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經濟杠桿率真的偏高嗎
還未,正在惡化中!IMF發表評論,指中國過去兩年的債務增長,與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兩年專一樣快,債務總額由10年前屬佔GDP的150%,上升至GDP的260%。這種增速一般會以金融危機或突然經濟放緩告終,中國也不會例外。評論指,中國的問題貸款過去兩年已倍增,官方數字為占整體銀行貸款的5.5%,但實情可能更差,約4成新債只剛好夠冚舊債的利息,而在2014年,中國最大一千家企業中的160家,利息支出已超過其稅前盈利。更高的債務意味著公司將不得不在支付利息和償還方面投入,在投資和僱傭方面投入會不斷惡化。
B. 為什麼說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
據測算,2012年中國全社會的債務規模達到11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占當年GDP的215%。李揚強調,上述數據顯示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C. 我國為什麼要去杠桿
因為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機構對短期流動性(資產變現以應對資產價格波動的能力)和高杠桿更為依賴。
之前美國的幾輪量化寬松政策(QE)向新興市場國家注入了大量的美元,中國也被迫接受輸入性通脹。隨著美國逐步退出QE政策勢必推升美元中長期走強,令美元資產吸引力上升,導致全球資本迴流美國。反過來就可能引發中國大規模的資本外流和外貿收縮,造成資金面的動盪。
由於去杠桿化有放大周期的典型特徵,倘若眾多金融機構在同一時間大規模出售風險資產就會導致資產價格的下跌,而資產價格的下跌進一步促使金融機構去杠桿化。
因此不能把去杠桿化放在危機發生之時,中國的金融機構需要防範於未然。中國經濟尚處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二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GDP增長速度低於預期,匯豐PMI低於榮枯線50,經濟弱復甦的信號顯現。在外來風險的沖擊下,中國金融市場面臨著去杠桿化的巨大壓力。
去杠桿的宏觀經濟後果
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大規模去杠桿化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宏觀經濟後果,例如引發費雪債務通縮和GDP 增長放緩。
在金融市場,去杠桿的需要導致金融中介機構拋售資產、停止放貸,導致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信貸緊縮和借貸約束收緊。很多時候,隨著貸款人和投資者尋求風險較低的投資,這一過程伴隨著對質量的追求。
然而,由於無法獲得運營所需的信貸,許多其他方面健全的公司可能會倒閉。此外,陷入困境的公司被迫迅速出售資產以籌集現金,從而導致資產價格暴跌。通貨緊縮的壓力增加實際債務負擔,並進一步分散經濟損失。
除了造成通貨緊縮壓力之外,去杠桿化資產負債表的公司和家庭通常會通過大幅削減支出來增加凈儲蓄。
家庭消費減少,企業解僱員工,停止投資新項目,導致失業率上升,甚至降低資產需求。從經驗上看,消費和 GDP 在去杠桿化的頭幾年通常會收縮然後恢復,這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經濟中的總儲蓄下降,盡管個人儲蓄傾向較高。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節儉悖論。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經濟為何要去杠桿化
D. 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
240%,這是東方匯理銀行的高級經濟師高大力給出的一個預測值。這個數值意味著,到年底,中國這個經濟體中的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家庭債務的總和,也就是債務總額,相對於中國經濟全年的GDP而言,比例將達到240%。也就是說,債務是收入的2.4倍。
雖然很多人關心政府債務,而地方債在去年底也有了一個官方說法,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對中國經濟的整體債務水平缺乏概念。高大力的預測,應該算是我能看到的最新預計,因為2013年才剛剛結束。
簡單看到240%這個數值,會發生很多誤讀。你的第一感覺應該是太高了,難道1元錢的GDP需要2.4元的債務來支持嗎?這種感覺對也不對。說對是因為比例的確不小,說不對是因為你可能從來沒有對債務GDP比例有過認識,超過100%的比例你都可能認為不妥。
我們需要做一些對比。高大力認為中國需要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因為如果他的預測正確,240%就不是一個好兆頭,「在歐債危機高潮期,歐洲債務總量佔GDP的比例約為250%」。這是橫向比,縱向比呢?2012年底,中國所有債務的總額已佔GDP的216%。因此到2013年的預測值240%,杠桿上升的勢頭依然很猛。
216%這個數據來自哪裡?高大力沒有說清楚來源,但我能找到的一個近似數據是215%。這個數據是上月剛剛發布的,來自於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課題組。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強調,中國全社會的杠桿率已經很高,「去杠桿」在所難免。
