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入世至今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情況
為了扭轉通貨緊縮不利局面,政府一直在努力各種舉措:擴大國債發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連續降息、提高出口退稅率、擴大財政支出,近期又大幅加薪以刺激內需。然而宏觀政策的效果並不明顯。這時一些學者提出通過貨幣貶值以啟動出口、促進價格回升的建議,並引起廣泛的關注。本文試圖從影響匯率變化的基本因素入手,並分析實際匯率升值的原因,從而得出世紀之交人民幣匯率應該保持穩定的結論,並對「貶值有益論」的主要論點進行商榷。
一、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
根據國際金融理論,影響匯率變化的長期因素主要有國際狀況、通貨膨脹差異和經濟增長率差異,它們在較長時間內對匯率變化的作用,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而短期因素主要是指一些左右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央行干預和預期因素。
經常項目包括進出口貿易、利息、利潤及勞務支付等。貿易收支是主要部分,我國從1994年開始一直保持著出口順差,1999年上半年一度出現負增長(1999年一季度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7.95%,二季度微升1.3%,但目前已得到恢復,7月增長7.5%,8月增長17.8%,數據來源於《經濟參考報》9月20日),9月更是增長了20%。按照這樣的勢頭,我國今年總的貿易順差將達到或超過去年的水平,即約400億美元。
資本項目反映了資本的流動,外資流入我國主要是通過直接投資,該項占外資總額的70~80%,資本項目在1997年減小的情況下,1998年出現了63.2億美元的逆差,反映出近期資本外流問題很突出。正因為資本外流,才使1998年經常項目有近300億美元順差的情況下,外匯儲備僅僅增長了51億美元。
外匯儲備項目近幾年增長很快,但從1998年開始增幅減小。截止1999年9月底,外匯儲備已經突破15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充足構築了匯率穩定的堅實後盾。去年10月中旬國家放鬆對居民出境用匯的限制正是一種反映,但是超額外匯儲備增大了機會成本,導致直接經濟效率的損失。
我國的市場潛力,低成本優勢和經濟高增長都決定了外資持續進入中國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較長期趨勢。因此國際收支狀況支持人民幣的穩定。
通貨膨脹差異也是影響匯率變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通貨膨脹率較高國家貨幣的匯率趨於下跌,而低通脹率國家的匯率趨於上升。有必要指出,1994年我國生產資料價格開始持續下降,一直到今也沒有回升趨勢,1998年生產資料價格較上年下降3.1%,1999年一、二季度又分別下降5.4%和5.99%(數據來源於《經濟參考報》1999年9月29日)。所以1994年至1996年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並未構成對匯率貶值的壓力。
目前我國出現通貨緊縮情況,實際上支持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人民幣的對內購買力實際上是增強了。
經濟增長差異對匯率變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從總體來看,高的經濟增長率會對本國幣值的穩定起到較長時間的支持作用。1998年我國GDP增長7.8%,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而1999年也超過了7%。與此相反,美聯儲去年兩次加息,反映出美國對通貨膨脹升溫及經濟增長有可能會放慢的擔心。
但從影響匯率變化的短期因素來考察,人民幣匯率穩定確實受到壓力。
利率方面,央行自1996年以來已經連續七次降息。受降息影響,外商在華利潤的利息收入減少使得外商將其兌換成外匯流回投資者所在國,同時也影響到外資流入的規模。同時降息導致了逃、套匯的增加。1998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順差267億美元,直接利用外資240億美元,而同期國家外匯儲備僅僅增加7億美元(數據來源於《國際商報》1999年2月15日)。這說明,國際收支順差所餘外匯,絕大部分未結匯賣給國家卻留在企業和個人手中,更有一部分已經外流。降息的一個負效應是對匯率穩定構成威脅。
我們認為目前不要再降息了,降息已接近「流動性陷阱」的水平。1999年11月1日開始對存款利息征稅將使一年期利率僅有1.8%水平,已經低於美國同期利率水平。目前可考慮利用通貨緊縮、發債成本低的條件加大國債發行量,並適當擴大央行基礎投放。
從央行干預角度,央行一再重申不貶值的承諾。我國實際上採用了名義匯率作為反通脹的工具,從1993年以來我國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已具有相當一致信和可信度,有理由相信政府仍然會維持名義匯率不變的穩定方案。
綜上所述,人民幣穩定有堅實基礎。而由決定人民幣長期均衡的購買力平價理論來看,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易綱作出權威性的估計:美元與人民幣之間可貿易品購買力平價,1993年底為1∶7,1994年底為1∶7.3,1995年底為1∶7.5。1996年以來我國通貨膨脹率逐年下降,人民幣對內購買力不斷增加,我們認為目前可貿易品平價大約仍為1∶7,而目前的名義匯率為1∶8.27,這就是說人民幣從長期趨勢看仍有升值的空間。
二、實際匯率升值並不表示匯率高估
實際匯率的涵義有好幾種,本文中的實際匯率是指名義匯率用兩種價格水平調整後的匯率,用公式表示為:
Er=E·P*/P
式中Er為實際匯率,E為名義匯率,P*和P分別代表外國和本國的物價指數。
實際匯率可以測度兩國間產品相對競爭能力的強弱,以人民幣兌美元為例,在直接標價法下,人民幣兌美元的實際匯率Er可表示為E·P*與P的比例,在此處P*是美國國內價格水平,它是用美元表示的一個美國商品籃子的價格,用E代表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其單位是RMB/,因此E·P*代表了用人民幣表示的一個美國商品籃子的價格,由此Er實際上表示了用人民幣表示的美國與中國商品的價格之比。實際匯率上升(實際匯率貶值)意味著相對於美國商品,中國商品在價格上更具有競爭力。
對Er=E·P*/P取對數然後求導,我們就得到:△Er=△E+△P*-△P
每個變數左邊的「△」代表其變數的以百分比計算的變化率。由上式計算,1994年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20.4%〔21.7%(中國通脹率)-2.6%(美國通脹率)+1.3%(名義匯率升值)〕,1995年人民幣實際升值了14.8%,1996年再度升值了約3%。這三年累計實際升值38%,其中通貨膨脹占據了相當大部分。而從1997年開始實際匯率開始貶值,這也主要是因為我國物價持續走低。有學者由1994年外匯匯率並軌後至1998年3月實際升值24%推斷出人民幣實際匯率已經被高估,因此建議貶值。我們有不同的看法:
1.人民幣基期匯率定值過低。李羅力等通過模型研究發現1994年匯率並軌後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如果是7.7,當年就有可能實現對外貿易的平衡,同時當年的社會商品零售物價指數可能為15~17%,因此當時過低估計了人民幣幣值。因此隨後幾年實際匯率的大幅度升值是對當初幣值低估的糾正。同時前文已分析1994年消費物價指數上升21.7%,可是影響出口成本的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卻在1993年大幅升值後下降,以消費物價指數代替可貿易品價格指數變化來計算實際匯率,會出現結果偏大的情況,即實際匯率並沒有24%的升幅。
2.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傳遞程度比較低。匯率傳遞是指匯率變化引起的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程度。例如假設即期匯率1$Κ8.3RMB,一台中國製造電視機4150元,折算為美元為500$。如果人民幣升值10%至7.47,這時以即期匯率該電視在美國應該以555.6(4150÷7.47)出售,但由於競爭激烈,廠商只能以530$出售,這說明匯率變化的傳遞是不完全的,530/500Κ1.06,即價格僅上升了6%,匯率傳遞程度為60%,其餘40%被本國廠商以成本提高或利潤縮小代價吸收掉了。我國目前出口商品結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需求價格彈性較高,也就是說,匯率變化的傳遞程度較低。我國許多國內名牌產品在國外市場只能在地攤上出售即是反映。
3.人民幣在1994-96年大幅實際升值的情況下,仍然取得連續多年的貿易順差,這充分說明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提高了。從本質來上講勞動生產率才是決定本國貨幣對外價值的基礎,而我國由於可以技術引進與技術開發並舉,可貿易品生產力的提高速度會高於美國,這也支持人民幣趨強。
根據以上三點,我們認為,僅根據實際匯率升值即斷定實際匯率已經明顯高估,過於隨意。而Balassa-Sanmuelson效應顯示出貿易部門的生產率往往高於非貿易品生產率,超過程度越高,總的生產力增速越快,非貿易品的價格相對於可貿易品的價格就越高,國內貨幣的實際價值以物價指數衡量就升值得越快。因此,實際匯率升值不一定導致以貿易品價格衡量的國際競爭力的損失。
三、對「人民幣貶值有益論」主要觀點的質疑
1.「貶值將大幅度提高出口競爭力」
我國的出口主要是由外國對我國商品的需求決定的,而後者又取決於外國居民的收入狀況與出口商品價格,貨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還要考慮:(1)進口商品彈性問題,只有當符合馬歇爾-勒納條件(出口需求價格彈性與進口需求價格彈性之和小於-1),貶值才能起到改善貿易收支狀況的效應。(2)貨幣貶值將會引起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出口商品價格下降,使該國貿易條件惡化。(3)從匯率變化到貿易收支的改變,存在著時滯,該段時期外貿狀況將會繼續惡化。這說明通過貶值大幅度增加出口,在理論上即有重重製約,而且亞洲國家在幣值深度貶值後,出口狀況並未好轉,幾乎無利潤可得。實際上1998年我國外貿出口滑坡主要在於亞洲的主要貿易夥伴國,拉丁美洲、俄羅斯都處於經濟危機後的復甦階段,國內經濟衰退,其收入下降,對進口需求大幅降低。而在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情況下,去年前9個月我國外貿出口已取得增長也說明在東亞國家經濟回升後其經濟恢復為吸收中國產品提供了支持。此外我國採取的提高出口退稅率、賦予私企外貿自營權、簡化結匯手續、打擊走私等多項措施都有力地推動了出口。
