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

發布時間:2022-04-30 17:28:39

① 十三五期間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是什麼意思

十三五期間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是:

1、去產能

去產能是五大任務之首。要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噸至1.5億噸,用3年到5年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這是我們從自身長遠發展出發,從去產能、調結構、穩增長出發,自主採取的行動。

2、去庫存

去庫存方面,堅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逐步化解房地產庫存。國務院辦公廳先後印發《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解決城鎮新居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構建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並繼續加大棚改安置和公租房保障貨幣化力度。

3、去杠桿

去杠桿方面,國務院正式公布了《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及其附件《關於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通過頂層設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採取綜合措施逐步降低非金融類企業杠桿率。

4、降成本

降成本方面,國務院發布《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從降低稅費負擔、降低融資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用能用地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資金周轉效率、鼓勵引導企業內部挖潛8個方面提出了30項具體措施。

5、補短板

加力補短板,實現「加減」並舉,是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我國著力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聚焦脫貧攻堅、災後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新產業新動能培育等重點領域,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政策「配方」打好組合拳。

(1)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擴展閱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措施有:

1、宏觀政策要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2、產業政策要准,准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3、微觀政策要活,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力;

4、改革政策要實,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

5、社會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線;

② 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 要抓住居民消費升級產生新需求的機遇。隨著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和中等收入階層的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將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逐步形成個性化、層次化、多元化的供給市場,並衍生出新的需求。中高端消費服務業如信息與互聯網產業、教育與培訓產業、體育與娛樂產業、健康與養老產業、文化與智慧產業、服務平台與社會化服務產業等將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2. 要抓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機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傳統產業行業之間並購重組將會加快;另一方面,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業、航天航空、生物工程、新能源、環保節能、現代服務業等將獲得新發展,實現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

  3. 要抓住基礎設施領域新的發展機遇。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交通水利、地下管網、民生工程等基礎設施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差距,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加大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投入和發展,不僅可以穩定增長,而且可以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引擎之一,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

③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什麼為重點

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研判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特點,著眼我國經濟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和理論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效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可見,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躍升,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和根本目的。

(3)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擴展閱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

1、去產能,關鍵是要在去產能、促發展、穩就業之間達到平衡,要求遵循市場化原則,主要利用環保、質量、產品標准等指標來淘汰過剩的、甚至落後的產能;

2、去庫存,要求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

3、去杠桿,要求有序打破剛性兌付,推進金融改革;

4、降成本,主要是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要求進一步完善財政稅收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健全金融體制,加強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政府對企業的服務水平和效率。

④ 什麼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什麼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側改革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供給側則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4)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擴展閱讀

從中國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給側改革可謂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時間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多方面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供給約束,使產業、企業的自然活力非受限於作為公共政策供給方的政府約束。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⑤ 國家怎樣去杠桿

這本質上是一個信用增級過程,一旦抵押品價格下降。其實地方政府之所以杠桿特別大,那麼一端是長期才能有微薄回報的基礎設施資產,而且中央政府的信用等級最高,它能夠發行或者代理發行項目債或者特別國債在經濟領域。首先,去的是產能低效企業的杠桿。但去杠桿並不一定完全是做減法,確實需要對過去放大了的過高的杠桿進行整治和調控。因此、效益良好的民營企業或是已經基本完成市場化改制的國企,目的是應對復雜多變的經濟情況,這也是通常所說的去杠桿,平台移開行,所以融資成本最低,地方移中央,「杠桿」就是通過借債;從小處看、政府發行國債,指的是去除「僵屍企業」,以較小的投入撬動大量資金,2016年3%的赤字率對於政府來說,加杠桿的空間就要大很多了,也需要適時安排給地方更多自主可支配的財力。當然,一端則是短期的銀行借貸和性價比更差的影子融資,但如果杠桿率過高。中央政府的財權比較大、擴大經營規模,都是「加杠桿」的行為,債務增速過快,預算內的「吃飯財政」不是一個大問題,杠桿率就是債務負債率。例如個人融資融券。 「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大處看。因此去杠桿本質就是去負債,產生巨大的債務風險,這主要指的是產能過剩的部分國企。通俗地說,主要是它的城市化建設功能,反而會拖累發展。對於市場化程度高,把一部分符合標準的地方債務承接過來、企業向銀行借貸,國家一直是支持在合理的范圍內提升杠桿率的、地方債等、去投資風險,進而降低公共部門整體的杠桿率。適度的杠桿對經濟有益,很多本來應該由中央政府承擔的事權都交給地方政府。其次。在不同的產業領域要盡可能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因此,以應對經濟增長乏力和政府債務上升時期的發展局面,地方融資平台可以把債務轉給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代表的政策性銀行(最大的中央融資平台)。」 供給側改革的「去杠桿」。融資平台就是以土地為資本金的杠桿操作,但是地方政府的事權又比較大。由於中央政府的資產負債表總體來看非常健康

