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弊端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弊端

發布時間:2022-06-12 00:17:23

① 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經濟的利弊

有利因素:
1、提升中國國際地位,增強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美元、歐元、日元等貨幣之所以能夠充當國際貨幣,是美國、歐盟、日本經濟實力強大和國際信用地位較高的充分體現。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後,中國就擁有了一種世界貨幣的發行和調節權,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影響和發言權也將隨之增加。同時,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一席之地,可以改變目前處於被支配的地位,減少國際貨幣體制對中國的不利影響。
2、減少匯價風險,促進中國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外貿企業持有大量外幣債權和債務。由於貨幣敞口風險較大,匯價波動會對企業經營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後,對外貿易和投資可以使用本國貨幣計價和結算,企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將隨之減小,這可以進一步促進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發展。同時,也會促進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等金融市場的發展。
3、進一步促進中國邊境貿易的發展。邊境貿易和旅遊等實體經濟發生的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邊交往中結算手段的不足,推動和擴大了雙邊經貿往來,加快了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另外,不少周邊國家是自然資源豐富、市場供應短缺的國家,與中國情況形成鮮明對照。人民幣流出境外,這對於緩解中國自然資源短缺、市場供應過剩有利。
4、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後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鑄幣稅是指發行者憑借發行貨幣的特權所獲得的紙幣發行面額與紙幣發行成本之間的差額。在本國發行紙幣,取之於本國用之於本國。而發行世界貨幣則相當於從別國徵收鑄幣稅,這種收益基本是無成本的。
目前中國擁有數額較大的外匯儲備,實際是相當於對外國政府的巨額無償貸款,同時還要承擔通貨膨脹稅。人民幣國際化後,中國不僅可以減少因使用外匯引起的財富流失,還可以獲得國際鑄幣稅收入,為中國利用資金開辟一條新的渠道。
負面影響:
1、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使中國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影響。特別是貨幣國際化後如果本幣的實際匯率與名義匯率出現偏離,或是即期匯率、利率與預期匯率、利率出現偏離,都將給國際投資者以套利的機會,刺激短期投機性資本的流動,並可能出現像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產生的「群羊效應」,對中國經濟金融穩定產生一定影響。
2、增加宏觀調控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國際金融市場上將流通一定量的人民幣,其在國際間的流動可能會削弱中央銀行對國內人民幣的控制能力,影響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效果。比如,當國內為控制通貨膨脹而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而提高利率時,國際上流通的人民幣則會擇機而入,增加人民幣的供應量,從而削弱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應。
3、加大人民幣現金管理和監測的難度。人民幣國際化後,由於對境外人民幣現金需求和流通的監測難度較大,將會加大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現金管理的難度。同時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可能會加大一些非法活動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伴隨這些非法活動出現的不正常的人民幣現金跨境流動,一方面會影響中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反假幣、反洗錢工作的困難。
盡管一國貨幣國際化會給該國帶來種種消極影響,但長遠看,國際化帶來的利益整體上遠遠大於成本。美元、歐元等貨幣的國際化現實說明,擁有了國際貨幣發行權,就意味著制定或修改國際事務處理規則方面的巨大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綜合分析:
在經濟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掌握一種國際貨幣的發行權對於一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國貨幣充當國際貨幣,不僅可以取得鑄幣稅的收入,還可以部分地參與國際金融資源的配置。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既能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又可以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發言權,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要想在全球金融資源的競爭與博弈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加入貨幣國際化的角逐中。同時也應該認識到,貨幣國際化也將為本國經濟帶來不確定因素。如何在推進貨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發揮其對本國經濟的有利影響的同時,將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一國政府必須認真考慮的事情。可以相信,只要我們創造條件,堅定信心,發展經濟,增強國力,在不遠的將來,人民幣就一定能夠成為世界人民歡迎和接受的貨幣。
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

