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匯率是如何決定的,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匯率是如何決定的,影響匯率變化的因素有哪些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認識下「匯率」的定義:「匯率」(亦稱「外匯牌價」或「匯價」),其英文是 「Exchange Rate」(匯率),簡稱為ExRate。是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種貨幣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匯率的決定,一般是各國中央銀行,根據國際貨幣制度(國際貨幣制度,是支配各國貨幣關系的規則以及國際間進行各種交易支付所依據的一套安排和慣例。目前採用「牙買加體系」制度,推行黃金非貨幣化)及本國行情,組織相關機構研究決定(在我國由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研究制定)。按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劃分,有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之分。
【補充說明】外匯牌價(exchange quotation),即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指總行,分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
㈡ 什麼因素可能影響釘住匯率制例如匯率的作用
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影響物價的上漲或下降 匯率變動後,立即對進口商品的價格發生影響。首先是進口的消費品和原材料價格變動,.
一,匯率變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1)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物價的影響上,物價的上漲或下跌,會進一步加劇或.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同商品的價格一樣受供求關系的制約。當一種貨幣供不應求時,它的匯率就上升,反之則下降。影響貨幣供求變動的因素就是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從進口消.
1.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 2.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 3.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 4.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
1. 匯率與進出口 一般來說,本幣匯率下降,即本幣對外的幣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上升,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
(一)促進國際間的經濟、貿易的發展。用外匯清償國際間的債權債務,不僅能節省運送現金的費用,降低風險,縮短支付時間,加速資金周轉,更重要的,是運用這種信.
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經濟的影響 食品、原料主要依靠進口的國家,其本幣匯率的變動會立即對消費品及原材料的國內價格發生影響;對進口依賴越重,影響就越大。匯率變.
(一) 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的影響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一國的進出口貿易。一國貨幣的對外貶值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
㈢ 釘住匯率制的基本介紹
在釘住匯率制,一國貨幣與其它某一種或某一籃子貨幣之間保持比較穩定的比價,即釘住所選擇的貨幣。本國貨幣隨所選貨幣的波動而波動,但相互之間的比價相對固定或只在小范圍內浮動,一般幅度不超過1%。被釘住的一般是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或IMF的特別提款權。
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實行的是釘住匯率制。按照釘住貨幣的不同,釘住匯率制可分為釘住單一貨幣和釘住一籃子貨幣。除釘住匯率制外的其它匯率制度,包括浮動匯率制,統稱為彈性匯率制。
在聯系匯率下,政府在市場干預以確保貨幣匯率的穩定。例如,直到1971年,多國政府把匯價與黃金的價格掛鉤在一定的水平,以穩定其貨幣,因此,當黃金價格下降時購買,價格上漲時沽。自1971年以來,浮動匯率盛行。採用釘住匯率制的國家往往買入或賣出本國貨幣,僅僅是為了抵消匯率的波動。
㈣ 釘住匯率制的原因分析
