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杠桿收購要付出哪些成本呢
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s),是指收購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錢為基礎,然後從投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籌集、借貸大量、足夠的資金進行收購活動,收購後公司的收入(包括拍賣資產的營業利益)剛好支付因收購而產生的高比例負債,這樣能達到以很少的資金賺取高額利潤的目的。這種收購戰略曾於20世紀80年代風行美國。
目錄
1基本信息
▪ 簡介
▪ 復興
▪ 操作過程
▪ 杠桿購並在中國
2好處
▪ 對管理人員有激勵效應
▪ 其它好處
3適用條件
▪ 穩定的現金流量。
▪ 穩定而富有經驗的管理層。
▪ 充裕的成本降低空間。
▪ 一定規模的股東權益。
▪ 收購前較低的負債。
▪ 易於分離的非核心產業。
1基本信息
簡介
杠桿購並(leveraged buyout)起源並風行於美國。今天,在變革的中國,其生命力已初露端倪。杠桿購並就是收購方主要通過借債來獲得目標公司的產權,即藉助財務杠桿作用完成購並活動,因而被稱為「杠桿購並」。杠桿購並資金來源於風險資本,即稱為風險杠桿購並。
復興
一般意義上的「企業購並」在美國由來已久,但為什麼從70年代後期開始,杠桿購並會在美國復興呢?它興起的原因和背景是什麼?總的來說,主要是由於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期,美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具體分析,有以下幾點:
(一).這一時期發生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很大.通貨膨脹對公司資產的價值和運用都有直接的影晌。第一,通貨膨脹使公司資產的名義價值超過其歷史成本。美國1981年」 經濟復興稅法」 (ERTA)允許企業對新購進的舊資產和全新資產採用加速折舊。企業利用這一機會收購資產,可以在較大基數之上從頭加速提取折舊.而且,依據美國1986年稅制改革以前的稅法,全盤收購對企業稅賦更為有利,因為稅法規定;清算中的企業出售其資產可免繳資本收益稅.第二,通貨膨脹使企業實際債務負擔減輕.因為債務利息率是固定的,並不隨物價指數上漲而升高,從而通過舉債可以獲得通貨膨脹帶來的部分收益,進而轉移債務負擔。
(二) 稅法的變動是促進杠桿作用兼並的另一重要原因。50年代到60年代,由於聯邦所得稅率(適用於公司營業收入)與資本收益稅率之間差異較大,相比而言,美國聯邦所得稅率偏高,而資本收益稅率偏低,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股票市場的繁榮。70年代後,國家對稅率進行了調整:所得稅率下降為50%,資本收益稅率 的上限提高至35%。兩者稅率差距縮小,使得股票交易在70年代處於「零增長」時期,很多股票不得不以低於公司帳面價值的價格出售。股票的上市與發行也不活躍,企業主要以借債來融通資金。而且,持續的通貨膨脹及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使得借債更為合算。1981年的「經濟復興稅法」使得職工持股計劃(ESOP)更具吸引力。職工持股計劃,是一項鼓勵職工購股、參股,增強職工參與意識的計劃方案。利用該計劃,可以從銀行貸款購買公司股票,並且在利率和本金償付上享有優惠。因而,公司通過ESOP計劃借進貸款更加有利可圖。
(三)購並活動需要巨額資金,金融機構的貸款是購並資金的重要來源。由於政府對金融管制的放鬆,金融機構之間競爭加劇,金融機構自身取得資金的成本也在上升,這使得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努力尋找放款渠道。1978年以前,為杠桿並購提供貸款的只是少數大保險公司。而現在,各種金融機構都設置有專門的並購部門。據估計,並購所需資金90%是來自金融機構的貸款,並且貸款的數目和種類都在不斷增多。
