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跨國企業匯率案例

跨國企業匯率案例

發布時間:2022-06-18 20:09:22

❶ 跨國投資公司規避外匯風險的案例

BSI法 LSI法規避外匯風險

百富勤破產案例

❷ 某跨國企業子公司財務報告與母公司合並,過程中遭遇的匯率風險屬於什麼風險

D。因為,匯率風險分為會計風險、經濟風險、交易風險。其中會計風險是指匯率變動造成合並財務報表的變動程度。資料來自跨國財務管理課本。

❸ 匯率制度與外匯管制的案例,越多越好!

各國貨幣之所以可以進行對比,能夠形成相互之間的比價關系,原因在於它們都代表著一定的價值量,這是匯率的決定基礎,也是匯率的產生原因。 在金本位制度下,黃金為本位貨幣。兩個實行金本位制度的國家的貨幣單位可以根據它們各自的含金量多少來確定他們之間的比價,即匯率。 財富生活 如在實行金幣本位制度時,英國規定1英鎊的重量為123.27447格令,成色為22開金,即含金量113.0016格令純金;美國規定1美元的重量為25.8格令,成色為千分之九百,即含金量23.22格令純金。根據兩種貨幣的含金量對比,1英鎊=4.8665美元,匯率就以此為基礎上下波動。 財富生活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 財富生活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1)購買力平價 (PPP) 購買力平價理論規定,匯率由同一組商品的相對價格決定。通貨膨脹率的變動應會被等量但相反方向的匯率變動所抵銷。舉一個漢堡包的經典案例,如果漢堡包在美國值 2.00 美元一個,而在英國值 1.00 英磅一個,那麼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匯率一定是 2 美元每 1 英磅。如果盛行市場匯率是 1.7 美元每英磅,那麼英磅就被稱為低估通貨, 而美元則被稱為高估通貨。此理論假設這兩種貨幣將最終向 2:1 的關系變化。 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不足在於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並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另一個不足是它只適用於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另外,除了通貨膨脹率和利息率差異之外,還有其它若干個因素影響著匯率,比如:經濟數字發布/報告、資產市場以及政局發展。在 20 世紀 90 年代之前,購買力平價理論缺少事實依據來證明其有效性。90 年代之後, 此理論似乎只適用於長周期(3-5 年)。在如此跨度的周期中,價格最終向平價靠攏。 (2)利率平價 (IRP) 利率平價規定,一種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升值(貶值)必將被利率差異的變動所抵銷。如果美國利率高於日本利率,那麼美元將對日元貶值,貶值幅度據防止無風險套匯而定。未來匯率會在當日規定的遠期匯率中被反映。在我們的例子中,美元的遠期匯率被看作貼水,因為以遠期匯率購得的日元少於以即期匯率購得的日元。日元則被視為升水。 20 世紀 90 年代之後,無證據表明利率平價說仍然有效。與此理論截然相反,具有高利率的貨幣通常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因對通貨膨脹的遠期抑制和身為高效益貨幣而增值。 (3)國際收支模式 此模式認為外匯匯率必須處於其平衡水平——即能產生穩定經常帳戶余額的匯率。出現貿易赤字的國家,其外匯儲備將會減少,並最終使其本國貨幣幣值降低(貶值)。便宜的貨幣使該國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價格優勢,同時也使進口產品變得更加昂貴。在一段調整期後,進口量被迫下降,出口量上升,從而使貿易余額和貨幣向平衡狀態穩定。 與購買力平價理論一樣,國際收支模式主要側重於貿易商品和服務,而忽視了全球資本流動日趨重要的作用。換而言之,金錢不僅追逐商品和服務,而且從更廣義而言,追逐股票和債券等金融資產。此類資本流進入國際收支的資本帳戶項目,從而可平衡經常帳戶中的赤字。資本流動的增加產生了資產市場模式。 (4)資產市場模式 目前為止的最佳模式。 金融資產(股票和債券)貿易的迅速膨脹使分析家和交易商以新的視角來審視貨幣。諸如增長率、通脹率和生產率等經濟變數已不再是貨幣變動僅有的驅動因素。源於跨國金融資產交易的外匯交易份額,已使由商品和服務貿易產生的貨幣交易相形見絀。 資產市場方法將貨幣視為在高效金融市場中交易的資產價格。因此,貨幣越來越顯示出其與資產市場,特別是股票間的密切關聯。

❹ 匯率變動對大型跨國企業和中小型外向型企業的影響分別是什麼

大型跨國企業有專門的財務部門 可以利用衍生品什麼的對沖掉利率的風險,所以在匯率變動的情況下 他們的應對方法更多一些
而且他們本身也會進行一些匯率的投機(雖然很危險)

而中小外向型企業,基本就只有接受匯率變化給他們的好處和劣勢,如果形式太不樂觀,他們就知道倒閉。浙江一帶那麼多出口型小企業的倒閉就很能說明問題

當然 相同點是 如果他們的主要收入都是RMB RMB匯率上升之後 他們的出口一般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差別僅僅是大企業方法手段多一些 可以用更多的技術上的東西規避 減少損失

❺ 論文:匯率變動對浙江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其對策

人民幣升值對浙江經濟的深遠影響及對策

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長期趨勢,總的對浙江經濟是有利的。央行7月21日宣布人民幣升值,標志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市場化改革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很可能意味著發展和改革的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一、人民幣升值的宏觀背景

1、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生產力增強的必然趨勢

改革開放至今,人民幣匯率經歷了由貶值到緩慢升值的倒U字型變化過程(見圖1)。從1994年開始,人民幣進入了長期緩慢升值階段。也就是在這一年前後,中國經濟出現了由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重大變化。從宏觀指標看,全社會物價指數開始下降;而從體制上看,非國有企業開始全面替代國有企業。人民幣由貶轉升表明,一方面是在長期貶值後,人民幣回歸到真實匯率,而在另一方面,則是生產力水平的持續上升支持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

生產力增強必然導致本幣走強。在制度變遷和技術進步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經濟迅猛發展。1978年至2004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9.4%,以人民幣為單位的名義GDP累計增長了21倍。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明顯快於美國。1990—2001年,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6.75倍,扣除價格因素則提高了3.58倍;美國提高了1.52倍,扣除價格因素則僅提高1.29倍。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成本下降,再加上中國企業積極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商品競爭力明顯增強,吸引了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於中國商品的極大需求,而這又引發了中國外匯順差的持續上升。

