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英國如何成功去杠桿的

英國如何成功去杠桿的

發布時間:2022-05-12 07:38:45

1. 用英國CCCapital做外匯杠桿多少比較合適

100吧,個人覺得這個比較合適,太高了風險不太好控制,推薦你使用100倍的。

2. 福瑞斯外匯的杠桿比例和點差是多少的

正規英國平台杠桿最高是400倍。點差一般是2-4點
新手投資前請注意以下幾點,也許可以給你一點點幫助,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1.建議選擇知名些的品牌的平台和一級代理商。平台一定要選擇受英國FSA監管或者受NFA監管的平台,受一個監管都說明它們會很規范很正規,對你的資金會更有保證,更安全. 他們尤其對一級代理商處罰非常嚴格。
2.如果您碰到牛吹到天上的,一定是嘿平台嘿公司,建議不要被惑,現在他們條件非常具有誘惑性,但是基本上都是很多新匯友,被框後,都是出不來一分錢.這些都是血汗錢。
以上兩個條件是十分重要的,這兩方面可以決定你在外匯投資是否成功和投資的風險.
沒有操作經驗或者經驗不豐富的朋友,建議多做做模擬,多看匯評,多交流,目前炒外匯炒黃金還算是比較新穎的投資理財行為,個人認為一般新穎的理財行為容易賺錢,當然了,還是那句話:「投資有風險,入市請謹慎」。
技術問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新手建議把"日本蠟燭圖分析""炒外匯入門""貨幣戰爭"等免費外匯電子書下載看看,應該有很大幫助

3. 英國FCA監管最高杠桿是多少倍

多少倍的都有。具體多少,公司自己定。20,50,100,500。
風險太大!別進去玩這個。

4. 想投資外匯開的是英國賬戶,但資金卻匯到美國,這樣英國FSA怎樣監管客戶的資金

FSA怎樣監管和保護我們的資金安全?萬一經紀公司真的破產,這樣的賬戶能否得到英國的投資者保護計劃的保護

FSA監管主要看你的賬戶類型是不是英國版的,不是看你匯款到哪個國家.
英國FSA投資者保護計劃,也是同樣,看的賬戶類型是不是開的英國版.
樓主可能不是特別了解中國銀行的要求.
1.對於其他國家,如果你在海外,你想使用什麼貨幣匯款都沒有關系,
中國大陸的銀行基本上都只允許匯款使用美元,而美元是匯款到美國的,英鎊是匯款到英國.歐元匯款到歐盟,所以和你匯款使用幣種有關系,和你的賬戶類型沒有關系的.
2.如果你了解過美國版和英國版的區別,應該就很清楚了
美國版杠桿只有五十倍,不允許鎖單(我們專業說法有的也叫對沖功能)必須FIFO,先進先出
而英國版杠桿最高是400倍,沒有上述的限制.所以這點很容易判斷.
3.不要開香港版賬戶,因為香港版監管沒有英國嚴格.所以一般只要你選知名度高的大一些的一級代理商開戶,他們都會給你開英國的,不過你自己也要問清楚的比較好.
如果你是新手還是做一個模擬申請,自己做下,這樣是不是學習啊技術都搞清楚了,再辦理賬戶是不是好一些呢.
技術問題,互相討論吧.

5. 英國為什麼被稱為「歐洲攪屎棍」

要說人心,就不得不提人性,代表英國利益共同體的英國,“攪屎棍”這個稱號可是由來已久。

堂堂大英帝國為了利益難道不惜一切代價,製造矛盾與爭端,最終英國獲得了這個大名鼎鼎的稱號。

不得不說,英國可是為了那點利益煞費了苦心,即便帶上這個稱號,也無所謂了。

當然也不排除,英國更想把歐洲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單獨存在,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6. 中國說去杠桿,去泡沫,具體是怎麼去杠桿,去泡沫的

金融杠桿的本抄質是使用借貸襲做「以小搏大」的投資交易,使用杠桿,收入和風險同時成系數放大。用得好,成功實現「以小博大」;可一旦失手,出現市場逆轉,那損失的就不只是本金了,由杠桿而引發的債務很可能遠在本金之上。

簡單地說,金融杠桿就是一個乘號(*)。我們在投資中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放大。

去杠桿就是減少金融杠桿。

金融泡沫是指一種或一系列的金融資產在經歷了一個連續的漲價之後,市場價格大於實際價格的經濟現象。金融泡沫就是經濟上的宏觀調控不當,
過度的投資引起資產價格的過度膨脹,盲目追求經濟增長,使得國內投資規模急劇膨脹,導致虛假繁榮的一種假象。金融泡沫開始破滅時,主要特徵就是人們消費高漲,物價節節攀升,人有了錢就花,不儲蓄或極少儲蓄。

圖片來源網路

7. 杠桿原理怎樣才能好好利用

什麼是辦事的「杠桿原理」?請先看一個例子:

醜陋的放高利貸者和商人女兒的故事,便是運用杠桿作用交涉致勝的例子。

一位英國商人欠了一位放高利貸者一大筆錢且因此生意蕭條,這位可憐人發現自己無法還清他的借貸。這意味著他將破產,而且他必須長期孤獨地被關在地方債務人監獄。然而,高利貸者提供了另一解決方法。他建議,如果這個商人願意把他漂亮的年輕女兒嫁給他,他就一筆勾銷債務,以作回報。

