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人民幣匯率陷漲跌兩難境地

人民幣匯率陷漲跌兩難境地

發布時間:2022-05-24 11:44:54

⑴ 人民幣匯率下跌有哪些影響

人民幣貶值是市場的一種正常反映,是央行減少行政干預,逐漸交由市場決定的信號。
人民幣下跌原因有三:一是中國的出口貿易額下降,處於經歷過去年第四季度出口高峰後的淡季,這種出口貿易的差額影響了匯率走向;另外,前段時間樓市降價風波引起了市場擔憂,產生了唱空中國的言論;而且投資者前期套利的資金,要獲利回吐,再加上美國QE退出,資金迴流。可以說,這次下跌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

⑵ 影響下半年人民幣匯率漲跌的因素有哪些

海投全球:受疫情沖擊,美元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持續貶值,在今年一季度受疫苗部署和對經濟復甦預期上升等因素的影響,美元指數開始反彈。未來人民幣匯率走勢一方面將受到美國貨幣政策走向的影響

⑶ 人民幣匯率連續貶值,這對中國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匯率連續貶值,這對中國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匯率貶值了,現在咱們要用72才能在國際上換到一美元,如果是前幾年六塊多就能搞定,這個就叫做貶值,但你以為咱們吃虧了嗎?那還真不是口口聲聲的同志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好消息,為啥,因為匯率的變化能讓你掙的更多,主要是1000美元的貨物,之前出口至少6000的人民幣的匯率變化。數量不變,到手就成了7000多,你說這是不是好消息?而且恰好了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今年的環境已經很嚴肅了吧,但前四個月咱們依然還是出口了6782億美元的東西,進口了6210的貨物,照樣有58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所以對咱們來說,這波貶值總體不虧。

首先就是這個人民幣貶值會造成外資的大幅度地流出,那麼我們知道這個人民銀行手中啊,它的這個資產負債表兒是跟我們完全反著的啊,那麼人民幣在它呢,是負債,在我們這兒是資產啊,那麼外匯呢,在人民銀行是這個非常重要的一項資產,如果外匯儲備持續下降的話,那麼就會造成人民銀行的這個資產負債表收縮,也就會造成這個國內的這個貨幣政策會產生一個比較大的一個影響啊。

第二呢就是貶值,不利於資產價格啊,我們看到只要這個人民幣快速貶值的過程之中啊,股市債市都表現不太好啊,那麼股市和債市都會造成一定的資金流出,那麼資金減少也就會讓這兩個市場呢,造成這個空頭的走勢啊,那麼未來可能對於樓市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

⑷ 為什麼現在人民幣匯率一直往下跌(2019年8月)

央行在外匯市復場進行操作制,向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

央行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外匯儲備8月大幅下降,其變動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央行此前公布數據顯示,8月我國外匯儲備減少939億美元,單月減少額創歷史最高。

從8月份外匯儲備變動情況看,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三方面,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操作,向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外匯儲備委託貸款項目在8月份進行了一些資金提款;8月份國際市場一些主要金融資產價格出現不同程度回調。

(4)人民幣匯率陷漲跌兩難境地擴展閱讀:

人民幣匯率的相關情況:

1、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經常賬戶還會保持順差,對外直接投資和吸引外資持續增長。中國外匯儲備充裕,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未來外匯儲備有所增減也是正常的。

2、當外儲下降到一定程度後,央行便不再有空間通過消耗外儲去干預匯市,預期未來央行會允許人民幣逐步有序貶值。

3、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人民幣貶值壓力繼續增大。多家機構預測,隨著人民幣貶值壓力的進一步釋放,央行仍會繼續採取行動來控制匯率,未來外匯儲備存量還將縮減。

