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杠桿教學視頻教學評價

杠桿教學視頻教學評價

發布時間:2022-05-29 12:26:23

A. 如何將物理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淺談杠桿在生活中應用的教學

根據深化萬、};教育改革,把教育轉到為 農付社會主義建一沒服務的軌道上戈灼精神, 我在教研組的安排下,初步進行了嘗試,現就「杠桿」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的教學,淺 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讓學生從實驗實習中掌握「杠桿」 平衡條件 在理論指導下實踐(實驗),再用實踐 中得到新的理論去指導新的實踐,這是馬克 思主義認識一淪的基本原理。這個原理,在物 理教學中的應用就更為普遍,我在教「杠桿 應用」一節中,就利用這一味理,讓學生通 過「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萬呀自觀察、分析、推理,從而得出「江桿」,砰衡條件結 論,對於杠桿的平衡條件的表達式,教本上 已說得很清楚,我沒有用過多的時間去閘 述,而是把講授重點放在「杠桿應用」問題 上,使學生增強理解和識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公式:「廠,·五,- F:,五:」,教者應引學學生注意:①杠桿處於 靜I廿伏態或勻速直長運功狀態(初中不作妥 求)祠東滿足「杠桿平衡未件」;②公式中動力 竹、擎吐力竹與功力、盯力相討應,_巨動力、 阻力是根據力灼作川效二果而定或」幾觀認定; ③公式,扣為單位只需同種物理蘭採用同單位 即可。

B. 生活中的杠桿原理

天平、剪刀、鉗 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
開瓶器、胡桃夾 省力杠桿
鑷子 費力的杠桿

