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房地產行業去杠桿去庫存政策

房地產行業去杠桿去庫存政策

發布時間:2022-05-29 06:54:06

① 去產能 去庫存 去杠桿 降成本 補短板什麼意思

1、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 201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了2017年去產能目標。

2、狹義去庫存化僅指降低產品庫存水平,譬如企業降低原材料庫存,這一點可能較快實現。廣義去庫存化,即消化過剩產能的過程不會很快結束,投資過度和消費不足,使得消化過剩產能要比狹義的去庫存化更長期、更痛苦。

3、「去杠桿化」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4、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5、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中心城區地下管網老舊、水電氣暖及環衛設施不配套等問題。

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短板,解決結構優化調整緩慢,實體經濟發展不快,金融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產業投資增量減少,增長新動力不足,投資需求降低等問題。

(1)房地產行業去杠桿去庫存政策擴展閱讀: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高杠桿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

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

② 用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有哪些措施

第一,「去產能」,即淘汰實體經濟的落後過剩產能。

產能過剩是各地存在的普遍問題,特別是重化工業和出口導向型產業比重較高的地區情況更為嚴重。產能過剩帶來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債務負擔和金融風險,已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障礙,必須盡快通過供給管理予以解決。

去產能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尊重市場,由企業通過自行淘汰、收購兼並、資產重組等方式主動去產能;二是分類處置,避免「一刀切」,鼓勵探索多種模式;三是標准處置,政府主要通過制定和實施技術標准、質量標准、能耗標准、環保標准、安全標准等去產能;四是依法處置,即按規則、按程序處置不良資產,盡可能避免後遺症;五是穩妥推進,制定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配套政策,做好職工安置等工作;六是淘汰僵屍,做好淘汰或重組僵屍企業工作,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七是培育接續,關鍵是加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附加值較高、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業和新產品。

第二,「去庫存」,即減少房地產行業的庫存。

十多年來各地房地產業高速發展,已形成了供過於求局面,既帶來了高房價問題,也帶來了高庫存問題。高庫存已成為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而且,房地產還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債務負擔和金融風險等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高度重視、謹慎處理。

房地產去庫存要注意幾點:一是要發揮企業在去庫存中的主導作用,將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減少新的無效供給,作為去庫存的重要手段;二是要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購房,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擴大房地產有效需求;三是要通過改革土地制度、財稅制度、金融制度、預售制度等解決房地產發展的深層問題;四是要認識到房地產去庫存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做好打持久戰准備,有一部分房地產庫存因成本代價太高是不可能去掉的,不能不顧代價強行去掉;五是要認識到去庫存只是房地產去泡沫的過渡性手段,房地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去泡沫來實現。

第三,「去杠桿」,即降低政府的負債水平。

多年來,許多地方在追求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債務負擔日益加重,積累了很高的杠桿率。有的地方負債佔GDP的比重早就超過了200%,由此帶來了較大的金融風險隱患。因此,有必要採取去杠桿等措施,盡可能地把風險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避免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

去杠桿要注意幾點:一是要摸清家底,了解本地真實的杠桿率;二是要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嚴控債務增量;三是要加強全方位監管和風險監測預警,規范各類融資行為;四是建立「銀政企」合作機制,三方定期進行溝通與協調;五是以可控方法和節奏主動釋放一些債務風險,淘汰或重組僵屍企業,避免風險的累積;六是要依法處置信用違約,妥善處理風險案件;七是要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防範「道德風險」;八是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

第四,「降成本」,即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

當前實體經濟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受到市場需求縮小與「高成本時代」到來的「兩面夾擊」,導致很多企業效益下降,甚至一部分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成本、財務成本、電力成本和物流成本等,為企業贏得發展空間。

降成本需要從兩個方面使力。一方面,要通過改革降低成本。如通過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審批,堅決打擊向企業吃拿卡要的違規腐敗行為,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通過財政制度改革和稅費制度改革等,降低企業的稅費成本;通過金融制度改革等,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通過電力體制改革等,降低企業的電力成本;通過流通體制改革和路橋收費制度改革等,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尋找低成本要素新來源等,為實體經濟企業開拓消化高成本的「藍海」。如支持企業加大對符合產業升級方向的相關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的力度;通過多種形式組織針對產業升級的人才和技術工人培訓;建立產業升級項目資料庫,為企業投資決策提供信息服務;加快「走出去」步伐,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開拓國際低成本的要素新來源等。

