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企去杠桿最大的困難在哪
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上升趨勢已出現改變,但國企高杠桿問題依然突出。專家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有關部署,方向明確,對象具體,將會加速國企降杠桿進程。
另一方面,國企負債主要對應著國有銀行資產。國有企業通過處置資產而承受的損失,有相當部分要傳導到國有銀行部門,形成不良貸款。當前,在金融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大型國有銀行承擔著較大的資本金壓力。國有銀行部門為了規避不良貸款,很難積極配合國有企業去杠桿。
在降杠桿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寄希望於「債轉股」。國家發改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各類實施機構已與鋼鐵、煤炭、化工、裝備製造等行業中具有發展前景的70餘家高負債企業積極協商談判達成市場化債轉股協議,協議金額超過1萬億元。
從目前情況看,「債轉股」落地狀況並不理想。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人士表示,落實債轉股的資金都是通過市場化籌集的,本身就有利息成本,銀行也得有收益的考慮。同時,對於鋼鐵等周期性行業的發展前景,仍需謹慎觀察。
如何可持續發展才是重要的。
㈡ 如何積極穩妥去杠桿
如何積極穩妥去杠桿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積極穩妥去杠桿。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去桿杠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認真面對並妥善解決的問題。
2008年金融危機後,我國杠桿率快速提高,其中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是美英的兩倍多
總體來看,對於目前我國的杠桿率問題,需要重點關注並明確三個特點。
一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我國非金融部門的杠桿率快速提高。以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公布的信貸與GDP的比例作為杠桿率的衡量指標,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為255.6%,其中,政府部門杠桿率為46.1%,企業部門杠桿率為166.2%,家庭部門杠桿率為43.2%。2008年至2016年三季度末這段時間,四個杠桿率指標增幅都在70%以上,家庭部門的杠桿率增幅甚至超過140%。
二是從國際范圍看,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整體不算高,但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非金融部門杠桿率低於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高於新興市場國家;政府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處於最低水平,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50%;家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也處於較低水平,僅高於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水平;受基數較高並且增長速度較快等因素影響,企業部門杠桿率在全球范圍內最高,比BIS統計報告的國家和地區企業部門杠桿率平均水平高出75%,是美國、英國的兩倍多。根據中國社科院所做的測算,國有企業債務在企業部門債務中的佔比約為65%,國有企業負債率明顯高於民營企業。
三是加杠桿的資金來源中,雖然仍然是以銀行為主,但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規模和佔比正在快速提高。根據BIS的統計,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企業部門、家庭部門加杠桿的過程中,約有四分之一的資金來自非銀行金融機構。而在2007年之前,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比例尚不足十分之一。近幾年銀行金融同業業務發展的情況也可佐證這一點。2008年-2016年,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權均值約為7萬億元,是2001-2007年的7倍多。由於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債權規模快速增加,導致其占銀行業總資產的比例從2001-2007年的2.7%升至2008-2016年的4.7%。同業資產增速快於銀行業總資產增速,為非銀行金融機構從銀行融入資金再給企業貸款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也為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出於規避監管等目的,借道非銀行金融機構為兩高一剩、房地產行業貸款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杠桿率的過快上升增加了經濟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風險蔓延進而引發危機
