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ppt中做出杠桿原理的動畫
最好使用flash製作出swf 或 gif格式的動畫,再插入到需要的ppt中就可以了。
可以到網路文庫裡面搜索內「優質課件設計容培訓 powerpoint平台」具體可以看這個優質課件培訓ppt裡面應該有你需要了解的知識內容。
『貳』 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探究植物奧秘的慾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教學准備:
各種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沒發芽的馬鈴薯和發了芽的馬鈴薯實物, 馬鈴薯生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馬鈴薯製成的食物圖片,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這些是什麼?你們都吃過嗎?這些是用什麼做成的?
幼兒討論
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馬鈴薯",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土豆"。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 出示發芽和沒發芽的馬鈴薯實物請幼兒觀察。
師:這是什麼?他還有一個名字叫什麼?請看老師手中兩個馬鈴薯有什麼不同?
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裡最容易長出小芽?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裡會不會長出葉子,結出新的馬鈴薯呢?
2、看圖片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師:把發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裡。會發生什麼事情?幼兒想像。
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了。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芽朝哪裡長 ?往地里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幼兒討論,給出正確的答案: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師:什麼時候長葉子?露出地面就會長出嫩嫩的葉子。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生什麼事呢?幼兒討論
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看看寶寶長在哪的?長在根的最前端。地下寶寶在長,地面什麼在長?開出漂亮的花了!
師:我們什麼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裡挖出來?幼兒討論
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它的寶寶可真多啊!
3、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把發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裡,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裡發芽長根,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後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裡慢慢長大,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師: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這個位子有毒素要把它去除掉才可以吃。
師:馬鈴薯可以怎麼吃呢?幼兒討論
師:教師出示馬鈴薯製成的食物圖片。幼兒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活動目標:
1、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徵和用途。
2、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活動重點:
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徵和用途。
活動難點:
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活動准備:
每位幼兒1-2粒蠶豆莢,各種蠶豆食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蠶豆娃娃的指偶:
你們認識我嗎?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蠶豆娃娃。
與小朋友們互相問好。
二、認識蠶豆莢的外形特徵。
1、引導幼兒認識蠶豆莢的的形狀和顏色。
2、讓幼兒摸一摸,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3、你覺得它像什麼呢?
教師小結:這叫蠶豆莢,蠶豆莢是綠色的,長長的,兩頭尖;摸上去有點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認識蠶豆的外形特徵。
1、看一看,裡面的蠶豆的形狀、顏色。
2、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3、聞一聞:有什麼氣味。
4、想一想:蠶豆與蠶豆莢的關系。
四、幼兒操作:掰開蠶豆皮,觀察蠶豆瓣。
教師小結:蠶豆莢裡面有蠶豆,蠶豆是扁扁的橢圓形,淡綠色,掰開皮,裡面有兩片豆
五、通過品嘗,了解蠶豆的作用。
1、品嘗蠶豆食品,知道蠶豆的多種吃法。
2、啟發幼兒說說還吃過哪些用蠶豆製成的食品。
娃娃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用蠶豆娃娃引出課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分步進行探索,先從外面的蠶豆莢開始,到蠶豆的外形特徵,再到觀察蠶豆瓣,讓幼兒有層次的探索理解。
通過品嘗,讓幼兒進一步體驗。並擴散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目標:
1.用別人能夠理解的符號表示各種天氣。
2.通過小組合作,設計表格"天氣排行榜",並進行簡單的統計。
活動准備:
1.課件《天氣排行榜》。
2.白紙、彩筆、硬紙板等。
活動過程:
一、看錄像,討論
1.播放課件,請幼兒觀看。提醒幼兒注意觀察錄像中表示天氣的標志。
2.教師:氣象預報里說到了哪些天氣?還有哪些天氣沒有說到?
請幼兒用標志把這些天氣表示在黑板上。隨後教師播放課件「天氣的標志」作為一個總結。
3.請幼兒討論:我最喜歡的天氣是什麼?最討厭的天氣是什麼?說說理由。
二、設計天氣排行榜
1.將幼兒分成四個小組,每組分發白紙和彩筆。
2.教師:如果想知道你們小組裡面最受歡迎的天氣和最讓人討厭的天氣是什麼,有什麼辦法嗎?
