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匯率變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摘要: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和擴大導致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因此也對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科學的分析人民幣匯率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從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原則出發,論述了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並詳細的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宏觀經濟;影響;政策
匯率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政策,其也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需要利用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來有效的進行干預與引導,以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穩定增長,同時有效的監管與調控也可以實現勞動就業、抑制通貨膨脹、拉動內需、穩定人民幣價值、維護國際間的收支平衡。貨幣政策的穩定與增長對宏觀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人民幣匯率在外匯市場的波動會抑制宏觀經濟的良性化發展,因此我們要對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論證,以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本文從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原則出發,論述了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並詳細的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主要對策。
一、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原則
(一)主動性。人民幣匯率關繫到我國的經濟政策、金融政策、宏觀經濟發展,因此在人民幣匯率調整過程中,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和經濟環境來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要把握匯率調整的方式、內容、周期,同時匯率調整也要積極主動,在宏觀經濟調控的各周期都要主動採取調控措施,以減少宏觀經濟的波動。(二)可控性。人民幣匯率調整會引發宏觀經濟指數的各項變化,在宏觀經濟管理上要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有效的控制,在保證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推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改革,同時對人民幣匯率加強控制避免金融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三)漸進性。人民幣匯率調整是一項周期性的工作,在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和調整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宏觀經濟的長遠發展。從現階段我國經濟的發展態勢來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應回歸市場的基本需求,從供給側的角度出發,加強浮動匯率的階段性管理,逐步的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靈活性。
二、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有利影響。1.人民幣匯率有利於降低成本。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原材料的購買量和消耗量巨大,而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能夠極大的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同時也能夠減少進口環節的支付費用。我國進口行業主要包括:天然氣、造紙業、化工業、鋼鐵、航空、電子設備等,在人民幣升值時購買這些材料會大大的減少成本支出,同時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我國國內的天然氣用量越來越多,我國政府和我國石油企業開始向土庫曼進口天然氣,2017年土庫曼對我國天然氣日出口量增加了1/3左右,2017年12月27日對我國的輸氣量達1億立方米,比前一時期增加了約3000萬立方米。2.人民幣匯率上升有利於技術引進。發達國家掌握著較為先進的技術,如:計算機技術、污水處理技術、節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醫學技術等,這些技術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助推作用,我國要通過技術引進來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先進技術,這也能夠幫助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和產業結構升級,因此需要提升人民幣的匯率,通過匯率的調整來提升我國貨幣的價值,以此來收購國外附加值高的企業和引進高新技術。3.人民幣匯率有助產業結構升級。我國的製造業和輕工業已被世界所認同,同時我國出口的產品多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集中型的低附加值產品,由於成本支出少、技術含量低、人工成本便宜,在走向國際市場時主要以價格為優勢取勝,但這種經濟模式只是暫時的,雖然通過競爭的企業也得到了一定的利潤,但資源的過渡消耗、人工成本的增長、產品更新周期限制、技術創新的遲緩等因素也給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需要通過人民幣升值來促進產業升級,只有產業升級才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能夠為我國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二)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1.出口壓力增大。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投資、消費、出口,在這三個主要力量中出口的力量占經濟增長指數的大部分,並且出口行業的發展也要與時俱進,中東歐鐵路的通車與「一帶一路」的發展極大的促進出口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會使我國的出口產品價格上漲,這會制約我國的出口量,同時也會使出口低價格產品的企業倒閉,因此人民幣匯率的上漲會給我國出口行業帶來壓力。2.影響外商投資。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外資上擁有較大的優勢,並且投資環境良好,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相對便宜,因此吸引了大量外商來華投資,並且這個系數還在不斷的增長,如果人民幣匯率提升,會造成外商在華建廠、設備購置、人工勞動成本、稅收成本、運輸成本等費用的增加,這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會提高失業率。
三、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主要對策
(一)減少誤區。人民幣匯率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但調整人民幣匯率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要減少人民幣匯率調整的誤區,不能把人民幣匯率與國家形象、金融體制、宏觀經濟政策相提並論,不能一味要求人民幣升值,要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和調整,確保經濟發展與國家實力的增強,過分強調人民幣匯率對經濟發展無益。(二)強化意願結匯制。我國要強化企業的意願結匯制,主要是通過國家允許來出售收入的出口外匯,出口企業在經營中除了專項外匯可保留外,其他外匯主要出售給國家指定的外匯銀行,這種模式下會造成市場匯率的扭曲,因此企業出口意願結匯是人民幣匯率發展的重要問題,所以應改革匯制。同時,意願結匯也有極大的好處,筆者認為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意願結匯有助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出口企業可通過保留外匯來降低匯率的風險;其次,意願結匯可以促進中央銀行的貨幣獨立性,傳統情況下匯率會產生波動,這時中央銀行對匯率市場進行干預與引導,這會使中央銀行對匯率的控制較為被動,強化意願結匯有助於提高中央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三)外匯市場的擴張。我國應加強對外匯市場的擴張,並且要提高外匯市場的容量,這有助於我國國有銀行機構的進場交易,同時能夠使市場的參與主體增多,范圍逐步擴大,有助於金融體系的完善。另外,市場機制是匯率定價的主導,我國應減少中央銀行核定外匯的結算余額,幫助外匯市場進行擴張以提高匯率的市場化管理。(四)改進匯率。匯率的改進主要是指浮動匯率,因浮動匯率是以市場供需關系為導向,形成過程也是復雜多變的,包括:經營主體對外匯的供求關系和銀行交易價格的市場化,如果市場匯率偏離了宏觀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中央銀行對匯率的預期值,這時中央銀行會進行有效的干預。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會成為市場價格的決定者和主導者,而經濟價格主體則成了被動的接受者,這類方式和做法不利於經濟市場的良性化發展,因此有必要參照國際通行的做法進行改革。
參考文獻:
[1]莫瑞斯•奧伯斯特弗爾德,肯尼斯•若戈夫.高級國際金融學教程[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李子奈,葉阿忠.高等計量經濟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3]馮濤,張蕾.宏觀經濟波動與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6(06).