我國的杠桿率快速增長並且企業部門杠桿率較高的促成因素較多。從宏觀經濟方面看,主要包括國際和國內兩方面的因素。國際上,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為了應對危機,各國普遍採用寬松的貨幣政策以穩定經濟增長,流動性較為充裕,我國的投資壞境較好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流入,為加桿杠提供了充裕的資金。而國內也針對金融危機採取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貨幣政策也相對寬松,不僅降准降息而且貨幣超發問題相對突出。2008-2016年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增長率比GDP增長率高7.5個百分點,而2001-2007年只有5.8個百分點,增長了1.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GDP年均增長率從2001-2007年的10.8%降至2008-2016年的8.4%,下降了2.4個百分點。貨幣超發的同時經濟增速卻在下降,推動了杠桿率提升。
從金融方面看,我國融資方式中以債務融資為主,也會導致杠桿率提升。長期以來,國內高儲蓄率為投資導向的經濟模式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也推動了以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為主業的銀行業規模壯大,讓其有足夠的規模和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大量的信貸資金。2016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232萬億元,是信託、保險、證券、期貨、基金、融資租賃業總資產之和的5倍多,是當年GDP總量的3倍多。這些都為債務融資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供給。而從資金需求看,我國企業稅負較重且稅收征繳中債務利息具有稅盾效應,國有企業的預算軟約束問題增大了其主動負債的動機,以及企業破產清算成本較高等,均導致企業部門也有較強的債務融資偏好。據中國金融論壇課題組的研究,國內預算軟約束問題突出的國有企業,其杠桿率較同類企業明顯更高。
杠桿率增長速度較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都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就國外的情況看,幾乎歷次經濟金融危機之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杠桿率快速提高的情況,杠桿率的過快上升增加了經濟金融系統的脆弱性,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導致風險蔓延進而引發危機。這方面,2016年我國居民部門房地產貸款飛速增長需要高度關注。據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16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全年新增5.7萬億元,約占當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的45%,比2015年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86%。家庭的資產配置中,對於房產配置的比例過高,而金融資產佔比較低,不僅微觀層面存在較大的風險,也加劇了宏觀層面的房地產資產泡沫。企業部門杠桿率高加劇了企業的債務負擔,特別是在近幾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償債能力下降,過重的債務負擔不僅企業難以承受,也易於導致再融資的成本更高。金融加速器理論表明,銀行監督企業的交易成本與融資溢價正相關,而融資溢價與杠桿率正相關,即杠桿率越高,銀行貸款所要求的利率越高,以抵消企業可能的違約損失。企業越來越高的融資成本與逐步下降的盈利能力同期出現,勢必埋下更多的風險隱患。
去桿杠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好貨幣供給量,同時採取盤活存量資產、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措施,積極穩妥推進
對於杠桿率快速提高,以及企業部門杠桿率較高,我們必須高度警惕,採取針對性的措施,積極穩妥去杠桿。
具體而言,首先需要明確去桿杠的思路和重點。杠桿本身並不是壞事,而杠桿率快速提高,杠桿率較高易於引發風險,需要密切關注。也正是如此,去杠桿並不是不加區分的把杠桿都去掉,而是要重點控制杠桿率的過快上升,降低企業部門尤其是國有企業部門的高杠桿率。也就是說,去杠桿要同時兼顧杠桿率過快上漲和企業部門高杠桿率。對於政府部門,目前中央政府杠桿率低,而地方政府杠桿率高,要合理調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杠桿率。在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有縮小的預期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杠桿率問題也要予以關注。家庭部門杠桿率高主要是用於配置房產,要重點關注其杠桿率快速提高的問題。尤其是要通過對房地產的調控,減少家庭部門加杠桿配置房產,讓房子回歸其居住屬性。就國際經驗看,去桿杠的成效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也不是單一措施就可以全面解決的,對此需要有一定的心理預期。
