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我們知道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這是中央在准確把握國際大勢的判斷。近一段時間人們對歷史機遇講的比較多,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今後五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外環境,相對穩定,城鎮化和工業化的中長期發展動能充足,國內資金相對充裕,宏觀調控政策迴旋餘地比較大,「十二五」規劃實施將給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經濟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方式將加快轉變,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前景看好,我十分看好這些判斷,但是我更願意分析重要戰略經濟機遇期所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這是盛世危言。回顧這些年的發展歷程,機遇總是與挑戰並存,機遇不說跑不了,而不是挑戰,則有可能錯過機遇,甚至喪失機遇,只有增強憂患意識,認真挑戰,直面挑戰,應對挑戰,才能解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化解風險,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贏得機遇。
根據去年底,《人民論壇》雜志的調查,未來十年有十個挑戰,這十個挑戰就是包括覆蓋問題,突破民眾承受底線,貧困差距拉大,基層干群沖突,高房價與低收入的矛盾,民主政治改革低於民主預期環境污染和環境物化惡化,大學畢業生,就業更加困難,以及主流價值觀和邊緣化危急。這十個大的挑戰,我們看順序是這樣擺的,現在看來我以為第五項挑戰就是誠信危機,道德示範、主流價值,價值觀邊緣化危機,正是我們論壇討論的主題,其他的挑戰以政治方面的居多,也與我們的企業家有密切的關系,當然因為分析挑戰可以有多種角度,多種分類,例如大家比較關注通貨膨脹,房地產調控,國外大宗商品價格,人民幣升值,過剩產能治理。2010年我國肯定會遭遇結構性通貨膨脹,我們必須密切關注經濟增速,大起大落的風險,有效防範系統的風險,密切監控地方的債務風險,化解結構性膨脹風險。
現在看來有的不幸言中,有的不沒有出現,但是還要注意。我們知道再過四天我們就要跨進「十二五」,過去五年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社會呈現出一些結構性特徵,今天我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向大家匯報一下我國經濟發展面對的一些思考。
第一個挑戰:特色老二麻煩
經過三十年,特別是「十一五」時期的發展,我們經濟分量不斷加重,2006-200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長11.4%,比世界同期水平高出了8.2個百分點,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由2006年的第四位,上升為2009年的第三位,上升為2009年的第三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由4.9%提高到8.5%。
2009年我國的鋼、鐵、煤、水泥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外貿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二位,出口貿易總額躍居世界第一位,國外匯儲備也連續多年雄據世界首位。
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39萬億元,按現行匯率計算超過日財政收入將突破8萬醫院,年均增長20%,從總體來說,我們已經成了世界老二,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發展並不如意。截至目前引發的新層次矛盾還沒有解決,許多金融結構優很多矛盾,金融領域尚未根本消除,美國、歐洲歐洲的失業率都在9%以上,美國經濟雖然實現了正增長,但是還不夠穩定,發端於希臘、葡萄牙依然在拖累著歐洲經濟的完全復甦,日本經濟陷入了低迷,沒有太大的恢復,盡管目前世界經濟出現緩慢復甦,但發達經濟體較長時間徘徊。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工業中心已經發現過轉移,每次都是在西方,在同樣的經濟架構和文化價值當中,現今歐美遇到了強有力的挑戰,以這次金融危機為標志,伴隨著經濟重心向中國轉移,世界的關系正在發生結構變化,盡管中國興起並不等於中國的經濟體制,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取代西方的霸權地位,但是中國在整個經濟地位的上升,將改變傳統格局,美國仍然是一個重要的霸權,但不是絕對的霸權。在西方社會關於中國的興起的討論有一段時期,但現在他們發現中國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西方國家並沒有充分的思想准備,而且也不希望霸權逐漸的削弱。在渡過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迫不及待的圍堵中國,排開政治、外交不說,在經濟上就有很多動作,繼歐元大幅貶值之後,美元也大幅貶值,貨幣戰一觸即發,不久前他們還通過了一個法案,威脅向中國徵收27.5%的關稅。由於美元既是國內貨幣又是國際體系中的主導貨幣和觸媒貨幣,美元貶值肯定造成全球通貨膨脹,雖然美國也聲稱要靠貶值美元來平衡進出口,但心裡想到卻是沖銷美國的債務,美國迫使中國貨幣升值,必然相繼減少美國的實際債務,美國又通過發行債權向中國等貿易順差國在結局前再賺更大的錢。
所以未來一個時期,世界經濟治理體系面臨新的挑戰,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強化,加上非經濟干擾因素不斷增多,導致我國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熱錢大量流入,國際壓力明顯加大,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復雜,這是第一個。所以我起一個名字叫做特色老二的麻煩。
第二個挑戰:需求結構失衡。需求結構構成經濟結構的主要內容,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過渡依賴投資,出口需求拉動,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成為經濟發展最大短版,同一數字顯示,2000年到2008年,我國投資增長17.9%,進出口增長34.7%,分別比消費快7.2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再次暴露出我國經濟結構失衡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出口驅動性的模式難以再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機構逐漸演變為過渡以來外貿出口驅動增長,加入WTO後,從2001年到2008年,我國外貿平均增速比世界平均增速高11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上升了20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出口總額已經接近國內市場消費平零售總額,貿易依存度僅次於德國,遠遠高於美國和日本。國際金融危機對美國等發達國家過渡負債消費,過渡依賴虛擬經濟的增長模式造成嚴重沖擊,發達國家紛紛加大再工業化和擴大出口力度,全球供需結構正在發生重大變化,貿易摩擦會大量增長,未來我國出口難以再現前些年持續增長的風光。按
二是經濟增長過渡依賴投資,缺乏風險。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需求推動,1980年到2008年,資產投入平均增長10%以上,年均貢獻率達到53%。2003年到2008年,投資領域平均超過42%,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近兩年來,我們把擴大政府公共投資,作為刺激經濟增長最主動,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手段。兩年來新增政府公共投資1.18萬億,推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素增長,一些地方政府為投資而投資,基礎設施過度超前,因擴大投資也產生了加劇產能過剩,信貸擴張,產生了地方債務和通貨膨脹等壓力等相繼後果。
三是消費不足是內需的最大頑症。1979年到2007年,我國消費年均增長9.4%,遠遠低於GDP平均增長10.5%+水平,也低於投資平均增速11%的水平,消費與投資失衡非常嚴重。2008年,我國居民消費率僅為35.3%,遠低於美國的70.1%,也低於印度的54.7%,隨著我們著手擴大國內居民消費,但是由於市場不成熟,貧富差距大,未來消費市場還存在著由外商和國外進口產品主導危險。過去30年出口需求對我國經濟增長發揮較大作用,現在大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怎樣駕馭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實現投資大國、製造大國、出口大國向消費大國轉變,大幅度降低投資率、提高居民消費率、穩定出口率就成為需求結構改革的重要任務。盡管我國的世界工廠地位還很牢固,但前一段時間出現的一些事情已經使中國製造的聲譽受到損害,富士康在大陸的工人有80萬人,為世界頂級IT公司生產產品,但前不久出現員工接二連三自殺事件,表明中國製造的人力資本製造優勢將不負存在。從長遠來看,要加快推進外貿方式改革,下大力氣推動外貿發展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高轉變,從出口創匯為主向進出口平衡發展轉變,提升我國產業在全球分工鏈的地位。
第三個挑戰產業結構缺陷。