1994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金融資本項目順差一直呈增長態勢(見圖2),形成了一種雙順差狀況。2004年,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累計高達6368億美元。匯率是貨幣的價格,由外匯市場上本幣和外幣的供求關系來確定。如果外匯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超過人民幣的供給,人民幣就會面臨升值壓力,反之則面臨貶值壓力。我國經濟十多年持續增長、累積額高達6000多億美元的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市場上形成了對人民幣的巨大需求。正是在這種需求的拉動下,人民幣升值成為一個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持續十多年的國際收支雙順差致使我國的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截至今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額高達7110億美元,這雖然有國際炒家的因素,但誘因卻是國力增強所引發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巨額外匯儲備遠遠超過了基於正常需要的安全儲備,並由此而進一步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持有過量的外匯儲備會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同時也會造成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特別是持有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遠遠低於外商來華投資的收益率(差額約為10%),大量利潤被外國人賺走。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高人民幣幣值有利於克服資源配置的扭曲。

2、人民幣升值不會重蹈日本覆轍

一些人士喜歡引用日本的案例,來說明本幣升值的不良後果。更有人把此政治化,說壓本幣升值是美國人搞垮一國經濟的陰謀,其實這些都是缺乏說服力的。

應該說,日元升值並不是當前日本經濟頹勢的元兇。日元升值始於1971年8月26日,日本由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轉為浮動匯率制。當年12月8日,按照斯密森協定,日元從360日元兌換1美元,升值到308日元兌換1美元。在此之前,日本已經歷了自1955年至1970年,長達15年的經濟快速增長。然而這以後,即1970年至199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仍高達9.2%。從下圖可以直觀地看到,1970年以後,日元持續升值,而日本的年度GDP增長,卻相對穩定地保持8%左右,最高年份為21.8%,最低年份為4.1%。1990年以後,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經濟增長速度一直較低,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經濟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拿日本經濟來類比中國經濟,其實還忽略了中日經濟的兩個巨大差別。一是內需差別。中國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看中的也是中國巨大的市場資源。因此人民幣升值後,即使出口受到一定影響,也可以通過開發國內市場來彌補總需求不足。日本是小國,內需有限,特別是日本政府長期採取保護國內農業、中小企業主利益的政策,進一步導致總體經濟缺乏較強競爭力。二是要素成本差別。日本是典型的資源小國,經濟快速增長導致其國內要素價格急劇上升,最典型的如職工平均現金收入快速增長。1970年,日本職工的月平均收入為7.6萬日元,1990年上升到37.0萬日元,上升了4.9倍,如果以美元計算,則上升了13.0倍[1],成本上升削弱了日本商品競爭力。雖然中國的自然礦產資源並不豐富,但勞動力價格將長期具有較強競爭優勢。

3、人民幣升值為何如此艱難

2002年底以來,人民幣就已經面臨升值的顯性壓力,尤其是2004年10月央行加息後,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大。其實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人民幣面臨的也主要是升值壓力。從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到開始升值,歷時三年多,正反映了人民幣升值一個艱難的政策抉擇,這里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升值結果很難判斷。經濟運行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復雜過程,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預期,很難做出具體的量化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幣升值必將「牽一發而動全局」,萬一出現不可控局面,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因此人民幣匯率調整必須全面考慮,統籌協調,慎之又慎。尤其是現階段,國際游資大量入境豪賭人民幣升值,而國內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不成熟,金融機構抵禦抗風險能力較弱。在這樣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時機、幅度、方式等,更需謹慎選擇,稍有差錯,可能就會造成經濟的巨大波動。

其次是長期低估人民幣匯率所導致的路徑依賴。人民幣被低估,使得出口部門具有價格優勢,形成了出口企業低匯率的路徑依賴。很多出口企業依靠低價格獲取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靠「跑量」贏得大量外匯,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而人民幣升值幾乎可以肯定會給依靠低價競爭的出口企業帶來較大壓力,從而將打破利益分配格局,這就必然會遭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因此,人民幣升值必須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處理好多方面關系。

二、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有利有弊。從宏觀和長遠來看,如果宏觀經濟政策處理較好,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就當前而言,人民幣升值所帶的不利影響,大都是短期和局部的,不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全局。

1、出口額不會大幅度銳減。

首先,匯率調整的國際經驗證明「匯率升值必定打擊出口」的觀點沒有經驗依據。日本和德國都經歷過貨幣大幅度升值,但這兩個國家的出口不降反升(見圖4、圖5)。1971年「尼克松沖擊」後,日元對美元匯率從360:1上升到308:1。之後日元逐漸升值,到1984年上升到231日元兌1美元,而與此同時,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則呈上升態勢。以日元計算,1985年日本對美國出口總額為42.9萬億日元,比1970年增長6倍,平均每年增長12.7%。70年代是德國馬克升值最快的時期,雙邊匯率從1970年的3.68馬克兌換1美元,升值到1979年的1.73馬克兌換1美元,累計升值1.13倍,而在這期間德國外貿出口額則增長了1.5倍,且一直保持較大順差。

其次,浙江以工業製成品為主的出口結構決定了人民幣升值不會造成出口的急劇銳減。出口商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初級產品,另一類是工業製成品。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初級產品趨同率較高,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人民幣升值後,初級產品出口有可能受此影響而減少。但從浙江情況看,初級產品的出口比重逐年降低,2003僅占出口總額的5.1%,因此對貿易出口的整體影響不大。工業製成品的生產具有國際化特徵,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以及機器設備等,人民幣升值後,企業進口原材料、機器設備成本將會降低,給企業提供了一定的降價空間,緩解了人民升值所帶來的價格壓力。更重要的是,工業製成品的產品差異較大,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影響,主要是看與相關國家產品的比價關系。從我國產品近幾年大幅壓價競爭的情況看,我國低層次工業製成品與其它國家相比具有巨大的價格優勢,即使因人民幣升值而小幅提價,也不一定會高於別的國家和地區,從而不至於較大程度地影響我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再次,低廉的勞動成本使得出口企業可以承受一定的升值壓力。浙江是中國勞動密集產品生產的一個典範,由低工資所支撐的國際競爭力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低廉的勞動成本成為浙江商品在世界市場上具有明顯價格優勢的主要支撐。根據2002年《貿易與發展報告》的計算,在17個重要樣本國內,中國的單位勞動工資最低,美國工資是中國工資的50倍。勞動力成本的低廉並不會被出口價格的上漲而完全抵消。人民幣升值後,如果幅度不是非常大,勞動力成本依然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使得出口企業可以採取降價策略來緩解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出口不會因人民幣升值而大幅減少。