其次要控制貨幣量,對金融業務進行規范。杠桿率快速提高,企業部門杠桿率高,也是因為貨幣超發流動性充足所致,在這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種貨幣現象。從這個角度看,去桿杠需要從源頭上控制好貨幣供給量。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控制貨幣發行規模,管好貨幣供應的總閥門。在此基礎上,結合基礎貨幣供給方式變化,適當提高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短期借貸便利等流動性管理工具的價格水平,降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從央行融資並進行套利的積極性,以控制金融機構負債的總規模。對於近幾年快速發展的金融同業業務,不排除其發展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但其中不規范、不透明的問題較多,需要通過加強監管減少同業套利空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非銀行金融機構對非金融部門加杠桿也提供了較多的資金,因此我們不僅要管理好銀行業特別是中小銀行同業業務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管理也不容忽視。
最後要推動經濟發展和融資方式轉變。杠桿問題是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也需要用推動經濟發展的辦法,在發展中予以解決。在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結構性因素與周期性因素疊加的情況下,既要對經濟增長速度有合理預期,也要積極通過創新、加快改革、完善體制機制,穩定經濟增長。要通過國有企業的資本金補充機制、激發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稅收制度改革等,提高企業部門競爭力和盈利水平,以做大分母的方式降低杠桿率;要積極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不良資產證券化,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降低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壓力。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完善企業破產制度規定,降低企業退出成本。要規范並完善企業上市管理制度,發展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為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提供製度支持和市場保障,從而逐步降低對債權融資的依賴。
總之,對於我國杠桿率快速提高、企業部門杠桿率高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去杠桿也要積極穩妥,根據杠桿的實際情況與最新變化,平衡好經濟增長和去杠桿之間的矛盾,統籌好各方面都因素,既要控制好資金的供給端,也要調節好資金的需求端,採用多種手段從多方發力,以保障去杠桿的成效。
㈢ 中國說去杠桿,去泡沫,具體是怎麼去杠桿,去泡沫的
金融杠桿的本抄質是使用借貸襲做「以小搏大」的投資交易,使用杠桿,收入和風險同時成系數放大。用得好,成功實現「以小博大」;可一旦失手,出現市場逆轉,那損失的就不只是本金了,由杠桿而引發的債務很可能遠在本金之上。
簡單地說,金融杠桿就是一個乘號(*)。我們在投資中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放大。
去杠桿就是減少金融杠桿。
金融泡沫是指一種或一系列的金融資產在經歷了一個連續的漲價之後,市場價格大於實際價格的經濟現象。金融泡沫就是經濟上的宏觀調控不當,
過度的投資引起資產價格的過度膨脹,盲目追求經濟增長,使得國內投資規模急劇膨脹,導致虛假繁榮的一種假象。金融泡沫開始破滅時,主要特徵就是人們消費高漲,物價節節攀升,人有了錢就花,不儲蓄或極少儲蓄。
圖片來源網路
㈣ 民營企業頻現債務違約中國如何實現「良好的去杠桿」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Ray Dalio)在《關於去杠桿化的深入理解》(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一文中,將去杠桿過程分成了「糟糕的通貨緊縮去杠桿」「良好的去杠桿」「糟糕的通貨膨脹去杠桿」三個類別。而所謂良好的去杠桿是指貨幣增加供給,以緩解因債務減少及緊縮形成的通縮壓力,形成正增長,負債/收入比率下降,名義GDP增長率超過名義利率。
達利歐發現,有些國家去杠桿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社會劇變,甚至引發戰爭,有些則能通過有序的調整,經濟恢復到生產與消費的平衡狀態。而好的去杠桿能平衡好債務減記、緊縮政策、財富轉移和債務貨幣化的關系。
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直言,如果不改變營商環境,不做其他要素市場的改革,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只是一個口號。
去杠桿進入新階段,最佳的圖景是中國能夠通過「和諧去杠桿」,不僅將經濟恢復到平衡狀態,還能推動生產率持續增長,實現「美好生活」。「結構性去杠桿」的提出讓整個去杠桿的路徑更為清晰,然而相應的配套改革卻是缺位的,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民間資本將有可能在未來有進一步收縮的風險,經濟活力也會黯然失色。
