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人民幣匯率811後貶值

人民幣匯率811後貶值

發布時間:2022-05-28 17:57:06

1. 人民幣匯率的爭議事件

自2005年中國央行匯率重啟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幅逾20%。周四,人民幣中間價報6.4536,再度刷新匯改以來新高。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不滿足,繼西方國家施壓之後,IMF再度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放手允許讓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不過,IMF的無理舉動招致中國的強烈炮轟。
2011年7月20日,IMF稍晚發布的聲明指出,IMF的24位執行董事廣泛同意,從中期來看,強勢人民幣是提振內需、重新平衡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IMF這次立場與以往不同,代表187個成員國的IMF執行董事對於人民幣低估與否看法呈現分歧,不過這次似乎全部贊同。
報告顯示,IMF經濟學家發現,中國人民幣仍顯著低於符合中期基本面的水平。報告還補充,以某種標准來衡量的話,人民幣過去一年「不升值反而貶值」。
IMF中國事務官員Nigel Chalk在記者會上表示,「對人民幣的看法有更多的一致性。人民幣匯率是廣泛經濟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
面對外界越來越一致的批評浪潮,中國對IMF的報告相當反感。中國官員表示,中國轉型消費主導經濟委靡不振,是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
中國貨幣主管部門對IMF評估結果強烈反對。中國政府罕見地授權中國駐IMF代理發布一份長達6頁的聲明,猛烈炮轟IMF人民幣匯率評估報告。
中國駐IMF代表何建雄在聲明中稱,「全球危機與經濟不景氣對新興市場經濟的財政表現與支出結構造成負面影響。外部危機嚴重阻礙中國改革,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改革方面」。
何健雄指出,IMF官員對匯率的評估報告忽略了「匯率波動趨勢」,以及中期有望落實的各項重新平衡經濟措施。 受美國參院通過涉人民幣匯率法案的消息影響,2014年10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598元,創下匯改以來新高。
美國會參議院11日以63票贊成、35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
懲罰性關稅。外界普遍認為,此舉主要針對中國,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該法案在得到參議院批准後,還需要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並由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後才能成為法律。
這項帶有明顯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法案在美國國內引起各界許多人士的反對。美國總統奧巴馬6日表示,他擔心這項法案可能「不符合國際條約和義務」,而無法得到世界貿易組織的支持。美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表示不贊成這項法案,認為那將是「危險的」舉動。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10日曾表示,美參議院的議案既不反映中美經貿關系的現實,還會對兩國經貿關系今後的發展帶來有害因素。
商務部12日就美參院通過匯率改革法案發表談話,認為此舉嚴重違反國際規則,威脅中美經貿關系穩定發展,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12日稱,對美參院通過匯率改革法案表示堅決反對。

2. 8.11匯改周年 人民幣匯率跌破6.70是什麼意味

總的看來,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明顯,靈活性和彈性也有所加大,貶值壓力也明顯增大。人民幣匯率運行呈現出如下五大特點:
1、「匯率雙向波動明顯」首當其中。8.11匯改至今年3月初,人民幣匯率先後出現兩輪影響較大的貶值。今年3月3日以來,匯率總體運行相對平穩,略有回升。
但5、6月份尤其是受英國脫歐事件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又出現新的一輪貶值勢頭,甚至一度擊破1美元兌6.7元。
2、匯率呈現出貶值趨勢。總的來看,不論人民幣兌美元,還是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都呈現出小幅貶值。
今年8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6451元,較2015年末貶值2.33%。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8.11匯改以來至今年6月末,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貶值6.21%,實際有效匯率貶值5.99%。
3、離、在岸人民幣價差有所加大,CNH與CNY價差最高時達1300多點,加劇了市場貨幣投機行為。
4、由盯住單一美元轉向參考一籃子貨幣。
8.11匯改後,人民幣匯率運行機制的主要特點就是由單一「錨定」美元轉向了「雙錨」機制,即以美元或一籃子貨幣作為人民幣匯率調整的「錨定物」,使人民幣匯率波動擺脫了受單一美元匯率的影響。
但由於美元仍是我國對外貿易和對外債務債權的主要計價和結算貨幣,美元匯率變化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仍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5、市場貶值預期強化,加劇了人民幣匯率貶值,並加大了資本外流的壓力。

