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按照現在的匯率,1000日元可以換算成多少人民幣
按照現在的匯率,1000日元可以換得58.8062人民幣。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越來越密切,其中匯率在國際貿易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國際貿易中,匯率起著價格轉換和調節國際貿易平衡的作用。匯率作為一國對外貿易的綜合價格指數,調節國內外貿易收支平衡,為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搭建橋梁。
媒介貨幣的引入使得本文在理論上保證了匯率對貿易影響的單向性,避免了反向因果關系的問題。 媒體貨幣的文獻綜述可以看到成為媒體貨幣的實際優勢。 美元之所以成為媒體貨幣,是因為美元匯率相對穩定,美元在國際貿易中使用廣泛,國際化程度高。 因此,要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加快匯率市場化進程,保持匯率穩定,盡快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❷ 8.11匯改後我國的匯率制度還是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嗎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不同於浮動匯率,固定匯率,而是資本管制。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都是中央銀行接受你任何的買賣貨幣的請求,無論數額大小。而中國是不允許你自由兌換外幣的。所以西方一直說中國的匯率沒有市場化。
本次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方式
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中間價
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調整
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❸ 人民幣匯率一周跌去今年全部漲幅究竟是什麼原因惹的禍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6月21日在在岸和離岸市場雙雙跌破6.50關口,僅僅時隔不到一周,6月27日,人民幣匯率又雙雙盤中跌破6.60關口。在經歷了2017年全年升值,今年一季度再度升值3.7%後,4月中下旬,尤其是最近一周人民幣匯率的連跌不止,再度引發了各方對人民幣貶值或將持續的擔憂。
不過,不同於2015年和2016年那場由資金外流引發的人民幣貶值,今年以來,包括外匯儲備和結售匯在內的反映跨境資金流動的數據並未重演此前的大波動行情。綜合多家機構的觀點,美元指數二季度強勢反彈、最近一周市場情緒的干擾以及中美貨幣政策的分化,是本輪人民幣貶值的催化劑。
原因一:美元指數二季度強勢升值
美元重返強勢被視為本輪人民幣貶值的最主要原因。
從年初的92.25附近到6月26日收盤的94.67,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累計上漲了2.5%,而在美聯儲6月加息後,美元指數更是多次沖上95關口,而在今年2月16日,美元指數曾下探至88.2491,相比近期高點(6月21日95.5372),升值幅度則達到了8.2%。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日發表的鷹派講話是支撐美元指數攀升的主要原因。6月20日,鮑威爾稱隨著經濟復甦,美聯儲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理由很強烈。
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但是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升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反映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在二季度依舊保持升值,這也說明人民幣對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數的走高。
「美元指數走強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美國經濟在減稅的刺激下持續回升,而歐元區和日本去年的強勢復甦在今年則開始轉弱。在經濟表現分化的基礎上,美國通脹預期持續升溫,而歐洲經濟還受到政治風險的擾動,導致美、歐的貨幣政策傾向也出現差異。美歐、美日的10年期國債的利差,較今年初分別擴大了60BP和50BP,美元資產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也推升美元走高。」姜超指出。
「(美元指數)短期看不到破百的可能,但上行的空間還是有的,所有人民幣短期承壓可能還會延續。」一位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表示。
原因二:外匯供小於求及情緒波動
外匯市場供求狀況也被視為本輪貶值的一個誘因。
招商證券則認為,最近一周的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的原因只佔四分之一,而外匯供小於求,匯率走弱,供求因素可以解釋人民幣匯率貶值的75%。外匯供求的邊際變化,既受國內股票價格劇烈波動和外匯市場各種傳言引發的恐慌情緒的干擾,也受資本市場資金外流引發的購匯需求的影響。
「這幾天基本是境外帶動境內在跌,市場的購匯情緒比之前明顯增多,雖然不能和2015年、2016年時的相比,市場也形成人民幣將大幅貶值的預期,但人民幣還是有可能承壓的。」上述國有大行外匯交易員同時稱,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快速下跌,那有結匯意願的市場主體可能會選擇繼續觀望,等更好的價格,不過如果跌勢放緩,市場結匯盤有望大量釋放,下跌幅度也將受限。
華創證券也認為,當前的悲觀預期更多停留在情緒面:「我們傾向於認為近期悲觀情緒集中宣洩後,人民幣將重回跟隨美元被動波動的常態。」