這個放高利貸者既老又丑,而且聲名狼籍。商人以及女兒對這建議都很吃驚。不過放高利貸者十分狡猾,他建議惟一公平解決途徑是讓命運做決定。他提出了以下的建議。在一個空袋子里放人兩顆鵝卵石,一顆是白的,一顆是黑的。商人的女兒必須伸手人袋取一顆鵝卵石。如果她選中黑鵝卵石的話,就必須嫁給他,而債就算還清了;如果她選中白鵝卵石,她可以和父親在一起,不需嫁給他而且債務也算還清了。但是,假如她不願意選一顆鵝卵石的話,那麼就沒什麼可談的了,她的父親必須關進債務人監獄。

商人和他的女兒,不得已只好同意。放高利貸者彎下身拾取兩顆鵝卵石,放入空袋。商人的女兒用眼角斜視到這個狡猾的老頭選了兩顆黑鵝卵石,她明白自己的命運已經判定了。

你不得不同意,她似乎沒有條件可言。的確,放高利貸者的行為極不道德,但是假如她拆穿他的伎倆,採取強硬立場,那麼他的父親必進監牢。如果她不揭穿他而選了一顆鵝卵石的話,她必須嫁給這位醜陋的放高利貸者。

然而,這正是運用杠桿作用的時機。

故事中的女孩子不但人美,也很聰明,她了解自己,也了解她的對手。她知道她的對手是一位不擇手段的奸詐之徒,她也知道根本不可能與他面對面地鬥智。最終解決之道必須讓自己扮演甜美可愛、天真浪漫的少女角色來迷惑對方。

制定對策之後,她把手伸人袋子,取了一顆鵝卵石,不過在將要判定顏色之前,她假裝笨拙地取出石頭,然後失手將鵝卵石掉到了路上,與路上其他的鵝卵石混在一起而無法辨別。「哦!糟糕,」女孩驚呼,繼而說道:「我怎麼這么不小心。不過沒有關系,先生,我們只要看看在你袋子里所留下的鵝卵石是什麼顏色,便可知道我剛才所選的鵝卵石顏色了。」

最後,故事中的女孩成功了,因為她在知道比賽規則對她不利之後,能毫不畏懼地改變游戲規則,把劣勢變為優勢。

要成為成功交涉者的惟一途徑,是運用自己的個性和自我的長處,避開自己的弱點。忠實的自我評估是成功運用杠桿作用的關鍵。而忠實的自我評估的關鍵是首先流行於中世紀哲學家的一句警語:「擁有好的人生。如何在不利、無奈的情況下求得好結果,好好地去做非做不可的事是件值得嘉許的好事。」

幾年以前,美國一位名叫葛林·特納創立的推銷術震驚了整個商業界。此後光芒四射的特納很快地便建立了自己的大事業——他命名為「敢於成為大人物」的組織。在組織內,他運用他所發展的銷售技巧教導其他的人相信自我,激發他們賺大錢的抱負。

特納先生剛開始是一位挨戶推銷縫紉機的銷售員。剛開始時他有一項嚴重的障礙——他有很明顯的兔唇。很快地他便利用這個障礙,使其成為他的銷售噱頭的一部分。他對他的顧客說道:「我注意到你在看我的兔唇,女士。哈!這只是我今早特別裝上的東西,目的是讓你這樣漂亮的女士會注意到我。」特納先生是位很成功的推銷員。雖然他的貨品不斷改變,可是他的推銷方法不變。他同時推銷、販賣自己和各種貨品——兔唇和任何產品。

杠桿作用運用另一部分是使你的努力達到極點,不要把努力浪費在無效的開始行動上。在交涉時不要害怕成為你自己資料的主編者,精確選擇有用資料,去除無用資料。交涉過程就是溝通過程,堆積不相干、誤導的因素,只會混淆主要問題,毫無益處。

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一些是是非非的事,有時眼裡看不過嘴就要說出來,有時忍不住挺身而出,這是非常不明智的,猶如自己抱著一個隨時要爆炸的炸葯包,傷了自己。此時,應眼睛聰明,嘴糊塗。

甲乙兩位平日頗為要好的同事,最近竟然分別在你跟前,數落對方的不是,然而兩人表面上依然友好。所以,你生怕兩面皆講好話,會被認為是兩頭蛇。其實,除了這點,你更該小心,因為另一個可能性是,甲乙是否在對你試探點什麼?先講前一種可能。有些人心胸狹窄,十分小氣,又善妒,所以因為某些問題,令兩人發生矛盾,是不足為奇的,但表面上又不願翻臉,故向較親近者傾訴心中情,是自然不過之事。

你這個夾心人並不難做,同樣冷淡對待兩人是妙法,對方發現沒有人同情,必然滿不是味兒,定會另找「有愛心之人」,那麼你就自動「甩身」了。

若發現兩人是別有用心,旨在試探你對他倆的喜惡程度,你就該步步為營了。

既然對方的動機不良,你亦不必過分慈悲,不妨還以顏色。分別跟他們說:「對不起,我不願聽你說朋友的壞話,因為我根本不想批評你倆!其實,我的看法對你們並不重要呀!.,這一招,他們必然無功而退。

