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去杠桿去庫存去產能什麼意思
1、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2、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3、「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在每一個「去杠桿化」的階段上,中國經濟所受的沖擊不同。
首先,「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對中國影響很小。
由於實行資本賬戶的管制,中國絕大多數的對外金融投資都是以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投資的形式進行。這類投資一向穩健保守,基本不會涉足高度杠桿化的金融產品,即使有所損失,也不能與其他類型投資者的損失相提並論。
其次,「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和「投資者的去杠桿化」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去杠桿化
B. 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去產能
主要講來的是鋼自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安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2、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3、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5、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
C.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降成本 補短板什麼意思
1、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2、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3、「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4、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5、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中心城區地下管網老舊、水電氣暖及環衛設施不配套等問題。
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短板,解決結構優化調整緩慢,實體經濟發展不快,金融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產業投資增量減少,增長新動力不足,投資需求降低等問題。
(3)去杠桿與去產能的平衡擴展閱讀: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
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D. 在經濟學上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是什麼意思
去產能、去庫存抄、去杠桿
積極穩妥襲化解產能過剩、化解企業剩餘庫存、防範金融風險
金融杠桿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和可能遭遇的風險。另外,還必須注意,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的時候,現金流的支出可能會增大,否則資金鏈一旦斷裂,即使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巨大的收益,投資者也必須要提前出局。
E. 如何處理好去產能與穩增長的關系
在穩增長政策適度回歸的情況下,不能不高度警惕投資模式的慣性復歸對於去產能和去杠桿進程的阻滯,尤其當前地方政府維護和擴大產能和杠桿的舉動已超出了穩增長范疇,異化為借經濟增長將產能和杠桿利用擴大到關聯社會就業和銀行貸款的高度,這無疑將全部風險甩給了銀行以及國家信用,加速全局性金融風險的逼近。
經濟運行合理區間上下限的明確,以及未來經濟增速「破下限」的可能,使得宏觀經濟政策在近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以「保下限」為目標的穩增長再次回到了政策目標的大框架中。而管理層關於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新開工和建設進度的加快,以及破解中小企業投資意願低下等局部性鼓勵政策的出台,也佐證了短期政策目標的這一變化。
在「促改革、調結構」占據上半年經濟工作重心的情況下,穩增長之所以再次被提及,是為了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因為,不僅采購經理人指數、PPI等先行指標預示著經濟下滑的趨勢在延續和加重,而且今年以來單位GDP的產出在嚴重下滑,企業盈餘不足覆蓋當前應償利息,融資出現「龐氏化」特徵,投資出現「投機化」傾向,資金紛紛流向政府隱性擔保的項目和房地產資產,事實上的企業破產已大量存在。如果堅持「促改革、調結構」,去杠桿和去產能就要提速,存量資金鏈就會出現斷裂。特別是在近幾個月凈出口和最終消費動力減弱的幅度和趨勢超過預期、美國QE政策導致資本大規模外流等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變化可能成為風險觸發點的情況下,系統性金融風險逼近正在成為可能。
