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匯率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關系
一國貨幣價格,即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單純來講,一國央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市場資金供應充足,市場利率下降,使該國貨幣匯率下降,貨幣貶值;反之,該國貨幣升值。
但這一切都是兩者間簡單的關系,而且其影響結果也是短期的而非長期。因為貨幣價格變化不僅受到本國與他國市場利率的影響,也受到本國與其他國家經濟發展趨勢的影響。比如我國採取緊縮政策,造成市場資金短缺,促使貨幣市場利率相比其他國家要高,自然吸引一部分外資入境,使人民幣匯率升高。而且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穩定向上,對於外資的安全性也有保障,同樣加快外資流入,推高人民幣匯率。但如果一國央行推行寬松政策,導致貨幣貶值,在一定時期內,同樣吸引外資入境,達到一定程度時,也會推高該國貨幣匯率,當然這多半是經濟強國才可能會出現此情況。並非一國央行大量投放基礎貨幣,即所謂加大印鈔速度就會導致該國貨幣貶值,要關注央行的整體操作,即一方面投放基礎貨幣,一方面是否在公開市場業務等方面回籠貨幣做對沖操作。同時,投資者的盈利預期也是推高貨幣價格的重要因素。比如日元在前期因貨幣寬松政策導致日元匯率下跌。但下跌程度過大,使投資者認為日元已跌至較低水平,就開始大量購入日元,在短期內反而推高了日元匯率。k另外,一國貨幣價格與該國的貿易狀況也互相影響,如該國貿易順差導致本貨升值,該國貿易逆差導致本貨貶值,而本貨貶值又促進貿易出口。無論一國實行緊縮與寬松政策,都是一個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所以,一定要辯證地看待貨幣政策與匯率的關系,並要結合該國國內經濟形勢與國際間貿易狀況。同時還要參照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與貨幣市場利率的狀況,他國貨幣的主動貶值程度也對我國貨幣價格有影響。另外,一國外匯儲備的大量減少,也會使投資者對該國貨幣匯率變化產生下降的預期,在市場上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導致該國貨幣加速貶值。
所以說,貨幣政策並不能單純影響該國貨幣價格,有很多因素互為因果。經濟學研究對於過去與現在的的經濟問題能夠提供可靠的分析,但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由於受到大量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只能依據現有的數據和理論,不斷調整經濟政策,保持經濟發展的穩定,並針對國際經濟變化做相應調整。
2. 匯率與資本流動的關系
國際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會拋售以本幣計值的各種資產,並會將其兌換成外匯轉移到國外,產生大量資本外逃,引起國內股市和房市下跌。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會搶購以本幣計值的各種資產,並引發國際資本內流,推高股市和房價,產生資產泡沫。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3. 可貸資金市場,匯率市場如何通過資本凈流出相互作用
1、當政府財政赤字加大時,這意味著可貸資金市場上的供給減少,因而造成真實利率上升,對應的資本凈流出必然減少,因為在國內的投資更有利了。資本凈流出對應著外匯市場上的貨幣供給,於是貨幣供給減少。所以,外匯市場上的真實匯率必然升高,故本國凈出口必然減少。
2、當凈出口在既定匯率下會減少時,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外匯市場,外匯市場上的貨幣需求正是對應著凈出口,故外匯市場上需求減少,這導致真實匯率下降。
這種情況下要注意不要認為凈出口對應著凈資本流出,故先動了前兩個圖,即認為凈資本流出減少,可貸資金市場上需求減少。為什麼呢?注意「在既定匯率」這幾個字,在既定匯率下,凈出口減少只會對應在既定匯率下貨幣需求減少,事實上,貨幣需求減少使匯率下降,所以最終的凈出口並不會變化。
3、當資本外逃或內增時,則應考慮凈資本流出的變化和可貸資金市場上的需求變化(注意不是供給變化,因為可貸資金市場上供給只與儲蓄有關),即先移動前兩幅圖,在看第三幅的變化。
4. 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有什麼好處中國不市場化,擔心的是什麼若需要將兩率市場化,應該怎麼做
總的來說,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是充分發展金融產業,發揮金融服務經濟的重要舉措。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所以先從利率市場化說起。
利率市場化的好處具體體現在:
1、發展金融產業
1)、充分引入競爭,鼓勵銀行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等手段發展。
可以理解為提升銀行的綜合經營能力。
2)、豐富金融產品和產業
現代經濟的發展,決定了銀行並不僅僅是資金的提供者,還是金融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經濟的各個領域都需要銀行的支持,但由於需求方式的不同,決定了產品供給方式需要多樣化,因此利率市場化,銀行可以自主根據需求豐富產品。
金融的發展需要完善的產業鏈,那麼利率市場化,擴大市場金融產品的需求,因此配套產業如期貨、證券、保險、金融解決方案等市場主體隊伍會逐漸的擴大。
3)、完善中國人民銀行的利率調控體系。
總起來說,對於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是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提升銀行的運營管理水平和效益。
2、服務經濟
1)、充分引入競爭,銀行間的競爭加劇,為了擴大市場,銀行可能採取降低貸款利率的手段,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相對降低。
2)、產品和產業的豐富,非銀行市場主體有更多產品選擇。
總的來說,為金融系統的完善,使得利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
3)、為財政政策提供幫助
比如,當經濟處在通縮和通脹周期的時候,利用利率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銀行根據風險,減少或者擴大對市場的資金注入,引導經濟趨向合理。比如,通脹,銀行可以提升利率,減少資金注入,遏制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不對等的狀態。
中國不是不利率市場化,而是採用一種漸進的利率市場化政策。因為利率市場化是有風險的。
主要擔心:過度競爭和系統性風險。
1、過度競爭
利率市場化後,銀行為了擴大市場,不惜降低貸款利率,提升存款利率來吸引客戶,容易出現的問題:
1)、大銀行越來越大,小銀行生存困難。