「十一五」時期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結構加快,農業生產連續七年增產,主要工業行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服務業穩定發展,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缺乏核心技術,管理方式粗放等問題,我國服務業比重比世界水平低10個百分點,2009年全研究開發費用占國內生產比例為1.7%,明顯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發明專利比例中不少行業和企業缺少高新技術。在全球產業鏈上,我國製造業總體上升處於中低端環節,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使外資和外資萎縮,使產能過剩問題暴露無遺,在實施一攬子計劃過程中,我們更多依賴增加政府投資來擴大消費,部分產業出現了逆向調整,許多地方繼續盲目擴張,包括鋼鐵、水泥、玻璃等產能,致使傳統的粗放式擴張重新顯現,即使一些現行產業,如多金進硅、風電設備也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
目前為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各國正向步入戰略新型產品,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等領域的創新發展,全球進入了全球創新一級時代,可能引發全球新一輪變革,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進一步加大,面臨的技術競爭與資源爭奪將更加激烈。
第四個挑戰資源環境約束。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必然要依賴大量的資源,如能源、土地、礦山,自然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雖然我們經常講我國是地大物博,但我國仍低於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環境容量有限,已經成為我國基本國情的新特徵。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基礎上,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們付出了過高過大的環境資源代價。2009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是美國的2.9倍,是歐盟的4.3倍,是日本的4.9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總量的8.5%,但消費的鐵礦石、粗鋼、氧化鋁和水泥佔世界消費總量的比例分別達到了54%、43%、34%和52%,其中三項都接近一半。我國的水、大氣、土壤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嚴重惡化,一些地方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已接近極限,原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
所以針對「十一五」節能減排指標沒有完成的問題,「十二五」規劃把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指標作為約束性的指標。2009年我國對「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了中期評估,當時感覺到各項指標都可能完成,但是現在執行的結果除了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指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是肯定完不成,因為定的是2%,但我們實際今年計劃只完成的1.7%,那麼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原來估計能夠完成,但是今年初指標發生了反彈,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這個指標能夠完成。當然,今年第一季度由於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指標有所反彈,所以國務院專門召開了電視電話會議在國務院三令五申的高壓之下,要求國家統計局參加統計,年底算帳要同當地領導的烏紗帽掛鉤,下面一些地方沒有把勁弄到節能減排上,而是弄到拉閘限電上,嚴重的敗壞了節能減排的名聲。所以「十二五」時期我國扔處於工業化的時期。發展技術已經較高,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的需求也同步提高。二是發展標准提高,13億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需要更多的資源保障,三是受價格因素影響,資源消耗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維持經濟高速發展需要盡可能使用有效的經濟的資源,但目前價格合理的資源並不多。所以近幾年來,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國際斗爭的主要內容,低碳儼然成為一些人的時髦詞彙,根據數據,全世界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64億噸,其中我國排放60億噸與美國不相上下。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我國明確提出到2020年,單位GDP降低40%到45%,「十二五」規劃要把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降低最低。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氣候變化的本質是為了發達國家的利益,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訂後,美國一直拒絕加入,奧巴馬上台後改革了,也是為了奪回了道德的制高點,要求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通過發展機制,獲得商業利益。剛剛結束的坎昆會議(音),日本要求廢除京都議定書,重新制訂游戲規則,就是要實現發達國家的願望,強迫中國在碳減排上付出代價。最後美國要求對我們的風電設備補貼進行調查,也是為了與我們國家爭奪市場。
所以大家知道,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我們主要使用的石化能源,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共同但又區別責任,同時還要注意以市場換技術,抓住機會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生產更多的高附加值清潔產品,滿足我們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在國際上搶占清潔能源的商機。
第五個挑戰城鎮化困境。
我國城鎮化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城鎮進程明確加快,城鎮化率不斷提高,據有關資料到2009年底,我國建市已經達到668個,比城鎮化達到了44.6%,比1978年提高了28.7個百分點,城鎮就業規模從7.64億人增加到7.79億人,我國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城鎮化里程,實現了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但同時要看到,我國城鎮化城鎮化落後於工業化人口城鎮化落後於土地城鎮化,一是城市化我國在推進工業化的同時,嚴格控制城市發展,影響了城鎮化進程。
第六個挑戰收入分配陷阱。
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問題,1、勞動報酬增長趕不上企業利潤增長,且不斷拉差距,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且呈持續下降趨勢。居民收入差距逐漸擴大,社會財富出現了過於冀中的趨勢,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社會階層之間收入分配矛盾突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不同社會群體收入差距過大。從2000年開始,我們居民系數已經超過0.4%的警戒線,就是收入差距較大,目前已經接近到0.5%,就叫收入差距懸殊,所以由於收入分配中一些不合理不不合法的因素,引起群眾不滿,由於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科技性、公平性仍然不高,社會碎片化問題嚴重,住房、食品安全等關系人民切實利益的問題尚未得到切實解決,社會矛盾進入多發期處理不好可能導致社會危機,我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遇到了很多挑戰,但是「十一五」時期,「十二五」時期遇到的挑戰可能最為嚴峻,所以今後五年,這些挑戰是麻煩、是敢大、是確切、誰約束、是困境、只要我們認真應對,我們相信這些挑戰就可能成為考驗,成為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
Ⅱ 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
兄弟,你問的這個問題范圍太大了,
總的說來
一、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呈現出六大趨勢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凸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達到25年來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和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帶動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量2004年近11萬億美元,增速達到20%,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崛起力量
