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10月30日日元匯率

10月30日日元匯率

發布時間:2022-06-07 13:09:46

『壹』 目前日元兌換人民幣的比例是多少

目前日元兌換人民幣的比例是:

1日元=0.06442人民幣內

1人民幣=15.5227日元容

查詢方法:網路輸入"人民幣兌換日元匯率"即可。

日元,其紙幣稱為日本銀行券,是日本的法定貨幣,日元也經常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被當作儲備貨幣。

日元是日本的貨幣單位名稱,創設於1871年5月1日。1897年日本確立金本位制,含金量定為0.75克,1953年5月含金量宣布為0.00246853克,1988年3月31日徹底廢除金本位制度。

發行中的紙幣有1000、2000、5000、10000日元四種 ,硬幣有1、5、10、50、100、500日元六種面額。

『貳』 2344日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當前最新貨幣兌換:2344日元=141.27人民幣元,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止。

『叄』 日元匯率是多少

日期:2010年09月30日 星期四單位:人民幣/100外幣幣種匯買、匯賣
中間價現匯買入價現鈔買入價賣出價發布時間美元(USD)669.18667.84662.49670.5218:24:56港幣(HKD)86.2586.0885.3986.4204:03:46日元(JPY)8.02957.99747.74048.061604:03:46歐元(EUR)922.26918.57889.06925.9504:03:46英鎊(GBP)1059.851055.611021.701064.0904:03:46瑞士法郎(CHF)686.27683.52661.56689.0204:03:46加拿大元(CAD)655.61652.99632.01658.2304:03:46澳大利亞元(AUD)650.91648.31627.48653.5104:03:46新加坡元(SGD)510.08508.04491.72512.1204:03:46丹麥克朗(DKK)123.75123.26119.30124.2504:03:46挪威克朗(NOK)114.86114.40110.73115.3204:03:46瑞典克朗(SEK)99.7099.3096.11100.1004:03:46澳門元(MOP)84.0883.9183.2484.2504:03:46紐西蘭元(NZD)498.14496.15480.21500.1304:03:46韓元(KRW)0.5914--0.56060.622220:27:45