某些人可能為了某些目標,希望化干戈為玉帛,以方便日後做事,但親自出面又太唐突,於是便找來「和事佬」。本來使大家化敵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餘,請做些保護自己的工作,亦即是給自己的行動定一個界線。

例如有人請你做「和事佬」,你不妨只做飯約的吃客,或作為某些聚會的發起人,但不宜將責任全往頭上冠,反客為主。你最好是對雙方面的對與錯,均不予置評,更不宜為某人去作解釋,告訴他倆「解鈴還需系鈴人」,你的義務到此為止。

對領導不滿、對公司不滿,永遠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來訴苦,大指某人有意責難他,或公司某方面對他不公平,你應該做到既關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

同事與某人不對付,指出對方凡事針對他,甚至誤導他。

你或許會很有耐性地聽他吐苦水,聽他細說端詳,但奉勸你只聽,不問。尤其是切莫查問事件的前因後果,因為你一旦成了知情者,就被認定是當然的「判官」了,這就大為不妙。

你只須平心靜氣地開導他:「我看某人的心地還不差,凡事往好處想,做起事來你會更開心的。」

要是對公司不滿,你的立場就比較復雜,站在公司立場是你應該的,但站到同事那邊,又有害無益。可是,人家來找你,保持緘默實在不禮貌。不妨這樣告訴他:「公司的制度不斷改進,這次你覺得不公平,或許是新政策的過渡期,你不妨跟領導開誠布公談一下,但犯不著堅持己見。」輕輕帶過才是上策。

一位向來忠心得很,又已服務公司多年的同事,突然辭職,惹得眾說紛紜,不少同事還千方百計去細問當事人,誓要找出真相。

其實,知道了真相,對你有好處嗎?肯定沒有,壞處倒有一大堆。例如,你或會無端被卷人人事漩渦,曉得行政層的秘密,對你的工作態度多少有些影響。還有,你更有可能被列為「某類分子」。

所以,過去的即將過去,不必去追究了;除非這同事向來與你頗投契,自動向你訴衷情,但你亦只宜做個聆聽者,萬萬不要做「播音筒」。

你應該做的是送上誠意的祝福,贈對方一件紀念品,當做紀念你倆的情誼吧!又或者,請對方吃一頓飯,當做餞別。

至於其他同事的行動,大可不必理會,也不必加以批評,這叫做獨善其身。

8. 工業革命為何生於英國

1、英國的革命以資本主義制度克服了專制制度,為經濟的發展和生產的進行提供了必要的社會環境。在英國的經濟活動中,由於民主政治排除了個人因素的干擾,因此,在經濟領域,市場作為調節經濟生產的杠桿,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前景具有可觀的可持續發展性。而相比之下,在同期的法國,雖然,路易十四等君主也積極倡導發展工商業,法國經濟的確在專制王權的促進下大有發展,但是,專制君主鼓勵工商業發展的目的是增加朝廷的收入,而朝廷增加的收入用於國王與貴族的揮霍和缺乏商業意義的戰爭,結果國庫開支越來越大,最後竟造成國家財政經濟瀕於崩潰。
2、革命後的英國社會更加開放,寬松和自由的社會環境,可使每一個人都自由和自主地發展,憑借自身的努力去謀利,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換言之,社會生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調動和刺激了人們的進取心和積極性。在英國,一個平民可以通過自我奮斗,發家致富,躋身於上流社會,甚至獲得貴族封號。而在近代初期的法國,專制制度則嚴格限制著人們的行為,嚴重地束縛和壓制了生產力的發展。規范嚴明的等級制度把人們的活動劃定在一個個狹小的范圍內,不得逾越。這種社會環境是對人性的摧殘和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致命性破壞。在法國,貴族不得經商,違者取消貴族頭銜和特權;平民不能,也沒有機遇從政,只能從事生產勞動。
就政治條件而言,英國是當時其他國家中唯一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所以,英國能夠為了資本主義的利益而發動英荷戰爭、英法七年戰爭,成為世界殖民帝國,到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時,距離1765年的工業革命只有2年;所以,英國才有可能在革命以後的1709年通過第一個圈地法令,到工業革命發生的60年代,圈地法令達到最高潮,平均每年185個;而我們都知道,工業革命的前提是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的確立,條件是圈地運動後的資本原始積累與自由勞動力的大量出現,以及殖民擴張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市場和廉價原料,以及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一個重要來源。
當英國的圈地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時,法國及歐洲的農民還被控制在土地上,小農經濟仍然根深蒂固。圈地運動是一場持續時間漫長的資本主義性質的土地改革,土地不斷集中,改作農場或牧場,農業產量大幅度提高,滿足了非農業人口對糧食的需求,為工業生產提高了所需的原料;失去土地的農民流入城市,成為工人,解決了工業發展急需的大量自由勞動力;原本自給自足的農民作為一個階級的消失,引起英國消費模式的改變,非農業人口的增加使得人們與市場的聯系日趨密切,以至國內市場擴大,進而又使生產的工業化的緊迫感增強。凡此種種,大大加快和豐富了原始資本積累的速度和內容,工業革命已是勢在必行,呼之欲出。
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生產,用工廠製取代手工作坊,是工業革命開始和工業化的重要標志,英國正是依靠一系列重大的技術發明而率先邁出走向工業化的第一步。英國的發明多,應用廣,傳播快,領先與同時期的歐洲各國,英國的科學活動具有明顯的實用傾向。特別引人注意的是,許多重大的科技發明首先是在歐洲大陸出現,卻在英國最先應用。通過技術發明,科學很快轉化為生產力,促成和推動工業革命起步。這使科學技術的研究與社會生產的需要的緊密結合成為英國社會的一大特徵,是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早在英國人瓦特發明和設計出蒸汽機前,俄國科學家就已有了同樣的發明創造。而當蒸汽機在英國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時,俄國的蒸汽機還存放於實驗室,或被皇室成員和貴族作為玩具而嬉弄。
工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且還需要大批有才能的專門人才,如熟練工人、技術人員、企業家等等。英國那穩定而開放的社會則吸引了來自歐洲大陸的許多人才。他們既隨身帶來大量英國急需的資金,又將歐洲大陸的諸多先進技術轉播到英國。17世紀末,法國發生大規模的宗教迫害,大批財富殷實和技術精湛的胡格諾教徒逃離法國,湧入英國。他們中間有許多人是紡織業的技工、技術人員和紡織廠主,而在英國工業革命中,紡織業是作為先導部門發展起來的產業。
總而言之,由於資本主義在英國比在歐洲國家發展得順利和充分,所以,工業革命最先開始於英國。