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致力於什麼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6)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但隨著人口紅利衰減、「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累積、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等一系列內因與外因的作用,經濟發展正進入「新常態」。

2015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主要經濟指標之間的聯動性出現背離,經濟增長持續下行與CPI持續低位運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業利潤率下降,消費上升而投資下降,等等。對照經典經濟學理論,當前我國出現的這種情況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滯脹,也非標准形態的通縮。

與此同時,宏觀調控層面貨幣政策持續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資拉動上急而下徐,舊經濟疲態顯露而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新經濟生機勃勃,東北經濟危機加重而一些原來缺乏優勢的西部省區異軍突起……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簡言之,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分化正趨於明顯。為適應這種變化,在正視傳統的需求管理還有一定優化提升空間的同時,迫切需要改善供給側環境、優化供給側機制,通過改革制度供給,大力激發微觀經濟主體活力,增強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

⑦ 深化金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還是去杠桿

國企改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部分關系密切,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改革的難點。「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足可以看出國企改革在改革事業中的重要位置。

⑧ 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准提高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路建設。

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各領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法:

1、在製造業領域,「僵屍企業」佔用了大量的信貸資源,應該將新增貸款用於新增GDP,要有序推進「僵屍企業」的處置,優化資源的合理配置。

2、在農業供給側改革方面,不能再簡單按照過去的模式去恢復生豬生產,因為生豬減產的原因很復雜。未來應推動規模化、綠色化、循環化的養豬模式。

3、在生產領域,由於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使用,生產領域的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高新技術的應用,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了新成效。

⑨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任務,這是針對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提出的根本解決之道。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供給側結構不合理、不能滿足國內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日益突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定,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進一步明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近年來,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開展了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從實施情況看,鋼鐵、煤炭等重點領域的去產能狀況取得積極進展,削減產能數億噸,供求關系有所改善;房地產去庫存取得成效,商品房待售面積特別是住宅待售面積顯著下降;企業去杠桿初見成效,企業資產負債率開始下降;降成本也隨著營改增等舉措的推進有所成效;環境污染治理、脫貧攻堅等補短板工作力度明顯加大,重點城市PM2.5持續下降,脫貧年度目標超額完成,都取得明顯成效。新經濟、新動能加快形成,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經濟、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光電子器件等新型產品和產業,都獲得年均百分之幾十的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取得年均兩位數以上的持續增長,增速大大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速度。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工作的主線。要以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為重點,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的供需動態平衡。堅持質量第一,在各行各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不斷增強我國經濟的質量優勢,實現由以價取勝向以質取勝的轉變。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瞄準國際標准提升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提高傳統產業的產品品質和附加值。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強化基礎設施網路之間的相互連通和銜接,更好發揮一體化網路效應。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創新效應。
要繼續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繼續採取有效措施推進去產能和去庫存,通過並購重組和依法破產等完善市場化優勝劣汰機制,優化存量資產,增加優質供給,完善房地產調控措施,優化房地產市場供給結構,既要保供給、降房價,也要控規模、降庫存。進一步採取措施降低整體債務杠桿率,特別是要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補短板方面,強化重點地區重要污染物排放的防控和治理,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短板,動員全黨和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企業家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實體經濟的主力軍,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振興實體經濟離不開高素質的勞動者,要加大人力資本培育,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來源:《共產黨員·下》2017年第11期


