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簡單的話解釋一下杠桿原理,最好有圖解。。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內要使杠容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如下圖所示為杠桿原理的最好解釋。
⑵ 紡織機的工作原理
紡織機的工作原理:
成圈、集圈和不編織原理:
成圈編織時:選針片在第一選針區被選上,選針片的下片踵沿選針三角的F1面上升,上片踵沿三角15上升→推動中間片下片踵上升到三角10的上方並沿其上表面通過,中間片的上片踵在壓條8的上方通過,相應的挺針片片踵一直沿三角1的上表面運行→退圈→成圈。
集圈編織時:選針片在第二選針區被選上,選針片下片踵沿選針三角的F2面上升→上片踵沿三角16上升→推動中間片的下片踵上升到三角10和11之間通過,中間片的上片踵被壓條7壓進針槽→挺針片片踵壓進針槽上升到集圈高度→織針集圈編織。
不編織時:在兩個選針區都沒有被選上,選針片不會沿三角14上升,中間片始終在原始位置,被壓條8壓住,挺針片片踵不翹出針槽,不會沿三角1上升→上方的織針不編織。
三功位編織:在編織過程中,有些選針片在第一選針區被選上,有些選針片在第二選針區被選上,有些選針片在兩個選針區都不被選上,則會形成三條走針軌跡,分別為成圈、集圈和不編織。
⑶ 杠桿原理示意圖
杠桿繞著轉動的支撐點叫做支點,力和力臂的大小成反比,保持杠桿平衡(靜止),或者是滑輪勻速轉動,,不動得點,即支點。
⑷ 杠桿示意圖原理
若兩個力方向相同,則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
方向跟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若兩個力方向相反,則合力大小等於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
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方向相同
口訣:同向相加,異向相減,方向隨大
使這個嗎?
⑸ 誰能簡單的說杠桿原理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採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⑹ 關於杠桿原理的講解,越詳細越好!!
杠桿原理
杠桿是一種簡單機械;一根結實的棍子(最好不會彎又非常輕),就能當作一根杠桿了。上圖中,方形代表重物、圓形代表支持點、箭頭代表用力點,這樣,你看出來了吧?(圖1)中,在杠桿右邊向下用力,就可以把左方的重物抬起來了;在(圖2)中,在杠桿右邊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來;在(圖3)中,支點在左邊、重物在右邊,力點在中間,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來。
你注意到了嗎?在(圖1)中,支點在杠桿中間,物理學里,把這類杠桿叫做第一種杠桿;(圖2)是重點在中間,叫做第二種杠桿;(圖3)是力點在中間,叫做第三種杠桿。
第一種杠桿例如:剪刀、釘鎚、拔釘器……這種杠桿可能省力可能費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費力。這要看力點和支點的距離(圖1):力點離支點愈遠則愈省力,愈近就愈費力;如果重點、力點距離支點一樣遠,就不省力也不費力,只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種杠桿例如:開瓶器、榨汁器、胡桃鉗……這種杠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遠,所以永遠是省力的。
第三種杠桿例如:鑷子、烤肉夾子、筷子……
這種杠桿的力點一定比重點距離支點近,所以永遠是費力的。
如果我們分別用花剪(刀刃比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較長)來剪紙板,花剪較省力但是費時;而洋裁剪則費力但是省時。
⑺ 杠桿原理及公式
將杠桿原理看作以支點為中心的旋轉運動,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動力點或專阻力點的移動距離屬是由以支點為中心的圓的半徑決定的。半徑越長,這個點移動的距離就越長,因為這個點就得沿半徑更長的圓移動了。
