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耶克新經濟自由主義的基本主張有哪些給予簡單的評析。
他繼承了18世紀啟蒙思想家的思想,以個人主義出發, 強調維護人的自主。這種自由包括政治自由,思想自由和經濟自由。其中,經濟自由是自由的基礎。實現經濟自由的途徑是實行市場經濟,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調節作用,讓人們在市場上進行自由競爭。因此,市場經濟就是一種由個人主義出發而形成的,能保證人的自由的「自然秩序」,是一種最符合人性的經濟制度。 哈耶克認為經濟研究的主題還是這種「自然秩序」。其間,哈耶克用消費者主權的概念來說明了市場經濟的完善性。同時,他又認為,協調問題是市場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協調的失敗能使市場經濟達到更高程度的協調,而在實際不協調問題上,哈耶克則表示,在不同時間各種活動的協調比在同一時期各種活動的協調,困難更大。而且,他還把「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價格體系,理解為通信網路。 在避免注入效應的貨幣政策和避免價格收縮的貨幣政策的選擇上。哈耶克心情始終是矛盾的,為了防止==出於政治利益,利用貨幣的發行來擾亂經濟,哈耶克建議實現貨幣「非國家化」,即貨幣發行權歸競爭的私人所有。 哈耶克將經濟知識分為兩類:一是經濟學家們掌握的經濟理論知識,一是由社會上所有個體所擁有的,具體時間和地點條件下的知識。 長期以來,凱恩斯的理論和政策都是哈耶克批評的目標。 哈耶克認為,判斷一個社會好壞的標准不是經濟福利,而是人的自由程度。哈耶克特別反對把經濟福利作為理想社會的目標。他認為追求經濟福利的目標必然導致國家干預經濟。理想社會是通過法治實現的。理想社會要通過法治才能實現,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實現思想解放,把人的思想從崇尚國家的現代蒙昧主義下解放出來,自覺地為實現這種理想而奮斗。
2. 用哈耶克理論來分析我國現在的通貨膨脹
投資過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導致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成因
哈耶克認為,要找出通貨膨脹的真正原因,首先必須對通貨膨脹的概念進行界定,分清什麼是通貨膨脹,什麼不是通貨膨脹,哈耶克認為:「通貨膨脹一詞的原意和真意是指貨幣數量的過度增長,這種過度增長會合乎規律地導致物價上漲。」他認為物價上漲是否具有通貨膨脹性,關鍵看其原因何在。如果是貨幣數量過度增加而引起的
物價上漲就是通貨膨脹;如果不是貨幣數量過多,而是由於其他原因引起的物價上漲,就不是通貨膨脹。在哈耶克看來,並不存在「成本推進」等供給因素造成通貨膨脹的情況,只要貨幣數量不增加,無論是較高的工資,還是較高的石油價格,或是一般進口品的較高價格,都不能抬高商品的總體價格水平。
因此,哈耶克的結論是:只有貨幣數量過多引起的物價普遍上漲才是真正的通貨膨脹。從這個定義出發,哈耶克認為,通貨膨脹的唯一原因是貨幣數量過多。
貨幣數量過多是形成通貨膨脹的唯一原因,那麼,為什麼貨幣數量會過多呢?哈耶克認為主要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執政者把發行貨幣看作是力量的象徵,是實現政府意志的保證。增發貨幣不僅可以給政府帶來豐厚的利益,作為財政收入的一項重要來源,而且是執政者追求個人名望的一項保證,是權力的標志。因此,執政者本身就存在著增發貨幣的內在沖動力。
第二,政府壟斷貨幣發行為執政者任意增發貨幣提供了條件。哈耶克認為,僅有執政者的貨幣發行沖動,而沒有政府壟斷發行權這一條,政府的意志就不會得以實現,而在政府壟斷發行的條件下,政府的意志就很容易實現了。
第三,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論」為政府的貨幣發行提供了錯誤的理論基礎。哈耶克認為,政府具有內在的貨幣發行沖動,貨幣的壟斷發行又為這種沖動變成現實提供了條件。但是,如果沒有一種理論基礎為之助威,政府的行為是會有所收斂的。在這個問題上,凱恩斯恰恰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論」,給政府實現自己的意志提供了借口,使政府「名正言順」地持續推行膨脹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分析這個問題時,哈耶克尖銳地批評了凱恩斯。
二.通貨膨脹的主要危害
哈耶克認為,通貨膨脹給社會帶來的危害是嚴重的,對這些危害人們一般概括為物價上漲,社會動盪和人心不安等。但實際上,哈耶克認為,通貨膨脹最嚴重的後果, 是對於市場機制的破壞。這種破壞首先造成了對資源的錯誤引導;其次導致了對勞工的錯誤引導。
1.關於通貨膨脹對資源的錯誤引導