『肆』 金融危機事件時間始末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編輯本段【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概況】
·概況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復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開出的葯方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1998年8月初,乘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一直跌至6 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經過近一個月的苦鬥,使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交易。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如果說在此之前亞洲金融危機還是區域性的,那麼,俄羅斯金融危機的爆發,則說明亞洲金融危機已經超出了區域性范圍,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直接觸發因素包括: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
(4)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內在基礎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經濟高增長和不良資產的膨脹。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願望。當高速增長的條件變得不夠充足時,為了繼續保持速度,這些國家轉向靠借外債來維護經濟增長。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順利,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有些國家已不具備還債能力。在東南亞國家,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的只是銀行貸款的壞賬和呆賬;至於韓國,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的狀況。不良資產的大量存在,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2)市場體制發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上干預過度,特別是干預金融系統的貸款投向和項目;另一個是金融體制特別是監管體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亞洲不少國家經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成本會提高,出口會受到抑制,引起這些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二是當這一出口導向戰略成為眾多國家的發展戰略時,會形成它們之間的相互擠壓;三是產品的階梯性進步是繼續實行出口替代的必備條件,僅靠資源的廉價優勢是無法保持競爭力的。亞洲這些國家在實現了高速增長之後,沒有解決上述問題。
世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
(1)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但由此而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民族國家間利益沖撞加劇,資本流動能力增強,防範危機的難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國際分工、貿易和貨幣體制,對第三世界國家不利。在生產領域,仍然是發達國家生產高技術產品和高新技術本身,產品的技術含量逐級向欠發達、不發達國家下降,最不發達國家只能做裝配工作和生產初級產品。在交換領域,發達國家能用低價購買初級產品和壟斷高價推銷自己的產品。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領域,整個全球金融體系和制度也有利於金融大國。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發生在1997 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繼三十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對世界經濟有深遠影響的又一重大事件。這次金融危機反映了世界和各國的金融體系存在著嚴重缺陷,包括許多被人們認為是經過歷史發展選擇的比較成熟的金融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進行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則和組織形式的問題。本書試圖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本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如何解脫本世紀初貨幣制度改革以後在不兌現的紙幣本位制條件下各國形成的貨幣供應體制和企業之間在新形勢下形成的債務衍生機制帶來的幾個世紀性的經濟難題,包括:
(1)企業債務重負,銀行壞賬叢生,金融和債務危機頻繁;
(2)社會貨幣供應過多,銀行業務過重,宏觀調控難度加大;
(3)政府稅收困難,財政危機與金融危機相拌;
(4)通貨膨脹纏繞著社會經濟,泡沫經濟時有發生,經濟波動頻繁,經濟增長經常受阻;
(5)企業資金不足帶來經營困難,提高了破產和倒閉率,企業兼並活動頻繁,降低了企業的穩定性,增加了失業,不利於經濟增長和社會的穩定。
(6)不平等的國際貨幣關系給世界大多數國家帶來重負並造成許許多多國際經濟問題。
以上問題最深層的原因,是貨幣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企業之間交易活動產生的新機制未被人們充分認識。本書的思路是,建立一種權威性的企業交易結算的中介系統——國家企業交易中介結算系統,解脫企業之間的債務鏈,消除企業和銀行壞賬產生的基礎,以避免債務和金融危機的發生,並減少通貨膨脹和泡沫經濟的危害,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在這個創新過程中,還會產生國家稅收和財政支出方式的創新,減少財政赤字的發生。同時,還會產生企業制度的創新,減少企業的破產倒閉和兼並現象,增強企業的穩定性。並且,還將對國際結算方式進行創新,對國際貨幣的使用進行改革。這個過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的治理,而是對紙幣制度所存在的嚴重缺陷的修正,是對貨幣供應和流通體制的創新,是金融體制的重大變革,並且,這種變革帶來經濟運行機制的諸多方面的調整。
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盡管在各國有其具體的內在因素:經濟持續過熱,經濟泡沫膨脹,引進外資的盲目性--短期外債過量,銀行體系的不健全,銀企勾結和企業的大量負債等,危機也有其外在原因:國際炒家的「惡劣」行徑,但是人們還應進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機生成的本質因素--現代金融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劉詩白認為,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固有的內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恐慌,更是以嚴重的金融危機為先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年的東亞金融危機首先發生於資本主義世界。可見,金融危機有其制度根源,是資本主義危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存在於市場經濟固有的自發性的貨幣信用機制,一旦金融活動失控,貨幣及資本借貸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機就表現出來。以金融活動高度發達為特徵的現代市場經濟本身是高風險經濟,包孕著金融危機的可能性。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又一重大特徵。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超國界發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之間商品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各國在經濟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務、資本、技術、知識國際間的頻繁流動,經濟的全球化趨勢表現得更加鮮明。金融活動的全球化是當代資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經濟落後國家與地區躍進式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國際信貸、投資大爆炸式地發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機必然會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環節爆發。綜上所述,現代市場經濟不僅存在著導源於商品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危機,而且存在著金融信貸行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過度與資本市場投機過度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在資本主義世界,這種市場運行機制的危機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金融危機不只是資本主義國家難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現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金融體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動的失控是金融危機的內生要素。正由於此,在當前我國的體制轉型中,人們應該高度重視和切實搞好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特別要花大力氣健全金融體制,大力增強對內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機的防範能力。總結: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後,人們對危機爆發的原因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討.指出了危機爆發的內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劉詩白則進一步指出深層次的原因,即現代貨幣信用機制導致危機的爆發。只要現代市場經濟存在,市場經濟所固有的貨幣信用機制就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只不過,它只是發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國家。這一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也不例外。雖然如此,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健全金融體制來防範金融危機,劉詩白又給我們指出了一條防範金融危機之路。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那麼,亞洲金融風暴爆發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觀看了關於亞洲金融風暴的一系列報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後,我找到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一: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個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金融大鱷」「一隻假寐的老狼」是對這個金融怪才的稱謂。他曾說過,「在金融運作方面,說不上有道德還是無道德,這只是一種操作。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於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已定的規則來玩這個游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或要負責任。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是否炒作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會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機有什麼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運作規則。我尊重那些規則,關心這些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確保這些規則,是有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眾所周知,索羅斯對泰銖的炒作是亞洲金融風暴的導火線。他是一個絕對有實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過玩弄亞洲國家政權,來達到他獲得巨額資本的目的顯然是卑劣的。