9. 如何積極穩妥去杠桿

如何積極穩妥去杠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積極穩妥去杠桿。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去桿杠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認真面對並妥善解決的問題。

2008年金融危機後,我國杠桿率快速提高,其中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是美英的兩倍多

總體來看,對於目前我國的杠桿率問題,需要重點關注並明確三個特點。

一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我國非金融部門的杠桿率快速提高。以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公布的信貸與GDP的比例作為杠桿率的衡量指標,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為255.6%,其中,政府部門杠桿率為46.1%,企業部門杠桿率為166.2%,家庭部門杠桿率為43.2%。2008年至2016年三季度末這段時間,四個杠桿率指標增幅都在70%以上,家庭部門的杠桿率增幅甚至超過140%。

二是從國際范圍看,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整體不算高,但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低於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高於新興市場國家;政府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處於最低水平,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50%;家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也處於較低水平,僅高於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水平;受基數較高並且增長速度較快等因素影響,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比BIS統計報告的國家和地區企業部門杠桿率平均水平高出75%,是美國、英國的兩倍多。根據中國社科院所做的測算,國有企業債務在企業部門債務中的佔比約為65%,國有企業負債率明顯高於民營企業。

三是加杠桿的資金來源中,雖然仍然是以銀行為主,但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規模和佔比正在快速提高。根據BIS的統計,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企業部門、家庭部門加杠桿的過程中,約有四分之一的資金來自非銀行金融機構。而在2007年之前,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比例尚不足十分之一。近幾年銀行金融同業業務發展的情況也可佐證這一點。2008年-2016年,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權均值約為7萬億元,是2001-2007年的7倍多。由於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權規模快速增加,導致其占銀行業總資產的比例從2001-2007年的2.7%升至2008-2016年的4.7%。同業資產增速快於銀行業總資產增速,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從銀行融入資金再給企業貸款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也為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出於規避監管等目的,借道非銀行金融機構為兩高一剩、房地產行業貸款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杠桿率的過快上升增加了經濟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風險蔓延進而引發危機

我國的杠桿率快速增長並且企業部門杠桿率較高的促成因素較多。從宏觀經濟方面看,主要包括國際和國內兩方面的因素。國際上,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為了應對危機,各國普遍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以穩定經濟增長,流動性較為充裕,我國的投資壞境較好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流入,為加桿杠提供了充裕的資金。而國內也針對金融危機採取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貨幣政策也相對寬松,不僅降准降息而且貨幣超發問題相對突出。2008-2016年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增長率比GDP增長率高7.5個百分點,而2001-2007年只有5.8個百分點,增長了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GDP年均增長率從2001-2007年的10.8%降至2008-2016年的8.4%,下降了2.4個百分點。貨幣超發的同時經濟增速卻在下降,推動了杠桿率提升。

從金融方面看,我國融資方式中以債務融資為主,也會導致杠桿率提升。長期以來,國內高儲蓄率為投資導向的經濟模式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也推動了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為主業的銀行業規模壯大,讓其有足夠的規模和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大量的信貸資金。2016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232萬億元,是信託、保險、證券期貨、基金、融資租賃業總資產之和的5倍多,是當年GDP總量的3倍多。這些都為債務融資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供給。而從資金需求看,我國企業稅負較重且稅收征繳中債務利息具有稅盾效應,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問題增大了其主動負債的動機,以及企業破產清算成本較高等,均導致企業部門也有較強的債務融資偏好。據中國金融論壇課題組的研究,國內預算軟約束問題突出的國有企業,其杠桿率較同類企業明顯更高。