⑸ 關於人民幣外匯對中國的影響

關於人民幣是否升值問題,網上爭論很多,有的說不升,有的說不升就虧了中國人民。都有道理,但是都缺少理論的深度。也不了解經濟本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豈有一定之規。希望本文能為諸位的觀點作一了斷。
近期來美國和日本壓人民幣升值的話題,成為了熱點。美國和日本指責中國政府幹預外匯自由,要求中國實行浮動匯率,放開資本管制。而中國則堅定或者委婉地予以拒絕。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首先從黃金談起。大家知道,人類最初的貨幣是黃金和白銀。黃金和白銀由於不易變質,產量又不是很多,易於切割,成為了所有國家都接受的財富符號。當時歐洲殖民主義者對黃金產生狂熱的迷戀,他們尋找新大陸的重要目的就是尋找黃金。後來的不少文獻在談到這段歷史時,大都指責資本主義赤裸裸的掠奪財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本性。事實上,如果把當時的歐洲看作是相對孤立的整體的話,也就是說,假如掠奪來的黃金主要只在歐洲內部使用,那麼這些黃金對於歐洲來說,談不上什麼原始資本積累,而只是相當於貨幣擴張而已。簡單地說,歐洲黃金的增多,就跟今天的多印鈔票一樣,輕度的黃金擴張可以刺激經濟,而過分的黃金擴張只會讓經濟發瘋。
當然,黃金總量如果不增長,就跟今天的中央銀行停止發行鈔票一樣,經濟也會因為缺乏足夠的貨幣而停滯蕭條。
黃金就其質地來說,非常適合作為貨幣。但是它並不是具備貨幣的所有要求。這體現在它的供應上。黃金的供應是自然決定的,有時候多有時候少。而國家經濟的發展往往需要穩定的貨幣供應。特別是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總量時,黃金就再也跟不上經濟的增長,而成為經濟的制約因素。
在貨幣的進化過程中,開始出現紙鈔。最開始的紙鈔就是借條。銀庄(相當於今天的私人銀行)發出紙鈔,拿著紙鈔的人可以在銀庄的各個分庄換取銀子或者黃金。由於發出去的鈔票隨時都可能換成黃金或者銀子,所以各個銀庄必須在有等量的黃金或者銀子時,才敢發鈔票。這就是大家常常聽說的:發放鈔票要以黃金外匯等儲備為基礎。當然,這種說法反映的是當時的現實。有些學經濟的還用這句話來解釋當今的貨幣政策,就是胡扯了。
在銀庄發放鈔票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可以比黃金或者銀子擁有量更多的發鈔票??因為鈔票不可能立刻要兌換成黃金。特別是對於那些大銀庄,他們的鈔票因為信譽好,甚至可以直接像黃金白銀那樣來買東西,人們也就不在乎是不是一定要兌換成黃金白銀了。這樣,銀庄發出的鈔票遠遠超過了其黃金白銀擁有量。這就是信譽貨幣的始端。它意味著,貨幣可以憑空的印刷出來。但是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這種擴張都是通過信貸完成的。因此不少經濟學者堅持:即便貨幣可以憑空創造,但是也只能以信貸的方式進行擴張。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理論依據,我可以預言,如果說貨幣財政政策要進行改革,那麼首先將會在貨幣的發行方式上對傳統理論的突破。
由於銀庄發放鈔票可以超過它實際擁有的財富,只要不發生擠兌,它就實質上是佔有了這些多餘的財富。這就類似於現代國家發行鈔票的貨幣稅。同時鈔票由私人發行,也不利於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所以在貨幣的演化過程中,國家開始集中發鈔權。國家發行鈔票,最初也是以黃金作為本位,也就是國家要擁有多少黃金才發多少鈔票,鈔票可以自由兌換黃金。
但是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貨幣總量需求增大,黃金開始緊缺,國家不得不在黃金儲量之外發行過量的鈔票。此時金本位崩潰。再後來黃金成為國際間的重要支付手段,國家感覺有必要自己進行掌握,所以國家就開始終止鈔票和黃金的自由兌換,而把有限的黃金用於國家控制。這樣就進入徹底的信用貨幣時代,黃金作為一國內的支付手段退出流通領域。國家發行鈔票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並獲取發行鈔票的巨大利潤。因為他們付出的是紙,印出的卻是錢。
基於同樣的原理,國際外匯市場也走在同樣的演化路徑上。
二戰過後,各國把黃金交放到美國央行,美國按照與黃金的一定比例投放美圓。各國都接受美圓為世界通用的貨幣。這個過程相對是比較公平的,因為美國要嚴格按照其黃金儲備發放美圓,而且各國憑借美圓可以自由提取美國的黃金,因此不存在剝削他國財富之說。但是很快,由於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不要說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是世界的黃金總產量都跟不上經濟的發展,美國要滿足各國把美圓作為外匯儲備以及世界貨幣的需要,不得不開始超出黃金儲量來印刷美圓。在談到這段歷史時,要糾正一個錯誤,就是美國大量印刷美圓,來解決它的外匯逆差,並不一定是因為美國經濟的衰退造成的。即便美國的經濟不衰退,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將促使它在黃金儲備以外發行美圓。特別是,美國自身的經濟發展越快,就越有多印美圓的需求。如果美國的經濟長期處於順差,則美圓就無法發到世界上去,也就成為不了世界貨幣。
由於美圓發行的總量遠遠超過了美國的黃金儲備,美圓相對黃金就再也無法維持以前的比率,美圓不得不進行貶值。此時世界掀起拋售美圓,提取黃金的熱潮,如果放任下去,美國央行的黃金可能被耗盡,於是美國政府宣布,停止美圓與黃金的兌換,美圓與黃金脫鉤。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不是由於哪個國家的經濟衰退引起的,而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歷史趨勢。
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垮台,美圓憑借其歷史慣例和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仍然不可動搖。而且這個時候美圓的霸權開始顯現出來,美圓開始作為美國攫取其他國家財富的重要手段而存在。
形象一些說,此時美國類似世界央行。美國發行的美圓已經成為信用本位的貨幣。它可以憑空印刷美圓,用於購買它國生產的實物財富。也就是說,美國可以用白紙來換取它國的原材料、以及其它實物產品。有人會說,當美國用美圓購買它國產品時,其它國家也就獲得了美圓,其它國家可以持美圓反過來購買美國產品,因此不存在說美國霸權不霸權的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方面與目前美圓貶值的問題密切相關,這個在後面我會闡述。這里我談它的第一方面,就是美圓的貨幣稅問題。
雖然擁有美圓的國家可以向美國購買產品,從而使得與美國的交換成為等價交換,但是一方面它是各個國家的重要外匯儲備手段,隨著經濟的增長,儲備也會逐漸增多;另一方面美圓作為世界貨幣,它必定要在世界其他各國流通,而且世界經濟發展越快,在各國流通的總量也就增長越快。因此從局部看,不斷有美圓流出或者流進美國,但總體上,還是以美國向外輸出美圓,向內輸入實物財富為主。這就是大家看到為什麼往往都是美國逆差的真正原因。這長期停滯在美國之外的美圓,就是美國向各國收取的貨幣稅。美國憑借貨幣稅的特權,直接無償掠奪別國財富。因此大家再看到美國對世界上其它國家進行援助時,應當知道它可能僅僅歸還了從這些國家掠奪過來的部分財富而已。同時大家再看到美國逆差,而且美國拚命指責其他國家造成它的逆差時,千萬不要輕易得出美國真的吃虧的結論,它是在賊喊捉賊,流血的說不定恰好是你自己。
的確,如果美國美圓輸出過多,這些輸出的美圓如果反過來購買美國的產品,無疑是美國財富的損失,其收的貨幣稅就少了。所以,美國採取了另外一個措施:貶值。我個人相信,美圓保持一定時期的穩定,然後貶值,然後再保持一定時期的穩定,然後再貶值,是美國的一項長期既定戰略而不是什麼突發危機使然。當其他國家都儲存太多的美圓儲備後,例如中國這樣的國家不吃不喝勒緊褲腰帶的積累了3000多億美圓的外匯儲備,美國就開始考慮貶值了。美國貶值貨幣主要通過降低利率,擴張財政支出,以及央行干預來完成。通過這些措施,使得美圓供應量增大,美圓貶值。美國的降低利率和擴張財政支出,對本國經濟也要造成影響,譬如經濟可能過熱。但是美國對於國內經濟,雖然我並不能斷定它是有意為之還是對經濟運行還不是太熟悉,總之在它執行美圓貶值手段時,嚴格的控制了國內的需求,也就是說通過供需失衡,使得美圓利率下調,美圓貶值,同時美國的經濟還不過熱。我已經聲明,不排除是美國對經濟還不熟悉的原因導致其供需失衡。但是,如果換上是我,如果對經濟比較了解的話,不排除不採取某些相似手段。特別是美國剛剛完成一場戰爭,也給貶值造成了有利條件。
假使美圓貶值10%,則中國外匯儲備硬生生損失300-350億美圓。放之世界,各國又要損失多少?美國又要掠奪多少?