美、日、歐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於主導地位。2004年,德國、美國和日本在世界貨物出口中的份額已分別達到10%、9%和6.2%。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並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國際貿易增長中最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分別佔全球貨物貿易總量的6.4%和增量的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WTO新一輪談判自啟動以來進展緩慢,2003年坎昆會議失敗後,談判一度陷入停滯狀態。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准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與此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RTA)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並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截至2005年1月,實際有效的區域貿易安排共有162個,其中80%以上是近10年內建立的。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美國在推動建立美洲自貿區的同時,還在與韓國、南非等10多個國家商談自貿區;歐盟在2004年5月實現東擴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並擬與所有拉美國家和東盟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日本已經與新加坡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正在與韓國、泰國商談自貿事宜。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託,從其變化趨勢看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遊業所佔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佔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製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與此同時,由於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佔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經從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生產要素特別是資本在全球范圍內更加自由地流動,跨國公司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和營銷網路,推動了貿易投資日益一體化,並對國際經濟貿易格局產生了深刻影響。一是跨國公司已成為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的核心力量。目前世界上的跨國公司已達6.2萬家,它們不僅掌握著全球1/3的生產和70%的技術轉讓,更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和90%的外國直接投資。二是國際貿易基礎已由比較優勢轉變為以跨國公司數量和在國際范圍內整合資源的能力為主的競爭優勢。這就意味著,一個國傢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越多,就越可以在國際分工中更多地整合別國的資源。三是國際貿易格局由產業間貿易轉向產業內貿易、公司內貿易為主。主要表現為,中間產品、零部件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增加。四是跨國公司產業轉移不斷加快,加工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的比重持續提高,已成為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點。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加工貿易占貿易總額的比重已達48%,占據了半壁江山。
(六)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愈加頻繁,貿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是隨著國際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貿易摩擦產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當前,各國經濟景氣的不均衡性、產業和貿易結構的競爭性、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貿易分配利益的兩極化以及經貿問題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當前世界已進入貿易爭端的高發期,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基於戰略利益考慮而引發的貿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國和歐盟就航空業補貼問題相互指控,並最終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貿易保護的手段不斷翻新。各種技術壁壘成為貿易保護的新式武器,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爭端。三是摩擦從單純的貿易問題轉向更為綜合的領域。社會保障問題、匯率制度問題等已成為摩擦的新領域,資源摩擦與貿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四是中國已成為國際貿易保護的最大受害國。從1995年開始,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2005年世界紡織品貿易開始實現一體化,中國面臨的紡織品貿易摩擦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焦點。
二、若干思考
當前國際貿易發展的這些新趨勢對世界各國的經貿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要辨證地看待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環境,既要看到機遇中存在的挑戰,也要看到挑戰中蘊藏的機遇。我們必須樹立全球戰略意識,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國內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和更有利的條件。
(一)處理好、發展好大國經貿關系,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空間
美、日、歐、俄、東盟既是全球的貿易大國(集團),也是我國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2004年,我國與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的貿易額均超過1000億美元,分別達到1773億美元、1696億美元、1679億美元和1059億美元,占據我國外貿總額的半壁江山。目前中俄貿易規模雖然相對較小,但雙方在油氣和礦產資源、高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廣闊。深入推進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和更廣領域發展,事關我國對外經濟工作的大局。
(二)積極發展區域經濟合作和多邊經貿關系,推動建立有利我經濟發展的全球自由貿易體制
參與區域經濟合作具有重大的經濟政治意義。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促進大湄公河次區域貿易便利化。繼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在經貿合作方面取得新進展。一個更具開放性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符合包括中國在內的世貿組織各成員方的長遠利益。據世界銀行估算,如果多哈回合取得成功,將可在2015年之前給全球帶來5000 多億美元的經濟收益。我們要積極推動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多邊經貿體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做好世貿組織首次對華貿易政策審議的應對及與世貿組織申請加入方的談判工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多邊國際組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我在聯合國貿發會議、開發計劃署等機構中的作用。
(三)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著重推進高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
