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貨幣匯率讀後感

貨幣匯率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5-07 05:50:39

『壹』 求 我國貨幣政策讀後感 。

我國從2005年開始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逐步升值,採取的方式是我們最擅長的「小步快走」策略。但是,我認為匯率問題並不是關鍵,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次要的問題,核心問題是: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我國的貨幣發行機制到底是什麼?逐漸和美元脫鉤,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變化。拿到一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004年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其實就是中國的央行法,從法律來講,人民銀行的一條重要職責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而不是匯率穩定。但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實際執行貨幣政策時只保持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而沒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人民幣兌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甚至俄羅斯盧布、巴西貨幣都在貶值。但是央行在匯改之前的季度貨幣報告裡面總有那麼一句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人民銀行法》提出要保持幣值的穩定,央行實際執行的是保持對美元匯率的穩定,而這兩者有顯著的差別。如果美元本身幣值穩定,這兩者是一致的,但這兩年多來美元幣值一路在縮水。筆者希望,中國人民銀行立即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所規定的條款上面來。

回過頭來還講這部法律,人民銀行的職責是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和人民幣的發行。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前,人民幣的貨幣發行機制實際上是很明確的,是市場很了解很透明的機制。這個發行機制市場是知道的,投資人對未來都是可預見的。匯改後,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央行有一本關於中國貨幣發行的白皮書,就像任何國家有外交白皮書、國防白皮書,貨幣發行應該也有白皮書。這本白皮書應該詳細講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什麼情況下向市場投放貨幣,數量是怎麼確定的等等。也許我孤陋寡聞,身在市場卻不知道。我們要麼效仿歐洲央行來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學美國用資本市場來發行貨幣。總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中國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這是一個重大難題。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幣發行的貨幣投放機制,這本白皮書也一定要有。

《人民銀行法》裡面只規定了「人民銀行負責人民幣的貨幣發行」,至於怎麼發、按什麼原則發、發多少、什麼時候發,似乎沒有法律文件的明確規定。而如果一切成為黑匣子,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並且市場也都認同了,大家都按這套新的裝置運行,那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無論貶到什麼程度或者升到什麼程度都是穩定的,市場兩套機器在切換之間可能有一些切換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規則對我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有誰知道目前中國確切的貨幣發行制度?
問題補充:若把當今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分分類,歐盟、美國和日本的貨幣政策基礎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歐盟以共同條約的形式規定了貨幣投放的方法和標准,比較著名的就是「三駕馬車」理論。如果經濟增長率、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這三個指標在預先設定的范圍之內,就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如果高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緊縮政策,減少貨幣投放量;如果低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擴張政策,增加貨幣投放量。
二級及以上用戶登錄後可以上傳圖片

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不解決貨幣發行機制這個最緊要的問題,貨幣政策幾乎是無效的。拿到一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義,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有了我們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對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讓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思路,我相信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必然選擇。針對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波動,有學者提出可以通過提前實施相應的貨幣政策來熨平經濟周期,防患於未然。這樣的想法如果真能落實,那當然再好不過,可惜,貨幣政策並非總如那麼如教科書中的圖形那樣有效。當學者們所建議的貨幣政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他們總是提出貨幣政策的實施還需要加大力度,再觀察一段時間;等到實在沒有辦法交代了,學者們又會說這是由於市場非理性因素造成的。

暫且把我與經濟學家們的分歧擱置起來。我想起祖父周谷城曾經對我說過,如果你的老師上課講的內容讓你聽不懂,那隻能說明他自己對講課的內容沒有理解透徹。我覺得祖父說得對,我聽那些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老教授們上課時,覺得金融學無比清晰,甚至是無比快樂的。他們講著新奇好玩的故事,漸漸引導著學生進入新的思維方式,眼前豁然開朗,彷彿進入了自由王國。據此,我揣測國內有些經濟學家可能自己並不真的明白他們說了些什麼,他們只是憑著書本造就的感覺在預測未來。但貨幣政策既不是占星術,也不是某些學者的讀後感,應該是圍繞著本國經濟運行的實踐操作。

若把當今世界上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分分類,歐盟、美國和日本的貨幣政策基礎完全不同,加息政策的效果自然也大不同。歐盟以共同條約的形式規定了貨幣投放的方法和標准,比較著名的就是「三駕馬車」理論。如果經濟增長率、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這三個指標在預先設定的范圍之內,就向市場提供流動性,如果高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緊縮政策,減少貨幣投放量;如果低於預先設定的范圍,就實行擴張政策,增加貨幣投放量。

