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2005年5月人民幣匯率

2005年5月人民幣匯率

發布時間:2022-05-18 17:02:25

㈠ 急求!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的年度匯率數據,並分析匯率變動趨勢

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的匯率變動趨勢?你是炒外匯學習還是寫論文?如果是炒外匯學習還是研究研究美元走勢,研究人民幣沒有多大用處,如果是寫論文推薦去網路文庫在找資料.

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周三上漲百點,並一舉突破6.09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交易員表示,隔夜美國數據表現不佳,在中間價大幅高開的帶動下,人民幣全天表現都較為強勢並以日內最高點報收。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3年10月23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1333,較上一交易日大幅升值65個點,再創匯改新高;截至收盤,人民幣即期報6.0835,日內升值100個點,上日為6.0935。至此年內人民幣中間價升幅已經逼近2.5%水平,而即期匯價也接近2.4%水平,而自10月以來人民幣已經飛速升值約0.63%
人民幣升值的貿易收支改善效應不大,但對貿易條件和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管是從短期還是中長期來看,人民幣仍會有較強的升值預期,要注重人民幣升值的節奏,適取小幅度、慢性化、長期性升值的原則新手也可以看下美元走勢欄目,或者申請一個模擬去學習和自己交易下就明白了

㈡ 能幫我找一下1994-2005年人民幣匯率的數據嗎

我找到了,可惜是表格,無法粘貼過來!
如果你可以使用「金報興圖」的「年鑒資源庫」或「國研網的」資料就好了。
上面有!例:
2001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人民幣/100美元 827.71 827.7 827.76 827.71 827.72 827.71 827.69 827.7 827.68 827.68 827.69 827.68
人民幣/100日元 7.0892 7.1217 6.8512 6.6825 6.7757 6.7902 6.6458 6.7881 6.9611 6.8097 6.766 6.4906
人民幣/100港元 106.07 106.09 106.13 106.09 106.09 106.09 106.07 106.07 106.07 106.05 106.06 106.07
不知道你能看明白不!

㈢ 2005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內容及意義

一、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背景

從2002年末以來,由日本等少數國家開始在國際社會上散布「中國輸出通貨緊縮論」,2003年,這種論調進一步升級為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到2005年前後,日本、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或基於國內經濟的需要,或迫於國內政治的壓力,要求中國改變匯率制度或強迫人民幣升值。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同時美元每天浮動范圍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的上下3‰之內,對非美元則在1.5%的范圍內浮動。然而,人民幣匯率政策調整,並非受到上述國家的壓力,而是出於對未來的發展道路的高瞻遠矚,主動的調整。之所以選擇目前這個時機來改革匯率機制,是由於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對外開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等導致外匯儲備快速增加,外匯占款不斷提高,中央銀行不得不大規模發行票據對沖,提高了宏觀經濟調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的成本上升。據最新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等保持高速態勢,物價漲幅等則持續下滑,為匯率機制改革提供了穩定的經濟環境。而美元持續反彈,歐元和日元回軟也為改變盯住美元匯率制度創造了良機。

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成本與收益問題

(一)對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成本的反思
由於人民幣改革後有一定的升值,面臨的成本大概有以下幾點:一是可能減少外部需求和出口,並影響到實現短期的經濟增長目標;二是可能增加國外直接投資成本,不利於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三是可能造成結構性調整所帶來的短期失業問題。
但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並非有如上的成本發生,即使有,其影響也十分有限,甚至模糊不清。
1. 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可能並不明顯。高盛銀行胡祖六(2003)指出,人民幣匯率出口彈性非常小,匯率調整不會給出口帶來太大的變化。這與中國獨特貿易結構有關。目前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和進料加工貿易在中國的出口中佔55%。同時,來料加工裝配貿易、進料加工貿易和外商的機械設備進口占所有進口的60%,來料加工裝配貿易只賺取固定的工繳費,與匯率的變動基本沒有關系。進口加工貿易的情況也相差不大。同時,中國的部分出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相當的高,而且與競爭對手的成本相差很遠,人民幣升值2%反而會提高出口收入,而不是降低出口收入。
2. 90年代中期以後,FDI(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的動因發生了新的變化。更多的FDI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投資於中國的目的更傾向於瞄準中國的國內市場,而不像以往那些東南亞中小企業利用中國作為出口加工平台(UNCTAD, 2002)。匯率升值雖然提高了FDI新建投資的投資成本,但是,也提高了美元計價的外商企業在本地的銷售收入。一方面它可能阻礙了一部分利用中國勞動力、土地等各方面成本優勢的FDI流入,但同時也可能鼓勵一批試圖進入中國市場的FDI的流入,因此,2%的人民幣升值並不會對FDI有太大的影響。
3.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02年《貿易與發展報告》的計算,在17個重要樣本國家內,中國的單位勞動工資最低,樣本國工資分別是中國工資的2.5-47.8倍不等,即使考慮到單位勞動生產率,17個樣本國家當中也有10個國家高於中國的成本。所以,2%的人民幣升值並不會對就業造成影響。退一步說,即使出口部門的就業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從長期來看,考慮到製造業提供就業機會幾乎沒有改變,而服務業提供的就業機會正在大幅度的提高,服務部門增加就業機會完全可以彌補出口部門減少的就業機會。
4. 央行匯率改革使用「參考」而非「盯住」貨幣籃子的做法,其不利之處在於匯率更具靈活性的同時,央行對匯率政策的相機抉擇更容易受到來自政府其他職能部門的影響。所以,央行必須在行使靈活的相機抉擇權和維護匯率政策的動態一致性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

