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浙江國企杠桿

浙江國企杠桿

發布時間:2022-06-01 06:46:29

『壹』 房企負債率排名2021

 5月27日,「2021中國房地產及物業上市公司測評成果發布會」在深圳舉行。活動發布了最新的《2021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這項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主辦的測評研究工作,已經連續開展了14年,是國內關於上市房企綜合實力最重要的專業測評研究。活動還同步發布了《2021物業服務企業上市公司研究報告》,該項研究由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指導,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主辦。
    根據《2021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顯示,10強上市房企整體沒有太大變化。其中,萬科繼續位列第一,碧桂園排名提升一位,位列第二,恆大、融創、保利、中海分別位列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華潤置地、龍湖集團排名與上年一致,分別位列第七、第八;招商蛇口排名提升三位,位列第九,首次躋身前十;新城控股位列第十位。
    據了解,本次測評的研究對象為滬深上市房企105家,在港上市房企89家,以及海外上市房企1家,合計195家。與2020年相比,納入測評的上市公司總數凈減少7家。
    從核心測評指標來看,2020年上市房企規模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總資產均值為1577.89億元,房地產開發業務收入均值為274.96億元;盈利能力方面,絕對指標凈利潤均值為32.17億元,同比有所增長,但相對指標凈資產收益率同比有所下滑;償債能力有所提升,去杠桿效果顯現,凈負債率均值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至95.07%;經營效率穩中有升,總資產周轉率與上年基本持平,存貨周轉率稍有上升。
    此外,本次測評還發布了2021中國房地產配套供應鏈上市公司分榜單。測評研究報告指出,2020年房地產市場政策環境逐步收緊,行業整體規模增速已開始放緩,行業內部分化明顯,房企在降本增效、提質升級方面對供應鏈企業產品、服務的適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築產品的建造是一個集合土地、供應商產品和服務,為客戶打造高品質產品的過程,離不開高效的供應鏈和優秀供應商的儲備。綜合實力強的供應商與房企深化合作,為雙方實現互惠共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貳』 濱江集團為什麼散戶這么多2021年濱江集團業績002244濱江集團是國企嗎

房地產行業紅利已經告終了,各個房地產企業陸續開始轉型,濱江集團也還是同樣的,這只股票到底好不好,值不值得你們進行投資,接下來我來給各位好好講講。在開始分析濱江集團前,我整理好的房地產開發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房地產開發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杭州濱江房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建設部一級開發資質,是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房地產企業50強,長三角房地產領軍企業。濱江集團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及其延伸業務的經營,主要產品有房地產、酒店、物業服務。濱江集團曾榮獲"浙江省百強企業"、"浙江省服務業百強企業"等品牌榮譽。


簡單介紹濱江集團後,下面通過亮點分析濱江集團值不值得投資。


亮點一:"三道紅線"達標,有望改善利潤率水平


濱江集團是一家"三道紅線"全都達標的綠檔房企,與2020年相比,綜合融資成本下降了0.3%至4.9%,創歷史新低,已經將5.1%的年報目標超額完成了。按照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數據,競品質地塊溢價率的上限由之前的10%下滑到了5%,達到限定價格以後會搖號,預計會改進利潤率要素。同時濱江集團作為財務穩健的杭州首位房地產企業,或許,即將在杭州後兩輪集中供地中享受到利潤率相對更優的土地。


亮點二:深度布局房產開發


目前狀況下,濱江集團產品標准化體系已經建立,含有"A+、A、B+、B、C"等五大產品類型,後面,將實踐中將標准化體系逐漸延伸到物業服務、小區配套和專業服務等多個領域。標准化體系的設置,使該集團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於住宅產品的差異化需求,並且對各層次的消費者都能覆蓋到,這些准備工作有效推動了濱江集團未來的產品復制和異地拓展工作。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濱江集團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濱江集團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當前,樓市調控嚴格,國家多次說過要堅持房住不炒。同時就在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提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理念,之後"房住不炒"的原則在近幾年的房地產調控中一直被沿用。在十四五規劃內容里,也明確表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


預測2021年以後的核心將會是房企財務降杠桿,未來房企融資大部分是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可能會出現融資增長速度降低的現象。另外,"三道紅線"將迫使房企將重心放在提升經營能力上,降低對融資的依賴程度,縮減開發的時間周期,使行業獲得健康發展。


整體而言,「三道紅線」政策的出台有利於房地產行業能夠繼續良性發展,濱江集團「三道紅線」均達標,這也能夠為持續穩定的經營提供保障,最終實現轉型升級。但是文章會有點滯後性,如若想更准確地知曉濱江集團未來行情如何,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在診股方面給你提供意見,看下濱江集團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濱江集團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18,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叄』 為何說2018年國企改革施工圖浮出水面

近日資訊,一年一度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1月15日在北京召開,而此前多地國資委已陸續召開工作會議,亮出2017年「成績單」、謀劃2018年「施工圖」。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作為國企改革落地見效年,2017年國企改革重點難點問題取得重大實質突破,中央企業和多地省屬國企收入、利潤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創五年最好水平。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一文中強調,積極推進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效探索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引導子公司層面改革的同時探索在集團公司層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國企混改的全面深入推進將是2018年國企改革的重要主線,以點到面的改革將進一步深化,進度可能會超過預期,涉及的行業和領域也可能有所擴大。同時,混改將多頭並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其中,中國聯通混改模式可視為未來國改的新方向之一,IPO上市或資產注入(包括借殼)也是一大亮點。