二: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示者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有了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韓國,日本,台灣直至東南亞,都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這給亞洲一些國家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七十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
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美國當然不允許亞洲經濟繼續如此發展,於是,他開始收回他的經濟損失。對於索羅斯的行為,他是縱容的。
三: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新馬太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他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啟示
(1)一個國家經濟的開放程度,是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權基礎上的,只有經濟實力雄厚,政權穩固才能談及真正的發展經濟。
(2)一個經濟學家,只有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否則,他將不是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並對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3)只有提高綜合國力,才能使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地。
2007年金融市場中的大事件莫過於是捲起驚濤駭浪的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危機。次按危機,源於美聯儲加息政策導致的房地產市場蕭條;追究其擴大的原因,資產證券化難辭其咎。
一、次按危機產生的原因
1990年代末,美國經濟繁榮漸進尾聲。為了刺激經濟復甦,美聯儲從2001年到2004年連續17次降息,最低曾到1%,低利率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房價上揚,抵押貸款市場也隨之膨脹。次級抵押貸款就是在優質貸款市場趨於飽和時擴張起來的。次按危機,與次級按揭貸款和資產證券化這兩個因素密切相關。
(一)次級按揭貸款市場
美國居民住房按揭貸款分為最優貸款、次級貸款和超A(Alt-A)貸款三類。相對於優質貸款而言,次級貸款是設計給低收入者的房屋抵押貸款。它有兩個特點:一是門檻低,即借款人的信用評級分數不高;二是浮動利率,大部分次級貸款在頭兩年只需要償還固定利率的利息,兩年之後利率跟著市場利率浮動。由於次級貸款的借款人信用級別較低,所以次級貸款比優質貸款利率高大約2%~3%。在次按危機前,只見升不見跌的房價使貸款機構相信即使借款人不能及時償還貸款,也能通過處置抵押房屋來彌補貸款。放貸機構對貸款審批極寬松,借款人不管自己實際還款能力如何,只要申報借款金額和收入多少,甚至不用提供收入證明就可以貸到款。次級貸款市場似乎變成了掘金桶。為了爭到一份利益,不僅是專業的國家貸款金融機構,專營次級貸款的金融機構也紛紛成立。而且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公司出於迅速進入美國次級貸款市場的考慮,通過大舉收購中小銀行或按揭公司獲得市場份額。例如2003年匯豐控股收購House hold International(後改名為匯豐融資)、2006年7月德意志銀行收購MortgageIT。[1]
2001年至2005年,美國次級按揭貸款額逐年大幅增加,2005年達到6250億美元之多,比2001年擴大了5倍。[2]尤其2005年至2006年,是次級按揭貸款的興旺時期,2006年次級債市場占整個按揭貸款市場20%的份額,比2001年的規模翻了一番。
(二)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就是以未來能產生穩定的現金流的某項在當前沒有流動性的資產為基礎,將該資產打包成某種形式的債券,通過向資本市場出售債券而收迴流動性資金。
次級抵押貸款的風險大,放貸機構當然希望減少持有量。對次級貸款發放機構而言,通過出售持有資產來變現增加流動性,使迴流資金更多的用來發放新貸款,提高了資產的盈利,實現了風險轉嫁。
投資銀行把從次級貸款發放機構購買的資產,組合成資產池,然後按次級貸款利息收入的高低和違約率大小,把貸款分為不同級別資產打包出售。投行對次級按揭貸款的第一輪證券化設計為住房抵押支持證券(Mortgage-Backed Secerities,MBS),分為優先順序、中間級和股權級三類,風險級別逐次增加。對於風險級別較高、缺乏市場的中間級以上的MBS,投行對其的第二輪證券化設計為抵押債權憑證(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CDO)。為使這些高風險債券有所「保障」,投行們創造性的利用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解決了這個問題。如果有人願意承擔CDO的違約風險,那麼投資者在承擔風險的整個過程中沒有任何資金負擔,只需要承擔CDO的潛在風險便可以得到由投行分期支付的違約保險金。
通過風險評級機構的精緻包裝,次級按揭貸款證券成功取得了投資者的信賴。有時基於同一抵押品的證券化資產可以得到比抵押品更高的風險評級,甚至還可能高於後者。精心包裝、身份高貴的次級債券吸引了大批基金投資者和對沖基金來購買。
資產證券化,把次級按揭貸款的借款人、貸款發放機構、投資銀行、風險評級機構和全球的各大投資者串連成為利益相關聯的多米諾骨牌,一發動全身。
二、次按危機的開演與落幕
(一)次按危機序曲
自2004年6月美聯儲開始小幅頻繁加息,到2006年6月,美聯儲共加息17次,基準利率由1%上升至5.25%。[3]利率上升,導致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違約率不斷攀升,大量借款人喪失房屋抵押權,以房地產市場為首的利益鏈條開始斷裂。根據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家協會發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房貸市場報告,次級房貸違約率為13.77%,達到四年的最高水平,新增喪失抵押權率比率達到了2.43%。[4]
(二)次按危機正式開演
從次貸借款人違約開始的次級債風波,首先遭殃的是房地產市場,然後由點到面波及銀行、全球投資者,最後在金融衍生品的杠桿效應下,擴張到全球。次按危機以2007年4月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正式拉開序幕。此後,次按危機愈演愈烈,全世界金融市場被攪得一片愁雲慘淡。
在美國,次按危機首先表現為房地產市場的蕭條。緊接著殃及到的是次級貸款發放機構。今年4月2日,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申請破產保護。8月初,房地產信託投資公司——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公司申請破產保護。8月15日,最大的抵押貸款公司——全國金融公司股價暴跌13%,公司面臨破產的危險。8月16日,美國大牌私人股本KKR集團旗下的公司聲稱在次按危機中的潛在損失可能達到2.5億美元。此後便是如對沖基金、投資銀行以及進行再貸款融資的金融機構。8月5日,華爾街五大投行之一的貝爾思登從事次級房貸的兩只對沖基金出現巨額虧損,此項業務的負責人沃倫·斯佩克特辭職。
次按危機對歐洲的影響更多的表現在金融市場。2007年8月9日,法國最大的銀行巴黎銀行宣布,暫停旗下3隻資產型證券投資基金的申購和贖回。接著危機輾轉到英國,巴萊克公司最先宣布捲入風波。9月14號英國諾森羅克銀行(Northen Rock)也宣布捲入次級債危機,遭受了擠兌風波,堪稱次按危機在歐洲高潮。截至9月18號,諾森羅克銀行遭受擠兌至少約20萬英鎊,大約在40億美元左右,約占該行個人存款總額的8%。[5]六天以後,英國央行以「最後貸款人」的身份單獨注資給諾森羅克銀行化解危機。
亞洲雖然有不少金融機構捲入到次按危機遭受了損失,但是並未出現類似的銀行危機。因為亞洲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相對較高,為了抑制或減緩本幣升值以保護出口,亞洲各國央行紛紛出手干預外匯市場。《華爾街日報》披露,韓國央行在31日分三次用本幣買入約7億美元;菲律賓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入了約1.5億美元;香港金管局賣出了約78億港元以保持港元對美元匯價在一定區間內波動。此外,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央行都採取了類似措施以減緩本幣升值速度。[6]
(三)次按危機落幕
次級債危機,並未由市場本身的自發性調整來平復,而是在各國的央行主動入市干預下得到舒緩。
救援第一步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由於次級按揭貸款違約率上升,投資者贖回,銀行緊縮信貸,整個市場流動性趨緊,信心下降。為了穩定市場情緒,從8月9日開始,歐、美、日三大經濟體聯手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截止到8月31日,美聯儲注資1452.5億美元,歐洲央行注資6441.55億美元,日本央行注資467.37億美元,澳大利亞央行注資151.39億美元,加拿大央行注資43.68億元。[7]
救援第二步是美聯儲降息行動。8月17日,美聯儲降低了窗口貼現率50個基點至5.75%,但是這一模糊行為只在短時間內提升了市場信心。在美聯儲真正行動之前,市場對降息的呼聲是一浪高過一浪。終於市場的呼聲在9月18日得到回應,美聯儲宣布降低聯邦基準利率50個基點,由5.25%降到4.75%,同時再將貼現率下調50個基點,由5.75%降到5.25%。效應馬上體現:股市上揚,市場信心增強。由於次按引發的潛在風險隨後逐漸發揮威力,時隔42天,美聯儲在10月31日又再一次將基準利率降低25個基點至4.5%,同時再次將貼現率降低了25個基點至5%。[8]
三、關於次按危機的三個爭議
次級債危機,在各國央行主動注入流動性和美聯儲降息的干預之下回暖。回顧在危機的整個過程中,市場對央行是否該注入流動性、美聯儲是否應該降息、次按危機危害程度到底多大這三方面存在爭議。
(一)對各國央行是否應該注入流動性的爭議
一方面觀點認為,全球各大央行注入流動性只是暫時緩解了目前的狀況。但是從長期來看,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大背景下可能為市場投機帶來道德風險,無疑對市場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雪上加霜。次按危機不過是市場自發性調整的結果,理因由市場自行調整來解決,不應該用一個泡沫來掩蓋另一個泡沫。
反方認為,考慮到次按危機導致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緊縮以及未來可能潛在的風險。央行應該在必要時注資以維持市場流動性,保證市場順利運轉。不管是從短期還是從長期來考慮,這都是不二的選擇。
(二)對美聯儲是否應該降息的爭議
2001年到2004年的低利率政策的確使得美國經濟反彈,在2003年下半年到2005年還出現月度CPI漲幅略高的情況,甚至在2005年9月達到了4.7%。但是17次加息引發了次按危機,使國內的經濟受挫,流動性緊縮。最重要的是,市場強烈預期美聯儲降息。對現代金融市場而言,有時市場預期對市場的影響甚至會超過市場運轉的實際情況。
面對如此的經濟環境,美聯儲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中。降息,首先能重振市場信心,其次能緩解借款人的負擔,降低次級貸款的違約率,減少損失。若是加息以抑制通脹,又得不到市場的認可。那麼,保持利率水平不變呢?支持者認為,目前看來美聯儲最好是保持利率不變。加息,次按危機毫無疑問將進一步惡化;減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將變大,且會加重流動性過剩的問題。無論採取哪個方案都會以損害經濟的利益為代價,都不可取。況且,近期發布的各種數據表明,美聯儲有足夠的理由繼續對通脹保持擔憂。
最終,美聯儲先後在9月18日、10月31日將聯邦基準利率分別降低了50個和25個基點,順應市場風向標所指。盡管美聯儲的降息行為被認為是迫於華爾街金融界的壓力,且尚不能定論是不是最好的辦法。但在目前看來,流動性緊縮並未繼續惡化,市場信心也開始恢復,該方案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伍』 歷年日元對人民幣匯率