(二)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收益的考察
匯率改革的收益是多方面的。第一,將匯率調整到與實際均衡匯率運動趨勢保持一致的水平上,同時也意味著得到了與國際經濟資源配置效率最優的匯率價格。它有利於各個產業的平衡發展,有利於長期的資源配置和經濟增長。第二,匯率積極調整把匯率調整的主動權交到了貨幣管理當局手中,同時也留給貨幣當局一定的政策調整空間,有利於宏觀經濟穩定。第三,匯率改革提升了人民幣購買力,有助於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同時匯率升值導致的收入更利於農民和城市的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第四,匯率改革等於向市場宣布,中國貨幣當局是以國際收支平衡而不是以狹隘的貿易順差為政策目標的。
從目前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收益還是非常明顯的,新匯率制度對我國主要產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雖難以平衡國際收支,但大幅度減少央行的干預頻率
匯率改革後國際收支狀況仍然是調整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基礎,從2005年以來,我國月均外匯儲備增長在150億美元左右,近三個月更是到達了200億美元,外匯儲備始終在持續大幅度的增長。但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當期的儲備增長扣除外匯順差和外國直接投資外都是熱錢。以2004年的國際收支為例,全年順差2066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和直接投資順差分別為590億美元和531億美元,這並不能理解為其餘的國際收支順差全部都可歸納為所謂「熱錢」,其餘大多數差額,是可以用經常轉移、證券投資和貿易信貸來解釋的。
中國國際收支平衡更注重於商品和服務貿易兩項的總體平衡,從2000年到2004年,這兩項基本是穩定的,商品貿易大約是200億美元至300億美元的順差,服務貿易大約是100億美元的逆差,這兩項合計占我國GDP的2%左右,占進出口的總額也在2%左右,從今年上半年來看,我國進出口總值達6450.3億美元,高出低進使得貿易順差達到396億美元,突破去年全年水平,而預期下半年中國外貿出口、進口增速分別為22%和18%左右,可實現順差300億美元以上,因此單純依賴匯率改革,並不能迅速、顯著的使國際收支恢復到基本平衡的軌道上來,所以在短期內並不能改變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只是減少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頻率,央行只在必要的時候對外匯市場進行以防止匯率出現過大的波動,而不必每天進行干預操作,這時的外匯市場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匯率的變化。
帶來金融創新熱潮
匯率機制改革之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將是一個常態,因此需要相應的衍生工具來規避和鎖定風險,其本身就意味著對加快外匯市場發展和相關金融產品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8月4日,央行在其上半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下半年將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和各種外匯衍生產品,盡快開辦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推出人民幣對外幣掉期等產品。8月9日,央行決定擴大外匯指定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這些衍生工具的推出將有助於穩定現行的匯率,可以通過市場交易形成對人民幣的下一步波動的預期,同時給市場一個導向,從而更好地消化人民幣的匯率風險。
提高銀行對匯率風險管理的能力
「有管理的浮動」考驗了銀行對風險管理的難度,對於這次匯率改革,銀企如果過於關注人民幣對美元和非美元即期匯率的波動區間是遠遠不夠的。
就銀行而言,商業銀行必須對不同幣種的小額和大額現鈔、現匯等具有差別定價能力,必須對來自居民、企業和同業的外匯供求有差別化的定價能力,必須對流動性較好的人民幣兌美元等即期品種和其他流動性相對較弱的非美元品種具有差別的定價能力。這種審時度勢的差別定價,較之央行為外匯交易市場確定的波動區間要靈活得多。如果商業銀行忽視了匯率改革帶來的風險定價挑戰,其貿易融資的信用風險、結售匯凈頭寸的匯率風險,以及外匯代客理財業務風險等都會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所以,這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給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帶來了挑戰,有助於商業銀行提高其風險管理能力。

