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通貨膨脹比率和匯率的關系急急急
利率與匯率是資金的兩個價格,它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利率的走勢也是外匯市場的焦點。但是,通貨膨脹、利率與匯率的關系相對要復雜一些,不象經濟增長、外貿赤字與匯率的關系那麼簡單,因此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才能把握住匯率的波動趨勢。如果美國物價不斷上漲,美國的中央銀行聯儲就會提高利率以對抗潛在的通貨膨脹,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美國的貨幣美元就由於和其他國家貨幣的利率差擴大,在資金市場上的吸引力相對提高,資金就會從歐元、日元等其他貨幣流向美元,使美元受到追捧而升值,從這方面看美國提高利率對美元的匯率有支持;但是,提高利率會引起美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下跌,表明在美國金融市場進行投資的收益率下降,由於國際游資是要尋找投資回報的,面對一個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這些游資在美國不能獲得理想的回報,必然要離開美國,到別的一些國家和地區,諸如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去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這樣又會對美元的匯率構成貶值的壓力。另外,利率的上升會對經濟的增長產生阻礙作用,從這些方面看,加息最終使匯率受到損害。最明顯的例子是在1995年,美國因為擔心經濟過熱而提高利率,導致道瓊斯股票指數的暴跌,最終使美元的匯率在當年創下歷史最低記錄。
因此,面對提高利率使該國匯率出現上升和下降的兩種可能性,我們不要用恆等式的概念去套,而是對當時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關鍵是要看提高利率在吸引資金流入和引起資本市場下跌而資金外流方面,哪一個產生的影響更大一些。特別是要留意股市的下跌是一種由於利率上升引起的短時間的調整,還是一種由於經濟增長受阻而出現的中長期下跌趨勢。例如去年以來美國聯儲為對抗潛在的通脹壓力,不斷提高利率,前後達6、7次之多,但前面的加息雖然當時對美國股市造成壓力,但從其後公布的經濟數據看,美國經濟並沒有由於加息而受影響,股市在經短暫回調後仍繼續上升,因此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繼續逞強。但在最後的加息後,美國經濟數據差強人意,大公司盈利受到影響,美國股市動盪中大幅下調,美元對歐元匯率終於也因此而下跌7%左右。
在這一分析中,除了留意美國經濟的有關數據外,必須密切關注美國的物價直屬,具體而言是美國的消費物價指數(CPI)和生產價格指數(PPI),將有助於我們把握美國的通脹情況。
四、政治因素分析 經濟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國際上任何重大政治事件的發生及其所造成的各種矛盾、沖突、對立,甚至戰爭,都會對國際經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任何重大政壇人物的變更,由於其經濟、政治觀點、政策的不同,也會對國際政治、經濟產生影響;國際游資除了要尋找理想的投資回報外,還注重資金的安全性,因此,政治與匯率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而且,由於政治因素的出現多帶突發性,來得快,去得猛,事前無徵兆,難以預測,故此對匯市的破壞力極大,造成外匯匯率短時間的大起大落。因此作為一個外匯炒家不但要留意各國經濟的變化,也必須要經常了解、分析世界政治格局的變化及地區性熱點問題的動態,掌握一般性的規律,對有關時間作出迅速的反應,否則很容易吃虧。
那麼,什麼是一般性的規律呢?從到目前為止的情況看,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其經濟、軍事等實力都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而且由於美國兩邊是太平洋和大西洋,北邊是加拿大,南邊是中南美等小國,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在美國本土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只要世界上發生較大的政治事件,資金都會流入美國以規避風險,因此美元就因為發揮"資金避難所"的角色而匯率上升。而西歐由於傳統上與東歐及前蘇聯國家在經濟、貿易、政治等各方面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一旦蘇東發生動亂,西歐必然受到波及,歐洲國家貨幣的匯率就會應聲下跌。這已經一再為國際金融市場所證實。比如說99年的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區沖突並演變成西方國家對南斯拉夫的戰爭對歐元的影響。本來從整體看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實力並不比美國差,因此在98年底歐元誕生前不乏分析師看好歐元,但是一方面是歐元區誕生的先天不足,另外一方面就是由於科索沃問題的影響。由於這場戰爭曠日持久,資金就不斷從歐洲流出,到美國投資,從現象上看,美國股票市場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美元匯率不斷上升,而歐元從誕生之日起就一路貶值。直到科索沃戰爭結束,歐元才略有喘氣的機會。因此有分析員認為,不排除美國利用擴大科索沃問題導致戰爭,從中漁利。