3.引導幼兒設計一個表格,統計在自己小組的情況,教師指導。
三、交流討論
1.每個小組派一位代表,將自己小組設計的表格給大家看,並解釋自己小組畫的天氣標志,並說一說自己的統計方法(比如,一個一個地詢問,或者報一個天氣,請喜歡的人舉手等等)的統計情況報告給大家:本小組最受歡迎的天氣1、2、3名和最不受人歡迎的天氣。
2.教師把四個小組的統計表格貼在黑板上,請大家評論哪個小組的表格好。
3.教師和幼兒一起把整個班級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天氣計算出來。
延伸活動
1.與父母一起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於不同氣象的知識。
2.在接下來的三個星期(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在天氣排行榜上統計每種天氣出現的頻率,製作成另外一個排行表。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小丑會倒立的原因,從實驗中感受杠桿、平衡的原理和現象。
2、繼續學習填寫記錄表的方法。
3、喜歡參加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准備:範例小丑2個;事先畫好的小丑的圖片(貼好襯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文件夾每人各2個;幼兒記錄表、筆、黑板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小丑,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發現小丑倒立的原因。
(1)、出示雙面範例小丑
「你們看過小丑表演嗎?我這兒有個小丑,他會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提問:「為什麼小丑能倒立?你們的小丑會嗎?你們也來試試看,讓你們的小丑也倒立。」幼兒進行嘗試。
(2)、師幼2種小丑進行比較
「為什麼我的小丑能倒立,而你們的小丑倒立不起來呢?」
(3)、幼兒用硬幣進行嘗試
「小筐里有一些硬幣,你們去試一試,看看硬幣貼在哪兒能使小丑倒立。」(同時用單面範例小丑提示硬幣的貼法:雙面膠貼硬幣,貼在小丑的背面)
(4)、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你剛才是把硬幣貼在什麼部位使小丑倒立的?」
「為什麼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貼上硬幣就能倒立呢?為什麼在別的地方貼就不能呢?為什麼要貼2個硬幣呢?」
:只有在小丑的手部貼2個一樣重的硬幣,小丑身體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請幼兒繼續去嘗試未倒立起來的小丑。
2、猜想並記錄還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
(1)、啟發幼兒討論
「除了用硬幣,還有什麼材料能使小丑也倒立起來呢?」
(2)、幼兒進行猜想並記錄(簡單的介紹記錄表):
「小筐里有吸鐵石、回形針、雪花插片和文件夾,我們來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並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的『?』後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兒實驗,探索還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來
(1)、啟發幼兒用桌上的材料試一試,並做記錄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種材料分別去試一試,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來,試好後記錄在表格的『小手』後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注意:每次只用一種材料進行實驗。」(提醒幼兒將原來的硬幣要拿掉,在小丑的手部貼上雙面膠,每次試一種就做一次記錄,然後再試其他的材料。)
(2)、討論實驗記錄的結果,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為什麼吸鐵石和文件夾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針不可以呢?」
:這4種材料是不一樣的,吸鐵石和文件夾重一點,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針、雪花插片輕一點,小丑就倒立不起來了。
經驗擴展:我們去試一試不同的材料貼在小丑的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科學活動《會倒立的小丑》說課內容
科學小製作活動是我園多年來研究的一項課題,由我園老師創編的小製作作品曾分獲省、市、區各項製作獎項。科學活動《會倒立的小丑》是受我園一位老師的科學小製作「倒立的小丑」的啟發而設計的,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探索興趣和求知慾望,生成了這節探索實驗活動。在研究製作過程中,我發現,開始是單純的以製作為主的一節活動,似乎缺少難度和探索含量,所以,把這節純製作的活動設計為探索並加上猜想、記錄再實驗的活動,將製作內容成為了活動的一部分,讓孩子通過探索和操作發現「小丑能倒立」這種現象的原因所在,這對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挑戰性的,孩子們在活動中也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參與去找到這個原因。
《會倒立的小丑》的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小丑會倒立的原因,從實驗中感受杠桿、平衡的原理和現象;
2、繼續學習填寫記錄表的方法;