綜上所述,通貨膨脹、稅制修改、充足的金融市場是促進杠桿購並的三個宏觀經濟條件。為適應宏觀經濟變動,企業紛紛採取措施,期望從中獲得好處,杠桿購並隨之興起。
風險杠桿購並與一般杠桿購並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債務資金不是來源於銀行貸款,而是來源於風險投資資金。而且風險杠桿購並的資金運用也與一般杠桿購不同,它是用於富有創新精細和潛在市場的風險企業。
操作過程
下面以杠桿購並的一種典型形式,即把已上市的公司通過杠桿購並轉為非上市公司為例,介紹一下杠桿購並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籌措接管所需要的資金,以及設計出一套管理人員激勵體系。通常情況下,由公司的最高管理人員或接管專家們領導的收購集團提供10%的資金,作為新公司的權益基礎。以股票期權或認購權的形式向管理人員提供基於股票價格的激勵報酬。這樣,如果企業經營得好,管理人員(不包括董事)的股份額將不斷增加,一般最終會高於30%。所需要資金的50%到60%通過以公司資產為抵押向銀行申請有抵押收購貸款。該貸款可以由數家商業銀行組成辛迪加來提供。這部分資金也可以由保險公司,或專門進行風險資本投資或杠桿收購的有限合夥企業來提供。如果資金來源為風險投資,這樣的標桿收購就叫做風險杠桿購並,其他資金以各種級別的次等債券形式,通過私募(針對養老金基金、保險公司、風險投資企業等)或公開發行高收益率債務(也就是垃圾債券)來籌措。
第二階段:組織起來的收購集團購買目標公司所有發行在外的股票(購買股票形式),或者購買目標公司的所有資產(購買資產形式)。為了逐漸償還銀行貸款,降低債務,公司新的所有者將公司的一部分出售,並大力降低庫存。
第三階段:管理人員通過削減經營成本,改變市場戰略,力圖增加利潤和現金流量。他們將整頓和重組生產設備,增強庫存控制和應收賬款管理,改變產品質量、產品線及定價,調整雇員工作,並努力與供應商達成更為有利的條款。為了按時支付大大膨脹的債務,他們甚至將進行裁員,並削減在研究和新廠房設備方面的投資。
第四階段:如果調整後的公司能夠更加強大,並且該投資集團的目標已經達到,該集團可能使公司重新變為公眾持股公司,稱為反向杠桿收購。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公開發行股權來實現(這一發行通常稱為第二次公開發行)。這樣做的一個原因就是為現有股東提供流動性。此外,一項針對1976年到1987年間72家進行反向杠桿收購的企業進行的研究揭示了86%的企業打算用第二次公開發行籌集的資金來降低公司的杠桿率。進行反向杠桿收購的大多數是成功的杠桿收購公司。以上除第一階段以外,風險杠桿購並與一般杠桿購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杠桿購並在中國
當前,中國經濟改革正全方位進行,然而重中之重在於企業改革。在企業改革中,「購並」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越來越愛到政府和各屆的重視和青睞。 中國現代的經濟結構以及企業制度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已到了必須進行調整和升級的階段。一些歷史累積問題只有通過比較劇烈的手段才能解決。例如,對一些包袱沉重且缺少存在必要的企業實行破產或兼並。但是,中國目前的社會政治與經濟體制不容許企業大規模破產,而將眾多勞動者拋向街頭。因而,在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備的情況下,需要主要運用兼並和資產重組這種比破產更溫和的手段來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
我國由政府推動的資產重組和企業兼並活動始於1984年,到1988年達到一個小的高潮。1989年經濟緊縮後逐漸終止。1993年開始的經濟軟著陸使政府重新起動購並與重組。十五大召開後,企業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再加之市場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和市場機制的進一步健全,這一切都為企業購並創造了良好的土壤。可以說,企業購並的新時代已經到來!