哈耶克認為,在復雜的社會經濟生活中,貨幣之所以起重要作用,是由於一切價格都以貨幣表示,一切交易都以貨幣為交換手段,市場通過貨幣把它的各種信息傳遞給有關的當事人,使各生產者,消費者按照市場的指示去行動。在這個過程中,貨幣的中立性或者說貨幣的穩定性是市場信號真實和順利傳遞的前提保證。只要排除貨幣干擾,每個人就能在自由交換經濟中根據獲得真實的信息並作出選擇,在價格機製作用下,市場將調整對不同產品和勞務的供求,資源將被引導到社會最需要的部門中去。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經濟效率,促進經濟的增長和正常發展。而一旦發生通貨膨脹,由於貨幣的破壞力導致價格系統紊亂,打亂了市場機制的一切有效秩序,干擾了市場信號的傳遞並使信號失真,造成資源配置失調,降低經濟效率並使經濟陷於不穩定狀態。
2.關於通貨膨脹對勞工的錯誤引導
哈耶克認為,通貨膨脹不可能在長期內解救大規模失業。他認為,失業是由於各種商品和勞務需求的分配同生產那些產品量的勞動及其他資源的配置之間出現了矛盾。這種矛盾的出現,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沒有人為因素的干擾和破壞,在市場機製作用下,通過相對價格和工資體系的調整,矛盾可自行緩解。當然,新的矛盾可能再度出現,但只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這種矛盾總是可以解決的。市場機制調節供求均衡的神奇功能不是簡單的頭腦或聰明的科學家所能測算出來並加以取代的。哈耶克認為:「人們決不可能知道決定這樣一種市場秩序的一切因素,因此也不可能知道要有什麼樣特殊的價格和工資結構才能使各處的供求相等。」因此,任何人為地調節市場供求的努力都成為對市場機制的破壞力,不僅不無助於矛盾的解決,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他認為,失業表明相對價格和工資的結構已被搞亂(通常是由於壟斷的或政府的價格制定所引起),而要恢復一切部門勞工供求的一致,就需要改變相對的價格和工資,轉移一些勞工,而在這一調整過程中,貨幣的穩定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貨幣穩定,就能及時、順利、真實地傳遞各種市場信息,調整相對價格和工資體系,正確地引導勞工的部門轉移,恢復勞工市場的均衡。但如果出現通貨膨脹,情況就發生了逆轉。
哈耶克認為,通貨膨脹能增加就業的效果是暫時的,一旦通貨膨脹結束,或當它不再按足夠的比率增加速度時,這些就業將會消失,並將引起新的失業。因此,用增加總需求的辦法來保證長期內充分就業的觀點是錯誤的。在哈耶克看來,由於通貨膨脹一方面改變著各個生產部門和生產過程各階段之間的貨幣分配,另一方面引起對物價進一步上漲的預期。這樣,在通貨膨脹過程中,「追加的貨幣供應,必定導致對各類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的相對力量的變化,對需求的這些變化,必定導致相對價格的進一步變化,和隨之而來的生產方向與各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在內)的分配的改變。」在這一變化過程中,通貨膨脹造成了部分虛假的需求,擾亂了相對價格和工資體系,給了勞工許多錯誤的信息,把他們暫時吸引到一些工作崗位上去。
這些被誤導的勞工能否繼續就業,取決於通貨膨脹是否繼續進行。通貨膨脹持續的時間越久,其工作依賴於持續的和加速度的通貨膨脹的勞工人數就越多。這並不是因為沒有通貨膨脹他們就找不到工作,而是因為他們被通貨膨脹誤導到暫時有吸引力的工作中去,這部分就業在通貨膨脹放慢或停止之後就會再次消失。因為,「在經濟體系的某些方面連續注入追加的貨幣量,能在那裡創造暫時的需求。而當貨幣數量的增長停止下來或放慢的時候,再加上預期物價不再繼續上漲,或長勢減慢,這種需求必定終止。而追加的貨幣量的連續注入,會把勞動和其他資源投入就業,這種就業只有在貨幣數量按同一速度繼續增長或者加速增長的時候才能維持下去。但這一政策所帶來的就業不可能無限期地維持下去,在過了一些時間之後 ,它只能靠一個會導致整個經濟活動徹底混亂的通貨膨脹率來維持。」
哈耶克認為,加速度的通貨膨脹已把經濟帶到了一個危險的境地,或是懸崖勒馬,或是全面崩潰,別無它途。到達這種境地後,無論選擇哪一條路,出現大量失業都是必然的,這是社會錯誤政策深為遺憾但無法迴避的後果。這樣,通貨膨脹一方面通過破壞市場機制,導致供求失調,造成資源在極大范圍內的配置不當,使在規模失業在所難免;另一方面,擾亂了相對價格和工資體系,產生許多錯誤的信息,將勞工引導到並不是社會真正重要的部門中,勞工錯誤的在部門間轉移,實持上加劇了勞工市場的矛盾。因此,哈耶克認為,通貨膨脹是失業增加的原因,而不是治理失業的葯方。「現在的失業乃是過去25年實行所謂充分就業政策的直接的、不可避免的後果,許多人仍然錯誤地相信,總需求的增長,將消除暫時失業。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辦法盡管暫時奏效,但在以後會帶來更多的失業。」另一方面,大量增加的失業反過來又加劇了通貨膨脹,公眾向政府施加壓力,並隨時有可能觸發政治動亂。因此,當政府許諾承擔充分就業的責任時,為了維持較低的失業率,只能繼續增發貨幣並不斷地提高貨幣工資,在這種情況下,超過生產率增長的每一次工資提高,都必將使總需求增長,因此,貨幣數量的經常注入成為持續不斷的過程,致使通貨膨脹愈演愈烈。