我國以數量增加為主的增長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必須加快外貿從數量增長為主向以質取勝轉變。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出口退稅等各項政策、確保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下大力氣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狠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結構調整,提高紡織、輕工、家電等優勢產品的出口質量、檔次和價格;加大對蔬菜、水果、花卉等優勢農產品一般貿易的政策支持,爭取實現農產品出口零稅率;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抓好高新技術產品、軟體和醫葯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支持汽車及零配件、船舶、鐵路設備、通訊產品、生物醫葯等產品出口,加快形成高新技術產品帶動機電產品出口,機電產品出口帶動外貿出口的格局;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商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著重引進高端加工增值環節。
發揮全球「大買家」的優勢,組織協調好國內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的進口。按照國際通行做法,探索符合大宗產品集中采購試點,積極穩妥地發展期貨等貿易方式,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進口議價能力。運用國際招標等方式引進先進高新技術產品及環保、大型醫療和電力設備,把關鍵設備、先進技術進口和消化、吸收、創新結合起來,促進國內裝備製造業發展;敦促某些發達國家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限制。
(四)提高貿易摩擦和「入世」後過渡期的應對工作水平,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外部環境
我個人感覺,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都有吧,今年貿易不太好做,國家在政策上也有所調控。實際感受就是,貿易的話,國外買東西的人少了! 就像我國一樣,也開始刺激國內消費,而不是刺激都在國外買東西了。
我公司一年要出口3.5億USD ,可是現在看來,一季度已經同期下滑了1000萬USD了
加油吧,挺過這個砍,一定會好起來
希望能幫助到您
Ⅲ 墨西哥簽證怎麼辦理
個人申請墨西哥簽證辦理流程:
第一步、准備簽證資料:在墨西哥使館官網下載簽證申請表、邀請函請固定模板;
第二步、簽證在申請人准備資料遞交使館 錄指紋面試
第三步、領取簽證。
墨西哥個人旅遊所需資料如下:
護照: 護照有效期6個月以上,至少有2頁空白頁,本人需在簽名處親筆簽名,如有舊護照請一起提供。
相片:2張近半年拍攝的白底彩照正面免冠且不戴眼鏡的,尺寸為:3.9cm x 3.1cm。
身份證: 請提供清晰的第二代身份證復印件,正反面需復印在同一頁。
戶口本:請提供本人所在戶口本上全體成員每一頁的復印件;如果是集體戶口,提供首頁及本人頁即可。
中方單位材料:
在職證明:請用英文版的單位抬頭紙列印,需包含以下信息:
單位地址、電話和傳真號碼;
申請人姓名、職務、收入和工作年限;
行程目的、確切的准假時間、出行費用由誰負責、單位為申請人保留職位;
公司代表姓名拼音拼寫(列印)、簽名、職務(列印)、公司名稱(列印)並加蓋公章,簽名人不可以是同行人或者申請人本人。
單位資質證明:單位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或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須有最新年檢,加蓋單位公章。
個人資產證明活期資金證明:銀行對賬單原件及復印件,其最近6個月平均每月結余額約合人民幣10,040元輔助資產:建議提供本人房產證復印件、汽車行駛證復印件(車輛信息頁和照片頁)、股票證券等資產材料,資產提供的越充足將提高簽證的成功率。旅行計劃材料行程安排:請告知詳細的行程安排,包括:出發時間(年月日),離開時間(年月日),計劃游覽城市和相關景點;(英文)
通過旅行社代辦墨西哥簽證辦理流程(以中青旅為例):
第一步、瀏覽旅行社網頁了解辦理所需資料,聯系客服咨詢辦理疑問;
第二步、拍下寶貝並付款,並向客服索取墨西哥簽證所需要的資料包;
第三步、把資料遞送到旅行社,旅行社收齊資料後,經過初審,遞回資料 客人錄指紋面試
第四步、出簽後,順豐次日發回給客人。
Ⅳ 中國銀行換比索需要預約嗎
中國銀行換比索不需要預約。
客戶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填寫相關單據、交付現鈔即可辦理。有效身份證件包括:本人身份證(中國公民、戶口簿(十六歲以下中國公民)、軍人身份證件(中國人民解放軍);
武裝警察身份證件(中國人民武裝警察)、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港澳居民)、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台灣居民)、護照(外國公民)。
(4)坎昆人民幣匯率擴展閱讀
中國銀行可兌換幣種豐富:英鎊、港幣、美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瑞典克朗、挪威克朗、日元、丹麥克朗、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歐元、菲律賓比索、泰國銖、韓國元、澳門元,新台幣共十七種貨幣。
境外個人原兌換未用完人民幣兌回,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原中國銀行兌換水單辦理。原兌換水單的兌回有效期為自兌換日起24個月。
對於當日累計兌回不超過等值500美元(含)以及離境前在境內關外場所當日累計不超過等值1000美元(含)的兌回,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辦理。
Ⅳ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
充分發揮首腦外交的統領作用,加速走向世界舞台的顯著位置,積極參與和引導國際體系變革。
胡錦濤主席出席了全球核安全峰會、「金磚四國」領導人第2次正式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10次會議、20國集團領導人第4和第5次峰會、亞太經合組織第18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重要國際會議,中國主張的發展問題首次成為20國集團峰會主題並獲得共識,中國成功阻擊美國在匯率、經常帳目不平衡量化指標等問題上的涉華企圖。
在亞太經合橫濱會議上,中國提出的世界經濟應「平衡、包容、創新、可持續和安全地復甦」的原則寫進了會議最後文件。中國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上旗幟鮮明地維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引起全球關注。
胡錦濤主席還先後出訪巴西、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加拿大、法國、葡萄牙等國,闡述了中國在事關和平、發展、穩定、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的政策主張,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推動了中國同上述國家間的友好合作關系,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彰顯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溫家寶總理先後出席第3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和第6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等重要國際會議,先後出訪韓國、日本、蒙古、緬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取得一系列重要外交成果。
世博外交和亞運外交取得成功,使中國全方位外交布局進一步完善,外交工作的方式與方法得以豐富。
上海世博會是首屆世博會舉辦一百多年來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共有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101批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代表團為本國館日揭幕並參觀其它展館。上海世博會為中國創建了一個宏大的外交舞台,首腦外交、經濟外交、公共外交、人文外交、地方外事在這個舞台上協調並進,豐富多彩,並實現了各國遊客與中國百姓的直接交流,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充滿活力、改革開放和真實的中國。
上海世博會同時也印證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並構成世界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需要中國的發展和繁榮。廣州亞運會同樣在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取得成功,既促進了亞洲體育事業的發展,也增進了亞洲各國運動員與中國人民的友誼。
平穩推進了與主要大國之間關系的全面發展。
在中美關系方面,2010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達賴,批准美國防部啟動總額近64億美元的新一輪對台軍售,包括「黑鷹」攻擊直升機和「愛國者—3」反導系統等,對中美關系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繼而,美國又針對所謂中國把「南海納入核心利益范圍」的相關報道作出無理反應,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對華施壓,在20國集團首爾峰會上拋出針對中國的「經常賬戶不平衡量化指標」,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對於美方上述干擾兩國關系大局的行徑,中國政府均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中美關系在美國重申中美關系基本政治原則的基礎上得以轉圜。