② 什麼是匯率市場化有什麼影響

匯率市場化是指市場機制在人民幣匯率的形成過程里發揮基礎性作用,更多地參照國際貨幣市場的供求情況,依據市場供求靈活確定人民幣與各種外幣的比價。
匯率市場化將使進出口更多地反映我國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使我國外部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配合以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和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將增加居民的投資選擇,大幅減少國家層面的金融風險。

③ 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好處和壞處

人民幣升值的利:
1、有利於中國進口;
2、原材料進口依賴型廠商的成本下降;
3、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增強;
4、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盈利增加;
5、有利於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
6、外債還本付息壓力減輕;
7、中國資產出賣更合算;
8、中國GDP國際地位提高;
9、增加國家稅收收入;
10、中國百姓國際購買力增強。

人民幣升值的弊:
1、人民幣在資本帳戶下是不能自由兌換的,也就是說決定匯率的機制不是市場,改變沒有意義;
2、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
3、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出口減少可能導致國內就業壓力加大;
4、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極大的傷害;
5、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
6、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人民幣匯率漲跌的利弊

1、人民幣匯率,就是人民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匯率」亦稱「匯價」,即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由於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不同,幣值不一,所以一國貨幣對其他國家的貨幣要規定一個兌換率,即匯率。
2、從利的方面看:
①一國貨幣能夠升值,一般說明該國經濟狀況良好。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只有經濟健康穩定地增長,貨幣才有可能升值。這種由經濟狀況良好帶來的幣值的穩中有升,對外資的吸引力是極大的。
②中國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貿順差和巨額的外匯儲備,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是世界范圍內最有看點的風景,因此貨幣升值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③有利於減輕外債還本付息壓力,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外債負擔。
④人民幣升值可以減輕通貨膨脹壓力,有效地冷卻過熱的宏觀經濟。由於人民幣匯率低估,國際上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引起經濟過熱、房地產泡沫擴大。而人民幣升值正可以比較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
⑤人民幣升值也有利於產業升級和促進中國經濟結構的改革,有利於產業向中西部貧困地區轉移,有利於服務業與非貿易產業的發展。
3、如果人民幣貶值,也會產生許多不利因素:
①本幣貶值對外會引起貿易摩擦,極不利於國家經濟的穩定。
②貶值不會解決外部需求放緩問題,貶值雖然會幫助出口企業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來,但卻很難以持久。特別是中國已經失去競爭力的產業,貶值只會延遲產業退出時間。

⑤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缺陷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影響

目前人民幣的匯率機制, 受國家宏觀調控與經濟體制雙重製約,完全市場化匯率不利於我國高外匯儲備安全。 今後在很長一段時間, 我國外匯儲備減低到較小的范圍內, 才可能完全放開。

⑥ 人民幣匯率隨市場自由浮動對老百姓生活有什麼影響

對老百姓生活沒有直接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影響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大一些。
先從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的本質說起,我們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匯率市場化」,其字面意思是隨行就市的意思,也就是說金融機構或者金融市場主體根據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自主定製匯率。
匯率市場化的本質就是金融機構或者金融市場主體比如銀行有根據市場需求對人民幣靈活定價的權利。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一直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的是有管理的匯率形成機制,雖然這種管理體制能夠有效的應對金融風險,比如說金融危機。但是這也造成一些不利的局面:
1、匯率機制(比如匯率價格形成機制,傳導機制、管理體制)不能很好的反映人民幣的供需狀況。
2、金融市場主體缺乏創新動力,管理結構臃腫、行政化嚴重。
3、金融市場主體單一,不能很好的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等等。
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體現「匯率市場化」的本質的話,就是鼓勵金融機構創新,引入競爭,更好的反映市場機構有自主定價能力的核心,本意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一大舉措。
那麼,什麼對老百姓的生活有直接影響:
人民幣的貶值和升值。
人民幣貶值:
直接影響:出國旅遊、求學、出差,企業層面,有利於出口。間接影響,比如就業機會,人民幣貶值帶動出口貿易市場的繁榮,能夠鼓勵該類型企業擴大生產,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而創造更多的勞動收入。
人民幣升值:
進口產品價格低,能夠以便宜的價格享受國際上的一些品牌產品。
間接影響:
就業,出口市場下滑,該類型企業擴大生產的慾望降低,減少生產進而減少工作崗位。
進口類型產品沖擊國內市場,本土產業競爭加劇。或者本應流向國際市場的產品轉內銷,增加國內市場產品供應量,競爭加劇。
等等。
所以,從本質上講人民幣匯率自由化(自由浮動)對有出國、進出口需求有間接影響,但直接體現在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和貶值上。