自從盧布給美元斂財造成麻煩以後,4月的國際金融市場進入了貨幣亂戰的局面,美元連續沖破5道整數關口,非美貨幣跌的是一塌糊塗,有一個可以確定買入美元的買家集中釋放了。

既然如此,那麼必然是大量的國際資本轉換成了美元,那麼有沒有進入美國市場的呢?


總結來看,人民幣的匯率保持穩定的難度不大,但還是要提防,日本央行是鐵了心要日元貶值,這還是在美聯儲沒有開始瘋狂加息的時候,隨著利率越來越高,美元升值的勢頭還要繼續。

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國家被美元拉崩,而我國的多年的經濟發展與世界息息相關,金融、外貿、投資等等,與世界的融合度已經很高了,一旦發生類似的事情,中國的經濟間接也會受到牽連,以至於人民幣匯率受到不可預測的影響。

","force_purephv":"0","gnid":"9d1f478cdb721969f","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869","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562f368da8b2305e.jpg","width":"1200"},{"desc":"","height":"87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408be67b8307260f.jpg","width":"1318"},{"desc":"","height":"866","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d32e90afcfd7a2a5.jpg","width":"1200"},{"desc":"","height":"810","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9515b066c0a8c707.jpg","width":"936"},{"desc":"","height":"49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d018ee69a178c1b.jpg","width":"974"}]}],"original":0,"pat":"art_src_0,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51219669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edf690d937d4523c","src":"金投網","tag":[{"clk":"keconomy_1:imf","k":"imf","u":""},{"clk":"keconomy_1:美元","k":"美元","u":""},{"clk":"keconomy_1:日元","k":"日元","u":""},{"clk":"keconomy_1:美聯儲","k":"美聯儲","u":""},{"clk":"keconomy_1:美債","k":"美債","u":""},{"clk":"keconomy_1:歐元","k":"歐元","u":""},{"clk":"keconomy_1:債券","k":"債券","u":""}],"title":"為了美元收割,日元「自我犧牲」以便掏空世界,人民幣被偷襲近三年日元對人民幣匯率?: 近三年日元對人民幣匯率(06-08)年初,分別為:1日元=0.0694 0.0639 0.0676

歷史上日元最高匯率是哪年 - : 歷史上日元對美元匯率最高的時候是在2011年10月31日創出的,最高點為1美元=75.55日元,目前1美元=105日元.