作者:王連鳳 單位:鞍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住房資金管理部
② 各位老師,我想問一下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與美國對中國的GDP之間有什麼關系。
兩國GDP的比例和貨幣匯率的比例並不成正比。但GDP確實會對匯率產生影響。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
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
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你可以對比一下美國GDP、中國GDP的改變,和美元/人民幣匯率的變化
③ 人民幣匯率對我國經濟影響,我國得匯率特徵,以及這些如何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
人民幣匯率改革一年多來,總體上是成功的,一是釋放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匯率的彈性不斷增強;二是匯率改革平穩運行,匯率水平基本穩定。「匯改」與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影響也從理論描述變為具體現實,各經濟主體和經濟部門都感到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這里選取三個重要方面加以簡論。
一、人民幣升值對貨幣政策和銀行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目前我國央行貨幣政策面臨的嚴峻挑戰就是流動性過剩。商業銀行的結售匯業務獲得大量的人民幣頭寸,加上儲蓄的強勁增長,流動性明顯過剩。我國外匯儲備增長額中,很大一部分與人民幣升值預期有關。為給匯率改革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避免國際熱錢大規模湧入,央行通過壓低市場利率,以提高國際投機資本的成本。但低利率和流動性泛濫又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對商業銀行而言,由於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加上資本充足率等約束較強,過剩的資金大量湧入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這樣所形成的市場利率既不能反映資金供求的實際狀況,更不能發揮其重要經濟杠桿的調節功能。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單一,利潤的主要來源仍是存貸利差,貸款沖動在此情況下始終是存在的,有可能引致信貸失控和投資反彈。
為了回籠過多的流動性,央行主要通過發行票據、正回購等手段,這樣就使得公開市場操作成為對沖外匯占款的被動工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主動性因而受到了很大的質疑和挑戰。當然,相反,人民幣大幅升值會使中國的國際收支失衡變得更加嚴重,導致貨幣政策操作更加被動。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大,會對資本流動至少產生兩個方面的後果:一是吸引更多的國際套匯與套利資本流入中國;二是國內居民持有外幣的意願下降,紛紛將外幣存款換成人民幣存款。居民外幣儲蓄存款余額在2003年6月份達到908億美元的最高值,到2006年第二季度末下降到了657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對銀行業的影響也是明顯的,而銀行關涉金融安全、經濟安全。國際投資銀行高盛曾發布報告預測,人民幣每升值1%,中銀的盈利便將降低3.3%,凈利潤將減少0.6%。建銀2006年上半年僅匯兌損失就達24億元,中國中銀2006年上半年匯兌損失高達35億元人民幣。但以前預期的人民幣升值對銀行資產負債結構、收入結構和盈利模式等並沒有出現大的變化。這是因為我國銀行主要業務都限於國內,因而銀行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和收入結構都只是微調。
人民幣升值使國內銀行的外幣存款有所減少。占國內外幣存款市場49.8%的中國銀行上半年境內外幣儲蓄存款為316.9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8.2億美元。原來不少人士預期人民幣升值將帶來銀行結匯業務持續大幅上升。然而,2006年以來,結匯量比2005年同期下降,尤其是2006年8月至9月初,多家銀行的結匯量同比降低10%左右,相反,一些銀行售匯量卻同比增長了約10%。這是因為人民幣升值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很多人認為它將是個平穩的過程,並逐步適應。此外,一個主要原因是受樓市調控及成交低迷的影響,境外匯款購房的資金流入減少。而且除中行外,我國大部分的上市銀行業務范圍基本在國內,擁有的外幣資產和負債的比例較小,人民幣資產負債和外幣資產負債基本匹配,從事包括國際結算在內的國際業務的量也較少,對於表外業務產生的敞口通常會運用衍生品進行對沖,從經營上來看,升值的直接影響不是很大。
其實,人民幣升值對銀行業的影響體現在對綜合經濟的影響方面,進而影響到銀行的生存環境。去年9月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2007年1月我國貿易順差接近159億美元,與去年1月份94.9億美元的順差相比,上漲幅度高達67%。面對美、歐的壓力,匯率波動空間可能擴大,對國內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各種金融工具減少市場風險應成為各家銀行的共識。