作為購並形式的一種,杠桿購並在中國具有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一,我國目前存在大量應該被收購的企業,這些企業擁有相當數量的有形無形的資產,便資產運營效率較低,迫切需要進行重組,尋找出路。
第二,除了極少數實力相當於雄厚的公司之外,大多數優勢企業無法完全靠自有資金進行購並活動。況且,即使資金雄厚的公司,出於資本結構優化等方面的考慮,也可能通過舉債實現購並。
第三,我國金融機構存在數萬億的存款,這些存款急待尋找有效率的投資渠道。
綜上所述,盡管在實際運作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系列的障礙與困難,但「杠桿購並」作為一種有效的經濟調整方式,在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風險投資業的興起和發展,我國的風險杠桿購並也將會逐漸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金融方式。
2好處
對管理人員有激勵效應
下面主要分析一種典型的杠桿收購(把上市公司轉為非上市的杠桿收購)杠桿收購,尤其是管理層收購(以目標公司管理層為主要推動力量的杠桿收購),使管理人員持股增加,從而增加了他們提高經營業績的動力。首先,一些高效益的投資項目需要管理人員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因此,只有在管理人員獲得與該項目收益相應的收益時,該項目才會被採納。但是,外部股東可能會認為對這些管理人員報酬合同「過於慷慨」。在這種情況下,將上市公司轉為非上市有助於報酬協議的達成。其次,上市公司管理人員可能浪費資源,以在潛在的競爭者和外部的股東面前保住自己的職位。他們可能進行一些利潤並非最高、但收益比較容易受到外部人士注意的項目。轉為非上市可以消除這類成本。一般說來,按管者持有大量股權。因此,他們會密切關注接管後的企業管理。這將減少管理人員與股東之間的信息不通暢、不對稱現象。從這種角度來說,杠桿收購導致的「股權集中」反映了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再結合,這必然會降低代理人成本。再次,自由現金流量往往促使管理人員進行奢侈的支出,而不是將其作為股息分發給股東。通過杠桿收購而增加債務,可以迫使這些現金流量被用於償還債務。此外,杠桿收購是支付股息的有效替換方式。相對於股息的發放來說,管理人員對於償還債務的自由選擇餘地就比較小了。因此,債務的增加減少了管理人員對自由現金流量的分配權;杠桿收購減少了自由現金流量引致的代理人成本。債務的增加也會給管理人員帶來壓力,並促使其加倍努力,以避免公司破產。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講,杠桿收購代表了一種債務約束行為,對管理人員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下面兩組數據可作為上述理論的經驗證據。第一,在管理層收購後,管理人員持有股權比例大大增加。一項1980年到1986年間對76例管理層收購的抽樣表明,接管前,總裁和管理人員的持股份額比例分別為1.4%、5.88%。按管後,分別變為6.40%和22.63%。因此,管理人員所有權在接管後增加了三倍。第二,杠桿收購企業的經營業績。研究人員通過對重新上市的公司的第二次公開發行公告書的發現,超過2/3的企業(72家中有54家)揭示了在杠桿收購後至少進行了一項重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重新調整資產(生產設備重組以及資產剝離等等)、採取成本降低計劃、改變市場策略(包括產品線、產品質量、定價以及客戶服務)等等。作為這些重組活動的結果,這些公司的經營業績有了很大改善。在35例可以獲得相關數據的案例中,對於中等規模的企業,在杠桿收購後到第二次公開發行前這段時期(平均為29個月)中,以不變價格衡量的總銷售額增加了94%,毛利潤和經營利潤分別上升了27.0%和45.4%,成果是比較顯著的。
其它好處
(1)對被收購方而言:
由於公司整體經營戰略的變化,本公司的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可能已不再適宜繼續經營,那麼可以通過杠桿收購賣出股權同時保全自己員工的利益,避免勞資沖突。另外,如果股票市場不活躍,很多股票的市價低於其資產凈值,而杠桿購並卻能在市價基礎上為其支付一筆溢價;對於那些「煙囪工業」(夕陽產業)來說,因為發展前景不樂觀,這種溢價效應更加明顯。
(2)對於收購方而言:
a.杠桿作用,以少量的投資購得一家頗具規模的企業,並充分享受高額負債帶來的杠桿作用。
b.納稅優惠,高杠桿帶來更多利息避稅。帳面資產價值增加帶來較高折舊;如果被收購方是虧損企業,還會產生虧損遞延等等作用。
(3)對債權人而言:
可獲得高於優惠利率3-5個百分點的利率好處,另一方面又可通過接受抵押、擔保,參股等多種形式降低貸款風險。
(4)對政府而言:
前面提到參與杠桿購並的公司可以獲得納稅優惠,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財富由國家轉向企業,國家利益受到損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對於在杠桿收購中出售的股票,股東要為相應的資本利得繳納所得稅;另外,如果以後企業變得更加強大並重新公開上市,公司將會交納更多的公司稅。
為什麼國家和企業均可受益,原因就在於杠桿購並往往會帶來價值創造的過程。這在前面所述的管理人員激勵效用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示。另外一個價值源泉可能來自杠桿購並帶來的資產重組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3適用條件編輯
何種企業適合杠桿購並很難一概而論。然而,一般而言,並購目標對並購方的吸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穩定的現金流量。