原因三:中美貨幣政策悄然變調
美聯儲在6月14日啟動了年內的第2次加息後,中國央行在6月15日的公開市場操作中並未如市場預期般選擇上調公開市場利率,而是選擇了按兵不動。
隨後,央行再度祭出定向降准,且釋放的資金量大幅超過了今年的前兩次,市場傾向於認為國內貨幣政策向中性偏寬松回歸。
國泰君安認為,近幾個交易日的日內交易貶值幅度較大,與6月20日國務院會議公布定向降準的時點重合,顯示中美兩國貨幣政策周期的錯位,加劇了匯率貶值的節奏。
姜超則認為,相比之下,美國通脹有望穩步回升,預計美聯儲年內還有兩次加息,中美貨幣政策短期出現分化。在他看來,中美利差收窄也是此輪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之一,「今年以來,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降,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斷走高,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至60多BP,利差收窄對人民幣匯率也會產生向下的壓力。」
不過,國泰君安認為,相比此前的貶值,央行在匯率操作的指導思想和行為上都有了變化,不再背負所謂「市場化」的包袱,而是在必要時刻使用類似逆周期因子之類手段,增強對於中間價的掌控力,在這種情況下,不應對於人民幣匯率過度悲觀,年內突破前高、甚至破7的概率很小。
❹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連漲,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算不上壞事,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中國所實施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的調節浮動匯率制度,所以市場的供求在匯率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民幣匯率也是由這機制決定。受到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於加強中國關稅預期的影響,導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有所改變,這是市場供求和國際匯市波動的反應。
匯率雙向浮動的常態,要樹立正確理念
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而外匯的管理就需要堅持改革開放,再進一步的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在過去的20年間,人民幣對美元和一攬子貨幣升的時候比較多,貶的時候比較少,而中國的老百姓主要在人民幣上做金融投資,所以金融的保護措施也比較穩妥,購買力也處於穩步攀升的狀態。
但人民幣匯率既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貶值,雙向浮動才是常態,所以,不僅是老百姓,企業和金融機構也難以預測匯率的走勢,所以企業要專注於實體業務,不要投過多的精力,在判斷或投機匯率的趨勢上樹立一個風險中性的財務理念,才能夠應對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
❺ 如何應對波動加大的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匯率突破6.40關口之後不到10天,6.30關口也在1月份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正式告破。1月31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官方收盤價報6.2920,為2015年8月10日以來新高,人民幣從這天開始正式開啟了回補「811」跳空缺口之旅。
1月份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累計升值3.5%,創1994年匯改以來最大單月漲幅。2018年的匯率波動明顯高過以往,在人民幣階段性單邊升值的環境下,匯率的波段頂部在哪裡是一個既難回答但又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
清潔浮動帶來「飛一般的感覺」
2018年人民幣波動高於以往
2018年的中國外匯市場與以往相比有何不同?用「飛一般的感覺」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清潔浮動」的狀態所帶來的匯率波動顯著高於以往,1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約3.5%,這是20多年以來人民幣最大的單月匯率變動幅度。而度量人民幣對一籃子匯率漲跌的CFETS指數也在1月末站上了95.8,接近兩年以來92-96的波動區間上限,這也是2016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是美元貶值,而不是人民幣升值
美元指數的下跌是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升值的主要推手,該指數從去年底的92.12跌至89以下,跌幅為3.5%,恰好與人民幣的升值幅度相當。在G20國家中,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排名第9,與1月上旬我們寫《近期人民幣的升值是否理性?》一文時並未發生變化。
因此,即使人民幣的月度升幅創了新高,我們仍需要對當前的匯率形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當下並不是人民幣在大幅升值,是美元在大幅貶值而已。
通過橫向比較,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在清潔浮動機制下的價格發現功能良好,即沒有讓人民幣匯率的漲幅領先全球,也沒有漲幅滯後跟隨美元大幅波動,總體上做到了對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既然美元是匯市的波動之源,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盡快與美元脫鉤,它愛跌就讓它跌去吧!