Ⅱ 結合馬歇爾-勒納條件分析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會產生哪些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二:人民幣升值之弊: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四個方面:1)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2)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3)破壞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使我國的金融爆發危機4)升值後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一我國是一個進出口貿易大國,進出口貿易佔GDP的21%,匯率變化對中國的最大影響是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我國的主要出口行業有紡織、服裝、化工、電子機械製造業等。由於出口價格彈性的不同,人民幣升值給不同行業出口帶來的不利影響有差異。由於我國是產棉大國,同時勞動力成本較低,因此,紡織品在國際上有著較強的競爭力,其出口價格彈性較低。由於服裝類產品還會受到品牌、設計、質量等因素的影響,而我國產品在這些方面並不佔優勢,所以出口價格彈性高於紡織類產品。在化工行業方面,我國有著和紡織業相似的優勢,因此,也有著較低的出口價格彈性。由於我國在電子通訊設備製造業技術上不斷進步,該行業競爭程度也較高,培養出了一批在國際上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同時,這類產品在技術上都比較成熟,因此,我國企業能夠憑借低成本獲得穩定的市場份額,出口價格彈性較低。可以看出,當人民幣升值時,一方面,出口產品在國外市場的價格提高,銷售量減少,對於出口價格彈性低的商品,出口收入將會增加,但是,對於出口價格彈性高的商品,出口收入將會減少。另一方面,出口所獲外匯收入需要轉換成人民幣,人民幣的升值會帶來出口收入的匯兌損失。出口價格彈性高的商品收入減少得較多,出口價格彈性低的商品收入減少得較少。不同行業的出口額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盈利也必然會因此而出現下降,這種不利影響對服裝業和電子通訊製造業尤其顯著。總的來看,由於我國的出口大部分是加工貿易,出口產品中進口原材料所佔的比例較高,所以雖然人民幣升值使得最終產品的價格競爭力減弱,但是能購買到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這樣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競爭力的影響是有限的。同出口一樣,人民幣升值對進口的影響也有直接和間接兩方面。直接的影響是,匯率升值後,進口商品的價格由以外幣計價轉化成以人民幣計價後,將會發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間接的影響是,人民幣匯率變化也會通過進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引起進口量的調整。當進口價格發生變化時,根據需求價格規律,進口商品在我國市場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隨之調整。當需求彈性不同時,進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樣的。根據需求彈性理論,需求彈性越高的商品,進口價格變化引起進口量的調整就越大。總的來看,由於我國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在國內都出現了可替代的產品,而且工藝、質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斷縮小,同時,很多國外廠商開始把生產基地轉移到國內,這也增加了國內產品與進口商品之間的競爭。這些都有利於降低進口商品在我國市場上的需求價格彈性。所以,窗體底端匯率升值後我國進口商品價格的下跌不會引起進口量的大幅增加,對我國的進口影響不大。但由於價格彈性的行業差異,人民幣升值對於不同行業的影響程度也是不同的。對於生產要素進口行業,升值將會使這些行業進口成本下降,進而改善其盈利狀況。我國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氣、開采業、紡織業等。對於進口替代性行業,人民幣升值將會降低進口產品的價格,從而對國內的同類產品帶來沖擊,尤其是那些在技術含量、品牌以及質量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距離的產品,必將影響其價格和市場份額,從而導致盈利狀況惡化,如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等。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的影響也有效的調節了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人民幣升值後,進口的國際原材料的價格降低,有效的發展以擴大內需為主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此同時,由於人民幣的升值,降低了我國的以加工為主的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對主要依賴廉價力的勞動密集性經濟無疑也是一種挑戰,因此,如何發展資本密集性經濟也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力,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和進行技術改造來挖掘潛力,盡快掌握各種外匯避險工具和手段,增強自身適應匯率浮動和應對匯率變動的能力。人民幣匯率升值後引起進出口價格變動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貿易狀況發生變化,也加深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情況下,的石油進出口價格彈性決定,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貿易發展的定量分析顯示,我國出口價格彈性約為1,既我國出口價格相對世界出口價格每上升1%,一般貿易出口增長率下降1%,進口價格彈性約為0.4,即我國進口價格相對世界進口價格每下降1%,進口增長率提高0.4%.由於出口彈性和進口彈性之和的絕對值為1.4,大於1,根據馬歇爾-勒納條件,人民幣升值較為有效的減少我國的貿易順差,改善我國國際收支不平衡。三但是人民幣升值也給我國經濟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對此我們要加以正確的認識,並有效的消除因升值帶來的負面影響。首先,人民幣升值阻礙了我國對外經濟的良好發展勢頭,使我國作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地位發生逆轉。人民幣持續升值會使我國長期國際競爭力受到重大損害,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的比較優勢會不斷削弱,我國在機電和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初步積累的競爭優勢會受到重大損害。在我國目前出口主要依靠價格競爭力,而產業結構重大調整和非價格競爭力提高仍需假以時日的情況下,人民幣持續升值的結果必然是出口嚴重受阻,國外產業轉移的步伐大大減慢,國際直接投資流入減緩,我國作為全球製造業重要基地的地位將會受到削弱。這將會大大延遲我國實現新型工業化和產業升級的步伐,加重就業壓力,使我國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進一步突出。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從戰後年均增長10%以上跌落為1990~1995年年均增長0.4%,就說明本幣持續升值會對出口帶來重大打擊。當前,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使我國具備建成全球先進製造中心的戰略機遇。我們必須防止因為人民幣持續升值而使這一進程發生逆轉。其次,人民幣升值加重通貨緊縮,使宏觀調控面臨種種陷阱。在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作用下,世界工業製成品價格一直呈現持續走低的趨勢,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以來出現了全球性通貨緊縮的態勢。本來,世界性價格下降就會通過進出口渠道等對國內價格產生重大下行壓力,而人民幣持續升值更使國內物價雪上加霜。一是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產品成本走低,進而對國內價格產生一種比價效應,使關聯產品價格下跌;二是人民幣升值使進口成本下降,會形成輸入性通貨緊縮,助長使用進口投入品部門及相競爭部門的價格下跌;三是人民幣匯率持續的升值預期,會對市場價格產生超前的和趕浪頭式的下行壓力,造成市場運行的扭曲和紊亂,使通縮壓力加倍放大;四是持續強勁的本幣升值壓力和預期,還會通過金融和投資渠道對國內物價產生間接的、有時是非常強烈的緊縮沖擊。持續的本幣升值和升值預期一旦固化,還會對消費、投資和其他經濟行為帶來一系列干擾,形成不良的心理預期,搞得不好會使宏觀調控陷入困境。一是在我國面臨有效社會需求不足這一突出矛盾情況下,使民間投資和消費更加疲軟;二是使經濟增長對積極財政政策的依賴日益加重,不僅政策效應會逐步降低,而且財政風險日益加大;三是伴隨本幣升值與通貨緊縮的循環,貨幣政策面臨陷入流動性陷阱的風險。這些都會使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空間日益縮小,調控的餘地愈加有限。加上,本幣持續升值還會帶來人們收人的虛漲和資產的虛增,極易誘發泡沫經濟,刺激虛擬經濟的非理性膨脹,最終給宏觀經濟帶來更大的沖擊。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將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調節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改善國際收支平衡,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經濟金融體制改革、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有重要意義,符合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的要求,符合我國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Ⅲ 為何說匯率變動影響國內價格水平、外匯收支
(1)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影響
貶值以後,貶值國出口的外幣價格下跌,外國對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上升,所以出口增加。同時,其進口商品的本國貨幣價格上升,這會抑制貶值國對這些進口商品的需求,所以進口減少。總之,貶值有利於一國擴大出口,抑制進口,改善一國貿易收支地位。這是貶值最重要的經濟影響,也是一國貨幣當局降低貨幣對外交換比例時考慮的最主要因素。
但是,這里必須注意兩個問題:
1.「時滯」問題。是指在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下跌以後,外國對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不會馬上增加,從而一國的出口量不會馬上擴大。這樣在貶值的初期,一國的出口收入反而會減少,同時,進口量也不會馬上減少,但是,所支付的外匯數量會立即增加。所以在貶值的初期,一國的貿易收支情況不會立即改善,反而會趨於惡化。只有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進出口數量會逐步發生變動,貿易收支會好轉。這叫做貶值的「J曲線效應」。
2.「彈性問題」。在貶值以後,經過一段時間,一國商品出口的數量是有增加,但同時由於這些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下跌了,因此隨著出口數量的增加,其出口所得到的外匯收入卻不一定增加,這樣,在貶值以後,出口增加一定要達到相當程度,才有可能抵銷和超過外幣價格下跌的損失。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他國家對貶值國出口商品的需求狀況:貶值國的出口能否大量增加,取決於外國對其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即由其價格漲跌而導致的需求增加的程度。另一方面,在貶值以後,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其需求會減少。但是減少的程度,也要看其需求彈性。因此把這二方面的情況結合起來,一般認為,貶值能否改善一國的貿易收支,決定於出口商品的需求和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如果兩者之和大於1,則貶值可以改善一國的貿易收支狀況。這就是所謂「馬歇爾----蘭納條件」。如果符合這一條件,將有助於貿易收支狀況的改善。
(2)對資本項目的影響
貶值對長期資本流動的影響較小,因為長期資本的流動主要取決於利潤和風險情況。不過貶值後,外國貨幣的購買力相對上升,因此有利於外國到貶值國家進行直接投資。但對短期資本流動來說,其影響則是不利的。貶值以後,以貶值國貨幣為面額的金融資產的相對價值也就下跌。本國銀行的非居民存款或非居民對該國國庫券及其他金融資產的投資,也會縮減和抽出,以防損失。並且由於貶值,對該國貨幣在遠期外匯市場上的預期會發生變化,這樣就會打破所謂「利息平價關系」,激起大量資金為謀取套匯套利利益而流向國外,同時,貶值會造成一種通貨膨賬預期,即人們預計該國貨幣的對外匯率進一步下跌,從而造成投機性資本的外流。
(3)對國內物價和收入水平的影響
貶值對國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其國內物價和收入的影響,以及對其國內生產結構和整個國內經濟狀況的影響。
1.貶值以後,進口商品的物價用貶值國的本國貨幣表示會上升。這會引起用進口原料加工的商品價格上升,進而推動與進口商品相類似的國內商品價格上漲。如果該國對進口品的需求彈性很小,也就是說這些進口品是貶值國所必須進口的,本國無法依靠國內的力量來滿足對這類商品的需求,或沒有其他的替代品,那麼在進口物價及相關產品的物價上升而需求又不下降的情況,會推動貶值國國內消費物價水平上升。
2.由於物價普遍上升,人們手中所持有的現金余額的實際價值下跌,因此就須增加現金持有額,才能維持原來的實際需要水平,這導致社會各界的實際支出將減少。而隨著人們手中持有的現金增加,一方面對金融投資的供應減少,另一方面為了增加手中持有的現金,人們須把原先擁有的金融資產換成現金,這會導致金融資產的價格下跌。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就會導致國內利率上升。而國內利率的上升,又會限制貶值國國內的貨幣量的增加。
3.在貶值過程中,用進口原料加工的產品和同進口品相類似的商品的價格會首先上升。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的利潤會迅速增加,但工人的工資卻不可能跟著增加,這就導致一種收入再分配過程。
4.在收入再分配過程中,企業主的收入增加,而他們的儲蓄傾向較高,所以從整體上說,國內支出水平將降低。而且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隨著物價的上升,工資水平也會上升。這時會產生一種「貨幣幻覺」現象,即有一部分人認為自己的收入增加了,因而把他們認為是增加了的收入的一部分,用於進行儲蓄,這會減少實際支出,從而也會影響到國內商品的需求及物價。
5.貶值以後,由於出口品在國外的競爭力提高,出口擴大,出口產品生產業的利潤增加,將促使其他產業改為從事出口產品製造,資金亦會由其他行業流向出口產品製造業。而利潤的上升,也會使工資上升,這樣由於出口產品生產廠的工資較高,引起勞動力的移動,出口方面的產業趨於繁榮。另一方面,貶值後,進口商品成本增加,其銷售價格上升,對原來進口的一部分需求,將轉向貶值國的國內產品,同時國內產品對進口商品的競爭能力也提高了,因此,內銷產品行業也將會繁榮。因此,貨幣的貶值,還會深刻影響到一國的生產結構。綜上所述,匯率的變動,可以對一國的進出口、一國的生產結構、一國的收入再分配、一國的利率和貨幣供應等狀況,以及一國的消費水平,都產生重要影響。
匯率變動的這種獨特性質,對一些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這些國家國內金融體系很不發達,要用貨幣政策來影響國內經濟,往往要受到很大阻礙。所以,這些國家經常利用匯率政策來達到國內經濟的目標。這種做法除了可以達到同貨幣政策大體相同的效果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好處,這就是匯率變動對物價的影響,往往是直接的,短期內就可收到效果。這種短期「沖擊」,可以抵銷其他力量的作用,從而使政策更加有效。而匯率變動對國內貨幣收入狀況的影響,往往是間接的、悄悄發生作用的、不易引起社會動盪。因此,匯率變動作用雖大,卻又不太引起注意,所以作為一種政策工具,匯率變化有其獨特的吸引力。
Ⅳ 人民幣匯率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
摘要:匯率是一個國家進行國際活動時最重要的綜合性價格指標,它的變動對國家對外貿易的平衡與國內經濟活動都具有深刻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後,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刺激我國出口,改善我國貿易收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對匯率變動對外貿影響進行了介紹,並在此基礎上研究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外貿的影響以及對策。
關鍵詞: 匯率 價格指標 改革開放 貿易收支
一、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外貿易作為帶動經濟發展、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對促進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反映了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在世界經濟發展交流與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發展的融合程度。
匯率是一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是一個國家進行國際經濟活動時最重要的綜合性價格指標,在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活動中執行著價格轉換職能。它的變動對一國對外貿易的平衡與國內經濟活動的波動都具有深刻的影響。因此,許多國家通過調整匯率達到平衡對外貿易收支的目的。
隨著我國與世界經濟融合程度的提高,匯率的變動對外貿的影響越發顯著。從1981年我國開始實行雙重匯率制,1994年人民幣確立以市場為供求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1996年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自由兌換,到亞洲金融危機後的單一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再到2005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的匯率制度改革更具靈活性,可以使我國的貨幣政策在資本流動更加自由和頻繁的背景下,更具自主性。我國宏觀調控的工具中增加匯率工具,可以更有效地對我國的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進行調節,使內外均衡的同時實現更有保障。2006年人民幣名義匯率、實際匯率每一次大幅度調整都與進出口貿易狀況有密切聯系,人民幣匯率的階段性波動對進出口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同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也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二、匯率變動對外貿影響的理論分析
1.匯率變動對外貿影響的理論綜述
匯率變動通過影響進出口商品的價格、數量,進而影響到一國的貿易收支,而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義學派對此的有關論述。重商主義學派認為貨幣才是唯一的財富,並把貨幣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國財富的標准,主張獎勵出口、限制進口以增加貨幣的流入,從而增加一國的社會總財富。其認為在「匯兌上壓低我們的幣值是於外人有損而於我們有利的」。因為壓低本國匯率後,本國在對外貿易中就可以用少量的外幣去購買外國商品而外國人卻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本幣來購買本國商品,從而使更多的貨幣流入本國。
有關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彈性分析是由馬歇爾、勒納、梅茨勒等人在國際經濟學的彈性理論建立之後逐步完成的。彈性分析法主要是從商品市場的角度來分析由匯率變動所導致的進出口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對貿易收支的影響。貨幣貶值實際上等於對國內出口實行補貼,對進口施加征稅。在馬歇爾一勒納條件下,出口的增長率上升,進口的增長率削減,貿易收支從而得以改善。然而,即使馬歇爾勒納條件是成立的,貶值能否改善一國貿易收支仍取決於其進出口數量的調整。彈性分析法指明了匯率變動平衡貿易收支的必要條件,並將貿易條件效應納入到匯率變動影響的分析中。然而彈性分析法採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建立在馬歇爾等人建立的微觀經濟學基礎之上的,隨著宏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國際收支調節的吸收分析法應運而生。
吸收分析法採用一般均衡分析,更加註重宏觀經濟對貶值的反應。該理論指出,貿易差額是國民收入與國內吸收的差額,匯率變動通過影響國民收入和國內吸收進一步影響貿易收支。貨幣貶值能否改善貿易收支一方面取決於國內的宏觀經濟狀況即國內經濟是否處於非充分就業。如果國內經濟已經實現充分就業,那麼貶值不但不會改善貿易收支反而會導致物價上升另一方面,只有當國內的邊際吸收傾向小於時,貨幣貶值才能引起收入的增加大於吸收的增加,貶值才能改善貿易收支。吸收分析法強調本幣貶值降低了國內商品的相對價格及國內產量和收入對貿易存在的反饋效應,故貶值對改善貿易收支的效果要比完全的彈性分析法小。