8.11匯改以來,今年7月7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首次跌破6.7,7月8日和11日分別為6.7018和6.7070。
7月15日再度跌破6.70,為6.7116,18至19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處於6.70-6.71之間波動。
7月18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也曾一度跌破6.70心理關口,這的確加大了市場人民幣貶值的心理預期。
實際上,對人民幣匯率水平及其走勢的分析和判斷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情。總的來看,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水平的逐步提升,匯率的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一段時間內出現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應該是正常的現象。

3. 專家為何稱人民幣大幅貶值可能性不大

2018年8月11日消息,人民幣即將迎來「811匯改」3周年。過去3年,人民幣「匯改」成績顯著,中間價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更富彈性。盡管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趨勢與彼時「匯改」初期有所類似,但分析人士認為人民幣未來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亦持類似意見。余永定認為,雖然近期人民幣匯率下跌速度接近「811匯改」後的下跌速度,但市場並沒有出現當年的那種恐慌情緒,這說明市場比過去成熟了很多。

余永定進一步指出,2018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的內外經濟形勢出現了一些變化,如中美貿易摩擦爆發、經常項目順差減少等,都對人民幣產生較大貶值壓力。但總的來說,當前形勢比2015年要好。前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貶值已經包含了貶值預期的超調影響,目前的匯率水平應該基本反映外匯供求真實狀況,未來人民幣發生大幅度貶值可能性不大。

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亦表示,盡管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帶給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將持續,但是在中國央行的調節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進一步下跌乃至跌破7的概率較小。