⑦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缺陷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實際上就是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問題。從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由此開始,人民幣匯率生成逐漸走向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核心是:以外匯市場供求為基礎,允許市場匯率在一定范圍內圍繞基準匯率上下浮動。盡管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基本上符合中國國情,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實事求是地看。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也存在著以下缺陷。 建立銀行結售匯制和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銀行結售匯制和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構成了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基礎。從理論上來看,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反映的是市場供求關系。但從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看,由於存在著兩個突出的特點,即銀行結售匯的強制性與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導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扭曲,從而使人民幣匯率基本上體現的是政府意志,難以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匯率。
(1)銀行結售匯制的強制性。結售匯這種制度安排具有較大程度的強制性,企業出口所得外匯必須無條件賣給外匯銀行。企業不能持有外匯賬戶(以後雖允許大型外貿企業持有部分外匯,但受到嚴格的限制),不能根據自己未來的需求和對未來匯率走勢的預期自主選擇適當的出售時機和數量。至於企業的外匯需求,在經常項目下的貿易用匯通過外匯銀行的售匯來滿足,而經常項目下的非貿易用匯則受到較為嚴格的外匯審批控制。在這一制度下,企業無法意願地持有外匯,由此「強賣」而形成的匯率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價格。
(2)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封閉性和嚴格管制。銀行間外匯市場即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建立該市場的初衷是為了改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然而從實踐來看這一目標並未達到,這是因為該市場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第一,封閉性而非開放性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會員制,作為市場主體的外匯指定銀行其會員資格的獲得,須經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局的審批,必須符合嚴格的市場准入規則,從而使該市場失去開放性而成為封閉的市場。
第二,嚴格管制的市場。由於中央銀行對外匯指定銀行持有外匯的額度有嚴格的規定,這就使得外匯指定銀行不能意願地持有外匯,也難以根據本、外幣資產的合理組合來實現在風險可控情況下的收益最大化和規避外匯風險。更為重要的是,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中,由於中央銀行實際上處於壟斷地位,即中央銀行具有對外匯銀行的額度控制權以及中央銀行擁有巨額的外匯儲備和貨幣供給權,從而使中央銀行對該市場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具有絕對的控制權。中央銀行在市場上的絕對壟斷地位,使政府的意志自然而然滲透在匯率之中。
第三,被動干預的市場。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中央銀行處於被動干預的地位,當外匯指定銀行之間的交易不能完全匹配時,由中央銀行彌補不足頭寸,以保證整個市場的「出清」。這種被動干預保證了市場的有效運轉,但也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由於採用迫不得已的被動干預,極大地限制了中央銀行採取靈活的干預模式,其結果使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僅有管理而缺乏浮動,人民幣匯率趨向僵化。毫無疑問,這種狀況對人民幣體現外匯資源價格的真實性和代表性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製約了市場配置外匯資源效率的進一步發揮。