美國的情況比較特殊,我倒是認為美聯儲其實並不是貨幣發行機構,美國的貨幣發行權在資本市場。如果有公司股價大幅上升,美國就相應地投放了虛擬的美元以表現這部分增加的價值。因此,美國資本市場越發達,其貨幣發行規模也越大。他們的理念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比如:埃克森美孚公司新發現了個油田,儲量驚人地達到了1000億桶,公司股價立馬上升,市值相應增加了500億美元,相當於投資人的財富增加了500億美元,如果有人要兌現利潤,只要市場上的投資人普遍認同美孚公司的新估值,就會有人願意向該投資人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使其兌現。在這個過程中,美聯儲並沒有投放貨幣,美國財政部也沒有印更多的美元。所以,如果美國資本市場對某項資產的定價出了錯,那麼,經濟就會遭重挫。2001年,納斯達克對科技股定價錯誤就導致了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如今的次級債也是相同的問題,市場對於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和房地產價值的錯誤估值,導致市場原先發行的貨幣都錯誤地表現了不存在的價值。

再有就是以日本為代表的用匯率來發行貨幣的機制。日本基本上實施的是在一段時間一定范圍內盯住美元的貨幣政策,每收到一個美元,就發行一百日元。這個政策的效果短期很穩定,而長期則導致國內積累巨大的外匯儲備。中國和日本的貨幣發行機制有些類似。我國曾經實施了將近10年的匯率穩定政策,無論美元如何漲跌,中國人民銀行每買入一美元,就發行8.2765元人民幣。

各國在發展過程中,選擇符合自身歷史情況、現實需要的貨幣政策,其實都是正確的。我的觀點是:先要有個貨幣發行機制,然後才有貨幣政策,這才有機會談匯率水平。當然,對於日本和中國香港這樣的貨幣機制,其貨幣發行機制就是匯率機制,兩者是統一的。

我國從2005年開始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逐步升值,採取的方式是我們最擅長的「小步快走」策略。但是,我認為匯率問題並不是關鍵,人民幣匯率改革是次要的問題,核心問題是:拋開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後,我國的貨幣發行機制到底是什麼?逐漸和美元脫鉤,但是基本仍然是和美元保持同方向、不同幅度的變化。拿到一美元,就可以發行相應的人民幣,這個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2004年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其實就是中國的央行法,從法律來講,人民銀行的一條重要職責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而不是匯率穩定。但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實際執行貨幣政策時只保持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穩定,而沒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人民幣兌歐元、英鎊、日元、加元甚至俄羅斯盧布、巴西貨幣都在貶值。但是央行在匯改之前的季度貨幣報告裡面總有那麼一句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保持在8.2725:1,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人民銀行法》提出要保持幣值的穩定,央行實際執行的是保持對美元匯率的穩定,而這兩者有顯著的差別。如果美元本身幣值穩定,這兩者是一致的,但這兩年多來美元幣值一路在縮水。筆者希望,中國人民銀行立即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銀行法》所規定的條款上面來。

回過頭來還講這部法律,人民銀行的職責是負責制訂貨幣政策和人民幣的發行。在2005年7月21日即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前,人民幣的貨幣發行機制實際上是很明確的,是市場很了解很透明的機制。這個發行機制市場是知道的,投資人對未來都是可預見的。匯改後,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到央行有一本關於中國貨幣發行的白皮書,就像任何國家有外交白皮書、國防白皮書,貨幣發行應該也有白皮書。這本白皮書應該詳細講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什麼情況下向市場投放貨幣,數量是怎麼確定的等等。也許我孤陋寡聞,身在市場卻不知道。我們要麼效仿歐洲央行來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學美國用資本市場來發行貨幣。總之,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的是中國貨幣發行機制是什麼?這是一個重大難題。一定要有一套人民幣發行的貨幣投放機制,這本白皮書也一定要有。

《人民銀行法》裡面只規定了「人民銀行負責人民幣的貨幣發行」,至於怎麼發、按什麼原則發、發多少、什麼時候發,似乎沒有法律文件的明確規定。而如果一切成為黑匣子,這是更可怕的事。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並且市場也都認同了,大家都按這套新的裝置運行,那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無論貶到什麼程度或者升到什麼程度都是穩定的,市場兩套機器在切換之間可能有一些切換成本,但是那是一次性的,新規則對我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是絕對的保證。

