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通過杠桿作用以少搏多
現在國內利用杠桿的途徑越來越多,以前主要是炒房,現在的融資融券也可以利用杠桿。但利用杠桿一定要注意風險。穩健的投資者一般很少利用杠桿。巴菲特是一個例子,除了近兩年,以前他很少利用杠桿。
㈡ 巴菲特哪裡來有不斷買入的資金
很多投資者都試圖復制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巴菲特模式除了要找到可以長期持有幾十年的好公司,還要有長期的低成本資金來源,對於巴菲特來說,這筆長期資金無疑就是伯克希爾的保險浮存金.
保險業務的浮存金是指客戶繳納的保費,這筆資金不屬於保險公司但是會體現在報表中。在伯克希爾歷年的年報和巴菲特相關書籍中,都曾多次提到保險浮存金,並認為獲得零成本甚至是負成本的保險浮存金是伯克希爾核心競爭力之一.
近幾年,伯克希爾保險浮存金規模都在600多億美元。顯然零成本的浮存金的使用,放大了投資杠桿,有益於提高投資收益,另一方面浮存金畢竟是負債,杠桿是雙刃劍,使用的不好也可能加大虧損。
也有不少投資者質疑,在剔除了浮存金因素之後,巴菲特年化投資收益率只有13%多,而事實上,即使能連續四十多年保持13%多的年化收益也已經是明星級的水平了。
國內保險公司不能如此運用浮存金一個重要原因是保險資金投資受法規限制,國內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不能超過該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0%。其次,巨大的保險浮存金如果使用不當,完全可能造成保險公司巨虧甚至倒閉。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們這個市場上,大規模資金的長期投資確實很難。
㈢ 通俗說明巴菲特成功有哪些秘訣
巴菲特的成功秘訣可以歸納為兩個基本點:
1、成大功。
2、避大險。
成大功,才能賺大錢,但避大險更重要。很多人開始成了大功,後來卻未能避開大險,結果死得很慘。只有很少人活到最後,賺到最後,笑到最後。投資是長跑,比賽結束時才真正見分曉。
㈣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能成為富翁,原因很多。當然,在他的投資生涯的後半期,他已經不僅僅在做股票了,他擁有了一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特殊性,給他的投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且這種資金還沒有成本。再加上資金規模的巨大,他能夠影響所投資公司的經營,這都是他成為富翁的原因。所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他的後半期並不是僅僅依靠炒股票取得的利潤。老巴能成為首富,因為他即是一名優秀的投機者,更大層面上也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所以,作為我們中小投資者,大可不必研究他後半段的投資經驗,我們要研究他從窮光蛋發家致富的過程,也就是他淘得第一桶金的方法。將來您要發了財,您也能象他一樣搞這些資本運做,畢竟誰錢多,誰的投資途徑就更廣泛嗎。
他能依靠股票取得第一桶金,首先是因為這個人的人格特質非常符合股票市場。比如,他個性沉靜,喜歡深沉的思索;非常勤奮,對任何知識都充滿了興趣;個性非常穩定,沒有那些普通人的不良習性;人品非常優秀;獨立思考能力非常強,幾乎不受外界的影響等等。
其次,這個人在發財之前有過長期的投資失敗經歷。根據他的傳記,老巴這個人很小就投身了股票市場。但是他和我們大多數散戶一樣走的是技術分析的道路,炒短線。這導致他很長一段時間沒賺到錢(我們普通人只看到他一夜暴富的經過,卻沒有注意在發財之前他所經歷的長期失敗過程)。正是長期的失敗經歷,他本人又非常善於思考,使他對資本市場的投機機理有著非常刻骨的理解。這種經歷是每個投資者都要經過的課程,只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或著不善於思考,總結不出有用的經驗。所以,老巴在走上價值投資道路後,具備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不僅僅懂得企業投資,而且精通投機,是一個兼備型的人才。比如,中石油的投資,他的拋售時機把握的簡直太精確了,幾乎就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夕,這都是他在青少年時期炒短線積累的投機經驗造成的。所以,我不支持普通人一上來就搞價值投資,我支持新手應該用至少5年的時間在股市裡炒短線,表面上看這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只有這種浪費才能讓一個人終身能立足於這個市場。只有短線的經歷才能真正讓一個人把握好價值投資,價值投資也可以說是技術分析的升華。
最後,老巴在創業的時候,正好趕上美國二戰以後的經濟騰飛期,您有空可以找找美國60年代的大盤走勢圖就明白了。
所以,老巴能成為首富,原因很多。反正靠股市發財和其他生意一樣,都需要耐心與執著,別指望一夜暴富。
一家之言,見笑了!