2010年,胡錦濤主席同奧巴馬總統3次會晤,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取得積極成果,各領域交流合作繼續推進。中美還就朝鮮半島局勢、伊朗核計劃、全球經濟治理、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保持了溝通與協調。中美關系的轉圜為胡主席2011年新年伊始即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鋪平了道路。
Ⅵ 坎昆旅遊必備攻略有哪些
加勒比海沿岸的著名度假勝地坎昆(Cancun),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東北端,距離首都墨西哥城約飛行時間2.5小時。在這里你能展開一段結合墨西哥千年瑪雅古文明和熱情洋溢的現代文化的旅程,不僅有大名鼎鼎的瑪雅遺址(包括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也有分門別類的生態主題公園,滿足遊客不同的興趣偏好,老少咸宜。
坎昆可以說是在墨西哥感受加勒比海最好的門戶。從這一直南下到里維拉瑪雅(Riviera Maya),可以探索世界上最棒的海岸線之一。你也會擁有最棒的潛水體驗。
坎昆和里維拉瑪雅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的珊瑚礁,僅次於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其中的科蘇梅爾島(Cozumel Island)更是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中最適合潛水的地方。石灰岩基岩塌陷形成了一座座天然的水池坑洞,里維拉瑪雅的地下河系統盡收眼底。
坎昆有著數不清的遊船碼頭以及潛水學校,指導你進行形式多樣的潛水運動,各種級別的潛水課程也對外開放,通過的學員還可以拿到專業的證書哦。
365天的適宜水溫
坎昆的海水一年中都能保持較為恆定的溫度,最低是25攝氏度,最高也才28攝氏度。
一定一定一定要吃海鮮
這里的經典菜單從甜甜的青檸湯開始,接著是章魚、螃蟹和其他海鮮。當地的瑪雅人做料理時喜歡用一種叫Tepin-Xic的特製醬汁,由蔬菜腌制而成。要是你嗜辣,一定要記得點由habanero辣椒組成的醬汁哦,這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之一,起源於墨西哥。
天氣
坎昆全年溫暖,屬熱帶氣候,夏天比較悶熱,秋季來旅遊則天氣沒有那麼悶熱,但降水可能會比較多
簽證
需要墨西哥簽證。
持美國十年多次往返有效簽證的中國公民可以持護照免簽入境。
語言
當地語言為西班牙語。英文在坎昆普及率很高。
匯率
比索Peso為當地貨幣。目前匯率 1美金=18.91比索 1人民幣=2.82 比索
建議提前兌換一些比索,因為當地雖然可以使用美金結算但是匯率不好,用比索便宜很多。
用美國銀行BOA的借記卡可以在在當地Santander 取款機取現,免5美金的跨行手續費,匯率比大街上好。
信用卡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用,而且很多地方會收手續費。可以在專門的地方,酒店或者超市換匯。
餐館推薦
Mextreme Cancun
地址:Boulevard Kukulkan, Zona Hotelera, 77500 Cancún, Q.R., Mexico
這家算是物美價廉,菜做的不錯,顏值也很高。
The Surfin Burrito
地址:Blvd. Kukulcan Km. 9.5, Zona Hotelera, 77500 Cancún, Q.R., Mexico
一家很小的店,但是好評如潮,算是我吃過最好吃的Burrito之一(墨西哥玉米煎餅)
La Habichuela
地址:Calle Margaritas 25, Centro, 77500 Cancún, Q.R., Mexico
位於坎昆市中心,也是很多人推薦的餐館。這家菜做的很精緻,氣氛環境很棒,價格偏貴。吃飯後餐廳還會送一條很有墨西哥特色的項鏈。
Ⅶ 中國在亞洲區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 在多邊合作受挫,區域化再度興起的背景下,本文從當今世界經濟格局考察亞洲區域合作,客觀分析中國在亞洲區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並對中國推進區域合作路徑提出構想。
2003年坎昆會議失敗與多哈回合中斷再次表明,多邊主義只是國家融入全球經濟的一種途徑,並不能完全協調不同國家的發展利益。面對全球化的浪潮與壓力,更多的國家認識到參與區域合作的重要性。中國作為亞洲發展中大國,需客觀分析當今區域合作趨勢,准確分析自身在區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
一、世界經濟格局中的亞洲區域合作
區域合作已成為各國應對全球化、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策略,當前世界經濟天下三分,整個亞洲地區存在加快區域合作的壓力。
1.區域合作現狀與發展趨勢。區域合作是區域成員通過區域經濟組織,在成員之間進行分工協作,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利用資源,獲取國際分工的利益,促進成員經濟的共同發展和繁榮。區域合作始於歐共體成立, 20世紀 60年代形成第一次區域合作浪潮。90年代起,全球再次掀起新一輪區域合作浪潮。至2003年6月底,已經通知GATT/WTO並且正在實施的區域貿易協定達267個,其中有130多個是在1995年以後通知GATT/WTO的。絕大多數的WTO成員參加了一個或多個區域貿易協定,對此,GATT/WTO均有條款肯定了區域經濟合作的合法性及其促進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當今,區域合作已成為許多國家應對全球化。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區域合作與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兩大重要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區域合作呈現新的發展趨勢,就是大國(集團)主動參與、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如美國倡導的北美自由貿易區,APEC,歐盟的東擴,日本與其他亞太國家建立多形式的自由貿易區。大國通過推進區域合作一方面是謀求區域內經濟規則的主導權,另一方面是擴大區域之間談判的籌碼,在世界范圍內謀求利益。事實上,推動有利於自身政治、經濟利益的區域合作已成為當今大國之間競爭的一種重要手段與策略。
2.世界經濟天下三分格局初步形成。大國(區域)之間的競爭,使得當今世界經濟呈現天下三分的格局。(1)日益強大的歐盟集團。冷戰後,整個世界發展發生了變化,政治矛盾下降,經濟競爭進一步加劇,歐洲大國在經濟上抗衡美國、日本的意識明顯增強。1992年歐共體宣布成立歐盟,統一市場,統一貨幣,現在又開始強化政治同盟的建設,並向東歐推進。 2004年5月,10個東歐國家正式加入歐盟,歐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板塊,直接威脅美國的霸主地位。(2)以美國為中心的拉美集團。面對日益強大的歐盟,美國不得不改變過去『非我莫屬」的霸氣,重視區域經濟合作。1993年美國牽頭成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近年來美國又積極將自由貿易區向南美推進。同時,美國對東亞這個新興的經濟增長區域也給予更多的重視,積極推動環太平洋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實施「扇形戰略」。(3)有待整合的亞洲集團。戰後日本經濟迅速恢復,成為新的世界工場,在日本的帶動下,20世紀70、80年代,整個東亞呈「雁行態勢」發展,成為世界經濟亮點。80年代後期,日本產業升級、經濟增長放慢,而東盟、中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同時近年印度經濟呈現強勢穩健增長勢頭。目前亞洲經濟整體繼續向前發展,各國都積極探索區域合作,但組織程度不高。
3.亞洲面臨提高區域合作水平的壓力。歐盟的東擴、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南擴,對整個亞洲及世界其它地區發展已產生嚴重影響。過去,美國同東亞地區經濟上有著明顯的垂直分工。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後,美國給予墨西哥特殊貿易安排,使得中國的紡織品和亞洲四小龍的機械產品被擋在門外,改變了國際資本的流向。下一步,美國還打算成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其影響就更大了。再看歐盟東擴,近年來歐盟加快東擴的步伐,將東歐部分發展中國家納入歐盟板塊,這樣歐盟內部又建立一個垂直的分工體系。今後,亞洲國家,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東盟、中國及其它國家將可能面臨市場增長緩慢,甚至停止、萎縮的考驗。亞洲面臨共同的壓力,就有進行合作的共同潛在利益,而且也具有現實基礎。目前東亞各國家之間的貿易已佔東亞貿易份額總量的60%以上,並呈增長態勢;東盟與中。日、韓合作機制初步建立,東亞區域經濟合作已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印巴局勢總體向緩和方面發展,印度開始實施「東向政策」,積極尋求與東盟合作。緊密的經濟聯系與廣泛的次區域合作,為亞洲整個區域合作奠定了基礎。
二、中國在亞洲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作為區域性大國,在推進亞洲區域合作方面有著特殊的利益和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歷史上看,中國以文明古國著稱;從地緣角度看,中國幅員遼闊,背倚歐亞大陸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廣差的領土和領海;從現有實力和發展潛力上看,中國是正在崛起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人口佔世界的 20%,經濟實力在世界排名第六,是吸引外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從政治上看,中國是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從軍事上看,中國擁有足夠的核自衛力量和相當的陸海空實力;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經濟、政治、軍事等諸多領域具有綜合實力的大國。