三、我國不可能較快地過渡到完全意義的浮動匯率制度
人民幣向有管理的浮動制度回歸,其優勢是明顯的,但從中國實際情況來看,中國不可能較快的過渡到完全意義的浮動匯率,是因為:
(1)我國的金融市場、特別是外匯市場還很不發達。在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不發達的情況下,如果匯率出現大幅度波動,金融市場無法在整體上做出靈敏的反應和自發的調整,就可能造成局部市場的嚴重失衡和秩序混亂;經濟主體無法進行適宜的資產頭寸調整,從而發生嚴重損失。目前我國正規的外匯市場只局限於少數銀行,企業個人無法直接進入,還沒有外匯期貨市場,遠期外匯市場交易也沒有全面開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匯率出現大幅度波動,微觀經濟主體、特別是進出口企業將很難通過外匯交易來規避匯率風險。
(2)人民幣還不是國際貨幣。對非國際貨幣國家來說,匯率制度改革過程實際上就是與國際金融制度與規則接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基於對政府依賴的慣性,企業除了考慮從市場競爭中謀取利益和發展外,還特別注重從政府及其政策中謀取利益,他們對政府的政策具有很高的期待。因此,政府一旦出現決策失誤,將可能給企業和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由此招致強烈的反對,匯率制度改革就可能夭折,並可能造成經濟的大幅動盪。
(3)我國金融體系還比較脆弱。我國目前的金融結構仍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而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率還相當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全面放開匯率,貶值預期會造成人民幣存款被大量提取,升值預期會造成外幣存款被大量提取,嚴重時可能引起擠兌,引發銀行危機,並由此爆發貨幣危機。
(4)我國市場化的金融監管和金融調控體系還不完善。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執行嚴格的外匯管制,習慣於在狹小的外匯市場上以盯住的方式控制匯率,缺乏一套開放市場條件下外匯管理和市場干預的制度、規則、手段和經驗。在這種情況下,突然完全放開匯率,就未免會出現市場混亂、匯率失控等問題。
(5)我國貨幣錯配矛盾突出。根據戈登斯坦(Goldstein, 2005)教授的定義,所謂貨幣錯配是:「在權益的凈值或凈收入(或二者兼而有之)對匯率的變動非常敏感時,就出現了所謂的『貨幣錯配』。從存量的角度看,貨幣錯配指的是資產負債表對匯率變動的敏感性;從流量的角度看,貨幣錯配則是指損益表對匯率變動的敏感性。凈值(凈收入)對匯率變動的敏感性越高,貨幣錯配的程度就越嚴重。」
貨幣錯配的形成,既有外因也有內因。就外因而言,發展中國家的貨幣錯配是國際貨幣格局的自然產物。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後,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關鍵貨幣」角色主要是由美元和歐元來承擔,這事實上將歐美以外所有其他國家的貨幣「邊緣化」了。由於國內貨幣無法在國際經濟交往中使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便呈現多種貨幣並存的局面,貨幣錯配由此成為常態。就內因而言,資本市場普遍落後和匯率長期保持固定都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貨幣錯配。在資本市場發展滯後的情況下,缺乏有效資金來源的企業不得不通過各種渠道到海外去籌資,而難以尋求到有效投資機會的「過剩」儲蓄又不得不大量流向國際資本市場。由於國際資本市場不接受發展中國家的本幣,資本市場發展滯後導致的跨國資本流動更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貨幣錯配。從形成機制看,中國難以避免貨幣錯配。一方面,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還為時甚遠,因而「原罪」和「高儲蓄兩難」特徵在相當長時期內還難以消除;另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效率低下有目共睹,這無疑加劇了貨幣錯配;此外,長期實施得盯住美元固定匯率制度,已經使中國的微觀經濟主體對貨幣錯配麻木不仁。簡單計算的結果顯示,中國目前已屬貨幣錯配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截止2004年底,中國居民持有的外幣資產佔M2的比重已達27%,如果再考慮到中國外債余額在2004年已經高達2285.96億美元的現實,貨幣錯配矛盾顯然更為突出。巨額的貨幣錯配使得中國不可能較快地過渡到完全意義的浮動匯率。

四、完善我國匯率機制的配套措施

隨著中國金融開放的日漸推進,我國需要對人民幣匯率穩定機制進行改革和完善,如何在實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的過程中避免貨幣錯配風險的失控,避免匯率的大幅度波動,要有一個與之相應的經濟政策作為保障,我們也應當從多方面採取措施,逐步推進改革,以實現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第一,保持較高的外匯儲備水平,加強外匯儲備的管理和運用。較高水平的外匯儲備水平有助於控制貨幣錯配風險。首先,較高水平的外匯儲備是管理浮動匯率制度抵禦國際投機資本沖擊的重要保證。20世紀90年代以來,貨幣危機的威脅促使發展中國家迅速增加了國際儲備。從「保持信心」看,國際儲備水平越高,其「引而不發」的「威脅」作用就越大,國際投機資本對該國的匯率制度就越不敢造次。其次,較高水平的國際儲備可以保證政府有能力接手私人部門的貨幣錯配,通過政府承擔貨幣錯配損失來避免對微觀經濟主體的全面沖擊。

第二,積極參與和構築區域貨幣合作。亞洲地區經濟與貿易聯系的不斷加深為區域金融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巨額的外匯儲備加強了亞洲資金自我循環和抵禦外部沖擊的實力。中國作為亞洲的經濟發展大國,應積極參與和構築亞洲貨幣合作。(1)以積極的姿態進一步開放金融業,支持區內貿易的發展。(2)發揮香港國際金融兩種新的優勢,並積極推進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使其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和功能互補,由此進一步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綜合功能。(3)在東亞貨幣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4)積極加強亞洲各國和各地區的中央銀行的合作。(5)積極推進國內金融體系改革,建立健康的金融體系,並與亞洲各國及時交流降低不良貸款和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的經驗與教訓,共同建立亞洲地區金融風險早期預警機制,加強各國各地區金融監管當局的合作,共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第三,通過提供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完善的微觀制度來促進資本市場發展。貨幣錯配的起因之一是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市場不發達。從這一角度來看,發展資本市場應在管理貨幣錯配奉獻的戰略中居於重要地位。從根本上說,穩定的經濟環境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前提。在貨幣政策方面,中國應當逐步過渡到通貨膨脹目標制度,而不是簡單地從控制貨幣供應轉向調控利率。在財政政策方面,通過審慎的財政政策來穩定公眾與企業絕對必要。對資本市場發展而言,僅有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還不夠,加強微觀制度層面的建設同樣重要。同時,中國在微觀制度的許多方面都存在阻礙資本市場發展的因素,都需要通過改革來加以完善。

