擔,使現有債務的質量惡化,產生更多不良貸款,而這可能會加速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去杠桿,進一步如果利率上升過高,可能會刺破泡沫,產生信用危機。
因此事實上,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操作已經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利率市場化以及資金成本高企迫使企業去杠桿,進而經濟增長承壓;另一方面,如果央行放水推動銀行間利率水平下行,這又將使得企業加杠桿,此前去杠桿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因此2014年貨幣信貸工作會議和央行《2013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將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穩中求進。貨幣信貸工作的「穩」主要體現為「總量穩定」,重點是要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創造一個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通過加強和改善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保持適度流動性,發揮好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調節作用,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同時引導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和資產負債管理,做好各時點的流動性安排,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
2014貨幣市場資金面將維持「緊平衡」,一方面,央行2014年還會繼續保持2013年對基礎貨幣和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投放的中性趨緊,央行「放短鎖長」將維持,防止貨幣信貸規模過快增長,配合經濟增速放緩,逐步實現去杠桿,但可能造成的短期資金面波動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供給來平抑,不能根據短期銀行間資金價格的波動和央行的頻繁靈活操作來看待短中期貨幣政策的變化;另一方面,從監管政策來看,2014年可能將出台監管具體措施來限制非標業務的過度擴張。
總的來說,2014年央行將通過「貨幣政策中性趨緊」以及「非標業務規范監管」來實現貨幣信貸平穩增長。在流動性總量比較充足的背景下,央行將繼續保持對短期利率飆升的相對漠視,這是由杠桿率較高的金融機構引起的局部性的、結構性的風險,這是經濟去杠桿緩釋期限錯配風險的陣痛,這是以時間換空間來解決結構性頑疾的必然選擇,因此在現有的銀行考核體系下,2014年季末或者年末的貨幣市場資金價格將不時飆升,流動性風險甚至危機將繼續重演,不排除將繼續出現因流動性錯配而產生信用違約的個案。
銀行流動性偏好加速資產負債表結構調整
上文的分析顯示,2014年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穩健,貨幣市場資金面將繼續維持緊平衡,銀行間市場利率將不時飆升,因此,對於銀行這種重要的金融媒介來說,將面臨流動性沖擊;短期來看,尤其是那些嚴重依賴理財產品和銀行間市場作為資金來源、而其貸款主要投向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銀行,將存在更為嚴重的流動性錯配問題,這將促使商業銀行流動性偏好提升,倒逼商業銀行調整和修復過度膨脹且健康度不高的資產負債表。
1資產端:生息資產擴張減速
生息資產規模擴張減速,預計未來生息資產規模增速的中樞將在10%左右。2013年以來,在貨幣政策維持中性背景下央行管理和維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穩定和適度,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另一方面,關於「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的金融調控,實質是減少貨幣信用創造,推進金融脫媒化進程。在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面對流動性約束,自覺加強流動性管理,提升流動性偏好,修復過度膨脹的資產負債表。
具體來看,銀行業的生息資產規模增速繼續收縮,從2010年的18%降至2013年三季度的10.5%左右,鑒於商業銀行流動性偏好抬升,因此預計未來生息資產規模增速的中樞將在10%左右。在生息資產規模減速的同時,銀行存量資產的結構變換也愈加凸顯。
1)信貸資產配置
信貸資產配置總量上受制於央行規模管控和銀監會監管指標,結構上繼續向高收益率的個人消費性貸款和小微貸款傾斜,期限上傾向於短期貸款。2014年銀行信貸投放將繼續受制於央行的信貸規模管控,以及銀監會的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監管指標;信貸結構上,由於負債成本的提升,必然要求商業銀行提升信用風險偏好,向高收益率的個人消費性貸款以及小微企業貸款傾斜;貸款期限結構上,將以提高資產周轉率進而提升凈資產收益率(英文簡稱ROE)為目標,信貸期限趨於短期化。
2)同業資產
同業資產繼續降杠桿,一般同業類資產的期限將降低,收益率較低、受到嚴格監管的同業非標業務將繼續壓縮,同時根據監管松緊程度保留部分高收益的同業非標業務,並且預計商業銀行將繼續加強「類貸款業務」的創新。
從同業業務來看,使得本來用來管理銀行流動性的同業資產,在信貸額度受限的情形下,成為銀行隱匿信貸的工具,大量投資非標資產,加大了期限錯配和流動性風險。基於對同業業務監管措施出台的預期及其影響的不確定性,銀行同業資產從2013年二季度以來延續收縮的態勢,目前上市銀行同業資產的規模大約為9.91萬億元。同業資產與同業負債的比例從2013年一季度末的97.3%降至三季度末的84.8%左右,同業杠桿降幅明顯。
2014年在流動性沖擊下,銀行將降低一般同業類資產的期限,同時繼續收縮部分同業非標資產。但是,在同業負債成本提升的情形下,一方面商業銀行將繼續保留部分高收益的同業非標業務,這將視監管松緊程度而定,另一方面預計商業銀行將繼續加強「類貸款業務」的創新。
3)債券類資產配置
債券類資產的配置將有限提升,高收益率信用債的配置將繼續增加。在流動性沖擊下,銀行基於盈利要求,在同業業務規模收縮的同時,債券資產配置提升,其中應收款項類投資繼續大幅攀升,這體現在應對同業業務的非標治理過程中,商業銀行在會計科目處理上將信託受益權從同業資產科目轉移到債券投資類資產進行規避。
因此,從監管角度來看,隨著同業去杠桿的加劇以及對於同業非標資產投資的限制,銀行債券類資產的配置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是考慮到流動性總量的趨緊以及資金成本的抬升,預計2014年銀行債券資產的配置佔比提升較為有限,但將增加高收益率信用債的配置。
2負債端:存款增長中樞下移
歷史數據顯示,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的增速與M2增速基本保持一致。中國過去一直以來依靠貨幣信貸拉動投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持續;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性明顯上升,相應地,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將使得信貸需求持續降低,這將導致M2增速趨勢性降低,從而存款的增速也將降低。2014年存款余額的增速將在13%左右,與M2增速一致。考慮GDP增速、CPI以及3%~4%的差值,中期M2和存款余額的增長中樞將在10%~11%左右。