近十年來,日本經濟發展停滯,已難以恢復昔日的輝煌,盡管當前日本仍是經濟大國,但在未來幾十年,其相對國力必將衰退。而美國與中國相比,對於亞洲國家缺乏毗鄰地理優勢及共同的文化基礎。東亞金融危機期間,中國人民幣保持對美元的匯率穩定,對防止東亞國家經濟進一步衰退和金融危機影響范圍擴大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並已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綜上分析,中國作為區域大國,在世界尤其是亞洲事務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推進亞洲合作中的作用表現為:
1.中國是亞洲區域合作的客觀地理中心。中國幅員遼闊,與周邊十餘個亞洲國家相連或隔海相望,處於亞洲地理區位的中心。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與開發:在東南亞,中國參與湄公河開發,並啟動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在東北亞,中國積極參與圖門江開發,積極探索中、日、韓合作方式和機制,開展東北亞區域合作;在中亞,中國則通過上海合作組織,在政治與軍事合作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經貿合作,已成為部分成員國的重要貿易夥伴。幅員大國與特殊地理區位,使得中國在亞洲區域與次區域合作中有著特殊的影響。
2.中國為亞洲各國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當前,雖然政治等因素在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的影響,但經濟合作仍是最基本的動因。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形成了巨大的國內市場,已成為亞洲不少國家和地區如東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重要的出口市場與貿易順差來源。 2003年中國進口總額增長高達 40%,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進口國。近十多年來,日本經濟發展處於停滯狀態,其產業要進一步升級,必將要藉助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2002年中日貿易總額已佔日本貿易總額的13%,目前,中國已成為日本第二大貿易夥伴。北美貿易區的設立及世界IT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使得東盟對美出口受挫,而中國已成為東盟出口增長的重要市場。 2003年雙邊貿易總額達到780多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目前,東盟已經連續10年成為中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中國也已成為東盟的第六大貿易夥伴。同時,周邊其它發展中小國對中國市場也具有很強的依賴性。
3.中國是亞洲區域合作中重要的動力源泉。從日本角度看,推進區域合作特別是與東南亞合作,符合其擴大勢力范圍的戰略,但維系日美同盟是日本的首要戰略。而美國為維護其在東亞的影響力,極力阻撓東亞地區建立自己的經濟合作組織,致使日本在推進合作中舉棋不定,進退兩難。東盟作為區域組織,雖有通過加強合作發展經濟的強烈願望,但自身組織程度不高,綜合影響力不夠大,同時又在尋求大國均勢外交。中國作為潛在強國,推進區域合作符合其自身的發展需求,近年來中國對區域合作採取了更加積極的態度,並率先與東盟簽訂建立自由貿易區協定。這使日本深感政治、經濟方面的危機,也加快了區域合作的步伐,進而促進整個東亞區域合作的進程。
4.中國經濟二無性為區域合作提供廣闊的空間。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大國的規模經濟逐步體現,並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形成了強大的集聚效應,這些地區產業升級加快,接受國際產業轉移能力增強。目前世界 500強企業大部分已到中國投資,其中大多數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這些地區可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有望成為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經濟發展的引擎。在對外投資方面,中國對外投資能力迅速增強,截至2002年底,累計對外投資企業已達6000多家,遍及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據聯合國2003年的統計,中國對外投資存量在360億美元以上,而且將迎來對外投資的新一輪熱潮。目前,至少有十幾個國家把中國列為吸引外資的最大目標國,甚至發達國家如日本、英國、新加坡也開始在華設立吸引投資促進機構。中國對外投資能力增強,對亞洲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中國特別是中西部存在廣大的欠發達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為周邊國家產業轉移與合作提供廣闊合作空間。
5.中國是維護區域穩定與安全的重要力量。穩定與安全是區域發展的前提,但在亞洲仍存在不少熱點問題,如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印巴邊界問題。中國西部邊界問題。對此,中國均採取大國負責的態度與方式,如積極倡導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使得朝核問題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呼籲印巴雙方採取克制態度,用和談的方式解決爭端;倡導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成功解決中國與周邊國家邊界問題,共同打擊了恐怖組織,並積極開展經貿合作,有效地維護了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對有爭議的南中國海,中國提倡共同開發,維護地區的政治軍事穩定。中國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期,保持了人民幣匯率穩定,幫助東南亞國家迅速擺脫危機,2000年中國簽署了《清邁倡議》,加強與周邊國家貨幣互換,對東亞的金融穩定、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中國推進亞洲區域合作展望
亞洲各國雖有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的願望,但也存在眾多制約因素,如發展水平不一,對外依賴性強,同時還有不少歷史遺留問題,中國作為區域大國,有責任與義務積極推進區域合作。從實際情況看,應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在整體推進同時首先突出推進東亞合作。
1.積極開展同東盟合作,促進區域水平分L。東盟各國情況不同,心態復雜,一方面欲藉助美、日,制衡中國,同中國競爭;另一方面一些國家也主張加強同中國的合作,利用中國制約美國或日本。對此中國應從大局出發,加快同東盟自由貿易一體化步伐。在推進區域合作上,首先要讓東盟國家有政治與軍事上的安全感,在經濟合作上更要強調「雙贏」,當前中國與東盟經濟發展雖處於同一水平,但中國與東盟在產業、產品間仍存在很強的互補性,通過相互合作,雙方企業可在更大的市場范圍內進行水平分工。
2.主動與日本合作,推進亞洲「法德和解」。中國和日本是東亞兩個最大的經濟實體,東亞甚至亞洲合作關鍵是中日合作。兩國經濟的互補性很強,中、日實現亞洲的「法德和解」,是東亞和亞洲合作的最大。最根本的動力。中國在推進合作的實踐中要進一步做好宣傳輿論導向,認真貫徹「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尊重日本推進區域合作的戰略構想,支持日本的產業升級。在當今區域經濟合作盛行時期,日本經濟的發展對亞洲各國是好事,中國應盡可能從貿易、科技等方面與日本合作,支持日本產業升級,帶動亞洲整個區域的發展。
3.加強次區域合作,促進區域整體合作。在確立首先與東亞經濟主體東盟、日本加強經濟合作這一指導思想的前提下,中國應進一步加強次區域合作,如東北亞合作。中亞合作。中印合作、海峽兩岸合作及華人經濟圈建設,以此促進整體區域的合作。
4.發展民族經濟,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作為大國,中國在加強對外開放與合作的同時,要注重發展民族經濟,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發,積極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產品,不斷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提高綜合國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區域共同繁榮。
Ⅷ 坎昆屬於哪個國家 ,需要簽證還是免簽或落地簽
坎昆:
墨西哥著名國際旅遊城市
位於尤卡坦半島東北角,加勒比海畔
需要簽證
但是
從2010年5月起,墨西哥允許符合如下條件的中國公民免簽入境墨西哥:
一、是以旅遊、過境或商務為目的且持有美國有效簽證的中國公民。
二、是乘坐由美國出發的航班以旅遊、過境或商務為目的前往墨西哥的中國公民。
直接從我國過去的簽證辦理(一般旅行社都會辦好的)
- 有效期在六個月以上的護照,原件和復印件
- 根據領事要求,提供以下之一種:
居住地不動產(房產或商業參股等)證明
穩定的工作(工齡、職位等)
經常出國旅行(有不同國家的簽證和入境章)
經濟能力證明(比如收入證明、銀行帳戶或投資帳單、房產證等,未成年或學生可提供父母、監護人或經濟上所依靠親屬的上述證明)。