首先,它不利於調節釘住國與被釘住國的經濟關系。釘住國 與被釘住國的經濟增長率不同,通貨膨脹率不同,國際收支的差額不同,因而兩國貨幣匯率需要不斷變化才能調節兩國的經濟關系。
其次,它不利於調節釘住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系。釘住國相 對於其他國家而言的經濟和貿易情況與被釘住國相對於其他國家 而言的經濟和貿易情況不可能是相同的,因而釘住國與被釘住國貨幣匯率需要不斷變化,才能調節釘住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系。
再次,它不利於調節釘住國的國內經濟。釘住國的貨幣隨著 被釘住國的貨幣浮動,不但會加劇國內存在的經濟問題,而且還 使釘住國無法利用貨幣政策去解決國內經濟問題。例如,當釘住 國貨幣隨著被釘住國貨幣降值時,將會帶來釘住國出口增加和進 口減少。如果釘住國正發生通貨膨脹,那麼通貨膨脹的形勢將會惡化。當釘住國貨幣隨著被釘住國貨幣升值時,釘住國的出口將會減少而進口將會增加。如果釘住國正陷於經濟停滯,那麼經濟 停滯的形勢將更加嚴重。
㈤ 釘住匯率制的釘住匯率被維持或調整的時機
釘住匯率的崩潰來自國內的原因總是國產品的供給持續地小於需求――或者是需求持續地超過供給即正的需求沖擊,或者是供給能力下降即負的供給沖擊。
前者包括:
1、政府在經濟已充分就業的情況下為了刺激經濟而實行赤字財政政策,導致經常帳戶惡化,引起克魯格曼(Krugman)1979年模型式的政府在外匯儲備枯竭後被迫放棄釘住匯率的國際收支危機的情形;
2、經常帳戶惡化表明外債增加,有凱恩斯主義傾向的政府可能會主動貶值希望以此來實現實際貶值,但如果價格呈粘性,則在充分就業條件下,名義貶值的效果終將為通貨膨脹所侵蝕;
3、在慣性通貨膨脹環境中私人部門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預期將迫使政府進行貶值,這是商品市場上的自促成的貶值;
4、政府在治理慣性通脹時要讓私人部門相信其反通脹的決心,可引入一種釘住匯率,將其作為反通脹的貨幣政策的名義錨 。
後者包括:
1、在負的供給沖擊下的舉債消費使得經常帳戶惡化,當外資不再流入時釘住匯率就難以為繼,這就是1982年拉美債務危機的情形;
2、銀行的存在使得負的供給沖擊首先表現為銀行呆壞賬的上升,銀行通常不願用其資本金沖減,而是舉借外債以保證向存款人支付,當銀行即將破產時,政府通常會履行最後貸款人職能,而這將造成財政赤字,並通過克魯格曼式的投機沖擊的方式危脅到釘住匯率的穩定;
3、發展中國家在引進外資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將面臨著初期外債增長、經常帳戶惡化、實際匯率升值,如果投資項目最終不能產生出口創匯能力,一旦外資不再流入,該國將被迫償還外債本息,就可能造成釘住匯率的貶值。 假定經濟的初始狀態是內外平衡或衰退而非經濟過熱,在以下一些情形中初始釘住匯率將受到危脅:
1、錨幣國家的利率水平提高將迫使本幣利率也要提高才可以維持釘住匯率,而這將造成衰退,因此政府可能會主動貶值,如1992年歐洲匯率機制危機;
2、錨幣相對於其他主要工業化國家的貨幣升值將使本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出口競爭國貨幣相對於本幣貶值將通過出口品的需求交叉價格彈性的作用使本國的出口需求減少,這兩種情形都可能使本幣發生主動貶值或自促成的貶值,這就是1997年的人民幣匯率情形;
3、治理慣性通貨膨脹時可能會出現滯脹局面――私人部門不肯調低其通脹預期,因而名義工資、產品價格即通脹率也降不下來,一個辦法是使通脹預期下降到負值,這就是通貨緊縮、蕭條,顯然其所付出的產出代價太大了;另一種方法即名義貶值、使實際匯率迅速貶值,這樣可使產出結構發生轉換――生產出口品比生產非貿易品更有利可圖、從而使非貿易品部門因需求減少而失業的生產資源轉移到出口品部門,達到充分就業,也可使支出結構發生轉換――使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將支出更多地用在本國產品上從而改善經常帳戶,使經濟走出衰退;
4、1997後人民幣不貶值使其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對出口造成的打擊結合其他一些體制性因素共同構成了較嚴重的負的總需求沖擊,甚至使經濟陷入了流動性陷阱之中,解決此問題可用名義貶值的方法,它可使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從而擴張總需求;
5、不成功的工業化使釘住匯率下的實際匯率高估,如果引發貨幣危機,就會使本幣過度貶值、資本外流、內需萎縮,此時既需保持軟貨幣以利於出口增長,又需保持低利率以實行擴張性政策,在資本自由流動的情況下這是不可得兼的,只有實行資本管制,才可緩解衰退,這可謂正統經濟學所反對的異端調整計劃,馬來西亞在1998年曾用過此方法。
㈥ 匯率是怎麼形成的
產生原因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
資料:金融學
㈦ 分析貨幣危機的形成原因
貨幣危機是金融危機的一種,是指對貨幣的沖擊導致該貨幣大幅度貶值或國際儲備大幅下降的情況,它既包括對某種貨幣的成功沖擊(即導致該貨幣的大幅貶值),也包括對某種貨幣的未成功沖擊(即只導致該國國際儲備大幅下降而未導致該貨幣大幅貶值)。對於每個國家而言,貨幣危機的程度可以用外匯市場壓力指標來衡量,該指標是匯率(按直接標價法計算)月變動率與國際儲備月變動率相反數的加權平均數。當該指標超過其平均值的幅度達均方差的三倍時,就將其視為貨幣危機。
