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回復:為什麼沒有人能真正解釋杠桿原理
杠桿很早以前就用了,應該說沒有人類社會的時候就使用了,
只是阿基米德的撬動地球的那句話太有名了,
現在到處都是杠桿,時時刻刻都在用杠桿,
杠桿不是你理解的那樣,只有在撬動大石頭等方面可以省力才用他的,
杠桿最大的用處是傳動,任何機器的任何運動部件都是杠桿,
通過杠桿兩邊的力臂長度不同,可以放大或縮小運動距離,
支點在中間的話,驅動力方向跟被動方向就相反,
支點在一端的話,主動和被動方向相同,
齒輪傳動也是杠桿,通過力臂長短也就是齒輪直徑的大小,可以改變傳動比。
生活中任何地方都有杠桿的存在。
Ⅱ 自行車的傳動裝置是什麼啊
自行車的傳動屬於鏈傳動,傳動裝置包括兩個鏈輪和一根鏈條
Ⅲ lever 什麼意思 可能不是英文
lever ['li:və, 'le-]
基本翻譯
n. 杠桿;控制桿
vt. 用杠桿撬動;把作為杠桿
vi. 用杠桿撬
請採納
Ⅳ 常見的機械傳動有那四種
齒輪傳動、鏈傳動、螺旋傳動和諧波傳動等
帶傳動、繩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等
Ⅳ 杠桿原理是誰提出的對我們現在有何幫助
杠桿原理的最早發現者, 一般認為是古希臘的阿基米德, 但事實並非如此,先秦的墨子, 本名墨翟, 才是最早的發現者;也就是說杠桿原理的最早發現者是中國人, 不是古希臘人
據說,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用公理的形式描述了杠桿原理, 但阿基米德生卒年為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 相當於秦滅六國前後
墨子約出生在春秋末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公元前476年, 《墨子》的《墨經》中對杠桿原理有詳細而精確的描述
《墨經》約完成於周安王14年 癸巳(公元前388年)。《墨經》,又稱《墨辯》。是《墨子》的一部分
《墨經》比《論平面圖形的平衡》要早一百多年
另外, 《墨子》也好, 《墨經》也好, 都傳承有序, 是確鑿的先秦歷史文獻, 但阿基米德的著作則來歷不明, 最早發現於文藝復興時期, 離阿基米德的時代, 相去約一千五百年, 其最早的版本是從阿拉伯文翻譯成拉丁文的抄本, 連阿拉伯文的版本都沒有, 更不要說古希臘文的版本了, 到底是不是阿基米德的著作? 甚至是不是古希臘的文獻, 都以不可考
嚴格來說只能算傳說而已, 就好比《黃帝內經》,說是黃帝與岐伯雷公等人的談話記錄,但現在大家都認為是後人的託名之作,真實作者已不可考
Ⅵ 物理學中的「機械效率」用什麼字母表示怎麼讀
用η表示機械效率,
希臘字母,中文讀音為:艾塔或者伊塔
概念:機械效率是指機械在穩定運轉時,機械的輸出功(有用功量)與輸入功(動力功量)的百分比。主要內容包括滑輪組,斜面效率,杠桿傳動,常見效率,增大效率。
公式:我們把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用符號η表示,計算公式為η=W有/W總*100%
機械效率和效率:
機械功率是表示機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效率是表示機械在能量利用率高低方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機械,效率不一定高。例如,蒸汽機車的功率比摩托車的功率大,但這種機車的效率卻比摩托車的效率低。功率和效率是互不相關、互不依賴的物理量。同一機械的功率可變,但效率是不變的。對於某個機械來說,銘牌都標有它的最大輸出功率。使用時不得超過這個數值,但它不一定工作在這一功率上,因此常將機械在某一時刻的瞬時功率或某段時間內的平均功率,稱為機械的實際功率。
Ⅶ 舉例說明自行車的哪些部位是杠桿、輪軸、斜面等簡單機械的應用。
杠桿——腳踏傳動、剎車裝置(桿件傳動)。輪軸——前後輪軸、中軸。斜面——螺紋連接。
Ⅷ 電動自行車的傳動傳動裝置原理
你指的應該是把電動機固定在車輪上,而不是通過鏈條傳動的情況。
按理這種傳動裝置應該叫杠桿,傳動原理也隨之叫杠桿原理。因為當把電動機的轉子和車輪固定在一起時,車輪也就相當於電動機的一部分。當線圈通電轉子產生動力力矩,開始旋轉,通過輻條帶動整個車輪旋轉。這時輻條就充當杠桿,起到傳動的作用,把動力傳輸到車輪的外緣。推動整車前行。
Ⅸ 杠桿傳動有那些特點
1.有一個固定的支點;
2.可以將力的量達到最大,節省不必要的力的浪費。
Ⅹ 誰有杠桿方面的資料
人們通常把在力的作用下饒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 一、五要素: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和支點 1、支點:杠桿的固定點,通常用O表示。 2、動力:驅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 4、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用L1表示。 5、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用L2表示。 阻力 在一段平直的鐵路上行駛的火車,受到機車的牽引力,同時受到空氣和鐵軌對它的阻力。牽引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牽引力使火車速度增大,而阻力使火車的速度減小。如果牽引力和阻力彼此平衡,它們對火車的作用就互相抵消,火車就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1]。物體在液體中運動時,運動物體受到流體的作用力,使其速度減小,這種作用力亦是阻力。例如劃船時船槳與水之間,水阻礙槳向後運動之力就是阻力。又如,物體在空氣中運動,因與空氣摩擦而受到阻力。 阻力與摩擦力並不相同,因為摩擦力有時可以是動力(例如:傳送帶送貨物)。 使機械作功的各種作用力,如水力、風力、電力、熱力以及原子能等。
阻力臂與動力臂
阻力的作用線到支點之間的距離稱為阻力臂 ,符號是L2。以支點為中心分開一塊木頭(如圖),那麼你用力的那個位置到支點就是動力臂,而另一半便是阻力臂。 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從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2叫作「阻力臂」。把從阻力點到支點的棒長距離作為阻力臂,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是因為對阻力臂的概念認識不清所致。 杠桿的平衡條件 :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