第四,單調的市場。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交易的幣種僅限於美元等少數幾種貨幣,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為主,而且幾乎不存在遠期、期貨交易,除了少數幾家銀行有資格辦理人民幣遠期交易外,幾乎沒有其他衍生工具。銀行間外匯市場上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的狀況對外匯交易量有重要的影響。不言而喻, 真正意義上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必須具有一定數量的交易主體,形成多層次的市場結構,從而具有相當的交易規模。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活躍的外匯市場,也就不可能生成合理的市場匯率。 在客觀因素以及一部分主觀因素的作用之下,我國於1994年初開始實行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已經逐步演變成為固定匯率安排。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承載了包括政治因素在內的沉重負擔,我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對穩定亞洲經濟金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已經成為中國政治、經濟穩定的極其重要的標志。正因如此,人民幣匯率已經陷入僵化即缺乏靈活性或彈性,喪失了調節功能。
缺乏靈活性或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從而成為危及我國金融安全的嚴重隱患,最突出地表現為弱化了企業的風險意識。匯率長期窄幅波動,不僅制約了市場引導外匯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並導致市場忽視匯率風險。在基本固定的匯率安排下,使市場和企業的匯率風險意識淡薄,在經營與投融資活動中很少考慮和顧及風險,從而出現和累積了一定的風險,如大量不良債務的產生,而這些風險的累積則是發生金融危機的重要條件。
由於人民幣匯率缺乏靈活性或彈性,人民幣名義匯率與實際有效匯率之間產生較大的差距。在單一釘住美元的匯率安排下,由於匯率浮動區間處在狹小的范圍之內,這種狀況使匯率難以對其他貨幣間匯率變化及時進行調整,特別是對美元和其他主要儲備貨幣間的匯率變化及其影響做出反應,其結果往往是表面上名義匯率保持穩定,而實際有效匯率已經與之發生偏離。
在我國的貿易結構中,與美元區的貿易額約占貿易總額的50%左右,而與非美元區即日本、歐元區和東南亞的貿易額約占貿易總額的一半左右。我國的現行匯率政策只是重視保持與美元區匯率的穩定,而對非美元區貿易夥伴的匯率穩定則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 出現了美元不斷貶值的趨勢,相應地也導致了這些貨幣的升值。正是這些因素導致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趨降。
1994年人民幣匯率並軌時,我國規定的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每天的波幅為中心匯率上下0.3%, 而實際上人民幣匯率每天波幅不過幾個基本點。人民幣匯率窄幅波動這種格局,較大程度是由於中央銀行作為銀行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幾乎每天都參與市場交易,平補市場買賣差額,影響匯率生成。這就形成了中央銀行與市場博弈的格局,造成了匯率變動的政策敏感性。如果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可能向市場傳遞的是政府縱容或操縱匯率貶值或升值的政策信號,從而使得匯率波動從政策上變得比較敏感,這反過來制約了匯率政策操作的彈性。 1996年我國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並對資本項目下嚴格管制,從而使銀行間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求決定於貿易項目。而貨幣的購買力則是與貿易相關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需要選擇購買力平價理論作為決定人民幣匯率水平的理論模型。但是,在人民幣匯率制度已經逐步演變成為固定匯率安排的情況下,用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人民幣與美元的均衡匯率存在著重大缺陷,如購買力評價理論的前提條件(例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為零、關稅為零)幾乎完全不能滿足,而且由於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一般物價水平既包含了貿易品又包含了非貿易品,其計算結果必然存在著較大的偏差。顯而易見,從理論上來看,現行人民幣匯率的調整缺乏充足的依據。
從實踐上來看,現行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也缺乏准確的依據。在匯率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來決定時,這一市場十分狹窄,而且僅限於由經常項目中的貿易項目派生出的外匯供求,但由於一方面中央銀行與外匯指定銀行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導致中央銀行無法獲取准確定價所需要的完全信息;另一方面,由供求偏好變化而造成的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導致中央銀行管制定價的時間滯後,甚至發生判斷錯誤。在信息不對稱和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管制定價的中央銀行無論採用何種方法,都難以計算出一個「出清」供給與需求均衡的匯率水平。當中央銀行管制定價無法確定均衡的匯率水平時,匯率水平的調整不得不主要依賴於經驗以及有關黑市匯率水平、出口換匯成本等參考指標,使調整的准確性大為降低。 維持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成本較高,需要付出的代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增加貨幣政策靈活操作的難度。在資本自由流動的條件下,固定匯率制將沒有自主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只能被用於維持匯率的穩定;而在資本管制條件下,資本難以自由流動進行套利活動,利率平價理論將不再發揮作用,固定匯率制下的貨幣政策因此而重新獲得自主性。但是,我國的實踐表明,由於受資本控制有效性和貨幣管理當局沖銷手段的限制以及貿易平衡存在著不確定性,即使在資本管制條件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依然受到較大的影響,有時甚至會發生貨幣政策的作用方向與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背道而馳的現象。