第四,加強資本跨境流動管理。匯率改革後,國際資本流動管理面臨新的壓力:短期資本流動更頻繁;資本流動均衡管理的重要性更突出;外匯管理的有效性難以保證。針對國際資本的非均衡流動,現階段應採取的措施是建立「以不變應萬變」,能應對「升值」和「貶值」壓力交替出現的、均衡管理的新機制:合理調整外匯儲備規模;利用利率和匯率的變動來影響宏觀經濟;靈活利用政策,在制度設計上體現流出入並重,根據實際情況相機抉擇,有效應對「升值」和「貶值」預期的轉換。同時,一方面,加強資本跨境流動管理是加強外債管理和外匯儲備管理,抵禦國際投機資本沖擊匯率的一項重要措施;另一方面,通過針對性的安排,可以限制因國內資本市場發展滯後帶來的「過度」國際借貸和「過度」國際投資。

第五,加強宏觀政策的搭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宏觀政策的搭配基本突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匯率政策幾乎缺失,隨著人民幣匯率制度將由中間道路向浮動匯率制度演進,匯率政策對經濟的調節作用也將日益突出。因此,應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相互協調,合理搭配。(1)明確匯率政策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將匯率納入貨幣政策的框架之中,並使匯率政策發揮其市場調節的作用。(2)運用創新政策工具。但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不協調時,特別是面臨嚴重困境時,可及時採用創新政策工具,以擺脫困境。(3)妥善處理好匯率穩定與匯率失調的關系。穩步、深入推進結構改革,實現各類市場的良好銜接。

㈣ 各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多少呀需要1990年-2010年的,謝謝。。

歷年人民幣匯率表

美元兌人民幣均價(1美元)
1949-1955

年份 平均匯率

1949年 2.3

1950年 2.75
1951年 2.238

1952年 2.617

1954年 2.617

1955年 2.4618

1971年-2004年

年份 平均匯率(1美元)

1971年 2.462

1972年 2.245

1973年 1.989

1974年 1.961

1975年 1.859

1976年 1.941

1977年 1.858

1978年 1.684

1979年 1.555

1980年 1.498

1981年 1.705

1982年 1.893

1983年 1.976

1984年 2.320

1985年 2.937

1986年 3.453

1987年 3.722

1988年 3.722

1989年 3.765

1990年 4.783

1991年 5.323

1992年 5.516

1993年 5.762

1994年 8.619

1995年 8.351

1996年 8.314

1997年 8.290

1998年 8.279

1999年 8.278

2000年 8.279

2001年 8.277

2002年 8.277

2003年 8.277

2004年 8.277

2005年1月-2009年月
(1美元)

年份-----最低匯率--最高匯率

2005年 8.2765--2005年8.0702

2006年 8.0705--2006年7.8087

2007年 7.8135--2007年7.3046

2008年 7.2996--2008年6.8009

2009年1月6.8399--2009年5月5日 6.8201

最新匯率

2010年01月04日 1美元對人民幣6.8281元

2009年12月31日 1美元對人民幣6.8282元

㈤ 急求,有哪位兄弟姐妹能告訴我從2005年5月份開始到2007年3月份的人民幣匯率變化情況.謝謝了.

人民幣匯率從去年升值2%以後,匯率升值的趨勢一直沒有改變。

㈥ 2002年至2005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為什麼會接近一個常數(約為0.121)

