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杠秤與杠桿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杠秤與杠桿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31 07:14:12

① 物理桿秤的問題(急)

1.桿秤粗細是否均勻和刻度沒有什麼關系。
桿秤是杠桿平衡條件條件的實際應用,精確度較高,必須計算杠桿本身的重量(作用在重心上),它的刻度永遠都是均勻的。實際的秤桿做成大小頭主要是考慮機械強度方面的因素。
2.提紐越靠近較粗的一端,量程就越大,提扭相當於杠桿中的支點。

② 關於杠桿的疑問。

是的,因為桿秤質量分布不均勻,支點不在質心(或重心)上,且不能看做輕質桿,所以再做這類實際問題中,是要考慮桿的自重的。

③ 稱和杠桿原理有關系嗎

秤工作原理就是杠桿平衡。

④ 桿稱是什麼杠桿

分析:
桿秤是一個杠桿,
但是不能籠統的說是甚麼杠桿。
杠桿的省力與費力的分別在於,
你使用杠桿和不使用杠桿改變同一個物體的狀態或者位置的力的大小,
如果使用杠桿更輕松
那麼是省力的,
反之,則是費力的

桿秤卻比較特殊,
它的桿上掛秤砣,
盤上放物品,
手卻在支點上,
也就是桿上的一根吊線上,
桿秤的目的是弄清楚物品重量,
既不是為了利用桿挑起秤砣,
也不是利用桿挑起物品,
如果說,
要稱出物品重量就必須挑起物品,
那麼這么理解也可以,
關鍵在於你把哪個點當作支點,
一般情況下,
吊線才是支點,
人力沒有使用到力臂上,
沒有達到省力或者費力的效果,
即:手上的拉力總是等於 稱的重力 + 秤砣的重力 + 物品的重力

因此,
秤桿是杠桿,但是不能以省力費力論!

---------------------------------------------------
以上結論純屬個人理解,如不接受,可不參考!

⑤ 關於天平與桿秤的杠桿願立是什麼

專門從杠桿原理討論天平與桿秤的。條文是這樣的;「衡木:加重於其一旁,必捶——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這段文字上半是說天平的。意思是:天平橫梁的一臂加重物,另一臂必需加垂砝碼(「必捶」),兩者必須等重(「重相若」)才能平衡。下半條是說桿秤的。意思是說:桿秤的提紐到重物的一臂(「本」)比較短,提紐到秤錘的一臂(「標」)比較長,如果兩邊等重,秤錘一邊必下落。為什麼呢?因為秤錘對「標」一邊的作用過大了。

⑥ 桿秤的原理能理解

原理就是眾所周知的杠桿原理 .
具體來說,就說力矩平衡.桿秤從手體的各個連接處分為兩段,可以把提點看做是杠桿的支撐點.這樣當桿秤兩端平衡的時候,砣作用於桿和物作用於盤的力矩相等.力矩=作用力*作用距離.而桿撐的砣重量是知道的,桿秤平衡是兩端的受力距離(砣到提點和物到提點的垂直距離)是可以直觀看出的.所以一個平衡式,已知3個參數求其中一個(就是物重)就很好算了。桿秤上的刻度就是這個物重的參數表,一看就曉得了.
很好理解的.

⑦ 桿秤問題

應該有影響的,影響應該很大的。桿秤就是利用杠桿平衡原理來稱重量的簡易衡器,桿秤尾巴斷了以後,影響到自身平衡的。

下面詳細說說桿秤的原理,供您參考:

【桿秤簡介】

桿秤是秤的一種,是利用杠桿平衡原理來稱重量的簡易衡器,由木製的帶有秤星的秤桿、金屬秤錘、提繩等組成。

以帶有星點和錐度的木桿或金屬桿為主體,並配有砣(砝碼)、砣繩和秤盤(或秤鉤)的小型衡器。按使用范圍和秤量的大小分為戥子、盤稱和鉤秤3種。

桿秤由第一類杠桿組成,其重心在支點外端。稱重時根據被稱物的輕重,使砣與砣繩在秤桿上移動以保持平衡。根據平衡時砣繩所對應的秤桿上的星點,即可讀出被稱物的質量示值。桿秤的結構和製作工藝簡單,輕小,攜帶使用方便,造價低廉,但准確度低。