第五,「補短板」,即在一些被忽視或滯後領域增加有效供給。

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補短板」內容包括生態建設、精準扶貧、培育發展新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投資、農村發展等。增加有效供給,即增加有市場需求、符合消費結構升級方向以及能夠產生合理回報的供給。

補短板要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要打好脫貧攻堅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培育發展新產業;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等。當前,重點要補好生態短板和農村貧困短板工作。補好生態短板,要通過生態文明制度改革來實現,如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資源能源價格改革等,減少和抑制壟斷,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土地浪費;推進資源產權制度改革,明確資源保護主體和責任,避免「公地悲劇」,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通過環境制度改革,明確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主體和責任,劃定生態紅線,遏制環境污染惡化趨勢等。補好農村貧困短板,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

③ 如何理解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去產能
主要講來的是鋼自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安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2、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3、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5、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

④ 什麼是三去一降一補全文解釋

一、三去一降一補就是:

1、去產能

主要講的是鋼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安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2、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3、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4、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5、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二、「三去一降一補」其中的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

(4)房地產行業去杠桿去庫存政策擴展閱讀:

1、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

2、三去一降一補得三去中措施是什麼「三去」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去產能: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去杠桿:以既主動、又穩妥為要義的。 具體來說,就是在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經濟增長中改善債務結構。

3、推進「三去一降一補」還是要以市場機制和手段為主,有形之手為輔。重點在於將市場的倒逼機制充分發揮出來。必須明確的是,「三去一降一補」都是市場主體企業的事情,企業是主角,企業必須有原動力或者有足夠的外部壓力。這個外部壓力就是市場的倒逼機制要發揮作用。

4、政府在「三去一降一補」中確實要發揮作用,主要作用是讓市場機制的魅力充分發揮出來,掃除妨礙市場機制有效發揮作用的一切障礙。在「三去一降一補」中,政府主要職責是保護好市場,保護好市場機制。

⑤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什麼意思

去產能:降低生產能力;去庫存:減少庫存;去杠桿:去掉杠桿;降成本:降低生產成本;補短板:加強提高不足的地方。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⑥ 1.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中採取的「去庫存、加杠桿」政策。

話說,房產產能過剩了,賣不出去了政府會受懲罰,所以要用巧妙的方式撬動快崩潰的房產,讓它再度活躍起來。
我聽說,是要去杠桿的,怎麼還加杠桿呢?我就納悶了,怎麼會是這樣呢?只能猜想是房產快不行了,,,

⑦ 過去幾年,為什麼大部分房地產商都追求高周轉

「買不起!」

「賣不掉!」

這一僵局,國內不少城市的樓市維持了三年多,房價也橫盤了三年,令人有些看不懂。

中國樓市,一直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之一。

自「九八房改」,到2008年,中國樓市進入市場化時代。

中國經濟在入世後乘全球化浪潮快速增長,內地百業興旺,家庭收入普漲。房價,也跟隨市場繁榮、收入增長而水漲船高。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乃至全球樓市進入貨幣化時代。

這場金融危機,對當今世界的影響遠超我們的想像。美聯儲量化寬松,全球主要央行集體行動,推行寬松貨幣政策。世界進入一個「低增長、高泡沫」的理性預期時代。

此後,西方世界經濟增長低迷,英國、澳洲、中國香港房價卻迅速反彈,美國樓市後程發力再創新高,美股更延續十年大牛。

貨幣盛世之下,百業興盛的局面被打破,行業分化突出,中國樓市迎來牛市,房地產、私募基金及其相關產業喜迎暴利,互聯網及風投疾風吹勁草,但不少實體行業愈加困難。

2015年,是中國樓市,乃至中國經濟的關鍵一年。

這一年,股市暴跌,樓市暴漲。

至今很多人認為,2015年之前的房價,還能夠承受,但已是極限。當時,深圳剛需的極限為300萬左右。

2016年,中國房地產推行去杠桿、去庫存的同時,也在三四線城市開啟了棚改貨幣化的大潮。

棚改貨幣化,是去庫存、去產能的手段。

緊貨幣、緊信貸,去杠桿,管控資管,目的是從供給端,即商業銀行及金融市場端收緊地產商的資金供給。但是,棚改貨幣化,目的是從需求端,即政策性銀行供應一筆貸款,讓三四線城市的棚改戶,消化當地房產庫存。