C. 杠桿力臂怎麼畫 要視頻教學

不用視頻,告訴你個口訣:
識別杠桿找支點,畫出力的作用線,
點(支點)線(力的作用線)距離要垂直,括弧字母來標識。

D. 杠桿中的力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體驗和對杠桿實例的觀察,歸納出「杠桿是在力的作用下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能說出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2、通過對實驗探究的分析、論證、評估,建立力臂概念。提高實驗探究的分析、論證能力,增強實驗評估意識;3、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採用比較法和綜合分析法科學分析相關數據,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4、會畫杠桿中的動力臂和阻力臂,能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具體問題;5、在杠桿的模型建構中領悟物理模型建構的一般方法:選擇樣例——建立初步圖示——圖示改進——建立模型;在探究中領悟「科學的發現往往需要向前再邁一步」。【教學重、難點】1、認識杠桿,探究並得出杠桿平衡條件。2、在探究中建立「力臂」概念,在實際應用中准確畫出杠桿「動力臂、阻力臂」。【設計思路】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吸收教材中活動設計的優點,重組教材結構,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探究活動。在活動、體驗中認識杠桿,在杠桿的應用中尋求探究的需要,在探究、評估中建立力臂概念並獲得杠桿的平衡條件。整體設計由四組系列活動組成。系列活動一:認識杠桿。設置「拔圖釘」、「尋找身體中的杠桿」兩個層次的操作、體驗活動,形成對杠桿模型的正確認知。系列活動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以「用彈簧測力計稱象」創設探究背景,提出探究問題;通過模擬背景事件進行探究,形成杠桿平衡條件的初步結論;再通過實驗論證、評估,明確力臂,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系列活動三:知識應用。通過「畫力臂」完善對杠桿模型的認知,通過解決具體問題,了解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系列活動四:課後探究。由「自學與歸納」、「觀察與探究」組成,旨在加強對杠桿原理的理解,進一步了解杠桿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流程圖】【教學資源】實驗器材:釘有圖釘的木板、墊木、螺絲刀、羊角錘、扳手;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鐵架台、直尺、細線;視頻資源:「羊角錘拔鐵釘、開瓶器開瓶蓋、扳手擰螺絲」錄像,自製PPT課件。【教學過程】一、認識杠桿活動1:拔圖釘(教師)木板上釘了一枚圖釘,請把它拔出來(圖1)。(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拔出圖釘。(教師)懂得使用工具是一種智慧的表現。生活中還很多任務是採用工具來完成的。(學生)觀察羊角錘拔鐵釘、開瓶器開瓶蓋、扳手擰螺絲(視頻);觀察撬石頭、蹺蹺板、抽水機手柄(動畫)。(教師)以上工具在工作時有何共同的特點?(教師)待學生回答出轉動後,用flash演示並說明(圖2):在物理學中,將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一固定點轉動的硬棒稱作杠桿(lever)。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即圖中的O點;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即圖中的F1;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即圖中的F2;活動2:尋找身體中的杠桿(學生)尋找並用動作表達出來。(教師)舉例「昂首向天、提起足跟、手提重物」 ;(教師)點評:盡管人體的各種運動相當復雜,但最基本的運動都是由骨骼在肌肉的作用下繞關節轉動產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桿。現代科技工作者從人體手臂得到啟發製造了太空梭的機械臂用以抓捕衛星。設計意圖:本環節採用二層次的活動設計,通過用杠桿來認識杠桿,通過看杠桿來了解杠桿;通過尋找身體中的杠桿來體會杠桿,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構建杠桿模型。二、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出示探究背景] (教師)2001年6月22日,杭州的一位物理老師用一隻彈簧測力計並藉助杠桿「稱」出了一頭質量約為3t的大像的質量(圖3)。他的具體做法是用一根10m長的槽鋼製作了一根杠桿,在離支點較近的位置掛上鐵籠和大象,在離支點較遠的位置用一把彈簧測力計測出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的示數。[提出探究問題] 稱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的大小與F2、l1、l2有何關系?[實驗設計](教師)你能利用桌上的器材設計出合適的實驗裝置進行探究嗎?(師生共同討論)模仿稱象過程,選擇器材,設計實驗。具體裝置如圖4:1、用木製杠桿代替槽鋼,為消除杠桿自重的影響,杠桿應在中點懸掛,並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平衡;2、用鉤碼代替大象;3、l1、l2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4、實驗中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記作F1,鉤碼的拉力記作F2,OA記作l1、OB記作l2。(師生)探討步驟設計並確定實驗記錄表格。設計思想:控制變數法;步驟一: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步驟二:取F2=1N,l2=10 cm,l1=5cm,測出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F1的大小;步驟三:l1、l2不變,增大F2,測出F1;步驟四:F2、l1不變,增大l2,測出F1;步驟五、F2、l2不變,增大l1,測出F1。(教師)引導學生明晰實驗注意點:注意點一:彈簧測力計要調零;注意點二: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動,待杠桿處於水平平衡狀態時讀數。[進行實驗]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參考數據):測量序號F2/Nl2/cml1/cmF1/N①11052②1.51053③1.51253.6④1.512151[實驗分析](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做出分析結論:1、比較①、②,說明:l1、l2不變,增大F2,則F1 增大;比較②、③,說明:F2、l1不變,增大l2,則F1增大;比較③、④,說明:F2、l2不變,增大l1,則F1減小;2、綜合分析①、②、③、④,可得杠桿平衡時: F1 l1= F2l2。3、引申分析:若l1>l2 則F1<F2 ,可以省力……(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上述表達式中,F1是通過彈簧測力計測得的,F2是鉤碼的重力造成的拉力;那麼l1、 l2究竟是什麼呢?是指OA、OB的長度嗎?[實驗論證](教師)請學生採用圖5的操作方式(彈簧測力計豎直上拉),用實驗驗證上述結論的正確性。實驗中取F2=1.5N, OB=10cm,OA=15cm,先計算出杠桿處於水平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示數,再進行實驗驗證。

