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三物理杠桿原理,一道難題啊
設重心在距離A端L處,距離B端L1處
根據杠桿原理有
拉A端 mg*L1=F1(L+L1)
拉B端 mg*L=F2(L1+L)
二式相加得
mg(L1+L)=(F1+F2)(L1+L)
mg=F1+F2
『貳』 有關杠桿原理的幾個問題
1、杠桿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
杠桿平衡,就有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
有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桿就平衡
2、這不是阿基米德定律。
3、力臂--力的作用線到轉動軸的距離。是個定義,無所謂重量,「力臂的重量」是不對的。
4、有時
力臂剛好與杠桿重合。
你所給的這道題目,
距粗端1米處支住它可以平衡,說明整體重心距粗端1米處,
設棒重為G,
由第二個條件,G(重心)離支點1米
杠桿平衡,可得:
G*1米
=20N*2米,
G=40N
因這里不好畫圖,請參考有關教材。
『叄』 杠桿原理的難題
有用功:320N*0.5M=160 J
效率=有用功/總功=(320N*0.5M)/(100N*2M)=80%
『肆』 九年級杠桿原理的兩個問題·
1,三個杠桿:常規分析
ABC(C是支點,A是動力作用點,B是阻力作用點)
OBD(O是支點,B是動力作用點,D是阻力作用點)
ODE(O是支點,E是動力作用點,D是阻力作用點)
2.圖形理想化了,試想,騎車時,在豎直位置,誰能按照圖中的方向施加動力?
一般的簡化分析是:當到達豎直位置時,動力臂基本為零,都是依靠慣性轉過去的。
『伍』 一個關於杠桿原理的物理奧賽題,怎麼做
我初中高中那個都參加過物理競賽,拿過國家級獎,你的問題解答時這樣的:
可以利用杠桿原理解決,而且可以解決量程不足的問題。
首先,在水平面上放置要測量的木棒,把木棒的左端放在稱上(微微抬起即可,避免誤差),右端放在原地。記下稱上顯示的數據F1。放下左端後同樣的操作再去稱一下右端。記下數據F2。假設木棒的重力為G,重心裡左端距離為L1,離右端L2。假設整個木棒長度是L。顯然,一個木棒的重心離左端的距離加上離右端的距離就等於木棒的總長度(你畫一個圖就很清楚)。
對兩次稱量列杠桿原理的方程:
G*L2=F1*L
G*L1=F2*L
而且還有 : L1+L2=L (未知數:G,L1,L2,三個未知數三個方程)
得到:G=(F1*L+F2*L)/L=F1+F2
所以就等於兩次測量的值之和,很簡單吧。
『陸』 初二物理 杠桿方面的難題--高手來!
首先根據杠桿原理F1*L1=F2*L2,可知B端掛著球所受到的拉力F1=39.2N (19.6*OA=F1*OB).然後對球進行受力分析(受到杠桿的拉力、浮力和重力)可知:F1+f=mg ,其中浮力f=ρvg ,ρ是水的密度,10的3次方kg/m3。可以得出球的體積v,再根據鐵的密度ρ1=7.8g/cm3, 用m=ρ1*v,算出的m與5 kg 比較,結果是大於5 kg ,所以它就是空心的了。(m算得是7.8kg)
因為我們用的ρ1是鐵的真實密度。
『柒』 九年級杠桿定律問題!