2.匯率變動對外貿的影響
(1)貨幣升值對外貿的影響。本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表現為當生產出口商品使用本國原材料時,本幣國內價值貶值的情況下,本幣匯率升值會使出口商品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導致出口減少本幣國內價值穩定的情況下,本幣升值仍會使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上漲,導致商品的出口減少本幣國內價值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是否上漲及上漲幅度的大小,由本幣國內升值使出口商品本幣價格下降的幅度和本幣升值使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上升的幅度共同決定,若前者大於後者,則引起出口增加若前者等於後者,則不影響出口若前者小於後者,則只會較少地減少商品出口。本幣升值對進口的影響表現為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不受他國匯率變動的影響,因此本幣升值會使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下降,從而導致國內商品進口的增加。
(2)貨幣貶值對外貿的影響。貨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表現為本國生產的出口產品生產成本要受原材料來源的影響,其以本幣表示的商品價格要受本國國內價值影響。在不同情況下,匯率下降對出口產品的本幣價格和外幣價格的影響不同,因而對貿易也會產生不同影響。對進口來講,由於進口商品是外國生產的,其外幣價格不會因別國匯率的變動而變動。本幣匯率下降使本幣對外貶值,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折算成本幣就會使以本幣表示的商品價格上升,從而導致進口商品的減少。
三、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外貿的影響以及政策建議
由於我國出口貿易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很小。以貶值為主基調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低經濟效益的出口企業。出口商品的價格相對較低的優勢不斷引起了我國與貿易夥伴國的貿易摩擦;連續多年的順差及巨額的外匯儲備引起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壓力。
從前的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調整是解決目前經濟中流動性泛濫的關鍵。匯率的低估令外貿順差過大和強烈的升值預期下資本的大量流入,這才是貨幣增速過快的根本所在。二是加快升值,符合我國匯制改革主動性原則。有利於維持國際經濟平衡。目前我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將會造成更多的貿易摩擦,而最好的解決方式是貿易雙方自願調整。三是升值幅度加快並不會導致出口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即使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的產品價格變得更昂貴,但目前全球經濟景氣度持續回升,這會對出口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美日等西方發達所提出的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與美國、日本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因為名義匯率是一國貿易收支和資本收支共同形成的外匯供求關系的結果,人民幣名義匯率對資本項目具有較大的調節作用,對貿易收支的調節作用並不明顯,真正決定我國貿易收支水平的是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實際有效匯率的管理只能通過控制通貨膨脹率,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使外貿真正建立在互通有無及成本、技術的比較優勢上,杜絕投機性貿易,為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營造一個健康有利的內部環境是我們當前所要解決的問題。
1.促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
一國經濟的增長不可能一勞永逸地依賴於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由於我國出口市場集中,出口產品的類型單一以及高附加值的產品占出口的比例比較低,極有可能出現出口越多,貿易條件越惡化,進而降低本國的福利水平。其次,我國現行的匯率政策雖然能夠提高財政政策的有效性,但由於國家債務負擔率和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迅猛上升,財政政策繼續擴張的空間十分有限。而且從中長期看,一方面維持現行匯率政策的成本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現行匯率政策調節內部經濟的有效性也在不斷削弱,因而現行匯率政策不具有可持續性,存在著調整的必然。
改革現行匯率制度的總體思路是在短期內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同時增加匯率形成的靈活性在中期內以一籃子貨幣為中心,實行匯率目標區制度,在長期內實行浮動匯率制。改革現行匯率制度的主要措施有:
(1)提高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培育健全的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要素不足,關鍵在於現行的強制結售匯制。因此,要改革強制結匯售匯制為意願結匯制,擴大充許保留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企業范圍及限額,增加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放鬆市場准入條件,增加外匯交易工具,並加強外匯市場監管,建立市場穩定機制。
(2)完善央行干預機制。外匯的市場化改革要求逐步減小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頻率。現在的情況是中央銀行入市干預的交易日數超過總交易日數的,對銀行間市場的頭寸基金全部收購或供應,可以說主導了市場匯率的形成。擴大匯率波動區間後,中央銀行應減少市場干預頻率,除非當市場匯率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趨勢性的、較長期內的低估或者高估,並可能對經濟運行產生不利影響時,中央銀行才入市干預。
(3)建立國際貨幣合作制度。目前國際資本流動,特別是具有很強投機性的短期游資對各國匯率制度的選擇影響越來越大。一個國家想單獨依靠自身的力量來保護該國匯率制度不受沖擊和匯率穩定,幾乎是不可能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時的各國表現就是一個明證。因此加強國際貨幣合作對於匯率穩定、避免匯率制度崩潰意義重大。如我國可以支持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的做法,促使日元進一步國際化,部分取代美元成為區域清算貨幣,使日本與美國承擔與其經濟地位相適應的穩定亞洲金融市場的責任。亞洲貨幣基金的成立將會加強亞洲各國的貨幣合作,當一國出現問題時,會迅速有效地施以援助,避免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發生。
2.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
匯率變動對外貿發展的長期有利效果並非匯率變動本身造成,而是以匯率變動為契機,通過比較優勢的轉換形成。因此,不應把匯率作為刺激出口的唯一手段,從貿易角度看,我們要不斷提高出口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1)要進行貿易觀念上的創新。我國在改革開放前只注重靜態的貿易利益,一味強調進出口的平衡,把貿易當作「互通有無,調劑餘缺」的工具,不利於對外貿易的發展。改革開放後開始注重對外貿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但以出口創匯為目標的貿易政策是以經濟效益的損失為代價的。之後開始強調進出口的經濟效益觀念,極大地促進了對外貿易的增長。但是,目前我國的出口仍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包括人民幣價值低估造成的出口產品外幣價格較低和出口企業競相壓價,使許多產品不斷招致反傾銷調查和制裁,導致一些出口市場萎縮,同時,出口數量優勢難以轉化為收入優勢和利潤優勢。這種觀念必須轉變,為此,一方面要重新評估出口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不將危機轉嫁到國外,使經濟增長真正回到主要依靠國內市場,經濟發展利用國際市場的軌道上來,要吸取日本的教訓,不給外國政府借匯率政策對我國政策施壓的口實另一方面要在繼續發揮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出口中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重視民營企業的進出口自主權,要鼓勵企業在技術、管理和經營策略等方面的創新,提高其綜合競爭能力。
(2)要在貿易格局上進行創新。以前我們更多地參與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今後則要在保持傳統出口市場的同時,積極開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
(3)要加強貿易工具的創新我國應加大在信息技術上投入力度,鼓勵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更多的採用電子商務方式,通過貿易工具的創新,縮短與西方跨國公司在管理、營銷等方面的差距,以效率的提高促進我國出口產品總體質量的提高。
Ⅳ 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與美國馬歇爾計劃有哪些不同之處
美版的的是大家一起富起來,然後我賺你們的錢,你們幫我對抗蘇聯。中國版的是大家一起富起來,富起來了之後兜安分點,我們中國人民不喜歡鬧騰,只有你們安分了,我才能更好的發展
Ⅵ 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是什麼意思
一、核心內容:國家承擔貸款風險,企業輸出過剩產能,人民幣國際化,三位一體。
二、戰略規劃:
上海自貿區試驗
一帶一路
亞投行