最後,匯率不是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工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才是導致出口迅速增長的關鍵。從歷史上看,自1994年以來,人民幣實際匯率一直處於升值趨勢,但中國出口卻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1994—2002年,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2001年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的名義匯率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實際匯率升值幅度分別為18.5%,39.4%和62.9%,而此期間中國對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長率分別為17.3%,11.5%和14.1%;浙江對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長率分別為23.9%,20.7%和14.7%。這說明匯率不是左右出口的關鍵,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才是核心因素。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出口部門的勞動生產率保持了高於美國1.5—2倍的增長速度,浙江又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只要保持了勞動生產率的較快提高,出口額自然也會不斷增長。

2、外商直接投資不會大規模下降

1994—2003年我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總計290.0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37.2%,外資企業已成為促進我省經濟增長和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引入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的重要方式。人民幣升值後,外商直接投資不會大幅下降,因為外資企業來華投資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看好13億人口的大市場。世界上已經不可能再找到第二個如此巨大的潛在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外資公司大量進入中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台灣的康師傅集團進入大陸市場前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進入祖國大陸後,巨大的內地市場使其迅速成長為中國國內最大的台資食品公司,獲得了「中國面王」的美譽。

二是充分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我國勞動力工資水平相當低下,以1998年製造業名義工資水平衡量,中國勞動力成本只有美國的1/50,日本的1/30,甚至只有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1/4~1/5。這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長期集約化經營的農業,造就了中國農民特別善於吃苦的優良品質,以及思維與身體的靈巧性。

三是相似文化傳統的感召力。浙江外資企業中,港資、台資企業佔了一半左右。大陸和港台地區具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傳統,高度的文化認同感是這些企業來華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民幣的小幅升值並不會對這類外資引入構成重大影響。

外資迅速增長的這三點主導因素都具有明顯的長期性特徵,因此外商直接投資不會因為人民幣對外價格水平的上升而迅速逆轉。2003年「非典」肆虐的特定背景下,我省利用外資仍然取得可觀成績即可證明這一點。

3、不會出現大面積失業

就業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很多人擔心人民幣升值後,會嚴重影響總需求,從而造成大面積的失業,影響社會穩定。這種擔心是沒有道理的。

匯率調整主要通過兩個渠道對就業產生影響,一是人民幣升值將引起進出口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影響出口,最終影響就業;二是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外商直接投資,進而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繼而波及到就業狀況。根據前面的分析,人民幣升值後,企業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都不會出現根本性逆轉,因此就業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此外,2002年以來中國內需十分旺盛,央行從2003年年初就開始利用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貨幣,7月後又採取了一些加大控制國內貸款力度的貨幣政策。到目前為止,內需仍然有自動擴張的傾向。人民幣升值後,只要內需保持穩定增長,就可以抵消升值對外需的影響,維持總需求的穩定。在總需求保持穩定增長情況下,就業可能會在人民幣升值後出現小幅波動,但不太會造成大面積失業。

三、人民幣升值對浙江的六大影響

人民幣升值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有利於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次匯率調整雖然只升值了2%,但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意味著匯率形成機制向市場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浙江市場化程度較高,市場主體更加成熟理性,更容易抓住匯率變動所表達出來的價格信號,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提高經濟發展效率。

(一)有利於更好地利用境外資源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增加居民福利。2003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萬元,人民幣升值2%,相當於每個人增加了262元的對美國商品的購買力。這可以擴大居民對國外進口商品的購買,降低出國留學和旅遊成本。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利用國外資源。資源、技術等要素制約將是浙江經濟的長期問題。最近幾年,浙江進口鐵礦石、原油等基本資源快速增長,2004年比2003年分別增長了325%和140%。人民幣升值,進口成本降低,對浙江是一個利好消息。據杭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浙江進口146.1億美元,按照升值後的人民幣匯率計算,可以節省23.4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利用國外先進知識。人民幣升值,購買力提升,國內企業能以較低費用,加大直接購買境外專利、技術和裝備的力度,同時增加派遣管理、技術人員出國學習。湖州久立特殊鋼有限公司,前不久簽約進口一台單機壓力在全球排第9位的熱擠壓機,價值975萬歐元,人民幣升值2%以後,企業將少支付225萬元人民幣。

(二)有利於加速勞動力向第三產業流動

人民幣升值後,降低了企業進口成本,會形成擴大進口機器設備等高科技產品的局面;與此同時,對出口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勞動成本的相對提高,因此會出現用境外資本貨品替代國內勞動的情形,即企業擴大機器設備進口,利用新科技的高效率減少對企業工人僱傭。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會造成一定數量的人員失業。

但這一過程將加快提高製造業的整體生產效率,提高製造業工人的工資收入,從而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這就為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這樣,高科技所替代下來的就業人員將會被第三產業所吸納,形成勞動力向第三產業的加快轉移,從而使得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也符合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

(三)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首先,人民幣升值可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人民幣升值後,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將會受到抑制,企業利潤空間降低。為了在競爭中生存下去,企業不得不轉變競爭方式,一方面將更加關注國內市場,而不是一味追求出口,成為跨國公司的一個車間;另一方面將努力轉變出口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所佔的比重,這會迫使企業提高科技水平,形成加快轉變產業結構的壓力。此外,人民升值後,進口成本降低,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境外知識、技術、先進設備等,降低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本。

其次,人民幣升值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浙江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和資源壓力越來越嚴重,幾乎已經到了承受的極限。浙江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高3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低10多個百分點。2003年人均能源消費、人均年用電比「九五」末分別增長了23%和100%。一些出口產品就是在依靠高耗能、高污染生存,是國外轉嫁環境壓力的產物。人民幣的適當升值將使低能耗高環保的高技術設備進口成本降低,進口數量增加,有效減少資源的浪費,減輕環境壓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優勝劣汰」效用,淘汰部分能源消耗大、產品附加值低的出口企業,逐步轉變向世界廉價拍賣我們珍貴資源的現象,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四)有利於減少貿易摩擦和改善貿易環境

浙江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缺乏核心技術的工業製成品為主,這些產品大致占出口總額的80%以上。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主要依靠低價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出現貿易摩擦在所難免。2002—2004年,浙江共遭遇國外「二反二保」和「337調查」案件71件,涉案企業2496家、涉案金額15億美元,分別佔全國的45%、50%和60%,浙江已成為遭受反傾銷、保障措施等立案調查最多的省份。

從短期看,人民幣升值後產品的出口價格會提高。但由於我省出口產品價格已非常低,即使適當提高價格,產品仍將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且有助於減少其它國家對中國提出產品低價傾銷的訴訟。浙江部分出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相當高,如果利用這種市場優勢,適當提高產品價格,反而可能增加利潤。人民幣升值也向世界表明了我國對待匯率改革的態度,歐美等國必然會隨之調整對華貿易政策,減少各類貿易摩擦的次數。