- 交相當 40 美元左右的人民幣簽證費
Ⅸ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和基本走向
2008年1月9日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星期三在紐約正式發布了《2008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報告指出,美國房市泡沫破滅以及信貸危機加深、美元貶值以及全球貿易失衡等因素在2008年將繼續給世界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9%,2007年為3.7%,報告預測2008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3.4%,延續下降趨勢。
報告指出,2008年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將主要來源於美國經濟。2007年第三季度,美國房市下滑的趨勢變得更加嚴重,伴隨著次級抵押貸款引發的信貸危機,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報告指出,美國房價在截止到2006年的十年間上升了近90%,因此有大幅下降的空間;而且,美國家庭的負債率近幾年來快速上升,如果房價下跌達到15%的幅度,有可能影響消費者需求,使美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兩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將出現停滯。
一旦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中國、歐洲和日本的出口增長都將受到影響,進而減少這些經濟體對於發展中國家出口的需求,對世界經濟將產生嚴重影響。
報告建議各國協調政策行動,改善國際貿易失衡的局面,穩定外匯市場。報告指出,匯率只是調整國際貿易失衡的手段之一,如果單純依賴匯率調整,有可能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以及國際社會對於美元喪失信心,因此,更為安全和有效的做法是刺激中國、日本和主要石油輸出國等貿易順差國的需求,以抵消美國需求緊縮產生的效果。
金融海嘯摧毀「華爾街神話」 世界經濟面臨歷史轉折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在這個最壞的年代,我們遭遇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最猛烈的金融海嘯,「華爾街神話」伴隨著高盛和大摩的轉型而灰飛煙滅,世界經濟也隨之陷入二戰以來最深的衰退。隨著金融風暴持續滲透到實體經濟,世界經濟已走到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在這個最好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的大步推進,讓我們有機會見證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七大央行聯手降息的大膽救市舉措,也促成了被視為「布雷頓森林第二」的G20金融峰會的成功舉行,更讓世人領略了主要國家動用數萬億美元刺激經濟的決心,而中國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尤其令人稱道。
雷曼兄弟的倒掉
2008年6月24日,晴,紐約曼哈頓。在第七大道745號大樓巨大的外牆電子屏上,「雷曼兄弟」的字幕不停地變換著各種鮮艷的顏色反復滾動。
2008年11月19日,陰,有風,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745號大樓巨大的外牆電子屏依然吸引眼球,不過滾動播放著的字幕已被「巴克萊資本」所取代,基色也變成只有藍白兩種。
9月15日,隨著次貸危機進入第二個「高危期」,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出人意料地宣告破產。雷曼在美國的核心業務和固定資產,被英國的巴克萊資本以區區15億美元收購,這便有了上述戲劇性的一幕。而雷曼在美國以外的業務則被日本的野村收入麾下。
雷曼並非次貸危機引發的破產首例。今年3月,在次貸危機的第一個「高危期」,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因陷入流動性危機而不得不委身摩根大通,美聯儲專門為該交易提供融資。7月份,金融市場形勢再度惡化,隨著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陷入困境後,危機迅速升級。兩個月後,為避免「兩房」破產對美國和世界金融體系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美國政府宣布接管「兩房」。
不過,在很多人看來,放任雷曼破產是布希和保爾森任內最大的敗筆。瑞士信貸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算了一筆賬:如果當初政府出手救雷曼,成本應該不超過60億美元,但保爾森當時不出手的決定,卻使全世界最終營救金融體系的成本超過1.3萬億(現在看來這一成本還在不斷增加)。「雷曼破產,使大家對金融體系的信心一夜間崩潰,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陷於停頓,最後迫使政府不得不全面打救金融業。」
次貸危機的起源
和雷曼同期落難的還有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只不過後者以一個更體面的價格被賣出,接手的一方是美國銀行。隨後,美國前兩大投行高盛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公司宣布轉為銀行控股公司。
五大行中「碩果僅存」的高盛和大摩被迫轉型,某種意義上也正式宣告了始於上世紀30年代的華爾街投行神話的終結。這不僅體現在這些機構再不能不顧後果地從事以往高風險高收益的業務,也直接導致了數十萬華爾街精英丟掉飯碗。過去動輒上千萬乃至上億美元的「年終大紅包」,也可能就此成為歷史。
自認為幫助美林躲過一劫的塞恩,日前無奈地宣布放棄期望中的1000萬美元年終獎。大摩的麥晉桁也宣布今年不拿分紅,就連被認為在本輪危機中受創最小的高盛,其CEO布蘭克費恩及其他六位高管也已被告知今年將沒有年終獎。業界估計,相比去年,今年美國銀行業的年終獎金可能縮水50%-70%。在主張「強有力的金融監管」的奧巴馬上台後,華爾街要想重回高薪時代恐怕更難。
本月在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在華爾街打拚了61年的前貝爾斯登CEO格林伯格感嘆說,他「參與開發」的華爾街模式已經一去不返了。而這場悲劇的起源,居然是美國一群所謂的「次貸購房者」。
所謂次貸,是指美國房貸機構針對收入較低、信用紀錄較差的人群專門設計出的一種特別的房貸。相對於風險較低的優質貸款而言,這類貸款的還貸違約風險較大,因此被稱為「次貸」。從2001年到2005年,美國住房市場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一些銀行等放貸機構紛紛降低貸款標准,使得大量收入較低、信用紀錄較差的人加入了貸款購房的大潮。不過,隨著美國利率此後不斷上升,2007年夏,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此後,危機持續發展,導致大批美、歐金融機構陷入困境甚至破產,最終在2008年9月升級為一場全面的金融危機,並波及世界其他地區。
實體經濟深受沖擊
金融危機也使世界經濟處於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預期僅為3.7%和2.2%,為2002年以來最糟糕表現。世界銀行等的預測更為悲觀。
在這場金融風暴中,美、歐的主要金融機構遭到嚴重沖擊,全球主要金融市場持續動盪,信貸緊縮嚴重。危機不斷地從金融業向其他行業、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擴散,致使美、歐、日三大經濟體陷入衰退,世界經濟嚴重減速。
上周,世界銀行宣布了一個月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二次下調,該行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大幅放慢,而明年世界貿易也將出現自1982年以來的第一次下降。預計今年全球GDP增長率為2.5%,明年則進一步回落至0.9%。而該行此前的預期為1%。
聯合國本月初發布的一份報告也預計,明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不會超過1%。IMF則預計,明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下滑0.3%,發展中和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將明顯放慢至5.1%左右。
早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開始顯現時,美國一些次貸機構就紛紛破產。隨著危機愈演愈烈,投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因大量持有次貸支持證券而遭受巨額損失。據美國高盛公司統計,全球金融機構在美國次貸危機中所遭受的損失將高達1.4萬億美元,而截至今年11月份已經暴露出了8000億美元。
由於美、歐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加上投資者對世界經濟前景缺乏信心,美、歐、日主要股市持續動盪,大幅下挫。自今年年初至12月初,美國紐約股市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34%,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和德國法蘭克福股市主要股指跌幅均超過35%,日本東京股市主要股指跌幅超過46%。股市大跌不僅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還對企業融資產生了不利影響。
美國權威研究機構全國經濟研究局本月宣布,美國經濟自去年12月開始陷入衰退。由此算來,美國經濟處於衰退之中已有一年時間。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均在今年第二、三季度連續下滑,也都陷入了衰退。隨著發達經濟體經濟出現下滑,發展中經濟體也受到波及。