企業不應把維穩責任推託給監管
在清潔浮動的匯率機制下,匯率波動明顯被放大,短期會變得很難預料。在這樣的環境下,外貿企業堅持不作為,把維穩責任推託給監管是危險而不負責任的行為。
堅持對外開放,堅持市場供求對要素價格的決定性作用是全面深改的重要目標,匯率市場化改革是為了提升經濟運行的整體效率。我們不能因為高速公路的風險更高而把限速設在40邁,因為高速公路的物流效率遠遠高於普通道路。對於駕駛員而言,系好安全帶並安全駕駛才是正確的應對方案。
面對波動,減少敞口是當務之急
因此,牢牢樹立「風險中性意識」,減少外匯風險敞口是外貿企業的當務之急。雖然從交易的角度看,在這個位置追漲人民幣風險比較高,你一追進去,很容易就遇到回調。但是從風控的角度,該控制的損失還是要控制,企業不能無限制讓匯兌損失繼續放大,畢竟美元反彈夭折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❻ 專家是如何解讀人民幣升值的
人民幣的升值與貶值與其匯率有關。一般別人說人民幣升值了是相對於美元而言。人民幣貶值了也是相對於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上流通的貨幣,所有的國家都可以將其作為外匯存在,因此美元在貨幣行業中是一種大哥大的存在,因此任何國家的壁紙升貶值都是參照美元進行的。當然這只是單一的說該國家的壁紙升貶值,但是如果具體到兩個國家,只是很兩個國家的貨幣了。兩個國家的貨幣有其國內的購買力所決定,因此假設人民幣兌日元升值了,也是說人民幣的購買力是大於了日元。如果人民幣貶值了,那人民幣的購買力就低於了日元。匯率也就是多少人民幣能夠換取日元或者是美元在一種比率也叫做購買力的比率。
與此同時,人民幣的升貶值也與其政策有著極大的關系,貨幣反映的是其綜合國力,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其貨幣的價值就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能成為別的國家的外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牙買加森林體系中,美元就是因為其強大的統治力將美國推向了貨幣的權力最高峰。
❼ 美元=6元人民幣」這樣的話人民幣是升值還是貶值
舉個參考並形容下,你應該就能更好的理解:
目前1美元=6.638人民幣(時間2017-10-2409:33;*具體根據櫃台實際成交價為主)
如果1美元=6人民幣,那就說明美元換人民幣換的少,反過來說人民幣可以換更多的美元,這就說明人民幣是升值了。(不過短期內不現實到6元,也不允許。我國的外貿競爭力會降低很多,不利於良性發展。)
--------------------------------------
補充一點,為了避免你被帶跑偏。升值貶值是相對的,按上邊的例子來說,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是升值了,美元相對於人民幣貶值了。
貨幣升值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這個你應該明白吧,我們作為世界工廠,目前是為了大力出口外銷,所以你懂得~)
-------------------------------------
再補充個貨幣升值對各方面影響:(套網路)
1、升值對進口與出口的影響
按照國際經驗,隨著一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其貨幣具有升值的內在必然性。此次人民幣升值,在本質上講是對人民幣自身價值的重估。也就是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的對外價值發生了變化。對中國的老百姓而言,人民幣升值,表明自己兜里的錢更值錢了。當然,在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中,我們感覺不到升值所帶來的好處與變化。但是,一旦涉及到對外購買行為,這種變化立即就能表現出來。無論消費者身處何地,用人民幣購買國外商品或服務,都會比以前付出得少。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購買外國商品,老百姓可以付同樣的錢享受更多的外國的產品與服務。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那些供養孩子留學的家庭也因此減少了留學的費用,成為此次人民幣升值直接的受益方,同時使境內居民出境旅遊變得更加便宜。但是,相對應的是,外國遊客入境旅遊變得相對昂貴,這對國內的旅遊業而言顯然有不利的影響。
❽ 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主要有哪些影響 和訊網