碰到類似的事件發生,我們該如何把握投資良機呢?這里我們提供一種參考意見: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分析事件的發生及對各方面的影響,在出現事件時應該抓住機會買入美元;另外一方面要跟進事件的進程,由於事件結束後一般市場會有所獲利回吐,因此在事件結束時應該拋出美元,換回歐洲貨幣等。當然,這也只是一般性的建議,仍然要具體事件具體分析。而且利用一些政治事件、政壇人物的變動情況進行炒作,規律性的東西很明顯、很容易掌握,但是一樣有許多人炒作失敗,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關鍵在於各人的炒作經驗和火候。比如我們說在土突發事件出現時抓住機會買入美元,但是美元匯率很可能在事件出現的瞬間就已經大幅度升值數百甚至上千點,這時你還敢不敢繼續追買美元?不追美元還可能繼續走高,使你浪費一個機會,但是追的話很可能會追買了一個頂位。另外,在事件結束時拋出美元買回歐元,什麼時間才是這個事件的真正結束呢?當事件告一段落後,美元匯率會有所調整,但這並不意味著事件的徹底結束,買入歐元就很可能虧錢,或給套牢。這也是為什麼不少人在出現一些大的事件時炒外匯仍然會虧錢的原因了。就如同科索沃事件一樣,開始西方國家要求南斯拉夫聯盟軍隊撤出科索沃地區遭到拒絕,導致了對南斯拉夫首都的空襲,在一定時間後南聯盟終於答應撤軍了,好象這個事件結束了,但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馬上提出更為苛刻的條件,要求聯合國的部隊進駐以維持秩序。在南斯拉夫拒絕後,新的、更大規模的空襲又開始了。所以如何區分事件的一個階段還是真正結束,是考驗炒匯者的經驗、火候的關鍵,也是我們通過一些突發性事件進行外匯炒作能否賺錢的關鍵。
又如1993年年10月份俄羅斯發生的總統葉利欣與議會之間發生爭斗一事。當時葉利欣與議會之間發生了嚴重的沖突,雙方已經成為勢不兩立的態勢,葉利欣派軍隊包圍了議會大廈,而議會則將一些武器發給議員准備武裝保衛議會大廈。從這種情況看應該可以預測到,只有動武才能最終解決問題。而正如我們上面提供的思路一樣,一旦動武,將有利於美元的上揚,因此投資者應該趁雙方動武前先行吸納美元等待動武時美元可能出現的升勢。果然雙方矛盾無法調和,葉利欣派軍隊進攻議會大廈,美元也因此如預期般大幅上升,吸納美元的投資者可以從中獲利。但是,在獲利同時,投資者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事態的發展密切留意,而且應該分析出,論武力雙方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葉利欣掌握全國的部隊,肯定能很快佔領議會大廈,解決戰斗,因此美元也會很快回落,炒家應該適可而止,及時平盤獲利離場。果然形勢的發展沒有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美元在葉利欣獲勝後迅速回落,盡管正確吸納美元、但不能及時預測並平盤的投資者就會見財化水。事前預測開戰和及時預測戰斗結束成了這次炒作是否成功的關鍵。
『貳』 匯率 和 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 之間的關系 是什麼
通貨膨脹 是價格持續上漲 記得 應該是持續。
通貨緊縮 價格持續下跌 持續
這兩者是相反的。
對匯率的影響,通貨膨脹使物價上升,人民幣貶值。通貨緊縮相反,
但是這兩者不管誰持續的出現,都會造成經濟蕭條。
『叄』 匯率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 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選定某年的物價水平作為一個參照,這樣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價水平通過與基期水平作對比,來衡量目前的通貨膨脹水平。
依據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劃分,可以將通貨膨脹分為公開型通貨膨脹和隱蔽性(或抑制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程度劃分,可以把通貨膨脹分為爬行式、溫和式、奔騰式和惡性通貨膨脹;依據通貨膨脹的原因劃分,可以將通貨膨脹分為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和混合型通貨膨脹;
依據採取的政策措施的不同來劃分,可以把通貨膨脹分為財政型通貨膨脹、信用型通貨膨脹和外匯收支型通貨膨脹。
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由於物價是一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在國內外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系的情況下,一般來說,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匯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匯率將趨於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匯價下跌。
國內外通貨膨脹率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在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是由各自所代表的價值決定的。在實際應用中, 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率, 而是通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的。具體而言,衡量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主要有三個:生產者價格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和零售物價指數。
『肆』 關於匯率與國際收支、通貨膨脹、利率、經濟增長率、財政赤字和外匯儲備的關系!
匯率上升,在直接標價法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我國也是,就是用本國貨幣表示外國貨幣的表示法,也是在沒有特別說明下的標價方法),就是本幣貶值.