2015-2017年,貨幣化安置比例分別為29.9%、48.5%和60%,在新開工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棚改總投資額隨貨幣化安置比例提升而快速增加,三年分別為1.18萬億、1.48萬億和1.84萬億。

2016年-2017年,三四線通過棚改貨幣化去庫存分別為1.4億平和1.8億平,占銷售面積的14.8%和18%;當前商品住宅可售面積已降至2014年峰值的37.2%【1】。

如此,房產庫存降下來了,但是房價上漲了,地方性銀行、地方政府及三四線城市家庭的杠桿率上升了——只是杠桿結構發生了變化。

房地產企業都看到了這一次「歷史性的機遇」。對於「窮人家的孩子」來說,這是最佳機遇——棚改貨幣化創造的三四線城市購房需求,與中型地產商擴張的方向高度一致。

現在回過頭來看,三四線城市的棚改貨幣化,確實是中型地產公司躍升為大地產公司的最後機會。一批中型地產商依靠高周轉操作方式,吃下了最後一塊大肥肉。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個聽硬課、讀硬書、看硬文的硬核學習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學習更多深度內容。

⑧ 2016年三去一降一補政策指什麼,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解讀

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打通供需通道。
去庫存主要是化解房地產庫存,擴大有效需求。微觀上一般以總資產與權益資本的比率衡量杠桿率水平。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比如個人,投資需求降低等問題。補城鄉統籌發展短板。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
去杠桿「杠桿」是指特定主體通過借入債務,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短板。
去產能即化解產能過剩。當前,但如果杠桿率過高,都是加杠桿的行為,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較小等問題,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適度加杠桿有利於企業盈利和經濟發展,穩定房地產市場,為實體經濟讓利,中心城區地下管網老舊,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補科技創新進步短板、補短板、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轉變政府職能,科技成果轉化緩慢、水泥,防範金融風險壓力,科技研發投入偏低,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改善債務結構,以此擴大經營規模,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少破產清算」的思路,進一步正稅清費。
降成本即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實體經濟發展不快,創新活力不足,並明確了「多兼並重組,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降低企業財務成本;GDP」衡量杠桿率水平,解決創新能力不強,推進流通體制改革、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降低社會保險費【三去一降一補是什麼】
「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杠桿」列為2016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以較小規模的自有資金撬動大量資金,國內需求增速趨緩、簡政放權,解決結構優化調整緩慢,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企業融資成本過高,增加權益資本比重,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消化庫存,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城鄉差別較大等問題,促進房地產業兼並重組、去杠桿,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水電氣暖及環衛設施不配套等問題、電解鋁等高消耗,宏觀上一般以「債務#47,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解決新農村建設標准不高,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還債的壓力就會反過來增大金融風險甚至拖累發展,國際市場持續低迷。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降低物流成本。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落後、降成本,金融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新動力不足,積極推動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電力價格,都市現代農業規模不大,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我國出現產能嚴重過剩主要受發展階段,特別是鋼鐵。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產業投資增量減少。
補短板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企業和政府等主體向金融機構借貸或發債等,債務增速過快,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以可控方式和可控節奏逐步減少杠桿、去庫存

⑨ 為什麼說去庫存是房地產業的偏方

房地產去庫存就是用政策創造市場,減輕鋼鐵、水泥、煤炭、電力等等行業去產能壓力減。新常態的房地產需要一場真正的供給側改革。
房地產去庫存的新常態悖論
「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中國石化
是新常態提出以來最切中時弊的指導方針。做到位了,就新常態了。令人困惑的是本來適合於一切過剩行業的「去庫存」,似成為了房地產業的偏方。至於這個方子投下去之後會帶來什麼,有點一廂情願。