4. 潘向東:兩次熔斷後,匯率還會跌多少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已經出現兩次熔斷,市場呈現比較劇烈的震盪。最近我們看到,離岸與在岸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都出現了一輪貶值。
首先,關注流動性,
一是我們認為2016年的宏觀經濟形勢是偏穩的,經濟增速在6.5%-7.0%之間,變化不是特別大,但對於流動性風險要採取一個謹慎的態度。由於美元進入強勢周期,聯儲當前已經進入一個加息周期,並非2015年12月加息一次之後就停止加息行動。加息周期的開啟,導致美元偏強勢。全球資金可能迴流美國。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下,我國於去年8月份開啟了新一輪匯改,今年10月份人民幣正式成為SDR貨幣籃子中的一員,人民幣自由兌換正在逐步實現。在美元偏強勢的背景下,很多投資者就會把資金重新配置到美國。這樣就容易導致一種局部的市場失衡。雖然有中國央行的干預,大的風險是沒有的。但由於干預的滯後性特徵,所以短期的局部市場失衡會影響到市場,影響到流動性。
二是我們注意到新興經濟體的風險。回顧歷史,歷次美元進入強勢周期,新興經濟體均產生了危機,例如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危機、90年代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俄羅斯的三次經濟危機、巴西的貨幣危機、阿根廷的債務危機以及墨西哥的金融危機都是在美元進入強勢周期的背景下發生的。由此可見,新興經濟體在美元強勢的背景下,發生危機的可能性很高。當下,美元再次走強,我們有理由擔心新興經濟體的金融風險,而且必須注意風險的全球傳導,因此也會影響到中國國內的市場,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國內局部的流動性緊張。
三是金融改革帶來的一些金融不穩定。從2012年以來,國內市場經歷了幾次大的波動,2013年6月的「錢荒」,肇因於銀行表外業務的迅速興起擴張,之後2014年金融市場開始加杠桿,2015年上半年市場出現了非理性的快速上漲,6月之後又出現了非理性下跌。其實,這些波動都是源於金融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釋放的局部不穩定性。最近的例子就是熔斷機制的推出,這無疑也是金融改革的舉措,但它也帶來了市場的動盪。換言之,金融改革的過程中金融風險會相伴而生,假若金融監管當局,對改革進程中所出現的風險,未予足夠的重視,沒有良好的應對機制,風險就會在市場上演化、擴散。
其次我們來看匯率,最近,我們注意到人民幣匯率的下跌。現在我們看到離岸、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
一是我們應當注意到人民幣是一個綜合均衡匯率,能夠影響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因素很多,比如利率、物價、經濟增長、資本流出等原因。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方面的因素是經濟增長,中國經濟不斷回落,出口出現了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決策當局有必要啟動貨幣貶值來維系經濟增長。因為許多製造業對匯率是相當敏感的,如果匯率適度貶值,對於這些製造企業的訂單增加以及利潤提升都會有積極的影響。2005年以後,人民幣處於不斷升值的通道之中,生產要素價格也在不斷上漲,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被削弱。在這種背景下,這幾年來製造業企業開始向東南亞等地搬遷。在這個過程中,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我國的出口出現快速回落,這都使得我國在國際進出口貿易中的競爭力有所下降。就一個開放經濟體來說,匯率會有一個內在的動能對上述不均衡進行自發調整,也就是說,假若過去幾年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過度,或者生產要素的價格上漲過度,就導致了進出口加工製造業的搬遷,導致了出口的負增長,那麼此時有必要通過匯率貶值的方式對這種不均衡進行校正。
二是從國際收支角度考量,2014年以來我們的資本項目呈現不斷流出的態勢。市場在用腳投票。第一,大家都感受到經濟增長在回落。第二,我們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特別是東部地區有一定消費能力的人群,會感受到國內的物價比國外的物價貴。這些人群會把資金兌換成美元或者其他的一些貨幣。基於以上兩個因素,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客觀存在。
下面我們對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做一個展望。第一,未來人民幣每年貶值的幅度在3%-5%。與之對應的是2005年匯改以後,每年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也是3%-5%。第二,匯率的回歸均衡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們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會在1美元兌6.7人民幣的位置尋找一個均衡點,這種均衡進程以與去年811匯改類似的一次性貶值形式加以實現的可能性偏小,這種均衡進程應該是貶值-企穩交替出現的漸進過程。
在人民幣匯率重新尋找均衡的過程中,市場上對於央行能否有效控制匯率風險產生了一定的擔憂,擔憂人民幣匯率出現當前走勢的情況下,資本流出是否會失去控制。當前,我國仍然處於持續的貿易順差狀態。回顧金融危機歷史,沒有哪個國家在貿易順差的狀態下出現匯率危機。只有一個國家在貿易方面出現持續逆差的情況下,一個國家才需要舉借國際債務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在貿易順差的情況下,國際資本會通過貿易順差不斷流入國內。國際金融巨鱷也不會攻擊一個貿易順差的國家,特別是貿易順差大國。當時索羅斯攻擊英鎊,也是因為英國出現了持續的貿易逆差。根據貿易余額理論,市場會判斷該國匯率被高估。同時,一個國家若通過大規模舉借外債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市場會對該國主權信用水平產生懷疑,這也會增加匯率危機發生的風險。但如德國、日本等持續產生貿易順差的國家,其發生匯率危機的風險是很小的。
另外,當前我國出現的資本外流加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源於新年給予人們新的一年的換匯額度,但這並不是一個常態,短期的換匯高點,並不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央行有足夠的力量干預,所以未來不會出現持續性的大幅貶值。只要未來中國經濟逐步企穩,對人民幣的信心自然就會增強。市場擔心資金流出的問題難以把控,這顯然有點多餘。巨額的外匯儲備,換匯的有限管制以及連續的貿易順差,完全可以應對短期內資金的流出。因此,沒有必要去過度的擔憂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但如同我們年度策略指出的,我們需要注意市場局部的不均衡,對可能產生的局部流動性緊張,還是需要警惕,也需防範。