於是,持續的通貨膨脹帶來了更大的失業,而失業急劇增加又促發了更嚴重的通貨膨脹。70年代的通貨膨脹便是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哈耶克認為,「我們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並無性質,正如我們在吃得過飽和消化不良之間沒有多少能夠性質一樣,雖然在吃的過程中飽餐一頓可能令人很愉快,但消化不良將隨之而來。」
★●以上由jrliu78整理 轉載須註明●★
3. 哈耶克理論和凱恩斯理論的區別
1、提出背景不同
1931年由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在《價格與生產》一書中提出。他認為資本主義經濟中貨幣因素是促使生產結構失調的決定性原因。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凱恩斯主義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2、觀點不同
凱恩斯主義指出,通過利率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和藉助於工資的變化來調節勞動供求的自發市場機制,並不能自動地創造出充分就業所需要的那種有效需求水平;在競爭性私人體制中,三大規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於社會的總供給水平,從而導致就業水平總是處於非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
哈耶克認為危機所引起的物價下跌會自動改變儲蓄率下降的趨勢,一旦資本供給恢復和增加,經濟也就自然地走向復甦,無須國家干預。
3、原因不同
哈耶克認為資本主義經濟中貨幣因素是促使生產結構失調的決定性原因。以沒有閑置的生產資源為前提,在經濟擴張階段,資本市場上對於投資資金的需求將超過儲蓄,生產者將會利用銀行膨脹的信用,擴大資本物的生產,這導致部分先用於製造消費品的土地和勞動要素轉用於資本物的生產。
凱恩斯最根本的理論創新就在於從經濟學理論上證明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合理性,這是凱恩斯主義出現以前任何經濟學都根本做不到的。要實現充分就業,就必須拋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政府必須運用積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以確保足夠水平的有效需求。
(3)哈耶克杠桿理論擴展閱讀
凱恩斯的經濟理論指出,宏觀的經濟趨向會制約個人的特定行為。18世紀晚期以來的經濟學建立在不斷發展生產從而增加經濟產出,而凱恩斯則指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發,他指出,維持整體經濟活動數據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觀上平衡供給和需求。因此,凱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的經濟學理論被稱為宏觀經濟學,以與注重研究個人行為的微觀經濟學相區別。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或凱恩斯主義是根據凱恩斯的著作《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凱恩斯,1936)的思想基礎上的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哈耶克在《價格與生產》一書中,用一個比喻形象地說他的經濟周期理論。他認為,人為地對貨幣進行刺激後的情形,就「好像孤島上的一個民族已經部分地建成了一台巨大的機器,這台機器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切生活必需品,然後他們卻發現,他們已經耗盡了全部儲蓄和可以利用的閑置資本,因而這台機器根本生產不出任何產品來。
4. 請概括哈耶克的觀點
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以堅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而著稱。他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對於法學和認知科學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