內容來源:鳳凰網
㈤ 從債轉股看中國式去杠桿大結局有什麼看
近期債轉股重出江湖是必然的選擇,而這只是中國式去杠桿的開始而已。
【第一步】從企業轉移到銀行
一開始,銀行都不想背這些壞賬,尤其是基層支行,大多數人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待後人來處理這些燙手山芋。於是,本應成為壞賬的債務並沒有被劃為「不良貸款」,而
是被納入關注類貸款,或者乾脆就隱藏在正常貸款里。但時間久了紙包不住火,手上的壞賬越攢越多,銀行發現自己的現金流快轉不動了。於是長痛不如短痛,或者說,暗痛不如
明痛,躲在暗箱里的壞資產逐步開始暴露在市場的陽光之下。
對企業資質還比較好、僅僅是流動性問題的貸款,銀行會盡量通過展期來處理。但對於真正的壞資產,銀行不得不通過兩種方式承接:
(1)對於徹底沒希望的「不良資產」,直接核銷。從 2011 年經濟二次探底開始,銀行就開始加快對不良貸款的暴露和核銷,主要是針對一些資質較差、徹底失去償債能力的中小
企業。以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例,不良貸款從 2011 年的 3160 億增加至 2015 年的 7450 億,同時每年核銷的壞賬從 2011 年的 120 億增至 2015 年的 1970 億,本年核銷占不良貸款的比重也從 2011 年的 3.8%升至 2015 年的 26.4%,企業甩給銀行的債務越來越多。
圖 3: 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每年核銷量增長顯著
1
(2)對於還有希望的「關注類資產」,進行債轉股。債轉股不是新事物,在 90 年代末曾經出現過政府主導的債轉股。當時主要針對不良貸款,對象為有市場、有發展前景、但由
於債務過重而陷入困境的國有企業。1999 年,四大 AMC 以賬面價值從四大行共收購不良貸款 1.4 萬億,其中 4050 億元採用債轉股方式(占 30%)。不良貸款剝離至四大AMC 後,四大 AMC 再與企業進行債轉股成為企業股東,折股率在 50-70%,即風險從四大行完全轉移至四大 AMC,不良貸款賬面價值與股權價值的差額造成的損失由政府(四大AMC)買單。共 580 戶企業與 AMC 簽訂債轉股協議,協議轉股額 4050 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超80%。實行債轉股一年後大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降至 50%以下,80%的企業扭虧為盈。
1
當年債轉股的形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整體債轉股,適用於資產負債表簡單、產品品種單一的企業,企業在進行基本的資產剝離後,AMC 將對企業的債權整體轉為股權,如北京水
泥廠;二是企業分離債轉股,對於資產負債表負債、產品多樣化的大型國企,AMC 將其分離為 2 個或以上的企業,然後將原企業中的優質資產集中在其中一個企業並將債權集中
在這個效益較高的企業進行債轉股,如上海焦化廠分離為新焦化廠和股份公司;三是企業合並債轉股,兩家企業各自拿出部分優質企業合並成立新股份公司,集兩家企業優勢於一身,然後 AMC 將債權轉移至新股份公司並實行債轉股,如鴨綠江造紙廠和丹東紙業公司;四是企業大宗轉股,對企業性質相同、產品類似的企業進行批量債轉股,如中石化,AMC將對石化集團下屬和控股的 13 家企業的債權共同轉化為石化集團的債權,石化集團拿出部分優質組建新股份公司,然後將債權轉化為對該股份公司的股權。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輪債轉股可能和上一輪有明顯區別。(1)商業銀行將取代政府成為債轉股的主導者,甚至直接持股。比如我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廠榮盛重工近日宣布債轉股
方案,中國銀行在將 27.5 億元債轉股後,將從榮盛重工最大的債權人一躍成為最大的股東。上一輪是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是按賬目價值剝離到政府買單的四大 AMC,因此參與
意願比較強。如今 50%-70%不良資產折現率制約了商業銀行的參與意願,對待債轉股,商業銀行將採取更加審慎的態度,基於收益和成本做出決策。(2)這輪債轉股的對象將不限於不良貸款,關注類貸款債轉股可能將成為商業銀行實行投貸聯動、轉變經營思路的主要途徑:商業銀行對具有高成長性的關注類貸款人主動實行債轉股,從而獲得更高收益。另外,退出機制、定價機制、轉讓機制等的市場化也會影響債轉股的推行。
【第二步】從銀行轉移到資產管理公司。
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行主導的債轉股只是進行了一次資產負債表調整,銀行的資產質量並沒有因此而改善,包袱並沒有實質減輕。這不是長久之計,銀行手裡的企業債務可能最終
還是要從體內剝離到體外,而體外的第一個承接者就是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大體分為三類:
(1)四大 AMC。這相當於從中央層面承接。1999 年,財政部先後出資成立信達、東方、長城和華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如前所述,四大 AMC 以賬面價值向中農工建四大商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收購不良貸款近 1.4 萬億元,綜合採用債權重組、債權轉讓、資產證券化和債轉股等手段處置銀行不良貸款,其中 30%債務採用債轉股(4050 億元)。隨後四大 AMC 在 2004-2005 又採用商業化收購模式向中行、建行和工行收購了共 1.2 萬億不良貸款。