5. 人民幣匯率從6到7是升值還是貶值

人民幣匯率從6到7是升值,人民幣貶值就是指人民幣價格上漲,人民幣的價值增加,相同金額的錢可以買到更多的物品,意味著人民幣越來越值錢。
一,近些年來,人民幣貶值的趨勢非常嚴重,這對於中國的經濟,中國的進出口,中國的股市、樓市,還有外國對於中國的投資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這些直接、間接的都影響到了我們內地的投資者。但是很多人一直我們有一個誤解,就是覺得這種匯率問題可能主要影響的是一些高凈值人士,一些富有的人,或者一些做大生意的,進出口貿易的人。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講,可能匯率只有當我出國購物,出國旅遊,或者說我真的有家人生活在國外的時候,我可能才會關心匯率。如果我只是一個平民老百姓,匯率再波動,跟我也沒有什麼關系,因為我也不會用外幣去買東西。很多人會有這樣一個誤解。
但是近些年來,其實我們發現了一個趨勢,就是我們越來越多的普通投資者,大眾客戶,或者說平民老百姓也開始在他的投資理財中不得不去關注人民幣匯率的一個走勢。這個事情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一個話題。
二,首先,我們先來看人民幣過去的一個貶值,現在人民幣作為國際上很重要的一種貨幣,有波動性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相當於是在默認人民幣的確使匯率產生了一些波動。
到包括近些年來,就是或者近幾個月來,人民幣也是更改了一些匯率制度,我們不再跟美元掛鉤了,我們可能不再以美元作為波動了。但是這些東西跟我們普通投資者都沒有關系,我們所實際看到的就是人民幣對美金的貶值每天都在跌,基本上最嚴重的就是去年一整年的時間。
三,我們從 2015 年 8 月份至今的一個人民幣匯率走勢。為什麼從 8 月份呢?其實人民幣真正波動,就是或者這一輪人民幣的大幅貶值就是從 2015 年 8 月 11 號開始,人民幣的 811 匯改。那次匯改之後,人民幣就進入了幾輪的大貶值。我們看到從 8 月份到現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人民幣對美金已經累計貶值了 11.12% 。對於一個貨幣來講,一年半的時間貶值 11.12% 是非常嚴重的,為了讓大家明確這個嚴重性,我們對比一下同一時期中國 A 股的表現。大家炒股的人都知道,2015 年 8 月份屬於一個高位。之後我們就經歷了一個影響,這個影響到現在都沒有被消耗完的一次大股災。我們現在很多人對 A 股是很有信心的或者很樂觀的,也就是說我們認為其實未來這個股市還會上漲,那這說明對當時這個股災的消化是慢慢在消化的。