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避開中等收入陷阱,不光要生產勞動搞實業發展,還要防範發展成果被剪羊毛割韭菜。上世紀末的東南亞經濟金融危機以及拉美國家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都與因匯率波動而被西方國際資本洗劫盤剝有關。匯率波動對於開放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影響很直接很嚴重。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經濟實力落後,為了盡可能地規避匯率波動的影響,我們實行了外匯管制、匯率釘住美元的策略。我國有先見之明和自知之明,讓人民幣堅守家園但不搞人民幣國際化,將我國對外經濟主動地讓給外幣主要是美元來定價和交易結算。我國主動地付出了這個代價,但也成功地防範了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防範了西方國際資本通過匯率戰洗劫盤剝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事實證明這個代價是值得的。反觀東南亞國家由於過早地不自量力地放棄外匯管制推進本幣國際化而成為匯率波動的戰敗方被人洗劫盤剝。
當我國經濟發展到上規模上水平的時候,我國初步建立了獨立自主又能開放包融的具有完整鏈條的規模龐大的現代產業體系及其標准體系的時候,就是到2005年的時候,我國匯改的時機終於成熟了,朝著放開外匯管制、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向逐步地穩健地改革了。我國的實力終於到了既有能力防範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同時又有能力讓人民幣走出去為我國對外經濟定價和交易結算的時候了,不必繼續付出讓美元給我國對外經濟定價和交易結算的代價了。用人民幣國際化來打破美元天花板對我國發展經濟的桎梏和寄生,來拓展和支撐我國發展經濟的新天地。2005年7月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保持了長期緩慢升值短期對美元匯率穩定的狀態,保持了10年的這個狀態是有利於境外接受和持有人民幣的,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但是,由於人民幣美元匯率短期保持穩定,這就有利於促進中美經濟往來也有利於美元為此定價和交易結算,這也讓人民幣很難取代美元為此定價和交易結算。這10年中國對美國出現超巨額順差的輸血供養美國的現象,中國出現超巨額外儲美紙又只能購買美債的現象,這就有人民幣美元匯率短期保持穩定以方便經濟往來的功勞,這也避免了因人民幣升值而影響美元包攬中美經濟往來的定價和交易結算。所以,你可以說這是雙贏,你更可以說血供美國以及美元包攬中美經濟往來的定價和交易結算這是由於中國實力仍然不夠強大而必須繼續付出的代價。
當我國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的時候,也就是我國境內經濟轉型升級初現成效、境外經濟隨著「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布局而開始大力拓展的時候,石油人民幣敢於也急需誕生的時候,就是到了2015年8月的時候,我國再次匯改的時機終於又成熟了,朝著獨立自主地市場化地自由波動的方向改革了,人民幣不再與美元保持短期匯率穩定了,與美元脫鉤了,人民幣匯率走勢開始了長期緩慢升值短期波動不定變化莫測的獨立自由的新姿勢。由於中國及亞太地區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主要是由美元定價和交易結算的,人民幣與美元匯率變化莫測地波動不穩這就不利於中美、中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進而不利於亞太國家與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經濟往來,所以你能看到美國和亞太地區的股市和匯率乃至西歐國家的股市也都受到影響而下跌。這次導致的動靜真的很大呀,這次的人民幣國際化動作以及之前的石油人民幣動作對美元霸權那是致命地打擊呀,打擊了美元為東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的定價和交易結算,所以你也能看到必須由東風41東風5這些專門對付美國的大殺器的試射來為這次匯改開路呀。
那麼,為什麼中國股市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呢?因為中國是實體經濟,中國已成為資本和商品的主要輸出國,而且10年的人民幣國際化努力讓境外不缺人民幣了,讓境外對人民幣有一定的信心了,讓人民幣能夠為中國與其它國家的經濟往來定價和交易結算了。為什麼新姿勢以突然大跌開始呢?因為境外的人民幣老想著睡大覺也能保值增值賺錢,就是不想用來交易流通。大跌就是逼境外人民幣買中國東西,實現人民幣流通循環服務於國際經濟往來,排擠美元。為什麼中國不再在意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呢?