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Ⅱ 杠桿定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什麼意思
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力臂」。從支點到動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1叫作「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的作用線的距離L2叫作「阻力臂」。如果把從動力點到支點的棒長距離作為動力臂,或把從阻力點到支點的棒長距離作為阻力臂,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對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認識不清所致。
阻力的作用線到支點之間的距離稱為阻力臂
符號是L2
Ⅲ 怎樣找杠桿的支點怎樣找出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動力臂和阻力臂求方法
杠桿的支點非常好找,就是看整個杠桿在轉動的過程中是圍繞哪個軸心在轉動,那麼這個軸心點就是它的支點。至於動力臂或者阻力臂,其實就是杠桿支點到某一個臂上作用力方向的垂直距離。
Ⅳ 直杠桿中,動力臂與阻力臂是否在一條直線上
不一定,動力臂要垂直於動力的延長線,阻力臂垂直於阻力的的延長線,如果,動力和阻力是平行的,則動力臂與阻力臂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動力臂與阻力臂不在一條直線上。
動力肯定有一個分力與阻力方向相反,但是要知道動力臂和動力的合力垂直,之和合力有關系,阻力也一樣。而合動力與合阻力的方向可以是吧平行的啊,你可以隨便找個習題做一下,大部分合力和阻力都不平行。
Ⅳ 講解一下動力臂和阻力臂(杠桿的)
1.杠桿: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杠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這是杠桿的特點.杠桿有直的也有彎的.
2.描述杠桿的幾個有關名詞術語
支點:杠桿(撬杠)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標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用字母F1或用F動標出.
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畫出力的示意圖,有字母F2或用F阻標出.注意: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方向相反,但它們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或L動標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或L阻標出.
3.力臂的畫法: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然後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並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
Ⅵ 杠桿的動力臂、阻力臂畫法的依據是什麼怎麼找它們的力臂又怎麼畫
動力臂:你從支點O引一條垂線垂直於動力作用線(即力F1的方向所在的直線),這條線段就是動力臂,記作l1。
阻力臂:從支點O引垂線垂直於阻力作用線。其它同上。阻力臂記作l2。
杠桿原理:F1*l1=F2*l2.
杠桿繞哪個點轉動,那點就是支點O。
(6)杠桿原理阻力臂和動力臂不共線擴展閱讀:
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作用在杠桿上的一個力的作用點不變,力的方向改變時,它的力臂一般要改變。
當動力和阻力對杠桿的轉動效果相互抵消時,杠桿將處於平衡狀態,這種狀態叫做杠桿平衡,但是杠桿平衡並不是力的平衡。
Ⅶ 怎樣判斷杠桿原理中的動力和阻力
動力與阻力其實是相對的,即定義好了動力,那麼相對的就是阻力。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省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費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即不省力也不費力的原理:動力臂=阻力臂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也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這幾類杠桿有如下特徵:
1、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Ⅷ 怎麼看杠桿的阻力臂和動力臂
初中物理學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任意形狀的硬棒。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長度。
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動力臂,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如下圖:
(8)杠桿原理阻力臂和動力臂不共線擴展閱讀:
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桅船順利下水。
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關於杠桿的工作原理,在中國歷史上也有記載過。
戰國時代的墨家曾經總結過這方面的規律,在《墨經》中就有關於天平平衡的記載:「衡木:加重於其一旁,必錘——重相若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平衡量的一臂加重物時,另一臂則要加砝碼,且兩者必須等重,天平才能平衡。
這句話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這樣的記載,在世界物理學史上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Ⅸ 杠桿平衡的原理
杠桿原理就是「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版和阻力)權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
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9)杠桿原理阻力臂和動力臂不共線擴展閱讀: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欲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原理基本有3種類型,第一類的杠桿例子是天平、剪刀、鉗子等,第二類杠桿的例子是開瓶器、胡桃夾,第三類杠桿如錘子、鑷子等。 杠桿分為3種杠桿。第一種是省力的杠桿,如:開瓶器等。第二種是費力的杠桿,如:鑷子等。第三種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如天平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杠桿平衡
Ⅹ 動力臂和阻力臂必須是一體的嗎為什麼謝謝
是的
因為杠桿的五個要素分別是:支點、動力和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動力是指使杠桿轉動的力,阻力是指阻礙杠桿轉動的力。也就是說,在杠桿中有動力就一定有阻力,那麼也就一定有動力臂和阻力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