從長期看,人民幣匯率調整雖然只有2%的增幅,但卻說明了一個信號:人民幣正在向真實匯率回歸。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今後必須調整其低價競爭策略,以提高質量、款式、功能和售後服務等方面取勝,提高其在國際分工和價值鏈中的位置,增加產品附加值,使出口貿易逐步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而這顯然是有利於減少貿易摩擦的。

(五)有利於加速我省企業走向世界的進程

浙江省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雄厚,具有典型的「藏富於民」的特徵。全省存款余額2003年達1475.8億元,從1990年算起,平均每年增長27.8%。但由於經濟和金融結構的不完善,儲蓄轉為投資的傳導機制受阻,大量剩餘資本在尋找獲利機會。在股市不景氣的情況下,資本瘋狂湧向房地產市場,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溫州炒房團」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省並不缺少投資資金,缺乏的是投資機會。

人民幣升值後,可以用較少的貨幣購買更多的國外資源,將刺激企業發展對外投資,實行跨國經營,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而不必擔心貿易壁壘的制裁。縱觀國外跨國公司的發展歷程,低級階段是單純的產品出口,高級階段則是直接投資,實行現地生產。浙江企業要率先走向世界,也必然需要經歷這一過程。人民幣升值將加速這一進程的實現。

(六)人民幣升值的若干不利影響

浙江經濟具有明顯的外向型特徵,2004年浙江省外貿總額為852.3億美元,外貿依存度到高達66%,出口依存度高達43%。對浙江這樣一個出口大省而言,人民幣升值也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打擊出口企業。對紡織業等低附加值產品沖擊最大。浙江有很多出口額在200萬美元以下的小紡織企業,紡織業的利潤一般不足10%,而這些小企業的利潤僅在3%左右,一次性升值2個百分點,對企業的打擊不小。

——影響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升值將使同量的外幣折算成人民幣的價值下降,就會使得外國投資者利潤減少,投資自然減緩。

——影響就業。我省的出口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在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利潤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很可能用壓低工人工資、減少工人數量的方法來轉嫁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這會給就業帶來一定的沖擊。

——擴大收入差距。人民幣升值後,用美元表示的收入增加了。但只有能夠購買進口高檔產品的中高收入群體才能真正享受到升值的好處。此外,人民幣升值後,滬深股市上揚,受益的也是有投資能力的中高收入群體。收入差距會因人民幣升值而有所擴大。

四、積極把握人民幣升值形成的新發展階段特徵,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德國,本幣升值都會推動本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日本經驗更是表明,本幣進入升值過程以後,一國經濟社會起碼還有20年左右的快速發展期。人民幣升值同樣表明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大致有五個重要特徵。

一是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更高,市場對資源配置將發揮更大的基礎性作用;二是中國經濟競爭力上升,在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走強;三是商品和勞務的低價優勢開始弱化,形成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壓力;四是中國經濟進一步接軌全球經濟,至少會逐漸在貿易、商品價格等方面形成內外經濟一體化格局;五是浮動匯率制度導致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強,但只要靈活地進行相機抉擇的宏觀調控,將有利於激活經濟社會內部的積極因素,且增強了要素合理配置的敏感性

充分把握人民幣升值所形成的新發展階段的若乾重要特徵,加快轉變浙江經濟增長方式,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就政府而言,應該借人民幣升值的契機,進一步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企業而言,在短期內可以利用各種金融手段來規避匯率風險,也可以採取向經銷商轉嫁負擔等辦法來降低人民幣升值的損失,而從長期看,則應化壓力為動力,加快技術進步,加快調整產品結構,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抓住匯率變動機遇優化資源配置機制。匯率不僅僅是一種政策工具,而且也是一種價格。作為價格,匯率在市場經濟中應由市場決定;作為政策工具,調整匯率是要影響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因此,匯率的變動能否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關鍵就在於市場機制是否完善,在於市場主體能否及時靈敏地能對匯率調整做出反應。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市場化程度較高,當前應以產權改革為抓手,加快由初級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變,提高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水平。只有在市場體制完善的狀況下,市場競爭主體才能准確地把握匯率所傳遞的國內外價格信息,正確地進行成本和盈利的國際比較,從而使進出口貿易真正建立在比較利益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競爭力。當前要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進程,如減少政府對於工業用地出讓的行政干預,提高工業用地的招標、掛牌和拍賣比重;加快政府改革步伐,以一個更具創新精神的政府,低成本地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良好運行;加快提升誠信水平,強化政府監管力度,維護和優化市場經濟秩序。

2、實施進口戰略,加大利用境外先進知識等資源的力度。人民幣升值給我省企業帶來了出口壓力,但也降低了我省利用境外先進知識等資源的成本,這對既遭遇自然礦產資源制約,又受著知識缺乏制約的浙江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因此,要從「借力」發展和開放促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要像抓出口一樣,研究和實施進口戰略,加快引進境外先進知識,積極利用境外礦產資源。要系統地研究和加大出國留學培訓、引進專利和技術裝備、采購先進商品、購買能源原材料等。通過利用境外先進知識,購買礦產資源,來優化進口結構,來用好浙江的巨額外匯,加快提升浙江經濟社會的知識水平,緩解浙江的資源制約,走出產業結構的路徑鎖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3、強化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建設,把成本上升因素轉嫁給經銷商。向境外經銷商轉嫁成本,是出口商緩解人民幣升值成本壓力的一個重要策略。但是單個企業勢單力薄,需要在政府引導下,由非政府的行業組織牽頭和出面,增強與境外經銷商的價格談判能力。行業協會也要抓住這一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事實上,我省一些企業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較高佔有率,我們在價格上具有較強的談判能力,可以要求和客戶共同分擔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利潤損失。比如紹興豪納紡織品貿易有限公司與沙烏地阿拉伯某外商簽訂的出口合同中,1米(長1.5米、寬1米)「捷達化纖面料」單價比以前提高了3美分,增幅為4.3%,這就能有效地和經銷商一起分擔人民幣升值帶來成本上升壓力。

4、增強核心競爭力,轉變外貿出口結構。企業不可能長期依靠匯率、利率等外在政策的保護實現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產品的內在競爭力,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藉助人民幣升值機會,企業應合理安排好進口計劃,加大先進技術和高科技產品的進口力度,提高企業科技水平。提升企業品牌內涵,創建品牌的國際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和產品結構調整,實施多元化戰略,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由產品輸出到品牌輸出和資本輸出。

5、加強對人民幣匯率的長期研究。人民幣匯率調整將對浙江經濟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我所今後將作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也希望有關部門能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在全省組織科研力量,進行定期研討,深入研究人民幣升值趨勢下的浙江經濟應對之策。