杠桿率增長速度較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都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就國外的情況看,幾乎歷次經濟金融危機之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杠桿率快速提高的情況,杠桿率的過快上升增加了經濟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風險蔓延進而引發危機。這方面,2016年我國居民部門房地產貸款飛速增長需要高度關注。據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16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全年新增5.7萬億元,約占當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的45%,比2015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86%。家庭的資產配置中,對於房產配置的比例過高,而金融資產佔比較低,不僅微觀層面存在較大的風險,也加劇了宏觀層面的房地產資產泡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加劇了企業的債務負擔,特別是在近幾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償債能力下降,過重的債務負擔不僅企業難以承受,也易於導致再融資的成本更高。金融加速器理論表明,銀行監督企業的交易成本與融資溢價正相關,而融資溢價與杠桿率正相關,即杠桿率越高,銀行貸款所要求的利率越高,以抵消企業可能的違約損失。企業越來越高的融資成本與逐步下降的盈利能力同期出現,勢必埋下更多的風險隱患。

去桿杠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好貨幣供給量,同時採取盤活存量資產、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措施,積極穩妥推進

對於杠桿率快速提高,以及企業部門杠桿率較高,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採取針對性的措施,積極穩妥去杠桿。

具體而言,首先需要明確去桿杠的思路和重點。杠桿本身並不是壞事,而杠桿率快速提高,杠桿率較高易於引發風險,需要密切關注。也正是如此,去杠桿並不是不加區分的把杠桿都去掉,而是要重點控制杠桿率的過快上升,降低企業部門尤其是國有企業部門的高杠桿率。也就是說,去杠桿要同時兼顧杠桿率過快上漲和企業部門高杠桿率。對於政府部門,目前中央政府杠桿率低,而地方政府杠桿率高,要合理調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杠桿率。在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有縮小的預期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杠桿率問題也要予以關注。家庭部門杠桿率高主要是用於配置房產,要重點關注其杠桿率快速提高的問題。尤其是要通過對房地產的調控,減少家庭部門加杠桿配置房產,讓房子回歸其居住屬性。就國際經驗看,去桿杠的成效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也不是單一措施就可以全面解決的,對此需要有一定的心理預期。

其次要控制貨幣量,對金融業務進行規范。杠桿率快速提高,企業部門杠桿率高,也是因為貨幣超發流動性充足所致,在這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貨幣現象。從這個角度看,去桿杠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好貨幣供給量。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控制貨幣發行規模,管好貨幣供應的總閥門。在此基礎上,結合基礎貨幣供給方式變化,適當提高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短期借貸便利等流動性管理工具的價格水平,降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從央行融資並進行套利的積極性,以控制金融機構負債的總規模。對於近幾年快速發展的金融同業業務,不排除其發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但其中不規范、不透明的問題較多,需要通過加強監管減少同業套利空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非銀行金融機構對非金融部門加杠桿也提供了較多的資金,因此我們不僅要管理好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銀行同業業務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管理也不容忽視。

最後要推動經濟發展和融資方式轉變。杠桿問題是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也需要用推動經濟發展的辦法,在發展中予以解決。在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結構性因素與周期性因素疊加的情況下,既要對經濟增長速度有合理預期,也要積極通過創新、加快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穩定經濟增長。要通過國有企業的資本金補充機制、激發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稅收制度改革等,提高企業部門競爭力和盈利水平,以做大分母的方式降低杠桿率;要積極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不良資產證券化,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降低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完善企業破產制度規定,降低企業退出成本。要規范並完善企業上市管理制度,發展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提供製度支持和市場保障,從而逐步降低對債權融資的依賴。

總之,對於我國杠桿率快速提高、企業部門杠桿率高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去杠桿也要積極穩妥,根據杠桿的實際情況與最新變化,平衡好經濟增長和去杠桿之間的矛盾,統籌好各方面都因素,既要控制好資金的供給端,也要調節好資金的需求端,採用多種手段從多方發力,以保障去杠桿的成效。

10. 18世紀中葉,英國為什麼發生了產業革命具體過程是怎麼樣的

國的工業革命和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工業革命的前提

1688年政變奠定了君主立憲制政體的法律基礎。輝格黨因政變有功而在1689—1714年佔有政治上的優勢,到1714—1760年,輝格黨更達到獨占統治的地位。根據王位繼承法,從1714年起,德意志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先後即英國王位。他們不懂英語,不諳英國事務,經常不參加樞密院會議。從1717年起,會議就由財政大臣沃爾波爾主持。由於樞密院大臣議事於密室,因此逐漸被稱為「內閣」,樞密院主席就被稱為「內閣首相」①。從此開創了首席大臣領導內閣,英王不參加內閣會議的先例。沃爾波爾任首相20餘年,後因喪失國會信任而下台。這又開創了內閣得不到國會信任即應辭職的先例。小威廉·皮特1783年開始擔任首相,當未得到國會支持時,血氣方剛的皮特沒有辭職,而是解散國會重新選舉,結果取得了完全的勝利。這又開創了一個先例,即內閣得不到國會信任時,除辭職外,還可解散國會,重新選舉。這表明,內閣必須對國會負責,接受國會的全面監督。隨著這種責任內閣制日趨完善,就逐漸把國王排斥於決定內閣構成的權力之外。以國會為核心的政治體制一旦確立,作為上層建築的積極作用就更大地發揮出來,英國才開始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巨大發展和改造。