㈤ 巴菲特是否在1959年其30歲時掙到了100萬美元
確定的告訴你,掙到了。
具體請參考巴菲特傳記<滾雪球>一書。
-----------------
另對問題補充內容的補充回答:
兄弟,你看書很仔細。不過你的計算僅包括了他在合夥公司的資金。除了在合夥公司之外,巴菲特在外面還有其它個人投資,遠遠超過他在合夥公司的資金。[他早期開辦的合夥公司充其量只能算是巴菲特早期積累資金的某種杠桿。]
因此再次明確的告訴你,他在30歲時掙到了一百萬。
具體見:《滾雪球》中信出版社出版,上冊,第192頁。
及下冊注釋部份,P713頁。
Baffett was 31 on Jan.1,1962.but his personal ivestments and gains in the partnership had take him past the milion-dollar mark months earlier,when he was still 30.
㈥ 我有個疑問,關於股神巴菲特說過的一句話!
在九十年代的美國,金融一直都是資本聚集最快的行業。各式各樣的金融衍生產品層出不窮。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的大熱帶來了美國近十年的瘋狂的經濟增長。後果也如同我們看到的一樣,次級債的危機帶來了空前的災難,並不是次級貸款者所帶來的,而是華爾街這些銀行利用次級貸款發明的衍生產品帶來的。利用杠桿力量,把收益放大幾十倍,同時也相應的把風險放大了幾十倍。最後源頭一破滅,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金字塔的倒塌。
金融這個行業並不會產生財富,而是保持貨幣的流動性,使需要錢的人能夠更容易得拿到錢,使做實業的人能夠更快的使用這些錢。但是由於人們的錯誤利用,也帶來了很大的災難。
為什麼把菲特說21世紀是實業的天下,因為金融雖然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但是就如我們所看到的,在不久的將來不再是最主要的生產手段。只有製造產品,提高生產力等等方面的實業,才是增長財富,聚集財富的最終手段。
投資行為也屬於金融,並不是說這些行業沒有搞頭了,如果不是牛市,賠本的幾率大概是90%,也就是說世界上只有少於10%德人能夠一直掙錢。但是投資也可以分為投資金融產品和實業。比如說你很看好一個實業項目,而他也正需要引進資金,這種投資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帶來的利潤也很高。
但是股票,外匯,黃金和期貨之類的不會像原來一樣那麼的火了,取而代之的是對風險的衡量,監管機制的控制。
㈦ 1980年沃倫,巴菲特從銀行借錢投資嗎。
沒有。
他從不借錢炒股。他的杠桿,是用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或者收購企業的現金流。成本極低,沒有還款期限,沒有強制平倉。而且他總是留有大量現金,嚴格控制風險。
投資是不確定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短期虧損是常見的,長期看收益也是基本確定的,但是虧損要用更大的漲幅才能彌補。因此,控制風險的能力,比短期搏取更高超額收益的能力更重要。
㈧ 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4種杠桿是什麼
1,合夥人資金,巴菲特從合夥人那兒募資,資金成本是6%,巴菲特只有賺的超過6%才提取超額收益的25%,如果虧損了,還要彌補虧損後再提成,這其實是一種承諾最低收益的募資方式。因為巴菲特對自己的投資能力很有信心,他相信他一定會賺回來更多,才敢承諾最低收益,這樣的良心條款使他募集到不少資金,而這些資金對於巴菲特來說就是非常好的杠桿。
2,巴菲特合夥公司的杠桿,巴菲特在給合夥人的信中寫道,他在投資過程中一般不使用杠桿,只是在具有確定利潤的套利交易中使用杠桿,而且不會超過基金凈資產的25%。這里的杠桿類似券商的融資融券,巴菲特不是不用融資融券的,是在套利交易中大量使用的,而這些杠桿的使用又提高了套利交易和組合的整體收益率,他不會直接融資買普通股票。
3,具有控制權企業的資金:巴菲特買到很多煙蒂股,如果公司不錯又一直低估,他就大量買入取得控制權。特別是伯克希爾,他取得控制權後,這家企業的所有資金都是歸他支配的,他可以從企業的流動資產抽出大量資金,投資到高利潤的企業,他從伯克希爾抽出資金收購了國民賠償公司和其他的公司,而在收購的過程中還可以從金融機構取得並購貸款。這也是擁有一家公司的融資平台作用。
4,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和其他公司的資金:巴菲特通過他控制的伯克希爾和藍籌印花,多元零售這些公司和芒格合作收購了大量的金融公司,和保險公司和實業公司(喜詩糖果等)這些公司成為為他製造彈葯(現金)的工廠,如下圖:
㈨ 巴菲特投資公式
多年來,投資者一直在尋找一套公式,以圖復制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50年取得的神奇回報,但都徒勞無功。近日,一項新研究成果聲稱發現了巴菲特的投資秘訣。
12月26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稱,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1月份發表一項新研究成果,聲稱找到了這套公式。論文作者都有深厚的學術資歷,他們供職的AQR資產管理公司(AQR Capital Management)管理著多隻對沖基金和其他一些投資產品,資產規模達900億美元。