3、喜歡參加科學探索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我是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來制定活動目標,活動中的重點和難點是發現倒立的原因和感受科學現象,幼兒要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小丑倒立是因為平衡的原理,所以我將其設為活動的第一目標。杠桿支撐是孩子不了解的一個物理名詞,在我們研究過程中,還特意咨詢了一位中學物理老師,從他那兒了解到,小丑能倒立的原因是和杠桿、平衡有關,但考慮到具有概念性的科學原理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和深度,他們也不宜掌握這些比較深奧的物理名詞,所以從現象的感受方面來制定目標對於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在活動的研究過程中,發現我園的孩子缺乏表格記錄的經驗,而所要實施活動的二幼小朋友對記錄也是不太熟悉,繼續學習記錄表格也就作為活動目標二提出。目標三其實就是活動所要達到的情感要求,孩子本身是喜歡科學活動的,所以我們要通過活動最終達到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這一目的。
貫穿活動的主角—可愛又有趣的小丑,由於原理上的要求必須是同一式樣的,所以老師在之前要准備好初步的輪廓和樣子,孩子再進行塗色和裝飾。除此之外,孩子還要有撕貼雙面膠的技能等,這些都是老師在活動前必須掌握好孩子發展水平的。之所以選擇4種材料(雪花插片、回形針、文件夾和磁鐵)作為實驗中內容,因為它們是相對輕和重的兩類物體,可以比較明顯的進行區別,本來也想選擇更多的材料,但這樣孩子會容易受多種條件和因素的影響,甚至涉及到實驗結果,所以這幾種材料對於實驗初期的孩子來說還是比較合適的。
活動中圍繞探索發現倒立的原因,我設計了3個環節,以層層遞進的方法使幼兒從操作中去感知,發現倒立的原因——進行猜想、記錄——動手實驗、記錄3個步驟,幫助幼兒發現「小丑身體平衡了,也就倒立了」的現象。第一個環節通過自己的小丑和老師的小丑進行比較,再探索,發現小丑的手部貼了2個一樣重的硬幣就能倒立。第二個環節進行猜想並記錄,哪些材料可以幫助小丑倒立;第三個環節進行實驗並記錄,哪些材料真正地能使小丑倒立,比較實驗和猜想的結果。這兩個環節,將猜想、實驗用表格記錄的方法來完成,使環節既有操作性又有趣味性,孩子們感覺自己像個小科學家一樣,很快看到實驗的結果,發現小丑倒立不僅需要2個一樣重的材料,在材料上還需要有一定重量的要求的現象,並在實驗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也幫助孩子解決了小丑能倒立的奧秘所在。
我認為,這節科學活動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對科學現象的求知願望,還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力、想像力和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一些遺憾,老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由於借班上的原因受到局限;在第一環節的探索中,老師如能更好地進行引導孩子去感知發現,幼兒的探究再多一些,效果可能會更好。以後,我們還可以針對「小丑倒立」的現象設計出一個系列的活動,圍繞「小丑倒立」來探索如「貼2種不一樣的材料,小丑還會倒立嗎?」等等問題,讓科學活動對孩子不再是解不開的秘密,讓所有孩子都能成為喜歡科學,愛問為什麼的「小小科學家」。
活動目的:
1、通過探索嘗試讓瓶子發出聲音;
2、探索將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搖動後發出的不同聲音;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寶寶"唱出不同聲音的歌,從而萌發幼兒好奇、好問、樂於嘗試和敢於表達等積極情感。
活動准備:
1、人手一個空礦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個碗,豆子、米、面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兩個,透明的瓶子兩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導幼兒讓手中的瓶子發出聲音。
1、教師帶幼兒邊做"大雨和小雨"邊搖動手中的空礦泉水瓶。
--"請小朋友拿起你們椅子下面的礦泉水瓶和老師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戲吧。"
2、引導幼兒比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師手中的瓶子有什麼不同, 並思考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師:我們剛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戲時,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你們的瓶子和老師的瓶子有什麼不同?"--小結:老師的瓶子會"唱歌",有聲音,小朋友的瓶子不會"唱歌",沒聲音。
二、幼兒探索、操作。
1、教師用語言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讓我們用桌上的米、豆子和面來"喂"瓶寶寶吧,瓶寶寶吃了東西就會"唱歌"。
2、讓幼兒選擇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寶寶。
交代注意事項:先把瓶蓋打開,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面)喂到瓶寶寶的肚子里,喂的時候要把礦泉水瓶放在碗里,防止操作材料弄臟地板和桌子,喂完瓶寶寶要把蓋子擰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麼?瓶寶寶發出聲音了嗎?