(2)增加財政負擔。當美元相對於主要貨幣保持強勢的情況下,如果維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絕對穩定,勢必增加我國出口增長的難度,而擴大出口又是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為了刺激出口,我國採取了提高出口退稅比率、對出口商品貼息等措施,其結果:一方面是保持了出口的增長,對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國家財政支出,並誘發了出口騙稅等道德風險。
(3)增加外匯管理成本和難度。為維持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在政策操作上我國不得不在一定程度藉助外匯管制的力量來實現既定目標。在1998年以前,為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中央銀行加強了銀行結匯管理,明確規定中資企業借用的國際商業貸款不得結匯成人民幣使用;在1998年以後,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對人民幣匯率產生的貶值壓力,中央銀行又加大了對銀行售付匯管理的真實性審核力度。毫無疑問,嚴格的管制勢必增加管理成本。在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下,由於人民幣匯率基本固定、匯率無風險,當國內外利率存在利差時,必然導致無風險套利機會的出現。盡管在我國資本項目外匯管制之下,這種套利活動有一定的成本,但只要收益大於成本,套利仍會通過非法逃套等形式進行。這種狀況增加了資本項目外匯管理的難度。
(4)外匯儲備增加的成本與風險。在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框架下,強制性結售匯的實施、經常項目可兌換以及中央銀行對外匯指定銀行外匯頭寸額度控制,銀行、企業與居民都不能意願地持有外匯,而中央銀行則以國家外匯儲備的形式持有相當數量的外匯。這種狀況導致我國外匯儲備持續超速增加,由1994年初的212億美元上升到2004年底的6099億美元。持有如此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盡管可以看作是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穩定以及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重要標志,或者說為市場提供了一個穩定與信心的重要標志,但是持有如此巨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對經濟發展產生了一系列負面影響,最突出表現為:
首先,支付巨大的成本。既然外匯儲備是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進行外匯交易和國際債務清算、干預外匯市場的外匯資產,而且這種重要資源又必須具有較高流動性的前提條件,因此外匯儲備屬於暫時閑置或只能獲得很低收益的資產。由此可以這樣認為:外匯儲備的規模越大則意味著資源利用的效率就越低,同時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我國外匯儲備主要用於購買美國政府的短期債券和在境外金融機構的同業存款,其資產收益率大大低於對外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所付出的成本。我國在持有大量低收益外匯資產的同時,又以高成本從國際金融市場大量借入外資,造成巨額的資源浪費,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其次,承擔匯率風險。我國外匯儲備高度集中於中央銀行,匯率變動所產生的匯率風險就不可能向其他微觀經濟主體分散,必然由中央銀行獨自來承擔,在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和國際金融市場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央銀行持有巨額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儲備資產將面臨巨大的匯率風險。
(5)增加社會交易成本。主要表現為:第一,在強制性的結售匯制度下,必然增加企業的額外負擔,使交易成本提高,而成本的提高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第二,對交易真實性的審核不僅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管理費用的支出,而且隨之產生的效率下降也意味著社會成本的增加;第三,在結售匯制度下,對外匯的超額需求是外匯市場的重要特徵,因外匯超額需求而出現的大量的行政審批則又是產生尋租、腐敗等問題的重要根源。這樣不僅降低了外匯資源的使用效率、造成效率損失,而且又要為此支付監管的成本。所有這些,無疑會加大社會交易成本,造成社會福利的凈損失。
我國加入WTO之後,由於對外貿易擴大、外資流入增加、外資銀行大量進入及其業務增加,外匯市場日趨活躍,致使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壓力逐漸增大。伴隨上述重要變化,資本的流動性在我國逐漸提高,穩定匯率的難度越來越大,外匯管制的成本也將越來越高。這些變化必然要求人民幣匯率加快市場化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⑧ 我國現行的匯率制度有什麼缺陷