桿秤是人類發明的各種衡器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在中國湖南長沙東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精製的砝碼、秤桿、秤盤、系秤盤的絲線和提繩等。中國漢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規格的桿秤砣。1989年,在中國陝西眉縣常興鎮堯上村的一座漢代單窯磚墓中,發現完整的木質桿秤遺物,其製作時間約在公元前1~公元1世紀。古代桿秤的發展,長期停留在採用繩紐、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桿的基礎上,並由手工製作。直到20世紀,桿秤才由傳統的繩紐結構,逐漸改變為外刀紐與刀承或內刀紐與刀承結構。1949年後,中國為了加強計量法制管理,先後制訂了桿秤檢定規程和國家標准。1985~1987年,中國對桿秤結構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將原來的木質桿改為金屬桿,從而解決了木質桿的計量准確度受地區及天氣影響的弊病,並適應了半機械化、標准化、通用化和大批量生產的需要。但桿秤因其計量准確度低,已漸趨淘汰。

【桿秤文化】

千百年來,手桿秤也可算作華夏「國粹」。它製作輕巧、經典,使用也極為便利,作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躍在大江南北,代代相傳。天地間有桿秤,人們不斷賦予秤的文化內涵,公平公正的象徵,天地良心的標尺,一樁樁交易就在秤砣與秤盤的此起彼伏間完成。

隨著時代發展,一些事物也將退出我們的日常生活,而電子秤的普及,則預示著桿秤將退出歷史的舞台,成為民族的符號。

桿秤匠製作桿秤技術是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做秤是一門精細的手藝,從選材,刨圓,到用鹼水浸泡,打磨,釘秤花等多道程序,道道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秤就會有偏差。桿秤匠對職業極為神聖虔誠,從不因操作失誤而讓秤短斤少兩。

做秤選用的木桿較為挑剔,需要紋路細膩且木質堅硬,柞櫟木、紅木等都是上等的材料。為了保證木桿不開裂,選後的材料要放在乾燥處堆放兩個伏天後才能使用。木材經鑿、刨的處理後,變成了筆直的又長又細的橢圓柱體,再用細砂布沾水,打磨得又光又滑,也有的用蓼珠子來回擦拭。從這一點看,秤匠絕對也可稱得上是一位極好的木匠。木桿兩端套上金屬皮後,桿秤便出現其雛形。

接下來的,便是精細的活計,制定重量刻度。秤匠也需懂得物理、數學,否則定刻度時頗費力。打磨好的秤桿掛上秤盤後定支點,用砝碼校驗,這是一個極為細致的過程。桿秤匠左手食指不停地輕輕撥動秤砣,當木桿處於平衡時,用雙腳規在木桿背面劃一道印記,這道記號就叫定盤星,其餘便按此推斷重量。

桿秤上密密麻麻地出現了各種記號,旁人是看不懂的。桿秤匠用一把極為精緻的戳子對著記號打眼,一桿秤上有多少星,便需多少眼。一枝承受15公斤的秤要鑽近300個眼,這道程序很需耐心,稍不注意就會戳穿木桿而報廢。桿秤匠大多都雙眼凹陷,多半是鑽孔時用眼過度引起的。

將一段段的細鋁絲插入眼中,折斷,銼平,便留下了一個個星點。星點的排列結構也成了各秤匠之間辨認自己產品的標識。幾百個眼,當然要幾百次穿插、折斷、銼平。也有些秤匠為了省時,把水銀抹入眼中,便成了星點。

桿秤的最後一道程序是上色,需要青黑色秤桿的,用五倍子、青礬捏碎沾水後塗抹;喜歡紅褐色的,用泡過的紅茶渣、石灰搓揉拋光……秤的顏色完全憑客戶的喜好來決定。

如今,懂這行與做這行的人越來越少,這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打磨桿秤,歲月也在打磨中逝去,手藝也在打磨中消失。

【製作方法】

(1)選取一次性筷子一根,用刀及砂紙打磨光滑;