現在回想起來,從某種意義上講,歐盟和美國現在採納的貨幣發行機制是符合唯物主義思想的。過去,這些國家普遍實施金本位制度,作為貨幣發行機制,這個制度在沒有技術進步,只有靠掠奪發展海外貿易的年代裡,或許是正確的。而工業化之後,財富大量創造,黃金儲量卻不能相應增加,最終貨幣發行制度和實體經濟脫節,各項產品的價格都要暴跌,來重新使得貨幣發行符合黃金儲備的要求。因此,廢黜金本位也是正確的選擇。現在,歐盟按照經濟發展的增量來直接投放貨幣,美國依靠資本市場對企業新增價值的認同來間接投放貨幣,其實都是以實際生產部門的價值創造來確定自身的貨幣發行量,因此,這些制度從客觀價值變動出發,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以事實為依據的唯物主義思想。而日本或者我國香港實施的貨幣政策,則或多或少地拋開本國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更多地體現了唯美元主義的思想。我國在建立自己的貨幣發行機制時,尤其應該考慮貨幣唯物主義的觀點。

貨幣發行機制不解決,貨幣政策幾乎是無效的。2004年10月,央行第一次加息,我當時就提出加息將推高房價。我現在已經做好了准備,如果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升值超過2005年7月匯改前水平的話,我准備再寫一篇《減息壓低房價》的文章交給《上海證券報》發表。我得出這個結論時,和當年預言加息推高房價時擁有同樣的自信。

中國的貨幣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義,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金本位忽略了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創造,用抽象的教條的黃金作為貨幣,因此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歐盟的貨幣發行機制雖然使「歐元之父」羅伯特·A·蒙代爾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但那套機制仍然依賴於歐洲央行對經濟運行的主觀判斷,只不過這種判斷以三個客觀指標為依據。美國依靠資本市場發行貨幣,看似完全符合實際,其實資本市場的估值不僅有客觀價值基礎,還有賴於投資人的信心和對未來的預期,因此,美國貨幣發行機制也有主觀主義成分。這兩種制度都有缺陷,肯定都還需要改進和發展。

探討各國貨幣政策的優劣,其實就是看哪國的貨幣發行機制更符合該國經濟運行的客觀現狀,更符合唯物主義的要求。拋開唯物主義基礎去討論什麼利率和匯率政策

『貳』 關於貨幣匯率

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有很多,但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的因素。根據凱恩斯學派的宏觀經濟理論,國民總產值的增長會引起國民收入和支出的增長。收入增加會導致進口產品的需求擴張,繼而擴大對外匯的需求,推動本幣貶值。而支出的增長意味著社會投資和消費的增加,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刺激出口增加外匯供給。所以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會引起本幣升值。由此看來,經濟增長對匯率的影響是復雜的。但如果考慮到貨幣保值的作用,匯兌心理學有另一種解釋。即貨幣的價值取決於外匯供需雙方對貨幣所作的主觀評價,這種主觀評價的對比就是匯率。而一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則主觀評價相對就高,該國貨幣堅挺。

國際收支平衡的情況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物價水平和通貨膨脹水平的差異在紙幣制度下,匯率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貨幣所代表的實際價值所決定的。按照購買力評價說,貨幣購買力的比價即貨幣匯率。如果一國的物價水平高,通貨膨脹率高,說明本幣的購買力下降,會促使本幣貶值。反之,就趨於升值。

利率水平的差異一些學者認為,利率對匯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套利資本流動的影響來實現的,在溫和的通貨膨脹下,較高利率會吸引外國資金的流入,同時抑制國內需求,進口減少,使得本幣升高。但在嚴重通貨膨脹下,利率就與匯率成負相關的關系。

人們的心理預期這一因素在目前的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還包括政府的貨幣、匯率政策,突發事件的影響,國際投機的沖擊,經濟數據的公布甚至開盤收盤的影響