二、人民幣升值對企業進出口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人民幣升值對不同行業企業的影響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大量持有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的行業,如:航空、電力和電信行業。升值將導致以外幣計價的資產貶值。而以外幣計價的負債將因此下降,從而減輕了企業債務。第二種類型是銷售產品、生產成本結構不同的行業。具體表現在:第一,產品價格以人民幣結算、原材料從境外采購,如造紙、汽車和機械設備行業,其生產成本因人民幣升值而下降,從而提升企業利潤;第二,產品價格以外幣結算、原材料從境外采購,如:石油、石化、紡織和鋼鐵行業,要看采購成本下降能否彌補因產品價格下降造成的損失;第三,產品價格以外幣結算、原材料從境內采購,如:醫葯、家電、化工和有色金屬行業,其負面影響最大。第三種類型是間接受益行業,如:房地產、商業地產、機場、港口、鐵路、高速公路、電力、供水和有線電視等行業。這些行業作為非貿易部門,純粹以人民幣計價資產,若人民幣升值趨勢持續,外資湧入將推動資產價格上漲進出口企業必須應從多方面入手,加強避險能力,主動進行匯率風險管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企業,有不同的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在我國外匯管理部門與銀行出台的一些新政策措施和避險工具指導下,要因企制宜選擇不同的產品,構成適宜的投資組合。一是利用金融工具進行避險。目前的匯率避險產品主要有遠期結售匯業務、結構性結匯業務、擇期交易、貨幣掉期等。遠期結售匯是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上主要的避險方式,但它對企業的匯率走勢判斷的准確性有較高的要求。利用金融市場工具規避匯率風險是國際市場上有貨幣暴露風險企業常用的固定外匯成本的方法。但目前我國金融機構提供的避險工具,從產品結構、設計、收費標准等方面與企業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的金融機構也應適應人民幣匯率浮動的需要,盡快向企業客戶推出更多合適的避險品種。二是通過合同條款的選擇迴避匯率風險:包括簽訂短期合同、採用多種計價貨幣或直接用人民幣計價簽約、協商使用固定匯率鎖定成本、提前或推遲結算等。企業在簽訂涉外貿易合同時,應盡量在合同中加入匯率風險條款。在匯率變動導致企業利益受到損失時,則執行新條款,保證企業的利潤空間。比如在簽合同時添加有關人民幣升值的條款,如果在供貨期內,人民幣升值到某個幅度,價格要重新調整。三是採用貿易融資形式迴避匯率風險。目前我國主要融資品種有授信開證、出口押匯、打包放款、外匯票據貼現、進口押匯和國際保理融資等。貿易融資可以較方便地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通過出口押匯等貿易融資方式,獲得外幣貸款並立即結匯,既滿足了出口發貨與收匯期間的現金流需要,又規避了匯率風險。四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規避風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成立以來,已有上千家企業享受了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便利,直接避免了匯率波動損失。銀行可以通過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票據保險」產品及時賣斷銀行票據,提前結匯規避風險。
其他規避匯率風險的工具還有:調整進出口比重,增加內銷比例;調整進出口國家和地區,由單一市場向多元市場擴展;匹配資產與負債的期限和貨幣結構;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改用非美元貨幣結算等。
三、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之所以單獨分析房地產業和銀行業,是因為房地產業是支持民生的重要產業,房地產安全直接關系著金融安全和宏觀經濟的安全。以銀行業為主體的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由於世界經濟金融的不穩定以及我國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把我國的金融安全提高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也一點不過分。
2006年,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9382億元,同比增長21.8%;商品房住宅價格同比上漲11.04%,其中高檔商品住宅同比上漲13.36%,同期,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1759元,同比上漲12.1%;1998年以來,全國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年均上漲6.5%,比居民消費價格年均0.6%的漲幅高5.9個百分點。以上數字清楚地表明,目前的房價仍在高位運行,顯示出前期房地產調控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從2004年開始,政府就出台不少政策來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無論是2004年的管住土地與信貸,還是2005年的「國八條」及2006年中央九部委聯合出台了13個房地產調控政策,其中包括加息、「國六條」、「限制外資」等,涉及住房結構、土地管理、稅收、信貸、市場交易秩序等各個環節。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政策之多、之細、之全面,是前所未有的。但為何調控效果不盡人意呢?