這從近期地方和企業公布的國企改革施工圖上就可得到印證。《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此輪混改方案設計更為細致,力度也不斷加碼。不過,在推進中還有一些問題亟待釐清。例如,省屬國企集團層面的「混改」,特別是改制為「國有資本不控股」的問題如何選擇、確定、實施等亟待政策突破和規范;民營企業代表希望進一步從法律法規方面明確「混改」平等產權、建立市場化的資本准入和准出機制等。

『肆』 民營企業頻現債務違約中國如何實現「良好的去杠桿」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Ray Dalio)在《關於去杠桿化的深入理解》(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一文中,將去杠桿過程分成了「糟糕的通貨緊縮去杠桿」「良好的去杠桿」「糟糕的通貨膨脹去杠桿」三個類別。而所謂良好的去杠桿是指貨幣增加供給,以緩解因債務減少及緊縮形成的通縮壓力,形成正增長,負債/收入比率下降,名義GDP增長率超過名義利率。
達利歐發現,有些國家去杠桿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社會劇變,甚至引發戰爭,有些則能通過有序的調整,經濟恢復到生產與消費的平衡狀態。而好的去杠桿能平衡好債務減記、緊縮政策、財富轉移和債務貨幣化的關系。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直言,如果不改變營商環境,不做其他要素市場的改革,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只是一個口號。
去杠桿進入新階段,最佳的圖景是中國能夠通過「和諧去杠桿」,不僅將經濟恢復到平衡狀態,還能推動生產率持續增長,實現「美好生活」。「結構性去杠桿」的提出讓整個去杠桿的路徑更為清晰,然而相應的配套改革卻是缺位的,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民間資本將有可能在未來有進一步收縮的風險,經濟活力也會黯然失色。

內容來源:鳳凰網

『伍』 哪些省份的債務風險更讓人擔心

此前有媒體報道本月底審計署將初步完成地方債務的審計工作並上報國務院,預計11月上旬可能向公眾披露。我們估計,中國非金融企業負債今年或接近87萬億人民 幣,大約為名義GDP的152%。在非金融企業負債當中,地方政府以法人形式設置的企業負債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信審計署的報告將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全面 詳實的信息,在此之前我們想通過當前存量發行城投債企業的情況管中窺豹,嘗試觀察一下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情況。

我們對地方國企債務的擔 心更多地來自於其背後隱含的政府信用。通過這種隱形擔保,地方政府控股的國有企業及投資公司可以更加容易地通過銀行貸款、信託計劃、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計 劃、融資租賃、BT項目等形式獲得資金支持。也正是因為這種隱含的政府信用使得企業的負債水平可能超出了正常的市場所能接受的范疇,最終可能將風險轉嫁給 地方政府。

此前,我們對比國內工業企業的盈利和負債水平之後發現了一個現象,2007年以後中國工業企業當中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盈利 能力是在下降的,但是杠桿卻是顯著上升的。中國工業企業當中的私營企業則正好相反,2004年以後其盈利能力快速上升,但是杠桿卻在不斷下降。這些數據從 側面支持了我們的推測。

根據WIND的統計,目前中國有記錄的省、市、縣(區)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企業有8762個,數目龐大。截止到 2013年10月23日,有1516家平台公司發行了尚在上市交易的城投債有2406隻,總規模為30966.4億元。當前的存量規模大約是2009年的 四倍左右,可以說能有發債資格的地方平台基本都已經發行過城投債了。

為了在較長時間序列當中觀察這些城投公司的變化情況,我們選取了有2008年以後可比財務數據的551家公司,雖然只有當前發債平台公司數量的約36%,但是卻佔到了資產總量的85%,總負債的88%,因此有比較強的代表性。

我 們發現這些公司2008年以來整體的資產負債率有小幅的提升,截至2013年中接近60%,但是有息負債占凈資產的比率上升的比較快,達到126%。這樣 的資產負債率雖然談不上難以為繼,但是相對於這些企業不到8%的凈利潤率來說已經比較高了。我們發現這些公司在過去的近五年當中資產負債表有兩點值得投資 者注意:

(1)、資產和負債在過去幾年當中上升的速度都非常快,2008年以來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其中有息負債的增長速度還要 快於資產和負債的上升速度,顯著超越收入、凈利潤和經營性現金流的增長速度。這些公司每年凈資產的上升幅度是凈利潤的5-6倍。因此這些公司的規模增長顯 然不是來自於內生性的利潤積累,而是依賴外延式的資產注入,我們認為地方政府的土地資產注入起了重要的作用。

(2)、2008年以來, 這些企業的經營現金流從來未能覆蓋利息,企業的資金鏈基本依賴於外部的借貸。在完全沒有任何籌資活動現金流的情況下(僅展期債務不能增加新的債務),我們 估算這些企業的在手現金可以支撐18個月的投資活動。因此平台企業對於外部融資環境相當敏感。2011年城投債風波曾經讓當年企業籌資活動受到顯著影響, 籌資活動現金流同比下降近25%,企業的凈現金流轉負,在手現金規模出現下降。

雖然我們認為1500多家平台公司整體負債水平風險不 大,但是其中已經有304家城投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最高的達到93%,這些負率債很高的城投公司總資產規模有16萬億人民幣,占所有平台公司資產 規模的32%左右。未來這些高負債企業的債券融資能力或將受到顯著制約。