1、幼兒喂瓶寶寶,師巡迴指導並與個別幼兒交流分享。
2、組織幼兒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兒再次探索、比較,知道不同的物體在瓶子里發出的聲音不同。
1、分組活動:讓幼兒嘗試換另一種東西放在瓶中,搖一搖、 聽一聽、比較前、後兩次操作後,瓶子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2、指導幼兒分辨不同的聲音。
(1)引導幼兒感知不同物體在瓶中發出聲音的不同:你第一次 在瓶子里放了什麼?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麼?它們發出 的聲音一樣嗎?
(2)教師請兩名幼兒搖動兩個不透明的瓶子,讓手中的瓶子發 出聲音,引導幼兒聽聽:他倆的瓶子發出聲音一樣嗎?
(3)讓幼兒猜猜兩個瓶子里裝的各是什麼。
(4)教師協助幼兒把兩個瓶子中的東西分別倒進兩個透明瓶子 中,讓幼兒驗證自己猜想是否正確。
五、結束
在《大雨和小雨》的音樂聲中,讓幼兒有節奏的搖動瓶子發出聲音,感受瓶寶寶的歌聲。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我就是我,誰也代替不了。
2、發現自身長處,大膽講述喜歡自己的理由。
3、提高與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活動准備:
故事課件、花環、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班裡,你喜歡誰?為什麼?
二、結合課件講故事。
1、講故事前半部。
(神秘狀)它是誰呢?(出示青蛙課件)
你喜歡青蛙嗎?為什麼?
結合課件講故事。
青蛙為什麼難受?他真得很沒用嗎?他有沒有別人不會的本領呢?
2、講述故事後半部。
你們猜猜,現在青蛙會是什麼表情呢?
講故事至最後,問:現在青蛙為什麼又高興起來了呢?山羊對它說了什麼?
那麼野雞、小松鼠有哪些本領呢?
最後青蛙是怎麼對自己說的?
三、大膽講述自己的本領。
1、相互交流
你喜歡你自己嗎?想想自己有哪些本領?
2、輪流講述喜歡自己的理由
教師追問幼兒——自己有哪些本領?會為自己做什麼?還能為別人做什麼事情等。現場幼兒展示(如:跳舞、唱歌、武術),老師及時鼓勵。
四、召開「贊美會」,感受贊美與被贊美的快樂。
你有沒有發現其他的小朋友身上也有很多優點呢?可以用我喜歡誰,因為他能……的句式說出來。
ⅹⅹ,聽到這么多小朋友贊美你,你們感覺怎麼樣?
五、隨音樂自信表演。
放音樂《大家一起來》跳到前面來,面向大家做一個自信的動作,他們會更加喜歡你。
教師小結:如果有人問你「你喜歡你自己嗎?」你應該怎麼告訴他?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發現自我,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能大膽的說出:"我喜歡我自己",讓幼兒感受自己的獨特性。在設計此活動時,我考慮到這是個偏重語言領域的活動,於是我把幼兒的"注意聽"與"大膽說"作為這次活動的重點,力爭在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上具有啟發性,激發幼兒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慾望。同時,注重了語言、藝術與健康不同領域內容的整合。
活動過程中,我注意用教師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為幼兒積極創設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慾望。活動中還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特別對性格內向的幾名幼兒採取重點幫助、重點引導的形式,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使其能自我欣賞,產生積極情緒,從而自信起來。活動中,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層層引導之下,在大家面前說出了自己的本領、展現自己的特長。但有三個小朋友臉上帶著猶豫、不自信的表情,不敢說出自己的本領,也可能沒有找到自己的長處。於是在第三個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多多發現這些小朋友的身上的優點,表揚她、贊美她。通過大家的贊美,讓這些小朋友開心地笑了,增強了自信心。所以在結尾時孩子們都聲音洪亮的說出:"我喜歡我自己"!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獨特性。看到孩子們自豪的樣子,我也非常高興,因為達到了我預設的目標。活動結束後,有一個女小朋友怯怯的說:"老師,你說看宿舍的王老師喜歡我嗎?她說我一直睡不著就不喜歡我的,可是我一直睡不著的"。幼兒很輕易的把問題又想到了別人是不是喜歡自己,所以在我覺得,要想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節活動沒有結束,而恰恰是一個起點,今後我會攜手其他的老師和小朋友,共同創造一個積極、活潑、欣賞、贊美的氛圍,培養並鞏固幼兒健康自信的心理。
在這次活動後,我們還要注意引導孩子們生活中去體驗成功的快樂、發現別人的長處,並學會贊美、幫助別人。所以我覺得要想組織好一次教育活動更重要的是將教育滲透到幼兒生活當中,老師掌握心中大目標、控制眼前小目標和隨機接受新目標的能力。
但在這次活動中,老師的隨機教育能力和指導性語言的運用方面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我會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結合理論,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實踐過程縮短,以便自己不斷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叄』 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杠桿在支點兩邊的重量能夠影響實驗的
現在在初高中做的物理題全部都是在理想狀態下的在十幾的條件下是根本達不到的
『肆』 實驗中杠桿調平的目的是
(1)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應先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的目的是①為了便於測量力臂;②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2)改變支點兩側的鉤碼位置和個數,一般要做三次實驗,得到三組數據並進行分析,得出的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故答案為:(1)便於測量力臂的大小;消除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2)從中尋求普遍規律.