1.匯率與國際收支:匯率上升,即本幣貶值,同樣的外幣能夠兌換到更多的人民幣,在物價不變的情況下,有利於本國出口,使國際收支向順差的方向發展.
2.匯率與通貨膨脹: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有利本國商品競爭力,國外需求增加,導致物價上升;通貨膨脹率上升;
3.匯率與利率: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有利於出口,商品競爭力上升,需求增加,引起投資增加,利率上升
4.匯率與經濟增長,根據上面推斷,當然有利一國經濟增長,增長率上升
5.匯率與財政赤字:匯率與財政赤字理論上關系不大
6.匯率上升,有利於出口,有利於國際儲備的增長.
『伍』 通貨膨脹率和匯率的變化關系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在我的理解角度,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
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1,外幣實際匯率下降,刺激本國進口,使本國貨幣貶值。
以上是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但通常通貨膨脹的發生會讓該國的央行制定嚴厲的貨幣政策,通常的表現形式為高利率。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環境下,若本國利率高於外國而存在利差則會吸引資本大量湧入,從而推高本國匯率。
其實這說到底就是貿易帳和資本帳的問題,若資本流入大於貿易逆差,則貨幣依然可以穩定升值,正如美國和英國的情況一樣。反觀日本,這個國家是最能證明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來的通貨緊縮,理應使日元強勢。然而實際匯率的低迷而帶來順差的好處因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動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資金結構性外流,從而使日元長期處於低位。
經濟學的
『陸』 通貨膨脹率和匯率的變化關系是同方向變化嗎
是同方向變化的。如果通貨膨脹率增長,則匯率會隨著通貨膨脹率的增長而增長;如果通貨膨脹率降低,則匯率會隨著通貨膨脹率的降低而降低。
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為物價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以通貨膨脹為准)。以氣球來類比,若其體積大小為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為氣球膨脹程度。或說,通貨膨脹率為貨幣購買力的下降程度。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6)匯率和通貨膨脹率成正比擴展閱讀:
匯率的影響因素:
1、利率:利率水平對於外匯匯率的影響是通過不同國家的利率水平的不同,促使短期資金流動導致外匯需求變動。如果一國利率提高,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增加,該國貨幣升值,則其匯率下降。
當然利率影響的資本流動是需要考慮遠期匯率的影響,只有當利率變動抵消未來匯率不利變動仍有足夠的好處,資本才能在國際間流動。
2、經濟增長率:如果一國為高經濟增長率,則該國貨幣匯率高。
3、財政赤字:如果一國的財政預算出現巨額赤字,則其貨幣匯率將下降。
4、外匯儲備:如果一國外匯儲備高,則該國貨幣匯率將升高。
5、投資者的心理預期: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匯率是外匯供求雙方對貨幣主觀心理評價的集中體現。評價高,信心強,則貨幣升值。這一理論在解釋無數短線或極短線的匯率波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柒』 通貨膨脹和匯率之間有什麼關系
匯率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
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
其二是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捌』 為什麼通貨膨脹率同價格成正比,貨幣貶值率同價格成反比
這里有兩個問題,通脹在國內;貨幣貶值在國外也就是匯率的問題;
價格虛高是通貨膨脹的直接表現,因而成正比;
貨幣貶值是相對的。因為匯率是對比性的,在一國家是升值,在匯率相對國就是貶值;
『玖』 匯率變化和通貨膨脹的關系
國內通貨膨脹率的上升會直接導致本國貨幣的貶值,相應的本國貨幣的匯率比價會下跌。