筆者以為人民幣加速升值對房地產市場調控造成了相當的影響。由於在人民幣資本項目下不能自由兌換,大筆熱錢就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進來購買房地產,尤其是前景無限的北京以及東南沿海的重點城市。這樣,房價上漲與人民幣升值並存,外資雙重獲益。去年以來,上海外資大量收購有房地產背景的項目和企業,一些外國人和海外華人大量購買房產就是表現之一;從國內情況看,在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地產股卻大幅上揚,不能說與人民幣升值沒有關系。現在,人民幣升值加速,這種行為將可能加劇。
因此,必須加強對外資進入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管理,進行必要的限制,阻止部分境外熱錢進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國家外匯管理局、建設部於去年下半年出台了規定,強化房地產市場外匯管理,規范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境內商品房。境外機構和個人購買境內商品房屬於資本項目交易,而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尚不足十年,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都應該是個消費品市場,按照自用和實需原則進行管理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我國資本項目下還沒有完全開放,政府監測和限制熱錢炒作房市也就名正言順,任何房地產市場的投機炒作,任何房地產市場的暴利行為就得通過各種政策嚴厲制止。
但是,調控房地產市場並非一味打壓價格。由於國內住房需求旺盛,而住房供應相對不足,決定了房價的上漲,關鍵是上漲的合理性。也就是房價的上漲相對於中低收入居民的收人上漲而言,要使他們的住房消費能力不斷地得到提高。而且,根據2006年12月11日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季度報告,中國的房屋貸款市場達2270億美元,規模居亞洲之首。如果房地產價格出現大幅下跌,銀行自身持有的房產抵押價值將會降低,進而影響到房地產的信貸投放,而這將推動房地產價格更大幅度的下跌,從而引發金融風險。因此,如何讓房價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從而最大程度地防範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實現抑制房價與防範風險的雙贏,將取決於公共管理部門的管理智慧和制度設計的藝術,也就是已經出台的調控措施是否有的放矢和政策的執行力度。
④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影響匯率波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六大點:
第一:國際收支:其中外貿收支對匯率變動起決定性的作用。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
第二:通貨膨脹:既直接關繫到貨幣本身實際代表的價值與購買力,又關繫到商品的對外競爭能力與對外匯市場的心理影響。通貨膨脹減緩,本幣匯率就上漲;反之則下跌。
第三:利率水平對資本的流動的影響:一定條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國際短期資金流入,提高本幣匯率;低利率則反之。80年代前半期美元堅挺,即美國實行高利率政策的結果。
第四:各國的匯率政策:匯率政策雖然不能改變匯率的基本趨勢,但一國根據本國貨幣走勢,進一步採取加劇本幣匯率的下跌或上漲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第五:投機活動:特別是跨國公司的外匯投機活動。有時能使匯率波動超出預期的合理幅度。
第六:政治事件:國際上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對匯率的變化也有重大影響。
上述各因素的關系,錯綜復雜:有時各種因素會合在一起同時發生作用;有時個別因素起作用;有時各因素的作用以相互抵消;有時某一因素的主要作用,突然為另一因素所代替。
⑤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將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請具體闡述其作用機理
1.1 匯率的相關概念
1.1.1 匯率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指的是不同的兩種貨幣的呼喚比率,又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同時還是不同國家制定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的主要依據。匯率的影響因素很多,比較主要的因素如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等都會或多或少的影響一國匯率的變化。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例如:北京時間2014年4月26日,港幣兌人民幣的匯率是100港幣兌換79.42元人民幣,另一種表示方法是1元人民幣=1.259港幣)。
1.1.2 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
名義匯率的另一種稱謂是雙國匯率,它表示的是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直接表示兩國貨幣之間比價關系的匯率。這種匯率主要是跟隨外匯市場的供需變化而變動。名義匯率的形成受一國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影響。國家施行不同的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和其他稅收政策等諸多因素都會對名義匯率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實際匯率是和名義匯率相對的,它是按照外國與本國價格水平調整名義匯率後的匯率。一般來說,實際匯率包含以下兩個層次的意思,第一,本文前面提到的經過調整價格水平後的名義匯率,可以用如下關系式表示:實際匯率=名義匯率*本國商品的價格/外國同商品的價格;第二層意思說的是將政府實行的貿易政策對匯率的影響程度進行考慮,綜合影響匯率變動的多方面因素。
從實際匯率的影響因素來分析,實際匯率更能全面反映國內國際經濟的運行狀況。而名義匯率則不能像實際匯率那樣反映較為全面客觀的經濟情況。
1.1.3 有效匯率
有效匯率通常表示一國貨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實際購買力及其相關變動情況。根據是否考慮通貨膨脹可以把有效匯率區分為以下兩種,其中名義有效匯率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而實際有效匯率則考慮通貨膨脹的影響。
1.2 匯率的標價方法
1.2.1 直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的另一種稱謂是應付標價法,它是用一定單位(1、100、1000、10000)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來計算相應的本國貨幣。簡單來說就是購買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所需支付的本國貨幣。目前,在主要的國際外匯市場中,使用這種直接標價法的國家較多。舉個例子來說,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7.9,也就是1歐元兌換7.9元人民幣。