當然,美國雖然容許一定的逆差,但是逆差太大,給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利的。美國一方面通過貶值減少逆差,另一方面,特別是小布希執政,削弱福利,經濟萎縮,失業增加,因此增加出口外貿需求就成為拉動經濟的重點。美國出口產品多是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再多,對於美國的實物財富減少也影響很小。所以增加出口,並以出口獲取的財富用來進口低附加值的實物財富,也是美國經濟的重點。而美圓貶值,降低了其出口價格,增加了出口。
以美國和中國兩國而言,美圓貶值,人民幣升值,對於今後的進出口影響自不必說,最狠的一招還在後面。
美國和日本指責中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其要求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人民幣要升值,一個是資本市場管制要放開,也就是說資本可以自由兌換。這兩個要求足以對中國經濟構成致命的殺傷力。
一種貨幣的貶值可以有多種手段。例如美國,是通過調節美圓利率等國內經濟政策手段來實現。但是這種方法運用不當的話,往往會傷人一千,自傷八百,因為這些國內經濟政策不但影響外匯市場,還威脅本國國內經濟。坦率的說,這也是西方經濟理論本身的缺陷導致的。而中國採取的是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通過央行的買進賣出,來保證外匯市場人民幣的匯率。同時中國還採取資本管制,資本並不能自由進出中國市場。因此中國可以在相對屏蔽本國經濟的情況下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但無論如何,貨幣是否貶值,大多都是由政府政策決定的。無論美國也好還是日本也好,其貨幣的貶值都是政府幹預的結果,而不是什麼他們口口聲聲說的市場、自由。日本有官員說雖然利率由政府決定,但是匯率應當由市場決定的說法簡直是搞笑,這是典型的話語霸權。都是干預手段,都導致貨幣貶值的後果,難道惟獨你那種干預是市場經濟,我這種干預就是政府幹預?說句實話,目前西方通行的外匯體系本身就有很多缺陷,難道彌補這些缺陷,不跟你犯同樣的錯誤就是政府幹預?
他們的真正目的,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還在於一個更加陰險的措施。
在他們要求人民幣升值之時或者之前,美國或者日本的金融投機家開始把大量資金暗地流入中國。如果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這種流入就更加容易。資金流入中國後,兌換成人民幣,等著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後,這些金融大鱷就開始拋出人民幣,購買美圓。中國央行不可能也跟著拋出人民幣購買美圓,如果那樣的話人民幣的匯率就會下跌。中國央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必須購買人民幣,拋出美圓等外匯儲備。本來中國的人民幣之所以表面上看要升值,是因為中國經濟失衡,需求不足,物價低迷,大量人民幣游移於市場之外的結果,特別是近年來大量資金外逃,據統計外逃資金達3萬億之巨,並不是人民幣真的就該升值了。如果那時資本市場開放,外逃資金加上中國本土藏於地下的人民幣傾巢而出,再加上金融大鱷利用金融杠桿,以一元資金調動十元的比率,來沖擊人民幣,可能最終有兩個結果。比較樂觀的結果是中國央行外匯儲備足夠,最終咬牙撐住了人民幣匯率,但是此時由於已經大量的拋出美圓,所以外匯儲備也是損失殆盡,國家經濟倒退幾年乃至十多年。第二個結果更為恐怖,就是央行發現無法支撐,最終放任人民幣匯率變化。此時人民幣匯率將一路下跌,人民幣越下跌,人們越是拋出人民幣,越拋出人民幣,人民幣匯率越下跌,直到最後崩潰為止。這就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翻版。到那個時候,中國徹底萎靡不振。
這是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即便中國仍然在資本管制,但目前各種投機資本仍然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中國200多億美圓就是跡象。
那麼,可不可以人民幣不升值,但資本放開管制呢?如張五常主張的那樣?相形而言,我寧願人民幣浮動一下匯率,同時不開放資本兌換,也不願意固定人民幣匯率下開放資本市場。因為浮動匯率,游資要來沖擊人民幣,至少我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加強管制,而開放資本市場,在目前人民幣總體上看可能反而是貶值的情況下看,如果國外金融大鱷連同地下人民幣狙擊中國,即便人民幣不升值,也可能耗去大量外匯儲備,經濟遭受重大損失。
從另一方面,我們又不禁要問,即便美國不耍手腕來搶奪中國手中的外匯,外匯對於中國就有什麼意義嗎?
長期以來,中國由於教育、社保福利等政策上的失誤,以及中西部經濟差距、城鄉經濟差距的進一步增大,致使內需嚴重不足。內需的不足又導致工資進一步降低,反過來又致使內需進一步下降。所以中國把經濟的發展寄託於外需,希求通過外貿把產品賣出去。但是中國的產品多是低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主要是靠廉價。而這種廉價又主要依靠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來完成的。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長久的壓低勞動力的工資,則國內內需將沒有啟動的可能,中國會進一步依賴外需;而依賴外需又需要再壓低勞動力的工資,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而壓低勞動力工資又將繼續壓抑內需。
現在抽出身來回看我們的國內經濟,當真是一幅奇觀:
我們不斷的生產大量產品源源不斷的輸往國外,換回大量的外幣,國內人民卻無法消費。換回的大量外幣又被國家通過購買美國等外國的國債等方式,流回美國等國家。
這樣,中國以紙幣標志的GDP不斷增加,但是用於國內消費的財富卻不見增長甚至可能下降。
又由於內需不振,外需就佔了總需求的相當比重,所以人們就以為外需更加重要,進一步不惜抑制內需來擴張外需,於是國家經濟進一步走向歧形。其表現形式是外匯出現大量順差,國內需求萎靡不振。
夫一國之經濟,根本應依賴於物質財富的消費,此種消費乃是下一輪物質財富再生產的源泉,豈能守著幾張花花綠綠的廢紙來富強邦國。美國常年保持外匯逆差,卻成為了經濟超級大國,非常重要的一點便在此。中國外貿所得外匯,不用於購買國外相應物質財富以供國內發展,別說4千億美圓儲備,就算有4萬億美圓又與廢紙何異?可嘆了枉自緊縮了國內需求,卻是與他人作嫁衣裳。
外貿之輸贏,不在你逆差還是順差,而在你產品的附加值是否高。倘若產品的附加值低,你順差越多,國力便越是衰退。不過此經濟分析,不是此文內容,放作以後分析。
目前中國央行正竭力抑制人民幣升值,其採取的干預方式乃是標準的西方宏觀貨幣政策,即買進美圓,拋出人民幣。為防止拋出人民幣導致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又緊縮銀根,削弱正常途徑的貨幣投放數量,以求達到一國貨幣總量的穩定。這種方法非常危險,因為雖然好象總量上貨幣穩定,但是加強了經濟的不均衡,正常的商業運作被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限制,拋出的人民幣卻大量的游移於市場之外。結果中國的經濟將處於這樣一個兩難境地:經濟繼續緊縮,需求繼續疲憊,而大量人民幣成為地上懸河,隨時可能崩潰。因此正常經濟一旦稍有起色,央行就不得不擔驚受怕,怕這懸河垮了,造成通貨膨脹,所以收緊錢口袋。而收緊錢口袋,經濟便沒有起色。所以兩派經濟學家吵架,一派說中國經濟要通貨膨脹,一派說中國還在通貨緊縮,都有道理又都沒有道理。關鍵怕的就是這道懸河,是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劍。如果沒有這道懸河,中國經濟究竟是緊縮還是膨脹,局勢就會明朗,爭論就會少得多。
中國經濟要正常運轉,必須削掉這道懸河。加強對壟斷利潤的稅收,加強打擊資金外逃,實行財產登記制度,增設遺產稅。加大教育投入,加大社保醫療等公共福利設施投入。切實保障工人權利,提高我國勞動力素質,不要老是以廉價勞動力為榮。把外向型經濟轉為內向型經濟。以上措施,可以相當於中央銀行緊縮銀根給投資造成的影響一樣,但是卻可以刺激投資的積極性和增加消費,削去懸河,因此與僅僅緊縮銀根不可同日而語。對於目前的外匯儲備,除了保留必要的用來穩定市場的部分外,應當用以購買戰略資源或者技術,通過這種方式把美圓拋出去,以絕國際社會之話柄,並同時讓外匯切切實實地用來建設中國,而非像守財奴一般抱著外匯壓箱底。要是中國以後被迫拋出美圓之時,是通過吸納人民幣來拋出美圓,中國央行還自以為是執行外匯調控政策,則中國數十年之積累,轉眼便灰飛煙滅,一場空矣。
一句話:解決外匯困境,攘外必先安內。