根據發改委《關於進一步強化企業債券風險防範管理有關問題的通 知》規定,要求將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水平作為其發債的重要考核標准之一,資產負債率在65%至80%之間的發債申請企業,在審核工作中對償債風險實行「重點 關注」。資產負債率在80%至90%之間的發債申請企業,原則上必須提供擔保措施;資產負債率超過90%,債務負擔沉重,償債風險較大的企業發債,不予核
准發債;但實行有效的多種復合性風險防範措施的企業,可適當放寬資產負債率要求。另外,根據證監會和交易所對公司債發行的相關規定,債券發行前,發行人最近一期末的資產負債率或加權平均資產負債率(以集合形式發行債券的)不高於70%。

從各省的債務分布情況來看,江蘇、北京和浙江分列存量規模的前三甲,如果從城投債存量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率來看,青海、甘肅、北京、安徽、天津、重慶和江蘇的比率相對較高,經濟體量較大、財政收入較高的省份當中,廣東、山東和遼寧的比率較低。

『陸』 高中政治 新基建為什麼能釋放國內經濟發展潛力

「新基建」既是實現經濟平穩有序發展的重要方法,也是應對挑戰、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論術如下:

「新基建」孕育著巨大發展空間。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5G網路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除此之外,5G網路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投資。

「新基建」有助於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大力發展「新基建」,中國將不再處於全球供應鏈的中下端,制度優勢將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實現大逆轉,不僅領跑數字經濟、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製造等產業,還將促使中國製造業、中國的實體經濟在新一輪世界競賽中處於更強的地位。

「新基建」兼具穩增長和創新的雙重效應。新產業新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完善,對與未來科技發展相配套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也是新經濟茁壯成長的必要前提。「新基建」投資和運營模式比較靈活,外資、中小企業都有非常多的參與機會,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活力。

(6)浙江國企杠桿擴展閱讀:

「新基建」的鼓勵措施

1、積極將「新基建」列為優先發展領域。

2020年要推進實現縣城以上城區5G全覆蓋,啟動全省5G規模化商用;甘肅省提出,2020年要基本實現地級市城區5G全覆蓋。要實施5G融合應用行動計劃,2020年新建5G基站3萬個;上海市提出,加快培育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生物醫葯等新興產業。

2、加大對相關領域研發投資的支持和補貼力度。

疫情發生以來,全國28個省區市合作建設數字防疫系統,健康碼在200多個城市上線,數字技術極大提升了防疫效率。網上課堂、在家辦公,保障了社會經濟正常運轉。 「一網通辦」小程序「隨申辦」等在支付寶、微信日漸普及。

3、努力改善營商環境。

推動「新基建」領域國際合作。今年是《外商投資法》頒布一周年,中國政府將繼續推動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對於發展「新基建」,各級政府應充分保障外商外資、民營企業和央企國企的平等競爭,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以法治為主的市場經濟。

『柒』 光伏行業的現狀和將來

光伏(Photovoltaic):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Solar power system)的簡稱,是一種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並網運行兩種方式。

同時,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分類,一種是集中式,如大型西北地面光伏發電系統;一種是分布式(以>6MW為分界),如工商企業廠房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民居屋頂光伏發電系統。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新增裝機量為48.2GW。2020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中集中式裝機32.7GW,我國光伏市場並網裝機主要集中在Q4,2020年Q4並網裝機為29.4GW。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新增裝機量為48.2GW

截至2020年我國光伏市場累計裝機量為253GW,2020年新增裝機量為48.2GW,同比增長60%。2020年我國光伏發電量為2605 kWh,同比增長16.2%,占總發電量比重3.5%。

——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光伏發電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捌』 濱江集團是什麼股票代碼濱江集團三季報業績預告濱江集團是屬於國企嗎

房地產行業紅利已經告別了,各大房企陸陸續續開始轉型,濱江集團也一樣的,這只股票到底怎麼樣,有沒有投資的意義,接下來我來給各位好好講講。在開始分析濱江集團前,我整理好的房地產開發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房地產開發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杭州濱江房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建設部一級開發資質,是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房地產企業50強,長三角房地產領軍企業。濱江集團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及其延伸業務的經營,主要產品有房地產、酒店、物業服務。濱江集團曾榮獲"浙江省百強企業"、"浙江省服務業百強企業"等品牌榮譽。


簡單介紹濱江集團後,下面通過亮點分析濱江集團值不值得投資。


亮點一:"三道紅線"達標,有望改善利潤率水平


濱江集團為「三道紅線」均達標的綠檔房企,綜合融資成本相比較2020年下降了0.3%至4.9%,創歷史新低,完成的情況已經超過了年報提出的5.1%。通過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數據可知,在競品質地塊溢價率上限方面,已經由原來的10%減少到5%,達到限定價格以後會搖號,預計將會改變利潤率水平。濱江集團就是財務穩健的杭州龍頭房地產公司,或許,將會在杭州後兩輪集中供地中得到利潤率相對比較好的土地。


亮點二:深度布局房產開發


目前狀況下,濱江集團產品標准化體系已經建立,裡面有"A+、A、B+、B、C"等五大產品模式,後來,又在實踐中將標准化體系不斷延展到物業服務、小區配套和專業服務等多個領域。標准化體系的設置,使該集團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於住宅產品的差異化需求,覆蓋面涉及各層次消費者,因而為濱江集團產品復制和異地拓展規劃工作奠定了好的基礎。由於篇幅受限,更多關於濱江集團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整理在這篇研報當中,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濱江集團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目前,房地產市場有很嚴格的調控政策,國家一直重申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拿來炒的。就在2016年年底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口號,之後"房住不炒"的原則在近幾年的房地產調控中一直被沿用。在十四五規劃內容里,直接表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