『叄』 如何正確看待人民幣匯率波動

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是正常現象
從國際金融史上看,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匯率制度安排,都沒有隻漲不跌的貨幣。尤其是匯率形成越市場化,匯率制度越靈活,匯率彈性就越大。戰後,伴隨著經濟起飛,日元和馬克均成為世界強勢貨幣。
19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日元和馬克在長期升值趨勢過程中都經歷過起伏調整。
1994年匯率並軌之前,人民幣是一種弱勢貨幣,官方匯率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美元兌1.58元人民幣,螺旋式貶值至並軌前夕的5.80元人民幣。並軌後,人民幣匯率開始轉強,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逐步確立了人民幣新興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
1994年初並軌到201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43%,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即衡量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平均匯率水平的多邊匯率),分別累計升值55%和81%。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分別排第四和第八位。其中,2005年7月份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6%,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累計升值32%和42%,後兩者分別排國際清算銀行監測貨幣的第一和第二位。過去二十年,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持續堅挺,逐漸形成並強化了市場關於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不可避免的印象。
從2016年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始有所走低。但是,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9%,境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Y)下跌了2.6%,境外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H)下跌了2.2%。同期,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也僅分別下跌了1.4%和1.1%。這一調整幅度,與過去二十年的升幅相比,並不算多。另外,JP摩根新興市場貨幣指數顯示,2013年初到2014年3月末,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平均貶值了8.2%,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仍升值2.5%,也表明現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幅度有限。3月末,境內外6個月期權市場反映的人民幣匯率隱含波動率僅為2.5%左右,仍遠低於同期24種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平均波動率為9.5%的水平。
一般認為,股指漲跌20%才能被稱作牛市或者熊市,不能對人民幣匯率有一點雙向波動就大驚小怪。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不應該過度解讀,更不應該上綱上線為中國匯率政策的改變。

『肆』 貨幣匯率的介紹

亦稱「外匯行市或匯價」。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匯率是指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價1格。如果把外匯也看成是一種商品 ,那麼匯率既是在外匯市場上用一種貨幣購買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例如,1美元 = 110日元,表示1美元可以換110 日元。 匯率的表示方法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

『伍』 誰能提供一份原創的貨幣戰爭1的讀後感,2000-3000字,急用

粗讀宋鴻兵先生的《貨幣戰爭》整體感受有兩大點:

一、是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世界貨幣的漲與跌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

《貨幣戰爭》講的是從十九世紀歐洲銀行家一步步發展壯大到操控政治、經濟的走向,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故事。比如那些財團操縱美國國會成立了私有的美聯儲,使得美國政府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當政府需要發行貨幣則必須將美國公民未來的稅收抵押給美聯署向其貸款,而為此要支付龐大的利息。美聯儲要做的只是印鈔票、再坐收利息。(政府沒有權利發行貨幣)此外,幾大財團還聯合引爆兩次世界大戰,操控石油價格以獲取石油美圓,操控各種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掠奪第三世界國家的資源和財富,乃至引發多次經濟危機。幾大財團就是通過合夥抬高一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價格,製造巨大的金融泡沫,達到一定高度後再抽身出來打壓價格,引發泡沫崩潰,導致此國公司和民眾的大量破產,再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大量優質資產,從而控制一國的經濟,獲取巨大的利益的。現在小學生都知道國際關系就是利益關系,美國政府是受財團控制。所以這書對我來講有著多顛覆事實的影響!

書中的源頭指向羅斯柴爾德家族及其他金融寡頭對於金權的極端佔有欲,而其想法的實行是依借於其一呼百應的影響力而達成的,如果這種經濟體制的內涵如此明顯的不堪,為何仍有一代代的精英願意投身於其中?世界走向的改變是否僅憑極少數人的思想行動?如果沒有周邊的氣候條件,僅憑風眼的力量颶風就能形成並蔓延么?當人們恐慌於極少數人掌握世界的極端不公正時,其實每個人也正促進著這種不公正,在利慾攻心的社會背景下,人們相互殘殺,不惜代價。不過是為了毫無必要地滿足過分貪婪的慾望。慾望和恐懼捲起狂瀾,黑暗的颶風由虛無而起,似受了魔鬼的庇佑般,周圍的一切雖反應各異,卻無不最終以各種形式成為其中,使它所向披靡、愈生愈烈巨大的漩渦將吞噬任何遏制的努力,甚至使它們成為它的一部分,世界瘋狂的膨脹,卻無法將它所帶來的危機感置於自身的慾望之上,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出現或許本是歷史的必然,惡浪已起,海嘯只是遲早的事。