人民幣升值對老百姓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將更值錢。比如,如果人民幣升值10%,1000元人民幣就相當於132.90673美元。從狹隘的角度來看,升值對老百姓有好處,但如果從整體的國家或者經濟層面考慮的話,人民幣升值以後,給國家宏觀調控帶來不確定性,甚至給就業帶來困難,個人收入很有可能會減少。比如,人民幣升值後,到中國直接投資的成本就會加大,外商就會減少在華投資,新的投資企業可能會停滯,已有的企業規模也可能會縮小,這當然會影響到我們的就業;同時,由於升值的原因,國外遊客就會減少來華旅遊和消費,這也會對我們的服務業、旅遊業等造成沖擊,進而影響到這部分的就業人群。人民幣升值,也會使進口商品大量涌進國內市場,這會讓國內的部分市場份額被國外企業佔領。這兩個方面都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國內部分企業需要重新調整,很多人可能會因此失業。有研究表明匯率升值10%,全國就業人員將減少381.2萬。
人民幣升值對各行各業的影響:
1、外匯負債類行業將明顯受益,主要包括航空、貿易等行業。這些行業由於有較多的外匯負債(特別是美元負債),因此人民幣升值將給這些行業帶來匯兌損益,特別是像航空類公司,往往都有巨額的美元負債,因此將明顯受益。
2、原材料或部件進口型行業也會有所受益,主要包括造紙(紙漿進口)、鋼鐵(鐵礦石進口)、轎車(部分重要零部件進口)、石化(原油進口)、化纖及塑料(原料進口)、航空(航空器材進口)、服裝(高檔面料進口)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每年均需要進口相關的原材料及部件,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這些行業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中國造紙行業中的紙漿成本佔70%,而紙漿中的38%是進口的,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造紙行業的成本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從而明顯提升造紙行業的盈利水平。
3、投資品行業也會受到一定的資金追捧,主要包括具有土地價值的房地產、園區開發等行業、具有資源價值的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由於此次升值幅度不大,因此境外資金有可能對通過投資這些行業中的公司所擁有的土地或房產來獲得升值收益,從而加大資金對這些投資品行業的吸引力,從而引發價格的上漲。
4、傳統的出口優勢型行業則受到直接沖擊,包括紡織服裝、家電、機械等產品。由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利潤率有所下降,但我們認為僅2%的升值幅度影響不大,通過成本壓縮和價格適當轉移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公司,特別是龍頭企業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5、國際化定價的行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包括完全國際化定價的有色金屬、部分國際化定價的石化、鋼鐵、電子元器件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價格影響較大,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它們以人民幣計價情況下的售價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
6、進口產品替代的行業將也會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鋼鐵、家電等。這些行業的產品和國外進口產品競爭較為激烈,而人民幣升值以後會導致國外進口產品以人民幣報價下降,從而使得本土產品的競爭力有一定的下降,並進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盈利水平。
7、外貿服務業行業可能會間接受損。由於人民幣升值可能對我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將可能對港口、機場和航運行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由於升值刺激進口可能也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其影響幅度相對較小。
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是較為復雜和多角度的,往往是利空和利多的綜合。匯總分析,結合我們對各行業重點公司在人民幣升值2%的情況下的盈利情況變化分析,我們認為此次人民幣升值對航空、造紙、園區開發、房地產、通信運營、通信設備等行業構成利好,但除了航空行業外,其他的利好程度不高,而對鋼鐵、視聽器材、石油開采、紡織服裝、元件等行業有一定的利空,但從我們跟蹤的重點公司業績變化來看,程度不大。而其他的行業總體是一個較為中性的情況。
1、外匯儲備過多不經濟。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從海外籌措資金時要被強加風險溢價,從而必須支付高昂的利息,但如果把外匯儲備投向流動性高的「安全資產」美國TB(財政部證券),則只能獲得不足2%的收益率。這種利息上的「收益逆差」現象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越多損失越大。而且,這些資金原本應該用於具有更高收益率的國內投資,然而卻向美國融資,這樣,不難發現保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是很高的。
2、外匯儲備過多加劇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官方外匯儲備是由貨幣發行當局購買並持有的,其在貨幣發行當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礎貨幣量,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造成了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
3、外匯儲備過多會推動人民幣的不斷升值。近段時間來,美國等國家極力地鼓吹人民幣升值,根據之一就是人民幣外匯儲備過多。人民幣升值自然是好事,人民幣的堅挺可以提高中國經濟在國際上的地位,促使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貨幣,但人民幣的升值是一把雙面刃,它同樣會削弱我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在目前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動力的情況下,出口競爭力的弱化不僅直接影響到國內經濟增長速度,而且會影響國內勞動力的就業,影響到中國城市化的進程。

