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理中有關杠桿的知識和如何畫示意圖
杠桿的示意圖要注意五要素: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貳』 杠桿是什麼
樓上回答得很不錯。你應該採納人家的答案了。我補充下:實際中,我們往往根據回定義將棒狀物才認答為是杠桿。實際中不是。一個硬的物體,不論它是什麼形態(棒狀、圓球、長方體、正方體等),只要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能夠(或瞬間)繞著某一點轉動,就可以視為杠桿,當平衡時,完全可以用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解答。
其它問題你可參考初中物理在線網
網址是:http://www.wuliok.com
『叄』 杠桿原理示意圖
杠桿繞著轉動的支撐點叫做支點,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保持杠桿平衡(靜止),或者是滑輪勻速轉動,,不動得點,即支點。
『肆』 杠桿示意圖原理
若兩個力方向相同,則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跟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若兩個力方向相反,則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方向相同
口訣:同向相加,異向相減,方向隨大
使這個嗎?
『伍』 用豎直向上的力f將木頭的一端吊起請畫出動力f的力臂和重力g的示意圖
抬起過程中,支點為木頭與地面的接觸點上;當木頭抬起時,由於力F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上,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段即為力F的力臂,垂線段的長度在木頭抬起的過程中逐漸減小,故力臂減小.
故選C.
『陸』 木材的縱向,徑向和弦向,哪位能給個示意圖的鏈接
由經典物理面分析為何現在榫
這是一個老問題了,不過我想分享一點暫時還沒有出現的東西。我想從經典物理的節點受力的角度談談"為什麼現代建築的木結構中傳統榫卯不再大量出現〃。
榫卯很精巧,榫卯很華美
但是榫卯從受力角度來說,並不是木材利用的最優方案,特別是在現代建築工業的環境下。因為傳統的木榫卯這種設計從結構設計角度來說違反了結構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節點性能不能低於構件。
這一點幾乎不需要我去多廢話大家就能感覺到,使用榫卯的桌椅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榫卯處損壞,也就是結構的節點處。結構的節點壞了,等於和它相連的構件都發生了失效,所以一般的設計原則是節點的性能不能低於構件,從這個角度來說,傳統榫頭榫眼構成的榫卯是不太符合現代結構工程的設計理念的。下面詳細說說。
談受力不能拋開材料,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木材,木材在工程學上和另外兩種常見的建材一鋼材,混凝土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差異一顯著的各向異性。各向異性指材料在不同的方向受同樣的力時表現出不同的力學性能,材料多多少少都會有各向異性,即使時鋼材混凝土也不例外,但鋼材各向異性不顯著,混凝土各向異性主要體現在拉壓性能不同但不同方向可以使用同一個本構表示,忽略材料的方向一般不會有不能接受的誤差,對工程的影響一般可以忽略,但是木材則不然。
圖1、木材截面
圖2、木材微觀結構
第一張照片是常見的木材照片,第二張是木材顯微鏡下照片。無論宏觀微觀我們都能看到木材是有內部結構的,顯然不同方向結構的力學行為是不同的,這種內部結構的存在這也就導致了了木材的力學特性是各向異性。
木材組成方式是軸向的纖維聚成整體,因此就力學性能而言,會表現出兩類特性,一是順著纖維方向的,二是纖維連接方向。如果再考慮樹木生長的過程一形成層一層一層的向外擴展,木材在纖維連接上還存在層內和層間兩種差別,這種差別直觀的體現就是年輪。所以木材細分的話,存在三個方向一軸向、徑向和弦向。一般把軸向受力稱為順紋受力,弦向和徑向受力稱為橫紋受力。
纖維本身強度是遠高於纖維之間連接強度的,所以導致順紋拉伸、順紋壓縮、橫紋切斷等需要破壞纖維本身的受力模式下,木材表現出的強度及塑性發展,都要好於順紋剪切、橫紋拉伸等破壞纖維連接的受力模式。
一般來說木材強度最大的受力方向是順紋受拉方向,相對而言,順紋受壓、橫紋切斷受力也很大,所以木材最優利用方式是做拉壓桿件,其次是做穹的梁。但是節點區域受力復雜,往往處在多向應力狀態,本身就不利於木材發揮,同時,拼插的榫卯,一邊需要的開槽挖洞做榫眼,另一邊小截面做榫頭,實際上是嚴重削弱節點的。關於榫卯受力,還是可以建模做一下。