去庫存實為用政策創造市場
庫存多了,說明供給超過了需求,市場的反應應該是價格往下走,減少供給,並刺激需求的增加。經過一段時間,供給壓縮了,庫存消化了,供求就平衡。
但政府似乎不想這樣來。唯其如此,一見政府要去庫存,市場馬上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起來。房價不降反漲,而且上漲的瘋狂勁還得用一個新名詞叫跳漲來形容。購房者蜂湧搶購(令人著迷他們有杠桿壯膽再貴也敢買)。政府也提起精神賣地,造不了牛市就造房市!果然賣地連連賣出地王。高地價給所有的高房價壯了膽:沒有最貴還會更貴。買!買!!買!!!
由此來觀察政府的用心,是將房地產去庫存當作遏制經濟衰退的一個反周期措施,是期望房地產能重新起步,因此所謂去庫存就是用政策創造市場。如解除若干政策限制以釋放購買力、改進金融政策讓買房吃力的人(如青年白領等)能加上杠桿、將進城農民作為購房對象並給予購房補貼、政府購房以發展公租、鼓勵開發商改庫存為租賃經營、鼓勵專營的二房東公司、發展租賃市場等。且不說這些政策的實際有效性會如何,但很少有哪些個行業能得到如此關懷由政府親自操刀為行業解難。這無意中泄露了中國房地產的生存密碼:政府是這個行業最大的利益相關者。
不管怎麼說,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是被激活了。政府希望接著看到的不僅僅是房地產業自身重拾升勢,更重要的是鋼鐵、水泥、煤炭、電力等等許多行業因被拉動而去產能壓力減輕。無人願意深究,這樣做是新常態還是舊常態?經濟成長理論早已說明,一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是以主導產業的轉換為標志的。過度依賴房地產拉動增長已經導致產業結構弊病叢生。如果現在還不著力於主導產業的轉換,依然靠房地產的拉動來走出低谷,那就是想用熨平周期來替代經濟成長階段的轉換。我們當然可以理解政府對新的主導產業成長不起來的無奈,但沿襲舊制就不會有新常態。如此去房地產庫存,整個產業結構的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困難無疑加大。飲鴆止渴,左支右絀。
有違正義的增長還要延續到何時
房地產業的舊格局難以撼動有深刻的原因。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的房地產業似乎無法用市場機制的供求關系去作觀察和引領。房子越蓋越多,房價卻一路走高,即使有短暫的回調,但接著是更猛烈的報復性上漲。而且價格越高購房者越搶購,價格喪失了調節供求的功能。其原因固然是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早已不是單純的住宅消費品市場,而有了濃厚的投資品投機品市場的屬性。但是如果要抑制投資、打擊投機,國外的成熟經驗和政策選項很多。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這種屬性從來沒有被認真治理過。
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在於中國政府是房地產市場最大的推手。這又不僅僅是因為地方政府獨佔了開發所必須的土地供給和土地交易,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通過這種獨占所獲得的收入早已成為財政收入環節最短數額最大的單項來源。有分析說土地收入已佔一些地方財政的60%,無法想像若缺了這一塊,地方政府將如何履職。所以政府的立場並不很在意房地產市場的屬性是消費的還是投資的還是投機的,政府只在意這個市場要保持景氣能把地賣出去。
中國的房地產業早已不是表面看上去的企業蓋房子滿足消費者住房需求的單純的生產活動,而是包藏著為政府創造財政收入的活動。政府要創造財政收入是這個行業堅硬的內核,是最強大的剛需。不管市場如何變化,政府都得把地賣出去充實財政。在這個剛需面前,房價高了、杠桿長了、金融風險大了、產能過剩了都不足以使政府調整自己的立場。因為找不到別的出路。這是中國的房地產業不合常規的根本原因。在這樣一個基礎上開展的房地產調控,只不過是政府的左手與右手在擰勁,確實不會有什麼結果。
房地產作為主導產業對經濟增長發揮過巨大的引領作用,並使很多地方獲得蓬勃發展。但不可否認這個行業的發展帶有極大的負面性。對土地收入的剛需使得房地產業變態亢進,成為了鋼鐵、水泥等許多部門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也使中國的金融業暗藏巨大風險。
更為嚴重的是房地產業的這種發展模式早已背離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確方向,是有違正義的增長,並日益擴大著國民財富的不平等分配。