⑹ 為何說人民幣匯率難現大升大貶

2017年人民幣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美元走弱為人民幣升值貢獻趨勢,經濟復甦為人民幣提供托底支持。展望2018年,在全球經濟復甦背景下,美元難以重演一枝獨秀,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外部環境相對有利,匯率貶值風險不大,但人民幣對美元能否持續升值,將更加取決於國內經濟與政策走向。目前看,2018年人民幣出現大升大貶概率均不大,有望保持基本穩定。

2018年中國經濟可能穩中趨緩,但下行風險有限,貨幣政策繼續保持穩健,金融監管維持高壓的可能性較大,預計2018年人民幣匯率難現大升或大貶。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也表明,大升或大貶均非政策合意狀態,未來人民幣匯率或以區間震盪為主。

⑺ 人民幣匯率兩難是指

盤點「人民幣匯率兩難困境」
人民幣升值和貶值各有利弊,正如一隻象有四條腿。摸到升值的利和貶值的利的兩條前腿的人可以討論人民幣匯率的兩易佳境,摸到升值的弊和貶值的弊的兩條後腿的人可以討論人民幣匯率的兩難困境。

兩易佳境缺乏討論的必要性:那麼容易的事兒何必花時間討論?所以發表的文章都是討論兩難困境的,可謂永恆的文章題材。難怪那麼多人反復炒作,樂此不疲。

1988年
《試論人民幣匯率高估的影響和現行體制下我國匯率政策的兩難處境》 1988年10期 《金融研究》
2006年
《專家:人民幣匯率兩難困境 國際化是唯一出路》 2006-10-23 理想在線
2007年
《人民幣匯率困境下「高儲蓄兩難」及其出路》 2007年第05Z期 《集團經濟研究》
2008年
《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困境和方向》2008年10期《金融經濟》
2009年
《人民幣匯率陷入兩難境地》 2009年3月17日 《中國證券報》
2010年
《破解人民幣匯率的「兩難困境」》 2010年07期 《西部論叢》
2011年
《人民幣匯率走勢進退兩難》 2011年09月28日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2年
《劉杉:QE3讓中國處於兩難困境》 2012年09月21日 中國經濟網
2013年
《人民幣匯率「虛高」 貨幣政策再陷多難困境》 2013年10月 23日《經濟參考報》
2014年
《順差帶給匯率的兩難困境值得警示》 2014-02-13 《21世紀經濟報道》

⑻ 人民幣匯率走勢及其原因分析

11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前日上調226點至6.5897,中間價升至2018年6月27日以來最高點。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先抑後揚。年初人民幣匯率下行,至5月底曾一度收於7.1455,隨後開始上漲。截至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較5月底的低點已升值近8%,同期,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升值幅度超3%。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平均為6.9586,較2019年全年均值仍貶值了0.86%。

此輪人民幣匯率上漲已經引發業內專家關注。綜合專家們的觀點,此輪人民幣匯率上漲推力主要來自兩個層面——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和中國國際貿易方面表現強於預期;另一方面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和財政政策表現引起國際金融市場動盪。

在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看來,本輪人民幣匯率升值具有堅實的基礎,幾乎所有匯率影響因素都對人民幣形成了利好。

——中國經濟率先從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復甦,進出口和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都實現了順差,這是人民幣匯率上漲的基本面因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9%。前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707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7%。其中,三季度經常賬戶順差942億美元。

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讓當前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全球經濟為之一振,其各項數據甚至好於此前諸多境外機構的樂觀預期。

——美元指數大幅下行是推動人民幣匯率上漲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衡量美元價格的美元指數從103點下降到目前93點附近,回落幅度接近10%。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撰文指出,美元指數趨勢性走弱對人民幣匯率有反向升值推動作用。同期,歐元兌美元升值也超過10%。

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時,都採用量化寬松、超量化寬松,甚至是超超量化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導致全球市場流動性泛濫。

反觀中國始終保持正常貨幣政策,中國國債利率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債券利率的利差擴大。多數專家認為,人民幣匯率上漲客觀上擴大了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

——在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賬戶下,不論股票還是債券市場,外資持續流入改善境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客觀上支撐了人民幣匯率。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該機構為境外機構託管債券面額達26826.76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加866.21億元人民幣,增幅為3.34%,自2018年12月以來,連續23個月增加。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初步統計,證券市場方面,三季度境外投資境內證券逾700億美元。

無論是債券還是股票,外資要買人民幣資產,首先要兌換人民幣。外資持續流入增加人民幣需求。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屬於正常波動,影響人民幣升貶值的因素同時存在,只不過不同時期里不同的因素占上風。

「未來,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基礎上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是有漲有跌、大開大合的雙向震盪走勢。」管濤說,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加大,波動幅度也加大,企業和個人要增強風險意識,不要去「賭」匯率的漲跌走勢。

(原標題《人民幣匯率緣何上漲?》。編輯 袁華明)

⑼ 如何正確看待人民幣匯率波動

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是正常現象
從國際金融史上看,無論採取什麼樣的匯率制度安排,都沒有隻漲不跌的貨幣。尤其是匯率形成越市場化,匯率制度越靈活,匯率彈性就越大。戰後,伴隨著經濟起飛,日元和馬克均成為世界強勢貨幣。
19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日元和馬克在長期升值趨勢過程中都經歷過起伏調整。
1994年匯率並軌之前,人民幣是一種弱勢貨幣,官方匯率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美元兌1.58元人民幣,螺旋式貶值至並軌前夕的5.80元人民幣。並軌後,人民幣匯率開始轉強,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逐步確立了人民幣新興強勢貨幣的國際地位。
1994年初並軌到201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43%,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即衡量人民幣相對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平均匯率水平的多邊匯率),分別累計升值55%和81%。在國際清算銀行監測的61種貨幣中,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升幅分別排第四和第八位。其中,2005年7月份匯改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升值36%,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分別累計升值32%和42%,後兩者分別排國際清算銀行監測貨幣的第一和第二位。過去二十年,人民幣雙邊和多邊匯率持續堅挺,逐漸形成並強化了市場關於人民幣匯率長期升值不可避免的印象。
從2016年2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始有所走低。但是,一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9%,境內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Y)下跌了2.6%,境外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即CNH)下跌了2.2%。同期,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也僅分別下跌了1.4%和1.1%。這一調整幅度,與過去二十年的升幅相比,並不算多。另外,JP摩根新興市場貨幣指數顯示,2013年初到2014年3月末,主要新興市場貨幣平均貶值了8.2%,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仍升值2.5%,也表明現在人民幣匯率調整幅度有限。3月末,境內外6個月期權市場反映的人民幣匯率隱含波動率僅為2.5%左右,仍遠低於同期24種主要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平均波動率為9.5%的水平。
一般認為,股指漲跌20%才能被稱作牛市或者熊市,不能對人民幣匯率有一點雙向波動就大驚小怪。對於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不應該過度解讀,更不應該上綱上線為中國匯率政策的改變。