論文作者分析了巴菲特從1964年收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以來的投資成績。他們的公式含有十多個單項,可以歸納為兩個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是「專注於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即波動性低於平均水平、價格相對於賬面價值(市率,一種值指標)的比率不高的股票。除此以外,研究人員還看好利潤增長高於平均速度、相當大一部分利潤當作股息派發出去的股票。
公式的第二部分將會令人錯愕:它要求用「保證金交易」來投資這些股票,也就是借錢買股,買進的數量比不借錢能夠買到的更多。研究人員發現,要達到巴菲特那樣的長期回報,投資組合需要有60%的借入比例,也就是說,借款比例足以讓每100美元的投資組合持有160美元「便宜、安全、優質的股票」。
論文作者之一、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AQR公司副總裁安德烈亞·弗拉奇尼(Andrea Frazzini)說,在巴菲特整個職業生涯中,伯克希爾投資組合的平均杠桿率一直與上述水平相當。
採用保證金交易當然可以放大利潤。當行情不妙的時候,它也會增加潛在損失。但上文所述的公式是將保證金交易的大量使用同風險遠低於市場的股票結合,所以綜合來看的話,投資組合的風險仍然可以不高於大市。
無可否認的是,大量使用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始終存在收到「追加保證金通知」的風險——如果所持資產跌幅太大,那麼就要存入更多的現金。不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在過去50年裡一直能夠避開這種風險,雖然嚴重依賴於杠桿,其自然年度最差的回報率也就是虧損9.6%,而且其賬面價值的波動性也低於標准普爾500種股票指數(S&P 500)。
值得注意的是,公式中明顯缺失一個因素,它沒有解釋巴菲特為什麼大量投資非上市公司。研究人員表示,這沒有必要,因為他所投上市公司的表現好於非上市公司。
巴菲特常常鼓吹他挑選優秀管理人員的能力,但研究人員發現,其回報「更多地源於選股,而非他對管理層的影響」。
不幸的是,研究人員總結出來的這套投資公式散戶應用起來不一定容易。比如它要求投資一大籃子多樣化的股票。另外,對於一個依靠保證金交易的投資組合來說,堅守這套公式也有可能遇到挑戰。
但是,你或許還是能夠在不借錢的情況下至少部分地運用研究人員總結出的這套公式。比如,如果你的投資組合裡面有現金,你可以把這些現金加到已經配置於股市的那部分中去。這在事實上是自己給自己借錢,也就相當於做保證金交易。巴菲特從他公司的其他部門借錢,當然也就是這種辦法。
㈩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
1.每一次巴菲特出手的時候,總是會等待一家公司股價在最低的時候,或者說是在一家公司陷入困境的時候,這個時候公司股價往往非常低,而賬面資金確還有很多,通常都可以用最低的折扣購入股票。這個其實並不是很難理解,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每家公司都會有走彎路,或者低迷的一段時期,這段時間的公司估值往往會處於一個極低的價格,並且有可能是低於公司凈值的價格。這就是所謂的安全邊際,即使這樣的公司破產,那麼在清算的時候,公司留存資產也足夠償還股東。市場對這樣的公司投資情緒越低落,安全邊際就越高。
2.合理利用杠桿。巴菲特一直在勸股民投資者不要借貸投資,但並沒有說明如何有效利用杠桿。在巴菲特的投資起始時,曾花100美元組建一家投資公司,合夥人負責出資,巴菲特負責具體投資事宜,到期後,巴菲特可以按照預先商量的超額投資收益作為自己的傭金,組建的這家投資公司資金為10萬美元,幾年後,巴菲特為這家公司創造了百分之300多的利潤。自己也獲得超過百分之百的收益。我們可以說巴菲特合理的利用資金或者合理的利用杠桿,用100美元為自己賺了十幾萬美元。
3.全資收購。我們在看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策略的時候,有一樣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全資收購,全資收購有一個非常大的好處是,公司利潤百分之歸屬母公司,只需要將留存未來投資用資金,剩餘利潤都歸屬於伯克希爾·哈撒韋,雖然巴菲特在收購的時候表示不會干涉管理層,前提是他們需要源源不斷的賺取利潤。而這些利潤則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做大,持續收購的資本。
拓展資料
巴菲特被喻為當代最偉大的投資者、華爾街股神,《巴菲特投資策略(經典繪本)》總結了巴菲特40多年的投資經驗,從怎樣選股、怎樣評估股票價值到怎樣找到最佳買賣時機、怎樣持股等九個方面,結合具體的投資經典案例,對巴菲特的投資理淪精髓進行了簡明扼要的介紹,教會你在投資中怎樣具體實踐操作,贏得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