首先是政府推卸了自身在住房這個基本民生領域的公共服務職能。這使得當代中國的城市人口普遍淪為了房奴,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必須為還房債而緊衣縮食、奮力掙錢,活得累。
其次政府以國有之名壟斷了土地市場,為此不惜與民爭利強征強拆。
再次迷戀競拍出讓方式,一線城市樓面地價荒腔走板達到每平米數萬元了仍不思改革。在這個市場的政府、開發商、購房民眾的三方關系中,政府實際上是與開發商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民眾只得爭先恐後挨宰,原因只是早宰比後宰掉肉少些。一些人所樂道之購房剛需,要害在此。政府出台的政策再千回百轉最終也還是為了幫助開發商把房賣出去再賣出去。這使得中國的房地產業早已成為權貴集團洗劫國民財富的通道,基層民眾的財富被迫向上流動和集中。表面看來得到了一套房,動不動就值百萬以上,似乎買房即富。其實不過求得遮風避雨、放張床睡覺的生活必需品。代價是欠下幾乎一輩子的債。一旦斷供,還可能流落街頭。取得了偉大成就的改革開放以這樣的圖景展現給廣大民眾是說不過去的。
不能允許這種有違正義的增長延續到新常態中去。
期待一場真正的供給側改革:房地產新業態,政府賣房,不賣地
供給側是現在的熱詞,什麼都可以裝進去。但房地產去庫存卻是反供給側改革的。新常態的房地產需要來一場真正的供給側改革。
如果作粗略的分析,房地產企業的業務大抵有這么幾塊:獲得土地(有時還要作開發前一定的整備)、規劃設計、建築開發即蓋樓、銷售(有些自留物業如商業用途的還要招商)、有的還可以延伸到物業管理。這些業務中真正無可替代必須由房地產企業來完成的只有向政府交錢獲得土地。這才是房地產企業對政府的價值所在。其它的業務其實沒什麼行業門檻。如建築設計院本來就承擔各種建築設計,蓋樓則有大量的建築施工企業,賣樓早就由開發商委託給專業的銷售公司去承擔了,入住後的物業管理也是如此。很多房地產企業就是用對外委託的方式來完成開發過程的各項工作的。這恰恰說明蓋房子這種生產活動並不是只有房地產企業才能做,這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客觀基礎。
供給側改革最重要的是政府向自己開刀,恢復房地產業主體的住宅業的民生屬性。要把這一塊從房地產商那裡剝離出來交由提供公共服務的政府自己來承擔。這樣一種業態的改變就使得基本民眾的住宅供給可以由政府來掌控,從而使房價保持在理性的水平。而且政府只要用委託的方式通過設計院、建築工程企業、施工監理等方面就可以順利組織完成開發過程。由於政府直接售、租,房地產商將不再參與分羹。政府直接收取的房款、租金超出成本的部分依然可以成為財政收入的來源。所以政府向自己開刀並不造成自傷。
政府不再依賴房地產商創造財政收入就拆解了二者的利益同盟。由於工薪階層的住房需求不再依賴房地產商了,房地產商就可以任性只為富人蓋房了。「窮人」也就不必抬著杠桿和富人一起去搶購了。如此,房價高企對整體經濟也並不帶來什麼風險了。
由於業態的改變即開發方式的變化並不引起整個行業開發量的巨大波動,所以住宅開發對其它產業的正常拉動不會消失。而且住宅恢復了民生的屬性,抑制了投資,限制了投機,行業發展會更加健康。
如果新常態的房地產業按上述格局展開,中國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房地產企業。改革開放中的鄉鎮企業發展起來之後,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各地政府就先後在很多行業以一定資質為標准展開過治理整頓,其實就是去產能。當今房地產業也應當按一定的資質標准來捋一遍。這樣去庫存才能和去產能聯系在一起。
房地產的供給側改革並不復雜,也無不可控的風險。關鍵是要有秉持正義的決心。這才是難點。

閱讀全文

與房地產行業去杠桿去庫存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投資項目中部分融資租賃 瀏覽:321
省力杠桿一定費距離嗎 瀏覽:439
最新阿里媽媽怎麼申請高傭金 瀏覽:904
三亞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18
天鴿互動大股東 瀏覽:784
旭輝長租公寓融資 瀏覽:762
中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計演算法 瀏覽:414
昆明商業貸款轉公積金貸款 瀏覽:813
貝塔資產不含財務杠桿 瀏覽:113
金融公司貸款常用合同 瀏覽:282
超人氣投資理財教練張殫 瀏覽:772
農行本利豐是結構性理財產品嗎 瀏覽:458
日元匯率跌換還是漲換 瀏覽:832
投融資協議 瀏覽:435
銀行理財項目收益 瀏覽:207
五一金融服務 瀏覽:225
光杠桿的原理以及儀器的調節 瀏覽:218
macd吸籌指標公式 瀏覽:523
固定收益信託產 瀏覽:716
杠桿的力臂平衡是為了什麼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