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實際運用這種標價方法時,主要依據其規定單位內對換的外幣的多少來分析本幣的貶值與升值。當一定單位的外幣兌換的本幣數額比前一個時期增加時,就會出現相應的外幣幣值上升或本幣幣值下跌,這種變化就是外匯匯率的上升,反之則其相應的變化與上述相反。
1.2.2 間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的另一種稱謂是應收標價法。應收標價法的主要標準是用一定單位(如1個單位)的本國貨幣為基礎,摺合其相對應的外國貨幣。這種匯率標價法在國際外匯市場上,主要有歐元、英鎊、澳元等使用。比如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9705,也即1歐元兌0.9705美元。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間接標價法在使用過程中,控制本國貨幣的數額一定,而相應的外國貨幣的數額隨本幣幣值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當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兌換的外幣數額相較於前一個時期減少時,則說明外幣的幣值上升,相應的本幣幣值下降,也就是外匯匯率下跌;反之,當一定數額的本幣能夠兌換的外幣數額比前一個時期增加時,就會出現外幣幣值下降、本幣幣值上升的情況,也就是外匯匯率上升。可以說,外匯的價值和匯率的升跌成反比。因此,間接標價法與直接標價法相反。
2 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2.1 匯率變動對外貿的短期影響
匯率變動影響對外貿易主要是基於以下原理:匯率變動影響進出口商品價格和貿易量從而間接影響進出口貿易收支情況。
2.1.1 本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某國貨幣的貶值會使兌換成外幣的出口商品價格下降,價格下降之後,提高了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可以增加出口,促進商品打入國外市場。同時,本幣貶值還會對收入、物價水平以及相關的原材料價格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本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當某一國的貨幣在國內的價值上升時,其中國內的相關原材料價格就會下降,這樣也就相當於產品的製造成本降低,因此,其產品出口時價格也會降低。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的價格是隨著匯率的變化而變化的,當本幣貶值時,同等單位兌換成的外幣也會出現下降,而且本國產品用外幣表示的價格也會降低,這就相當於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相較於其他國家的產品價格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就會提高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能夠促進本國產品的對外出口。本幣貶值也會導致同等單位的外國貨幣升值,從而進口的國外商品價格會上升。這不利於進口貿易的增加,國外產品價格的提高會減弱國外產品對國內消費者的吸引力,所以本幣貶值不利於進口。第二,假如一國貨幣的內在價值保持不變,則用本幣來表示的原材料價格也會保持穩定不變,這樣出口商品的生產成本就會保持穩定。現在,考慮匯率的變化對其商品出口的影響。若本幣出現貶值,則用外幣來表示的商品其出口的價格也會隨之降低,這樣出口企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中具有價格低的競爭優勢,有利於國內出口企業擴大對外出口。假如一國貨幣在本國內出現貶值,那麼用本幣表示的原材料價格就會出現上漲,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從而提高了國內企業產品的最終價格。
2.1.2 本幣貶值對進口的影響
一國商品的進口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匯率的變動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此外經濟結構、實際國民收入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一國進口貿易。甚至在特定的某一時期,比如某國的國民經濟對外需求快速發展階段,其進口貿易的發展可以幾乎不受匯率變化的影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進口需求的剛性,本文在這里只是簡單分析本幣貶值對進口造成的短期影響,根據大量的數據統計和國際貿易資料,可以簡單的歸納出如下觀點:通常情況下,一國本幣出現貶值,那麼用本幣表示的外國商品的價格就會出現上升,這種情況是不利於本國進口商品的,會增加國內消費者的消費負擔。
2.1.3 本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
從實際的經驗來看,以我國的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為例,主要依靠國內廉價的原材料和勞動力資源,若國內貨幣發生貶值,則相應的勞動力價格和原材料價格就會隨之上升,這個十分明顯的例子就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產生後,國家出台4萬億的資金進行救市,在資金寬裕的情況下,國內貨幣出現貶值,基礎原材料出現大幅度上漲,從而提高本國企業的生產成本,也會最終傳到給出口產品,增加出口產品的價格。若是本國貨幣發生對外貶值,那麼勢必會催升本國出口商品的外幣表示價格,這兩種作用的相互疊加就會導致本國的出口商品價格大幅上漲。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到出口商品的實際競爭力,不利於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2.1.4 本幣升值對進口的影響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相關貨幣升值貶值對進出口商品的影響,在對進口商品的影響方面,不再進行深入討論。簡要給出以下結論:按照一般的規律,本幣匯率若升值,則國內消費者和企業就會得到進口產品價格下降的利潤。
2.2 匯率變動對對外貿易的長期影響
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匯率的變動對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匯率主要是影響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在涉及到兩國商品的價格變化和貨幣匯率的變化時,不能僅僅根據匯率因素來制定貿易政策。匯率對一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一般是通過對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變化實現的。這種影響在長時間的積累過程中就會逐漸顯現出來。