⑩ 如何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什麼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需求結構已發生明顯變化。一是「住」「行」主導的需求結構發生階段性變化。2013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戶均達到1套房,2014年每千人汽車擁有量超過100輛。根據國際經驗,這個階段「住」「行」的市場需求會發生明顯變化。2013年後,我國新開工房屋面積、住房銷售面積先後出現負增長,汽車銷售進入低增長階段。二是需求結構加快轉型升級。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和中等收入群體擴大,居民對產品品質、質量和性能的要求明顯提高,多樣化、個性化、高端化需求與日俱增。三是服務需求在消費需求中的佔比明顯提高。隨著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居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加快,旅遊、養老、教育、醫療等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四是產業價值鏈提升對研發、設計、標准、供應鏈管理、營銷網路、物流配送等生產性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供給側明顯不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一是無效和低端供給過多。一些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偏低。2015年鋼鐵產量出現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下降,水泥產量出現自1990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足。供給側調整明顯滯後於需求結構升級,居民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出現到境外大量采購日常用品的現象,造成國內消費需求外流。三是體制機制束縛了供給結構調整。受傳統體制機制約束等影響,供給側調整表現出明顯的黏性和遲滯,生產要素難以從無效需求領域向有效需求領域、從低端領域向中高端領域配置,新產品和新服務的供給潛力沒有得到釋放。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供需結構再平衡的內在要求。供需結構錯配是我國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主要表現為過剩產能處置緩慢,多樣化、個性化、高端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供給側結構調整受到體制機制制約。需求管理政策重在解決總量問題,注重短期調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供需結構性矛盾,也難以從根本上扭轉經濟潛在產出水平下行趨勢。當前,只有加快出清過剩產能,處置「僵屍企業」,推進資產重組,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建立有利於供給側結構調整的體制機制,才能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強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內生動力。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國際背景
全球低增長困境的症結在於結構性改革遲緩。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通過直接購買資產和債券、降低利率甚至實行零利率或負利率等方式,大規模增加市場流動性,提振市場信心。但從實際效果看,全球經濟復甦遲緩,市場需求持續低迷,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主要經濟體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放緩。可見,單一的需求刺激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需求管理的短期政策雖在抵禦危機沖擊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中長期結構性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增強經濟增長動力還需要推進結構性改革。
國際分工格局重構對結構性改革提出緊迫要求。過去一個時期,歐美國家是主要的產成品消費市場,東亞國家是主要的生產基地,中東、拉美、非洲等地區是主要的能源原材料輸出地。國際金融危機後,這種「大三角」分工格局悄然發生變化。歐美國家信貸消費模式難以持續,轉向推進再工業化戰略,一些高端製造業出現迴流;能源原材料生產國迫於新能源技術快速發展的壓力,著力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人力資源豐富的國家憑借勞動力低成本優勢,搶占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市場。全球分工格局加快調整,跨境資本重新配置,各主要經濟體都力求通過結構性調整提升分工位勢,爭取更有利的分工地位。
加快結構性改革是打造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憑借低成本優勢和較強的產業配套能力,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但也要看到,隨著我國要素成本逐步提高,傳統比較優勢逐步減弱,而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面臨「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的雙重擠壓態勢。這就要求我國從供給側發力,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培育建立在新比較優勢基礎上的競爭優勢。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
著力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產能過剩、庫存過大是無效和低端供給的集中表現。2015年底,我國鋼鐵產能利用率已降至70%左右,煤炭產能利用率還要更低一些,產能過剩問題十分突出;商品房待售面積達7.2億平方米,創下歷史新高,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很大。過剩產能和積壓的庫存沉澱了大量的廠房、土地、設備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使得要素無法從過剩領域流到有市場需求的領域、從低效率領域流到高效率領域,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去產能、去庫存是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根本舉措。
著力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足是導致國內消費外流、消費潛力難以釋放等問題的主要原因。2015年我國居民出境超過1.2億人次,境外消費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至少一半用於購物,而且購買的商品層次呈下移態勢,從以往的高檔奢侈品轉向性價比高的日用消費品。這反映了我國供給體系和產品品質明顯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不適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要求。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升有效供給能力。