因為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和投資的總量已經夠高了不可能再高了;貿易順差也是空前出奇地超巨額,今年頭7個月的順差都達到了3000億美元了,還需要還能夠增加對西方國家出口嗎?中國總理都頭痛這么多外匯怎麼花出去了。這些也就是意味著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關系發展到頂到頭了,中國對外經濟發展必須另尋出路,開辟新天地。新天地就是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布局,與相關國家大力大規模發展經濟往來,人民幣為其定價和交易結算就是順其自然、再好不過的了。西方國家如果還需要保持與中國的經濟往來,那就要多用人民幣來規避匯率波動對經濟往來的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要想更上一層樓,就必須想出這樣的辦法來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往來中多使用人民幣少使用美元。中國的買辦們是不希望用人民幣與西方乾爹們搞貿易搞投資的,但是為了規避匯率風險今後也得考慮多用人民幣了。真是個好辦法,而且是市場的辦法,用西方的市場辦法來打擊西方的貨幣霸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通過以上的三步走,就是貨幣戰爭的持久戰,就是先由戰略防禦再到戰略相持最後到戰略反攻的三步走,最終打破美元霸權實現人民幣國際化,規避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實現中國國際崛起,實現西風壓倒東風向東風壓倒西的歷史轉變,帶領人類走向嶄新未來。這也可以說是毛澤東思想在市場經濟的靈活運用。東南亞國家和拉美國家不懂得本幣國際化要搞持久戰要分三步走,或者沒有實力搞持久戰和控制好三步走步伐。當今的俄羅斯也應該吸取盧布國際化被慘痛打擊的現實教訓,借鑒人民幣持久戰三步走經驗,不能過早和不自量力地維持和推進盧布國際化,應該退回國內先搞戰略防禦。為了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布局,更加便利地與相關國家發展經濟往來,今後人民幣與相關國家貨幣的短期匯率應該做到盡可能地穩定起來,至少要比人民幣美元匯率穩定,與其的長期匯率可以緩慢地變化。這樣彼此之間的相對穩定的匯率就有利於促進各方使用人民幣定價和交易結算,從而促進各方之間的經濟往來;這也能夠讓各方團結起來、相互幫助、一致對付共同的對手——霸權的美元。美元霸權讓美國對外經濟往來不受匯率波動影響,無論美元怎麼升值貶值,美元定價和交易結算能讓美國境內外經濟不受匯率波動影響。但是,美元加息是提高資金使用成本的,是不利於美國經濟復甦的,美國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加息的。一旦中國和其它國家一起打破了美元霸權,這就逼迫美國不得不加息來維持美元地位了;否則美元要面臨崩潰危險,美國也就完了。所以大家一起採取辦法打破美元霸權,這就要了美國命了,讓它再也無法復甦了。這是美國的命門,這也是美國集中精力維持美元霸權而不是主動退縮來集中精力復甦國內實體經濟的原因。
俺還注意到了,有人說匯率大貶是為了促進出口,為了減緩外資流出。俺覺得匯率下跌客觀上的確有這個作用,但顯然這些不是這次匯改的主要目的。俺也注意到了,央行發言人意思說基本面決定人民幣長期還會升值的,央行只是讓匯率更加市場化,也會用市場的辦法通過交易商干預匯率過度波動的。所以俺覺得在央行的授意下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會加大而且會是變化莫測的,不可能一直單邊穩定地貶值的,除非央行和匯率市場上的中國邪路派和腐敗分子的力量仍舊強大囂張。
❾ 什麼是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
中國外匯交易復中心(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人民幣制匯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兌換其他國家的貨幣的比例,也叫人民幣匯價。在匯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更加趨於市場化的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衍生品包括指數衍生產品來控制風險已經迫在眉睫。適時推出人民幣指數及其衍生產品,還有利於佔領市場先機,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尤為重要。推出人民幣匯率指數旨在提供綜合性外匯基準,並為將來推出指數類外匯期貨和期權等衍生品提供合約標的。因此有必要論證人民幣指數的主要功能:對宏觀經濟提供外匯市場的綜合信號,通過開發人民幣指數衍生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對沖工具,並有效促進金融市場的信息效率。
望採納!