89年、90年日元兌換人民幣匯率是多少?當時110000日元等於? : 1990年 100日元差不多是當時的3.32元人民幣所以110000,差不多就是3300元

有沒有誰知道日元兌換人民幣(中間價)歷史最低點是多少?我指的是歷 : 最低點在2002年2月份,為100日元兌換6.1331人民幣

我想多了解日元年底前到明年一月份的走勢日元現在兌美元,兌人民幣升 : 日圓到12月分會沖高回落,明年1月也不會有什麼大行情,估計過完這波大行情,接下來要等明年2月底了,因為日本3月會有一個年終結算

9月以來,日元最低匯率、最高匯率?請註明時間 : 9月28日 111.72 10月25日 106.18 這個時間、價位是准確無誤的.

人民幣對日元的歷史匯率? - : 貨幣兌換 1人民幣元=12.4929日元1日元=0.08005人民幣元匯率數據由和訊外匯提供,更新時間:2011-05-27

1980 - 2016日元對人民幣匯率 - : 1980年1美元兌換1.4900 元人民幣1981年1美元兌換1.7768 元人民幣1982年1美元兌換1.9249 元人民幣1983年1美元兌換1.9573 元人民幣1984年1美元兌換2.2043 元人民幣1985年1美元兌換2.9366 元人民幣1986年1美元兌換3.4528 元人民幣...

日元兌人民幣歷史匯率最低是多少,近10年 最低是多少?? - : 下圖是從2001年到現在的日元兌人民幣匯率走勢圖(點擊圖片查看大圖可以看清楚數字),可以看出最低點在2002年2月份,為100日元兌換6.1331人民幣;最高點在2011年9月份,為100日元兌換8.3730人民幣.目前的匯率已經接近2002年的最低點了

日幣兌換人民幣歷史最高是多少 - : 日元兌人民幣100:8.0421,就是2011年6月的比例,據經濟學家分析,日元近期還有升值可能.

『陸』 141萬日元現在的兌換價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按照2016年10月30日的匯率看,1日元=0.0647人民幣元
1410000日元=91227人民幣元

『柒』 人民幣升值所產生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的背景

2006年,對中國經濟來說,註定是不尋常的一年。一方面,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據估計,2006年中國GDP增長率達到了10.7%,人均GDP已經超過2000美元,均為歷史新高。又據WTO發表的全球貿易報告,2006年全球商品進出口總額,中國排在美國和德國之後,居世界第三位。一切的跡象表明,中國經濟正以其強勁的增長力,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但是在這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中,有的國家卻坐不住了。他深深感到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所帶來的巨大壓力,這個國家正是現世界頭號強國美國。2006中美貿易順差達到了1442.6億美元,為歷史最高。於是美國便以中國工人搶去了美國工人的飯碗,巨額貿易順差造成其損失為理由,對中國進行經濟「敲詐」,妄圖使人民幣升值。為了調節和緩和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以及幾乎要開打的經濟「戰爭」,2006年12月份,中國和美國進行了第一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作為兩國元首的特別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對話。正如會前人們預想的那樣,人民幣升值成為了這次對話的焦點問題。當時美國財政部一位高級官員就說,人民幣匯率是本次對話的核心部分。美國財政部部長保爾森當時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表示,更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有助於中國更有效地分配資金,「全世界都不會忍受中國以如此慢的速度來調整人民幣匯率」。
其實美國參議院已經通過一個決議,當然現在是推遲表決。它的內容是什麼呢?非常簡單,如果人民幣到今年(2006年)十月還不明顯升值,所有來自中國的產品統統加征27.5%關稅。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事情,好在美國參議院留了一些餘地,推遲表決,它的意思就是留一些時間來看看中國的態度。這個形勢真的是非常的嚴峻,美國為什麼施加這么大壓力?人民幣外匯表面是一個貨幣、金融現象,但人民幣升值講到底還是貿易逆差的問題。美國從1982年開始到現在的二十多年來,年年對外貿易都出現逆差。在八十年代幾百億美元,八十年代後期超過一千億,甚至是二千億美元,進入二十一世紀每年貿易逆差竟高達五千億美元。外匯就像一個人口袋裡面的現金,你一開始虧一些可以到外面去借一些,但一直虧誰敢借給你?但是美國貿易逆差額度這么大卻這么多年來一直沒有垮台,是因為它在世界上的一些特殊地位。這么多好吃、好用、好穿的東西到美國,它就用印鈔票的機器多印一些就可以了,美鈔發行量的增加就抵消了貿易逆差。二十多年來貿易逆差這么大,大家都喪失了對美元的信心,美國馬上就面臨像六十年代的情況,大家都把美元當成是燙手的山芋!所以最近幾年它覺得這個問題非解決不可,怎麼解決呢?沒有什麼其他辦法,就採取了一個手段,以前美國是搞強勢美元政策,就是想方設法樹立人民對美元的信心,美元外匯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這樣美元就比較堅挺。然而一看美元的外匯走勢非常堅挺,老百姓就有信心,有了信心,大家就拿著美元不放。但是這幾年沒有辦法,它就把「強勢美元政策」改為「弱勢美元政策」,而美元外匯走低時就會產生一種外匯傾銷效應。當年歐元兌美元強的時候,1歐元可以換0.8美元,美國就想辦法讓美元匯率走弱,於是變成1歐元可以換到1.3美元,美元兌歐元就貶值了。美國的財務部長講了一句話,他說「為了解決美國貿易逆差的問題,可以採取弱勢美元政策」,但美國小布希總統從來沒有承認他是弱勢美元政策,他一直強調自己是強勢美元政策。這樣做對日本、歐盟有效果,美元兌日元、歐元的匯率下跌了,和他們的貿易逆差就縮小,甚至某些貿易商品可能出現順差。但它這樣做,對中國卻不起任何作用,為什麼呢?因為在這之前中國人民幣的外匯制度,用官方的話就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單一的有管理浮動匯率」,這個說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實際上就是盯住了美元。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人民幣就一直盯住美元,美元上漲我也上漲,你跌我也跌,而美國從強勢美元政策悄悄改變為弱勢美元政策,為的就是改變貿易逆差,但這對中國不起作用,無論怎麼跌人民幣就是不發生變動,美國就感到非常的不滿。因為現在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恰恰是來自中國,對華貿易逆差是美國所有貿易逆差中數額最高的國家。按照美國的統計,去年就「虧」中國1千六百億美元,按照今年預測至少是兩千億美元,單單是中國一家就要虧兩千億美元,那五千億的貿易逆差總額怎麼樣才能降下來!這就是美國之所以力壓人民幣升值最重要的目的。美國官方的態度是「人民幣外匯制度一定要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講白了就是人民幣不要再盯住美元,要不然美元再怎麼變對中國也沒有效果!我們當然不會理會美國的無端指責,也不會全盤接受美國的過分要求,因為造成現在中美巨額貿易逆差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復雜,比如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優勢,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推動以及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垂涎等等,美國的公司把廠開到了中國,再向美國輸出成品,表面上是美國吃了虧,但實際上真正賺走大部分利潤的還是美國的公司。但是美國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憑借它自身的強大的經濟、軍事、科技實力,我們又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是為了我們以後更好的發展。