上層建築的巨大作用,在改造農業方面得到了典型的表現。18世紀中葉起,英國從私人圈地進入了國會圈地時期。英國的農業革命正是通過這次圈地運動以及伴之而來的農業技術革新完成的。這次圈地的直接動因是由於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城鎮人口的急劇膨脹所造成的對商品糧及原料的巨大需求。1760年開始的喬治三世在位時期,國會頒布圈地法令達3000個以上。從1760年到1815年共圈佔農民土地600多萬英畝。資本主義的土地所有制最終確立起來,大租地農場的經營方式占據了絕對優勢。農村的階級結構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了地主、租地農場主和農業工人三大階級。到19世紀中葉,英國農村的社會變革以及階級關系的演變,已基本上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國農村的資本主義化,大租地農場的經營方式,鼓勵了對農業的投資,為農業技術的革新和機器的應用掃除了障礙。大地主和農場主在土地上紛紛實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業革命用先進的設備武裝了農業,播種機、收割機、打穀機應運而生。在農業革新的高潮中,1793年成立了農業委員會。1838年成立了皇家農業協會。國王喬治三世還為《農業年鑒》撰稿,署名為「農夫喬治」。足見英國資本主義農業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英國的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它不僅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糧食和原料,造就了一支自由勞動力大軍和廣闊的國內市場,而且也為工業革命積累了雄厚的資本。按照馬克思的統計,19世紀初全國總資本中有一半來自土地。

對殖民地的掠奪和血腥的奴隸貿易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又一重要手段。七年戰爭後的55年間東印度公司從印度搜刮的財富達50億英鎊以上。海外市場的擴大使英國的出口貿易迅速發展。1697年英國的對外貿易額為350萬鎊,1770年即達1420萬鎊。從1688年到1750年,英國商船的噸位增加了兩倍以上。在對外活動中獲利最大的是奴隸貿易。18世紀末英國每年從奴隸貿易中獲得30萬鎊的驚人利潤。利物浦和普利茅斯的繁榮就是建立在萬惡的奴隸貿易之上的。

此外,從17世紀末起,英國建立了國債制度。這也是資本積累的途徑之一。過去是以國王名義借債,以補財政之不足。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成立,標志著由國王債務制度過渡到了國債制度。當時,國債增長很快,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為5300萬鎊,到七年戰爭時即高達1.22億鎊。從1716年起政府平均每年要支付300萬鎊的利息。為償還國債本息,英國政府採取了提高消費稅的辦法。1688年的消費稅額為62萬鎊,到1755年就超過了350萬鎊。這就是說,金融資產階級所得的高額利息,來自廣大納稅人的腰包。政府起杠桿作用。

總之,英國通過農業革命、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國債制度和稅收政策,使它的資本原始積累以超過任何國家的速度順利地進行著,為工業革命的勃起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英國發達的手工工場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工業革命的實現准備了技術條件。到18世紀,手工工場內部已經有了比較精細的分工,生產過程被劃分為一系列的簡單操作,生產工具也實行了專門化,使手工生產過渡到機器生產成為可能。通過分工和工具專門化培養出來的掌握某一專門技藝的工人,成為工業革命中的重要技術力量。另外,到17世紀中葉,倫敦已成為歐洲科學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國皇家學會倡導科學家把興趣集中於廣泛的經濟活動領域。由於殖民活動和海外貿易擴大的需要,格林尼治天文台建立起來。1666年牛頓提出力學三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1687年他的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問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解決了行星運動、落體運動、聲音和波、潮汐運動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大工業的真正科學的基礎」①。這一時期,英國實驗科學研究促使天文學、地理學、力學、數學獲得了長足的進展。這些自然科學成就為英國工業革命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提供了可能的條件。

到18世紀中葉,在急劇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面前,英國的手工工場已走到了盡頭。手工勞動的局限性,使它無力進一步擴大生產的規模和迅速增加產品的數量。擺脫落後了的手工勞動狀態,過渡到更高的生產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廣闊的世界市場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因。

二、工業革命的進程

馬克思曾提出,工具機或工作機是18世紀工業革命的出發點。英國的工業革命首先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棉織業是新興的工業部門,較少受傳統的約束,易於採用新的生產技術。1733年蘭開夏的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使織布效率提高1倍。結果棉紗供不應求,造成了長期的「紗荒」。不久,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提高工效15倍。珍妮紡紗機的發明,是由手工工具發展為機器的開端。它體積小,容易普及,但要靠人力轉動。隨著所帶紗綻的增多,人力就越來越難以勝任;而且它紡的紗細而易斷,只能作緯線使用。1768年阿克萊特剽竊木匠海斯的成果,製成了水力紡紗機,紡出的紗較為粗韌,可以作經線。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動力,是一個重大的進步。1771年阿克萊特在德比附近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國第一座棉紗工廠。從此,英國的紡織工業開始進入了近代機器大工廠時期。1779年青年工人克隆普敦綜合珍妮紡紗機和水力紡紗機的長處,製成了騾機(意指兩種機器的綜合),標志著新一代紡紗機械的產生。棉紗機的應用,使紡紗與織布出現了新的不平衡。1785年工程師卡特萊特製成水力織布機,使織布工效提高40倍。1791年建立了第一座織布廠。隨著棉紡織工業的機械化,與紡織有關的其他行業如凈棉、梳棉、漂白、印染等也漸次採用了機器。