人民幣匯率變動及其對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影響

我的題目是「人民幣匯率變動及其對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影響」。
(一)、近年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動。
(二)、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變化。
(三)、人民幣匯率與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關系。
(四)、結論。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動。
說到人民幣匯率變動首先聯想到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在座的都是在企業或者說經濟主管部門從事實際工作,從2005年1月到2007年11月的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比較圖上可以看到,每一美元兌換的人民幣的數量是不斷下降的,反過來說每一單位人民幣兌換美元的數量是增加的,也就是說人民幣兌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是從2005年7月開始的很大變動,一美元兌換人民幣變動為8.27,宣布人民幣匯率體制的變動,同時宣布人民幣兌美元比價進行調整。宣布人民幣匯率體制變動的主要內容是說,以前人民幣採取的主要以盯住美元為主的體制,其後開始參考一攬子的匯率比價。從這以後人民幣兌換的水平一直在變動,到11月末已經下降到了7.4,這和當初的8.27,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10%左右。也就是說2005年1月到07年11月,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已經達到10%左右。
同時也這也包含了一些迷糊性的地方,往往容易把這張圖所給出的信息看成是人民幣匯率的全面反映。當我們關注人民幣匯率的時候,不僅僅關注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從圖片中得出結論,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在最近兩年半的時間內是顯著的,持續性的升值了。這個結論不應該推廣為或者說延伸為人民幣的匯率在最近的兩年半時間里已經顯著的持續性的升值了。換句話說,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只是人民幣匯率的一個方面,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因為人民幣的匯率在我們使用這一概念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人民幣與其他國際貨幣的比價關系。後邊需要給大家做一些演示,人民幣對其他主要的價格,而那些關系在這張圖上看到的就完全不一樣了,我想同樣是從05年1月到07年11月,這張圖顯示的是人民幣兌歐元的比價關系,這與上一張圖的關系是,前面一張是比較平滑的單方向的變動和曲線,這張圖一看是有上下比較顯著的波動,而且更重要的是在2005年的1月到2006年的3月中,一歐元兌換人民幣的數量大概從10.5一直下降到9.5。換句話說,這表明的是人民幣在05年的1月到06年的3月這一段期間,人民幣兌歐元升值了8%-10%左右的水平。
從06年的3月到最近07年的11月份,一歐元兌換人民幣的水平是從9.5一直上升到11,這一上升幅度超過了10%。歐元在這一段期間兌人民幣是升值的,換句話說,人民幣兌歐元是貶值的。
相信在座都有不少的期間去歐盟旅遊,旅遊的時候肯定會感覺到同樣的人民幣數量,包括歐洲的產品服務是減少的。人民幣兌歐元匯率的水平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走勢是有很大不同的。換句話說,如果觀測最近兩年的主要情況,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了,可是在同樣的期間中,人民幣兌歐元是有所貶值的。
下邊一張圖是關於人民幣和日元的匯率,從05年的1月到07年的7月份,這一期間人民幣兌日元是顯著升值,日元能夠兌換到人民幣的數量是減少的,但這里邊也有波動。從07年的7月份到07年的11月份,一單位日元兌換人民幣的數量是上升的,人民幣兌日元在最近四個月中人民幣是貶值的。換句話說,人民幣兌美元的比價和日元的比價兩種走勢不是完全相同的。
下邊一張圖是人民幣與英鎊的匯率,06年7月份到07年11月份,人民幣兌換英鎊的水平在這一年多的時間內基本處於下降趨勢,也就是說英鎊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是上升的。在06年7月份一英鎊能兌換14.9人民幣;到07年11月份能兌換到15.20多的人民幣,最多的時候能兌換到15.45的人民幣。也就是說,在這一段期間,人民幣對英鎊是貶值的,人民幣和英鎊的匯率關系走勢基本上與人民幣兌歐元的走勢是相同的,也就是說人民幣處在貶值的過程中。
分別看到最近兩年內人民幣和美元、日元、歐元、英鎊這四種貨幣的匯率,為什麼分別看而綜合來看是什麼樣的情況?有沒有辦法綜合看待與匯率的情況?實際上有這樣的指標,人民幣與SDR的匯率,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發明的計價帳數,他是一個虛擬的計價單位,他的構成有四種貨幣:美元、歐元、日元、英鎊,把這四種貨幣按照各自貨幣的權重加起來,SDR反映的就是這四種貨幣與所有其他貨幣的比價關系,以及這四種貨幣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SDR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70年代研發出來的,一直沿用到現在,在1999年SDR有五種貨幣構成:美元、德國馬克、法國法蘭、英鎊和日元;1999年後由於歐元的出現,因此歐元把德國馬克和法國法蘭進行合並,因此就形成了這四種幣種。
人民幣與SDR匯率的對比情況,05年1月到05年11月時,一單位SDR能換到人民幣的計量是12.6下降到11.5,這意味著人民幣對特別提款權的匯率是上升的,大概上升了8%左右。從05年的11月到06年的6月,一直到07年的11月,在這一段期間,觀看圖形的後半部分,單位特別提款權能兌換到的人民幣是增長的,從05年11月到06年5月增加的幅度很大,大約在5%左右。如果從05年的11月到07年的11月,這一段時間也是增加的,只不過增加的幅度要小一些,比如說增加3%,換句話說,在這一圖形的後半段期間,人民幣特別提款權的匯率沒有增加。人民幣是否升值,或者說人民幣對外匯率如何變動,不能單單看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只是人民幣對世界各國或者說對世界主要貨幣匯率的一個部分。通過人民幣與SDR匯率的比價可以看出,人民幣對世界主要貨幣的匯率關系在05年底到07年底幾乎沒有變動,或者說有所貶值。綜合來看,從05年初人民幣有所升值,升值的幅度是在5%左右,但這不是這對人民幣匯率究竟升值多少的全面反映。因為還要考慮世界上除了這四種貨幣之外還有其他的貨幣,以及要判斷人民幣升值與否,還要看這一時期的選擇也很重要,究竟要考察哪一段時間。