根據以往所發生的貨幣危機,經濟學界出現了幾種解釋危機的理論:
1、對應於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產生了財政赤字導致貨幣危機的理論。其理論機理為:財政赤字的增加將促使通貨膨脹上升,進而造成出口品成本上升、貿易條件惡化、經常項目赤字增加。當國家外匯儲備減少到一定程度時,當局不能釘住匯率,同時,公眾也能看到即將到來的崩潰,實際貨幣余額需求降低,對中央銀行外匯儲備進行投機沖擊,從而引發外匯儲備的突然耗竭。
2、1992年的英鎊危機,產生了國內外經濟周期不一致導致的貨幣危機理論。該理論認為,國家間經濟增長周期的不一致所導致的一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內在沖突,是貨幣危機的最根本原因。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當一國採取釘住匯率制時,中央銀行必須通過利率政策來保持幣值的穩定,但如果本國與所釘住貨幣國家的經濟周期不一致時,就會導致匯率與利率水平的矛盾,而當投機者注意到政府難以維持釘住匯率時,就會對該國貨幣發動攻勢。
3、國外游資的沖擊導致貨幣危機理論,可以解釋90年代中期墨西哥的貨幣金融危機。該理論認為,在實行資本項目自由兌換,但國內經濟運行不健全的國家,往往會吸引大量的短期外國資本,這些外國資本主要是些專事貨幣與證券市場投機的游資。真正從事產業活動的跨國公司直接投資非常稀少。由此產生的後果是不言自明的。
4、宏觀經濟政策失誤導致貨幣金融危機。1997年的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是由於宏觀經濟政策不當或體制僵化使宏觀經濟的某些環節出現了問題,進而導致匯市和股市暴跌引發的。根源在於東南亞各國僵化的匯率機制和脆弱的銀行體系。
二、避免貨幣危機的宏觀經濟政策選擇
貨幣危機固然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但貨幣危機並不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其中,制定適當的匯率政策及其他宏觀經濟政策意義重大。
1、治理內部經濟環境,加強本外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從根本上講,對外來投機資本沖擊的制動權在於實施正確的財政、貨幣及匯率政策,健全國內經濟本身,提高國內經濟的抵抗力。
貨幣政策要堅定,以防止貨幣進一步過分貶值。貨幣無休止地下滑,不僅會造成國內通貨膨脹的惡果,還會對借有外國貸款的國內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的收支平衡造成巨大壓力。另外,還要著重解決金融部門存在的弱點,在許多情況下,虛弱但又可能生存的金融機構必須進行重建和再資本化,而那些無償還能力的需要關閉或被強者所兼並。
在外幣政策方面,要實行匯率目標區管理,增大匯率的彈性,以減少國際資本流動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在浮動匯率成為各國貨幣制度主流的大環境下,與一種貨幣保持緊密聯系的匯率制度面臨一系列問題:本幣的強弱直接取決於被釘住國的經濟表現;在兩國經濟結構存在較大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利率作為本國貨幣政策工具的功能明顯削弱;釘住匯率制要求本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必須將匯率穩定作為首要目標,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程度有所降低,甚至出現與本國國內經濟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現象。因此,嚴格的釘住匯率往往是以犧牲國內經濟穩定來謀求匯率穩定的,在決定匯率水平的最基本因素 國內經濟狀況不佳時,匯率會有貶值的趨勢,若不及時下調匯率,勢必讓投機者有機可乘,從而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2、資本帳戶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開放不能操之過急。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對市場所在國的經濟和整個世界的經濟,既有有利影響,又有不利影響。一方面,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轉效率,促進了資本國際間的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信貸投資的發展;另一方面,削弱了主權國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加深了各國間的矛盾和摩擦,便利了投機資本的流動,加劇了金融資產價格的過度流動和金融市場的動盪,因而增加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和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東南亞國家的實踐證明:資本帳戶過早開放,會使國內經濟極易遭受國際流動資本的沖擊。
㈧ 什麼是釘住匯率
什麼是釘住匯率制?