李揚認為,從總量上看中國的總債務水平低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但比南非之外的其他金磚國家都要高,尚處於溫和、可控階段。鑒於中國的債務水平近年來上升較快,應當保持警惕。從風險視角來看,李揚指出,國家資產負債表近期的風險特點主要體現在房地產信貸、地方債務以及銀行不良貸款等項目,而中長期風險則更多集中在對外資產、企業債務以及社保欠賬等項目。無論哪類風險都和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密切相關,應對辦法還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
李揚說的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高大力說的大規模的債務重組有什麼不同?我看沒有什麼不同。李揚說的是方式,高大力說的是方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不可避免地就是大規模的債務重組。
從李揚2013年底公布的2012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15%,到高大力2014年初預計的2013年底的債務GDP比例240%,這是一個怎樣的增速?如果你還是認識不夠,我們再看看之前的數據。
在我可以查到的說法中,渣打銀行[微博]的王志浩2012年11月時曾經預計當年年底中國債務佔GDP比重將超200%。現在來看基本沒錯。而當時王志浩還提及了他掌握的兩個數據,「(中國的)信貸擴張在2009年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整體杠桿率從2008年底的153%增加到2009年底的185%。」
如果王志浩的數據基本准確,而高大力的預測基本靠譜,那麼中國經濟的整體杠桿率,相當於從2008年的153%漲到了2013年的240%。
正因為這樣的勢頭,所以高大力說「如果這個步調持續下去的話,十年以後債務佔GDP的比例可能會達到500%。如果到了這么高的杠桿率,比較疲軟的企業和政府必然會違約。在接下來五到十年,中國必須要有大規模的債務重組,否則違約風險將大增」。
2014年開始,我已經在《地平線》專欄中寫了三篇文章,分別是「2014年看好中國的最大理由」、「索羅斯的中國難題」、「央行的算盤:緊而不慌的『去杠桿』」,加上今天這篇「中國的債務杠桿到底有多高?」半個月我都在討論中國經濟的杠桿率。
這里並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列舉了各方面對中國杠桿率的分析和預測。有樂觀一些的,也有悲觀之極的。但是,所有人都會承認,一個僅僅依靠債務杠桿支持的GDP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大家的分歧只不過在於,中國經濟的杠桿過程到底在什麼位置?是在一個上升過程中,還有增加的餘地?還是到了一個頂點,即將反轉?還是說已經開始反轉,開啟了去杠桿化的過程?
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位置將強烈暗示著央行貨幣政策的不同操作。如果杠桿還在上沖,意味著市場主體主動加杠桿的慾望還在,那麼央行就應該從緊甚至加息;如果杠桿已經開始收縮,一個債務收縮的過程已經開始,央行反而應該為了穩定需求放鬆銀根,比如降低存款保證金率甚至減息。
央行有沒有答案?在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中,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9.7%,達到17.29萬億元的年度歷史最高水平,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8.4%。而央行的表態是,「2013年M2和貸款數據基本達到調控要求,今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不會收緊或放鬆貨幣政策。」
不收緊不放鬆,這就是央行對杠桿位置的判斷嗎?
E. 為什麼中國的股市會有這樣大的杠桿
。。。。。。。。
這也算大?
你說的那些是非法的吧
F. 傳統製造業是高杠桿企業嗎
當前中國經濟的高杠桿問題已經引起普遍的關注,大家討論中國經濟風險,幾乎三句話不離高杠桿。中國經濟是否進入了風險鐵三角?
美國經濟學家雷恩哈特和羅格夫在2009年出了一本暢銷書:《這次不一樣》。一個主要的結論,是錢借多了、杠桿太高,容易出問題。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杠桿率一直在快速上升,這讓人擔心中國版金融危機是否正在不斷逼近。最近國際清算銀行做了一個研究報告,提出在很多國家出現了風險鐵三角現象:第一,生產率下降;第二,杠桿率上升;第三,政策空間收窄。三個因素攪合在一起,很難走出來,所以叫風險鐵三角。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當前中國經濟中似乎也都存在。
今年政府提出五大經濟政策任務「三去一降一補」,其中一個是去杠桿。目前看,去杠桿政策的成效不大,任重道遠。實際上,無論是學界、業界還是政界,對高杠桿問題有普遍的擔憂,但在很多具體問題上,認識並不深入,起碼共識不清晰。
談到杠桿率,國際比較中常用綜合性指標是M2/GDP。中國的負債率做一個簡單的跨國比較可以看到,M2佔GDP比率已經達到200%,美國是80%。除了日本比我們高,再比我們高的已經不多。還有一個更常見的綜合性指標是非金融負債與GDP之比,我國目前是240%左右,這個數字超過多數新興市場經濟的水平,但跟發達經濟比的水平相似。
但如果我們簡單地拿這類數字來下結論,還需要考慮一些結構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國杠桿率太高其實還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如果細分一下,比如把非金融部門再分成政府、家庭和企業來研究,我們發現其實政府的負債率並不高,居民部門也不算太高,負債率最高的是企業,非金融企業負債與GDP之比達到160%,在全世界都算是很高的比率了。繼續細分下去,我們再把政府分成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發現地方比中央的高。