考察人民幣的整體匯率情況,需要使用的是另外一個概念——有效匯率。國際清算銀行設在歐洲巴塞爾的國際貨幣組織,他所編織的人民幣的名義有效規律和實際有效規律的指數。名義有效規律把人民幣對世界上50個主要貨幣的比價綜合的按照中國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當中所佔的比重作為權重進行計算,出來的綜合匯率指數。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是前面名義所得到的指數按照中國50個名義夥伴國的民眾價格消費指數的變動加近來,也就是說經過價格調整後的匯率變動。從2005年的1月到2005年的11月,這一期間人民幣的名義有效匯率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是上升的,這一上升意味著人民幣的升值。在2005年那一年中,人民幣是升值的,而且是顯著的升值,升值的幅度是8%。從2005年後可以看到名義有效匯率指數是有所波動的,但基本水平是沒有變動的。從2005年底,人民幣的名義有效匯率是沒有怎麼變動的,實際有效匯率有著一些劇烈的波動,劇烈波動一直到2007年的5月以及2007年的9月,在這一段期間人民幣的實際有效規律指數是上升的,但是從2007年的9月到11月又出現了顯著的下降,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指數是處在一個比較嚴重的波動當中。從趨勢角度來說這是升值還是貶值,目前還不能做出判斷。
換句話說,從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與實際有效匯率中的比較可以得到,從最近兩年多的時間內人民幣的有效匯率是基本穩定的,並沒有出現顯著的趨勢性的上升。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是略有上升,但是有嚴重的波動,我們也不能得出在這個期間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是處在持續性的顯著的升值過程中。
從而,這一結論與第一張圖說看到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關系可以發現,依據圖一就得出關於人民幣對外匯率的一般性的結論是不準確的。判斷人民幣一般性的趨勢應該依據這一結論,而這一結論也有缺陷。因為當我們判斷一種匯率的變動趨勢,我們所觀察的時期和成果是有關系的。因為這一張圖所顯示的時間是2005年1月到2007年11月,比如說對中國國際收支的影響,我們所關注一般匯率的變動情況不只是這一兩年的時間,而且需要關注更加長期的時間。
從2000年初到2007年10月份的八年時間來看,人民幣綜合匯率水平的指數是2000年的匯率指數是100,再看到2005年一直到2007年的9月、10月份,這一指數都是低於100的,這意味著我們所看見的人民幣對外的匯率不管是實際的還是名義的,他的指數水平都低於2000年的水平,換句話說,相對於2000年而言,我們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並沒有高於那個時候,或者說基本上不變。圖片中顯示前一半部分高於一百,後半部分低於一百,把這些進行分化說明這一段時期人民幣綜合匯率水平基本上是沒有變化的,也就是說,2007年9月份、10月份的人民幣綜合匯率水平與2000年相比是沒有什麼變化的。
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編制的人民幣實際有效規律指數和名義有效規律指數,由於網站的原因2007年的數據還沒有顯示出來,但大體上2006年比2007年略有上升,但仍然是低一百的。2000年名義有效指數和實際有效指數是100,2001年到2002年期間指數是上升的,但是從2002年開始是下降的,一直到07年人民幣的名義或者說實際有效指數跟2000年的時候基本上是相通的,相對於2000年的水平,人民幣沒有升值,保持在一個基本相同的水平上。這就給我們了一個特殊,如何看待人民幣在過去的時間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關於有效匯率的幾點推論:
第一,當我們談論貨幣匯率的時候,人民幣對一種貨幣的升值並不意味著他對所有的貨幣都升值。
第二,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的同時,如果出現美元對其他貨幣的貶值,那麼,人民幣總體匯率水平很可能保持不變甚至下降。比如說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10%,但是由於美元兌歐元貶值,貶值的幅度超過了10%,綜合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和歐元的匯率,可以說人民幣沒有升值,甚至還有所貶值。
第三,如果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不變,在美元兌其他貨幣出現顯著貶值時,人民幣總體匯率水平將是下降。基本不變但還是有所變動,只是一個小幅度的變動,而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他的匯率是高度浮動的,他對其他貨幣匯率的變動很有可能是很大幅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比如說在我們考察現在以及最近未來的一段時間,我們會得出推論:人民幣總體的匯率水平可能還不能維持基本不變的狀態,很可能出現貶值。因為美元在最近的國家金融市場上是一種軟貨幣,對歐元、日元在貶值,而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是有,但是幅度是比較小的。所以總體而言,人民幣對總體貨幣,或者說對世界上其他的貨幣水平有可能是貶值的。
第四,在對多個貨幣的雙邊匯率充分浮動的情況下,一種貨幣的總體匯率水平也有可能保持基本穩定。這說明,讓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充分的浮動,現在兌美元有顯著的升值,由於美元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也是高度浮動的,在其他貨幣是有著顯著的貶值,人民幣兌美元顯著的升值有可能是美元兌其他貨幣的貶值所抵消,使得人民幣對世界綜合的匯率水平基本不變。並不是意味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度上升,或者說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高度的浮動了,這就意味著人民幣對國際貨幣出現全面的升值,這樣的情況不一定會出現。而且按照前面的分析來看,事實上分析的不是這種情況,
關於實際有效匯率的幾點推論:實際有效匯率是名醫有效匯率按照價格指數進行調整所得到的指數,為什麼要使用這種指標,經濟道理當我們來判斷一國和世界其餘地區的貿易關系,這種貿易進口多少、出口多少再一個假定的條件下,貿易的平衡是取決於各國商品和服務的相對價格競爭力。什麼是假定條件?從世界各國所生產的產品基本上是可競爭的,你可以生產電器,我也可以生產電器,究竟是我從你那兒進口電器還是你從我這兒進口電器,取決於雙方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當然是在質量比較接近的情況下。既然說價格競爭力決定有關國家的貿易平衡,貿易平衡是多於進口還是進口多於出口。能夠反映價格競爭力的指標就不是名義有效匯率,而是實際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是把名義有效匯率按照各國的通貨膨脹指標進行調整的。比如他能夠更加真實的、准確的反映各國價格競爭力的相對變化,他並不反映各國價格競爭力的絕對水平,但可以反映他相對的變化。這是在經濟學教科書中所編排的公式進行反映的,從長遠來看,這種思路也是有指導意義的。