❻ 關於貿易匯率

1 計算成本報價時以預計收款時的匯率來計算
2 可以通過和銀行進行遠期結售匯控製成本,即在一定時間內鎖定匯率。
3 現在還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可以歐元做為國際結算貨幣,歐盟區是可以,其他國家就不一定了。可以歐元結算的爭取用歐元結算。

❼ 內部價格轉移的內部轉移價格案例分析

案例一:我國跨國公司的內部轉移價格運用隨著跨國公司經營范圍的不斷拓展,跨國公司的內部轉移價格策略的影響也日益為人詬病。目前,我國已批准成立了40多萬家外企,相當數量的外企通過各種避稅手段轉移利潤,造成從賬面上看,外企大面積虧損,虧損面達60%以上,年虧損金額達1200多億元。按照稅法的規定,以後的盈利是可以彌補前年度的虧損,因此,我國每年要少征外企所得稅約300億元。由此可以看出,跨國公司利用內部轉移價格為自身帶來的利益是相當大的,這也是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積極引進外資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國內現有的理論研究往往側重於如何防範外資企業通過內部轉移價格進行避稅的問題,但實際上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鼓勵我國的跨國公司走出去,充分利用內部轉移價格為自身謀取更多的利益。
一、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價格的概念、特點與形式
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價格(Transfer Price),又稱調撥定價或轉移定價,是跨國公司內部,包括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進行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所實行的價格,通常稱為轉移價格,包括轉移高價和轉移低價兩種。
跨國公司採用轉移價格的目的是通過轉移價格來控制其設在國外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使它們服從該跨國公司集團的全球戰略目標,實現整個公司的利潤最大化。
這樣足可以表明轉移價格具有破壞性(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狀態)、隱蔽性(國際避稅和調節集團內部利潤分配)、壟斷性(高新技術或產品的轉移尤為明顯)和不完全競爭性(偏離市場正常交易價格和規避風險)等特點。轉移價格的運用形式也是花樣百出,主要有:。
①通過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交易價格來影響產品的成本;
②通過對子公司固定資產的出售價格或使用年限的控制來影響子公司的產品成本,實現母、子公司間利潤的轉移;
③通過對專利商標、等無形資產轉讓收取的特許權使用費,轉移利潤;
④通過管理、咨詢、廣告等勞務費用來影響子公司的成本,轉移利潤;
⑤通過給予子公司的銷售機構以較高或較低的傭金、回扣來影響子公司的銷售收入;
⑥通過提供貸款和利息來影響子公司產品的成本費用,達到轉移利潤的目的;
⑦通過對研發(R&D)費用的分攤,影響子公司收入。
二、我國跨國公司運用內部轉移價格的依據
跨國公司運用內部轉移價格,其結果是雙重的。一方面,跨國公司通過內部轉移價格實現了利潤的轉移和稅收的減少。
國別政策和市場差異的存在為跨國公司獲取超額利潤提供的機遇。另一方面,相應的有關國家的利益卻遭受了損失。在總產出的既定的情況下跨國公司運用轉移價格獲得的額外利益,必定是某些國家的額外損失。這種雙重性的根本原因在於跨國公司與國家是不同的利益主體,它們追求的是不同的利益。
跨國公司內部價格的產生和運用,有著客觀的社會必然性。首先,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形成是轉移價格產生與發展的前提與基礎。作為一個由母公司及眾多海外子公司組成的統一經營實體,母公司與子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間都存在著經常性的資金、商品、技術、勞務等往來,而交換總依賴於一定的價格作為核算的依據,由此轉移價格得以產生。伴隨著跨國公司經營業務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在國際市場存在結構缺陷(如貿易保護、知識產權等)和交易缺陷(如額外風險、市場差異等)情況下,必然導致公司內部分工細化,並相應帶來公司內部各項要素和產品流通規模的擴大。很明顯,僅僅依賴國際市場無疑會影響跨國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為此,最大限度地藉助於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成為其必然選擇。
其次,國際間的稅率差異使轉移價格成為可能。世界各國的稅率不統一,母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設在國外的子公司所在國的稅率差異,有效採用內部轉移價格,即提高或降低交易價格,調節公司內部利潤分配,對整個公司實現全球總稅負最小。同時,很多國家的稅制還不完善,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對於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及零部件,各國稅務當局越來越難於准確地確定跨國公司其集團內部間的這類交易的轉移價格,這些都使轉移價格轉移利潤成為可能。可以說,正是通過轉移價格這種方式,跨國公司具備了全球統一調配資源的能力,能最有效地使用人、財、物及技術,以達到全球經營一體化的效果。
最後,轉移價格是跨國公司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由於轉移價格是一種公司內部價格,可以不受國際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它可以從貿易雙方共同利益出發和全球經營考慮,充分發揮其在許多國家設有子公司的優勢,利用轉移價格,把成本降至最低,取得最大利潤。
三、我國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價格的運用
1.減輕稅負
主要指減輕所得稅與關稅。目前世界上有許多「避稅天堂」,如巴哈馬、百慕大、中國香港、開曼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因其所得稅極低而得名。跨國公司可通過其設在其避稅地的子公司低價收購,高價賣出,盡管貨物和款項均不經過避稅地,但賬面上的這次周轉就使銷售該批貨物的子公司因為「低價」出售而無盈利,而購買該批貨物的子公司則因「高價」購買亦無盈利,而設在避稅地的子公司則取得了雙方收益,從而實現了減輕整體稅負的目的。例如,甲國的子公司A欲將其產品銷售給其在乙國的子公司B,它可以先將貨物以低價銷售給設在某避稅地的子公司C,如在英屬維爾京群島,再由英屬維爾京群島的這一子公司C以高價賣給設在乙國的子公司B。盡管貨物實際上還是由甲國直接運往乙國的,但通過這一賬面周轉,便使甲國子公司A因低價銷售無盈利,乙國子公司B因高價購買無盈利,逃避了母國和東道國的公司所得稅,這一賤買貴賣,使其全球總稅負減少。在關稅方面,雖然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擺脫繳納關稅的義務,但如果運用得當,賣方對買方實行低價,則可以減輕稅負。例如,一件通常賣100英鎊的產品,由於關稅稅率為60%,他將要繳納60英鎊的關稅。如果發票價格變為80英鎊,則只要交48英鎊,從而可少納關稅12英鎊。