二、宋先生利用歷史的分析,說明了亞洲金融危機與上世紀日本經濟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點分析世界金融資本操作手法,並提出中國面臨的危險。
書中描述為建立公平的經濟體制,搏擊俱樂部里Jack最終炸毀信用大樓,只有單純的夢想家會這么做,這就像藤蔓纏繞住住所,我們只想一把火燒了它們,而暴力摧毀得更多是物質,永遠會有貪婪的餘孽在暴力的空隙中滋生最終使整個革命變質毀滅。等待細水長流的社會本質蛻變永遠成不了解決當下問題的辦法,直面的抵制相當於開門迎敵,難免有被同化的危險,但既然有人已認識到危機,無論怎麼做,我們所能確定的就是不放棄任何的努力。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利用自己的低廉的勞動力和引進外資,成為了世界製造地,外匯儲備一路飆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斷增大,而在近幾年中國的股市與房市也是異常火暴,國際資本「熱錢」在中國兩市場上的推波助瀾,使中國面臨被世界金融寡頭「剪羊毛」的危險。

在世界銀行家的眼裡,沒有道德、沒有倫理、沒有人類的尊嚴,有的僅僅是為了高高在上所慾望的權利。當社會不存在貨幣,以「共產」存在時,銀行家們將會失去他們的地位。

另看「剪羊毛」資本家給發展中國家投資、大量貸款、外資入股,其目的無外乎兩點:世界能源環境的地域轉移、早就資本泡沫。環境轉移很簡單將高污染高耗能的生產線全部嫁接到發展中國家;資本泡沫在於其給其貸款的同時收取大量利息,收購廉價的物品,進行貿易差「剪刀差」牟利、創造繁榮與衰退的經濟謀殺、、、、
個人認為:打擊這些金融財團最好的辦法是恢復金本位的貨幣制度。所謂金本位,是指以黃金儲備為貨幣發行的依據,並且持幣人可以用固定的兌換率隨時換取等值黃金。注意,在金本位制下,只有黃金的價格是固定的(即兌換率),而非其他商品的價格也是固定的,其他商品價格的變化也就反映了它們相對於黃金的比價變化。不過,對於同樣實行金本位的多個國家來說,由於其本幣的單位含金量是固定的,相互間的匯率當然也就固定了。因此,金本位有利於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及方便進行國際交易和結算。這樣,國家才不會被迫的增大貨幣供應,引發流動性過剩導致金融泡沫。這樣的貨幣體系會導致貨幣具有更強的購買力,而對經濟危機具有一定的免疫,國際銀行家就不能通過製造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周期性經濟危機來剪老百姓的羊毛了,這樣受益的還是廣大的勞動人民,他們辛苦積攢的財富也不會被外國財團以低價輕易的掠奪。

但是按照宋先生的邏輯,重新確立金本位制就可以穩定貨幣價格,但很難相信這些金融炒家會希望確立金本位,減少他們炒作市場製造危機的空間。而且,即使確立金本位,貴金屬市場本身會不會遭受炒作?存在很大的問疑。所以黃金是萬能的嗎?我看是未必。關鍵還是要把以貨幣制定權為核心的經濟決策權真正歸於人民,歸於占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無產者和一般有產者,而不是極少數的極端有產者。

中國作為少數能夠自己發行貨幣,掌控貨幣發行權利的國家,如何面對過銀行家們的陰謀屠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剪羊毛」早在上次東亞經濟危機中中國僥幸逃過一劫,以後呢?人人都在談論索羅斯,可知在索羅斯背後的真正黑手?

『陸』 人民幣匯率提高能帶給我們什麼

人民升值將給我們帶來以下幾項好處:
一,人民幣升值將使人民幣走向一個強勢貨幣,逐步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人民幣最終成為國際上的主要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打好基礎;
二,人民幣升值將使得我們進口商品和資源的成本下降,有利於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對資源的需求;
三,人民幣升值將提高國家經濟實力,增加民眾財富水平,也就是說,中國的資產和股權價格,及民眾的購買力都將上升;
四,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平衡對外貿易,減少過於龐大的貿易順差,緩和與各貿易國家的摩擦。貿易順差也是雙刃劍,長期大量的貿易順差是不可能持續下去的;
五,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推動出口企業升級換代,改變以低成本、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而轉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這也正是我們國家政策多年來致力的方向;
六,人民幣升值有利於改變我國經濟發展模式,由過去出口導向拉動經濟增長型,向以加大內需為主拉動經濟增長型轉變,這也是近幾年政府政策鼓勵的方向;
七,人民幣升值有利於緩和通貨膨脹的壓力,減少因外匯占款而被迫發行的大量的人民幣,從而也就會減少國內因貨幣發行過量所引起的通貨膨脹;