圖 6: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流程
0
(2)地方 AMC。這相當於從地方層面承接。自 2014 年 7 月銀監會批復首批地方 AMC 成立至今,國內地方 AMC 的數量已超過 20 家。借鑒四大 AMC 的經驗,成立地方 AMC 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和處置銀行不良貸款。地方債務置換是用長期低息的債務替換短期高息的債務,債務存量只是得到優化,而地方 AMC 通過債務重組化解不良貸款,可以減少債務存量。但與四大 AMC 相比,目前地方 AMC 存在資金規模小、融資渠道有限、處置方式單一等問題。
0
(3)銀行子公司。銀行若直接參與債轉股,將加大資本佔用(不良貸款風險權重為 100%,而股權風險權重為 400%),加上銀行缺乏對企業的重整能力,因此銀行可以採取「母公司-子公司」的模式:成立新的資產管理公司,區分商業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壞賬交給銀行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尤其直接負責管理債轉股的企業股權,這也是銀行混業經營的一部分。
【第三步】從資產管理公司轉移到政府
資產管理公司將壞資產變成好資產的前提,也是經濟要復甦,企業盈利條件要改善。但如果經濟持續蕭條,資產管理公司也很難憑借自身的能力妙手回春,最後可能還是要政府買
單。雖然中國不同於美國的聯邦政府體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本質上是一個信用主體,但從形式上看,還是可能有兩種路徑:
(1)要麼是中央政府買單:一種是通過財政部注資資產管理公司。比如 1999 年財政部向四大 AMC 各劃撥 100 億資本金,總計 400 億,奠定了四大 AMC 運行的基礎。另一種是通過財政部向國有商業銀行增資。比如 1998 年財政部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發行了 2700 億元長期特別國債,所籌集的資金全部用於補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此次注資使四大國有行的資本充足率由 5.86%提高到 8%以上,達到《巴塞爾協議》要求,為甩掉壞賬包袱奠定了基礎。
(2)要麼是地方政府買單:和 90 年代末相比,這一輪壞賬的區域性特徵明顯,由中央買單會加劇道德風險,可能會探索由地方政府買單(其實到最後還是中央買單,但形式上有
區別)。一是各地區的資產質量差別較大,有的已經充分暴露並處置完畢,有的才剛開始暴露。分地區看,長三角地區、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不良貸款情況要比中西部地區和珠
三角地區更嚴峻。二是重災區在區域性的商業銀行,尤其是農信社(包括農商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截止 2015 年底,農商行不良貸款余額達 1800 億,不良貸款率為 2.48%,遠高於其他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整體不良貸款率為 1.67%)。
0
【第四步】從政府轉移到央行
政府接手之後,寄希望於兩點。一是政府的抗風險能力更強,能在更長的時間內等待資產起死回生。二是企業和銀行甩掉了包袱,能夠形成自發的經濟復甦,做大經濟的蛋糕,政
府稅收增加。但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切也沒有發生,誰將成為最後的接盤者呢?答案只有央行。
(1)要麼是直接支持政府融資:這在當下的中國不合法。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短期
內這項規定還不太可能改變,但在美國日本等國,這是一種常見的政府融資方式。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央行為政府融資的趨勢愈演愈烈。美聯儲從 2008 年 11月到 2014 年 10 月共推行四輪 QE,期間美聯儲通過二級市場的公開市場操作凈買入國債近 1.9 萬億美元,截止 2016 年 3 月底,美聯儲持有國債高達 2.46 萬億,而 2008 年僅為 4700億美元。日本央行在 2001 年 3 月啟動 QE,至今已超過 10 輪。尤其是 2012 年之後,國債購買規模明顯擴大。日本央行持有的國債從 2008 年不到 70 萬億日元飆升至 2016 年 3 月底的近 350 萬億日元。
0
(2)要麼是間接支持政府融資:為政府信用融資不一定通過國債,也不一定通過財政部,還有很多背負著政府信用的載體可以藉助,這也是在我國最可能出現的方式。
第一大載體是國有商業銀行。1998 年央行為配合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注資四大商行,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從 13%大幅下調到 8%,釋放准備金 2400 億元,加上商行自身的 300 億超儲,共 2700 億元用於購買特別國債。注資後四大商行的資本充足率達 8%,並預留了1200 億元用於核銷貸款呆賬。
第二大載體是四大資產管理公司。1999 年央行曾直接向四大 AMC 提供 6000 億元的再貸款,利率 2.25%,並允許四大 AMC 向對口的商業銀行發放 8200 億元的金融債,共同用於收購四大商行和國開行的近 1.4 萬億元不良貸款。
0
【結局大猜想】
回過頭看,從企業到銀行,從銀行到資產管理公司,從資產管理公司到政府,從政府到央行,每一步的核心都是轉移,而不是消化。所以,盡管目前我們還處在第一步,但央行充
當最後貸款人可能成為不可避免的結局,而這可能在短期內產生三種沖擊:
(1)實體通脹。國內貨幣供應量陡增,錢又跑不出去,再加上壞賬剝離後需求好轉,必然導致通脹上行。這實際是通過名義收入的提升、實際債務的下降來消化債務,買單的是
全體國民。
(2)資產泡沫。錢跑不出去,但國內實體需求又沒有明顯恢復,錢流不進實體,可能會在各類金融資產和不動產之間輪動,這種情況下貨幣多好資產少,很容易形成泡沫。這實
際上是通過資產價格的上升來修復資產負債表,降低資產負債率。
(3)匯率貶值。如果資本賬戶完全開放、匯率完全市場化,那麼大放水必然導致大貶值。這種方式可以通過貶值刺激出口來提振國內企業的收入,加速經濟增長,最終化解債務。
但這種方式也有很大的風險,如果一國外債較多,大貶值可能會引發貨幣危機。
邁過這些坎之後,中國式去杠桿才能真正的完成。
㈥ 我國為什麼要去杠桿
因為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機構對短期流動性(資產變現以應對資產價格波動的能力)和高杠桿更為依賴。
之前美國的幾輪量化寬松政策(QE)向新興市場國家注入了大量的美元,中國也被迫接受輸入性通脹。隨著美國逐步退出QE政策勢必推升美元中長期走強,令美元資產吸引力上升,導致全球資本迴流美國。反過來就可能引發中國大規模的資本外流和外貿收縮,造成資金面的動盪。
由於去杠桿化有放大周期的典型特徵,倘若眾多金融機構在同一時間大規模出售風險資產就會導致資產價格的下跌,而資產價格的下跌進一步促使金融機構去杠桿化。
因此不能把去杠桿化放在危機發生之時,中國的金融機構需要防範於未然。中國經濟尚處在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二季度的經濟數據顯示,GDP增長速度低於預期,匯豐PMI低於榮枯線50,經濟弱復甦的信號顯現。在外來風險的沖擊下,中國金融市場面臨著去杠桿化的巨大壓力。
去杠桿的宏觀經濟後果
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大規模去杠桿化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宏觀經濟後果,例如引發費雪債務通縮和GDP 增長放緩。
在金融市場,去杠桿的需要導致金融中介機構拋售資產、停止放貸,導致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信貸緊縮和借貸約束收緊。很多時候,隨著貸款人和投資者尋求風險較低的投資,這一過程伴隨著對質量的追求。
然而,由於無法獲得運營所需的信貸,許多其他方面健全的公司可能會倒閉。此外,陷入困境的公司被迫迅速出售資產以籌集現金,從而導致資產價格暴跌。通貨緊縮的壓力增加實際債務負擔,並進一步分散經濟損失。
除了造成通貨緊縮壓力之外,去杠桿化資產負債表的公司和家庭通常會通過大幅削減支出來增加凈儲蓄。
家庭消費減少,企業解僱員工,停止投資新項目,導致失業率上升,甚至降低資產需求。從經驗上看,消費和 GDP 在去杠桿化的頭幾年通常會收縮然後恢復,這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經濟中的總儲蓄下降,盡管個人儲蓄傾向較高。這就是眾所周知的節儉悖論。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中國經濟為何要去杠桿化
㈦ 國企負債總額94萬億負債率達65.6% 如何去杠桿
高杠桿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破解國有企業高杠桿困境,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
如何降低企業杠桿,李克強總理曾指出,「有的要通過直接融資、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來推進」。
目前情況下,債轉股和兼並重組等方式是去杠桿的主要途徑。除此之外,在資產負債率不斷高企的情況下,一些央企開始嘗試設立專業投資平台,通過平台出資,協助解決企業債務危機來降低企業的負債率。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誠通」)為服務央企 「三去一降一補」,發起設立了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下稱「結構調整基金」)。中國誠通集團總裁辦公室主任竺小政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結構調整基金是服務於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市場化運作的專業投資平台,承擔著推動國企國資改革、優化中央企業布局結構調整的重要使命,重點投資於央企、國企的行業整合、專業重組、優化升級、國際化經營等重大結構調整項目。
結構調整基金運行一年來,在支持中央企業及國有骨幹企業擺脫困境、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比如,中鋼集團下屬子公司中鋼股份於2010年發行的企業債,因受中鋼集團整體債務危機影響,出現兌付危機(目前本息合計人民幣23.18億元)。為此,中國誠通遵照國務院國資委要求,積極與中鋼集團溝通,充分發揮市場化運作機制,出資協助中鋼集團解決債務危機。同時,結構調整基金高度重視風險防控,採取多種措施防控信用風險,爭取中鋼國際股票質押擔保以及大股東回購等保障措施,確保基金資金安全,保障股東股權不受損害。
中國誠通接收的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冶紙業」),債務重組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6月27日,中冶紙業金融債權人委員會本部板塊成員與中冶紙業簽署銀團協議,並於6月28日向中冶紙業發放銀團貸款,中冶紙業最後一批逾期金融債務得以妥善解決。
應該說,中國誠通發起設立的結構調整基金,為去杠桿提供了一個可觀測的樣本。
但是,去杠桿意味著痛苦的出清,對於諸多的國有企業而言,該怎麼做才能夠避免經濟下行壓力下的高杠桿?