人民幣升值的過程

2005年7月21日,迫於美國的強大壓力,也為了給中國經濟發展營造一個好的餓外部環境,中國政府終於做出了人民幣升值的決定。1美元兌人民幣從8.27~8.28先後突破了8.2、8.1、8.0關口,05年升值幅度達3%強。進入2006年,人民幣更是一路「高歌猛進」。2006年1月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以8.0702起步,人民幣匯率經歷了從緩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過程。按照12月29日的匯率中間價7.8087計算,人民幣在這一年中升值了2615個基點。
2006年1月4日的報價與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完全相同。從這一天開始,詢價交易這一國際主流交易機制被引進中國,揭示了外匯交易方式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也被賦予了更為市場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幣匯率註定在這一年裡以更富彈性的方式運行。
5月1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1美元對8元人民幣。在此後的2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始終圍繞著這個重要關口上下波動。7月2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次「破8」後一路向下,從此告別了這個關鍵的位置。
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幣匯率突破7.88。此後的一個月間,人民幣匯率相繼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關口,12月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破7.83關口,以7.8240再創匯改以來新高。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3.65%。12月14日,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舉行的當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了7.82關口。第二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又以7.8185再創匯改後的新高。按照當日的數據計算,匯改之後人民幣已累計升值超過3.72%。12月29日,人民幣匯率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並首次突破7.81關口達到7.8074。
而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2006年人民幣的月平均匯率已從1月份的8.0688升值至11月份的7.8652。
2006年第二季度開始,美國經濟引擎明顯減速,市場對於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增強,令國際匯市美元全面走軟,從而引發了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走高。另一方面,中國外匯儲備10月份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而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累計已達到1336億美元,這些都成為人民幣升值的重要推動因素。
2007年。,人民幣升值加速趨勢更是已經明朗化。從2007年元旦到3月初,人民幣已經累計升值0.898%,速度是2006年同期的2.5倍。2007年5月人民幣匯率更是突破7.7大關,使得2007年人民幣升值已達1.458%。可見,人民幣升值已經開始駛入了「快車道」。未來的趨勢怎麼樣,誰都不敢說,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人民幣在一段時間內還是有很大的升值空間的。
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從歷史經驗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貨幣升值,該國或地區的股市都將上漲。人民幣升值將近7%,雖然上漲幅度不大,但它也預示著中國開啟了人民幣升值的「大門」,人民幣就此進入了升值通道。國外熱錢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必然吸引投機資金的快速流入,從而推動股票和房地產市場資產價格的快速上漲,日本、泰國和我國台灣地區都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統計數據顯示:當年日元的每一輪升值都對應著日本股市的持續上升期。整個上升過程,從1972年啟動到1989年最後結束,延續了整整17年,漲幅高達19倍。在1972年至1989年的18年間,日元有13年處於升值狀態,其中,升值幅度超過15%的年份有6年。而股市則有15年處於上升狀態,其中,升幅超過20%的年份有6年。升幅最大的年份是1972年,當時日元第一次從1:360的固定匯率調至1:301,當年日經指數勁升了91.91%;其次則是1986年,即「廣場協議」達成後的第一年,日經指數勁升了42.61%。因此,日元升值初期對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最大,對指數推動力度最為顯著。反觀當今的中國股市,從2007年農歷農歷新年開始,上證指數幾乎是「坐著火箭」一路狂飆,雖然中間也經歷過一些起伏,但是「瘋牛」的中國股市誰也阻擋不了。就像當初人民幣升值一樣,上證指數的一個個關口相繼輕松告破,一路到達了4300這個歷史「制高點」。似乎中國沉寂多年的熊市一下子就牛了起來,整個中國證券市場一片繁榮之景象,無數的散戶們將他們本來存在銀行的錢取了出來,紛紛扎入股票大海中去。但是仔細想想,究竟誰才是中國股市真正的「莊家」?傳統意義上的莊家就不說了,這里主要討論的就是國外的熱錢。人民幣升值,猶如一塊剛新鮮出爐的大蛋糕,吸引著全世界的熱錢的胃口。人民幣升值了,就意味著人民幣更「值錢」了。具體的表現在,人民幣匯率是8.27的時候,100美元只能兌換827元人民幣,但是現在100美元只能得到770元左右。表面上看中國佔了便宜,但國外投機集團的熱錢可沒有那麼傻。它們在中國政府宣布人民幣升值之前就通過各種渠道,將大量的美元(據估計是幾千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豪賭人民幣的升值。而這些熱錢進入中國後就會進行投資,主要是股市和房地產,把中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帶的紅紅火火,使得無數中國資金跟進,造就了一片繁榮的景象。然後人民幣就如其所願開始升值,國外的投機者們這下子可高興壞了。一方面,他們在中國做的投資本身就得到了回報,就算人民幣的匯率沒有變動,按照正常的利潤率一年20%,100億美元(按當時匯率是827億人民幣)這時候就是將近1000億人民幣了。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到7.70,熱錢這時准備全身而退,按照這個匯率1000億人民幣就變成了130億美元。這一進一出,國外投機者們就白白賺走了30億美元!何況真正在中國的投機熱錢是幾千億美元!熱錢撤走了,留給中國的呢?巨額資金的流失必定導致人們對市場失去信心,然後就是崩潰,吃虧的還是中國老百姓。