(2)把鐵皮剪成圓形製成秤盤,用細繩在圓盤四周綁好吊起;

(3)在打磨好的秤桿的一端鑽上一個洞,把圓盤掛上;

(4)用一顆5克左右的螺母綁上繩子製成秤砣;

(5)把秤桿、圓盤、螺母掛好,找出整個系統的重心,在重心上鑽上小洞,掛上繩子作為提紐;

(6)不放物體使桿秤平衡,找出零刻度線的位置並做好記號;

(7)放上20克的物體,找出20克物體平衡時秤砣的位置,此處即為20克物體的位置;

(8)在零刻度線到20克位置之間平均畫上20個刻度,每一刻度即為1克。

⑧ 物理杠桿-桿秤問題

��設L1×m1g=L2×m2g,(L1<L2,L2為桿秤的長桿,上有刻度),銅片重為m0g。
因為L1×m0g<L2×m0g,所以
��L1(m1g-m0g)>L2×(m2g-m0g)
要使平衡,必使L2加長,也就是使刻度更長,讀數變大。
��理解:L1×m1g=L2×m2g,表示秤m1g的重物,m2g為秤鉈重量,L2對應為m1g的量度;兩邊銅片脫落後,L1(m1g-m0g)>L2×(m2g-m0g),秤的重物(m1g-m0g)減少,雖然秤鉈重量(m2g-m0g)也減少,但要L2變長才能平衡。讀數就比實際的L2大。

⑨ 桿秤的杠桿原理是神馬跪求...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⑩ 桿秤的工作原理

桿秤的工作原理是稱重時根據被稱物的輕重,使砣與砣繩在秤桿上移動以保持平衡。根據平衡時砣繩所對應的秤桿上的星點,即可讀出被稱物的質量示值。

精確的桿秤必須滿足秤砣的質量×每增加1千克的刻度間的距離=提紐與秤盤懸掛點的距離。

桿秤的結構和製作工單,輕小,攜帶使用方便,造價低廉,但准確度較低。按照中國國家標準的規定,允許誤差最大為滿量程的10%。

(10)杠秤與杠桿之間的關系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中國湖南長沙東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精製的砝碼、秤桿、秤盤、系秤盤的絲線和提繩等。中國漢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種規格的桿秤砣。

1989年,在中國陝西眉縣常興鎮堯上村的一座漢代單窯磚墓中,發現完整的木質桿秤遺物,其製作時間約在公元前1~公元1世紀。

古代桿秤的發展,長期停留在採用繩紐、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桿的基礎上,並由手工製作。直到20世紀,桿秤才由傳統的繩紐結構,逐漸改變為外刀紐與刀承或內刀紐與刀承結構。1949年後,中國為了加強計量法制管理,先後制訂了桿秤檢定規程和國家標准。

1985~1987年,中國對桿秤結構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將原來的木質桿改為金屬桿,從而解決了木質桿的計量准確度受地區及天氣影響的弊病,並適應了半機械化、標准化、通用化的需要。但桿秤因其計量准確度低,已漸趨淘汰。

閱讀全文

與杠秤與杠桿之間的關系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國際貿易中匯率的作用 瀏覽:869
郵政儲蓄網上銀行怎麼買理財產品 瀏覽:918
黃金的微商 瀏覽:403
2015年11月8日港幣匯率 瀏覽:812
風險最小且流動性最大的金融資產 瀏覽:427
美國期貨cpocommodity 瀏覽:667
金融公司的催收工作總結 瀏覽:508
騰達股份 瀏覽:532
公司金融近期研究熱點 瀏覽:137
消費金融公司股東的選擇 瀏覽:122
投資集團管理有限公司英文名稱 瀏覽:110
都業華纏論指標 瀏覽:755
公司債信託銀行 瀏覽:735
山東黃金360 瀏覽:699
飛狐交易師接收驅動 瀏覽:153
上海證券交易所人員名單 瀏覽:728
天使輪是什麼方式融資 瀏覽:172
銀行收外匯所用僱傭合同模板英文版 瀏覽:217
珠江集團朱孟依 瀏覽:647
人民幣60年代匯率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