〔經濟計算問題〕
哈耶克是20世紀學術界對於集體主義的主要批評者之一。哈耶克相信所有形式的集體主義(即使是那些在理論上根基於自願合作的集體主義形式亦然)最終都只有可能以中央集權的機構加以維持。在他的著名著作《通向奴役之路》(1944)和其他作品裡,他主張社會主義必須要有一個中央的經濟計劃,而這種計劃經濟最終將會導致極權主義,因為被賦予了強大經濟控制權力的政府也必然會擁有控制個人社會生活的權力。
他創造了交易經濟學一詞來稱呼「自我組織的自願合作制度」。
在哈耶克的觀點來看,國家的主要角色應該是維持法治,並且應該盡可能的避免介入其他領域。
哈耶克主張經濟上的自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要件
〔自願秩序〕
哈耶克認為自由價格機制並不是經過刻意介入產生的(亦即事先由人們刻意加以設計),而是由自願性的秩序—或者稱之為「由人類行為而非人類設計」產生的秩序所領導。也因此,哈耶克將價格機制的重要性提升至和語言同等重要。這樣的思考使他開始推測人類的腦袋如何容納這些行為。在1952年的The Sensory Order中,他主張是聯結主義的假設形成了神經網路和許多現代神經生理學的基礎。
〔商業周期〕
哈耶克對於資本、貨幣、和商業周期的著作被廣泛視為是他對經濟學最重要的貢獻。
首先他避免以貨幣理論作為商業周期的全盤解釋,並提出一個根基於利潤而非利息上的特殊解釋方式。哈耶克明確指出大多數正確的商業周期解釋方式都是注重於現實上,而非數據上的波動。
〔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
大多是從他認為人類知識有限的理論上衍生而來[2],以及在他理論中自發性秩序社會制度所扮演的角色。他主張一個以市場秩序為軸心組織的社會(之中國家所扮演的角色僅只限於保護必要的市場和個人運作安全),這便是從他對於人類知識有限的道德哲學理論所衍生的。在他的科學哲學理論中,哈耶克大力的批評所謂的科學萬能主義—錯誤的將科學研究方式強加於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上,導致在實踐上產生相反的結果。通常這牽涉到在哲學上強行要求明確驗證,錯誤的認為所有科學解釋都可以簡單的用二維的線形圖表進行。哈耶克指出大多數科學都牽涉到復雜的多線形和多變數,而經濟學和非設計秩序的復雜性則有如達爾文的生物學理論一般,強加一般的科學研究方式只會造成錯誤的結果
5. 哈耶克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主要思想是他主張一個以市場秩序為軸心組織的社會(之中國家所扮演的角色僅只限於保護必要的市場和個人運作安全),這便是從他對於人類知識有限的道德哲學理論所衍生的。
在他的科學哲學理論中,哈耶克大力的批評所謂的科學萬能主義— 錯誤的將科學研究方式強加於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上,導致在實踐上產生相反的結果。通常這牽涉到在哲學上強行要求明確驗證,錯誤的認為所有科學解釋都可以簡單的用二維的線形圖表進行。
人物影響
在1947年,哈耶克和其他人一同創辦了朝聖山學社(Mont Pelerin Society),在他於1974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演講上,哈耶克指出人類知識在經濟和社會制度上的出錯性之高。
並稱他對於經濟學經常被誤導為是和物理學、化學、和醫學一般的精密科學感到憂慮,因為強加精密科學的研究方式在經濟學上將會導致不可收拾的災難性結果。
6. 哪位介紹一下哈耶克和其著作
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先後獲維也納大學法學和政治科學博士學位 。20世紀20年代留學美國 。先後任維也納大學講師 、奧地利經濟周期研究所所長、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教授、德國弗萊堡大學教授等。1938年加入英國籍。
哈耶克早期以研究貨幣和經濟周期理論成名,提出貨幣投資過度理論。他認為經濟周期的根源在於信貸變動引起的投資變動。銀行信貸的擴大刺激了投資,一旦銀行停止信貸擴張,經濟就會由於缺乏資本而爆發危機。他相信資本主義經濟本身有一種自行趨於穩定的機能,反對國家對於經濟生活的干預。他把70年代資本主義滯脹的出現歸罪於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哈耶克一直反對社會主義,反對計劃經濟,認為社會目標是個人目標的總和,社會目標不能抑制個人目標。而社會主義貶低人的個人目標,而遵從於社會的目標,限制了利己的動力,計劃經濟中的集中決策沒有市場經濟中的分散決策靈活,所以社會主義不可能有高效率 ;而且社會主義違背人性,計劃經濟導致政府極權,是「通向奴役的道路」。他還反對西歐社會民主黨和英國工黨的社會改良措施。他的自由主義思想在西方國家學術界有重要影響。 1974年他與瑞典經濟學家繆達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著有《貨幣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物價與生產》、《資本純理論》、《通向奴役的道路》、《法律、立法與自由》、《貨幣的非國家化:共存貨幣理論與實踐的分析》等。