❿ 談談對我國匯率的認識 (從歷史回顧、我國對外匯管理體制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方面回答)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了統一的貨幣——人民幣。1949年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幣匯率。四十多年來,在不同的時期,人民幣匯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有著不同的特點。
一、改革開放前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建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50~1952)。由於人民幣沒有規定含金量,因此,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率,最初不是按兩國貨幣的黃金平價來確定,而是以「物價對比法」作為基礎來計算的。也就是說,建國初期人民幣匯率制定的依據是物價水平,這是一種比較市場化的匯率安排。
建國初期,由於國民黨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惡性通貨膨脹和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物價節節上漲。如上海批發物價指數以1949年6月為100,到1950年3月則上漲至2242.93。由於國內物價上漲、國外物價趨跌的價格對比關系,根據前述政策要求,我國人民幣對美元匯價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舊人民幣,調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 元舊人民幣,在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內,人民幣匯價下調49次。至於和其他外匯的匯價,則是根據它們對美元的匯價進行間接套算的結果。
從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隨著國內物價由上漲轉變為下降, 同時,由於美國對朝鮮發動了侵略戰爭,大量搶購戰備物資,美國及其盟國接連宣布一系列對我「封鎖禁運」的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必須降低外匯匯價,以利於推動本國進口。因此,根據當時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國匯率政策的重點也由「推動出口」改變為「進出口兼顧」,並逐步調高人民幣匯價。1952年12月,人民幣匯價調高至1美元=26170元舊人民幣。
這一時期,我國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是美國,對外貿易主要由私營進出口商經營。人民幣匯率的及時調整,可以調節進出口貿易,保證出口的增長。
2.第二階段(1953~1972)。從1953年起,國內物價趨於全面穩定,對外貿易開始由國營公司統一經營,而且主要產品的價格也納入國家計劃。計劃經濟本身要求對人民幣的匯價採取基本穩定的政策,以利於企業內部的核算和各種計劃的編制和執行。同時,由於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的確立,各國之間的匯價在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相對穩定。再加上我國同西方工業國家的直接貿易關系和借貸關系很少,因此,西方各貨幣匯率變動對我國人民幣匯率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在國內物價水平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我國進行建國以來的首次幣制改革。1955年 3月1日,開始發行新人民幣,新舊人民幣摺合比率為1:10000。自採用新人民幣後,1955年至197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直是1美元摺合2.4618元新人民幣。
1971年12月18日, 美元兌黃金官價宣布貶值7.89%,人民幣匯率相應上調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幣。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率政策採取了穩定的方針,即在原定的匯率基礎上,參照各國政府公布的匯率制定,逐漸同物價脫離。但這時國內外物價差距擴大,進口與出口的成本懸殊,於是外貿系統採取了進出口統負盈虧、實行以進口盈利彌補出口虧損的辦法,人民幣匯率對進出口的調節作用減弱。
3.第三階段(1973~1978)。1973年3月以後,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解體,西方國家普遍實行了浮動匯率制。為了避免西方國家通貨膨脹及匯率變動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我國從1973年開始頻繁地調整人民幣對外幣的匯率(僅1978年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就調整了61次),而且在計算人民幣匯價時,採用了釘住加權的「一籃子」貨幣的辦法,所選用的「籃」中貨幣都是在我國對外貿易的計價貨幣中佔比重較大的外幣,並以這些貨幣加權平均匯價的變動情況,作為人民幣匯價相應調整的依據。
這一時期人民幣匯價政策的直接目標仍是維持人民幣的基本穩定,針對美元危機不斷發生且匯率持續下浮的狀況,人民幣匯率變動較為頻繁,並呈逐漸升值之勢。1972年為1 美元=2.24元人民幣;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幣;1977年為1美元=1.755元人民幣。
自5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我國一直實行的是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對外自我封閉,對內高度集權,直至80年代初,國家外匯基本上處於零儲備狀態,外貿進出口主要局限於社會主義國家,且大體收支平衡,國內物價水平也被指令性計劃所凍結,盡管人民幣匯率嚴重高估,但它並未帶來明顯的消極影響。