⑽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會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關於人民幣升值---不管懂不懂經濟,看了都會豁然開朗

關於人民幣是否升值問題,網上爭論很多,有的說不升,有的說不升就虧了中國人民。都有道理,但是都缺少理論的深度。也不了解經濟本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豈有一定之規。希望本文能為諸位的觀點作一了斷。

近期來美國和日本壓人民幣升值的話題,成為了熱點。美國和日本指責中國政府幹預外匯自由,要求中國實行浮動匯率,放開資本管制。而中國則堅定或者委婉地予以拒絕。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得首先從黃金談起。大家知道,人類最初的貨幣是黃金和白銀。黃金和白銀由於不易變質,產量又不是很多,易於切割,成為了所有國家都接受的財富符號。當時歐洲殖民主義者對黃金產生狂熱的迷戀,他們尋找新大陸的重要目的就是尋找黃金。後來的不少文獻在談到這段歷史時,大都指責資本主義赤裸裸的掠奪財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本性。事實上,如果把當時的歐洲看作是相對孤立的整體的話,也就是說,假如掠奪來的黃金主要只在歐洲內部使用,那麼這些黃金對於歐洲來說,談不上什麼原始資本積累,而只是相當於貨幣擴張而已。簡單地說,歐洲黃金的增多,就跟今天的多印鈔票一樣,輕度的黃金擴張可以刺激經濟,而過分的黃金擴張只會讓經濟發瘋。

當然,黃金總量如果不增長,就跟今天的中央銀行停止發行鈔票一樣,經濟也會因為缺乏足夠的貨幣而停滯蕭條。

黃金就其質地來說,非常適合作為貨幣。但是它並不是具備貨幣的所有要求。這體現在它的供應上。黃金的供應是自然決定的,有時候多有時候少。而國家經濟的發展往往需要穩定的貨幣供應。特別是世界經濟發展到一定總量時,黃金就再也跟不上經濟的增長,而成為經濟的制約因素。

在貨幣的進化過程中,開始出現紙鈔。最開始的紙鈔就是借條。銀庄(相當於今天的私人銀行)發出紙鈔,拿著紙鈔的人可以在銀庄的各個分庄換取銀子或者黃金。由於發出去的鈔票隨時都可能換成黃金或者銀子,所以各個銀庄必須在有等量的黃金或者銀子時,才敢發鈔票。這就是大家常常聽說的:發放鈔票要以黃金外匯等儲備為基礎。當然,這種說法反映的是當時的現實。有些學經濟的還用這句話來解釋當今的貨幣政策,就是胡扯了。

在銀庄發放鈔票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可以比黃金或者銀子擁有量更多的發鈔票??因為鈔票不可能立刻要兌換成黃金。特別是對於那些大銀庄,他們的鈔票因為信譽好,甚至可以直接像黃金白銀那樣來買東西,人們也就不在乎是不是一定要兌換成黃金白銀了。這樣,銀庄發出的鈔票遠遠超過了其黃金白銀擁有量。這就是信譽貨幣的始端。它意味著,貨幣可以憑空的印刷出來。但是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這種擴張都是通過信貸完成的。因此不少經濟學者堅持:即便貨幣可以憑空創造,但是也只能以信貸的方式進行擴張。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理論依據,我可以預言,如果說貨幣財政政策要進行改革,那麼首先將會在貨幣的發行方式上對傳統理論的突破。

由於銀庄發放鈔票可以超過它實際擁有的財富,只要不發生擠兌,它就實質上是佔有了這些多餘的財富。這就類似於現代國家發行鈔票的貨幣稅。同時鈔票由私人發行,也不利於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所以在貨幣的演化過程中,國家開始集中發鈔權。國家發行鈔票,最初也是以黃金作為本位,也就是國家要擁有多少黃金才發多少鈔票,鈔票可以自由兌換黃金。

但是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貨幣總量需求增大,黃金開始緊缺,國家不得不在黃金儲量之外發行過量的鈔票。此時金本位崩潰。再後來黃金成為國際間的重要支付手段,國家感覺有必要自己進行掌握,所以國家就開始終止鈔票和黃金的自由兌換,而把有限的黃金用於國家控制。這樣就進入徹底的信用貨幣時代,黃金作為一國內的支付手段退出流通領域。國家發行鈔票完全根據自己的需要,並獲取發行鈔票的巨大利潤。因為他們付出的是紙,印出的卻是錢。

基於同樣的原理,國際外匯市場也走在同樣的演化路徑上。

二戰過後,各國把黃金交放到美國央行,美國按照與黃金的一定比例投放美圓。各國都接受美圓為世界通用的貨幣。這個過程相對是比較公平的,因為美國要嚴格按照其黃金儲備發放美圓,而且各國憑借美圓可以自由提取美國的黃金,因此不存在剝削他國財富之說。但是很快,由於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不要說美國的黃金儲備,就是世界的黃金總產量都跟不上經濟的發展,美國要滿足各國把美圓作為外匯儲備以及世界貨幣的需要,不得不開始超出黃金儲量來印刷美圓。在談到這段歷史時,要糾正一個錯誤,就是美國大量印刷美圓,來解決它的外匯逆差,並不一定是因為美國經濟的衰退造成的。即便美國的經濟不衰退,世界經濟的發展也將促使它在黃金儲備以外發行美圓。特別是,美國自身的經濟發展越快,就越有多印美圓的需求。如果美國的經濟長期處於順差,則美圓就無法發到世界上去,也就成為不了世界貨幣。

由於美圓發行的總量遠遠超過了美國的黃金儲備,美圓相對黃金就再也無法維持以前的比率,美圓不得不進行貶值。此時世界掀起拋售美圓,提取黃金的熱潮,如果放任下去,美國央行的黃金可能被耗盡,於是美國政府宣布,停止美圓與黃金的兌換,美圓與黃金脫鉤。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垮台,不是由於哪個國家的經濟衰退引起的,而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歷史趨勢。