6. 謝亞軒:再談人民幣匯率與股市的關系

經歷了「811」匯改前後股票市場的劇烈調整以及2016年年初四個交易日股票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共振後,不少機構投資者認為2016年中國股票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是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和股市漲跌的關系驟然緊密起來。反觀過去,在「811」匯改之前,盡管也有一些敏銳的機構投資者開始關注人民幣匯率問題,但就整體市場而言,並不看重人民幣匯率對股票市場的重要性。從更長的時間維度看,縱觀2005年7月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和國內股票市場波動情況,兩者的關系似乎更為疏離。雖然2005年起中國就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人民幣匯率在不同階段主要表現為溫和升值或者對美元保持穩定的狀態,即使個別時期出現過短暫的貶值,但往往是債券市場投資者關注多,股票市場投資者置若罔聞。此外,中國對資本項目下證券投資可兌換的管制也較為嚴格,證券投資資本無法自由流動,匯率對資本市場中資金流動變化的反映很少。這些背景條件為國內投資者提供了相對穩定和溫和友好的匯率環境,使得國內股市很少受到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干擾,A股行情也一直以反映國內經濟、政策、風險偏好等的變化為主,匯率這一因素對股市的影響一直是被投資者忽略不計。
以2015年上半年為例,人民幣匯率在美元升值帶來的匯率壓力之下,暫時選擇了對美元保持穩定,這一階段匯率維穩的跡象非常明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主要鎖定在6.20水平,而A股大漲的行情主要以貨幣政策的寬松和新經濟發展的預期等內因為主導,可以說匯率與股市並不存在直接的相關性。
不過這種情況在6月的股災以及隨後的「811」匯改後發生了變化。去年8月之後,匯率與股市之間多次難以忽視的共振使得A股投資者不得不重新估量匯率這一影響因素。人民幣匯率和股票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系成為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我們認真審視股市與匯率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傳導機制?
由快到慢,外匯市場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體現在三個層面,或者說是三重沖擊波:第一重沖擊波,可能在瞬時發生,風險偏好變化使得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出現同漲同跌。這主要是因為匯率和股票價格同為資產的價格,它們共同受到市場風險偏好變化的影響。這時兩者的同向變化並非簡單的因果關系(當然有些時候其中一個市場的劇烈調整本身可能是風險偏好變化的重要原因,比如811之前的股票市場),而是受到共同的因素影響所致。 第二重沖擊波,可能在第一重沖擊後的數周和數月內發生,主要是國際資本流動帶動匯率、流動性和股票指數同向變化,這里不展開討論。 第三重沖擊,可能在此後的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發生。匯率、國際資本流動、股票市場波動和實體經濟之間呈現一個復雜的反饋影響關系,匯率波動等金融層面的變化改變經濟基本面會進一步強化以上相關和反饋關系。
人民幣匯率與股市關連在一起是個「新事物」。我們同樣計算了上證股指和創業板指數與人民幣匯率的30日相關性系數,可以看到,在「811」匯改時、15年12月中旬和16年1月初人民幣中間價快速下調、人民幣即期匯率也快速貶值的三個階段,人民幣匯率與兩個股指的正相關系數迅速升高(即人民幣貶值與股指下跌同時出現)。而且,當時這種傳導和反應非常迅速,幾乎沒有時滯。在資本管制較嚴、利率保持平穩的背景下,這種即時反應如此之快,很難用資本流動和其他基本面的變化來解釋;反觀市場自身,在經歷了股災之後,早已對匯率和股價兩種資產價格的調整非常敏感。因此我們認為2015年下半年以來,A股股市與人民幣匯率的關聯更多是共同受到風險偏好變化的影響和傳導所致。
2016年1月前4個工作日人民幣匯率快速調整之後,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發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將更多地參考一籃子貨幣》,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人民幣將以保持一籃子匯率的基本穩定為目標。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進一步明確意味著人民幣匯率會進入了一個「灰色地帶」。由於對一籃子貨幣保持穩定,人民幣就會一定程度上出現對美元的波動,即美元強,人民幣兌美元弱,反之亦然,如果將人民幣兌美元貶值比作「黑」,將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比作「白」,那麼人民幣匯率在新機制下更可能是處於區間波動的狀態,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所謂的「灰色地帶」。這種新機制也使得未來中國股票市場更多地以人民幣升值/貶值的形式輸入了國際因素的影響。
再考察匯率與股市相關性的變化可以看到,在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加大對美元波動的背景下,30日相關性系數顯示人民幣匯率與A股股指便持續呈現出「同漲同跌」的正相關關系。而且,如果將時間段拉長至2016年以來,可以看到人民幣匯率與A股之間的正相關性明顯下降,這也進一步印證了當前兩者的關系仍然更多是短期風險偏好變化層面的傳導。
人民幣匯率與股市這種「同漲同跌」的正相關性為何會從「無」到「有」呢?我們在2015年7月《寫給這次股市調整中買美元的朋友》一文中已分析,去年股災帶來的國內資產價格劇烈調整和「811」匯改對資本市場帶來的沖擊和機制變化可能是改變投資者預期、將匯率與股價資產價格勾連起來的根本原因,而上文提到的股指與匯率正相關系數迅速升高的三個階段可能也強化了投資者對這種關系的認知。
這種脫離基本面的資產價格相互反饋影響恐怕並不是投資者願意看到的現象,但是前期人民幣匯率承受的若干外界壓力和對貨幣政策的牽制已經表明人民幣匯率從固定轉向浮動又是勢在必行。而在匯率制度變換階段,對匯率波動的不適情緒的產生是一個必經的階段,也是資本市場投資者適應和學習的必經之路。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者會對匯率的形成機制、波動帶來的影響以及風險對沖方式等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匯率與股市之間這種風險偏好層面的紐帶也未必就一成不變,一旦國內投資者對待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像發達國家一樣,「不以升喜,不以貶悲」,這種悲觀情緒的紐帶可能就會斷開,到那時,人民幣匯率與股市的相關性也要再重新審視了。