存款雖然一直以來是銀行付息負債的主要部分(佔比80%以上),但是近年來隨著同業負債的擴張,銀行業負債增速明顯高於存款余額的增速;隨著2013年銀監會「8號文」要求商業銀行2013年底之前將表外非標余額降至理財產品的35%及總資產規模的4%,銀行業同業業務經歷了明顯的去杠桿過程。從2013年二季度以來,同業負債擴張趨緩,銀行業負債回歸一般性存款。
但是中長期來看,銀行主動性負債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首先,考慮到中國銀行業同業負債作為銀行主動負債,佔比僅為付息負債的14%左右,與國際銀行業主動性負債的佔比一般都在45%左右相比,中國銀行主動性負債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其次,正如上文所述,一般性存款余額的增長中樞將趨勢性放緩,在流動性沖擊下,為了緩釋流動性錯配風險,商業銀行需要提升主動性負債的配置規模,並且拉長負債端的久期;最後,利率市場化和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短期理財產品、余額寶等貨幣市場產品使得低成本負債向收益率更高的同業負債遷移。實際上,可以觀察到同業負債的收縮幅度低於同業資產。
㈩ 如何積極穩妥去杠桿
如何積極穩妥去杠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積極穩妥去杠桿。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去桿杠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認真面對並妥善解決的問題。
2008年金融危機後,我國杠桿率快速提高,其中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是美英的兩倍多
總體來看,對於目前我國的杠桿率問題,需要重點關注並明確三個特點。
一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我國非金融部門的杠桿率快速提高。以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公布的信貸與GDP的比例作為杠桿率的衡量指標,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為255.6%,其中,政府部門杠桿率為46.1%,企業部門杠桿率為166.2%,家庭部門杠桿率為43.2%。2008年至2016年三季度末這段時間,四個杠桿率指標增幅都在70%以上,家庭部門的杠桿率增幅甚至超過140%。
二是從國際范圍看,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整體不算高,但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低於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高於新興市場國家;政府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處於最低水平,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50%;家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也處於較低水平,僅高於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水平;受基數較高並且增長速度較快等因素影響,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比BIS統計報告的國家和地區企業部門杠桿率平均水平高出75%,是美國、英國的兩倍多。根據中國社科院所做的測算,國有企業債務在企業部門債務中的佔比約為65%,國有企業負債率明顯高於民營企業。
三是加杠桿的資金來源中,雖然仍然是以銀行為主,但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規模和佔比正在快速提高。根據BIS的統計,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企業部門、家庭部門加杠桿的過程中,約有四分之一的資金來自非銀行金融機構。而在2007年之前,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比例尚不足十分之一。近幾年銀行金融同業業務發展的情況也可佐證這一點。2008年-2016年,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權均值約為7萬億元,是2001-2007年的7倍多。由於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權規模快速增加,導致其占銀行業總資產的比例從2001-2007年的2.7%升至2008-2016年的4.7%。同業資產增速快於銀行業總資產增速,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從銀行融入資金再給企業貸款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也為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出於規避監管等目的,借道非銀行金融機構為兩高一剩、房地產行業貸款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杠桿率的過快上升增加了經濟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風險蔓延進而引發危機
我國的杠桿率快速增長並且企業部門杠桿率較高的促成因素較多。從宏觀經濟方面看,主要包括國際和國內兩方面的因素。國際上,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為了應對危機,各國普遍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以穩定經濟增長,流動性較為充裕,我國的投資壞境較好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流入,為加桿杠提供了充裕的資金。而國內也針對金融危機採取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貨幣政策也相對寬松,不僅降准降息而且貨幣超發問題相對突出。2008-2016年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增長率比GDP增長率高7.5個百分點,而2001-2007年只有5.8個百分點,增長了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GDP年均增長率從2001-2007年的10.8%降至2008-2016年的8.4%,下降了2.4個百分點。貨幣超發的同時經濟增速卻在下降,推動了杠桿率提升。