預測2021年以後的核心將會是房企財務降杠桿,未來房企主要是依靠借新還舊的方式進行融資,融資增長速度有可能下降。另外,"三道紅線"能夠促使房企加強自身經營能力,降低對融資的依賴程度,減少開發周期所需的時間,促使整個行業健康發展。


總體來說,有利於房地產行業能夠繼續良性發展的"三道紅線"政策的出台了,濱江集團"三道紅線"已經合格,這也能夠為持續穩定的經營提供保障,最終實現轉型升級。但是文章會有一些延時,要是想更准確地了解濱江集團未來行情怎麼樣,可以直接點擊下面的鏈接,有專業的投顧會幫助你診斷股票,看下濱江集團估值是多了還是少了:【免費】測一測濱江集團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1-1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玖』 浙江經濟如何


浙江的經濟雖然在總量上一直在全國處於領先狀態,但是我到是認為其實浙江在過去的十年裡基本上是屬於倒退階段,經濟層面沒有任何的進步,我們回頭仔細看看,十年前我們談論浙江企業的時候,談誰?萬向。現在我們談誰?還是萬向。十年前娃哈哈就已經全國聞名,十年後還是娃哈哈,這十年來涌現出多少家大型,超大型的企業了么?可以說這十年,浙江經濟領域幾無作為。反倒在一些負面新聞里大家聽到了很多浙江大型企業,從08年的華聯三鑫,到12年的中江控股。從08年的浙玻,到12年的高盛科技到虎牌控股。尤其到現在的所謂600家企業聯名上書。需要反思的並不只是政府本身。

如果按區域來看,浙江在08年到12年,除了經濟不發達的衢州地區和麗水地區外,基本上每個地級市都已經洗牌過一次了。我們鮮聽說有企業能在這四年來安穩的走過來。為什麼?這個命題很值得思考。

我前幾天接到香港一家媒體的電話,問我怎麼看浙江的這次危機,政府能解決么?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自己總結下來,主要是這么幾個問題吧。

過於發達的金融體系害了浙江。很多人都不贊同這個觀點,但是我覺得我是對的,可能問題出在怎麼理解發達兩個字吧。浙江的金融其實很發達,我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家銀行,其實很少有地方像浙江這個區域體現出兩個特徵:(1)金融機構數量僅次於上海,北京;(2)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風險容忍程度遠超過金融更為發達的上海、北京。

這兩個特徵很有意思,浙江的經濟總量其實在全國列在廣東、山東、江蘇之後,位列第四,大概2011年的數字是31000萬億左右,但是我們仔細來看,浙江的金融機構家數可能是位列全國之首。基本上所有能開設分支機構的金融機構都在浙江開設了分支機構,如果不能開設分支機構的也以辦事處等名義開設,同時更奇怪的是基本上在2002年到2009年前,基本沒有聽說過虧錢的金融機構,誰來都賺錢,而且盆滿缽滿。

還有幾個數字,大概在2010年之前,工農中建,除了中行在系統內排名不靠前外,其他三家都是系統內排名前三,農行長期在系統內排名第一,工行基本差不多,建行有連續兩年在系統內排名第一。在同一時間段內,三家金融機構同時在系統內排名前三,就本身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另外,更何況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等等一些股份制銀行也在各自系統內都佔比極大份額,高者甚至佔到四分之一,那是個什麼驚人的數字?

浙江就因為超強的盈利能力使得各家金融機構都擠盡腦汁想來浙江開設分支機構,許多本不被允許開設異地機構的城商行,也開始陸續進駐浙江,到現在為止,杭州街頭的銀行,堪比公共廁所,只多不少,所以我總是跟人調侃,在杭州,你可能找不到公共廁所,但是你肯定找得到銀行。

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放貸的容易程度,浙江絕對全國第一。我記得06年在銀行當信貸科長的時候,我曾經去北京匯報工作,要求總行增加對浙江貿易流通類企業的扶持力度,當時總行要求對貿易流通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控制在60%以內,但是浙江事實上的貿易流通型企業沒有低於85%的,按照這個標准,如果總行不進行改變的話,浙江基本上就處於無業務可做的范疇。後來總行給予了許可權,允許到85%左右。當時總行說了一句話,全國就浙江一家,別無分號。這段話讓我回到浙江以後想了很久,我所提的要求,到底這么做是對還是不對?

08 年工作關繫到上海去,當時也在上海看了幾家企業的情況,然後看到一家企業資產抵押全額抵押打7折,申請1500萬貸款,居然被駁回了好幾次,我當時很納悶問銀行,你們難道這樣的企業也不批,那你們還做什麼業務?銀行同事回問我一句,難道你們有抵押就放貸款么?我想想,好像的確是啊,有抵押就放貸款了啊。別說抵押,在浙江,基本上的企業有個擔保基本上就做了。如果一家擔保不行,那麼在拖一家,差不多總就可以了。到是讓上海的同事很詫異。

浙江的現實狀況就是這樣。可能是因為金融機構太多,競爭極為慘烈,企業總是在各家銀行之間遊走,不斷的擠壓銀行的底線,所以很多企業的貸款條件會不斷的下降。尤其這里有個很大的前提是99年到08年的這將近十年裡,浙江經濟極為快速的發展的同時,貸款質量一直非常高,幾無壞賬,我記得當時去總行匯報,總是帶著優越感的抨擊總行的政策說,你看我們一直就這么做的,從來沒有出過問題,你們總行屁也也不懂,就少干預點吧。在這種盲目樂觀的前提下,各家銀行的確也給了浙江的各家金融機構的分行極大的許可權審批業務。