但是,必須要強調指出的是:任何一項經濟政策,都有正負兩方面的影響和效果,人民幣升值時帶給我們的負面效應同樣不可忽視:
首先,它將直接影響中國出口企業生存和發展,減少出口企業盈利和競爭能力,進而影響到一部分民眾的就業和收入,最終可能會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速度;
其次,它有可能造成國外熱錢大量流入,賺取升值差價;
再次,它有可能造成國內資產價格過快上漲,從而導致泡沫經濟的產生;
中國的匯率改革,是國內國外各種因素共同決定的,也是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早改比晚改好!這就像我們過去建立起了一個大壩在蓄水,水蓄的過多是很危險的,要及時疏導和放流,但又不能過快的放水,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沖擊。日元升值的教訓是要牢牢記住的!如何平衡這一關系,將是國家外匯部門今後一定時期內,重點要做的工作,這也考驗著他們的智慧和水平!

『柒』 關於匯率和有效匯率的理解

D.對於間接標價法,如果匯率上升,則本幣貶值,外幣升值
如果你那書上講D是對的,應該是附帶有別的什麼條件,這是我的理解。

我沒有你那書,聽我來給你講解。
直接標價法,在中國,就相當於把外幣當成一樣商品來賣,100美元=650元人民幣。
間接標價法是反的,在中國,就標注為100元人民幣=15.38美元。
間接標價法標示的匯率上升,比如100元人民幣=20美元。人民幣是升值了,比以前值錢了,明白了?所以D是錯的。
希望採納

『捌』 對當前人民幣匯率的看法

人民幣匯率,實際上主要指的是對美元的匯率.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連續多年保持國際貿易的順差,外匯儲備目前已達到了1.2萬億dollar.如果僅按照經濟發展的規模與速度,人民幣與美元保持在1:8應當是比較合理的,但由於美國,十幾年來,先後對伊拉克、南斯拉夫、阿富漢等國家和地區發動了三次比較大規模的戰爭,導致美國經濟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發展相對遲緩,但美國政府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因中國經濟的逐步強大,而將自身存在的巨大的貿易逆差歸結到中國。由於美國帶頭對中國施壓,使世界許多國家,包括加拿大、歐盟、澳大利亞、日本一些發達國家,甚至一些東南亞及南美的一些小國都對中國施加壓力。為了保持比較正常的國際貿易環境,同時,也展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政府從2006年開始,放寬了人民幣的匯率管制,從1美元兌8.2元人民幣上升到當前的7.5人民幣。應該說,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放寬是有節制的,在人民幣升值的同時,基本上沒有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對於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也沒有過多的影響,當然,這種表現只是目前所看到的。人民幣升值的後續效應仍在發酵當中,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上漲後,由於貨幣升值,產品在國內價格沒有明顯波動的情況下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國內失業率有所上升,也還有其他一些效應。我們應當看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同時,也應該看到,人民幣匯率上漲,表明我國的國際地位的提高,人民幣對外價值的提高趨硬,也要求我們在出口時,應盡量爭取按此種硬幣計價,以取得匯率上浮帶來的好處。

『玖』 求關於經濟方面的 最好有外匯儲備內容的 讀後感

30萬字的《中國的非均衡金融》是作者易秋霖在北京大學上學期間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由經濟管理出版社於2004年10月出版。該著作的出版不僅標志著一個研究空白被填補,更重要的是,作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具有開創性意義,給相關的中國經濟與金融研究以有益啟示。

一般意義上的非均衡是指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非均衡或不相等,這種非均衡相對來說較簡單,