7. 7月以後人民幣匯率後續將呈現什麼態勢

根據目前的表現看,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人民幣「補漲」需求得到釋放,美聯儲仍處於加息周期及中國經濟韌性較強的背景下,預計人民幣匯率後續仍將呈現雙向波動格局。

綜合以上觀點來看,在下半年海外貨幣政策分化的背景下,美元指數繼續上行乏力;而中國經濟韌性仍然較強,人民幣匯率預期也明顯改善,預計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仍是運行的主基調。

8. 811匯改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1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的內容是: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9.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

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
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 1英鎊兌換5.9l元調至3.44元,英鎊對人民幣貶值41.6%。
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1985至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從 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後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著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 8.7。
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鉤,匯率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范圍內浮動。 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鉤。
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人民幣匯率一籃子機制就是綜合考慮在中國對外貿易、外債(付息)、外商直接投資(分紅)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並分別賦予其在籃子中相應的權重。具體來說,美元、歐元、日元、韓元等自然成為主要的籃子貨幣。
此外,由於新加坡、英國、馬來西亞、俄羅斯、澳大利亞、泰國、加拿大等國與中國的貿易比重也較大,它們的貨幣對人民幣匯率也很重要。
2005年9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通知,擴大了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從原來的上下1.5%擴大到上下3%。
2005年12月29日,外管局批准13家銀行開展做市商服務,包括工、農、中、建4家國有商業銀行,交行、中信、招商、興業4家股份制銀行以及花旗、渣打、匯豐、荷銀以及蒙特利爾5家外資行在內的總共13家銀行獲得了首批人民幣做市商牌照。2006年1月4日,13家人民幣做市商開始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
2006年1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完善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的公告》(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06〕第1號)規定,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引入詢價交易方式(以下簡稱OTC方式),同時保留撮合方式;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自21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漲影響,2010年8月1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及即期匯價雙雙創下一個半月的新低。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12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8015元,即期市場開盤報6.7958元。
有交易員認為,人民幣匯價大跌,主要是由於隔夜美元大漲,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浮動所致。美元指數11日強勢反彈,上漲1.94%。在美聯儲承認經濟復甦狀況不佳之後,公布的經濟數據表明美國貿易赤字意外擴大及亞洲經濟出現增速放緩跡象,加重了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狀況的擔心情緒,避險資金再度青睞美元。
2007年6月19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連續升值將近2%。9月21日,人民幣匯率上升0.1%至一美元兌6.7079人民幣,創造了1993年匯改以來的最高值。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當前國際美元走強,除投資者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憂慮外,歐元區各種利好因素釋放殆盡後的投資者回補美元頭寸也是美元走強原因之一。
而12日人民幣中間價低開,體現了人民幣匯率更多參考一籃子貨幣,雙向波動的特徵,體現了央行重啟匯改的意圖。2010年,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於當地時間9月15日開始舉行為期兩天的聽證會,討論人民幣匯率問題,企圖對人民幣升值施壓。
聽證會今天將出結果,外界普遍關注國會會否通過迫使人民幣升值法案。美國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在聽證會上發言時表示,人民幣依然被低估,不排除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的可能。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4月2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990元,1歐元對人民幣9.6348元,100日元對人民幣7.9718元,1港元對人民幣0.83639元,1英鎊對人民幣10.8130元,1人民幣對林吉特0.45655林吉特,1人民幣對盧布4.2311盧布。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6.5。 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991,首次突破6.40整數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而單日漲幅亦擴大至176個基點,再度刷新9個月來的單日漲幅紀錄。
2014年3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北京指出,今後人民幣匯率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匯率雙向浮動將成為常態;存款利率改革是今明兩年金融改革的重點。
2014年5月12日,網易等媒體報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延續前兩個交易日的跌勢,當日下跌44個基點,報6.1625,這也是近8個月來的最低點。受中間價下跌影響,當日的即期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近100個基點,離岸市場上的人民幣也出現小幅貶值。
2014年21日-26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創下年內新低。自2014年2月以來,人民幣匯率一改連續近10年的上升趨勢,出現急速貶值。截至目前,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經貶值3.4%,而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是2.91%,回吐了去年全年的漲幅。
2015年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154,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間價6.3495升值341點,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於6.4236元,較前一日下調96基點,並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盤面數據顯示,2015年11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累計下跌1200餘基點,跌幅已達1.9%,而自11月底加入SDR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累計下跌426基點,跌幅為0.67%。離岸人民幣貶值更明顯。截至12月10日18:30,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自11月初以來累計下跌超過2000基點,跌幅超過3.3%;其自11月底以來累計下跌逾880基點,累計跌幅超過1.3%。
2015年12月14日,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設於6.4495元,較前一交易日大跌137個基點,為連續第六天下調,創2011年7月25日以來新低。
2015年12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設於6.4757元,較前一交易日再跌131基點,為連續第九日下調。兩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繼續走弱,其中在岸人民幣跌逾100點,並跌破6.48元,收報6.4837元,迎8年來首個十連跌,再創2011年6月以來新低。
2016年2月15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118,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96個基點,漲幅達0.30%。與此同時,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當日收盤價報報6.4944,較上個交易日收盤價大漲751基點,創下2005年7月匯改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