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可以說,人民幣升值影響最大的就是中國的出口貿易了。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摩擦,就是基於中國對美國巨額的貿易順差。人民幣一升值,中國的貨幣優勢就盪然無存。原本中國100元人民幣的商品,賣到美國去只要12美元多一點點,現在同樣的一件商品賣到美國去就要將近13美元。顯然人民幣的升值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很不利。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升值也使得中國失去了對外資在大陸投資建廠的吸引力,因為生產成本提高了。同樣是付給中國工人工資,原來只要100美元的,現在就要108美元了。中國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應該會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可以看到人民幣的升值畢竟是有限度的。目前人民幣升值7%左右,美國希望人民幣升值10%~40%以解決中美貿易問題,而專家預期中國經濟所能承受的人民幣升值幅度是7%~10%,所以中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大可能讓人民幣大幅升值。其實,中國表面上的數量巨大的出口額,外資和合資企業佔了很大的一部分。2006年中國六千多億出口額,大概有60%左右是外資企業的出口,真正國內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辦企業總而言之中國人自己的企業不到50%。目前,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的主脈已變為美國投資——中國製造——美國消費。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定原來美國生產一雙耐克鞋的成本是20美元,現在轉移到中國之後,離岸中國的成本價是4美元,其中,中國從國外采購這雙鞋材料的成本價是2美元,中國企業獲得的利潤是0.4美元。中國賺的只不過是員工的薪水和企業上繳的稅收。而中國相比美國低很多的工資水平,以及許多省市對外資企業的優惠稅收政策,以至於我們在這兩項上面也沒有得到什麼太大的好處。但正是這樣一種形勢,迫使我們的企業必須向著高附加值的方向邁進。低附加值的企業遲早會被市場淘汰,人民幣的升值無疑加速了這一過程。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的對外出口打擊是巨大的,但我們也要看到它所帶來的好處。我認為人民幣升值最大的好處就在與部分的平息了美國的怒火。暫且先不討論美國把對華貿易逆差的帳全算在人民幣匯率身上是對是錯,單單憑借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我們就不得不看著他的眼色行事。我們每年40%的出口是對美國實現的,美國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依賴度非常高的市場。如果我們抱著人民幣匯率不放,和美國來「硬碰硬」的話,相信最終吃大虧的還是中國。靈活的匯率政策,正是我們的目標。既不能一味的聽從於美國,也不能目空一切,和他「玩真的」,畢竟我們的實力還夠不上。靈活的應對美國的責難,是為了給中國贏得更多的現代化建設的時間。還有的好處就是有利於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中國的巨額順差,表面上看是再好不過了,但其背後依舊潛伏著危機。一般的貿易順差,說明了一個國家出口的強勁,說明了這個國家的商品優勢和經濟實力。但是巨額的順差就說明這個國家過分依賴外國市場了。舉個例子,2006年我們的對外貿易出口額為9691億美元,占總GDP的30%強,巨額的順差代表著相應巨大的生產能力。萬一哪天中美交惡,美國限制從中國進口商品,那我們的產品還賣給誰?以目前我們低迷的內需能消化這么多的商品嗎?這勢必會導致一些以出口為生的企業的破產和員工失業,不還是中國吃虧嗎?現在人民幣的適當升值,會緩解這方面的壓力。
對各行業的影響
1、外匯負債類行業將明顯受益,主要包括航空、貿易等行業。這些行業由於有較多的外匯負債(特別是美元負債),因此人民幣升值將給這些行業帶來匯兌損益,特別是像航空類公司,往往都有巨額的美元負債,因此將明顯受益。
2、原材料或部件進口型行業也會有所受益,主要包括造紙(紙漿進口)、鋼鐵(鐵礦石進口)、轎車(部分重要零部件進口)、石化(原油進口)、化纖及塑料(原料進口)、航空(航空器材進口)、服裝(高檔面料進口)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每年均需要進口相關的原材料及部件,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這些行業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中國造紙行業中的紙漿成本佔70%,而紙漿中的38%是進口的,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造紙行業的成本有較為明顯的下降,從而明顯提升造紙行業的盈利水平。
3、投資品行業也會受到一定的資金追捧,主要包括具有土地價值的房地產、園區開發等行業、具有資源價值的煤炭、有色金屬等行業。由於此次升值幅度不大,因此境外資金有可能對通過投資這些行業中的公司所擁有的土地或房產來獲得升值收益,從而加大資金對這些投資品行業的吸引力,從而引發價格的上漲。
4、傳統的出口優勢型行業則受到直接沖擊,包括紡織服裝、家電、機械等產品。由於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成本上升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利潤率有所下降,但我們認為僅2%的升值幅度影響不大,通過成本壓縮和價格適當轉移會使得這些行業的公司,特別是龍頭企業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5、國際化定價的行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包括完全國際化定價的有色金屬、部分國際化定價的石化、鋼鐵、電子元器件等行業,由於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受到國際價格影響較大,因此人民幣升值將使得它們以人民幣計價情況下的售價有所下降,從而導致利潤的下降。
6、進口產品替代的行業將也會受到一定的不利影響,包括汽車、工程機械、鋼鐵、家電等。這些行業的產品和國外進口產品競爭較為激烈,而人民幣升值以後會導致國外進口產品以人民幣報價下降,從而使得本土產品的競爭力有一定的下降,並進而影響到這些行業的盈利水平。
7、外貿服務業行業可能會間接受損。由於人民幣升值可能對我國外貿,特別是出口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將可能對港口、機場和航運行業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由於升值刺激進口可能也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其影響幅度相對較小。
人民幣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是較為復雜和多角度的,往往是利空和利多的綜合。匯總分析,結合對各行業重點公司在人民幣升值2%的情況下的盈利情況變化分析,此次人民幣升值對航空、造紙、園區開發、房地產、通信運營、通信設備等行業構成利好,但除了航空行業外,其他的利好程度不高,而對鋼鐵、視聽器材、石油開采、紡織服裝、元件等行業有一定的利空,但從我們跟蹤的重點公司業績變化來看,程度不大。而其他的行業總體是一個較為中性的情況。