弗里德里克·A·哈耶克(Hayek)於1992年3月23日去世,享年92歲。他可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自由主義學者。雖然他1974年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但他的學術貢獻卻遠遠超出經濟學范圍。他畢生發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專著,涵蓋的范圍從純粹的經濟學到理論心理學,從政治哲學到法律人類學,從科學哲學到思想史。在這方方面面,哈耶克絕不是玩票,而是見解卓著。他對我們至少關於三個領域的理解作出了重大貢獻:政府幹預、社會主義的經濟後果及社會結構的發展。我們恐怕再也看不到如此對人類科學興致廣泛的學人了。
1899年5月8日,哈耶克出生在維也納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博士學位也是從維也納大學獲得的(1921-1923)。20世紀初由門格爾的《經濟學原理》所開創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已經由波姆、威塞爾及米塞斯等人發揚光大。哈耶克在維也納大學就讀時,曾聽過米塞斯的課,他發現米塞斯的反社會主義的觀點深合他的胃口。威塞爾是一位費邊社會主義者,他的思路一度深深吸引哈耶克,哈耶克成了他的學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米塞斯1922年出版的徹底批判社會主義的著作最終把哈耶克從費邊社會主義思潮中拉了出來。
理解哈耶克對經濟學和古典自由主義的巨大貢獻的最好辦法是從米塞斯的社會協作研究範式的角度來分析。米塞斯是一位偉大的理論體系構造者,是他給哈耶克提供了研究範式。哈耶克成了偉大的解剖家和分析家。他畢生的努力,其實都可以看作是把米塞斯未明言的思想清楚地表達出來,把米塞斯勾畫的輪廓變得豐滿,以及回答米塞斯未及回答的問題。哈耶克是如此評價米塞斯的:「對我知識影響最大者莫過於米塞斯。」哈耶克與米塞斯的這種關系在哈耶克關於社會主義問題的著作中表現的最明顯。其實得自分析社會主義的洞察力滲透在他的全部學術思想中,從商業周期理論到社會協作思想。
哈耶克在維也納大學期間並未與米塞斯謀面。在畢業後才由他的老師威塞爾把他引介給米塞斯。從此開始了哈耶克與米塞斯的合作。在一個政府機構中,哈耶克在米塞斯手下幹了五年。1927年,哈耶克成為他們二人共同組建的經濟周期研究所所長,該所旨在從理論和經驗角度探討經濟周期。
根據米塞斯的《貨幣和信用理論》(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1912),哈耶克詳盡地分析了資本合作的技術問題及信貸政策的制度性細節,在隨後的研究課程中則研究了貨幣理論和商業周期理論。哈耶克的第一本著作是《貨幣理論與商業周期》(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 ,1929), 分析了信貸擴張對於一給定經濟體資本結構的影響。這本書出版後,Lionel Robbins就要求他到倫敦經濟學院舉辦講座。這次講座最後就結集出版為他的第二本著作《奧地利學派的商業周期、價格與生產理論》(Austrian Theory of the Trade Cycle," Prices and Proction ,1931),1974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就提到了這本書。1930年到1931年間在倫敦經濟學院的這個講座大受歡迎,32歲那年,他被倫敦大學看中,任命他為Tooke經濟科學與統計學教授,至此,哈耶克已達到經濟學職業生涯中的頂峰。
米塞斯-哈耶克的商業周期理論廓清了關於商業周期的「無數錯誤」。很可能由人為的維持低利率造成的信貸擴張會誤導商人,使他們熱衷於冒險,而不管是否能夠贏利。信貸擴張給出的錯誤的信號經濟活動參與者的生產和消費計劃的失調。這種失調首先會表現為某種"繁榮", 緊接著就由於生產的節奏(time pattern)要適應經濟中儲蓄和消費實際的節奏而發生 "泡沫破裂"。