而易秋霖博士基於中國金融的現實狀況提出了「復合非均衡」范疇,它是指實際需求、意願需求、有效需求與實際供給、意願供給、有效供給之間的非均衡關系。由於現實中這三種需求與供給之間可能同時表現出多種非均衡關系,因此作者將這種現象稱為「復合非均衡」。有了「復合非均衡」這一新范疇作為基礎,作者對中國信貸市場非均衡的特點、原因及其影響的分析也就頗具獨到之處。比如,作者認為,中國的金融深化既不同於麥金龍(Ronald I. Mckinnon)所說的金融深化,也不同於斯蒂格利茨(StiglitzJ.)等人所說的金融深化,中國的金融深化源於「信貸軟約束」,在金融機構的「信貸軟約束」與企業的「預算軟約束」共同作用下,信貸市場長期處於「復合非均衡」狀態,由此導致信貸規模擴張,進一步導致中國獨特的「復合非均衡下的金融深化」。在分析中國的經濟貨幣化、國有企業與國有金融機構的資金利潤率下降、中國的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等問題時,「復合非均衡」也被作為分析工具。

創新是學術研究的首要價值,學術在創新中才得以發展,而最難得、最有價值的創新可能是范疇創新,因為在一個新范疇的基礎上可能建立起一個新的理論體系。《中國的非均衡金融》正是通過范疇創新,即提出「復合非均衡」范疇,而獲得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從而使整部著作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作者所得出的一系列新結論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有關中國儲蓄增長及外匯儲備增加對通貨膨脹的影響的結論。中國自1979年後儲蓄持續高速增長,但作者通過數學模型與統計數據證明,中國的儲蓄增長中存在虛化的成分,這種虛化源於利率變化率與商品價格、勞動價格(工資)變化率之間的不一致,當這種不一致滿足恰當的數學關系時,就會出現虛化的儲蓄。同樣是通過嚴謹的分析,他得出結論說,簡單地斷言外匯儲備增加會或不會導致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均不正確,正確的結論是,當外匯匯率高於均衡匯率時外匯儲備增加將成為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因素,相反,低於均衡匯率時則成為物價下降、通貨緊縮的因素。這一結論不僅對於分析匯率、外匯儲備與物價、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之間的關系是個新的啟示,對於政府決策部門具有重要的價值。

1979年之後,中國逐漸建立起完整的金融體系,在此過程中,中國對金融市場的交易價格與交易數量一直實行較嚴格的控制,至1998年,這種控制才逐漸放鬆,因此,作者認為,中國金融的市場化與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相比落後了約20年。與目前學術界的普遍觀點不同,他認為,中國金融的市場化轉型並不是始於1979年,而是始於1998年,1979年只是中國建立完整的非市場化或計劃的金融體系的起點。這一新觀點不僅為研究中國經濟與中國金融的相互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分析框架,而且也是《中國的非均衡金融》邏輯分析的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必然的結論就是:市場化是中國金融走向均衡的條件。

在現代經濟學研究中,數學方法已經被證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恰當地運用數學研究方法有時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新發現,易秋霖博士在《中國的非均衡金融》中所作的工作也表明了這一點。他在書中較多地運用了包括計量分析、數學模型在內的數學研究方法。正如他所說的,數學方法的優點是通過假設將與問題無關的因素分離出去,避免無關因素的干擾,將相關的因素置於更純粹的狀態下,如此得到的結果就更加顯著,但缺點是將實際上存在的因素分離出去了,使得結果並不與實際情況完全一致。因此,要使得通過數學方法得到的結論更加符合實際,其前提是不僅要有較好的運用數學方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實的、系統的理論基礎及對現實的深刻理解。可以看出,作者較好地實現了這幾方面的結合,從而使得其通過數學方法得到的結論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30萬字的《中國的非均衡金融》是作者易秋霖在北京大學上學期間完成的博士學位論文,由經濟管理出版社於2004年10月出版。該著作的出版不僅標志著一個研究空白被填補,更重要的是,作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具有開創性意義,給相關的中國經濟與金融研究以有益啟示。

一般意義上的非均衡是指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非均衡或不相等,這種非均衡相對來說較簡單,