(教師)請學生逐步傾斜彈簧測力計(如圖6)。(學生)發現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發生變化。(教師)彈簧測力計傾斜後F2、OB沒有變化,是什麼引起了F1的變化?[實驗反思](教師)組織學生探究:讓F1為1.5N時杠桿處於水平平衡,假如F1 l1= F2l2成立,則l1為10cm。組織學生用直尺測量尋找l1。(學生)通過測量發現l1為支點O到F1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見圖7)。(教師)PPT演示,在杠桿中,我們把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稱做「力臂」。(教師)為什麼我們一開始模仿稱像所做的實驗,結論是成立的呢?(學生)由於杠桿處於水平平衡,拉力豎直向下,所以那時的OA、OB本就是力臂。(教師)點明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可以用字母表示成:F1 l1= F2l2。[探究感悟]阿基米德在總結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後,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動地球」。對此,你有何感想?(教師)盡管我們有著古老的文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就有了使用桿秤的記錄,我們的祖先早就把杠桿應用於實際生活,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但卻與 「杠桿原理」擦肩而過。在今天的探究中,我們能夠得到的另一啟發就是「科學的發現往往需要我們向前再邁一步」。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課的中心,在本課重點的突破上採用了三步走,先是利用背景創設引起學生探究慾望,通過模擬背景進行探究,得出杠桿平衡條件的初步結論;接著通過對探究結論的驗證、評估與反思明確再探方向;最後利用再探究,由學生在尋找中建立杠桿力臂的概念,在化解力臂認知難點的同時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三、試一試問題一、標出圖甲杠桿中的力F1、F2的力臂;問題二、圖乙中,F1的作用點在A,請畫出撬圖釘時所需要的最小的力。學生作答,教師點評。解答如下:問題一:畫力臂的方法,先找支點和力的作用線,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做垂線,用l1表示動力臂,用l2表示阻力臂(見圖10甲)。問題二:由F1 l1= F2l2知, l1最大時,F1最小;連接OA即為最大的l1,從A點做OA的垂線向下即為F1的方向(見圖10乙)。設計意圖:問題一旨在加強對力臂的理解,問題二旨在加強對杠桿的平衡條件理解的同時,加深對力臂的理解。四、小結與作業(教師)本節課我們主要探討了什麼是杠桿,探究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在探究中,我們通過測量找到了力臂。但這只是對杠桿有了初步認識,課後請同學們思考以下問題:自學與歸納 閱讀書本第6頁內容,解決稱像問題中的計算,並歸納利用杠桿原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觀察與探究 生活中的杠桿類工具有很多,它們的作用也不盡相同,請觀察、收集部分生活中的杠桿類工具(如剪刀),利用杠桿原理分析它們的作用,並嘗試分類。設計意圖:延伸課堂探究思維,從物理走向生活,培養將物理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意識。

E. 杠桿原理----天平平衡了嗎教學流程

杠桿原理和天枰都是由 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組成。只是杠桿的支點在兩端,而天枰的支點在杠桿中心點。
另外加力的對象不同。天枰是由兩個物體互相加力,根據離中心點的距離不同調節重量不同的兩個物體平衡,當一個物體遠離平衡點的原始位置,就相當於把另一個物體翹起來了,類似杠桿原理。
反過來同樣的道理,杠桿原理中的支點向另一端移動(保持施力力度一致),總能在某一個支點使得物體和力平衡。

F. 有沒有學習「物理杠桿」部分的學習技巧分享

學習物理的方法很多,綜合和分析是一般的思維方式,有時採用特殊方法進行思考,可以使問題簡單化。下面粗略介紹幾種供同學們選擇。

1、因素分析法,運用有關物理公式,列出與問題有關的和類關系式,了解不變因素,分析問題涉及的變數,作出解答,例如同一物體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別以5米/秒的速度和1米/秒的速度作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的大小怎樣變化。