在摩根士丹利亞洲主席羅奇看來,當今世界已進入「後泡沫時代」,整個2009年世界都將維持衰退,至少要到2010年才可能有緩慢的復甦。「在全球化時代,我們陶醉於跨境聯系帶來的繁榮。但是,隨著繁榮走向極端並孵化出致命的資產泡沫的全球化,結果必將是泡沫破滅所帶來的後遺症。」
美國經濟有望率先反彈
多位經濟學家認為,世界經濟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仍將異常艱難甚至持續惡化。不過,隨著更多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開始發揮作用,主要經濟體有望在明年下半年或是年底前後迎來復甦,其中,美國經濟有望率先出現反彈。
經濟明年底企穩已成共識
巴克萊資本聯合首席經濟學家馬基認為,當前已經或正在進入全球性的衰退。他表示,美國的經濟萎縮會持續幾個季度,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會大幅萎縮。到明年第二季度,經濟可能出現溫和增長。到下半年,增長可能會更為明顯。
具體來說,巴克萊資本預計第四季度美國經濟會萎縮2.5%,明年第一季度預計負增長1.5%,第二季度預計實現1%的增長,而明年下半年則可能增長3%。
馬基表示,如果美國經濟明年下半年出現復甦,將對其他經濟體帶來很大的幫助,因為對美國的出口會增加。
標准普爾首席經濟學家懷斯認為,這一次全球更像是在經歷一次同步衰退,這在以往不大看到。不過懷斯也表示,總體而言,他認為到明年年底,經濟情況會開始好轉。
懷斯表示,以往更多看到的是,一個國家先陷入衰退,其他國家受到牽連出現經濟下滑。而這一次,盡管金融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但歐洲經濟卻比美國提前感受到了沖擊。美國已經陷入衰退,日本的經濟滑坡則基本與美國同步,而歐洲的衰退可能比美國更為溫和,但可能持續更久。
曾在美聯儲任經濟學家的摩根大通美國經濟學家費羅利表示,他們的最樂觀的預期是,到明年下半年,美國經濟會出現溫和復甦。其他國家可能也是差不多的情形。摩根大通預計,美國經濟明年下半年增長2.5%,上半年可能負增長1%,而今年第四季度可能負增長4%。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表示,全球經濟低迷的狀況很可能持續到2009年年底,屆時可能見底。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引發本輪危機的因素可能在那個時候出現轉機。比如在美國,樓市有望在明年中期見底;而去杠桿化的過程還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也有可能在2009年年底停止。此外,金融機構的放貸意願也有望逐漸恢復,加上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刺激,都有望幫助經濟在明年晚些時候復甦。
美國經濟可能率先反彈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表示,到明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反而可以比西歐、拉美甚至亞洲國家的經濟更快地復甦。反倒是那些不太發達的國家,受這次打擊之後,復甦的時間可能更長,難度可能更大。
陳志武表示,很多人認為美國經濟在經過這次危機後可能要徹底垮掉,但他覺得這種結論有些太誇張,也有些太早了。他表示,美國經濟的自我調整和復甦的能力,過兩年回過頭來看會超過很多人的預期。
這次金融危機是源於美國,然後影響到全球各國的經濟。所以,這種情況下,按照一般的理解,這就意味著美國經濟比其他國家受挫的程度會更嚴重,受拖累的時間也會更長。不過陳志武也指出,從現在來看,美國經濟過去經過了兩個世紀的發展,特別是其金融市場,盡管這次出現了危機,但整個金融體系的架構還在。所以,到明年某個時候,一旦當大家看到金融和經濟危機已經到底了,接下來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會超出人們的想像。
標准普爾的懷斯表示,美國已經陷入衰退,並可能持續到明年年中。美國這次的衰退的程度並未嚴重超出以往,只是持續的時間比一般情況要長一些。其他工業化國家中,日本的情況與美國會很類似。歐洲的衰退則可能更為溫和,但會持續更久,可能到明年年底。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新總統的號召力。陳志武認為,奧巴馬的上任可能會讓整個美國社會對自己的未來的信心得到極大提振。奧巴馬也許可以做到像羅斯福那樣。1933年羅斯福總統上任以後,把美國社會的信心和凝聚力一下子呼喚出來,讓美國大大小小的家庭和企業都願意和新總統一起接受新的挑戰,作出自己的貢獻,盡快幫助美國經濟走出大蕭條。
陳志武表示,奧巴馬明年1月20日上任後,可能在很多方面模仿一些羅斯福的做法,會在金融、證券市場制度架構方面作出改革,在刺激經濟增長方面也會出台很多舉措來刺激消費,同時也能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廣泛的社會群體的支持,這對美國經濟在明年下半年出現復甦會有很大幫助。
股市:震盪仍可能持續數月
多位國際權威經濟學家表示,金融危機最黑暗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不過,金融市場特別是股市接下來幾個月仍可能持續震盪。
金融危機或已見底
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金融危機的最壞時期應該算是已經過去。但他們也提醒說,在局勢尚未完全明朗之前,當前還不宜過分樂觀。
曾在美聯儲任職多年的摩根大通經濟學家費羅利認為,在過去一段時間各國紛紛採取重大措施穩定市場和刺激經濟的作用下,再出現像雷曼兄弟這樣的大型機構倒閉的風險已大大下降。從這個角度說,金融危機的最糟糕時期已經過去。
巴克萊資本聯合首席經濟學家馬基則表示,他個人不大願意下類似於我們已經渡過最壞時期的判斷。「美聯儲和財政部推出的一系列舉措,的確似乎已經在市場上產生了一些積極效果,我們預計這種正面效應會繼續下去。」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表示,金融危機某種意義上說已經到底,當然這個底肯定不是V型,而是U型底。但是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還剛剛開始。
馬基表示,在現階段還存在危機繼續惡化的風險,所以他認為現在還沒到過於自信和樂觀的時候,大家還必須對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更多負面發展保持警惕。
標准普爾首席經濟學家懷斯表示,對金融市場來說,最壞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由此帶來的經濟沖擊才剛剛開始。他表示,有跡象顯示信貸狀況有所改善,但仍有很多不確定性。總的來說,他認為信貸市場已過了最黑暗的時期,但要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我看來,在徹底恢復正常,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懷斯說。他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狀況為例表示,盡管當時只是一個地區性的危機,但受此影響,銀行體系在幾年後才恢復正常。
股市未來數月震盪為主
對於金融市場未來的走勢,費羅利認為,股市接下來會繼續消化經濟方面的負面消息,經濟的疲軟會抑制股市的任何上漲。市場仍會持續波動。就美股而言,股市可能還會創出新低。「盡管我們已經很接近底部,但仍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標准普爾的懷斯表示,股市可能已經接近底部。股市通常會先於經濟3-6個月企穩,如果說經濟能在明年中期復甦的話,那麼股市有望在今年年底左右企穩。
陳志武則預計,未來六個月中,道指可能在7000點到11000點之間震盪,然後隨著投資人對美國經濟的前景改觀,股市可能出現回升。陳志武表示,從投資價值上來看,美國和歐洲等發達股市在現在和未來幾個月中存在顯著的長期投資機會,甚至包括金融業。盡管今天金融股跌得很慘,但長遠來看,金融業前景依然看好,長期的投資價值依然非常高。
對A股市場,陳志武表示,「未來幾個月還會有很多陰雲,因為中國的企業盈利和經濟指標在未來六個月或是九個月只會越來越壞,而不是越來越好。」但是也許從明年上半年以後,中國股市可能出現新一輪上漲。當然,「大小非」的問題還有待解決。他認為,A股未來六個月探新低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上漲的空間會比較有限,大概會在2000點上下波動一段時間。
巴克萊資本的馬基表示,過去一段時間股市受到了企業盈利和世界經濟增長降溫預期的影響,也出現了大幅下跌。但通常情況下,股市會先於經濟企穩。從歷史經驗來看,在經濟出現明顯復甦之前,股市已經開始企穩一段時間。
美元強勢有些過頭
對於前一段時間風頭正勁的美元,專家表示,美元走強凸顯了全球投資人仍對美國經濟實力抱有信心,但當前的上漲可能有些過頭了。
摩根大通的費羅利認為,美元近期走強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這是對前期美元疲軟的報復性反彈。因為在今年夏天,市場對美元過分看空;另一方面,此前大家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很盛,但沒想到後來歐洲和其他經濟體也紛紛陷入相對,因此,美元相比之下反倒成為搶手貨。短期內,他認為美元可能在今後幾個月出現調整。
標普的懷斯表示,美元只是從此前兩年的過度弱勢中反彈,但當前有些太強。過去幾年,美元對歐元等貨幣的走勢更多體現了利率的相對走勢。在2006年時,歐洲的利率要低於美國,資金於是流向美國,推動美元上漲、歐元下跌;但隨著美國利率下調和歐洲加息,歐元對美元開始持續上漲。
但在過去幾個月中,隨著歐洲陷入衰退,歐元遭到拋售。當然,美元的走強還受到日元套利交易的影響。由於大量套利交易在風險上升時選擇平倉,歐元遭到打壓,日元相對走強,美元也受到影響。
「就目前而言,我並不認為美元匯價太大偏離長期均衡水平,但我預計,一段時間以後,隨著形勢恢復穩定,避險意願下降,歐元對美元可能回到1.40附近。」懷斯說。
Ⅹ 100人民幣換坎昆多少比索
人民幣在墨西哥的錢庄是不收的,你只是問匯率的話,100人民幣等於大約270比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