用這種觀點來看聯繫到人民幣的實際有效匯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從2000年到2007年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動,既然沒有變動人民幣的匯率對中國的貿易平衡會有甚麼影響?可以這樣說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中國經常帳戶收支平衡及其與GDP比率,2001年當年經常帳戶的順差是200億美元,02年是400億,04年是650億,05年超過了1500億,06年2000億,07年的數字還沒有出來,根據07年上半年的數字已經估算出今年經常帳戶的順差會超過30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會超過12%,這是世界上很少見的比例。中國現在是一個有大量經常帳戶順差的經濟體,而且順差規模巨大,他所佔GDP的比例很高,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國家全球上百個國家相比較最高之一,還可以看出來,這張圖經常帳戶的順差在01年來是持續增加的。
經常帳戶收支貨物貿易余額進行比較,經常帳戶手指是有四個方面投資,一個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生產、單邊轉移。單邊轉移是指無償廉租,這可以暫時不計。中國大量增加了對外投資,或者說中國在海外的投資非常賺錢,把錢退回國內,不完全是這樣的情況。盡管國內投資數量很大,但是總體規模還是很小,06年對外直接投資才180億美元,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在06年的時候超過了600億美元,還是外商對華投資遠遠對中國的外資投資。在這方面就議論我們應該繼續處於負數,可最近是正數,正數主要表明外商在華投資企業不管有沒有賺錢,只要賺了錢他的匯出利潤是大大減小的。一個可能的原因如果在中國投資是繼續有利的可圖的,如果人們認為明年人民幣對外匯率會升值,那麼今年賺的錢今年匯出,明年匯出就會有更多的外幣,人民幣有升值的可能性,就會把人民幣集中在中國內地。總之,經常帳戶和貨幣貿易的對比關系從03年開始有了轉變,在03年前可以說中國的經常帳戶是貨物貿易超過了經常帳戶順差,03年之後是經常帳戶超過了貨物貿易順差。這反映了經常帳戶收支項目中有一些考慮到了我們所說的資本流動的情況,比如說前面所說的外商在華企業,而不把錢利潤兌換成外幣匯出境外,這種行為可以被認為資本能動的行為,而不能簡單的認為是經常帳戶的交易行為。還有一些分析者認為,在中國的貨物貿易中也有一些資本流動,比如說現在一些人誇大出口,事實上誇大出口,誇大出口對套匯帶來一些好處,直觀來看不容易看出來,但是直接增加了貨物貿易的順差,這里邊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包含資本流動的因素,資本流動因素和前面所提的對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的預期是有關系的。但是,可以看到關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如果僅僅限制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這是過去的,但是關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是泛指人民幣對世界主要匯率,這一預期顯然是沒有得到全部實現的。
關鍵是如何看待這張圖實收性的匯率貿易額的增加,按照慣例理解,如果人民幣升值,貨物貿易的順差是減少的。中國人民幣匯率在過去一段時間中出現了升值,而貿易順差沒有減少,這是很難理解的。結合到前面的分析,事實上人民幣的綜合匯率水平並沒有出現人民所以為的那種升值,既然沒有發生這樣的機會,貨物貿易或者是經常帳戶的收支順差,就有可能會因為其他的因素而持續增加。比如說大家都知道2001年發生了重大事件,那就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僅意味著政策和制度的重大變化,世界市場對我們開放,我們的市場對國外開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國際資本的流動,尤其是流到中國來,大量的國際企業到中國來從事貿易以及投資,這種貿易和投資活動的增加,剛好和中國所擁有的優勢,也就是說廣大的國內市場,我們的豐富勞動力的結合起來,豐富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尤其是出口貿易發展,還有大量的外商企業到中國來,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傳統使用的進口替代,原來是進行投資,而現在不需要進口了,或者說對進口的依賴減少了。不僅僅是外商企業,從國內企業成長起來,他以前的產品要從國外進口,現在國內企業生產成競爭的食品,這些因素都推動了中國出口大幅度增長,而且在出口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進口並沒有按照相同的速度增長,這就使得我們所看見的貿易順差在這些年來持續大幅度的增加。
解讀中國近年來的貿易順差數據:
1、大量貿易順差出現在2001年以來,這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時間上相吻合。
2、在時間上來看在01年沒有出現顯著的升值,所以不能簡單的用匯率來解釋中國貿易順差的關系。
大家比較關心的是持續性順差的經濟影響:
第一,積極方面:經濟與就業增長帶來了很多好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宏觀經濟的穩定,我們有順差,客觀上使得國際國內對中國經濟保持基本穩定具有很強的信心支撐。顯示了中國經濟地位的上升。
第二,消極方面:大量的貿易順差也意味著國內市場的發展是相對滯後的。如果保持同樣的速度我們的順差就不會產生;宏觀經濟穩定當中所受到的國際制約,由於順差的大量增加,也相應的增多了;大量的順差也意味著我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是大大提高了,包括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對國際資源體的依賴都由於這種貿易關系的發展而增加。
第三,客觀地看,國際收支平衡是許多事物作用的一個結果,這很多事物中包括匯率與非匯率的因素,匯率比如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資本的加快流動,技術革命以及中國生產要素的特點,比如說豐富的勞動力構建。而國際收支平衡並不是因為這些事物的原因,看待當前持續性的順差,更多的是要看到順差背後比較深層次的原因,而不僅僅是說,把順差作為一個好事,簡單的作為一個好事,或者簡單的作為一個壞事進行對待。
總的來說,如何看待匯率收支平衡與不平衡的關系,這是提示我們需要做更多的思考,而且對未來也是要考慮到人民幣對外匯率並沒有一個確定性的趨勢,盡管從長期看,人民幣是升值的,首先表示為最里邊的升值,其次表現為國際貨幣值。現在沒有確定看到人民幣對歐元、對英鎊的升值,這是我們在考慮經濟政策包括從宏觀的角度以及從微觀的角度從企業和部門的角度來看所應該考慮到的情況。
謝謝大家!