債權人對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尤為關注,在他們看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甚至比其數額大小還要重要。
穩定而富有經驗的管理層。
貸款方對於收購目標的管理人員的要求往往比較苛刻,因為只有管理人員盡心盡力,才能保證本金和利息如期償還。人員的穩定性一般根據管理人員的任職時間長短判斷。管理人員就職時間愈久,則貸款方認為他們在完成收購後留任的可能性愈大。
充裕的成本降低空間。
杠桿收購後目標公司不得不承擔新的負債壓力,如果公司可以比較容易地降低成本,那麼這種壓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沖,可能的降低成本措施包括裁員、減少資本性支出、清理冗餘設備、控制營運費用等。據統計,美國公司發生並購後,行政人員的平均裁減比例為16%,而生產線上的工人的裁減比例則微乎其微。
一定規模的股東權益。
目標企業用於抵押的資產可以為債權人提供某種保護,再此基礎上,如果收購方能夠做一定數額的權益投資,如增加一定的股本金等,那麼債權人的風險就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緩沖。進入九十年代以來,貸款方的自我保護意識普遍有所增強,因此對收購方權益投資比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收購前較低的負債。
如果目標企業在收購前的負債低於可抵押資產的價值,那麼收購方在收購該企業後就可以承擔更多的債務。而如果目標企業已經是負債累累以至資不抵債,那麼收購方就不能獲得新的負債能力。
易於分離的非核心產業。
如果目標企業擁有較易出售的非核心部門或產業,那麼,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出售這樣的部門或產業,迅速地獲得償債資金。這是能夠吸引貸款方的優勢之一。
❷ 請教:杠桿收購原理及應用實例
杠桿收購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盛行,當時公開市場發展迅猛,
[杠桿收購書籍]
杠桿收購向借貸人敞開了方便之門,允許他們借貸數百萬美元去購買那些本來是很勉強的項目(先前是絕不可能的)。 在杠桿收購發展之初的1980年,被認為是杠桿收購之基的四大並購項目,其累計交易額就達到了17億美金。 1988年是杠桿收購的發展巔峰時期,當時累計交易額已經達到了1880億美金。 這些通過大舉借貸完成的交易行為,必然會導致極大的風險,也就是那些利率極高的「垃圾股」。 這些所謂的垃圾股,之所以風險極大,是因為它們往往用高利率去吸引股東,而其背後卻無支持力量。 所以,毫不奇怪,一些80年代的項目最終演變成了災難,並以借貸人的破產收場。
一般步驟: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定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入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杠桿收購方法的典型優勢在於:
並購項目的資產或現金要求很低。
產生協同效應。
通過將生產經營延伸到企業之外。 比較: Horizontal Integration[橫向整合]
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通過驅除過度多元化所造成的價值破壞影響。
改進領導力與管理。
有些管理人員管理公司的方式(通過控制、回報等管理手段來提高個人權威),往往是以犧牲公司股東利益和公司長遠優勢為代價的。通過並購可以讓這些管理人員或者立馬出局,或者遵守「規矩」。 高額利息償付的壓力,迫使管理人員不得不想法設法提高運營績效和生產效率。頭腦里緊緊綳著「債務」這根弦,他們的注意力不得不時時集中在各種提高績效的行動上,如剝離非核心業務、縮減規模、降低成本、投資技術改造,等等。註: 由此而言,借貸不僅僅是一種金融手段,而且也是一種促進管理變革的有效工具。
杠桿作用。
當債務比率上升時,收購融資的股權就會做一定程度的收縮,使得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只要付出整個交易20%-40%的價格就能夠買到目標公司。
❸ 財務杠桿如何影響企業價值融資優序理論和權衡理論的基本論點是什麼
摘要 這本身是個復雜的問題,只是做研究,可以參考CPA財管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企業的價值可以選取實體現金流量與企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比值。其中實體現金流量跟稅後經營凈利潤正相關,稅後經營凈利潤與稅後利息費用負相關,財務杠桿越大利息費用越大。至於WACC,那就是債務資本成本與權益資本成本之間的相互關系了。有幾種相關理論可以參考,有稅MM理論等
❹ 杠桿收購的局限缺點
對於杠桿收購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並購公司通過盜用第三方的財富來榨取目標公司的額外現金流, 如聯邦政府。 被收購公司由於支付利息而享受的免稅政策,在隨後的生產運營過程中只有很少的賦稅,但股東分配到的股息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 此外,與杠桿收購最大的風險存在於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等不可預見事件,以及政策調整,等等。 這將會導致: 定期利息支付困難、技術性違約、全面清盤。 此外,如果被收購經營管理不善、管理層與股東們動機不一致都會威脅杠桿收購的成功。
❺ 杠桿收購對企業的影響
杠桿收購主要針對企業進行債務融資.如果企業運營狀況好,實行杠桿收購,企業股東股權不會得到稀釋.如果企業未來經營狀況不好,可能會大致企業債務大幅增加,甚至走向破產.
