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寧想探究杠桿平衡時動力和動力臂的關系.實驗過程中,小寧保持阻力為3N,阻力臂為0.2m不變,然後改變動
分析數據:
2N×0.3m=0.6N?m;
2.4N×0.25m=0.6N?m;
3N×0.2m=0.6N?m;
4N×0.15m=0.6N?m;
6N×0.1m=0.6N?m;
12N×0.05m=0.6N?m;
可知:F1L1的乘積為0.6N?m;則F1=
0.6N?m |
L1 |
0.6N?m |
L1 |
B. 證明動力與動力臂的關系的實驗 過程
1、鐵架台放在水平桌面上,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取數目相同的兩組鉤碼,一組做動力,另一組做阻力,把它們分別掛在杠桿的兩臂上,先把動力臂長度固定,改變阻力臂的長度直到杠桿平衡。這樣做3—4次,看每次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是否相等。
3、在杠桿兩臂分別掛上兩個和四個鉤碼,改變阻力臂長度直到杠桿平衡,改變動力臂長度重復實驗,看每次的動力乘以動力臂與阻力乘以阻力臂的乘積有何關系。
4、在杠桿的一臂掛上三個鉤碼做動力,在同一臂上用彈簧測力計向上拉杠桿作為阻力,杠桿平衡後,計下測力計的示數以及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數值,這樣,在不同的位置上做幾次,看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與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有何關系
5、在表格中計下實驗數據
6、分析得到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乘以動力臂與阻力乘以阻力臂的乘積相等。
求採納,謝謝
C. 在杠桿平衡時,如果動力臂和動力保持不變,那麼阻力和阻力臂有什麼關系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臂乘以動力等於阻力臂乘以阻力,所以當動力臂和動力不變,即動力臂與動力的乘積保持不變,則 阻力和阻力臂成反比關系。
D. 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和動力臂的關系
由表中數據可知: 阻力相同、阻力臂相同,動力臂越大,動力越小. 所以有結論:使用杠桿,當阻力和阻力臂相同時,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故答案為:使用杠桿,當阻力和阻力臂相同時,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E. 杠桿平衡條件中為什麼「動力加動力臂等於阻力加阻力臂」不成立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而不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至於為什麼是相乘而不是相加,這個在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 "不證自明的公理" ,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
F. 杠桿平衡的原理
杠桿原理就是「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版和阻力)權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
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6)杠桿平衡時動力與動力臂的關系擴展閱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原理基本有3種類型,第一類的杠桿例子是天平、剪刀、鉗子等,第二類杠桿的例子是開瓶器、胡桃夾,第三類杠桿如錘子、鑷子等。 杠桿分為3種杠桿。第一種是省力的杠桿,如:開瓶器等。第二種是費力的杠桿,如:鑷子等。第三種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如天平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杠桿平衡
G. 小華通過實驗探究杠桿平衡時動力和動力臂的關系。實驗過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變,在杠桿水平平衡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