在眾多的金融機構不斷下降放貸標準的兩重原因疊加下,使得浙江經濟出現了一些很重要的變化,最主要的一點,我認為是實業空心化現象的蔓延。很多人奇怪,為什麼浙江金融發達反倒會導致實業空心化,照理說金融發達應該是促進實業發展才是。但是很可惜,浙江並不是這么一條道路而來。

從2002年開始,經濟不斷上行,大量的實體經濟的確得到了高速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帶來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現了。很多實體經濟發展到後來,實體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利潤遠遠趕不上固定資產所帶來的利潤增長。舉例來說,很簡單就是很多人辛辛苦苦開廠做實業一年才賺一千來萬,但是他當時買的土地蓋廠房的土地可能反倒能賺幾個億。

但是很多人會問,這個跟金融過於發達有什麼關系么?有關系,關系而且很大,因為一旦目標發生了改變之後,經營模式就發生了很大變化,正因為大量固定資產的升值要高於實體經濟利潤的創造,使得很多企業就會不斷的去得到資金,然後擴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而且得到的資金遠遠大於實體經濟自身所需要的資金,這裡面金融的過於發達就會助推這種情況的發生。很多金融機構變相的給予企業遠超過企業生產所需要的資金,就是幫助企業去擴大和增加對資產的投入。幫助企業圈地,買房,甚至去做房地產。

過去的十年來,這種情況不斷得到惡化,就產生了一個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什麼意思呢?就是大量真正他是干實業的人沒有好結果,而大量沒有專心干實業,不斷通過實業套錢用來做投機的企業卻一個個暴富。使得很多企業自然而然都依樣畫葫蘆走上了投機生涯。

我有個朋友,主業是做建築工程的,06年才東拼西湊買了套房子,花了三百多萬,一年後這套房子漲到了800多萬,一年不到的時間,讓他春心萌動,於是就是利用他的建築工程公司的平台,房子抵押貸了600多萬,這個錢到手後,他又去買了套房子,花了700多萬,評估1200萬,抵押貸了800多萬,又去買房子,大概用了不到兩年時間,他買了四套房子,都是利用他的建築公司的平台貸的款,到了09年下半年的時候,他的資產就過億了,然後有一次吃飯跟我說,早知道賺錢這么容易,他做什麼建築啊,做了二十多年建築,一身病根不算,而且也沒有賺到什麼錢。他就利用建築企業的平台,不到三年,就賺了五六千萬。

在浙江,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02年以來依靠固定資產升值成為暴富的人比實業暴富的要多的多,所以在浙江越來越多的企業陷入到一種怪圈中去,創業,然後請人管理,不求賺錢,只要維系一定的生產量就可以了,然後就開始貸款,貸款來的錢去買地,或者去做別的投資。反倒沒有花錢在實業上,為什麼呢?因為過去的實踐都證明了,在當前的趨勢下,土地的升值或者投資的利潤要遠高於實業的經營。實業日益淪落為企業向銀行貸款的一個依據而已。而銀行也都知道,但是受限制於經營壓力也變相的給予了這種支撐。

浙江從而演變成了全民投資或者全民投機的盛宴狂歡之中去,在經濟不發生太大變化或者下行的情況下,這種盛宴有可能維系,但是經濟形勢一旦發生變化,噩夢就不期而至。

浙江的金融到底發達不發達,我再舉幾個例子。在浙江的銀行中為了將貸款放出去,無所不用其極。不知道別的省份有沒有。在浙江基本上只要有抵押物,不管什麼公司,都有渠道能拿到貸款。在浙江會有很多的貸款品種出來,一般的抵押物基本上都打六折左右,所以通用的操作方法是高評估,然後在打折的方式,但是在浙江抵押物不但可以不打折還可以上浮120%,也就是1000萬的房子,可以貸到1200萬。你沒有企業平台,銀行會給你找企業平台,你缺乏貸款條件,銀行會給你造貸款條件,你沒有流量,銀行會給你造流量。如果這個銀行不幹,那行,我換個銀行。

在浙江在抵押不行的情況下,也還產生了所謂聯保聯貸,就是幾家企業共同互相擔保的方式貸款,政府還大力推薦企業這種貸款模式,但是這種模式是幫助企業還是害了企業呢?

我以前做銀行的時候,有兩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如果一個企業確實需要錢,那麼錢要給到位,給少了也是風險。第二個觀點就是給一個企業超過它自身所需要的錢,那不是幫企業,那是害企業。

浙江一直在喊中小企業融資難,我覺得這個提法有問題,我沒有做過統計,我只是自己瞎琢磨的,我可以說浙江的企業所用到的貸款90%是被挪用到生產經營以外的,換句話說,浙江的企業其實不缺錢。那不缺錢為什麼要貸款?因為浙江的老闆有天然的敏感性和賭性。

所謂敏感性就是能賺錢的事情,浙江老闆能先天下人知道,所謂賭性就是只要有1%賺大錢的機會,就會願意去博,結果先不管,幹了再說。這兩種性格是浙江人能闖天下的根本,也是浙江老闆總出事情的根本。

浙江中小企業到底多缺錢,有時候是個偽命題,對於貸不到款的人去擴大資產投入的人,鐵定說自己是缺錢的,因為眼紅人家,也希望能貸到款去做投機,所以會不斷提融資難的情況,從而形成了看上去都缺錢的樣子,但是靜下心來看看,他們應該是缺錢去投資,而不是缺錢做生意。我在干信貸調查的時候,總是發現要幫助客戶去想錢借來干什麼用這個事情,對於有些客戶還要勸他們去貸款,有些心平點的老闆,會說,給我錢干什麼,又沒有什麼用,還要付利息。小日子過的挺好,懶得折騰。你也沒有辦法,但是大多數浙江老闆,卻會很直接的跟你說,他缺錢,因為他要買房子,他要拿地,他要干一票等等。