2、圖示法,認真審題,把題設景象通過畫圖表示出來,便如力學中受力分析示意圖,光學中的光路圖,電學中的電路圖。

3、極端法,有意擴大變數差異,擴大變化可使問題更加明顯,易辯加深對問題的討論。例如測量中的誤差。

4、整體法,把研究的幾個相關聯的對象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可化簡為易。

5、反證法,對一些命題舉出反例給予否定。對於「一定」「肯定」等字眼特別有效。更多知識點可以關注下北京新東方中學全科教育的中考物理課程,新東方中學教師獨特的教學方式,授人以漁的學習方法,幫學員掃清學習障礙。享受獨到的新東方中學課程服務體系,嚴格的考勤管理,更多的增值服務等待學員及家長來親身體驗。

G.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怎樣移動重物教學反思

《怎樣移動重物》教學反思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本課的前半部分「認識杠桿」,我主要以講授為主。學生也很容易理解杠桿的三個作用點:阻力點、支點、動力點。其中,對於書中介紹的幾種工具,學生自行找出它們的三個作用點,有利於學生對這三個部位的熟悉,也有利於後面杠桿尺的研究中,學生關注這三個作用點之間的聯系。本課的重點是「研究杠桿的秘密」。難點是怎樣判斷這種杠桿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費力。
《科學課程標准》提出了:「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理念。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應以探究為基礎,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斷激發學生的活力,引導他們理解、認識、探索、發現,促進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增長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通過動手動腦、親自感知,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通過簡單的說教和講授教給學生。本課教材的安排就體現了這一理念,教科書只是展示了一組學生活動情景圖,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杠桿的基本性質,這就為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提供了開放的探究空間,有利於學生自由地、創造性地展開活動。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得以提高。
通過前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在使用工具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已經初步認識了什麼是簡單機械,於是利用杠桿類工具在生活中運用最廣泛、最直觀的撬棍撬講桌的情景引入本節課的研究,學生有類似的生活經歷,利於學生觀察並引發思考。通過對書中示意圖的研究,學生對杠桿的用力點、支點、阻力點有了較直觀、清晰的認識;又通過兩個活動:(1)將杠桿的概念進行推廣應用,引導學生分析了用撬棍撬窨井蓋、蹺蹺板工作時發揮作用的位置,並標出它們作為杠桿的三個點的位置,(2)利用書中的圖,對於身邊的常用工具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對杠桿類工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礎後,利用杠桿尺研究杠桿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學生在合作實驗中,意識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找出了杠桿工作的原理,體會到收集數據的重要意義,發展了實驗探究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從實驗中圍繞如何「把講台抬起來」進行,通過創設學生常見的又充滿趣味的情境來引出研究的內容,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啟發引導,鼓勵猜想。
在上面的「把講台抬起來」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在課本的兩張圖片中發現秘密,並猜想杠桿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省力?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費力?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省力又不費力?可能是什麼原因?在這一環節中根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的研究,來判斷什麼時候杠桿是平衡的,什麼時候是不平衡的.從而學習到杠桿的省力與省時間。
三、悉心輔導,設計實驗。
主要讓學生用平衡架來進行實地研究。因為平衡架是在兩邊各掛鉤碼使其平衡,學生對把平衡架的實驗結果與杠桿原理聯系起來有一個思維的轉化過程,並且讓學生找到支點、阻力和動力這三個點,充分地預測,進行實驗驗證,獲得一組正確的數據。
四、組織討論,獲得結論。
在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一組科學的數據後,組織學生對這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杠桿原理。

H. 杠桿原理的簡單解釋

杠桿原理亦抄稱「杠桿襲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I. 物理合作小組高效學習的課堂教學有什麼好的建議