二、改革後的人民幣匯率安排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人民幣匯率安排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979~1984)。1979年我國的外貿管理體制開始進行改革,對外貿易由國營外貿部門一家經營改為多家經營。由於我國的物價一直由國家計劃規定,長期沒有變動,許多商品價格偏低且比價失調,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懸殊且出口虧損的狀況,這就使人民幣匯價不能同時照顧到貿易和非貿易兩個方面。為了加強經濟核算並適應外貿體制改革的需要,國務院決定從1981年起實行兩種匯價制度,即另外製定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繼續保留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價。這就是所謂的「雙重匯率制」或「匯率雙軌制」。
1980年人民幣官方牌價為1美元=1.5元人民幣。從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間, 我國實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貿易外匯1美元=2.80元人民幣;官方牌價即非貿易外匯1美元=1.50元人民幣。前者主要適用於進出口貿易及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後者主要適用於非貿易外匯的兌換和結算,且仍沿用原來的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
隨著美元在80年代初期的逐步升值,我國相應調低了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使之同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相接近。1984年底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已調至1美元=2.7963元人民幣,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持平。
2.第二階段(1985~1990)。在人民幣雙重匯率制下,外貿企業政策性虧損,加重了財政補貼的負擔,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外國生產廠商對雙重匯率提出異議。1985年1月1日,我國又取消了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重新恢復單一匯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幣。
事實上,1986年隨著全國性外匯調劑業務的全面展開,又形成了統一的官方牌價與千差萬別的市場調劑匯價並存的新雙軌制。而且當時全國各地的外匯調劑市場,在每一時點上,市場匯率水平不盡相同。這種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制一直延續到1993年底。其間,外匯調劑市場的匯率形成機制,經歷了從開始試辦時的人為定價到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過程。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物價上漲速度加快,而西方國家控制通貨膨脹取得一定成效。在此情況下,我國政府有意識地運用匯率政策調節經濟與外貿,對人民幣匯率作了相應持續下調。1995年8月21日,人民幣匯率調低至1美元=2.9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 日再次調低至1美元=3.00元人民幣;同年10月30日又調至1美元=3.20元人民幣。
從1986年1月1日起,人民幣放棄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做法,改為管理浮動。其目的是要使人民幣匯率適應國際價值的要求,且能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
1986年7月5日,人民幣匯率再度大幅調低至1美元=3.7036元人民幣。1989年12月16日,人民幣匯率又一次的大幅下調,由此前的1美元=3.7221元人民幣調至當日的4.7221 元人民幣。1990年11月17日,人民幣匯率再次大幅下調,並由此前的4.7221調至當日的5.2221元人民幣。
從改革開放以後至1991年4月9日的十餘年間,人民幣匯率政策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別實施過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與公布牌價並存的雙重匯率體制,以及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多重匯率體制;二是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按市場情況調整,且呈大幅貶值趨勢,這與同期人民幣對內實際價值大幅貶值以及我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基本上相適應的;三是在人民幣官方匯率的調整機制上,做過多種有益的嘗試,如釘住一籃子貨幣的小幅逐步調整方式以及一次性大幅調整的方式,這些為以後實施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奠定了基礎;四是市場匯率的機制逐步完善;五是市場匯率的調節作用在我國顯得越來越大。
3.第三階段(1991~1993)。自1991年4月9日起,我國開始對人民幣官方匯率實施有管理的浮動運行機制。國家對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改變了以往階段性大幅度調整匯率的做法。實際上,人民幣匯率實行公布的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即外匯調劑價格)並存的多重匯率制度。