❻ 杠桿的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麼呢
杠桿收購方法的典型優勢在於:
並購項目的資產或現金要求很低。
產生協同效應。
通過將生產經營延伸到企業之外。比較:HorizontalIntegration[橫向整合]
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通過驅除過度多元化所造成的價值破壞影響。
改進領導力與管理。
有些管理人員管理公司的方式(通過控制、回報等管理手段來提高個人權威),往往是以犧牲公司股東利益和公司長遠優勢為代價的。通過並購可以讓這些管理人員或者立馬出局,或者遵守「規矩」。高額利息償付的壓力,迫使管理人員不得不想方設法提高運營績效和生產效率。頭腦里緊緊綳著「債務」這根弦,他們的注意力不得不時時集中在各種提高績效的行動上,如剝離非核心業務、縮減規模、降低成本、投資技術改造,等等。註:由此而言,借貸不僅僅是一種金融手段,而且也是一種促進管理變革的有效工具。
對於杠桿收購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並購公司通過盜用第三方的財富來榨取目標公司的額外現金流,如聯邦政府。被收購公司由於支付利息而享受的免稅政策,在隨後的生產運營過程中只有很少的賦稅,但股東分配到的股息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此外,與杠桿收購最大的風險存在於出現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等不可預見事件,以及政策調整,等等。這將會導致:定期利息支付困難、技術性違約、全面清盤。此外,如果被收購經營管理不善、管理層與股東們動機不一致都會威脅杠桿收購的成功。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
❼ 什麼是杠桿收購
是一種以小博大、高風險、高收益、高技巧的企業並購方式。LBO的突出特點是,收購方為了進行收購,大規模融資借貸去支付大部分交易費用,通常為總購價的70%甚至全部,同時,收購方以目標公司資產及未來收益作為借貸抵押。借貸利息將通過被收購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支付。 來源LBO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盛行,當時公開市場發展迅猛,向借貸人敞開了方便之門,允許他們借貸很大數額的現金去進行風險很高的項目,在LBO發展之初的1980年,被認為是LBO之基的四大並購項目,其累計交易額就達到了17億美金。 演變1988年是LBO發展的顛峰時期,當時累計交易額已達1880億美金。這些通過大舉借貸完成的交易行為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就是那些利率極高的垃圾股,往往用極高的利率去吸引股東,背後卻沒有強有力的後盾,所以很多項目演變成災難,導致了借貸人的破產。 應用杠桿收購的優點與缺點同樣明顯,其優點在於: 1、 對並購項目所需的資產和現金要求很低 2、 能產生協同效應,將生產經營延伸到企業之外 3、 使企業運營效率得到提高 4、 改進企業的領導力與管理 5、 產生杠桿作用,當債務比率上升時,企業收購融資的股權就會做一定程度的收縮,使得投資公司只要付出整個交易的20~40%就能購得目標公司。 杠桿收購的缺點是 1. 並購公司通過盜用第三方財富來獲得目標公司的額外現金流 2. 被收購公司由於支付利息而享受了免稅政策,但股東分配到的股息享受不到這樣的優惠。如果收購公司管理不善,或遇到金融危機、政策變化等不可預知的因素,通常會導致股東利益的損害。 杠桿收購在國外已被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收購融資工具,在中國同樣有廣泛的適用范圍。因為中國大多數國企負債比例高,不良資產多,需要合適的融資途徑來解決資本運營環節的大量資金,即使少數有條件以自有資金購並的國企,也成考慮適度融資,以實現資本結構的最優化,降低收購資金成本。但LBO也非萬能良葯,收購不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企業在選擇這種方式時需要格外慎重。 案例香港中策集團公司一方面通過國際金融資本,另一方面採用壓低收購價格、分期付款、拖延付款等方法降低資金支出,大舉收購中國國有企業,並轉手出售所購的國有企業股權。 深圳寶安收購延中股份,數年後又減持股份回收投資並從中獲利。 武漢大地集團曾以分期付款方式兼並了有九十八年歷史且規模比自己大一部的國有企業武漢火柴廠。
❽ 關於金融危機的一系列影響
您好,
首先我們來看這次危機(金融危機):
1.房地產衰退引發家庭資產縮水,房貸拖欠率上升。美國房價較2006年中下滑11.4%,房屋沒收及房貸拖欠率大幅上升。
