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在去杠桿還是加杠桿
中國現在是去杠桿。
『貳』 中國已經朝著去杠桿方向邁出第一步了嗎
據消息稱,標普發布報告認為,中國已經朝著去杠桿方向邁出第一步,中國正在運行非常規貨幣政策,中國企業借貸高潮將在未來五年趨緩。
此前,穆迪也曾下調中國主權評級。5月24日,穆迪官網發布報告將中國評級從Aa3下調至A1;展望調至穩定,此前為負面。報告同時預計:中國經濟杠桿將在未來數年進一步加大。
財政部當日回應稱,穆迪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基於「順周期」評級的不恰當方法,其關於中國實體經濟債務規模將快速增長、相關改革措施難見成效、政府將繼續通過刺激政策維持經濟增速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低估了中國政府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適度擴大總需求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0日,IMF發布報告稱,因中國前景改善,上調中國2017年GDP增速預期至6.8%,此前預期6.7%;上調2018年預期至6.5%,此前預期6.4%。
『叄』 中國杠桿率問題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干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舉債是不可避免的,若企業大量舉債,不能到期還本付息的可能性會較大,將導致企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急劇上升,對企業收益的實現產生不利影響。而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來自於財務杠桿的高低。 所謂財務杠桿,是企業每股收益對營業凈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說是企業負債對普通股股東收益的影響程度。財務杠桿的功能可以用財務杠桿率表示。 財務杠桿率=納稅付息前收益÷(納稅付息前收益—利息費用—優行先股股利) 財務杠桿率反映了企業納稅付息前收益與普通股股東分配利潤的關系。在收益不變的情況下,企業舉債比例愈大,負債利息愈多,其財務杠桿率愈高。因此,財務杠桿率又反映了企業的資本結構和財務風險。 假定甲、乙兩企業有關財務資料如下(表一): 項目 甲企業乙企業 資本結構 股本100萬元(5萬股) 股本50萬元(2萬股) 負債50萬元(年利率8%) 納稅付息前收益 10萬元10萬元 利息(年利率8%) -4萬元 稅前收益 10萬元6萬元 所得稅(33%) 3.3萬元1.98萬元 稅後利潤 6.7萬元4.02萬元 每股收益 1.34元 2.01元 財務杠桿率 1 1.67 註:甲、乙兩企業股本均為普通股。 從表一可知,由於甲、乙兩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同,財務杠桿對股東收益的影響也不同。乙企業的財務杠桿率高於甲企業,所以,導致乙企業普通股股東的每股收益大於甲企業(即2.01元>1.34元)。從股東的角度講,只要投資報酬率大於負債利率,企業的財務杠桿就能為普通股股東增加收益,舉債是有利的。因此,企業管理人員沒有理由拒絕運用財務杠桿。另一方面,財務杠桿率越高,對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響越大,表明企業財務風險越高。所以,企業運用財務杠桿時,必須把股東可能取得的較高收益與其可能承擔的財務風險進行權衡、比較,盡量減少財務杠桿給企業收益帶來的不利影響。
『肆』 未來五年經濟:究竟是去杠桿,穩杠桿還是加杠桿
未來應該不會再加杠桿了,應該是先穩,然後再去!
『伍』 為什麼中國經濟要去杠桿化
就是市場通過銀行抄資金減少使襲用金融杠桿的意思,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政策。
之前銀行鼓勵企業喜歡用杠桿投資方式,你投資1萬,利用金融杠桿,由第三方金融機構借你9萬,變成你投資了10萬,如果企業發展順利是沒什麼問題,但是一旦出現虧損,銀行方面就損失慘重了,所以現在在鼓勵去杠桿化,就是把之前這種投資結掉,以後減少杠桿化投資,來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減少金融方面的系統風險。
『陸』 中國經濟加杠桿還是去杠桿
目前提倡的是:
去庫存 去產能 去杠桿 降成本 補短板
所謂杠桿,從狹義上講,是指資產與股東權益之比;從廣義講,則是指通過負債實現以較小的資本金控制較大的資產規模,從而擴大盈利能力或購買力。
所謂「去杠桿化」,是指公司或者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把原來通過各種方式「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這樣一個潮流。
『柒』 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
240%,這是東方匯理銀行的高級經濟師高大力給出的一個預測值。這個數值意味著,到年底,中國這個經濟體中的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家庭債務的總和,也就是債務總額,相對於中國經濟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將達到240%。也就是說,債務是收入的2.4倍。
雖然很多人關心政府債務,而地方債在去年底也有了一個官方說法,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債務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預測,應該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預計,因為2013年才剛剛結束。
簡單看到240%這個數值,會發生很多誤讀。你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太高了,難道1元錢的GDP需要2.4元的債務來支持嗎?這種感覺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比例的確不小,說不對是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有對債務GDP比例有過認識,超過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認為不妥。
我們需要做一些對比。高大力認為中國需要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因為如果他的預測正確,240%就不是一個好兆頭,「在歐債危機高潮期,歐洲債務總量佔GDP的比例約為250%」。這是橫向比,縱向比呢?2012年底,中國所有債務的總額已佔GDP的216%。因此到2013年的預測值240%,杠桿上升的勢頭依然很猛。