『捌』 16000日元換多少人民幣

100日元兌換人民幣6.4484元,1日元兌換人民幣0.064484元,所以16000日元兌換人民幣1,031.744‬元。

中國銀行外匯牌價網頁聲明:

1、本匯率表單位為100外幣換算人民幣,僅供參考,客戶辦理結/購匯業務時,應以中國銀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智能櫃台或網點櫃台實際交易匯率為准,對使用該匯率表所導致的結果,中國銀行不承擔任何責任;

2、未經中國銀行許可,不得以商業目的轉載本匯率表的全部或部分內容,如需引用相關數據,應註明來源於中國銀行;

3、中國銀行外匯牌價業務系統於2011年10月30日進行了升級,本匯率表原有的"賣出價"細分為"現匯賣出價"和"現鈔賣出價",此前各貨幣的"賣出價"均顯示在"現匯賣出價"項下。

3、中國銀行外匯牌價業務系統於2011年10月30日進行了升級,本匯率表原有的"賣出價"細分為"現匯賣出價"和"現鈔賣出價",此前各貨幣的"賣出價"均顯示在"現匯賣出價"項下。

4、具體兌換幣種以當地中國銀行實際開辦幣種為准,客戶可前往當地中國銀行網點咨詢或致電95566。


(8)10月30日日元匯率擴展閱讀:

圖案

世界上各個國家通用的紙幣上,大都印刷有人物頭像,且幾乎都是政治家唱獨台戲,或者是國家的締造者,或者是皇位繼承者,或者是某一時期的最高執政者。

1871年日元誕生後至1984年新日幣發行前,紙幣上印製當政者的肖像,諸如1881年開始發行的紙幣上曾印著神功皇後的肖像,後來的一萬元和五千日元紙幣上是聖德太子像,千元紙幣上是伊藤博文像,以象徵皇權和政府權威。

自1984年以後流通的紙幣上,印製著明治維新時代的文學家,科學家等明治維新時期的維新志士,表達了日本對明治維新的懷念,這是日本告別中世紀,走向近現代的開端。

『玖』 35330日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1日元=0.0649人民幣(更新時間2019-10-30 13:05:00)
35330日元=2292.92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10月30日日元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再融資新政實行日期 瀏覽:481
融資租賃資產管理招聘 瀏覽:991
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站開展宣傳 瀏覽:904
第一黃金網投資幣57五分 瀏覽:289
金融機構稅前壞賬計提比率 瀏覽:176
mobikeofo融資 瀏覽:371
華發股份研究報告珠海唐家灣 瀏覽:281
怎麼解除微信金融服務 瀏覽:75
居民中長期貸款包括哪些 瀏覽:485
中海達融資融券 瀏覽:988
外匯入金私人賬戶怎麼追回 瀏覽:185
女性貸款秒批口子 瀏覽:989
汽車4s店融資經理職責 瀏覽:752
傭金是否計入采購成本 瀏覽:950
603318派思股份重組 瀏覽:604
融資月報表 瀏覽:845
工行的理財產品休息日可以買嗎 瀏覽:571
中信集團領導下的行業 瀏覽:801
客戶融資模式案例 瀏覽:573
蘇黎世外匯市場特點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