2.次貸損失擴大,削弱銀行放貸能力。美聯儲2008年第一季度的貸款標准調查顯示,聲稱對次級住房貸款收緊放貸標準的銀行較聲稱放鬆者高80.3個百分點;8月10日,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抵押貸款機構omeBanc Corp.在特拉華州提交了破產申請文件。
3.無擔保消費信貸出現巨額損失。信用卡拖欠率大幅上揚, Capital One信用卡1月份拖欠率較7個月前高1.4個百分點。
4.專業信用保險商信用降級,AAA級評定將會不保。全球最大的債券保險企業MBIA受次貸危機拖累,該公司去年第四季損失23億美元。市場擔心MBIA擁有的AAA最高信用評級可能隨時被剝奪,進而導致其承保的巨額債券遭到降級。另一家債券保險商FGIC的評級被惠譽下調至-AA。
5.商用房地產市場受波及,大型區域或國家銀行面臨破產。據Bloomberg統計,商用物業按揭債券銷售額2007年10月按年大跌八成,至39億美元。
6.高風險的杠桿收購公司在這個時期會引發巨額損失。2007年第四季度黑石損失1.7億美元,而上年同期為獲利11.8億美元。管理層稱,是意料之外的「信貸市場徹底崩潰」影響了私人股權投資行業。
7.高負債、低盈利的企業大量拖欠債務,部分保險公司走向倒閉。企業貸款拖欠率持續上揚,2007年第四季度拖欠率較2006年第一季度高1.7個百分點。
8.對沖基金、特殊投資工具倒閉2007年7月18日,貝爾斯登旗下兩只對沖基金因投資次級抵押貸款支持債券失敗。2007年8月上旬,美國已有30餘家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停業。此後,危機也開始波及那些持有次級債證券產品的資產公司。
9.恐慌下的沽空使股市一瀉千里。自2007年10月起美國股市下跌約14%,其他主要股指亦跟隨下挫,且跌幅遠超美國。
10.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資金枯竭,受影響的市場包括銀行同業間拆借市場以及短期信貸市場。2007年底LIBOR隔夜拆借利率與聯邦基金利率息差一度抽高至57個基點,而7月份的平均值在7個基點左右。
11.惡性循環開始,巨額虧損、資本盈餘減少、信貸緊縮、壓力下股票拋售,迫使銀行走向清盤或者賤售資產,最終產生系統性金融崩潰。
12.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爆發流動性危機,面臨資金枯竭。2008年3月18日美聯儲指定JP Morgan以每股僅2美元價格收購貝爾斯登,這是美聯儲40年來首次直接參與非商業銀行的救市行動,以防止引發大規模的金融風暴。
美國次貸危機(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一)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增加
1.次級債危機可能成為美國經濟周期的拐點。2007年美國住宅存貨繼續大幅上升,價格回落。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還款仍處高峰,房貸市場風險仍未充分釋放,次級房貸危機有引發全面次級信貸危機的可能。美聯儲貨幣政策的急劇調整和布希政府的經濟拯救方案難以改變美國經濟周期性走勢。
2.美國本輪經濟增長動力已基本釋放。美國經濟擴張進入第七年,經濟擴張動力已基本釋放。私人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從2006年的2.2%降到2007年的2.0%,4季度進一步降到1.4%。住宅和汽車業的萎縮對美國的影響已經超過了短期經濟調整的幅度和范圍,住宅投資連續8個季度呈現負增長,交通設施投資過去7個季度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為負0.14%。2007年前11個月出口增幅仍然高達12.3%,但進口增速已明顯回落。2007年底美元兌歐元、日元和英鎊分別貶值69.5%,19.7%和40.1%。2008年美元對歐洲主要貨幣貶值空間將變得非常有限,可能出現拐點。
3.工業生產屢現負增長,企業利稅波動較大。美國工業生產自2006年三季度出現負增長以來,頻繁出現負增長。2007年工業生產1月、3月、5月和10月不斷出現負增長,12月為零增長。工業生產不足主要表現為最終消費品生產不足,製造業生產疲軟。2006年4季度到2007年3季度生產企業利潤和公司收入出現較大波動。2006年4季度,企業利潤、企業流動資金、公司所得稅和非金融類國內企業利潤大幅減少;2007年1、2兩個季度呈現回升的態勢;但3季度又全面下滑。
4.就業增長繼續減緩,生產和製造領域就業大幅減少。2007年美國就業連續50多個月保持增長後,2008年1月首次出現萎縮,失業率也保持在4.9%較高水平。2008年1月份非農就業減少1.7人,製造業的就業已連續3年出現負增長。