現階段關於匯率的變動對對外貿易的長期影響,學術理論界還未形成比較一致的結論。但是整合其中的一些觀點不難發現,主要的理論可以分為如下兩類:第一是中性論,第二是非中性論。中性論的核心觀點是說在一國的對外貿易長期發展過程匯總,其匯率的變化對其影響幾乎沒有多大作用,也就是說,從長期來看,一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不受匯率變化的影響。非中性論的核心觀點把匯率的影響作用看的比較重要。一國匯率的變動除了在短期造成對外貿易的影響之外,從長期來看,匯率的變化也是影響對外貿易的一種重要因素。這種觀點的理由是:匯率變動對貿易的影響可以造成一國進出口產品價格的變化,而其價格的變化最終會體現在商品的競爭力上。這種理論受到很多出口替代型國家的重視,一些國家為了提高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就會主動讓其國內貨幣貶值。
因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在實際國際社會中都可以找到相關實例,因此,不能說哪一種觀點絕對正確,哪一種觀點絕對錯誤。但是通過分析其中的主要理論還是可以在一定的條件范圍內加以評判的。匯率的變化對一國對外貿易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其發揮作用力的都不是匯率本身。匯率變動從長期來看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會發揮其對一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當然這些條件也會隨著經濟發展周期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變化,但是就目前而言,以下幾個因素還是比較重要的。①一國出口產業一定要具備一定的規模,在擴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發揮其競爭優勢。匯率的變動對出口產業造成的短期有利因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這就需要出口企業不斷提升其出口產品的競爭力,積極保持這種競爭優勢。②一國的出口產品的工業體系必須完善,因為不完善的工業體系在某些領域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制約,不利於提高出口產品的核心競爭力。③在國外市場的需求彈性比較穩定,一般對匯率的變化不是很敏感,在這種情況下,匯率的變化一般不會對出口產品造成影響。④有效的知識更新和先進科學技術的開發應用。出口產品或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價格的高低,而主要是核心技術的掌握能力。產品或服務的先進技術和與市場需求的完美結合是保證一國出口產品競爭力的關鍵。
3 人民幣匯率變化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的重要影響
3.1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收支的影響
一般地,一個國家的貨幣升值,必然會引起以外幣為表現形式的物價上升,這就嚴重影響了該國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利於國家出口貿易的發展。另一方面,該國在進口其他國家的商品時,由於進口的商品價格降低,有利於該國發展進口貿易,擴大商品進口規模。因此,一國本幣的升值不僅會帶動該國進口貿易的發展,還會抑制本國出口貿易的增長,這就進一步擴大了貿易逆差,不利於國家改善貿易收支,從而影響本國人民的生活水平。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成熟,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而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則使得通貨膨脹情況日益嚴重,進口需求不斷增長。此外,人民幣貶值又逐步加大了國際貿易摩擦,不利於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因此,這一時期我國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貿易收支不平衡狀況尚未好轉,就受到了來自國內和國際各方面的影響,貿易收支呈現出逆差,並在一定時期內難以扭轉。3.2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結構的影響
3.2.1 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的影響
貿易結構反映了一定時期內貿易的構成情況,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貿易結構泛指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占總貿易的比重大小,而狹義的貿易結構則主要指對外貿易中商品的結構情況。
從資源配置上來說:如果匯率發生變動,則商品的相對價格改變,會引起該商品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同方向變動,而稀缺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反方向變動,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
3.2.2 匯率變動對我國外貿方式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方式的影響具體體現:
從生產成本上分析。作為生產要素的資本和勞動力,資本可以在國與國之間自由流動,所以貨幣匯率變動對以資本為主要生產要素的產品產生的影響相對小些;而勞動力是不可以在國家間自由流動的,所以匯率變動會引起本國勞動力價格的同向變動,從而影響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成本變動,使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加工貿易在其外貿方式結構中的比重發生變化。
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逐步增強,跨國公司作為國際貿易的市場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從跨國公司發展的視角來分析匯率變化對貿易發展的影響意義重大,其研究結果深刻揭示了二者的關系和變化規律。跨國公司因其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影響著國外投資的決策和方向。而一國匯率的貶值必然會導致其勞動力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因此很多跨國公司此時都傾向於選擇該國作為其發展基地,從而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匯率的變動勢必會影響跨國公司在我國的投資發展情況。另外,一個國家的匯率貶值可以極大地帶動該國出口貿易的發展,進而影響其對外貿易的結構。同時,如果跨國公司的投資主要集中於資本密集型產業領域時,也會加快企業的人員流動,出現裁員等問題,引發一系列民生問題。