從金融方面看,我國融資方式中以債務融資為主,也會導致杠桿率提升。長期以來,國內高儲蓄率為投資導向的經濟模式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也推動了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為主業的銀行業規模壯大,讓其有足夠的規模和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大量的信貸資金。2016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232萬億元,是信託、保險、證券、期貨、基金、融資租賃業總資產之和的5倍多,是當年GDP總量的3倍多。這些都為債務融資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供給。而從資金需求看,我國企業稅負較重且稅收征繳中債務利息具有稅盾效應,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問題增大了其主動負債的動機,以及企業破產清算成本較高等,均導致企業部門也有較強的債務融資偏好。據中國金融論壇課題組的研究,國內預算軟約束問題突出的國有企業,其杠桿率較同類企業明顯更高。
杠桿率增長速度較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都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就國外的情況看,幾乎歷次經濟金融危機之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杠桿率快速提高的情況,杠桿率的過快上升增加了經濟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風險蔓延進而引發危機。這方面,2016年我國居民部門房地產貸款飛速增長需要高度關注。據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16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全年新增5.7萬億元,約占當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的45%,比2015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86%。家庭的資產配置中,對於房產配置的比例過高,而金融資產佔比較低,不僅微觀層面存在較大的風險,也加劇了宏觀層面的房地產資產泡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加劇了企業的債務負擔,特別是在近幾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償債能力下降,過重的債務負擔不僅企業難以承受,也易於導致再融資的成本更高。金融加速器理論表明,銀行監督企業的交易成本與融資溢價正相關,而融資溢價與杠桿率正相關,即杠桿率越高,銀行貸款所要求的利率越高,以抵消企業可能的違約損失。企業越來越高的融資成本與逐步下降的盈利能力同期出現,勢必埋下更多的風險隱患。
去桿杠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好貨幣供給量,同時採取盤活存量資產、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措施,積極穩妥推進
對於杠桿率快速提高,以及企業部門杠桿率較高,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採取針對性的措施,積極穩妥去杠桿。
具體而言,首先需要明確去桿杠的思路和重點。杠桿本身並不是壞事,而杠桿率快速提高,杠桿率較高易於引發風險,需要密切關注。也正是如此,去杠桿並不是不加區分的把杠桿都去掉,而是要重點控制杠桿率的過快上升,降低企業部門尤其是國有企業部門的高杠桿率。也就是說,去杠桿要同時兼顧杠桿率過快上漲和企業部門高杠桿率。對於政府部門,目前中央政府杠桿率低,而地方政府杠桿率高,要合理調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杠桿率。在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有縮小的預期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杠桿率問題也要予以關注。家庭部門杠桿率高主要是用於配置房產,要重點關注其杠桿率快速提高的問題。尤其是要通過對房地產的調控,減少家庭部門加杠桿配置房產,讓房子回歸其居住屬性。就國際經驗看,去桿杠的成效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也不是單一措施就可以全面解決的,對此需要有一定的心理預期。
其次要控制貨幣量,對金融業務進行規范。杠桿率快速提高,企業部門杠桿率高,也是因為貨幣超發流動性充足所致,在這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貨幣現象。從這個角度看,去桿杠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好貨幣供給量。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控制貨幣發行規模,管好貨幣供應的總閥門。在此基礎上,結合基礎貨幣供給方式變化,適當提高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短期借貸便利等流動性管理工具的價格水平,降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從央行融資並進行套利的積極性,以控制金融機構負債的總規模。對於近幾年快速發展的金融同業業務,不排除其發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但其中不規范、不透明的問題較多,需要通過加強監管減少同業套利空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非銀行金融機構對非金融部門加杠桿也提供了較多的資金,因此我們不僅要管理好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銀行同業業務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管理也不容忽視。
最後要推動經濟發展和融資方式轉變。杠桿問題是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也需要用推動經濟發展的辦法,在發展中予以解決。在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結構性因素與周期性因素疊加的情況下,既要對經濟增長速度有合理預期,也要積極通過創新、加快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穩定經濟增長。要通過國有企業的資本金補充機制、激發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稅收制度改革等,提高企業部門競爭力和盈利水平,以做大分母的方式降低杠桿率;要積極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不良資產證券化,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降低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完善企業破產制度規定,降低企業退出成本。要規范並完善企業上市管理制度,發展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提供製度支持和市場保障,從而逐步降低對債權融資的依賴。
總之,對於我國杠桿率快速提高、企業部門杠桿率高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去杠桿也要積極穩妥,根據杠桿的實際情況與最新變化,平衡好經濟增長和去杠桿之間的矛盾,統籌好各方面都因素,既要控制好資金的供給端,也要調節好資金的需求端,採用多種手段從多方發力,以保障去杠桿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