一、適時分組,獲取最佳學習效果
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應把握好分組的時機。在教學中,部分教師採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合作,且無論什麼樣的課都採用,過一會兒用一次。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討論時間給得不夠,剛剛分好組,沒說幾句,就被教師止住安排下一項內容了,合作學習顯得匆忙、零亂。因此,把握好分組的時機尤為重要!
1、當任務繁重時,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
新教材要求同學們的知識學習不局限於課本,課堂理論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內化」,讓學生帶著設計好的問題去搜集盡可能多的信息、資料。由於要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任務多,時間緊,學生通常不具備獨立完成的條件和能力,這時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就很快捷、高效。
如在學習八年級物理《杠桿》一節時,當介紹完杠桿的特點和杠桿平衡條件後,在進一步學習杠桿的應用時,可事先安排同學們去多方面搜集生活生產中各式各樣杠桿的信息,具體的包括它們的形狀、名稱、用途等,由於杠桿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單靠個人的力量收集到的信息比較有限,這時可將同學們分成若干合作小組,讓小組每個成員承擔與其興趣、能力以及家庭特點相當的一部分任務,這樣可以使個人的優勢最大化,以獲得最佳的小組總體效果。比如是工人家庭的學生讓他去搜集工業生產中應用到的杠桿知識;農村的孩子可讓他去搜集一些勞動工具中有關杠桿的知識;喜好體育的同學也可以去搜集健身器材中涉及到的杠桿的知識;一些愛好電腦的同學可以去網上搜索杠桿的有關信息。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小組成員及時通報進展情況,介紹各自的收獲,每個小組長把自己小組收集到的有價值的資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實驗表演,推薦給全班同學,實現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這一過程豐富了學生的資料,擴大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才幹,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此外,還有同學反映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還增進了同父母之間的溝通,也算是一大收獲。
2、當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
以前的課堂教學,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教師是表演者,學生是參與者。特別是一些學習態度差的學生更是心不在焉,不願去動腦,動口,動手,造成差生面不斷擴大,即使是學習態度好的學生面對如此單調的課堂,也很難在一節課的時間內都能集中精神聽課,他們也需在課後花大量時間去復習、做題才能保證一定的效果,進而造成物理課堂教學效益差。為突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格局,我們在物理實驗課教學上從形式到內容都做了大膽改革: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來唱主角,教師甘當配角。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在實踐中學會自我思考和探索。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往往考慮問題不很全面,一旦他們協同作戰,相互補充相互討論,能達到事半功倍1+1>2的效果。尤其出現一些教學難點的時候,創設條件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比教師反復說教效果更好。
《凸透鏡成像規律》是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把幾種成像情況給學生演示後就讓學生牢記這個規律,一些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實施新課程後,一些教師讓學生自行探究但又對學生的能力有所懷疑,所以分組後按照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等情況給了一些有關物距的實驗數據,並且還把一些實驗注意事項,比如燭焰、透鏡、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關系一再強調。這樣的分組合作學習沒有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驗過後學生盡管在教師的提示下得出了成像規律,但是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這樣的教學效果並不好,比如問到為什麼在實驗前要進行燭焰、透鏡、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的調節很少有同學回答得出。我在這節教學時,當和同學們一起分析出可能和位置有關後,讓學生分組後有關儀器的安裝以及位置關系都讓學生小組討論後自己解決。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同學們在一起討論儀器的擺放、物距的大小,一起分析看不到像的原因,甚至還在爭論改變物距時到底是移動蠟燭好還是移動透鏡好,有爭論聲,也有贊同聲。因為同學們經過操作相互討論,所以類似上述的為什麼要調節燭焰、透鏡、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以及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其他原因都能很輕松的解決。僅憑學生的個人能力很難達到這樣的效果。