2.避開風險
跨國公司面臨的風險主要有:
(1)匯率風險——匯率的頻繁波動,致使跨國公司面臨貿易中的交易風險,也面臨資產的外匯風險,利用轉移價格可以使之降低;
(2)政治風險——其中被沒收或國有化是跨國公司最為擔心的,盡管它可以採取一系列方法將部分風險預先轉嫁,但在具體投資中,跨國公司常常採用轉移價格對子公司實行更高的銷售價格、索取高額技術轉讓費、壓低子公司出口商品價格等將投資利潤從東道國轉移出去,將風險降至最低;
(3)價格管制風險棗為維護本國市場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保護民族工業,東道國制定市場價格控制政策。為避免東道國傾銷等指控,跨國公司利用轉移價格提高成本以提高該產品價格,同時,為避開東道國的最終產品價格管制,跨國公司將產品或生產該產品的中間產品以高價轉嫁給子公司,形成高成本,提高產品售價,賺取高額利潤。在我國有不少外商雖然看好中國巨大的市場,但他們投資時總是非常謹慎,並總是設法將利潤早日轉移出去,希望通過轉移價格來降低可能存在的風險。
3.調撥資金
在國內資金和外匯相對短缺的情況下,許多國家都會採取一些外匯和利潤匯出的限制措施,特別是對外資企業的紅利匯出、股息支付等都有較嚴格的規定。此時,跨國公司往往通過轉移價格以高價向處於該國的子公司提供產品或勞務、低價從該國購進產品或勞務的方法實現資金的轉移。
4.控制市場
跨國公司母公司以較低的轉移價格向其子公司提供原材料等資源,可以降低子公司的成本,增強競爭力,有利於子公司打入並控制東道國市場。轉移價格是跨國公司獲得競爭優勢的致勝法寶。
跨國公司在海外新建子公司時,可以憑借整個公司體系的資金等實力,運用轉移「低價」為新設立的子公司供應價格低廉的原料、產品和勞務,還可以高價買進子公司產品,幫助子公司迅速打開局面,樹立良好信譽,站穩腳跟;當跨國公司的某個海外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時,總公司以轉移低價,不惜血本,維持低價傾銷,集中財力、物力支持在那裡開拓市場的子公司,直至把對手擠垮,最終獨占市場。
5.調節利潤
跨國公司進入某個新市場,必然引起同行關注,它的失敗是前車之鑒,但成功卻是一個無聲的「指南針」:指引其競爭對手紛紛「搶灘登陸」,參加對市場的重新劃分。此時,運用轉移價格,使得東道國的利潤降低(甚至在賬面上做成虧損),這樣就可以引開潛在競爭者對該市場的注意。同時,子公司的高利潤還可能會帶來一些麻煩:導致東道國政府重新談判跨國公司進入條件並制定更加苛刻的政策,分享利潤;合作夥伴可能會要求更多的分紅;可能會面臨工會的壓力,要求「成果共享」,增加工資福利開支。對此,跨國公司可能利用掌握的采購權和(或)銷售權,通過轉移價格降低子公司的賬面利潤,掩蓋實際經營業績,侵吞東道國的應得利益。
6.減輕配額限制
作為非關稅壁壘,配額在國際市場上是普遍執行的國際貿易限制。如果配額是針對產品數量的,利用轉移價格可以改變產品進口成本;如果配額是針對產品價值的,那麼配額一定時,跨國公司降低轉移價格,則可以增加產品出口量,進口子公司就可以加大產品實物的進口量,達到擴大生產,提高銷售額的目的。
四、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價格在我國運用的現狀及對策
在實踐中,我國跨國公司面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匯率的變動,以及東道國對跨國公司採取的種種限制,卻很少利用轉移價格來保護自己的利益,為跨國公司的經營目標服務。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未能充分認識內部轉移價格的作用。
目前,我國部分跨國公司已在避稅地設立子公司,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下,將利潤轉移到避稅地,但這僅是轉移價格策略的一個方面。我國跨國公司對轉移價格的使用僅僅還處於避稅層次上,很多公司並不了解更不會發揮轉移價格的其他作用。
2.未形成有效的跨國經營管理體制
一般來說,跨國公司內部各生產、銷售單位之間的產品劃撥和協作越緊密,業務往來越頻繁,內部轉移價格的運用也就越有效。而我國目前大多數跨國公司主要還是國內母公司的補充,只進行單一的分割式的經營,母公司對子公司不能實施有效的控制,其業務往來也較少,跨國公司未能形成國際化經營網路,也就是說,跨國公司內部幾乎不存在內部交易,公司的內部分工和合作體系尚未形成,嚴格來說還不具備成熟地運用轉移價格的條件。
3.缺乏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統及有效的指導
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統是促進內部轉移價格有效實施的條件之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跨國公司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有關人員對東道國的政策、法律不夠了解或了解得不夠透徹,加上沒有高水平的會計、稅務、法律等專家的協作,我國跨國公司很難得到外國投資環境的全面、詳細的信息資料,也就不能有效地運用轉移價格策略。
有鑒於此,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加強學習與實踐,充分認識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價格的作用。我們要努力學習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強公司)的經驗,合理、巧妙地利用各國家、各地區稅制不同,稅率差異,選擇稅收優惠地區進行投資,並通過內部轉移價格調整利潤,增加企業積累。根據美國學者對164家美國跨國公司的調查表明,在內部交易中採取正常交易價格的只佔35%,而採用非市場價格的內部轉移價格是跨國公司普遍運用的方法。
2.加強一體化管理,構建跨國公司經營網路。國內母公司應對海外子公司實行有效控制,加強跨國公司內部調撥和專業化協作,促進內部貿易市場的發展,這樣能夠充分利用內部化優勢,減少海外投資的經營成本,從而使總公司的海外經營一體化,形成集團優勢。跨國公司為了實現全球戰略和協調公司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必須實行內部定價策略。在一個跨國公司各單位間的內部轉讓,表現出跨國公司的一項整體功能,反映了內部分工與合作的要求,只要有內部轉讓就有轉讓定價。例如,我國跨國公司可以同時利用甲國的廉價勞動力資源,設立加工企業;利用乙國的資源優勢,設立原材料基地;利用丙國的市場優勢,設立配售企業,由此形成一條首尾銜接的跨國生產線,為內部轉移價格策略的實施創造條件。
3.建立適應內部轉移價格需要的信息系統,加快培養一批高級跨國經營人才。為了有效地利用內部轉移價格謀求全球利益,母公司必然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來進行決策管理,為此,建立快捷、便利的信息系統,隨時掌握世界各地金融網及經營狀況是實施轉移價格策略成敗的關鍵。
實施轉移價格合理規避管制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術,它需要有一定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而且熟悉當地法律和財會制度的人員專門從事這項工作,為母公司恰當運用轉移價格策略提供准確的信息。我國母公司向國外子公司輸出產品時,應當參照外部市場價格制定內部轉移價格,以免一而再、再而三地成為反傾銷對象。