㈦ 中國從2005年進行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如何

2006年人民幣升值歷程

2006年1月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以8.0702起步,人民幣匯率經歷了從緩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過程。按照12月29日的匯率中間價7.8087計算,人民幣在這一年中升值了2615個基點。

2006年1月4日的報價與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完全相同。從這一天開始,詢價交易這一國際主流交易機制被引進中國,揭示了外匯交易方式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也被賦予了更為市場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幣匯率註定在這一年裡以更富彈性的方式運行。

5月1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1美元對8元人民幣。在此後的2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始終圍繞著這個重要關口上下波動。7月2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次「破8」後一路向下,從此告別了這個關鍵的位置。

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幣匯率突破7.88。此後的一個月間,人民幣匯率相繼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關口,12月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破7.83關口,以7.8240再創匯改以來新高。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3.65%。12月14日,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舉行的當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了7.82關口。第二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又以7.8185再創匯改後的新高。按照當日的數據計算,匯改之後人民幣已累計升值超過3.72%。12月29日,人民幣匯率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並首次突破7.81關口達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7.80關口告破,同時貴過港幣;

3月8日保爾森訪華,人民幣突破7.73關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夕,人民幣突破7.70關口;

7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7.60關口;

10月24日G7財長會議舉行後,人民幣突破7.50關口;

11月23日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以270.5億美元創出新高,人民幣突破7.40關口;

11月27日第十次中歐領導人峰會後,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從11.007一路上漲至10.5434;

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後,人民幣對美元連續5日上漲,連破3關破;

12月20日中國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加速,連續6個交易日上漲;

2007年,人民幣匯率整體上呈現單邊升值狀態。其中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振盪中不斷改寫匯改以來歷史新高。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最終以7.3046收,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6.5%。這一升值幅度較年初市場普遍的年內5%左右升值預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幣相對於其它主要貨幣,如英鎊、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現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對歐元表現為貶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中間價破7.0大關 。

㈧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歷史演變

1、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2、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

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1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

3、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6、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㈨ 05年-07年人民幣升值的變化過程

2005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達到7 110億美元。2005年以來對外貿易順差迅速擴大,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適當調整人民幣匯率水平,改革匯率形成機制,黨中央、國務院抓住有利時機,於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革的內容是,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中國人民銀行)
(一)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過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基本上是在不斷升值的。不過詳細考察,可以看出這個升值過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對去年7月21日匯改以來人民幣走勢的分析
1、第一階段是平穩升值階段:
時間是2005年7月21日——2006年5月15日。是人民幣匯率兌美元首次破八前的階段。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改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了2005年7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性不斷擴大的發展態勢。匯改初期,每月各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波動的標准差基本在0.30以下。2005年7-12月,僅有8月份該值大於0.30,7月和11月份均在0.20以下。而進入2006年以來,隨著匯率中間價確定方式的調整,人民幣匯率波幅明顯擴大。3月份各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波動的標准差達到0.96,4、5月份維持0.50以上。因此,如果說人民幣匯率5月15日破八可以理解為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正在逐漸加大的信號更為准確。
2、第二階段是人民幣匯率振盪調整階段
時間是2006年5月15日——2006年7月19日。,在8左右人民幣匯率進行一段時間的振盪調整飾在情理之中的。不過,由於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和美元的貶值,人民幣升值的方向不會改變,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振盪之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於2006年7月19日再次破八後,真正進入「7」的軌道,並開始加速升值。
3、第三階段是人民幣加速升值階段:
時間是2006年7月19日——現在。人民幣真正進入「7」的軌道,開始加速升值。人民幣匯率破八後,並沒有減輕人民幣匯率未來繼續升值的預期,反而加快了升值速度。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由於出口增速遠高於進口,我國貿易順差繼續擴大。中國2006年6月底外匯儲備已經達到9411億美元,2006年10月份我國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2006年10月份單月貿易順差突破200億美元,同時也是歷史上單月順差規模首次突破200億美元。1-10月份累計順差規模達到1336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的1.3倍。按照目前的趨勢,全年貿易順差很可能接近1700億美元。因此,我們認為高額貿易順差的持續是導致人民幣升值加速的主要原因。

這可是我的畢業論文啊。~~~唉..

㈩ 2005年5月10日港幣匯人民幣匯率是多少

為什麼要那時的排價?幫你查了一下。
2005年5月10日港幣/人民幣的中間價為1.0614元;
即:1元人民幣兌1.0614元港幣。
反過來1元港幣兌0.9422元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2005年5月人民幣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管理公司屬於金融企業 瀏覽:950
分期樂合作金融機構放款額度緊張 瀏覽:237
公司投資理財崗位 瀏覽:967
著名投資理財公司排名 瀏覽:20
期貨市場吸引投機資本 瀏覽:885
問醫生股票 瀏覽:320
茂源金融貸款公司簡介 瀏覽:664
貴金屬波動快的品種 瀏覽:24
各類金融機構的杠桿率 瀏覽:484
長期理財基金 瀏覽:404
悟空理財怎麼修改銀行卡號 瀏覽:854
手機app銀行理財靠譜嗎 瀏覽:176
廣州a股日內交易員股生錢 瀏覽:656
人民幣對越南盾匯率app 瀏覽:531
ok點卡抵扣杠桿手續費 瀏覽:313
杠桿原理起源於什麼公司 瀏覽:781
西安老版人民幣匯率 瀏覽:591
盒與鮮生金融服務 瀏覽:660
定投基金螞蟻財富還是理財通好 瀏覽:530
昨日日元匯率查詢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