5.美國服務業出現近5年來首次收縮。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關於服務業活動指數1月份降為44.6,過去58個月以來首次低於50,出現全行業收縮。服務業佔美國經濟活動比重超過80%,對經濟和就業具有重要影響。1月份只有3個服務行業實現增長,14個出現收縮。服務業收縮是整體經濟降溫的跡象之一。
6. 2007年受美國經濟減速拖累以及私人消費、資產投資增長放緩的影響,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長也出現了明顯放緩的趨勢。歐元區2007年2、3季度增長速度由1季度的3.4%下降到2.5%,日本2007年2、3季度增長速度由1季度的2.8%下降到1.9%。OECD預計歐元區和日本在2008年經濟增長將放緩到1.9%和1.6%。而新興市場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很難改變全球經濟增長減速的基本趨勢。
(二)全球資源價格高位震盪下行
1.次貸危機將引發對資源產品總需求增幅下降。油價繼續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金屬市場銅的基本供求情況已出現逆轉跡象,氧化鋁供求近年基本處於平衡狀態,鋅已出現供過於求局面。
2.資源價格與美元結算短期分離趨勢開始顯現。美元面臨又一輪危機,其儲備、結算和交易的國際貨幣地位受到影響。美元長期大幅貶值,各國拋出美元,甚至准備用其它貨幣替代美元作為國際市場的交易結算貨幣。近期,美元貶值幅度過高,短期內跌幅有限,難以支持資源產品價格進一步走高。
3.全球流動性收縮將使資源產品投機炒作降溫。2006年6月以來美聯儲高利率政策增大了炒作資源產品的成本,主要資源產品期貨價格高位震盪,個別產品價格大跌。次貸危機爆發後,全球流動性過剩逆轉,對部分資源價格炒作熱度下降。當前,只有煤炭、黃金和鐵礦石維持升勢。2008年美聯儲大幅降息,國際資本炒作資源產品成本又有所降低。盡管投機資金在全球金融形勢動盪和資源價格進一步上漲幅度有限預期下可能做空,但資源價格降低幅度有限。
(三)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風險加大
1.主要貨幣利率走勢差異明顯。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壓力上升,主要經濟體通過降息刺激經濟與加息反通脹之間權衡難度加大,貨幣政策存在短期化傾向。美聯儲年內政策基調仍是降息,但隨著1月將利率大幅降至3%後,繼續下調空間縮小。歐盟貨幣政策重點仍是反通脹,追隨美元降息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的通脹緊縮有所改善,增長放緩,利率仍將在低水平徘徊。
2.國際貨幣體系的無序狀態仍將繼續。長期對貨幣紀律的遵守,使得歐元價值尺度職能進一步完善,歐元的國際地位逐步增強。市場和各國貨幣當局對貨幣格局變動心照不宣,在是否持有美元問題上「只做不說」、「多做少說」。一旦石油出口國採取特殊舉措(如,原油歐元報價、貿易歐元結算),可能加速美元地位下降。當然,美元地位下降並不意味美元匯率持續貶值,不排除下半年美元對歐元反彈的可能。
3.全球資本市場年內將可能再次發生類似於「黑色星期一」的調整。首先,從1月22日的緊急降息時機選擇看,美聯儲顯然已將維護資本市場穩定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短期給市場注入強心針,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其次,歐盟等經濟體貨幣當局應對危機態度積極,美元、日元的低利率為流動性維持提供動力。最後,全球私募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新興投資主體接手證券資產意願強烈,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資產價格。
4.國際銀行業發展面臨較大調整。美國運通集團估計,全美無法償還的消費者貸款達20%。目前美國信用卡債務規模超過9000億美元、汽車及其他消費債務超過1.5萬億美元,還有超過10萬億美元的私人抵押債務。如果次貸危機引發美國信用消費體系出現問題,不僅整個行業將重新洗牌,也將進一步拖累美國經濟。
5.全球失衡格局有所緩解,「逆差-資本迴流」機制仍起作用。美國經濟減速、消費支出受到抑制、美元貶值、新興市場出口放緩四大要素具有收斂失衡的作用。雖然資本流動方向不會有大的變化,但流動方式、投資品種有所調整。二級市場對國際金融機構、著名企業的跨國並購活動明顯增多。有關國家可能採取非市場化手段干預市場,防範主權財富基金的所謂「跨國國有化」
(四)新興經濟是否會與發達經濟脫鉤