3.2.3 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分布的影響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施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逐漸加快。在我國加入WTO後,我國和世界各國的貿易聯系更加緊密。貿易結構也更加呈現出多元化,但是總體上來看,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還有諸多不合理之處,比如,在對外貿易對象的區域分布上不是很均衡,主要以歐美日韓為主,進出口額在上述地區也主要是出口大於進口,隨著區域經濟的進一步深化,這種趨勢還在不斷加強。在新時期,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不斷推進,我國的製造業水平在提高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以零部件生產加工組裝為主的工業生產模式,一方面能夠提供廉價的工業製成品,但另一方面工業附加值較低,企業效益不高。從我國的進口產品結構來看,進口的產品主要是光學、醫療、照相、器械等高新技術產品,以歐美日的居多,人民幣若升值,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企業的進口,簡單來說,人民幣升值,國內的消費者可以花更少的錢去購買國際市場的優質商品和服務。
4 結論
從上述的相關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對外貿易結構也正在發生變化。盡管如此,但是現階段我國的出口仍然以初級工業製成品為主,在國際市場上也主要是以價格的優勢打開市場。而相關企業也基本處於產業鏈的低端,沒有獲取相應的高額附加值。這種大量出口的初級工業製成品,雖然可以提高總體的貿易量,但主要是一種低端貿易產品的大量增長,並不能真正反映出我國的貿易情況。
5 對我國現階段的啟示
新價格數據顯示,目前的人民幣已大約達到合理估值水平。鑒於我國經濟的相對發展水平,平均物價水平已接近與美國相比所應處於的水平。使用其他方法計算的結果略有不同,但人民幣已不再大幅低估的結論看來很有說服力。人民幣升值幫助降低了美中之間的巨額貿易失衡,並減輕了競爭力受到威脅的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壓力。我國外匯政策歷來是一個引發爭議的問題。經過10年刻意貶值以推動出口驅動的經濟增長之後,我國政府終於在2005年屈從於國際壓力,開始允許人民幣實際價值上升。自那時以來,人民幣已升值約30%,升值進程僅在金融大危機之後才一度停了下來。
人民幣不可阻擋的升勢也致使「套利交易」大行其道,使得短期資本大規模流入中國內地市場。這是一柄雙刃劍。它為金融體系提供了資金來源,債台高築的地方政府與企業部門,正需要更多信貸資金來掩蓋壓力。但它也加劇了內部信貸泡沫,令其達到無法持續的地步,並迫使我國政府加大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以便壓低匯率。我國外匯儲備的升高在全球經濟中起到了一種量化寬松的作用,因為這導致我國購買了發達市場國家的政府債券。這可能也推高了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因為我國很可能已開始推動新增儲備多元化,以擺脫以往美元在儲備中一家獨大的局面。最後,儲備的巨大變化再度引發了美國對中國「操縱匯率」的擔憂,即便實現途徑是資本流動而不是貿易順差增加。
⑥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到6.5時代,中國的經濟是否會受到影響
人民幣相對美元價格上升到6.5,意味著人民幣升值了,中國的經濟當然會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直白點來說就是在外貿進口上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物資,對普通人來說就是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幣換到更多的美元或者其他外幣了。
發展經濟在現代社會中永遠是不變的主題,而影響國家經濟最大因素之一就是貨幣價值了,如果一個國家貨幣不值錢,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狀況一定不會太好,當然影響國家經濟的不止是貨幣價值,還有其他很多方面。
⑦ 人民幣兌美元下降的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對進出口的影響人民幣升值會擴大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使進口增加。對於依靠進口能源或原料的企業來講,將減輕進口成對外匯備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導致的儲備資產的匯兌損失。 熱錢會繼續流入,延後升值可能造成更多的以人民幣計算的儲備資產的蒸發。
二、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實行出口導向戰略,使出口結構一直得不到優化,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
三、影響就業 人民幣升值將加大國內就業壓力。
四、有助於緩和貿易摩擦 人民幣升值有助於緩和我國和重要貿易夥伴的關系。人民幣適當升值,不僅有助於緩和我國和重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少經貿糾紛,而且能夠樹立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良好國際形象。
人民幣匯率變化會影響國際貿易與資本流動
人民幣匯率變化會影響國際貿易與國際資本流動,從而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
一、影響國際貿易
人民幣匯率走低不利於進口,有利於商品出口增加。 以進口為主的企業,因為購匯需要支付更多的人民幣,相同的人民幣換得的美元更少,所購買到的貨物量更少,導致進口成本增加,進口商品的競爭力和利潤會降低。 貶值有利於出口企業, 因為出口貨物所收到的美元,能從銀行換回更多的人民幣,利潤會增加,匯率貶值的實質是對出口商品變相補貼。消費、出口、投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保持幣值穩定,更有利於中國經濟長遠發展。
二、影響國際資本流動
當人民幣貶值成為持續性趨勢,投資者將購買並持有美元等外幣資產以保值。大量人民幣兌換成外幣,從而引發國內資本特別是國際熱錢大幅度外流,國家的外匯儲備減少。貶值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不利於一帶一路的戰略投資。人民幣升值會吸引國際資本投資中國,人民幣幣值堅挺,有利於人民幣走向世界,成為世界主要貨幣儲備。從長遠講是利好。
匯率變化給經濟帶來的影響既有消極也有積極
人民幣匯率變化對中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只有當人民幣匯率變化處於一個合理的區間時,才會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
當前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好似一把雙刃劍,升值與貶值都會對我國經濟產生正面以及負面的影響。現階段,我國正處於對外開放、對內改革的關鍵性時期,和諧安定的社會景象來之不易,因此國家政府在制定人民幣匯率政策時,必須慎之又慎。人民幣匯率的適度變化,不僅為我國對內改革提供了保障,同時也活躍了我國進口與出口,這對穩定經濟秩序有著積極作用。現如今,我國人民幣匯率總體的變化趨勢是升值,但是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全局考慮,弊大於利。為此,我國面對著這樣的壓力,一定要採取積極的對策來調控人民幣匯率。
⑧ 人民幣的匯率上升對中國的經濟造成什麼影響
經典經濟學理論認為,本國匯率上升會導致出口下降、進口上升,從而減少貿易順差或增加貿易逆差。然而,教科書的分析並不能反映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的影響,出口的變化將是相當復雜的。