政府杠桿率太高有什麼問題?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國家公共債務佔GDP的比重在30%以下,GDP增長率平均為4.1%;這一比重在30%-90%時,GDP平均增長率大概在2.8%;這一比例超過90%,GDP平均增長率為2.2%。顯然,政府舉債對GDP增長的效應有負面影響。
中國企業的負債率太高似乎是共識,總體達到160%。但各行業的杠桿率差異很大,最高的是房地產與采礦業。如果進一步分解成國企與民營企業,它們的杠桿率也不相同。另外,研究也發現民營企業的杠桿率的提升對GDP增長貢獻比較大,國企差一些。這樣看來,如果加杠桿,加民營企業的杠桿更好,如果去杠桿,去國企的杠桿更好。但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在經濟前景不確定的情況下,銀行更願意把錢借給國企,民企反而會變得更加保守,它們的杠桿率會下降。這意味著即使政府想刺激經濟增長,但發出的錢更多地流入到了效率相對較低的國企。國企加杠桿、民企去杠桿,從效率的角度看,這可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換句話說,杠桿的質量在下降。這不但令生產率下降,政策空間也會大打折扣,因而出現了風險鐵三角。這就是當前最令人頭痛的困局。
為什麼會走入這樣一個境地?我的解釋是三個雙軌制。第一個雙軌制是國企和非國企的雙軌制;第二是要素市場的雙軌制,政府對金融、土地等諸多生產要素的干預還很明顯;第三是金融行業的雙軌制,傳統大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等市場化金融並行。我們國企與民企杠桿率的分化問題,其實也與這三個雙軌制有關,簡單地看,國企和民企所受到的政府的支持是不一樣的。國企面對軟預算約束,受市場紀律約束相對較少,即便績效一般,銀行也會認為把錢借給國企更安全。從微觀層面看,這完全沒問題。從宏觀層面看,資源不斷流向效率相對較低的部門,這就是一個大問題。
當前中國經濟要往前走,關鍵是新舊產業的更替。今後要用創新驅動經濟發展,但新產業往往得不到好的金融服務。傳統的製造業有很多國企,杠桿率已經很高,下不來,繼續佔用大量的金融資源。無論是東南沿海勞動力密集型的製造業,還是西北、東北的資源型企業,很多已經失去自生能力。但東南沿海的產業調整非常快,東北、西北的產業調整比較艱難,因此形成了很多僵屍企業。中國當前過剩產能問題嚴重的領域,僵屍企業也很多。
但是對於去杠桿,我們的預期也應該切合實際。去杠桿的重點應該放在改善杠桿的構成與質量,一句話就是增加好杠桿、減少壞杠桿。第一個建議是去僵屍。當然,去僵屍也不是說簡單關門了事,中央政府還應該在就業安排和不良資產處置等方面提供支持,盡量讓這個過程變得相對平穩。
第二個建議是終結雙軌制。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尤其是金融體系的改革。讓國
G. 高杠桿是如何形成的
根據中國經濟現狀,經濟去杠桿的路徑有二:一是金融端,二是產業端。金融端的債轉股、高風險負債移至表外、不良資產剝離、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展期或債務減記等手段是短期的權宜之計,不會根本改善資產負債表的質量。為實現經濟去杠桿,需要提高金融市場效率,同時強化金融監管,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產業端經濟去杠桿路徑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市場退出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杠桿只是表象,根本的解決之道是通過深化改革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實現經濟再平衡。
H. 中國股市的高杠桿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嗎
有的,上一波牛市就是因為高杠桿的原因,產生了很多的泡沫,所以才有後面的去杠桿,然後股市走熊。
I. 中國股市高杠桿化體現在什麼方面
就是去年關閉,剛剛又重啟的融資,這是真正的飲鳩止渴啊!在證券公司用十萬可以在證券公司借十萬,等於二十萬抄股,獲取的收益(虧損)比原來放大1倍,這就是杠桿,還有民間配資公司,用十萬能借到四十萬,共五十萬,盈虧放大到五倍。雖然眼看著一波泡沫牛市又可能被拋起而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無力的告戒股友們,現在真的是「股市有風險,投機須謹慎!」
J. 央行表示我國居民杠桿率在國際處合理水平,你對杠桿率有何了解
央行表示我國居民杠桿率在國際處合理水平,但是人們對於杠桿率的了解不是很深,在這里給大家解釋一下杠桿率。
在金融中,杠桿的含義很明確,這意味著經濟實體承擔的債務與自身資產的比率,並且意味著經濟實體使用自身資產履行債務的程度。迅速上升的杠桿比率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風險因素。近年來,居民的杠桿比率增長過快,居民的債務過分集中在住房投資上,這加劇了房地產泡沫。
但是,如果投機者對房價有相同的期望,它將使房價上漲的趨勢由群體的期望形成。為了將來獲得豐厚的利潤,他們將開始購買大量房地產以促進房價的上漲。隨著房價的快速上漲,這將導致更多的投機者購買房屋。房價上漲的預期將進一步成為集團的預期。最後,整個團隊將加入購房大軍,這使房價遠離其價值。這個過程通常存在於房地產價格上漲的過程中。這種情況是:由於一定的因素,房地產價格上漲,使得投機需求持續增加,投機者將購買大量房地產拉高房價,人們形成了對房地產價格上漲的一致預期並急於購房,導致居民總債務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