備註:「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其實是一種坊間說法,官方並無此名目計劃,「馬歇爾計劃」無論是計劃本身還是詞語都有一種霸權思維隱匿,會讓外界誤認中國別有用心。
Ⅶ 國家貨幣的匯率高低有什麼好壞處
一、人民幣升值之利: (一) 人民幣升值可能意味著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 1)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人民幣一升值,老百姓手裡的錢就更值錢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等等。3)有利於進口產業的發展。二:人民幣升值之弊: (一)受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表現在三個方面: 1) 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到我國外貿和出口。2) 還會影響到我國企業和許多產業的綜合競爭力。3) 還會破壞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使我國的金融距爆發危機的邊緣越來越近。4) 還有,升值後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由於以美元表示的國 民財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產達到高潮,一些「泡沫」進一步膨脹或造就新的「泡沫」,兩極分化繼續擴大,導致投機不可避免地盛行。 (5)此外,人民幣升值之不利多多: 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人民幣升值物價肯定會降下來,因為進口品的價格會下降。 人民幣升值增大就業壓力,惡化當前就業形勢:外商投資企業對吸引國內勞動力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現在的情況更是如此,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 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的優勢產業產生嚴重損害。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是以勞動力成本為優勢的。中國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勢並不樂觀。如此時人民幣升值則會是使目前這種狀況更加惡化所以此時人民幣升值不僅會影響吸引外資,而且也會加劇當前就業形勢的惡化。更多資料請參考: http://..com/question/2552560.html?fr=qrl3
Ⅷ 什麼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簡單點就是:中國持有的美元外匯,不再買美國國債了,支持路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大批投入,建設對中國有利的工程項目,同時把中國企業走出去,把過剩的產能釋放,轉移!!!
Ⅸ 10.1匯率是什麼意思
概念】
匯率: [ huì lǜ ] 有時寫作[ huilv] 英文: 1. Exchange rate 2. Rate of exchange 例如,一件價值100元人民幣的商品,如果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為8.25,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匯率漲到8.50,也就是說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用更少的美元可買此商品,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1.76美元。所以該商品在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會變低。商品的價格降低,競爭力變高,便宜好賣。反之,如果美元匯率跌到8.00,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則這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就是12.5美元,買的就少了。 簡要的說,就是用一個單位的一種貨幣兌換等值的另一種貨幣。
[編輯本段]【產生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編輯本段]【作用】
1. 匯率與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下降,即本幣對外的幣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2. 匯率與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本幣升值,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從而可以起抑制物價總水平的作用。
3. 匯率與資本流出入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求緊張,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編輯本段]【種類】
(1)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 ①固定匯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並只能在一定幅度內波動的匯率。 ②浮動匯率。是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其漲落基本自由,一國貨幣市場原則上沒有維持匯率水平的義務,但必要時可進行干預。 (2)按制訂匯率的方法劃分,有基本匯率和套算匯率 ①基本匯率。各國在制定匯率時必須選擇某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對比對象,這種貨幣稱之為關鍵貨幣。根據本國貨幣與關鍵貨幣實際價值的對比,制訂出對它的匯率,這個匯率就是基本匯率。一般美元是國際支付中使用較多的貨幣,各國都把美元當作制定匯率的主要貨幣,常把對美元的匯率作為基本匯率。 ②套算匯率。是指各國按照對美元的基本匯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貨幣之間價值比率的匯率。 (3)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有買入匯率、賣出匯率、中間匯率和現鈔匯率 ①買入匯率。也稱買入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少的那個匯率是買入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②賣出匯率。也稱賣出價,即銀行向同業或客戶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幣摺合本幣數較多的那個匯率是賣出價,採用間接標價法時則相反。 買入賣出之間有個差價,這個差價是銀行買賣外匯的收益,一般為1%一5%。銀行同業之間買賣外匯時使用的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也稱同業買賣匯率,實際上就是外匯市場買賣價。 ③中間匯率。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西方明刊報導匯率消息時常用中間匯率,套算匯率也用有關貨幣的中間匯率套算得出。 ④現鈔匯率。一般國家都規定,不允許外國貨幣在本國流通,只有將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夠購買本國的商品和勞務,因此產生了買賣外匯現鈔的兌換率,即現鈔匯率。按理現鈔匯率應與外匯匯率相同,但因需要把外幣現鈔運到各發行國去,由於運送外幣現鈔要花費一定的運費和保險費,因此,銀行在收兌外幣現鈔時的匯率通常要低於外匯買入匯率; 而銀行賣出外幣現鈔時使用的匯率則高於其他外匯賣出匯率。 (4)按銀行外匯付匯方式劃分有電匯匯率、信匯匯率和票匯匯率 ①電匯匯率。電匯匯率是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在賣出外匯後,即以電報委託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給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電匯付款快,銀行無法佔用客戶資金頭寸,同時,國際間的電報費用較高,所以電匯匯率較一般匯率高。但是電匯調撥資金速度快,有利於加速國際資金周轉,因此電匯在外匯交易中佔有絕大的比重。 ②信匯匯率。信匯匯率是銀行開具付款委託書,用信函方式通過郵局寄給付款地銀行轉付收款人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由於付款委託書的郵遞需要一定的時間,銀行在這段時間內可以佔用客戶的資金,因此,信匯匯率比電匯匯率低。 ③票匯匯率。票匯匯率是指銀行在賣出外匯時,開立一張由其國外分支機構或代理行付款的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帶或寄往國外取款所使用的匯率。由於票匯從賣出外匯到支付外匯有一段間隔時間,銀行可以在這段時間內佔用客戶的頭寸,所以票匯匯率一般比電匯匯率低。票匯有短期票匯和長期票匯之分,其匯率也不同。由於銀行能更長時間運用客戶資金,所以長期票匯匯率較短期票匯匯率低。 (5)按外匯交易交割期限劃分有即期匯率和遠期匯率 ①即期匯率。也叫現匯匯率,是指買賣外匯雙方成交當天或兩天以內進行交割的匯率。 ②遠期匯率。遠期匯率是在未來一定時期進行交割,而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協議雙方按預訂的匯率、金額進行錢匯兩清。遠期外匯買賣是一種預約性交易,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要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匯率變動風險而引起的。遠期外匯的匯率與即期匯率相比是有差額的。這種差額叫遠期差價,有升水、貼水、平價三種情況,升水是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貴,貼水則表示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便宜,平價表示兩者相等。 (6)按對外匯管理的寬嚴區分,有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 ①官方匯率。是指國家機構(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公布的匯率。官方匯率又可分為單一匯率和多重匯率。多重匯率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貨幣規定的一種以上的對外匯率,是外匯管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目的在於獎勵出口限制進口,限制資本的流入或流出,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②市場匯率。是指在自由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的實際匯率。在外匯管理較松的國家,官方宣布的匯率往往只起中心匯率作用,實際外匯交易則按市場匯率進行。 (7)按銀行營業時間劃分,有開盤匯率和收盤匯率 ①開盤匯率。又叫開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剛開始營業時進行外匯買賣使用的匯率。 ②收盤匯率。又稱收盤價,是外匯銀行在一個營業日的外匯交易終了時使用的匯率