距離變化的同時,也伴隨著力的增減。這是因為單純的杠桿原理是通過以下公式成立的:作用於動力點的力×動力點移動的距離=作用於阻力點的力×阻力點移動的距離。(力×力作用的距離)在物理學中叫做「功」,即人做的功和物體被做的功是相等的(能量守恆定律)。
(7)織布機杠桿原理圖擴展閱讀
在杠桿原理中,我們把杠桿固定的旋轉點稱為「支點」。要想舉起重物,就要把支點置於盡量靠近物體的地方。
假設人施加力的點(動力點)與支點之間的距離達到支點與使物體移動的點(阻力點)之間距離的5倍。那麼,要想撬起地球儀,只需要用地球儀1/5重量的力按壓木板即可。
剪刀、起子、鑷子、筷子、鉗子、桿秤......這些工具都用到了「杠桿原理」。利用杠桿原理,我們可以用很小的力量撬起很重的物體,也可以把短距離移動放大為長距離移動。正因如此,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⑻ 杠桿原理是什麼意思可以附圖解釋嗎
杠桿原理: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圖解:
⑼ 杠桿原理簡單概括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⑽ 誰有杠桿原理的圖呀急呀
16-2力矩與杠桿原理
一、力矩
物體的轉動
(1) 施力於一物體時,物體除了可能會沿力的方向運動外,也可能發生轉動。
(2) 轉軸: 如下圖,當門轉動時,除了門軸外,門上各點的位置皆有改變。而門軸上O與O'連線上的各點,其位置並沒有改變,這個連線稱為轉軸。
圖:不同的施力點對門的轉動效果就不同。
影響門轉動效果的因素:
(1) 施力的大小:施力愈大,則門愈容易轉動。
(2) 施力的方向: 施力與門面的夾角愈小,門愈不易轉動。而施力方向與門面呈垂直時,門的轉動效果愈 好。
(3) 著力點:施力垂直於門面時,施力距離轉軸較遠時,轉動效果愈好。
力臂:
(1) 力的作用線:沿表示力的箭號的線段兩端延長的直線,稱為力的作用線。
(2) 力臂: 由轉軸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稱為此作用力的力臂。力臂的大小與施力方向、著力點有關,力臂愈大,愈容易使物體轉動;力臂為零,表示力的作用線通過轉軸,無論施力大小如何,皆無法使物體轉動。
力矩:能使物體繞轉軸產生轉動效果的物理量。
(1) 影響因素:由關門及杠桿轉動的例子可知,轉動效果和力的大小及力臂有關。
(2) 定義:力臂與力的大小的乘積,稱為力矩。
(3) 公式:力矩 = 力臂 × 作用力
L = d × F
(4) 力矩的重力單位: 力臂(d) 力的大小(F) 力矩(L)
MKS制 公尺(m) 公斤重(kgw) 公斤重.公尺(kgw.m)
CGS制 公分(cm) 公克重(gw) 公克重.公分(gw.cm)
(5) 力矩的方向:
(1) 正力矩:逆時鍾方向的力矩。
(2) 負力矩:順時鍾方向的力矩。
例題: 大小均為100公斤重的兩個力,分別作用於板手上,但位置或方向並不完全相同,如下圖(a)(b)所示,試求此兩種施力方式對轉軸的力矩大小?
解: 力矩=力臂×作用力()(a) ∵力臂=0.2 m
∴力矩=100 kgw×0.2 m=20 kgw.m(逆時鍾方向)
(b) ∵力臂=0.1 m
∴力矩=100 kgw×0.1 m=10 kgw.m(順時鍾方向)
答:(a)20 kgw.m(逆時鍾方向);(b)10 kgw.m(順時鍾方向)
二、杠桿
杠桿:可繞固定軸線或固定點自由旋轉的硬棒。
(1) 構造:如下圖。(a)支點 杠桿轉動時的固定點。
(b)力臂 有施力臂和抗力臂兩種。
(2) 分析:如上圖,利用杠桿撬起一塊大石頭。(a)省力: 人在左端施一較小的力,利用此杠桿在右端舉起重量較重之石頭。
(b)改變力的作用方向: 支撐的圓木,可作為轉軸,當右端下壓時,藉轉動而在右端產生將石頭上舉的力量
三、杠桿原理:
杠桿平衡
(1) 現象: 如下圖杠桿成靜止而不轉動。
(2) 分析: 杠桿左邊的力矩為25 cm×30 gw=750 cm.gw逆時鍾方向……(a)
杠桿右邊的力矩為15 cm×50 gw=750 cm.gw順時鍾方向……(b)
由(a)、(b)兩式可知當順時鍾方向的力矩=逆時鍾方向的力矩時,杠桿可靜止而不轉動,即杠桿成平衡狀態。
(3) 討論: (a) 由分析可知,杠桿成平衡的條件式,作用在杠桿上順時鍾方向的力矩等於逆時鍾方向的力矩。
(b) 如果作用在杠桿上的順時鍾方向的力矩大於逆時鍾方向的力矩,杠桿將向順時鍾方向轉動。
(c) 如果作用在杠桿上的順時鍾方向的力矩小於逆時鍾方向的力矩,杠桿將向逆時鍾方向轉動。
杠桿原理:
(1) 內容: 當杠桿保持靜止平衡狀態時,其所受順時鍾方向的力矩與逆時鍾方向的力矩大小相等。此關系稱為杠桿原理。
(2) 公式: d施×F=d抗×W
(3) 應用: (a)天平:
(b)蹺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