有段時間我在義烏小商品城裡想開發一個貸款叫商戶貸,其實很多銀行現在都在做了,但是真的很好玩,走訪下來,其實商戶們,如果只是做生意的話,壓根不缺錢,因為他們本身的現金流都很好。除了可能臨時性的進貨的時候,會用到一些錢的話,基本上平時都是賬上一堆存款,他們缺的反倒是理財通道,而不是貸款渠道。所以我對市面上很多銀行打的商戶貸款,很不看好,弄到最後又是一個變相害人的方式。

那麼在去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浙江企業明明不缺錢,為什麼還會這么多銀行拚命給他們貸款呢?還幫助他們去造假以獲得貸款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年輕時候也問過很多次我的領導,我領導說,歸功於浙江人民神奇的賺錢能力吧。浙江人民過去幾十年裡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率先創富成功,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同時浙江人民也還是很講究信譽,一般來說刻意違約的情況是很少的。所以08年以前浙江的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和壞賬指標一直是全國第一。前面也論述過這個問題,使得越來越多的銀行明明知道浙江的企業可能並不是實質需要用錢,但是也是樂意給浙江企業家錢,一方面是相信浙江企業家有賺錢的能力,所以能還得起錢,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是因為的確全國范圍內來看,可以給貸款的地區並不多。

我接觸過很多地區,因為當地根本貸款貸不出去只能變相跑到浙江來收銀行承兌匯票來解決放貸問題的地方。相對任何一個地區而言,浙江的風險度還是低的。所以這就能理解為什麼個別股份制銀行會將全國的信貸規模的一半投放到浙江市場上來的原因了。

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浙江真的吃得下這么多貸款規模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大規模的風險事件就爆發了。

當一個區域內都只是個別性的投機的事件的話,影響其實總歸是有限的,但是一旦區域內的群體性的投機的時候,問題就大了。再加上中國的金融機構本身就存在極大的制度缺陷的時候,兩者疊加的情況一旦出現,那麼山雨欲來風滿樓就很自然了。

我這里談談自己的幾點對風險的理解,我是09年離開銀行的,當時我就寫過一篇文章抨擊銀行貸款跟企業需求不匹配的現象,導致企業一直在做短貸長用的事情,所以,我認為當貸款的期限與企業的實際用途期限不匹配的情況下,其實企業的風險是巨大的而不確定的。

浙江的企業,賭性很重,膽子很大,敢用短期的資金去做中長期的事情,於是不可測的事件就會非常多,再加上浙江的金融普遍接受擔保貸款,那麼就自然衍生很多外圍事件。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在有個工廠,年產值4個億,利潤大概3000萬左右。廠因為建的比較早,所以土地價值前幾年升的很快大概值2個億左右。維持廠的擴大在生產,大概也就需要五六千萬貸款就足夠了,甚至都不用。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來跟我說,他在東北某個省會城市拿了塊地,准備造大型商用物業,他自己測算利潤可以有10來個億。

於是他自己土地抵押貸款1.5億,擔保貸款1億。都是用公司的平台貸款的,給銀行的用途是擴大在生產,其實銀行都知道他是准備投資去搞房地產,但是都睜隻眼閉隻眼給批了。貸款期限都是一年期的。因為用途是流動資金,流動資金的測算怎麼來的,就是銷售收入要增加,所以導致采購增加,庫存增加等等,理論上是銷售完畢之後,就可以用現金流歸還的,所以自然期限都不會長,而且在我國的銀行體系內,大家都知道批中長期貸款很難。許多銀行為了省事,都是以短期貸款來替代中長期貸款的,在貸款之前都信誓旦旦的會說,沒事,第二年會繼續給你貸款的。

我這朋友就拿了這2.5億到了東北,買了地,造了房子,到最後造造停停,造了七年。他說他這七年生不如死,每年為了繼續貸款,不斷的找擔保單位也就算了,靠著圈子裡的人脈,每年還都能找到人給他擔保,擔保找到後,他每年都要先還後貸,讓他疲於奔命,耗費很多心血而且成本極高,在浙江轉貸一天的成本是千分之三。一般轉貸過程都在五天左右。那麼就是百分之一點五的成本。一個億的轉貸就是要150萬。還不算利息成本。等他把房子造好弄好,等銷售的時候,其實他所設想的利潤沒有賺到還是虧的。錢都給銀行和高利貸給賺走了。

但是我想說的是他還算是幸運的,悲慘的人在那裡呢?悲慘的人是那些被抽貸的企業,企業都在控訴銀行如何不負責任,隨意的抽走資金。但是我們要問的問題是,企業自己准備好足夠的流動性來應付銀行隨時發生的抽貸了么?