3、當方法多樣時,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
如:有一組串聯的彩燈,當閉合開關後燈都不亮,已知其中1盞燈的燈絲燒斷,請大家判斷是哪盞燈壞了?所需器材自選。
問題的存在恰恰是推開真理大門的前奏。組織學生分組開展討論,由學生自己分析和處理信息。經過討論,有小組提出用電壓表檢驗,有小組提出用電流表檢驗,有的小組提出再用一隻完好的燈泡分別代替電路中的每一隻燈泡,有的小組提出用一根導線來檢驗等。當然提出的方法中有可行的,也有不可行的,經過大家的討論把不可行的分別排除。傳統的教學不是老師講解,就是同學們回答後給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復。有的同學沒有理解,有的同學對老師的講解不會提出自己的意見,認為老師說的一定正確。但是如果讓同學們自己討論,大家的關系是相互平等的,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能夠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到主動學習中來。
二、合理分組,相互合作相互競爭
為了有效的開展合作學習,除了把握分組的時機,還要進行合理的分組。
第一,分組時應兼顧小組成員之間的差異做到「組內異質」。這里的差異應包括學生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徵、家庭背景等諸多因素。比如在前面安排同學們去多方面搜集生活生產中各式各樣杠桿的信息時,就要考慮到同學家庭的差異,否則同組的學生可能搜集到許多重復的信息,就不能很好的進行組內交流。同時還要考慮學生能力,比如,讓愛好電腦的學生去上網搜集資料,就不可以把班級內電腦「高手」都分在同一組。「組內異質」除了可以更好的發揮每位同學的作用,同時還有利於組內成員間的相互學習。
第二、分組還應做到「組組同質」。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如果小組與小組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綜合能力較弱的小組,就會失去興趣,那麼這樣的競爭也就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增強他們再次去爭取成功的信心。同時為了同一個目標還能促進組內成員之間更好的合作。
三、重視學生情感,激發合作學習興趣
對於新課程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情感因素也不能忽視,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一,分組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意願。在分組時可適當採取自願原則,即教師不幹預學生的分組過程,學生自願組合。按照這種原則分組,通常是個性相近的學生在一組,討論問題時學生相互交流較多,積極性較高。不過由於學生在分組時可能不會兼顧到上述「組組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所以教師也可以適當調整。
第二、要根據課程標准、教材以及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選擇具有探究價值、能激發學生興趣、有利於學生合作的內容進行活動.關鍵在於提出的問題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機,是不是值得討論的問題。如果提出的問題過於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學生更無興趣可言。
第三、學生之間要相互尊重。在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時,很多教師頭痛的就是紀律問題,整個課堂亂作一團,所以討論就更加變成一種形式,學生還沒有聽清對方說些什麼教師宣布停止討論,讓學生回答討論的結果。為了有效的開展合作學習,要培養學生學會「三會」,即: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言。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對於發言的成員來說,得到尊重也就願意把自己的觀點向大家表露,盡管有時是不完善甚至錯誤的想法,也可以給其他的同學帶來啟發,討論的激情會更加高漲。課堂紀律自然也不難維持。
總之,合作學習作為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前景是很廣闊的。將理念變成實踐,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曲折艱辛又趣味無窮,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做深入探討。我願一如既往,做一個教改中的勤懇的耕耘者。

閱讀全文

與杠桿教學視頻教學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公司賬務 瀏覽:704
投資項目中部分融資租賃 瀏覽:321
省力杠桿一定費距離嗎 瀏覽:439
最新阿里媽媽怎麼申請高傭金 瀏覽:904
三亞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18
天鴿互動大股東 瀏覽:784
旭輝長租公寓融資 瀏覽:762
中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計演算法 瀏覽:414
昆明商業貸款轉公積金貸款 瀏覽:813
貝塔資產不含財務杠桿 瀏覽:113
金融公司貸款常用合同 瀏覽:282
超人氣投資理財教練張殫 瀏覽:772
農行本利豐是結構性理財產品嗎 瀏覽:458
日元匯率跌換還是漲換 瀏覽:832
投融資協議 瀏覽:435
銀行理財項目收益 瀏覽:207
五一金融服務 瀏覽:225
光杠桿的原理以及儀器的調節 瀏覽:218
macd吸籌指標公式 瀏覽:523
固定收益信託產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