比如,大銀行不斷降低貸款利率,提升存款利率,利差進一步放大。利差收入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小銀行面對客戶的不斷流失,利差水平的不斷降低,而可能負債運營。
2)、資產質量下滑,增加債務違約風險。
2、系統性風險(債務危機)
銀行放債熱情高漲,導致債務過度膨脹。這種情況下,如果債務違約,將是對整個經濟的打擊,比如破產、對經濟未來發展悲觀預期等等,將使經濟處於惡性通縮的境地。
阿根廷曾經借希望於利率市場化,緩解國內通脹的經濟形勢和鼓勵金融市場發展,但是由於金融機構大幅度降低利率吸引客戶和資金需求者向利率較低的國際市場借款,導致外債過度膨脹,大批企業因為無法償還企業貸款而倒閉,最終導致債務危機。
由此可見,利率市場化是有條件的:
1、金融產業的完善,市場主體公開、充分的競爭。就是市場主體要多。
2、市場化運作的意識,意思就是按照規律運營,同時要有風險意識。
3、法律保障
4、技術保障
法律保障和技術保障是基礎,提供操作規范和便於宏觀調控、協調能力的,比如全國統一性平台。
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是上述四個條件逐步完善的過程。
同業拆借利率市場化:
1986 年1 月7 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管理暫行條例》
放開銀行間拆借利率的嘗試,《條例》明確規定專業銀行資金可以相互拆借,資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貸雙方協商議定。
關鍵詞:期限和利率雙方協定。
存在風險:市場主體風險意識薄弱。意思就是銀行主體單純為了追逐利潤而過度擴張業務而可能導致的債務違約、流動性等風險。
1990 年3 月出台了《同業拆借管理試行辦法》
首次系統地制訂了同業拆借市場運行規則,並確定了拆借利率實行上限管理的原則。
解讀:在法律法規上保障利率市場化工作有法可依,上限管理是為了擬制過度競爭可能產生的拆借利率過渡上升。
1995 年11 月30 日,國務院有關金融市場建設的指示
從1996 年1 月1
日起,所有同業拆借業務均通過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網路辦理,生成了中國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CHIBOR)。至此,銀行間拆借利率放開的制度、技術條件基本具備。
關鍵詞:全國統一拆借市場網路、同業拆借利率放開制度、技術條件
1996 年6 月1 日,人民銀行《關於取消同業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
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由拆借雙方根據市場資金供求自主確定。
解讀:在法律保障、全國運行平台技術條件成熟的條件下,同業拆借利率完全根據供求關系決定,標志著同業拆借利率市場化完成。
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
1991 年,國債發行開始採用承購包銷這種具有市場因素的發行方式。
1996 年,財政部通過證券交易所市場平台實現了國債的市場化發行。
方式:利率招標、收益率招標、劃款期招標等(市場因素),旨在提升發行效率和降低發行成本。
1997 年6 月5 日,人民銀行下發了《關於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
決定利用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開辦銀行間債券回購業務。借鑒拆借利率市場化的經驗,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和現券交易價格同步放開,由交易雙方協商確定。
關鍵詞:全國統一拆借市場(技術條件),雙方協調確定(根據供求關系,自主決定)
存貸款利率市場化:
1999年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嘗試
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解讀:銀行主體根據供求關系,決定貸款的供求關系自助決定貸款利率,引入市場競爭。
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3倍調整為1.5倍。
關鍵詞:1.5倍,被解讀為銀行自助決定存款利率的上限,超過1.5倍,根據存貸比,銀行可能負債運營。所以被解讀為市場化基本完成。
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放開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標志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
解讀:自此,銀行已經掌握根據供求關系自主決定存貸利率的主動權,市場化操作基本完成。
匯率市場化基於同樣的道理,在人民幣匯率的形成過程里發揮基礎性作用,更多地參照國際貨幣市場的供求情況,依據市場供求靈活確定人民幣與各種外幣的比價。需要市場主體的市場意識、法律和技術保障,中國正在推進。
5. 匯率的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
匯率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有著重大影響。匯率穩定有利於長期資本的輸出和輸入,使資金的供求能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調節,從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反之,假如匯率不穩定,就會阻礙生產性醬的國際流動,而投機性的短期資金卻因此會在國際間作頻繁流動,從而形成了對有關國家國際收支的外來沖擊。
6. 匯率市場化是否意味著實現完全的浮動匯率
匯率市場化是指匯率有市場供求來決定,匯率市場化後,對應的匯率一定是浮動匯率。但並不意味著一定實現了完全的浮動匯率,因為只有不受政府幹預的匯率市場化對於的才是完全的浮動匯率,在如果存在政府幹預,就不能稱完全的浮動匯率,如人民幣匯率,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是一種非完全市場化兌換的貨幣。
7. 匯率按外匯資金性質和用途劃分為
匯率按外匯資金性質和用途劃分為:金融匯率與貿易匯率。
【拓展資料】
一、匯率,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二、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三、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
四、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五、資本流動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
六、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七、匯率定義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