抽貸的問題很難准確描述,但是我想說的是合理使用資金做實業的企業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因為企業不會借入超過自己現金流的資金的,當然排除一些大型固定資產投入或者重大並購等資金使用,但是這些資金的使用,負責任的企業也都是必須保證長期資金的借入,也不會去做短期的拆解,因為一旦項目啟動上馬,而資金如果無法持續,那麼隨時面臨流動性問題。我自己也走過很多企業,企業總是說,不這么干,企業得不到發展。其實我想說的,很多時候往往想趕在人家前面,但是事情的最後往往是你走到了最後。

而事實也恰恰證明,對資金有所要有所不要的企業,往往發展的最好,對資金來者不拒的企業,到最後都是死路一條。這個論斷,我不需要去調研都知道。我看過太多的企業家,暴富是因為資金來的容易,死掉也是因為資金來的太容易。

實業空心化的第二個原因是什麼呢?前面說的資產增值過快讓企業無心實業是一個原因,那麼第二個原因,就是金融機構的責任了。

在浙江金融機構眾多,理論上照理說應該使得浙江的中小企業都應該獲得比較低廉的貸款資金的,但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浙江,金融機構可以在信貸審批條件上不斷的放寬條件,但是兩點是出奇的攻守同盟。第一是要求足夠的存款,第二是貸款利率。

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都要求企業配套存款,第二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利率都要上浮較高的利率。

據說溫總理去溫州調研的時候很納悶一個事情,就是銀行的配套存款,他說,企業貸款一千萬,為什麼還要存款一千萬,有能力存款了,那還貸什麼款?

是啊,總理說的很對,我能在銀行存款一千萬了,我干什麼還要貸款?吃飽了撐著么。但是事實上浙江的銀行這個慣例已經很多年了。所謂1:1配套已經還好了,很多銀行都要求1:2配套,貸一千萬要存二千萬。當然現在普遍的是貸一千萬,存五百萬。

這樣的操作手法,變相的推高了企業的貸款成本,在浙江,如果說高利貸橫行的話,某個意義講,銀行是最大的高利貸,因為按照我前面說的哪怕1:1配套,基本上貸款利率這算下來都要到12%以上了。還不算別的各項費用。

這個情況直接帶來的後果有兩個,實體更加空心化,因為實體經濟一年的利潤毛利也就在10%左右,去那裡來的利潤支付利息?所以企業貸款之後更多的都投入到比實體經濟更賺錢的行業中去——房地產或者別的投機性領域。如果自己實在沒有能力的怎麼辦?借出去。借給誰?借給願意出更高利率的人。也就是說12%銀行借來,然後20%或者30%借給別人。這個過程無形中又極大的加大了風險的疊加。

所以,在浙江,我可以說90%的貸款其實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留到了兩個領域中去,一個是房地產,另外一個就是投機性行業,這個投機性行業,在某個意義上也更把實業推到了一個很難維系生存的地步中去。

浙江的游資很出名,炒房團我們就不去說了,在許多生產資料方面,浙江游資其實也幹了很多事情,主要在流通領域,浙江的游資喜歡囤積各種東西,然後推高價格,白菜、大米、豬肉、大蒜、鋼材、銅、鐵、鹽等等,反正你想的出來的東西,浙江的游資都曾經囤過,推高了價格之後,使得這些東西的下游產業,根本沒有空間可以繼續生存下去。在這些領域里做實業的企業家很可憐,弄到最後也被逼的不得不去做投機性事情。

前些日子有人說,武漢鋼鐵養豬的事情,我反過來說,其實那真不算什麼,在浙江大型國企因為背靠政府信用,長期都在從事影子銀行的事情,他們從銀行以極低的價格拿到貸款,然後到市場上較高的價格出去,已經十多年了。這種資金最後的趨向在那裡呢?還是我剛說的要麼房地產,要麼投機性的機會中去。因為能支撐如此高利息的行業實在不多。

隨著經濟形式的惡化,大量投機性行業的萎縮,房地產行情的持續萎靡,那些利用短期銀行資金從事投機的企業,面臨當下的現狀,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裡面剛才說的幾個問題都集中性爆發,山雨欲來片刻之間的事情。

總的來說,貸款條件的過於寬松,使得銀行一旦開始嚴格條件之後,企業的資金勢必被抽走。而事實上按照當前浙江的企業的狀況是沒有一家企業經得起銀行抽走一分錢的貸款的,因為浙江的企業的杠桿用的很高,同時,都不在實體經濟中流轉,大量資金都挪用到了別的項目投資中去,流動性很差,所以一抽貸款,必然出事情。這個是當前最直接的導火線。

這次所謂六百家聯名上書的表面原因是因為龐大的擔保鏈使得企業被抽貸了,但是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企業的資金都被挪用到別的地方去了,流動性不夠。

其實,我一直想表達的是擔保是個惡制度,擔保制度是連坐制度的衍生,擔保無助於風險的控制的同時,反倒極大的加劇了風險的產生。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企業是否出風險,其實跟有否追加擔保本身沒有必然的關系。擔保是一種事後風險追償的機制,但是並不是風險的防範措施。為什麼說加劇了風險是,因為擔保鏈條,你不知道會牽扯到多少人,而且極大的加劇了整體性的風險,你給我擔保,我給他擔保,他在給他擔保,不斷衍生下去,其中鏈條上任何一家擔保出問題,整個鏈條跟著完蛋。我見過很多不少好的企業,都因為給人擔保,留下無盡遺憾。

經濟形勢的急劇惡化,是導致浙江今年大事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我不想說是根本原因,因為別的省市其實都沒有浙江厲害,其實我們回頭看,每次經濟形勢的惡化,浙江都會出大事,為什麼呢?還是我前面說的,浙江的企業太喜歡用杠桿了,喜歡把自己綳的特別緊,尤其在資金挪用到投機性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等這些資金密集型行業上的時候,出事情成了定律。今年浙江的很多企業,普遍碰到了被套牢的情況,加上,經濟形勢的不好,使得銀行發放貸款更為謹慎,浙江企業今年的出事也就是必然可以預料到的事情了。我在銀行的時候,挺極端,我一直想說的一個問題是,銀行是周期性行業,大勢判斷很重要,其實大勢看好的時候,你放開手腳做,怎麼做都是對的,有沒有擔保,有沒有抵押,都不關鍵,因為周期向上,出事概率不高,這個時候要多賺錢。在周期下行的情況下,就要嚴格貸款條件,盡量少做,甚至不做,只有賺錢的時候拚命賺錢,才能在虧錢的時候少虧錢。