現在是盯住一攬子貨幣政策
當然,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嚴格的釘住一籃子貨幣會喪失調整匯率的主動性,本幣匯率的變化是根據籃子中貨幣的匯率被動進行調整;其次,本幣的匯率變動不反映本幣的市場供求狀況。因此,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不符合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或者以市場為基礎的改革方向。第三,釘住一籃子貨幣不能規避非匯率因素對國際收支的沖擊。但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匯率制度是不是在避免釘住一籃子的弊端時,也喪失了一些釘住一籃子的好處呢?比較一下在這兩種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匯率的可能的變動模式,有助於識別「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利弊。

如前所述,在嚴格的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貨幣的匯率變動完全根據籃子中各貨幣的匯率變動而被動變動。而參考一籃子匯率制度下,貨幣將以三種方式發生變動:

一是日常的波動,即每天以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為中心正負3‰之內的波動。

二是參考貨幣籃子調整中間價。即當貨幣籃子中某些貨幣的匯率發生大幅度波動,以至於美元兌該貨幣的收盤價處於區間端點也不能涵蓋這一波動幅度時,貨幣當局可能不以上一日收盤價作為下一日的中間價,而是參考貨幣籃子重新確定一個中間價。

三是必要時擴大匯率浮動區間,即貨幣當局在必要情況下可以將波動幅度擴大到一個更大的區間。擴大浮動區間需要對外匯交易市場、外匯指定銀行與居民和企業的交易制度、銀行的外匯頭寸管理制度和強制結售匯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否則會影響整個外匯市場的交易效率。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即使在日常的范圍之內的波動,也不是完全自由波動。貨幣當局不是僅僅在區間兩端進行買入和賣出,而且可以作為外匯交易市場的一個成員,在區間內的任何價位進行交易。因此,貨幣當局事實上還具有決定每日收盤價的能力。

可見,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和嚴格釘住一籃子貨幣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前者保留了貨幣當局對調節匯率的主動權和控制力,但不能享受在穩定匯率預期方面帶來的好處,而後者則用一個明確的規則代替央行對匯率的任意干預,從而能迅速穩定匯率預期,但同時喪失了貨幣當局調節匯率的主動權。這實際上是一個在相機抉擇與規則之間進行折衷的古老的政策難題。

潛在風險與應對措施

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參考一籃子貨幣制度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其主要表現為:

第一,升值預期強化帶來的大規模資本流入。國際收支狀況仍然是調整貨幣匯率的重要基礎,而較低的升值幅度顯然不能反映一國國際收支狀況(尤其是大額貿易順差)所體現的貨幣匯率的低估程度。因而,較低的升值不僅更加堅定了那些曾經認為該貨幣會升值的人的預期,而且使得保持該貨幣匯率穩定的承諾已經不具有可信度,打擊了那些認為該貨幣會繼續保持穩定的人的預期,並會使這一部分人迅速加入到貨幣具有升值預期的人的行列。其結果是導致大規模的外匯對貨幣的兌換。

第二,短期操作中可能面臨投機沖擊。參考貨幣籃子調整貨幣匯率,與最高浮動波幅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這兩者有時是不相容的。如前所述,浮動區間有時不能消化貨幣籃子的價值變動。雖然貨幣當局沒有公布籃子的構成,並指出了貨幣籃子僅僅是貨幣匯率調整的參考。但是,一個有意義的貨幣籃子,必然至少包括美元、歐元和日元。因此,一旦美元和歐元、日元之間的匯率發生急劇變動,市場就完全有可能預期貨幣匯率的收盤價即使處於浮動區間的端點,也不足以反映貨幣籃子的價值變動,貨幣當局完全可能在未來「參考貨幣籃子」調整中間價。在這種情況下,存在對貨幣進行短期的投機沖擊較大可能性。

那麼,對於出現持續的、大規模的資金流入,可能有的應對措施有:

一、明確宣布採取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匯率制度,並公布貨幣籃子的組成。從而給市場一個明確的貨幣匯率變動規則。將對貨幣的升值預期轉嫁到對籃子中主貨幣的貶值預期上。但是,這樣會使得暫時喪失對貨幣匯率調整的靈活性。也會喪失在國際交往中的一個談判砝碼。

二、宣布擴大貨幣匯率的浮動區間,並承諾在一定時期內不會改變區間。這需要迅速對外匯交易市場、外匯指定銀行與居民和企業的交易制度、銀行的外匯頭寸管理制度和強制結售匯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

三、通過貨幣當局在外匯市場上的干預,使該貨幣的匯率反復進行窄幅震盪。這種方式雖然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並非長久之計,而且其實際效果需要視市場心理而定。

四、更嚴格的資本管制。這是一種使改革倒退的不得已的方式。

五、貨幣大幅度升值。這是短期內改變升值預期的最簡單的方式,但是過大的升值幅度會對實體經濟帶來較大的沖擊。

以上應對措施各有利弊。不過總體來看,短期內第一種措施相對較優,而如果時間充裕,則第二種措施相對較優

⑨ 我國人民幣匯率升降帶來的利與弊

人民幣如果適度升值,可以給我國帶來四大好處:
第一,擴大國內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使他們得到更多實惠。人民幣升值給國內消費者帶來的最明顯變化,就是手中的人民幣「更值錢」了。你如果出國留學或旅遊,將會花比以前更少的錢;或者說,花同樣的錢,將能夠辦比以前更多的事。如果買進口車或其他進口產品,你會發現,它們的價格變得「便宜」了,從而讓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第二,減輕進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負擔。我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國際能源和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國內企業勢必承受越來越重的成本負擔。2004年,我國進口的成品油均價較2003年上漲了30.8%,鋼材上漲了43.7%,銅材上漲了50.4%,鐵礦石上漲了1倍多。進口能源和原料價格上漲,不僅會抬高整個基礎生產資料的價格,而且會吞噬產業鏈中下游企業的利潤,使其贏利能力下降甚至虧損。如果人民幣升值到合理的程度,便可大大減輕我國進口能源和原料的負擔,從而使國內企業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
第三,有利於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長期以來,我國依靠廉價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數量擴張實行出口導向戰略,使出口結構長期得不到優化,使我國在國際分工中一直扮演「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幣適當升值,有利於推動出口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改進產品檔次,從而促進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改善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第四,有助於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鑒於我國出口貿易發展的迅猛勢頭和日益增多的貿易順差,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一再要求人民幣升值。對此,簡單地說「不」,看似振奮人心,實則於事無補。因為這會不斷惡化我國和它們的關系,給我國對外經貿發展設置障礙。近年來,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急劇增加,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人民幣適當升值,不僅有助於緩和我國和主要貿易夥伴的關系,減少經貿糾紛,而且能夠樹立我國作為一個大國的良好國際形象。
不利吸引外資、影響市場穩定
如果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過大,或時機把握不當,將會帶來五大弊端:
第一,將對我國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在國際市場上,我國產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價格遠低於別國同類產品價格。究其原因,一是我國勞動力價格低廉,二是由於激烈的國內競爭,使得出口企業不惜血本,競相採用低價銷售的策略。人民幣一旦升值,為維持同樣的人民幣價格底線,用外幣表示的我國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會削弱其價格競爭力;而要使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不變,則勢必擠壓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這不能不對出口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造成沖擊。
第二,不利於我國引進境外直接投資。我國是世界上引進境外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目前外資企業在我國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發揮著日益明顯的作用,對促進技術進步、增加勞動就業、擴大出口,從而對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人民幣升值後,雖然對已在中國投資的外商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是對即將前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會產生不利影響,因為這會使他們的投資成本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將投資轉向其他發展中國家。
第三,加大國內就業壓力。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企業和境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最終將體現在就業上。因為我國出口產品的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必然會加大就業壓力;外資企業則是提供新增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之一,外資增長放緩,會使國內就業形勢更為嚴峻。
第四,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人民幣如果升值,大量境外短期投機資金就會乘機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幣匯率。在中國金融市場發育還很不健全的情況下,這很容易引發金融貨幣危機。另外,人民幣升值會使以美元衡量的銀行現有不良資產的實際金額進一步上升,不利於整個銀行業的改革和負債結構調整。
第五,巨額外匯儲備將面臨縮水的威脅。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6591億美元,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充足的外匯儲備是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參與對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證。然而,一旦人民幣升值,巨額外匯儲備便面臨縮水的威脅。假如人民幣兌美元等主要可兌換貨幣升值10%,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便縮水10%。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