10. 811匯改之後對人民幣匯率波動有什麼影響

實現了提高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的市場化程度和中間價的代表性兩個目標。

「811匯改」後,無論開盤價還是當天交易價都是圍繞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上下波動,而且價差逐漸處於收斂。所以現在中間價變成一個可交割價格,從這些方面來講,「811匯改」確定的兩個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匯率改革將繼續推進,匯率形成機制將更市場化;國內經濟下行會使得資本有流出壓力,如果經濟放緩轉為更加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增長,經濟增長放緩並不一定意味著資本外流。

(10)人民幣匯率811後貶值擴展閱讀:

2015年8月11日,中國央行宣布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做市商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這一調整使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機制進一步市場化,更加真實地反映了當期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

央行初步形成「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機制,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市場對於判斷每日中間價走勢變得更加有跡可循,避免因中間價偏離市場預期而出現大幅波動。中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的逐步緩解,反映了國內外市場環境的變化,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減弱。

閱讀全文

與人民幣匯率811後貶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百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90
理財小白適不適合買基金 瀏覽:703
理財公司跑路能搬東西嗎 瀏覽:183
江西贛州鎢礦集團 瀏覽:153
醫院融資租賃規模 瀏覽:598
外幣賬戶利息收入做賬匯率 瀏覽:584
2016年20萬台幣換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74
風力發電廠融資難 瀏覽:168
海爾消費金融公司電話 瀏覽:330
通達信指標中如何表示虛線 瀏覽:509
添加指標遠航版本 瀏覽:591
美期貨開盤收盤時間 瀏覽:611
銀行買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瀏覽:734
中介收取傭金多少 瀏覽:637
利用了杠桿省力的小製作 瀏覽:598
蘇州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徵信蘇州 瀏覽:237
香港融資通過中介公司需什麼流程 瀏覽:749
有免費教學理財基金課程嗎 瀏覽:970
如意投類目傭金是什麼意思 瀏覽:152
高力集團高仕軍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