『拾』 匯率與通脹是什麼關系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說說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關系主要是因為實際匯率和名義匯率的關系。假設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A國流通貨幣為X,B國流通貨幣為Y,其中A國的通脹水平高於B國的通脹水平。這里不妨再假設A國的通脹率為20%/年,B國的通脹率為0%/年,目前X對Y的匯率為1:5。若有一種商品M,在第一時期在A國的價格為20單位的X,在B國為110單位的Y,那麼按照名義匯率計算,從A國進口M時,只要用100單位的Y換成20單位的X就可以以比國內的價格低的價格得到商品M,那麼進口比使用國內的要合算,因此B國的貿易商就會選擇進口M,使得資本比B流到A,使X升值。但隨著通脹,1年後,商品M在A國的價格變成24單位的X而在B國的價格不變還是110單位的Y。再假設匯率在1年的變動又回到X:Y=1:5,那麼在B國從A國進口M時,就要用120單位的Y換24單位的X,因此進口M的價格比國內價格要高,但反過來看,在A國向B國進口M就變得有利可圖,因為只要用22單位的X就可以換到110單位的Y,比國內價格要低,從而資本向B國流動,使得X對Y貶值。
這里說一下實際匯率的計算方法:實際匯率=名義匯率*P^/P,其中P^為以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為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在上例中,第一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0/110=0.909,第二時期X:Y的實際匯率e*=5*24/110=1.091,可見本國通貨膨脹上升可使實際匯率上升,從而不利本國商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相對於名義匯率,國際貿易中更看重的是實際匯率,根據公式,當外國的通脹水平高於本國時,*P^/P大於1,外幣實際匯率上升,刺激本國商品出口,使本國貨幣升值;當本國的通脹水平高於外國時,*P^/P小於1,外幣實際匯率下降,刺激本國進口,使本國貨幣貶值。
以上是通貨膨脹和匯率的負相關,但通常通貨膨脹的發生會讓該國的央行制定嚴厲的貨幣政策,通常的表現形式為高利率。在國際資本自由流動的環境下,若本國利率高於外國而存在利差則會吸引資本大量湧入,從而推高本國匯率。
其實這說到底就是貿易帳和資本帳的問題,若資本流入大於貿易逆差,則貨幣依然可以穩定升值,正如美國和英國的情況一樣。反觀日本,這個國家是最能證明購買力平價理論的局限性的。日本10多年來的通貨緊縮,理應使日元強勢。然而實際匯率的低迷而帶來順差的好處因為日本低利率政策所引起的流動性陷阱所抵消,造成日本資金結構性外流,從而使日元長期處於低位。通貨膨脹只有引起實際匯率變化才會影響凈出口.不能想當然認為只要有通貨膨脹就會使變貿易比價線朝有利的方向變動,從而引起出口增加.
固定匯率下.
國內價格水平增高,一般情況是凈出口會減少而不是增加.直觀的解釋是,國內的錢買不到國內的東西,由於匯率還沒有變,買國外的東西更劃算.理論證明用IS-LM-BP模型的凈出口函數一看就知道了.
但也有一種情況則剛好相反. 若兩國生產率增長存在差異,通貨膨脹國的通漲原因是由於貿易部門的生產率提高迅速而引起的全社會的工資水平普遍提升,進而引起全社會價格水平的增高,那麼通漲國由於貿易品的生產率的增長快於國內價格水平增長而引起競爭力依然是增強,凈出口反而會增加.理論上可以用弱購買力評價來解釋.
浮動匯率下,如果資本不可流動,為保持經常項目的平衡,在物價水平升高時要提高名義匯率.根據平價公式,名義利率要調整為E=P/Pf,名義利率的提高正好和價格水平提高相抵消,出口進口無影響.這也就是經常項目差額模型第一定理.
如果資本有限流動,通貨膨脹引起實際利率降低,進而資本流出.此時出口做何變動就要考慮經濟的初始情況是存在逆差還是順差或者是均衡?初始的逆差存在貶值壓力再加上現在的雙重貶值壓力,匯率貶值很可能會超過價格上漲,出口增加.初始順差存在升值壓力現在資本流出,壓力緩解,匯率貶值不一定超過價格,出口不一定增加.初始是均衡的更加需要具體條件具體分析.
如果資本無限制流動,如果貨幣財政政策不動作,那麼只有狂貶值一條路可以走.注意這里都只是被動的分析通貨膨脹的影響 ,而對貨幣財政手段都按兵不動,形象的說,把其他的門都關閉了,讓通貨膨脹只沖著出口來侃侃究竟有多大能耐,考慮的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事實上在匯率劇烈變動之前就會運用貨幣和財政手段把它控制住了,否則對於金融體制不健全的國家來說後果就嚴重了.
總而言之,通貨膨脹對於出口的促進作用並不是很明顯的,它要求特定的條件,而且即使達到條件了,也難有起用的機會(有其他的更有效率的經濟手段的約束).
引發出口的增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國內的一些政策鼓勵了出口(如出口補貼,稅收傾斜),或者國外的需求增加(消費者改變了偏好,企業轉型留下市場空間等),或者是產品的競爭力增強了(如規模經濟降低了成本,技術進步提高了質量,,等).
在匯率變化之前,一國的高通脹會造成高進口,而不是樓主所說的高出口:從微觀決策主題來看,一國的高通脹相對於別國而言意味著商品更為昂貴,本國進口商更願意進口,外國出口商也更願意向該國出口商品。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該國貨幣貶值到均衡水平為止(不考慮人為設置的關稅或其它貿易壁壘的存在的影響)。或者說,通脹造成了凈進口的上升,在外匯市場上對外幣的需求增加,本幣趨於貶值。一言蔽之,通脹造成本幣貶值是市場選擇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