❽ 跨國公司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有哪些

國際貿易風險主要是指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發生的風險。目前我國外貿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
1.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源於各國貿易磨擦的加劇、反傾銷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貿易壁壘的存在。當前,世界貿易關系龐雜多變。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貿易自由化是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迅速,排他性的貿易維護主義抬頭。雖然關稅壁壘作為維護本國市場的一種手段不斷趨於透明,但許多發達國度卻以技巧性貿易壁壘為手段,將國外競爭者擠出該國市場。
2.操作風險
在國際貿易合同條款中,價格條款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即貿易術語。不僅如此,貿易術語作為貿易通例,還規定了貿易雙方在相應環節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如何恰當地操作貿易術語顯得至關重要。貿易術語的性質應與買賣合同性質相一致,合同中的有關條款應與合同性質相一致,與所使用的貿易術語在內容上堅持一致,不應有所抵觸。如果我國的外貿企業不熟悉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操作不當,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會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3.匯率風險
與國內貿易以本幣為清算對象不同,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貿易的結算存在著本幣與外...國際貿易風險主要是指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發生的風險。目前我國外貿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點。
1.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主要源於各國貿易磨擦的加劇、反傾銷案件的增多以及技巧性貿易壁壘的存在。當前,世界貿易關系龐雜多變。一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www.fxpro.cn/?ib=1025860,世界貿易自由化是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迅速,排他性的貿易維護主義抬頭。雖然關稅壁壘作為維護本國市場的一種手段不斷趨於透明,但許多發達國度卻以技巧性貿易壁壘為手段,將國外競爭者擠出該國市場。
2.操作風險
在國際貿易合同條款中,價格條款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即貿易術語。不僅如此,貿易術語作為貿易通例,還規定了貿易雙方在相應環節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如何恰當地操作貿易術語顯得至關重要。貿易術語的性質應與買賣合同性質相一致,合同中的有關條款應與合同性質相一致,與所使用的貿易術語在內容上堅持一致,不應有所抵觸。如果我國的外貿企業不熟悉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操作不當,就很容易被不法外商所利用,從而帶來不必要的糾紛,甚至會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3.匯率風險
與國內貿易以本幣為清算對象不同,在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貿易的結算存在著本幣與外幣之間的折算比率問題,而且,該比率因國際外匯市場的波動而高低浮動,導致企業實際收入也隨之波動,從而使企業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防備外匯風險是外貿企業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企業的外幣支出業務和外幣收入業務,即結匯業務。當外幣升值、本幣貶值時,會使實際支付的本幣貨款額增大,進口關稅和進口增值稅額增繳,這都會帶來外貿企業凈利潤的減少。

❾ 國際貿易企業如何規避匯率風險(畢業論文)