答:釘住匯率制,又稱「釘住浮動」,對於釘住匯率制的理解,首先理解「釘住」:「釘住」是指釘住貨幣與被釘住貨幣之間保持固定匯率;其次要理解「浮動」,「浮動」是指釘住貨幣與其它貨幣的匯率隨著被釘住貨幣匯率的浮動而浮動。
㈨ 我國為何要對原有的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進行改革
我國在1994年開始實施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事實上是在1997年之後是以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該匯率制度符合當時我國的國情,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經濟金融的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原有匯率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1.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嚴重
進入2000年以來,我國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雙順差」呈擴大的趨勢,2004年尤其明顯。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近年來美元不斷對外貶值,由於人民幣盯住美元,於是也跟著貶值,相對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幣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低估。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我國商品和服務出口的競爭力,使經常項目順差不斷擴大;二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大了外商對我國的投資,尤其是促使大量短期資金流入,使我國資本金融項目順差快速擴大。我國國際收支項目中不斷擴大的「雙順差」,加劇了我國跟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尤其是美國與歐洲,屢屢對中國挑起貿易之戰。
2.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到挑戰
受我國國際收支連年順差的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在近幾年增長極其迅速,僅2004年就增長了2067億美元,增幅達到近50%,至2005年6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高達711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造成了我國貨幣投放的過快增加,2004年出現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為了抑制國內信貸投放過猛、部分行業和地區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嚴重的現象,中國人民銀行不得不採取在公開市場上對沖外匯占款的做法,對沖比率不斷提高,以至出現「無券可用」的情況,只能通過不斷滾動增發央行票據來回籠資金,使得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的挑戰。
3.國際熱錢大量湧入
1997年以來的我國實質上的盯住美元匯率制,在促進我國出口和吸引外資發展的同時,也給國際熱錢入侵留下了可乘之機。近十年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大,國際上對我國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不斷上升,國際炒家通過各種途徑大舉進入我國,豪賭人民幣升值。大量熱錢的湧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國的金融風險,不利於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國經濟金融穩定性,需要對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制度進行改革。
----------------
這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將人民幣匯率盯住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即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一改革特點集中體現了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所主張的「主動性」和「可控性」原則,既有利於政府對匯率制度靈活操作,又不至於引發匯率的過大波動。
這次改革的又一重要內容,是對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水平進行小幅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由1美元兌8.27元人民幣調整為1美元兌8.11 元人民幣。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與上個世紀80年代「廣場協議」後日本日元對美元升值將近一倍相比,我國政府頂住國際壓力,對進行人民幣小幅升值,有利於我國經濟金融穩定與持續發展。這一特點集中反映了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匯制改革中的「主動性」和「漸進性」原則。
㈩ 為什麼小國是釘住匯率,大國浮動匯率
小國的貨幣總量小,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影響,幣值的大幅波動會導致國內金融秩序紊亂。
釘住匯率使小國的貨幣與大國的貨幣榮辱與共,好比小國附屬於大國,而一般大國的幣值都比較穩定。小國為了本國經濟安全,往往採取釘住匯率。
而大國一般都首先以保持國內物價穩定為重任,本身的幣值在國際上都會有一定影響力,不會輕易隨哪個國家貨幣價值的變化而變化,只會根據國際經濟形勢作適當的調整。
這里所說的小國大國都是經濟小國和經濟大國,德國、日本國土雖小,但都是經濟大國、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