7.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介紹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馮·哈耶克,CH(又譯為海耶克,德語: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以堅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而著稱。哈耶克是20世紀的主要政治思想家,他所提出的價格信號在協助經濟里的個體協調經濟活動上的角色一理論,被認為是經濟學的重大突破。哈耶克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他對於法學、系統思維、思想史、認知科學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貢納爾·默達爾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們在貨幣政策和商業周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在1991年,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頒給哈耶克美國總統自由勛章,以表揚他「終身的高瞻遠矚」。
8. 哈耶克的貨幣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的概念是什麼
哈耶克的貨幣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繼承了北歐學派威克塞爾的中性貨幣學說和維也納學派米塞斯的信用周期學說。他的貨幣理論是關於貨幣對各種商品之間不同交換比例的影響的理論。哈耶克認為,貨幣的一般價值問題無關重要,和其他商品不同,貨幣沒有什麼客觀價值。他的貨幣理論就在於說明貨幣在什麼時候對商品的相對價格發生影響,在什麼時候對商品的相對價格不發生影響,即保持「中性」或「中立」,以及貨幣保持中性的條件。哈耶克認為,「資本化生產體系」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採用「資本化的生產方法」,即奧地利學派的「迂迴生產」的方法。就是指大部分原始生產資料不是用來滿足目前的需要,而是用來生產比較長遠的未來的消費品的生產方法。如果生產過程更長,就是「更加資本化的生產方法」,即是更加迂迴的生產方法。這樣,就會出現新的生產階段,使生產的縱向結構不斷擴張,生產過程不斷延長。這種方法意味著生產階段越來越多,生產越來越間接,越來越迂迴。為生產消費者物品的中間物品與消費者物品的比例同迂迴生產過程的長度成正比。從一種迂迴生產過程長度到另一種迂迴生產過程長度的變化就是「生產結構」的變化。這種變化對貨幣經濟周期理論具有重大的關系。它一方面取決於各生產階段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面取決於原始生產資料和來自上一生產階段的中間產品的成本。因此,價格是決定生產方向的最現實和最重要的因素。是否會發生生產結構的變化,關鍵就看以貨幣表示的生產者物品需求總量同消費者物品需求總量之比。如果這種比例增加時,就會發生生產結構的延長;相反,這種比例減少時,就會發生生產結構的縮短。其原因,或者是儲蓄數量變化的結果,或者是貨幣數量變化的結果。當生產結構的變化起因於儲蓄數量變化時,經濟體系會自動建立起新的均衡。當生產結構的變化起因於貨幣數量時,就會導致經濟體系的失衡並爆發經濟危機。理想的狀態是,生產結構應當完全適應消費者物品和生產者物品之間的,由自願儲蓄和自願消費決定的需求比例。為避免經濟危機的爆發,必須使貨幣保持中性,即必須使貨幣對價格形成和生產迂迴長度不發生影響。為此,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貨幣總流量固定不變;第二,一切價格都完全伸縮自如;第三,一切長期契約都建立在對未來價格變動的准確預測基礎之上。
9. 如何評價哈耶克的經濟思想
哈耶克的著作影響相當廣泛,包含了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和人類學。舉例而言,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對於極權主義制度的真相和謬誤的討論也影響了後來對後現代主義的批評者(Wolin,2004)。
即使是在他死後,哈耶克的理論依然持續發揮影響力,尤其是在那些他曾經任教的大學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芝加哥大學、以及弗萊堡大學。許多在他去世後才發表的著作也進一步發揮影響力。
10. 什麼是哈耶克貨幣中性理論
貨幣非國家化(Denationalization of money) 哈耶克 從徹底的 經濟自由主義 出發,認為競爭是 市場機制 發揮作用的 關鍵。而政府對於 貨幣 發行權的 壟斷 對 經濟 的均衡造成了破壞, 他通過研究指出並論證競爭性貨幣制度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哈耶克宣稱:貨幣非國家化是貨幣發行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由 私營 銀行發行競爭性的貨幣(即自由貨幣) 來取代國家發行壟斷性的貨幣是理想的貨幣發行制度。因此, 他的這一主張稱之為「貨幣非國家化」或「自由貨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