[編輯本段]【標價方法】
確定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於是便產生了幾種不同的外匯匯率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 )
直接標價法,又叫應付標價法,是以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付付出多少單位本國貨幣。就相當於計算購買一定單位外幣所應付多少本幣,所以就叫應付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如日元兌美元匯率為119.05即1美元兌119.05日元。 在直接標價法下,若一定單位的外幣摺合的本幣數額多於前期,則說明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叫做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來較少的本幣即能兌換到同一數額的外幣,這說明外幣幣值下跌或本幣幣值上升,叫做外匯匯率下跌,即外幣的價值與匯率的漲跌成正比。直接標價法與商品的買賣常識相似,例如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就是把美元外匯作為買賣的商品,以美元為1單位,且單位是不變的,而作為貨幣一方的人民幣,是變化的。一般商品的買賣也是這樣,500元買進一件衣服,550元把它賣出去,賺了50元,商品沒變,而貨幣卻增加了。
(2)間接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
間接標價法又稱應收標價法。它是以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來計算應收若干單位的外匯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上,歐元、英鎊、澳元等均為間接標價法。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在間接標價法中,本國貨幣的數額保持不變,外國貨幣的數額隨著本國貨幣幣值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少,這表明外幣幣值上升,本幣幣值下降,即外匯匯率下跌;反之,如果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期多,則說明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即外匯匯率上升,即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3)美元標價法
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制定並執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在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基礎是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其決定基礎是購買力平價(purchase power par)
[編輯本段]【匯率的決定】
從短期來看,一國的匯率由對該國貨幣兌換外幣的需求和供給所決定。 外國人購買本國商品、在本國投資以及利用本國貨幣進行投機會影響本國傾向的需求。本國居民想購買外國產品、向外國投資以及外匯投機影響本國貨幣供給。 從長期來看,匯率主要取決於商品在本國的價格與在外國的價格的對比關系。以一種商品為例,如果1單位商品在美國生產需要5美元,在中國生產需要50元人民幣,則就這單位商品而言,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就是5:50,即1美元兌換10元人民幣。匯率則是所有進出口商品本國價格與外國價格的相對比價。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匯率的確定方法隨國際貨幣制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一、金本位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一次大戰前,盛行典型的金幣本位制,特點是金幣為本位幣;自由鑄造和溶化;金幣與銀行券自由兌換;金幣作為世界貨幣自由輸出入。各國規定了每一金鑄幣單位包含的黃金重量與成色,即含金量Gold Content,貨幣間的比價以含金量來折算,兩國本位幣的含金量之比即為鑄幣平價(Mint Par)。例如:1英鎊鑄幣的含金量為113.0016格令,1美元鑄幣含金量為23.22格令,鑄幣平價為113.0016÷23.22=4.8665,即1英鎊約摺合4.8665美元。 如此規定的匯率可能出現波動,但波幅有一定界限。這個界限稱為黃金輸送點(Gold Transport Points),黃金輸送點等於鑄幣平價加上從一國輸出或從另一國輸入黃金需要支出的費用,包括包裝、運輸黃金的費用和運輸保險費。如果匯率的波動使得兩國間在進行國際結算時直接使用黃金比使用外匯更為合算,則貿易商寧可直接運送黃金。通過這一機制,匯率的波動可自動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二、紙幣流通制度下匯率的決定與變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編輯本段]【長期中影響匯率的因素】
在長期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相對價格水平、關稅和限額、對本國商品相對於外國商品的偏好以及生產率。 長期中,一國價格水平相對於外國價格水平的上升,將導致該國傾向貶值;而一國相對價格水平的下降,將導致該國傾向升值。 關稅和限額使得一國傾向在長期中趨於升值。 對一國出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升值;相反,對進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導致該國貨幣貶值。
[編輯本段]【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如果為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下降。 (2)通貨膨脹。如果通貨膨脹率高,則該國貨幣匯率低。 (3)利率。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則匯率高。 (4)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5)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6)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7) 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編輯本段]【匯率變動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匯率對物價的影響:匯率下降會引起國內價格總水平的提高;匯率提高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 匯率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一、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1)對貿易收支影響: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後,一國的貨幣貶值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從而改善國際收支。 (2)對服務貿易收支影響:貶值利於改善該項目。 (3)對資本項目差額影響:實際的市場匯率與人們預期的市場匯率不相等時,造成國際資本的流動。
二、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本幣貶值,一方面導致進口的商品價格上漲,另一方面由於出口的商品需求增長,導致出口商品的價格上漲。 (2)對國民收入、就業和資源配置的影響:本幣貶值,利於出口限制進口,限制的生產資源轉向出口產業,進口替代產業,促使國民收入增加,就業增加,由此改變國內生產結構。 (3)對微觀經濟活動影響
三、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匯率變動被視為一種國際競爭與擴張的手段:貨幣貶值可以達到擴大對外銷售的目的;貨幣高估可以實現對外掠奪的目的;因此匯率的頻繁波動可以加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 一、 對國際收支影響 (一)對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外匯匯率上漲,本幣匯率下跌) 2、匯率對物價的影響:匯率下降會引起國內價格總水平的提高;匯率提高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 3、匯率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二)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 1、對無形貿易收支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外幣購買力提高,不過商品和勞務低廉。本幣購買力降低,國外商品和勞務變貴,有利於該國旅遊與其他勞務收支狀況改善。 2、對單方轉移收入影響: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如果國內價格不變或上漲相對緩慢,對該國單方轉移收支產生不利影響。 3、對資本流出入影響:匯率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從短期來看,匯率貶值;資本流出;匯率升值,有利於資本流入。 4、對官方儲備的影響:①本國貨幣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②儲備貨幣匯率下跌,使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遭受損失儲備國家因貨幣貶值減少債務負擔,從中獲利。 二、對國內經濟影響 (一)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1、匯率變動通過進口商品價格變化 2、匯率變動以後,如對外貶值,由於獎入限出,對出口有利,進口相對不利,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國內市場的商品供應趨於緊張,價格趨於上漲。 3、匯率變動後,如本幣對外貶值,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逆差減少以至順差增加,導致必增加該國貨幣投放量,在其他因素不變下,推動價格上漲。 4、對於貨幣兌換國家,如本幣對外幣有升值之勢,使大量國外資金流入,以謀取利差,若不採取必要控制措施,也推動該國的物價上漲。 (二)對國民收入、就業和資源配置的影響:本幣貶值,利於出口限制進口,限制的生產資源轉向出口產業,進口替代產業,促使國民收入增加,就業增加,由此改變國內生產結構。 三、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1、匯率不穩,加深國家爭奪銷售市場的斗爭,影響國際貿易的正常發展。 2、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促進國際儲備貨幣多元化的形成。 3、加劇投機和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同時又促進國際金融業務的不斷創新。 四、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 1、一些主要國家匯率的變化直接影響國際外匯市場上其他貨幣匯率變化,使國際金融動盪不安。 2、由於匯率頻繁變動,外匯風險增加,外匯投機活動加劇,這就更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 3、匯率大起大落,尤其是主要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本借貸活動