國際貿易企業如何規避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指一個經濟實體或個人在涉外經濟活動中,因外匯匯率的變動,使其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價值發生不確定性改變,從而使所有者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於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災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本文主要討論如何規避貿易性匯率風險。目前,規避貿易性匯率風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遠期合同套期保值
當跨國公司以其主要貿易國的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時,跨國公司與另一方簽訂合同,約定在某一未來日期里,公司向其支付約定數量的貨幣以獲取約定數量的另一種遠期支付貨幣(支付手段),這就是遠遠期合同套期保保值。
絕大多數的遠期套期保值合同是由公司同公司的開戶銀行或其他銀行簽訂的。
假設ABC跨國公司在美國開了一家子公司(H公司),H公司向一家挪威進口商出售了100萬美元的貨物。貨物出售這一天的匯率是9挪威克朗兌換1美元(NK9=US$1),因此貨款總額為900萬挪威克朗。雙方約定在180天之內,進口商支付900萬挪威克朗給出口商。現在H公司就承擔了US$-NK匯率變化的任何風險。如果挪威克朗貶值,比如說11挪威克朗兌1美元,那麼在這180天內,當H公司收到這900萬挪威克朗時,它只相當於818181美元。但H公司的預期是收到100萬美元,匯率的變化造成了181819美元的損失。
在美國的H公司可以利用遠期合同使自己免受此類損失,即在180天之內,向套期保值合同的另一方支付900萬挪威克朗,而與此同時,對方同意向H公司支付100萬美元作為交換。因為在這180天內克朗可能貶值,合同對方會因此而要求風險補償。假設對方要求1%的補償而H公司表示同意,這1%就意味著1萬美元,故對方就只支付99萬美元以換取中方出口商的900萬克朗。和上述克朗貶值H公司只收到818181美元相比,公司損失減少171819美元。
在我們的例子中,稱職的出口商財務經理將在各銀行間做出比較,並找到較為便宜的價格進行交易。挪威克朗並沒有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中交易。如果用於支付的貨幣是那裡的8種交易貨幣之一,即英國英鎊,加拿大元,德國馬克,荷蘭盾,法國法郎,日元,墨西哥比索,瑞士法郎,那麼財務經理也應該得到一個國際貨幣市場(IMM)合同的報價。
二、貨幣期貨套期保值
如果財務經理進入商品或證券交易所進行外匯的套期保值(如使用IMM合同),套期保值就涉及期貨合同,而不是遠期合同。在國際貨幣市場,交易貨幣通常被視為商品,並以期貨合同形式交易。期貨合同的套期保值成本與遠期合同不同,不是由某個銀行確定,而是在交易所場內,通過交易各方公開、公平競價形成的。期貨合同由經紀人進行買賣,出口商必須在其經紀人處開立一個保證金賬戶。期貨合同的金額是固定的,如25000英鎊,並且使用標準的交割日期。財務經理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中一種貨幣相對價值的上升或下降所帶來的好處,為公司規避外匯風險甚至投機獲利。這主要是通過買進或賣出期貨,建立多頭頭寸或空頭頭寸實現的。
對公司來說,上面所提到的兩種情況都有好的結果,但公司也承擔了風險。短期貨幣價值的波動在走向和幅度上都極不確定。如果貨幣價值走向相反,那些公司(或是財務經理)只能接受不好的結局。那些研究貨幣市場或者在市場中進行交易的人都很謹慎地對短期走向進行預測。
三、貨幣期權套期保值
期權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力,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後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
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期權交易事實上是這種權利的交易。買方有執行的權利也有不執行的權利,完全可以靈活選擇。期權又稱約定買賣權,是在期貨交易高度發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常見的是在證券交易所進行的證券期權交易。即購買期權者預付一筆保險金或定金,就可以有權在指定的以後日期(3個月、6個月或9個月)以固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股票。對於預料價格上漲的股票,需要取得購買期權,即有權在股票價格上漲時,以購買期權時的約定價格(相對較低)購買股票;對於預料價格下跌的股票,需要取得出售期權,即在股票價格下跌時,有權以購買期權時的約定價格(相對較高)出售股票。如果股票價格不是按照預料變動,則允許期權作廢。這樣就可以達到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目的。貨幣期權是以貨幣為基礎對象,交易雙方按約定的匯價,就未來某一時期購買或售出某種外匯選擇權而進行的交易。貨幣期權是防止外匯風險的一種重要手段,貨幣期權合約在執行時,以貨幣實物交割,也可以交割價差。貨幣期權的交易原理與其他期權交易相同,以相同的交易價買進看漲期權和賣出看跌期權,即可構成一筆假設的遠期買進。
貨幣期權發展十分迅速,交易額也越來越大。最早的貨幣期權合約,是1982年11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交易所開始的加拿大元期權合約。隨後,該交易所又成功地引進了英鎊、德國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等貨幣期權、1985年荷蘭又引入了歐洲貨幣單位期權,外匯期權數量達200億美元。1988年在全世界交易上市的貨幣期權合約有1800萬個,成為靈活的防止外匯風險和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
四、信貸市場或貨幣市場套期保值
信貸市場或貨幣市場套期保值涉及到信貸——也就是借錢。渴望進行套期保值的公司是借款者。假定某公司三個月後將用到一千萬歐元,那怎麼樣通過貨幣市場來保值呢?操作策略的第一種:我今天假定手頭上有閑散資金,我今天把本幣兌換成歐元;第二種方法:假定自己手頭上沒有錢,需要向銀行借款,今天借人民幣,並把人民幣換成歐元存儲,三個月以後到期了,用歐元支付了,這樣即使歐元升值,你也不需要擔心了。這就是貨幣市場的套期保值。
在利用信貸或貨幣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之前,出口商必須在其所在國家和進口商所在國家之間做一下利率比較,如果出口商在進口商國家的借款利息比它利用這筆錢所獲得的利潤要高得多的話,那麼這種套期保值的成本就可能太大了。
五、貨幣掉期(互換)
掉期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本來是一個外幣的資產或者是負債,我跟人家換一下,換成另外一個。比如說一家英國公司和一家美國公司,英國公司在美國有一個投資項目,而且這個投資項目在五年以後會慢慢的收進美元,而美國公司在英國同樣的也有一些項目,會收到英鎊,英國公司來說英鎊比較好,美國公司來說美元比較好,他們兩家通過金融中介的作用來一個互換,按照約定的匯率,今天我美國公司就跟英國公司約定了,五年以後你把你的英鎊換給我,我把我的美元換給你,這個就是所謂的掉期,有些銀行也給企業在做的,把歐元的外債換成美元的債務,然後需要用美元支付,而另外一家企業本身就想用歐元來支付,剛好能找到匹配的兩家企業,通過金融終結起到這個作用,對雙方來講都是鎖定風險。
六、加快付款或推遲付款
我們假定,按照付款合同規定,進口商必須用出口商所在國的貨幣進行支付。如果進口商預測本國貨幣相對於國外供應商的貨幣會升值,則推遲付款利於自己的公司。相反,如果進口商預測本國貨幣相對於國外供應商的貨幣會貶值,則加快付款利於自己的公司。
例如,當匯率是9挪威克朗兌換1美元時,如果進口商同意支付100萬美元,那麼此時它的花費就相當於900萬挪威克朗。如果在付款時,匯率跌到10挪威克朗兌1美元。此時其花費就是1000萬挪威克朗。在這種情況下,進口商就應提前支付貨款,或者如果可能的話,它就應立即兌換外匯,然後在付款日期到來時用外匯付款。當然,相反的情形就是如果進口商預測挪威克朗將從簽訂購買合同時的9挪威克朗兌1美元的基礎上升值,那麼它就應推遲付款並且推遲把挪威克朗兌換為美元。
不相關公司間的付款:雖然各自獨立的非關聯公司互相之間都可以運用提前或延遲付款措施來化解交易中的外匯結算風險,但是這種做法是以犧牲另一方的利益為代價的。然而,出口商只要能按期足額收到協議約定的貨款,它通常對進口商為保護自己而採用的應對貨幣風險的方法並不關心。相反,處在進口方而又要以出口方所在國的貨幣付款的跨國公司,就應意識到運用提前和延遲付款措施給公司整體帶來的利益。
跨國公司內部各經營單位間的付款:跨國公司有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跨國公司,其內部各分支機構間採取提前或延遲付款措施的情況是不同的。不相關公司間國際付款的提前和延遲對出口商通常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它能收到協議規定的貨款。對於各分支機構獨立運作的跨國公司來說,情況也是如此。但對一個在世界范圍內能協調一致的跨國公司來說,提前或延遲付款措施可使公司整體受益。這類公司的整體目標就是在適度范圍內盡可能快地把所擁有的弱勢貨幣兌換成強勢貨幣。因此,獨立運作的跨國公司內部在等待遠期付款的過程中會發生套期保值成本。協調一致的跨國公司內部各分支機構,如果相互間是以弱勢貨幣進行交易,就應立即付款;如果是以強勢貨幣進行交易,就應推遲到付款日期才付款。

❿ 2011年9月2日,中國某公司簽訂了一份跨國訂單,預計半年後將支付1 000 000美元。為規避匯率風險,該公司於

貨幣對報價中,較低的是賣出價,較高的是買入價
也就是說以6.3827買入,半年後以6.2921賣出
這期間人民幣升值了,所以買入美元遠期是虧損的
虧損金額為1000000X(6.2921-6.3827)= -90600(RMB)

閱讀全文

與跨國企業匯率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怎麼銷售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824
消費貸款途徑 瀏覽:654
分時租賃企業融資情況 瀏覽:536
開立對公外匯存款賬戶的識別主體 瀏覽:633
大連貸款依然需要提供無房證明 瀏覽:614
深圳聯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436
我國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有 瀏覽:840
深圳隨意貸金融公司 瀏覽:691
2020建行理財產品 瀏覽:903
山海股票資訊 瀏覽:839
攤余成本計量金融資產重分類後攤余成本 瀏覽:465
剛開始理財期貨和基金定投 瀏覽:440
禾裕科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609
荷馬金融客戶服務中心 瀏覽:630
外匯開市時間 瀏覽:974
2017年2月24冰島幣匯率 瀏覽:562
蘭州金匯貸款公司 瀏覽:635
苦楝股票概念 瀏覽:558
領信股份股票 瀏覽:268
關聯交易董事會表決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