鍾春平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首先,國有企業要提升風險意識,杠桿高意味著風險較高;其次,國企要減少盲目擴張。雖然國有企業獲取資源比其他企業相對容易,但是擴張要張弛有度,不能過度。第三,國企要盡量減少所謂的多元化經營。因為國企多元化發展後攤子會鋪得很大,業績難免會下降,大多數企業多元化發展之後業績下滑。
文宗瑜則給出了三點建議:「首先要加強企業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是加快轉型,加快產品結構的調整,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增加企業的營業收入。第三,也是更重要的,要從體制上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資本,進行產權多元化。非公資本拿了錢進來,成為股東,這樣各個股東都會對企業的經營進行監督,這有利於企業的機制轉換與創新發展。」
㈧ 中國去杠桿有五大主要舉措有哪些
去杠桿的5項主要措施是:以處理僵屍企業為抓手解決國企杠桿率過高問題、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杠桿率、切實解決不良資產、加強對大資管行業的監管以及關注貨幣供給。
㈨ 什麼是去杠桿為什麼現在要去杠桿
私募排排網為您解答:
去杠桿:
老百姓把錢存到銀行,銀行再貸款給你。你增加了負債,銀行增加了資產。同樣別人也這么做,如此以來,少量的貨幣得以創造出大量的信用,金融就是這么神奇。
而去杠桿呢?就是讓你減少負債,同時銀行也減少資產。資產與負債同時縮減,就是咱們經常聽新聞中美聯儲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就是這個原理。
為什麼要去杠桿?
美聯儲已帶動全球進入加息周期,中國雖然目前還沒有正式加息,但很明顯市場流動性已經收緊。市場的錢少了,現金流就很容易出問題。一旦這些債還不上,大量的壞賬對銀行來說是毀滅性的,銀行如果出問題了,則會直接引發系統性風險。一環緊扣一環。
此外,根據利率平價原理,美國加息中國不加息,就會產生利差,資金為了套利,拋出人民幣買入美元,人民幣就會貶值,資本外流,最終導致外匯儲備流失。而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等小國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維護匯率穩定,才導致經濟崩潰,血的教訓歷歷在目。
因此國內監管層採取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變相加息,適當釋放流動性的形式降杠桿,讓經濟不至於硬著陸。
答案轉載自www.simuwang.com
㈩ 什麼是去杠桿去杠桿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呢
去杠桿是什麼意思?去杠桿化通俗理解
1、通俗來講去杠桿就是減少負債。
去杠桿是什麼意思?去杠桿化通俗理解
1、通俗來講去杠桿就是減少負債。
2、定義:去杠桿是指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減少杠桿的過程,而“杠桿”指“使用較少的本金獲取高收益”。這種模式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為不少企業和機構所採用,但在金融危機爆發時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3、實質:其實杠桿的本質就是負債。借入資金後投入經營,可以實現以小(少量資本金)搏大(更大的總資產),因此被形象地稱為加杠桿。所以,只要有債務融資,就會有杠桿。我們國家金融體系以間接金融為主,也就是以銀行信貸為主,信貸在社會融資總量中佔比最大,所以經濟中的杠桿小不了。
(10)中國企業如果創新去杠桿擴展閱讀
1、中國經濟去杠桿化的關鍵是穩住債務,遏制個人負債率過分上升、企業債務明顯偏高和地方財政過分上漲。
2、美國債券之王比爾·格羅斯的最新觀點是,美國去杠桿化進程,已經導致了該國三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的整體下跌。
3、格羅斯認為,全球金融市場目前處於去杠桿化的進程中,這將導致大多數資產的價格出現下降,包括黃金、鑽石、穀物這樣的東西。“我們經常說總有機會存在於市場的某個地方,但我要說現在不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