前面說了金融加劇了實體的空心化,但是其實,實體空心化反過來也導致了金融無法進一步發展,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潤滑劑,但是替代不了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空心化,某個意義上講又將浙江金融推到了風口浪尖,在浙江這兩個是互為因果的關系,空心化的實體經濟,讓浙江金融其實真有心去做實體貸款,也沒得做。浙江省內,遍看全省居然找不出一個大型和超大型的企業,而反觀江蘇、山東、廣州,浙江是應該低頭反思的。

其實,我不是很認同當前金融改革的策略,因為前面我說了,金融是過於發達,而當前的金融改革卻是在推動金融的進一步民營化以及新設金融機構制度上下文章,我到覺得路走反了。對於過於發達的金融,我們要壓制要收縮才是,怎麼可以還不斷放開呢?我們的金融體制要在鼓勵金融差異化發展上下道路,同時也鼓勵創新金融產品發展上下文章。

現在小額貸款公司很火熱,但是新設小額貸款公司或新設村鎮銀行,能解決我前面說的這些問題么?中國的銀行以及類銀行,數量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美國雖然幾千家銀行,但是大量都是規模很小的社區銀行,是不能跨區域經營的,但是我們的銀行呢?

在反過來看,小額貸款公司和新設村鎮銀行走到最後,我可以說一句不負責任的話,勢必走到比銀行還黑的高利貸之路上去,逐利性是所有企業的本能。現在小額貸款公司的平均放貸利率在18%左右,他們的貸款客戶會是誰?用腦子想想就知道會是誰了。能解決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問題么?只會加劇。

中國的金融機構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到最後都會形成同質化競爭,典當、小貸、村鎮銀行、城商行、股份制銀行、國有銀行,甚至租賃公司,走到最後居然都是放貸款,或者都放高利貸。你新設再多的金融機構,也是到這條路上來,有意義么?我覺得毫無意義。

浙江的這次事情出的不是壞事情,讓浙江的企業回歸到合理的發展道路上去,不然下一次危機會更大,總的來說,我覺得利用巨大杠桿進行擴大投資固定資產,在未來十多年裡這條路已經很難在走下去了。未來的十年,中國的GDP會逐步的從8%降到4-5%之間,這個曲線下滑基本成趨勢,換句話說,利用資產的大幅度升值來獲得收益的可能性逐步在降低。

這次事件最後的解決,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企業家自己表現最大的誠意,當然也許要銀行的配合,結果怎樣,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這種情況遲早要來。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翻出我去年給投資人寫的一封信,看到我去年說的這段話:

「有時候,夜深人靜看金融史,很多時候也在想,中國的經濟2012年最壞的趨勢是什麼?大蕭條的時代會到來么?悲觀一點的看,的確也有類似的可能,政府一直在試圖引導和調控經濟,在適當的保障民生的前提下,加大了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這個程度上也意味著明年的考驗不是通貨膨脹而是通貨緊縮,如果一旦政府無法有效控制通貨緊縮的邊際,外需不振,內需未起的情況下,引起一定程度上的蕭條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通貨緊縮的情況下,現金可能比任何理財產品都要更值得投資。明年合適的配置個人反倒認為在上半年持有較高比例的現金,應該是首選策略。 」

如果今年二季度我還跟人提這個觀點,或許很多人會笑我,但是到了三季度來看,我擔心的趨勢在逐步顯現,大面積的通貨緊縮,經濟衰退跡象已經很明顯了。而政府手裡可打的牌在日漸減少,今年三月份,我寫過一個微博說,今年是凱恩斯主義破產的一年,我不是堅定的原市場教旨主義者,我還是很迷信政府的干預措施的,但是我對今年政府的干預手段表示很沒有信心,不是不相信政府,而是因為在很多時候,政府作為市場的一個主體,他能做的也相當有限。未來的幾個月很考驗執政能力。

我悲觀的想,經濟大面積下滑的情況下,動盪和社會不穩定會成為常態,大家要習慣接受一個不安分的2012或者2013,當然,如果還有明年的話。

『拾』 花旗ceo經濟學家 黃益平是哪裡人

浙江人 農學出身 不算血統純正的經濟學人 現在不在citi了 大中華區首席eco不是他

閱讀全文

與浙江國企杠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託公司崗位層級 瀏覽:203
海康威視股票歷史行情 瀏覽:105
哈葯集團組織機構 瀏覽:991
冠群旗金融服務 瀏覽:518
招聘國內期貨高手 瀏覽:613
中色股份薪酬 瀏覽:226
金融公司的中後台什麼意思 瀏覽:144
廣東貴金屬回購和銷售 瀏覽:237
期貨出現在什麼時候 瀏覽:425
玩股票感覺 瀏覽:914
期貨原油股票 瀏覽:599
股指期貨一點通 瀏覽:42
民間融資合法化 瀏覽:370
怎麼看個股的融資余額 瀏覽:980
支持企業融資的工作措施 瀏覽:129
如何賣股票不 瀏覽:914
宜興市金融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地址 瀏覽:777
金融機構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困難 瀏覽:489
深圳薩摩耶金融公司地址 瀏覽:345
再融資新政實行日期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