[編輯本段]【西方匯率決定理論】
西方匯率決定理論主要有國際借貸說、購買力平價說、匯兌心理說、貨幣分析說和金融資產說,他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匯率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分析。 國際借貸說是英國經濟學家葛遜在1861年提出的,他以金本位制度為背景,較為完善地闡述了匯率與國際收支的關系。他認為,匯率的變化是由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引起的,而外匯的供求主要源於國際借貸。國際借貸可分為流動借貸和固定借貸。流動借貸是指已經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固定借貸是尚未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借貸。只有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在一國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流動借貸中,如果債權大於債務,外匯的供給就會大於外匯的需求,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相反,如果一定時期內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債務大於債權,外匯的需求就會大於外匯的供給,最終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購買力平價說是20世紀20年代初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率先提出的。其理論的基本思想是:人們需要外幣是因為外幣在其發行國國內具有購買力,相應地人們需要本幣也是因為本幣在本國國內具有購買力。因此兩國貨幣匯率的決定基礎應是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之比。購買力平價理論是最有影響的匯率理論,由於它是從貨幣基本功能的角度分析貨幣的交換比率,合乎邏輯,表達簡潔,在計算均衡匯率和分析匯率水平時被廣泛應用,我國的換匯成本說就是 購買力平價說的實際應用。 匯兌心理說是1927年由法國巴黎大學教授艾伯特·阿夫塔里昂根據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思想提出的。他認為,匯率取決於外匯的供給與需求,但個人之所以需要外匯不是因為外匯本身具有購買力,而是由於個人對國外商品和勞務的某種慾望。這種慾望又是由個人的主觀評價決定的,外匯就如同商品一樣,對各人有不同的邊際效用。因此,決定外匯供求進而決定匯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們對外匯的心理判斷與預測。 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變動是由貨幣市場失衡引發的,引發貨幣市場失衡有各種因素:國內外貨幣供給的變化、國內外利率水平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實際國民收入水平的變化等等,這些因素通過對各國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最終決定匯率水平。貨幣分析說最突出的貢獻是它對浮動匯率制下現實匯率的超調現象進行了全面的理論概括。 金融資產說闡述了金融資產的供求對匯率的決定性影響,認為一國居民可持有三種資產,即本國貨幣、本國債券和外國債券,其總額應等於本國所擁有的資產總量。當各種資產供給量發生變動,或者居民對各種資產的需求量發生變動時,原有的資產組合平衡就被打破,這時居民就會對現有資產組合進行調整使其符合自己的意願持有量,達到新的資產市場均衡。在對國內外資產持有量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本國資產與外國資產之間的替換就會引起外匯供求量的變化,從而帶來外匯匯率的變化。
[編輯本段]【研究匯率變化的經典理論】
主要有三個:英國學者葛遜的國際借貸說、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說、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利率平價說。其中以利率平價說和購買力平價說對市場的影響最大。 (一)匯率風險: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二)外匯風險的種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 1.交易匯率風險,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因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以下幾種場合: (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 (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 (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2.折算匯率風險,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帳面損失的可能性。 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 記賬貨幣指在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3.經濟匯率風險,又稱經營風險,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編輯本段]【匯率剝削學說】
青年學者劉周在「資本時代最大的資本」一文中,發現了現行國際匯率機制中包含的剝削。揭開了隱藏在國際匯率機制中的剝削秘密。該文認為: 現行國際匯率機制,是現行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有利於「少數剝削全世界的國家」的匯率機制。 舉例來說,以1美元兌換人民幣7.5元計算。一個美國人擁有8000美元,這在美國是比較平常的事情。但是,這個美國人拿著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兌換成人民幣就是60000元人民幣。而在中國物價極低而美國物價極高的條件下,用60000元人民幣在中國購買的實物比8000美元在美國所能購買的實物的價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這也就是說,這個美國人拿著這8000美元到中國來,用不著生產,用不著勞動,用不著冒任何投資的風險,這8000美元就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增值,實現了成倍的資本利潤。這部分增值出來的利潤是從哪裡來的呢?它是靠無償佔有中國人民的血汗來實現的。中國與美國的關系如此,世界上一切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也基本如此——即發展中國家物價低而且貨幣匯價也低,發達國家物價高而且貨幣匯價也高(日本的情況有所不同,日元匯價低但是日本的物價極端地高,因此歐美國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無錢。但是,歐美國家的人到了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錢,因為一方面他們攜帶的本國貨幣可以換到成倍的所往國貨幣,另一方面所往國的物價又比本國物價低的可怕。所以他們在本國只可以買到一根火柴的錢到了發展中國家便可以買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這就是這個時代的基本現實)。所以,現行國際貨幣匯率機制是一種極其反動的匯率機制,它是西方發達國家剝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一種極具隱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礎是國際間的強權關系,它的基本內容是由殖民地時代的殖民掠奪關系決定並逐步演變而來的。它與不平等國際經濟貿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為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和平掠奪的工具,而這種所謂的和平掠奪則是殖民地時代武裝掠奪的繼續。(
Ⅹ 為什麼美國說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外國要逼中國人民幣升值呢,升值的話對外貿會有影響嗎