我國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主要指人民幣官方匯率的有管理的浮動,其基本特點是,我國的外匯管理機關即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我國改革開放與發展的狀況,特別是對外經濟活動的要求,參照國際金融市場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動情況,對公布的人民幣官方匯率進行適時適度、機動靈活、有升有降的浮動調整。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調低,但仍趕不上水漲船高的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
4.第四階段(1994~2005)。從1994年1月1日起,我國實行人民幣匯率並軌。1993年12月31日,官方匯率1美元兌換人民幣5.8元;調劑市場匯率為1美元兌換人民幣8.7元左右。從1994年1月1日起,將這兩種匯率合並,實行單一匯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定為1 美元兌換8.70元人民幣。同時,取消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實行銀行結匯、售匯制度,禁止外幣在境內計價、結算和流通,建立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改革匯率形成機制。這次匯率並軌後,我國建立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趨穩,並一直保持在1美元=8.3元左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外匯管理體制相繼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尤其是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我國政府承諾:在2000年之前,將實現經常項目下人民幣可兌換。
事實上,1994年我國已開始實行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下「有條件」的可兌換,並已削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中的絕大多數限制,如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重匯率安排已完全廢除,而絕大多數經常項目交易的用匯和資金轉移也不再受到限制。
1996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消除了若干在1994年後仍保留的經常帳戶下非貿易非經營性交易的匯兌限制;1996年7月, 又消除了因私用匯的匯兌限制,擴大了供匯范圍,提高了供匯標准,超過標準的購匯在經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核起初後即可購匯;1996年7月1日,我國將外商投資企業也全面納入全國統一的銀行結售匯體系,從而取消了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尚存的經常項目匯兌限制。
1996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致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將不再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14條第2款所規定的過渡性安排,並正式宣布:自1996年12月1日起, 我國將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第2款、第3款和第4款的義務,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從此不再限制不以資本轉移為目的的經常性國際交易支付和轉移,不再實行歧視性貨幣安排和多重匯率制度。
2001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郭樹清指出,根據中美1998年簽訂的有關協議,中國承諾將擴大人民幣彈性。因此,如果現在中國選擇釘住其它幣種或採取一攬子貨幣聯系匯率制度,不但會違背承諾,還是一種後退。增加匯率彈性是現實的選擇。中國現階段仍將以穩定匯率為主,同時用足每日3‰的匯率浮動區間,使市場逐漸適應匯率波動。今後將採取措施,提高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如有效利用銀行間市場匯率浮動區間;調整銀行結售匯周轉頭寸管理政策;進一步完善結匯制度。
三、人民幣匯率安排的新階段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5〕第 16 號文——關於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相關事宜公告。其主要內容如下: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2)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
(4)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上下一定幅度內浮動。
(5)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一次的人民幣匯率安排改革的核心是放棄單盯美元,改盯一籃子貨幣,以建立調節自如、管理自主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更富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從此次人民幣短期升值來看,這將有利於緩解國際收支失衡的巨大壓力,同時,釋放人民幣潛在的升值壓力,並能淡化人民幣兌美元的國際矛盾。從長遠戰略來看,人民幣匯率新機制的建立,將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匯率安排的市場化改革進程,最終為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實現可兌換創造漸近條件。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簡單的說就是從管理匯率制度逐步過度到以市場供求決定的浮動匯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