216%這個數據來自哪裡?高大力沒有說清楚來源,但我能找到的一個近似數據是215%。這個數據是上月剛剛發布的,來自於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強調,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李揚認為,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低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磚國家都要高,尚處於溫和、可控階段。鑒於中國的債務水平近年來上升較快,應當保持警惕。從風險視角來看,李揚指出,國家資產負債表近期的風險特點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信貸、地方債務以及銀行不良貸款等項目,而中長期風險則更多集中在對外資產、企業債務以及社保欠賬等項目。無論哪類風險都和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密切相關,應對辦法還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
李揚說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高大力說的大規模的債務重組有什麼不同?我看沒有什麼不同。李揚說的是方式,高大力說的是方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規模的債務重組。
從李揚2013年底公布的2012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4年初預計的2013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40%,這是一個怎樣的增速?如果你還是認識不夠,我們再看看之前的數據。
在我可以查到的說法中,渣打銀行[微博]的王志浩2012年11月時曾經預計當年年底中國債務佔GDP比重將超200%。現在來看基本沒錯。而當時王志浩還提及了他掌握的兩個數據,「(中國的)信貸擴張在2009年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整體杠桿率從2008年底的153%增加到2009年底的185%。」
如果王志浩的數據基本准確,而高大力的預測基本靠譜,那麼中國經濟的整體杠桿率,相當於從2008年的153%漲到了2013年的240%。
正因為這樣的勢頭,所以高大力說「如果這個步調持續下去的話,十年以後債務佔GDP的比例可能會達到500%。如果到了這么高的杠桿率,比較疲軟的企業和政府必然會違約。在接下來五到十年,中國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否則違約風險將大增」。
2014年開始,我已經在《地平線》專欄中寫了三篇文章,分別是「2014年看好中國的最大理由」、「索羅斯的中國難題」、「央行的算盤:緊而不慌的『去杠桿』」,加上今天這篇「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半個月我都在討論中國經濟的杠桿率。
這里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列舉了各方面對中國杠桿率的分析和預測。有樂觀一些的,也有悲觀之極的。但是,所有人都會承認,一個僅僅依靠債務杠桿支持的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大家的分歧只不過在於,中國經濟的杠桿過程到底在什麼位置?是在一個上升過程中,還有增加的餘地?還是到了一個頂點,即將反轉?還是說已經開始反轉,開啟了去杠桿化的過程?
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位置將強烈暗示著央行貨幣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桿還在上沖,意味著市場主體主動加杠桿的慾望還在,那麼央行就應該從緊甚至加息;如果杠桿已經開始收縮,一個債務收縮的過程已經開始,央行反而應該為了穩定需求放鬆銀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證金率甚至減息。
央行有沒有答案?在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中,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9.7%,達到17.29萬億元的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8.4%。而央行的表態是,「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今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不會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
不收緊不放鬆,這就是央行對杠桿位置的判斷嗎?
『捌』 股票中加杠桿是什麼意思
你好,加杠桿是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以一定的杠桿倍率借貸資金用於投資,以小博大內的經濟行為。
【案例】容
以融資方式買入股票,假設小王有10萬元本金用於投資,2017年小王投資的股票盈利30%,那麼小王盈利3萬元;
假設小王通過某種借貸方式,借了20萬元,2017年小王以30萬元資金投資股票盈利30%,那麼小王盈利9萬元,去掉借貸利息2萬元,小王盈利7萬元,小王在杠桿的幫助下,將盈利從30%擴大到70%;
假設小王通過A,以10萬元借貸了20萬元,又通過B,以30萬元借貸了60萬元,2017年小王以90萬元資金投資股票盈利30%,那麼小王盈利27萬元,去掉利息8萬元,小王盈利19萬元,在杠桿的幫助下,小王將盈利從30%擴大到190%。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玖』 中國股市可以運用杠桿嗎
你好,用戶加杠桿的現象比比皆是。如果用融資融券加杠桿操作,只能操作帶有R標注的,還有一種加杠桿的形式是股票配資,相對限制就比較少。
『拾』 中國經濟的杠桿率為何會上升那麼快
據報道,日前有經濟學家表示,應該將GDP增速從宏觀調控目標改為預測指標,以避免過度追求GDP所導致的地方過度負債、宏觀杠桿率上升、經濟結構扭曲、數據作假等一系列問題。
由於考核機制涉及到提拔升遷,而許多地方政府並沒錢做大GDP,所以必須要靠負債投資,各種隱性地方債務不斷變著花樣做大,宏觀上就體現出很高的杠桿率,而且過去十幾年,中國在所有大國中宏觀杠桿率上升速度是最快的。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應該將GDP指標從宏觀調控的核心目標改為預測指標,保留其對預期的引導和其它工作的指導參考作用,而弱化其業績考核的功能。也有專家認為,弱化GDP作為核心調控目標的第一步可以考慮採用一個較寬的GDP增速目標區間並顯著降低GDP增速目標。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實現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