榫卯節點模型
做一個最常見的榫卯結構,一個方形榫眼,方形榫頭。材料調整一舊單模和泊松比,由於只看彈性階段應力應變,並且只是想簡單說明不利受力狀態,所以不考慮各向異性和裝配產生預應力了。
藍色的底邊固定,紅色面上施加一個力矩
首先可以看一下等效應力,在遠離榫卯的區域兩根桿件都表現出很明顯的梁的特性,外層應力最大,中間存在一個中性層。
但是榫卯區域應力變化劇烈而且復雜。如果就這樣放一個不知所雲的有限元結果也就沒必要寫這個答案了。有限元的結果對於大部分吃瓜群眾來說不直觀,我來做個直觀的解釋。
榫卯不是一個整體,榫頭和榫眼之間原本是分離的,因此榫卯的接觸面是承壓為主,一有拉力就會分離的趨勢。
在受端部的穹矩之後榫頭桿件有一個微微轉動的趨勢,榫頭和榫眼之間在我標紅的區域會緊密貼合,其他地方會微微分離。具體變形可以參考下圖,雲線標記的位置就是貼合緊密的區域。
這樣,對於榫頭桿件來說它受到的力就是一個穹矩兩對壓力,這就是個最簡單的踐踐板,這樣一組力恰好平衡。但是根據杠桿原理可以想見這么短的力臂壓力會非常大。
有了定性概念分析我們再回頭看看計彭吉果,攆頭的應力圖就很顯著的表現出這種特點.這是 Y 向正應力結果,上下兩塊深藍色區域就是承受巨大壓力的緊密接觸區域
再看看榫眼,榫眼是在這個區域受壓,但是是局部受壓,壓力在擴散過程中是依靠剪力傳遞的,所以會導致榫眼邊界附近剪應力很大,具體位置就是黃色虛線標示的剪切面。
我們現在來看看剪應力,確實這個區域出現了極大的剪應力.同時要注意到,這個位置的受剪是}順紋剪切,也是不利受力狀態之一。
所以,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榫卯 ,最常見受力方向,榫頭卯眼都處在了不利受力狀態,對於更復雜的粽角樟、燕尾棒等,在建築結構中受到拉壓彎剪扭等更復雜的力時,受力狀態更加不利。如果要保證攆卯的強度就不得不用更多的材料,而這些材料對於相牛部分來說是浪費的.因此現代的木結構都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很多改進,比如採用金屬連接件代替木材傳力,使用一些改性工藝處理木材增強木材不利狀態的強度。
傳統的棒卯本身是對材料相對浪費的設計方式,因此在建築這樣很計較成本的領域自然就會式微,但是傢具則不同,一來傢具對成本敏感性更低,二來傢具承載了文化傳統,使用攆卯是一種文化傳承和高端象徵,所以
『柒』 怎樣畫杠桿示意圖
先畫出杠桿,找支點。圖中最左端的那個螺絲處即為支點
再畫動力(即手對杠桿施加的力),阻力(核桃對杠桿的力)
最後畫動力臂、阻力臂,即動(阻)力作用線到支點的距離
別忘了標上力的符號f1,f2
在力臂下標大括弧,寫l1,l2
『捌』 關於初中物理杠桿所有的知識點
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玖』 抬桌子杠桿示意圖
力臂的畫法:①首先根據杠桿的示意圖,確定杠桿的支點.②確定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畫出力的作用線.③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④用字母L1或l2標出.
1、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2、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
注意:動力指的是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受力物體是杠桿,動力作用點在杠桿上.
3、阻力:阻止杠桿轉動的力.
同樣,阻力也是作用在杠桿上的力,受力物體同樣是杠桿,阻力作用點也在杠桿上.
4、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5、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抓定義,萬變不離其中!
『拾』 兩個人抬木頭木頭的支點在哪裡
如果兩個人從同一頭抬,那麼支點在另一頭;如果兩個人站在木頭兩頭抬,支點就在木頭的兩頭。
抬木頭可以用杠桿。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的硬棒。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杠桿。在生活中根據需要,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蹺蹺板、剪刀、扳子、撬棒、釣魚竿等,都是杠桿。滑輪是一種變形的杠桿,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動滑輪的實質是阻力臂是動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