繩子拉力80N
根據牛頓定律將繩子拉力(設為G)分解成水平和垂直兩個力。
垂直向上的力F=1/2G。
在橫桿CO上運用杠桿定律30*2=F*1.5
求得F=40N
(別告訴我這里你不會運用杠桿定律)。
得出繩子拉力G=2F=80N
『捌』 初中物理杠桿部分好難啊,誰能告訴一下怎麼回事兒
人們通常把在力的作用下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一、五要素: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和支點
1支點:杠桿的固定點,通常用O表示。
2動力:驅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
4 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用l1表示。
5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用l2表示。
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叫做支點。使杠桿轉動的力叫做動力,(施力的點叫動力作用點) 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點叫阻力作用點) 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相互抵消時,杠桿將處於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做杠桿平衡,但是杠桿平衡並不是力的平衡。 注意:在分析杠桿平衡問題時,不能僅僅以力的大小來判斷,一定要從基本知識考慮,做到解決問題有根有據,切忌憑主觀感覺來解題。 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定滑輪和動滑輪
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從支點O到動力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1叫做動力臂 從支點O到阻力F2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L2叫做阻力臂 杠桿平衡的條件(文字表達式):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一根硬棒能成為杠桿,不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須能繞某固定點轉動,缺少任何一個條件,硬棒就不能成為杠桿,例如酒瓶起子在沒有使用時,就不能稱為杠桿。 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不論是動力還是阻力,受力物體都是杠桿,作用於杠桿的物體都是施力物體 力臂的關鍵性概念:1:垂直距離,千萬不能理解為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2: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
使用杠桿時,如果杠桿靜止不動或繞支點勻速轉動,那麼杠桿就處於平衡狀態。 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變為F2/F1=L1/L2 杠桿的平衡不僅與動力和阻力有關,還與力的作用點及力的作用方向有關。 假如動力臂為阻力臂的n倍,則動力大小為阻力的1/n杠桿原理
"大頭沉" 動力臂越長越省力,阻力臂越長越費力. 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 等臂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可以用它來稱量。例如:天平 許多情況下,杠桿是傾斜靜止的,這是因為杠桿受到幾個平衡力的作用。
一類:支點在動力點和阻力點的中間。稱為第一類杠桿。既可能省力的,也可能費力的,主要由支點的位置決定,或者說由臂的長度決定。動力臂與阻力臂長度一致,所以這類杠桿是等臂杠桿。例:蹺蹺板,剪刀,船槳,(運煤氣罐等重物的)手推車,鞋拔子,塔吊,撬釘扳手等。 二類:阻力點在動力點和支點中間。稱為第二類杠桿。由於動力臂總是大於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滑輪組
桿。例:堅果夾子,門,釘書機,跳水板,扳手,開(啤酒)瓶器,(運水泥、磚的)手推車。 三類:動力點在支點和阻力點之間。稱為第三類杠桿。特點是動力臂比阻力臂短,所以這類杠桿是費力杠桿,然而能夠節省距離。例:鑷子,手臂,魚竿,皮劃艇的槳,下顎,鍬、掃帚、球棍等以一手為支點,一手為動力的器械。 另外,像輪軸這類的工具也屬於一種變形杠桿。就拿最簡單、相似於第一類杠桿的定滑輪來介紹,滑輪軸心好比支點,兩端物體的拉力好比杠桿的兩端施力,而如果滑輪是一個完美的圓,施力臂和阻力臂皆將是圓的半徑。
編輯本段生活中的杠桿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上圖中,方形代表重物、圓形代表支持點、箭頭代表用,這樣,你看出來了吧?在杠桿右杠桿實驗
邊向下杠桿是等臂杠桿;第二種是重點在中間,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第三種是力點在中間,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費力杠桿例如:剪刀、釘錘、拔釘器……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還要看重點(阻力點)和支點的距離:重點離支點越近則越省力,越遠就越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如定滑輪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剪紙板時,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是沒有的。 杠桿的應用 1.剪較硬物體 要用較大的力才能剪開硬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大。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的剪刀。 2.剪紙或布 用較小的力就能剪開紙或布之類較軟的物體,這說明阻力較小,同時為了加快剪切速度,刀口要比較長。用動力臂較短、阻力臂較長的剪刀。 3.剪樹枝 修剪樹枝時,一方面樹枝較硬,這就要求剪刀的動力臂要長、阻力臂要短;另一方面,為了加快修剪速度,剪切整齊,要求剪刀刀口要長。用動力臂較長、阻力臂較短,同時刀口較長的剪刀。
『玖』 初中杠桿原理題,高手進
設杠桿長為AB,重心為O,重G
,A為輕端,B為重端
類似於A ——O————B
根據杠桿平衡條件
F1LI=F2L2
將輕端輕微抬起時
B為支點,OB為阻力臂,AB為動力臂
則AB*200N=OB*G(1)
可將重端輕微抬起時,A為支點,OA為阻力臂,AB為動力臂
則AB*600N=OA*G(2)
(1)+(2)
AB(200N+600N)=(OA+OB)G
因為OA+OB=AB
所以G=800N
結果不知道對不對,但思路是對的,我一般比較馬虎,所以中間計算錯了也不一定,嘎,將就一下吧
『拾』 一道初中物理有關杠桿的題目
1
設木材的總長度為l
,它的重心距離粗端,l0
則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版得
m1gl=gl0
m2gl=g(l-l0)
l兩式相加得
(m1+m2)l=ml
總質量為m1+m2
2
o是支點權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的
fxoc+g
2xob=g1xoa
代入數據得
fx5cm+100nx
2cm=100nx4cm
解得f=4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