大量紡織機器的出現,動力不足的矛盾突出了。以水力作動力受到地點和季節的限制,迫切需要一種方便、實用、大功率的發動機。於是瓦特的蒸汽機應運而生。瓦特綜合前人的成果,於1782年製成了可以作為機器動力的復動式蒸汽機。它與傳送機和工作機構成了機器系列。蒸汽機的發明,使機械化生產沖破自然條件的限制,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大大加速了工業革命的進程,是物質生產開始進入機械化時代的標志。到19世紀初,英國整個輕工業部門已在相當大程度上實現了機械化。

機器的大量製造,增加了對金屬原料的需求,推動了冶金和採煤工業的發展。1735年達比父子採用焦煤熔鐵,提高了生鐵鑄品的產量。1760年又加設鼓風設備,高熔點去掉了鐵礦中的硫磺和其他雜質,焦煤煉鐵獲得了成功。近代大規模的冶鐵業從此誕生。1784年科爾特發明精鍛法,用焦煤煉出了熟鐵和鋼。煤和鋼鐵的產量迅速提高,為工業革命繼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工業產量的提高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同時促使交通工具也要有大的改進。18世紀中葉英國國會制訂了開鑿和疏浚運河的計劃。1830年全國形成了水運網。至1906年英國運河全長已達4000公里。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輪後,1811年英國的第一艘輪船在克萊德河下水。隨後,英國輪船的總噸位迅速提高,從1850年的16.84萬噸提高到了1870年的111.29萬噸。1814年煤礦工人史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經過改進,1829年他又設計了「火箭式」機車,時速為29公里,1830年為利物浦、曼徹斯特公司所採用。40年代以後,英國開始了大規模鐵路建設。今天英國的鐵路網在19世紀70年代就已基本建成。

大規模的鐵路敷設和遠洋輪船的製造,都需要對堅硬的鋼材進行裁截和造型,火車、輪船上的多種金屬配件,在精度和質量上要求也很高,加上各個工業部門對機器的需求不斷增長,製造工作母機和重型機器就提上了日程。發展機器製造業已勢在必行。19世紀的最初10年,用機器製造工具機的現象逐漸增多,到30—40年代,作為一個新的工業部門——機器製造業誕生了。用機器製造機器,是英國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英國工業革命歷經80年,使英國很快取得在國際上的工業壟斷地位,並以出口機器和多種產品而成為「世界工廠」。

三、工業革命的社會經濟後果

工業革命比政治革命更加深刻地改造了英國。

機器的廣泛使用,根本改變了工業的技術面貌,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帶來了生產力的迅猛發展。英國的棉布產量,1796—1830年增長了15.5倍;煤產量1700—1840年增長了12.8倍;生鐵產量1740—1850年增長了120多倍,其鋼鐵產量已佔資本主義各國總產量的60%以上。

工業革命使英國由農業——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轉變為工業——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即開始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工業的大發展改變了英國人口的布局,大批人口向工業區集中。蘭開夏的人口中有3/4是在18世紀後半期增加的。西北部大工商業城市的興起,吸引了大量人口,出現了新的人口中心。1801—1831年,伯明翰、曼徹斯特、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兩倍多。由於工業生產日益集中在城市工廠中進行,使城鄉和工農業人口的比重發生了重大變化。1851年城市人口已佔全國總人口的52%。1831年國家在農業方面的收入是795萬鎊,在工業方面的收入則為1171萬鎊。英國在走向城市化社會。

工業革命引起了英國社會階級結構的深刻變化。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使兩個新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誕生了。過去的中等階級,包括小企業主、小店主、手工業者、商販等等,除因機器工業的競爭而破產者外,大多數還繼續存在。他們要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而奮爭。手工工場工人也還有很多,正在面臨著社會的巨變。在工業革命的浪潮面前,一切人都在新的環境中尋找出路。於是,形成了種種社會利益集團,出現了觀念上革新與守舊並存的局面。總之,在經濟發展的大浪潮中,社會群體在重新組合,呈現某種「亂」的形勢。但是,大工業的發展是帶動整個社會前進的主流。

工業無產階級是大工業的產物,集中在大城市裡,與宗法的、自然經濟的環境割斷了聯系,而且是完全沒有財產的階級,與僱主之間只有僱傭和被僱傭的關系。機械化的生產使工人的一部分體力消耗和技能的運用被機器所代替,使工人的勞動失去了獨立的性質,成為機器的附庸。同時也使資本家可以利用女工和童工來排擠成年男工,從而壓低工資。使用機器進行生產又成為資本家增加工人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的有力手段,它甚至突破了起碼的道德標准和人的生理承受限度。這表明,那時資產階級追求的還是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品數量,並沒有把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提高勞動生產率擺在首要位置。他們仍然是以剝削絕對剩餘價值為主,即依靠殘暴的手段壓縮必要勞動時間,延長剩餘勞動時間。對於工人來說,也就必然會造成貧困、受奴役、粗野和道德的墮落。