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垮台,美圓憑借其歷史慣例和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仍然不可動搖。而且這個時候美圓的霸權開始顯現出來,美圓開始作為美國攫取其他國家財富的重要手段而存在。

形象一些說,此時美國類似世界央行。美國發行的美圓已經成為信用本位的貨幣。它可以憑空印刷美圓,用於購買它國生產的實物財富。也就是說,美國可以用白紙來換取它國的原材料、以及其它實物產品。有人會說,當美國用美圓購買它國產品時,其它國家也就獲得了美圓,其它國家可以持美圓反過來購買美國產品,因此不存在說美國霸權不霸權的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方面與目前美圓貶值的問題密切相關,這個在後面我會闡述。這里我談它的第一方面,就是美圓的貨幣稅問題。

雖然擁有美圓的國家可以向美國購買產品,從而使得與美國的交換成為等價交換,但是一方面它是各個國家的重要外匯儲備手段,隨著經濟的增長,儲備也會逐漸增多;另一方面美圓作為世界貨幣,它必定要在世界其他各國流通,而且世界經濟發展越快,在各國流通的總量也就增長越快。因此從局部看,不斷有美圓流出或者流進美國,但總體上,還是以美國向外輸出美圓,向內輸入實物財富為主。這就是大家看到為什麼往往都是美國逆差的真正原因。這長期停滯在美國之外的美圓,就是美國向各國收取的貨幣稅。美國憑借貨幣稅的特權,直接無償掠奪別國財富。因此大家再看到美國對世界上其它國家進行援助時,應當知道它可能僅僅歸還了從這些國家掠奪過來的部分財富而已。同時大家再看到美國逆差,而且美國拚命指責其他國家造成它的逆差時,千萬不要輕易得出美國真的吃虧的結論,它是在賊喊捉賊,流血的說不定恰好是你自己。

的確,如果美國美圓輸出過多,這些輸出的美圓如果反過來購買美國的產品,無疑是美國財富的損失,其收的貨幣稅就少了。所以,美國採取了另外一個措施:貶值。我個人相信,美圓保持一定時期的穩定,然後貶值,然後再保持一定時期的穩定,然後再貶值,是美國的一項長期既定戰略而不是什麼突發危機使然。當其他國家都儲存太多的美圓儲備後,例如中國這樣的國家不吃不喝勒緊褲腰帶的積累了3000多億美圓的外匯儲備,美國就開始考慮貶值了。美國貶值貨幣主要通過降低利率,擴張財政支出,以及央行干預來完成。通過這些措施,使得美圓供應量增大,美圓貶值。美國的降低利率和擴張財政支出,對本國經濟也要造成影響,譬如經濟可能過熱。但是美國對於國內經濟,雖然我並不能斷定它是有意為之還是對經濟運行還不是太熟悉,總之在它執行美圓貶值手段時,嚴格的控制了國內的需求,也就是說通過供需失衡,使得美圓利率下調,美圓貶值,同時美國的經濟還不過熱。我已經聲明,不排除是美國對經濟還不熟悉的原因導致其供需失衡。但是,如果換上是我,如果對經濟比較了解的話,不排除不採取某些相似手段。特別是美國剛剛完成一場戰爭,也給貶值造成了有利條件。

假使美圓貶值10%,則中國外匯儲備硬生生損失300-350億美圓。放之世界,各國又要損失多少?美國又要掠奪多少?
當然,美國雖然容許一定的逆差,但是逆差太大,給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利的。美國一方面通過貶值減少逆差,另一方面,特別是小布希執政,削弱福利,經濟萎縮,失業增加,因此增加出口外貿需求就成為拉動經濟的重點。美國出口產品多是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再多,對於美國的實物財富減少也影響很小。所以增加出口,並以出口獲取的財富用來進口低附加值的實物財富,也是美國經濟的重點。而美圓貶值,降低了其出口價格,增加了出口。

以美國和中國兩國而言,美圓貶值,人民幣升值,對於今後的進出口影響自不必說,最狠的一招還在後面。

美國和日本指責中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其要求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人民幣要升值,一個是資本市場管制要放開,也就是說資本可以自由兌換。這兩個要求足以對中國經濟構成致命的殺傷力。

一種貨幣的貶值可以有多種手段。例如美國,是通過調節美圓利率等國內經濟政策手段來實現。但是這種方法運用不當的話,往往會傷人一千,自傷八百,因為這些國內經濟政策不但影響外匯市場,還威脅本國國內經濟。坦率的說,這也是西方經濟理論本身的缺陷導致的。而中國採取的是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直接通過央行的買進賣出,來保證外匯市場人民幣的匯率。同時中國還採取資本管制,資本並不能自由進出中國市場。因此中國可以在相對屏蔽本國經濟的情況下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但無論如何,貨幣是否貶值,大多都是由政府政策決定的。無論美國也好還是日本也好,其貨幣的貶值都是政府幹預的結果,而不是什麼他們口口聲聲說的市場、自由。日本有官員說雖然利率由政府決定,但是匯率應當由市場決定的說法簡直是搞笑,這是典型的話語霸權。都是干預手段,都導致貨幣貶值的後果,難道惟獨你那種干預是市場經濟,我這種干預就是政府幹預?說句實話,目前西方通行的外匯體系本身就有很多缺陷,難道彌補這些缺陷,不跟你犯同樣的錯誤就是政府幹預?

他們的真正目的,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還在於一個更加陰險的措施。

在他們要求人民幣升值之時或者之前,美國或者日本的金融投機家開始把大量資金暗地流入中國。如果中國資本市場開放,這種流入就更加容易。資金流入中國後,兌換成人民幣,等著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後,這些金融大鱷就開始拋出人民幣,購買美圓。中國央行不可能也跟著拋出人民幣購買美圓,如果那樣的話人民幣的匯率就會下跌。中國央行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必須購買人民幣,拋出美圓等外匯儲備。本來中國的人民幣之所以表面上看要升值,是因為中國經濟失衡,需求不足,物價低迷,大量人民幣游移於市場之外的結果,特別是近年來大量資金外逃,據統計外逃資金達3萬億之巨,並不是人民幣真的就該升值了。如果那時資本市場開放,外逃資金加上中國本土藏於地下的人民幣傾巢而出,再加上金融大鱷利用金融杠桿,以一元資金調動十元的比率,來沖擊人民幣,可能最終有兩個結果。比較樂觀的結果是中國央行外匯儲備足夠,最終咬牙撐住了人民幣匯率,但是此時由於已經大量的拋出美圓,所以外匯儲備也是損失殆盡,國家經濟倒退幾年乃至十多年。第二個結果更為恐怖,就是央行發現無法支撐,最終放任人民幣匯率變化。此時人民幣匯率將一路下跌,人民幣越下跌,人們越是拋出人民幣,越拋出人民幣,人民幣匯率越下跌,直到最後崩潰為止。這就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翻版。到那個時候,中國徹底萎靡不振。