⑩ 中國採取資本管制的匯率制度的弊端,和對未來中國外匯市場的展望

從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問題。目前我國實行可調整的盯住匯率制度。人民幣上升的壓力主要來自貿易順差,外匯儲備增加和入世後沒有像一些人所期望的一樣出現貿易逆差。日本最早提出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以降低中國的出口速度。日本美國讓人民幣升值是想讓中國重蹈日本的覆轍,阻止中國的前進。中國市場沒有完全開放,貨幣缺乏一定的獨立性,資本市場同樣沒完全開放,不能實行浮動的匯率制度。匯率制度的選擇必須與市場的開放程度,貿易自由化程度相結合。
東南亞經濟逐步恢復,我國加入WTO,各種新的狀況不斷出現。經濟的發展推動制度的變遷,進入新世紀後,我國的經濟和金融快速發展,內地要求匯率制度向更有彈性的方向改變。我國正式加入WTO後,按照中國加入WTO後金融市場開放時間一覽表,可以預測,在未來的3—4年內,不管願意與否,人民幣利率和匯率都將實現市場化,我國外匯管理制度將完全由准外匯管理向宏觀間接外匯管理轉變,逐步實現資本賬戶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理論,中國要想保持獨立的貨幣政策就必須放棄實際實行的匯率制度(單一貨幣釘住),而轉向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所以,入世後現階段人民幣匯率制度的選擇無非是貨幣當局在實際中重歸真正的管理浮動匯率制。
另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由實行相當一段時間的固定匯率制度轉向較為靈活的匯率制度,既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因此,中國在逐步放開資本項目管制的同時,應該積極尋求平穩實現靈活匯率的途徑,並確定中長期的目標。
目前,要增加匯率制度的靈活性,我們必須大大加快人民幣匯率市場形成的改革,加快外匯市場的培育。中國目前外匯交易主體主要是國內的商業銀行,交易幣種主要是美元、日元各港幣。外匯交易形式主要是現貨交易,人民幣的遠期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尚未開展。所以,首先應該給銀行更多自主權,建立銀行、企業間外匯市場,擴大外匯交易主體,允許外貿企業直接進入外匯市場,提高外匯交易規模。為達到這一目的,必須改革目前的銀行結售匯制度,進一步放寬對經常項目下的外匯限制,包括允許企業保留更多外匯,即提高有外貿業務的企業保留外匯的比例直至取消強制性的銀行結售匯制度,放寬對旅遊等外匯匯總數額的限制。

閱讀全文

與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弊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每次2萬 瀏覽:923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35
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 瀏覽:131
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瀏覽:889
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口號 瀏覽:590
招商把傭金吞了 瀏覽:121
影子銀行的高杠桿效應 瀏覽:522
中歐新動力混合持倉 瀏覽:645
中國期貨部總監 瀏覽:778
查詢美元兌人民幣的實時匯率 瀏覽:689
外匯如何每天穩定盈利50點 瀏覽:769
上海東方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瀏覽:318
融資股權變更計算 瀏覽:500
金蝶期末調匯匯率 瀏覽:515
華泰證券怎麼用手機交易記錄 瀏覽:559
軍工基金理財 瀏覽:277
長城金融成都分公司 瀏覽:252
上市公司在澳門有金融公司 瀏覽:103
怎麼關閉傭金寶的理財 瀏覽:22
南瑞股票大跌 瀏覽: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