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是與它的存在同時開始的。開始時,無產階級把機器當成了攻擊的直接目標。相傳盧德是搗毀機器的首創者,因而破壞機器的運動就被稱為「盧德運動」。這是一場反飢餓、反失業的斗爭,其實質則是手工工人反對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動,因為機器的使用破壞了他們技術的價值並砸了他們的飯碗。這是剛剛淪為無產階級的手工工人的保守心理和不成熟的表現。開始進入19世紀初時,工人運動有了新的發展。他們試著組織職工會,舉行罷工,為改善生活狀況和維護自身權益而斗爭。罷工運動鍛煉了工人,並導致他們與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直接發生沖突,使大批工人逐漸形成了階級意識。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階級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隨著工業資本的增殖,工業資產階級的財富迅速地膨脹著。工業收入超過農業收入,工業人口超過農業人口,說明工業資產階級的經濟實力超過了土地貴族;機器工業排擠手工業,人口重心的轉移及工業城市的興起,說明工業資產階級的實力超過了商業金融資產階級而成為資產階級中的主體。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前期出現的反對國家干涉,否定保護主義傳統,要求自由放任的傾向日益強烈。經濟上的自由主義,必然導致要求改革已經過時了的政治制度,首先是打破土地貴族對政治的壟斷。工業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成了社會上最富有的階級,也就必然要求成為政治上的第一階級。

四、英國工業壟斷地位的確立

工業革命造成的生產力大發展,使英國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到19世紀50至70年代,英國經濟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把其他國家遠遠拋在後面。下面的統計表說明了英國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遙遙領先地位。

(單位:億馬克)
年份
世界貿易總額
英國
法國
德國
美國
1850
145
33.8
15
21
12.8
1870
374
91.8
45
42
34

英國出口商品額在全部產品中的比重,1851年為1/4,1861年為1/3,1871年達到了3/5,產品的銷售越來越依賴於國際市場,經濟的對外擴張性日益明顯。

在英國出口商品中,工業製品佔85%,原材料僅佔8%;在進口商品中,則原材料佔61%,工業製品僅佔6%。這就使保護貿易政策成為英國經濟發展和對外經濟擴張的障礙。於是資產階級展開了爭取自由貿易政策的斗爭並逐步取得了勝利。隨著自由貿易政策的實行,英國的對外貿易額扶搖直上,1850—1871年出口總值從7100萬鎊增加到近2億鎊,進口總值從1億鎊增至3億鎊。在出口的商品中,重工業產品特別是機器產品日漸占居重要地位,1845—1870年機器的出口量增加了4倍。歐美各國的工業革命在相當程度上是靠輸入英國的技術裝備進行的。

對外貿易的發展,促使英國工業生產出現了新的高漲。「過去應用蒸汽和機器獲得的驚人成果和1850—1870年這20年間的巨大產量比起來……就微不足道了。」1850—1870年僅棉花的消耗量就由5.88億鎊增加到11億鎊。這一時期不僅輕工業發展迅速,而且生產資料的生產在工業生產中的比重不斷增加,由1812年的31%上升至1851年的40%,再升至1881年的47%。煤產量從1850年的4900萬噸增至1870年的1.1億噸。鑄鐵產量由1840年的140萬噸增至1860年的380萬噸。鋼產量1870年達到22萬噸。動力機械由1840年的35萬馬力增至1870年的90萬馬力。英國工業的總產值在1850—1870年間大約翻了一番。此時,英國的城市人口已佔全國總人口的60%。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各國的公債和證券在這里進行交易。英國還向歐美及殖民地輸出大量資本,至1870年達14億鎊。

英國的鐵路建設和遠洋航運也有了很大的發展。1863年倫敦建成第一條地下蒸汽鐵路。1850—1870年全國鐵路從1萬公里增加到2.4萬公里。這一時期,英國開始使用金屬造船,並逐漸用汽船代替了帆船。英國壟斷了國際的航運業,它的裝備了大炮的商船隊借著廉價的商品和海上優勢,打著「自由貿易」的旗號,滿載著工業製品,在海洋上縱橫無阻,強行打開了亞、非、拉美許多國家的大門,瓦解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結構,把它們捲入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漩渦。

閱讀全文

與英國如何成功去杠桿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外匯水軍 瀏覽:322
天津沛納海服務中心真誠國際金融中心30層 瀏覽:69
證券公司金融分析 瀏覽:560
期貨倉單與持倉量 瀏覽:973
廈門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公司 瀏覽:176
歷史大底中的股票 瀏覽:210
台灣的貨款是進外匯賬戶 瀏覽:446
微盤金屬交易所 瀏覽:443
傭金占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瀏覽:168
理財投資結束語 瀏覽:54
天齊鋰業最新股票 瀏覽:447
p2c理財產品收益 瀏覽:723
鄭州億成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瀏覽:270
期貨青澤合集 瀏覽:693
浙能集團算是好單位嗎 瀏覽:630
永輝超市股份佔比情況 瀏覽:494
金融服務圖片 瀏覽:735
特斯拉股票超豐田 瀏覽:920
公司企業理財產品 瀏覽:446
牛可以用來融資租賃嗎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