新興經濟體與發達國家之間,美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總趨勢之間存在顯著的增長差異。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大約在9%至10%之間,而美國經濟長期均衡增長率約為3%。近年來,新興經濟體增速是發達經濟體的兩倍以上。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其在世界經濟、尤其是世界經濟增長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而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基本維持在27%左右。此情況下,美國經濟適度減速對於全球經濟的負面作用,部分被新興經濟體的增長所抵消,在一定程度內美國經濟的減速,並不會直接導致世界經濟增長態勢發生逆轉。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❾ 什麼叫杠桿收購啊
http://www.fl114.cn/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639
這是一篇關於介紹杠桿收購的,可惜不能下載~~
杠桿收購概述
杠桿收購是以少量的自有資金,以被收購企業的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作抵押,籌集部分資金用於收購的一種並購活動。當企業全部資產收益率大於借入資本的平均成本時,企業凈收益和普通股收益都會增加。這其實是一種混合融資形式,其特徵有:可利用的融資方式有銀行信用額度、抵押貸款、長期貸款、商業票據、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多種形式;參與融資的機構有商業銀行、保險公司、投資銀行等多家部門;投入少量資金就可獲得大量銀行貸款,財務風險高。
(1) 應用程序 在具體應用杠桿收購一般是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杠桿收購的設計准備階段,主要是由發起人制定收購方案,與被收購方進行談判,進行並購的融資安排,必要時以自有資金參股目標企業,發起人通常就是企業的收購者。
第二階段:集資階段,並購方先通過企業管理層組成的集團籌集收購價10%的資金,然後以准備收購的公司的資產為抵押,向銀行借入過渡性貸款,相當於整個收購價格的50-70%的資金,向投資者推銷約為收購價20-40%的債券。
第三階段:收購者以籌集到的資金購入被收購公司的期望份額的股份。
第四階段:對並購的目標企業進行整改,以獲得並購時所形成負債的現金流量,降低債務風險。
(2) 目標企業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目標企業的選擇取決於並購企業的並購目的及能力,對於有良好組織管理層,長期負債不多,市場佔有率高,流動資金較充足穩定,企業的實際價值超過賬面價值,但經營業績暫時不景氣,股價偏低的企業,即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這樣的企業應該是首要考慮的目標,同時,目標企業的有形資產是否適合作貸款的抵押物,以及無形資產是否被低估等也是並購企業應考慮的問題。因此,成功的並購所需的條件有:應有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市場作為資金運作的背景;並購企業須具有一流的資本運作能力和良好的經營管理水平,才能順利獲得和適時償還並購所需的高額債務融資,並有效進行並購後的整改;被並購企業的產品需求和市場佔有較為穩定;被並購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預期並購後的現金流量穩定[39]。杠桿收購中所涉及的被收購方通常是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若收購方的收購時機和收購策略把握不當,如高息風險債券所帶來的資金成本過高負債比例過大等,很容易導致失敗。
(3) 杠桿收購優勢 該方式實際上是舉債收購,通過投資銀行安排過渡性貸款,並購企業只要很少部分資金就可買下目標企業,以目標企業的資產為擔保對外舉債,並且還可通過投資銀行安排發行該利率的高息債券來償還過渡性貸款;其中,銀行貸款約占並購資金的60%,高息債券約佔30%,而並購企業自己投入的股本資本只約佔10%;該方式的股權回報率遠高於普通資本結構下的股權回報率,被並購方的股票溢價高達40%;享受債務免稅優惠;減少代理成本。
❿ 好孩子杠桿收購對中國杠桿收購的影響
好孩子杠桿收購對中國杠桿收購的影響,當然是會對中國杠桿的收購業務造成很大的影響,畢竟來說他們也是一家不小的企業,在業務上也有很多的項目和中國杠桿收購像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