著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當前,行業准入限制阻礙了生產要素在行業間和行業內的自由流動;「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增大了民營企業進入障礙;金融市場不完善,降低了資金配置效率;市場誠信體系不健全、消費者權益得不到充分保護,致使消費者「用腳投票」,轉向境外消費市場;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抑制了企業技術創新潛力的釋放。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打通要素流動和再配置的通道,使生產要素從無效需求流向有效需求領域、從低端領域流向中高端領域,進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要做好需求管理
供給和需求是宏觀經濟管理的兩個方面。供給和需求是對立統一的,保持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動態平衡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條件。供需不平衡、不協調、不匹配,會導致資源錯配和結構扭曲,影響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不意味著放棄需求管理。需求管理重在短期調控,重在引導市場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定、國內面臨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做好需求管理可以改善市場預期,增強人們對經濟的信心,避免經濟下行與市場悲觀預期形成相互循環的放大效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需求管理的配合。充分發揮需求管理的「穩定器」作用,可以避免經濟增速短期快速下行激化各種矛盾和潛在風險,避免增大改革的難度和成本。當前,要把握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間窗口,根據改革的總體部署、時序安排和推進節奏,拿捏好需求管理的尺度,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為改革有序推進創造條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能發揮提振需求的作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最終落腳點是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比如,房地產「去庫存」政策中的保障房貨幣化,在棚戶區改造中以貨幣化形式鼓勵搬遷住戶購買存量房以及降低商品房首付比例等,在去庫存的同時將拉動裝修和家電等相關消費。「補短板」可以通過對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增加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來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可以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產品品質和質量,吸引和創造更多的國內外需求。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從化解當前突出矛盾入手。當前的產能過剩矛盾十分突出,部分行業出現周期性過剩和絕對性過剩的相互疊加,產品供給遠大於需求,使得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企業利潤大幅下降,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與此同時,三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商品房庫存規模偏大的問題尤為突出,需要較長的消化周期。通過「去產能」,逐步化解工業領域的過剩產能,促進企業優勝劣汰,有利於工業品價格合理回歸,扭轉企業整體利潤下滑的局面。通過「去庫存」,減少資金無效佔用,降低債務違約風險,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可以發揮房地產業體量大、關聯度高、帶動力強的作用,避免經濟運行出現大的波動。
著力防範和化解風險。當前,我國企業的債務水平相對較高,特別是重化工和房地產領域債務高企,資金鏈緊張,違約風險上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可以通過處置「僵屍企業」和不良債務,加快資產重組,提高資產收益率,改善資產質量,避免潛在風險的積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降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改善企業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降低銀行貸款不良率上升的壓力,引導資金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增強實體企業的活力,提高國民經濟整體效益。
重塑中長期增長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做好「減法」,還要做好「加法」「乘法」和「除法」。做加法,就是要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葯、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和機器人等新興產業,使新增長點匯聚成強大的增長動力。做乘法,就是要轉向創新驅動,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提高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做除法,就是要提高單位要素投入的產出率,通過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加強職業技術教育,提高勞動者技能和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通過能源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引入市場化交易機制,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增強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能力。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戰略行動,為新常態下「怎麼干」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五大政策支柱為依託,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努力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閱讀全文

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毛筆寫字杠桿示意圖 瀏覽:539
建行買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941
東方證券學院路 瀏覽:64
招商銀行基金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96
金融街投資管理公司地址 瀏覽:440
東方財富證券怎麼使用同花順交易 瀏覽:253
證券交易印花稅上調 瀏覽:485
西安鴻飛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455
動能衰竭指標公式 瀏覽:674
北汽集團2013年研發6億 瀏覽:875
老鳳祥黃金價格合肥 瀏覽:596
長江交易寶 瀏覽:975
公司股東意見不一致可以注銷嗎 瀏覽:177
證券投資信託業務操作指引 瀏覽:329
公司賬戶購買短期理財交稅么 瀏覽:111
成都工投集團董事長 瀏覽:662
昌河股份 瀏覽:941
科大訊飛股票價格東方財富網 瀏覽:855
山東礦機股票 瀏覽:27
不公開定向融資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