這是人民幣升值可能帶來的最嚴重的後果。即便中國仍然在資本管制,但目前各種投機資本仍然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中國200多億美圓就是跡象。

那麼,可不可以人民幣不升值,但資本放開管制呢?如張五常主張的那樣?相形而言,我寧願人民幣浮動一下匯率,同時不開放資本兌換,也不願意固定人民幣匯率下開放資本市場。因為浮動匯率,游資要來沖擊人民幣,至少我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加強管制,而開放資本市場,在目前人民幣總體上看可能反而是貶值的情況下看,如果國外金融大鱷連同地下人民幣狙擊中國,即便人民幣不升值,也可能耗去大量外匯儲備,經濟遭受重大損失。

從另一方面,我們又不禁要問,即便美國不耍手腕來搶奪中國手中的外匯,外匯對於中國就有什麼意義嗎?

長期以來,中國由於教育、社保福利等政策上的失誤,以及中西部經濟差距、城鄉經濟差距的進一步增大,致使內需嚴重不足。內需的不足又導致工資進一步降低,反過來又致使內需進一步下降。所以中國把經濟的發展寄託於外需,希求通過外貿把產品賣出去。但是中國的產品多是低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主要是靠廉價。而這種廉價又主要依靠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來完成的。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如果長久的壓低勞動力的工資,則國內內需將沒有啟動的可能,中國會進一步依賴外需;而依賴外需又需要再壓低勞動力的工資,以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而壓低勞動力工資又將繼續壓抑內需。

現在抽出身來回看我們的國內經濟,當真是一幅奇觀:

我們不斷的生產大量產品源源不斷的輸往國外,換回大量的外幣,國內人民卻無法消費。換回的大量外幣又被國家通過購買美國等外國的國債等方式,流回美國等國家。

這樣,中國以紙幣標志的GDP不斷增加,但是用於國內消費的財富卻不見增長甚至可能下降。

又由於內需不振,外需就佔了總需求的相當比重,所以人們就以為外需更加重要,進一步不惜抑制內需來擴張外需,於是國家經濟進一步走向歧形。其表現形式是外匯出現大量順差,國內需求萎靡不振。

夫一國之經濟,根本應依賴於物質財富的消費,此種消費乃是下一輪物質財富再生產的源泉,豈能守著幾張花花綠綠的廢紙來富強邦國。美國常年保持外匯逆差,卻成為了經濟超級大國,非常重要的一點便在此。中國外貿所得外匯,不用於購買國外相應物質財富以供國內發展,別說4千億美圓儲備,就算有4萬億美圓又與廢紙何異?可嘆了枉自緊縮了國內需求,卻是與他人作嫁衣裳。

外貿之輸贏,不在你逆差還是順差,而在你產品的附加值是否高。倘若產品的附加值低,你順差越多,國力便越是衰退。不過此經濟分析,不是此文內容,放作以後分析。

目前中國央行正竭力抑制人民幣升值,其採取的干預方式乃是標準的西方宏觀貨幣政策,即買進美圓,拋出人民幣。為防止拋出人民幣導致通貨膨脹,另一方面又緊縮銀根,削弱正常途徑的貨幣投放數量,以求達到一國貨幣總量的穩定。這種方法非常危險,因為雖然好象總量上貨幣穩定,但是加強了經濟的不均衡,正常的商業運作被緊縮性的貨幣政策限制,拋出的人民幣卻大量的游移於市場之外。結果中國的經濟將處於這樣一個兩難境地:經濟繼續緊縮,需求繼續疲憊,而大量人民幣成為地上懸河,隨時可能崩潰。因此正常經濟一旦稍有起色,央行就不得不擔驚受怕,怕這懸河垮了,造成通貨膨脹,所以收緊錢口袋。而收緊錢口袋,經濟便沒有起色。所以兩派經濟學家吵架,一派說中國經濟要通貨膨脹,一派說中國還在通貨緊縮,都有道理又都沒有道理。關鍵怕的就是這道懸河,是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劍。如果沒有這道懸河,中國經濟究竟是緊縮還是膨脹,局勢就會明朗,爭論就會少得多。

中國經濟要正常運轉,必須削掉這道懸河。加強對壟斷利潤的稅收,加強打擊資金外逃,實行財產登記制度,增設遺產稅。加大教育投入,加大社保醫療等公共福利設施投入。切實保障工人權利,提高我國勞動力素質,不要老是以廉價勞動力為榮。把外向型經濟轉為內向型經濟。以上措施,可以相當於中央銀行緊縮銀根給投資造成的影響一樣,但是卻可以刺激投資的積極性和增加消費,削去懸河,因此與僅僅緊縮銀根不可同日而語。對於目前的外匯儲備,除了保留必要的用來穩定市場的部分外,應當用以購買戰略資源或者技術,通過這種方式把美圓拋出去,以絕國際社會之話柄,並同時讓外匯切切實實地用來建設中國,而非像守財奴一般抱著外匯壓箱底。要是中國以後被迫拋出美圓之時,是通過吸納人民幣來拋出美圓,中國央行還自以為是執行外匯調控政策,則中國數十年之積累,轉眼便灰飛煙滅,一場空矣。

一句話:解決外匯困境,攘外必先安內。

閱讀全文

與人民幣匯率陷漲跌兩難境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產品一萬塊 瀏覽:236
四川融資租賃備案 瀏覽:726
投融資業務經理職位描述 瀏覽:287
大學畢業後投資理財案例 瀏覽:213
信用卡金融機構可以發行么 瀏覽:654
如何在交易軟體裡面嵌入公式 瀏覽:735
msd指標指哪個 瀏覽:264
同花順指標行業漲幅 瀏覽:129
金融服務納稅服務收入確認條件 瀏覽:958
中證800證券保險指數 瀏覽:126
江蘇京東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26
四川寶亞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35
大學生到金融機構 瀏覽:560
農發行簡訊金融服務平台工作 瀏覽:65
銀行人員推薦理財產品 瀏覽:582
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還沒扣費可以退嗎 瀏覽:911
融資買入非標的證券 瀏覽:721
漢口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有風險嗎 瀏覽:437
股指期貨次日分析 瀏覽:810
泰安市基金融資擔保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