1、對外經貿受人民幣升值影響的總體判斷不論是贊成還是反對人民幣升值,大部分人都認為,人民幣3%左右的小幅升值對中國外經貿的影響可能並不大。從當前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環境看,對於人民幣的升值,只要是在可控制范圍內,應該都是可以接受的。第一,相對於中國兩位數的進出口增長,如果人民幣升值3%,即使彈性系數為1時,出口也不過放緩3%,進口也不過加快3%。這對外經貿目前整體發展不會構成多大問題。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上半年的進出口增長形勢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第二,中國大部分出口商品是來料、進料加工,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原材料和零部件進口成本也會相應降低。所以進出口受影響程度要比匯率變動幅度小一些。另外,考慮到市場和商品結構,中國相當一部分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應當是比較小的。第三,不管是在出口和利用外資方面,中國的競爭優勢都難以比擬。放眼世界,能夠在價格上與中國競爭的對手,往往基礎設施、產業集聚度和規模、勞動力素質和供給、國內市場潛力等都不如中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相對於一些競爭對手實際上是大幅升值,雖然遇到了很大壓力,但是在出口和利用外資方面仍然保持了自身的優勢。有研究者運用數量模型分析方法,對1994-2003年人民幣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加權實際匯率波動與我國進出口之間的長期關系進行分析,證明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我國進出口存在顯著影響,馬歇爾-勒納條件成立,即貶值(或升值)可以起到增加出口減少進口(或相反)的作用;還證明人民幣實際匯率波動對進出口的影響存在J曲線(滯後)效應。2、人民幣升值對外經貿發展的正面效應第一,有利於推動外經貿增長方式的轉變。人民幣升值將激勵出口企業更多地依靠技術進步和提高附加價值,而不是低價競銷佔領市場。一些只靠低成本競爭,技術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可能因為人民幣升值被擠出市場。從長遠看,這會帶來出口結構的改善,激勵企業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有利於推動一部分出口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沿海地區投資成本升高以後,一些跨國公司不一定就會撤出中國。為了降低成本,他們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會轉向內陸城市和地區發展。內陸地區基礎設施和投資環境近年來已經有了顯著改善,完全可以承接這種產業轉移。第三,有利於改善貿易條件,降低進口成本。人民幣升值可以使以人民幣表示的我國稀缺的進口技術、設備、資本品及中間產品價格下降。在鋼鐵、石油等價格上漲10%的情況下,如果人民幣升值10%就可以抵消這個上漲。消費者的實際財富和購買力因進口品價格下降而擴大,有利於擴大國內的消費需求。第四,有利於加大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的成本下降,這使得他們能以較低的成本「走出去」,根據投資地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全球資源,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實現規模經濟,建立全球性的生產、營銷網路。這有利於造就出中國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第五,有利於緩解貿易摩擦壓力。低價競銷和出口受到抑制,放慢出口,增加進口,有利於減弱我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勢頭,減少一些貿易夥伴對我進行保護主義貿易攻擊的借口,創造和保持更加平穩的貿易環境。3、人民幣升值對外經貿發展的負面效應大多數經濟分析人士都同意,如果人民幣升值幅度過猛過大,對我國進出口和利用外資將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第一,人民幣升值將使得以外幣表示的中國出口品價格上升,因此削弱中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導致中國出口減少及相當一些勞動密集型出口生產企業陷入困境。由於擴大出口是增加就業,帶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因此,因人民幣升值所造成的出口下降將嚴重影響我國的就業及經濟增長,並進而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第二,人民幣升值將使外商在中國進行直接投資的成本上升,在周邊地區存在著引資競爭的形勢下,這很可能導致我國引進、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減少,也會影響到國內的就業和經濟增長。第三,人民幣升值以後會造成虛幻的財富感,使資產泡沫化。中國現在還沒有完成工業化,人均GDP還很低,如果這時就大幅升值,有可能斷送某些領域的工業化,造成大量資金不合理外流,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轍。第四,匯率波動幅度過大會造成不穩定的預期,影響投資者信心,增加企業經營成本。4、不同行業、企業和地區出口所受影響不同就具體行業而言,出口受到影響首當其沖的是紡織行業。有學者稱,我國棉紡織、毛紡織、服裝的出口依存度分別為20%、27%和60%,而這些行業利潤率相對都比較低。經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行業的利潤率就分別下降3.19%、2.27%和6.18%。其他附加值較低、利潤較薄、僅僅依靠低成本與周邊國家競爭的行業出口行業受影響也會相對大一些。就各類企業而言,國有企業、以出口為主的外貿公司、一般貿易企業出口受人民幣升值影響要大一些,而外資企業、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以進口為主的外貿公司和加工貿易企業等由於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自我消化一部分升值因素,因此出口受影響一般會小一些。如果企業自身品牌有一定的優勢,且定價能力較強,本幣升值後提高產品的外幣標價,也可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就不同地區而言,中西部地區、以能源和資源密集型產業作為出口支柱的地區出口受人民幣升值影響會比較大,而東部沿海地區、工業化程度較高和加工貿易比重較大地區出口受影響一般會小一些。三、應對人民幣升值影響的政策和措施1、審慎地對待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防止其過快升值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目前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影響甚微。這說明今後匯率波動幅度可以再大一些。有人預測,到2006年年底,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可能會升到7.7:1。但是,多數經濟界人士都指出,人民幣匯率的調整應當堅持自主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當前的最優匯率政策選擇。央行在升值壓力下進行匯率調整應該小心,應更多地考慮國內經濟是不是有相應承受能力,升值是不是能夠解決貿易失衡,是不是能解決國內的一些問題,如果不是的話,應該採取更穩妥的措施,以自己的利益為主。目前一方面需要加大人民幣匯率彈性,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熱錢流入的管制。有人建議重新定義熱錢。過去房地產投資、基金都不算熱錢,現在應當將其納入熱錢行列,並進行適當的管理。有的熱錢很可能是通過貿易項目進入的。有的以其他形式進行短線炒做。對此類外資流入,應該重點防範,防止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新的沖擊。2、重視並循序漸進地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我國政府已經多次表示,我們並不追求外貿順差,而應當把實現進出口大體平衡增長作為目標。近期應當做出以下努力:第一,通過轉變增長方式,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來緩解低效益出口過快增長的矛盾。針對低價競銷問題,應當制定相應經濟政策,適當提高三個成本:(1)提高勞動力成本,強制企業為工人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2)提高國內資源成本,現在資源稅太低,應當提高資源稅。(3)提高環保成本,讓製造污染的企業無利可圖,失去出口競爭力。第二,轉變長期實行的「獎出限入」政策,配合擴大內需的有關政策、措施,增加我國稀缺的技術、設備和資源、能源產品等進口。有人認為,有些年份出現逆差也沒有關系。第三,調整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從一般性的對出口傾斜轉變為更多地對出口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價值產品傾斜。一般性的出口型外資企業不應當再享受優於國內企業的稅收待遇。第四,加大鼓勵政策力度,推動更多有優勢的中國企業到境外去投資。3、在人民幣升值同時必須有效地擴大內需有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雖然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但是與周邊經濟體相比,中國的貿易條件卻顯著惡化。這說明中國貿易順差激增主要不是因為人民幣幣值低估,而是因為內需不足。某些領域現在已經出現明顯的生產過剩。所以,為了維持內部平衡,人民幣升值必須輔之以內部需求的上升。為了擴大內需,一是在政策導向上應進一步向消費,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消費傾斜;二是政府應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提供公共服務、改善社會保障和向低收入地區轉移支付的支出;三是進一步改善國內市場流通環境,積極發展服務產業,提高服務業在GDP和吸收就業方面的比重。為了刺激內需,不宜採取偏緊的貨幣政策。有的人主張,假若人民幣不得不升值,那麼最好是維持名義匯率不變,通過輕微的通貨膨脹來實現實際匯率的升值。或者是先讓輕微通脹出現,然後再讓人民幣升值。4、鼓勵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努力化解匯率調整的負面影響有關監管部門和商業性金融機構應通過監管方式創新和金融業務創新,為企業壓縮經營成本,規避匯率風險提供適宜的環境,鼓勵和幫助企業轉變增長方式,迎接人民幣升值考驗。企業可採取以下措施減低人民幣升值的不利影響:第一,變「物美價廉」型的出口為「優質優價」型出口。談判能力較強的出口行業和企業,可以逐步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消化匯率升值造成的利潤損失。在創建品牌、提高出口商品質量和檔次、改進花色和品種、改善營銷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也可以收到擴大贏利空間的效果。第二,加強行業協調。發揮進出口商會等行業組織在資質、總量和價格方面的對企業的協調、自律作用,維護經營秩序,避免因人民幣升值產生企業間進口高價競購和出口低價競銷現象。第三,加大國際采購力度,部分抵消出口成本上升的壓力。第四,通過增加更多的計價結算幣種、提前預收出口貨款和推遲支付進口貨款、使用遠期貨幣對沖工具、使用貿易融資等方式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規避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