而易秋霖博士基於中國金融的現實狀況提出了「復合非均衡」范疇,它是指實際需求、意願需求、有效需求與實際供給、意願供給、有效供給之間的非均衡關系。由於現實中這三種需求與供給之間可能同時表現出多種非均衡關系,因此作者將這種現象稱為「復合非均衡」。有了「復合非均衡」這一新范疇作為基礎,作者對中國信貸市場非均衡的特點、原因及其影響的分析也就頗具獨到之處。比如,作者認為,中國的金融深化既不同於麥金龍(Ronald I. Mckinnon)所說的金融深化,也不同於斯蒂格利茨(StiglitzJ.)等人所說的金融深化,中國的金融深化源於「信貸軟約束」,在金融機構的「信貸軟約束」與企業的「預算軟約束」共同作用下,信貸市場長期處於「復合非均衡」狀態,由此導致信貸規模擴張,進一步導致中國獨特的「復合非均衡下的金融深化」。在分析中國的經濟貨幣化、國有企業與國有金融機構的資金利潤率下降、中國的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等問題時,「復合非均衡」也被作為分析工具。

創新是學術研究的首要價值,學術在創新中才得以發展,而最難得、最有價值的創新可能是范疇創新,因為在一個新范疇的基礎上可能建立起一個新的理論體系。《中國的非均衡金融》正是通過范疇創新,即提出「復合非均衡」范疇,而獲得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從而使整部著作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作者所得出的一系列新結論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有關中國儲蓄增長及外匯儲備增加對通貨膨脹的影響的結論。中國自1979年後儲蓄持續高速增長,但作者通過數學模型與統計數據證明,中國的儲蓄增長中存在虛化的成分,這種虛化源於利率變化率與商品價格、勞動價格(工資)變化率之間的不一致,當這種不一致滿足恰當的數學關系時,就會出現虛化的儲蓄。同樣是通過嚴謹的分析,他得出結論說,簡單地斷言外匯儲備增加會或不會導致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均不正確,正確的結論是,當外匯匯率高於均衡匯率時外匯儲備增加將成為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因素,相反,低於均衡匯率時則成為物價下降、通貨緊縮的因素。這一結論不僅對於分析匯率、外匯儲備與物價、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之間的關系是個新的啟示,對於政府決策部門具有重要的價值。

1979年之後,中國逐漸建立起完整的金融體系,在此過程中,中國對金融市場的交易價格與交易數量一直實行較嚴格的控制,至1998年,這種控制才逐漸放鬆,因此,作者認為,中國金融的市場化與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相比落後了約20年。與目前學術界的普遍觀點不同,他認為,中國金融的市場化轉型並不是始於1979年,而是始於1998年,1979年只是中國建立完整的非市場化或計劃的金融體系的起點。這一新觀點不僅為研究中國經濟與中國金融的相互關系提供了一個新的分析框架,而且也是《中國的非均衡金融》邏輯分析的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必然的結論就是:市場化是中國金融走向均衡的條件。

在現代經濟學研究中,數學方法已經被證明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恰當地運用數學研究方法有時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新發現,易秋霖博士在《中國的非均衡金融》中所作的工作也表明了這一點。他在書中較多地運用了包括計量分析、數學模型在內的數學研究方法。正如他所說的,數學方法的優點是通過假設將與問題無關的因素分離出去,避免無關因素的干擾,將相關的因素置於更純粹的狀態下,如此得到的結果就更加顯著,但缺點是將實際上存在的因素分離出去了,使得結果並不與實際情況完全一致。因此,要使得通過數學方法得到的結論更加符合實際,其前提是不僅要有較好的運用數學方法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扎實的、系統的理論基礎及對現實的深刻理解。可以看出,作者較好地實現了這幾方面的結合,從而使得其通過數學方法得到的結論具有較高的現實意義

閱讀全文

與貨幣匯率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個人外匯管理辦法解讀 瀏覽:382
余額寶中錢如何購買理財產品 瀏覽:126
美元匯率黃金白銀 瀏覽:542
易信交易平台 瀏覽:846
華商城短線交易怎麼樣 瀏覽:484
2017金銀價格是多少錢 瀏覽:747
融資經理崗位職責 瀏覽:665
費用香港上市公司 瀏覽:197
股份份額轉讓 瀏覽:502
價格usd什麼意思 瀏覽:656
去年買的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174
哪個軟體理財產品利息比較高 瀏覽:162
菏澤市宜信普惠金融投資擔保公司 瀏覽:955
森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04
消費金融公司運作模式 瀏覽:360
凈值型理財產品就是基金嗎 瀏覽:142
怎麼營銷黃金定投交易策略 瀏覽:301
渤海信託管理總部 瀏覽:357
國富期貨交易手續費 瀏覽:929
蒙牛融資項目結構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