所以,筆者認為,穩增長政策的回歸,需要拿捏「穩增長」與「去產能」、「去杠桿」的平衡。在歐美,去產能和杠桿盡管很痛苦,卻是一個市場化的、自然的「破壞性增長」過程。美國2008年以來的降杠桿進程歷時近五年,盡管到目前為止已顯現結束的跡象,但期間也遭遇了企業破產、經濟下滑、金融動盪、失業率居高不下的陣痛。有中國特色的去產能進程除了必經痛苦之外,更要考慮產能的頑固性。在中國各地,產能一旦形成一定規模,便逐漸固化為地方經濟增長、稅收來源、利益分成、就業穩定和政治績效的組成部分,很難被淘汰。對於過剩產能的不斷容忍,後果就是過剩產能的累積到了「大而不倒」的地步,經濟增長和銀行信貸被綁架。過去十年,由於外需比較平穩,地方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土地市場持續繁榮(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從2001年的16.6%上升到2009年的48.8%),產能過剩被掩蓋了,即使暴露出過剩的問題,也在地方政府巨額補貼、稅收返還、新增產能消化舊產能、產能轉移和調整等騰挪術下獲得存在,甚至以房地產輔業盈餘來彌補企業主業產能過剩的虧損,過剩加重的現象不斷上演。去年以來,上述騰挪術越來越難以為繼,不得不通過銀行貸款展期,甚至通過信託、銀行理財等變相的高利貸作為選擇。產能過剩和不斷加杠桿的結果,就是金融機構對企業存量風險資產規模的不斷上升。2008年至2012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和居民四部門中,企業部門債務增速最快,從2008年的28.9萬億元增至2012年的64.4萬億元。在過去四年中,企業債務與GDP之比猛增30%以上,去年則為124%,高於國際上一般在60%至70%的閾值,而工業企業的凈利潤率只有5%左右,僅為國際企業的一半。
因此,一方面,由於信息不對稱和政策漏洞,去產能和去杠桿過程會遭遇到地方政府的抵制。近期,河南、山西等產煤大省為保持煤炭產能規模,無視「煤-運-電」產業鏈市場化改革,靠行政手段讓本地電廠買本地煤的「保煤運動」;地方政府幫助產能過剩企業逃避國家投資管理規定、補辦環評手續、補繳罰款、暫停後重啟等現象屢見不鮮。另一方面,每當有政策放鬆時,便是過剩產能復生甚至擴大的機會。去年下半年「穩增長」的階段性、局部性政策刺激,盡管在政策導向上一再提出要規避「兩高一剩」行業,但產能過剩行業依然得到了回顧。例如,在「新型城鎮化」的刺激下,去年粗鋼產量達到7.23億噸,同比增長3%左右,進一步加劇了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另外,即便是清理產能,由於政策制定與執行分屬不同部門,協調落實和效果存在很長的周期和時滯,而強行執行時又遇到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問題。同時,地方政府也會以「拉郎配式」的產能合並(而非重組)來柔和應對,實際產能並未減少,反而因為單一規模產能的大體量而加劇了後續產能清理的難度。
在穩增長政策適度回歸的情況下,我們不能不高度警惕投資模式的慣性復歸對於去產能和去杠桿進程的阻滯,這在2008年和2012年都曾出現。而當前地方政府維護和擴大產能和杠桿的舉動已超出了穩增長的范疇,異化為借經濟增長將產能和杠桿利用擴大到關聯社會就業和銀行貸款的高度,致使管理層無法下決心真正清理產能和降低杠桿的地步。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是吸引包括銀行在內的社會資金流向的原動力,是引發全局性金融風險的源頭。地方政府對於過剩產能和加杠桿背書所隱含或保證的收益率是導致銀行對企業貸款激增的源頭。只是,去年以來,由於外需長期回落、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嚴重下滑、房地產和銀行信貸增速進入了下行周期,依靠傳統手段尋求騰挪過剩產能空間的做法難以為繼。具有信貸優勢的國有企業繞開銀行信貸投向的監管,通過信貸資金錶外運營曲線投向政府基建項目和房地產。一方面,基建投資和房地產的泡沫化增長是地方能維持、消化和掩蓋過剩產能和高杠桿,以及美化國有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手段;另一方面,基建和房地產泡沫化增長是維持地產上行周期、保證地方土地財政和短期經濟增長的手段。而當前地方擴大產能和杠桿的新舉動,無疑將全部風險甩給了銀行以及為銀行做背書的國家信用,加速全局性金融風險的逼近。
F.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什麼意思
去產能:降低生產能力;去庫存:減少庫存;去杠桿:去掉杠桿;降成本:降低生產成本;補短板:加強提高不足的地方。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G. 先要去產能在去杠桿才好
去產能意味著經濟下行,去杠桿意味著金融風險加大。同時,中國的產能過剩部門基本都是高杠桿部門。如果去杠桿的同時又去產能,中國宏觀經濟狀況可能會發生重大的惡化。這是平衡防範金融風險和進行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選擇。
中國的金融風險在哪裡?
中國的金融風險在什麼地方?就我們的觀察來說,當前中國金融風險存在於三個方面,第一,銀行不良貸款在持續增長。第二,影子銀行問題頻現。第三,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可持續性令人關注。三個問題仔細看下來很嚴重也很不嚴重,應該怎麼辦?
1、銀行不良資產
從2013年開始銀行不良資產開始上升,目前上升到1.7%左右,今後還會上升,但是我們認為這不是問題的核心,問題的核心是中國有沒有辦法兌付這個不良資產?彈葯是否充足?
金融危機發生以後,全球都在對銀行業進行規范。中國銀行業的撥備率是全球最高的,這又面臨數學問題,中國銀行資產的不良資產會不會在一個時點上超過2.5%,加上利潤,預計銀行不良資產率在一個時點上超過3%,銀行才會損失資本,才會出現銀行系統金融風險。我們認為這個可能是小概率事件。
人們提到目前銀行資產當中22%是房地產,房地產現在正遇到一些特殊的問題。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房價下跌,會不會觸發次貸危機問題?
H. 經濟學里「去庫存、去產能、去杠桿」是什麼意思
去庫存化分成兩類,即狹義庫存和廣義庫存。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8)去杠桿與去產能的平衡擴展閱讀:
去產能的重要性
1、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
2、當前,我國出現產能嚴重過剩主要受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3、產能嚴重過剩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
對於中央提出的化解產能過剩的要求,發改委將從五個方堅定不移地落實:
1、加強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嚴禁建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
2、更加註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來化解產能過剩;
3、要加大政策力度引導產能主動退出;
4、營造良好的市場氛圍;
5、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對地方和企業化解產能過剩進行獎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