一、第一個因素涉及進出口貿易中相當普遍的訂單-生產模式。由於訂單是生產和交貨前簽訂的,訂單的數量不受變動了的價格的影響,因此,當匯率變動從而價格變動時,進出口額的變化主要來自價格效應,比如出口價格上升,出口量不變,則出口額上升。因此,匯率變動的短期影響與標准分析的影響正好相反。只有當反映在新訂單中數量開始對新的價格做出反應時,即數量效應佔主導時,進出口額的變化才會按照標准分析的預測一樣發生變化。
二、第二個因素涉及價-量變化對總額變化的影響。在微觀經濟學中,我們知道價格上升導致銷售收入上升的條件是,均衡位置的需求價格缺乏彈性。這種分析同樣適用於對進出口額變化的預測:像一些進口投資品可能在短期內是相對缺乏彈性的,此外,像糧食進口這樣的需求也是比較缺乏彈性的,而像旅行、奢侈品這樣的需求可能就是比較富有彈性的。只有當進口和出口需求的彈性滿足某一條件時,價格的變化才能導致凈出口如標准分析一樣變化,這個條件就是馬歇爾-勒納條件,即本幣貶值降低貿易赤字的條件是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大於1。該條件的推導可參考國際經濟學或國際金融學相關教材。
三、上述影響的標准分析仍然只是就單一市場的分析,而實際上,匯率變動不僅在價格上直接影響到進出口,同時也會通過對其它變數如利率、生產成本等變數的影響而間接地影響到進出口。
比如,由於本幣升值,進口品價格下降。當進口品中相當大的比例是投資品比如機器設備、原油等等時,這種價格下降會直接降低進口品購買廠商的成本,從而導致相關行業的成本下降和產出增加。當這些行業主要從事出口品生產時(中國存在這種情況,但還不夠普遍),就會使出口的本幣價格下降從而有可能抵消本幣升值的影響,使出口價格也下降。
四、應該注意到的是,由於當我們讓人民幣升值時,採用的並不是一次性升值的方式,而是逐漸放寬浮動范圍的方式,這就有可能引發經濟主體,包括進出口供給方和需求方的預期。這種預期同樣會影響進出口的變化,比如,當預期人民幣會進一步升值從而中國產品的世界價格會進一步上升時,對中國出口產品的短期需求可能會增加,從而短期內價格上升不僅不會減少出口,反而可能增加出口。另一方面,由於人民幣一直處在緩慢升值過程中,對國內出口廠商而言,每一筆收到的外幣貨款換成人民幣時都會比簽單時少,這就增加了廠商預測匯率變動的風險,也會使廠商在簽單時定更高的外幣價格從而減少出口需求。這兩個方面的影響孰輕孰重,則根本不是理論所能解決的問題,而必須在現有市場信息基礎上做出一些多少有些主觀的推測。
總而言之,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的影響是相當復雜的。我們觀察到十年來進出口的變化和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之間的關系,可能有助於我們對各種效應大小的推測。然而這些數據並不是實驗室數據,它們受到各種其它因素的影響,比如歐元區經濟的下滑、其它發展中國家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擴大給中國出口產品帶來的競爭等等。要真正區分出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⑨ 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及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模型測算依據
匯率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首先表現為進出口價格變動引起的初始影響(直接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這一影響的大小主要由進出口價格彈性決定。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貿易發展的定量分析顯示,我國出口價格彈性為1,即我國出口價格相對世界出口價格每上升1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進口價格彈性為0.4,即我國進口價格相對世界進口價格每下降1個百分點,進口增長率提高0.4個百分點。
匯率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除了要考慮進出口價格變動引起的初始影響外,還要考慮匯率變動引起經濟增長變化的回波效應(間接影響)。對進口而言,匯率升值的初始影響會導致進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放緩,卻會減少對進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國GDP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實際進口增長率減少1.33個百分點,因而進口的回波效應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對出口而言,作為經濟貿易大國,不僅匯率升值的初始影響會抑制出口;同時,由於本國經濟貿易減速將導致世界經濟貿易趨緩,又會進一步減少本國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經濟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實際出口增長率減少2.7個百分點,因而出口的回波效應對減少出口表現為疊加效應。
由此可見,貨幣升值對出口的抑製作用大於對進口的刺激作用,國內國際經濟減緩對進出口的影響,強於價格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
2.測算結果及分析
按照人民幣升值1%、2%、3%和5%四種情況,經模型測算,其對國民經濟主要指標的影響,如表1和表2所示。根據表1和表2,人民幣升值2%,出口增速減少1.5個百分點,進口增速增加0.2個百分點。按2004年數據計算,相當於出口減少91億美元,進口增加12億美元,貿易順差由320億美元減少到217億美元,減少凈出口需求852億元人民幣,大約影響當年GDP增長率(當年支出法GDP為140776億元,增長9.5%)中0.6個百分點。匯率升值後,能源、原材料、機器設備等進口產品的價格降低,國內相應產品價格也會降低,企業投資成本下降,企業投資意願有可能增強;同時,國內價格水平下降以及出口受阻,也會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消弱企業投資意願,綜合作用的結果,名義投資下降0.2個百分點,實際投資增長0.2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下跌有利於消費增加,但受經濟增長減慢的影響,收入水平會有所下降,實際消費增速降低0.1個百分點。考慮到三大需求的變化,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下降0.5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0.4個百分點,就業減少50萬人,財政收入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增加額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M0、M1和M2增速分別下降0.4、0.5和0.4個百分點。
模型測算顯示,一次性匯率變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將會隨著時間遞減,第二年影響減弱一半,兩年後影響基本消失。
參考資料:http://www.moneychina.cn/d/2005/09/19/112711437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