『伍』 杠桿的作用實驗過程
杠桿作用的實驗
【設計】 杠桿是利用直桿或曲桿在外力作用下,圍繞桿上固定點———支點轉動的簡單機械。本實驗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以下幾種作用:
(1)傳遞力的作用;
(2)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費距離)或省距離(但費力)的作用。為了使學生體會到這些作用,最好選用重一點的物體,讓學生親自用杠桿去撬或抬,此外還可以利用杠桿尺、測力計進行一些定量的實驗。
方法一
【器材】 裝滿學慣用具的書包、長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為8~10份,畫出等分線)、椅子。
【步驟】
(1)把木棍的中間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掛上重物———書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壓,能把書包撬起。引導學生找出杠桿的支點、力點和重點。
(2)在力點處用力向下壓,力就通過杠桿傳遞到杠桿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的作用,還有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點向重點靠近,支點每向前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重點越近(即支點距離力點越遠),越省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長,即越費距離。
(4)使支點向力點靠近,支點每向後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力點越近(即支點距離重點越遠),越費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短,即越省距離。
方法二
【器材】 杠桿尺兩把(把杠桿尺均分為十二格,在每個刻度處打一個孔)、直尺、測力計、鉤碼、鐵絲鉤。
【步驟】
(1)把支架的釘子從兩根杠桿尺的第6孔位(孔位從左往右數)處穿過,讓該處作為支點,使兩根杠桿尺保持水平。後面的杠桿尺不動,作為對照物,在前面的杠桿尺上懸掛重物和測力計。
(2)在杠桿尺第1孔位處,用鐵絲鉤懸掛一個50克重的鉤碼;把測力計鉤掛在杠桿尺的第11孔位處,手握測力計,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鉤碼)向上撬起。找出杠桿尺上的重點、支點和力點。(掛鉤碼的第1孔位為重點,中間第6孔位為支點,掛測力計的第11孔位為力點。)
(3)通過測力計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和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觀察測力計的讀數,約在50克左右,說明這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用直尺測量重點上升的距離和力點下降的距離,可知上升、下降的距離大致相等,說明這時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圖1)。
(4)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5、4、3、2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重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力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小,即越省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大,即越費距離(圖2)。
(5)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7、8、9、10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力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重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大,即越費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小,即越省距離。
『陸』 杠桿有傳遞力的作用嗎
杠杠有傳遞力的作用,這是杠桿兒原理的作用,很多的一些機械都是用到杠桿的原理。
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
杠桿的支點不一定要在中間,滿足下列三個點的系統,基本上就是杠桿:支點、施力點、受力點。
其中公式這樣寫: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這樣就是一個杠桿。杠桿也有省力杠桿跟費力的杠桿,兩者皆有但是功能表現不同。例如有一種用腳踩的打氣機,或是用手壓的榨汁機,就是省力杠桿 (動力臂 > 阻力臂);但是我們要壓下較大的距離,受力端只有較小的動作。另外有一種費力的杠桿。例如路邊的吊車,釣東西的鉤子在整個桿的尖端,尾端是支點、中間是油壓機 (力矩 > 力臂),這就是費力的杠桿,但費力換來的就是中間的施力點只要動小距離,尖端的掛勾就會移動相當大的距離。
『柒』 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
說課稿是為進行說課准備的文稿,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比一比說課稿,希望大家喜歡。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比一比》。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和大數的學習基礎。本節課力求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比較方法的分散的、不規范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范的理性認識,結合情境先教學「四位數與三位數的比較」,再教學「兩個四位數的比較」,最後進行「兩個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數的比較」。由淺入深地探究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接著,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的方法。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學生在探究與活動中學習和提升知識。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
3、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發展數感。
教具准備有:教學課件、數字卡片等。
二、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動腦、動手,交流比較方法,同時採用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豐富學生對生活中大數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數學學習已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知識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同伴合作交流,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大小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准》對該部分知識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了如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三)猜數游戲,應用新知。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下面我就這四個環節做一下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同學們,『五一』期間各大商場搞促銷打折活動,讓我們一起去逛一逛電器商場吧。」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實踐活動,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購買電器」、「中大獎」等活動來完成學生對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動1「購買電器」:
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價格。
1、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老師想挑選每種商品中最便宜的電器買回家,你們能幫助我嗎?此問題旨在將生活中的大數應用到數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發展學生的數感。
2、學生根據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並將結果寫在紙上。
3、呈現學生反饋材料,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4、引導學生尋找規律,總結出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以上活動旨在讓學生探究出比較萬以內數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到發展,並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親身經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出現的不同觀點,正確地加以肯定,請他們盡可能地說明理由,對於錯誤的說法,要及時教育學生不能取笑他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最後得出比較較大數的方法,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2「中大獎」:
在商場里有許多競猜活動,誰能把以下六種商品價格在最短的時間內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誰將獲得一個獎品。同學們趕快參與吧。(課件出示:MP3 387元、燃氣灶 809元、熱水器 1725元、數碼相機 4300元、浴霸 345元、台燈 99元)
此次活動旨在讓學生學會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的大小,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讓學生獨立思考,觀察比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猜數游戲,應用新知。
兩人一組,一人想數,一人猜。想數的人只能說「是」或「不是」,猜數的人提問,直到把數猜中,猜的次數盡可能少。
通過游戲,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精神,這樣的活動形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然後匯報交流,體現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應用。
(四)課堂評價,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麼樣?生活中還有哪些大數呢?舉例說明,並比較。
通過總結與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獲和體會,並學會評價自己,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一、說教材
分類和比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課教學以「幫媽媽放衣服」為主情境,通過媽媽與小朋友的對話,引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學習比較「厚薄」,同時根據圖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馬等物品還可以比較「長短」、「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通過「在情境圖中找一找,比一比」,讓學生自己尋找可比的對象,選擇比較的標准來「比」,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體現「以人為本」、「以發展為宗旨」的素質教育新理念和目標。
二、說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
(2)、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有關「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於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三、 說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
難點: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
四、 說教學策略
1、說學情
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學生對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考慮比較的多種方法。
2、設計理念
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理念。設計了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於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氣球、彈力球
五、課前游戲:對口令。
師說上句,生對下句。
我說大,我對小;我說高,我對矮;我說低,我對高;我說長,我對短;我說薄,我對厚;我說輕,我對重;我說寬,我對窄;我說遠,我對近……
熱鬧的師生互動的對口令游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口令的內容緊扣本課知識點,便於學生感知、理解,為「比一比」的學習做好鋪墊。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請班裡一名比較高的同學與自己合作比一比個子。得出老師比同學矮的結論。
2、再請兩個同學與第一個同學比個子,分別得出結論。
3、引出課題。這些結論都是通過「比一比」得到的(板書:比一比),今天我就來研究「比一比」,看通過「比一比」的活動,還能知道些什麼?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學習,使他們切身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師民主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駁,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研究「比一比」問題的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
1、整體感知情境圖。(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說說圖上都有什麼?
學生們通過觀察說出畫面中左邊有掛衣櫥和存衣櫃,放有爸爸、媽媽和小明衣服;右邊是博古架,擺放著瓷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課件播放)小明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呀!
師: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樣嗎?你怎麼知道的?
(多媒體突出放大存衣櫃,便於學生觀察。)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數一數媽媽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媽媽的衣服多。
(多媒體演示比厚薄的過程)……
小結:同學們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較出媽媽的衣服最多,通過「比一比」,我們還可以發現許多問題呢。
3、比長短。
師:秋天到了,天氣涼了,媽媽准備了三件外衣掛在衣櫥里,(多媒體突出放大掛衣櫃),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討論並在全班匯報。
學生們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結論,如: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媽媽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長,小明的衣服最短……對於能用多種標准進行比較的小組進行表揚。
小結:比較的時候一定要確定誰跟誰比,比的標准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3、你還能比什麼?
仔細觀察情境圖,小組確定研究內容,選擇一樣主題圖中的一件物品,合作進行比較研究。
小組匯報,其它組補充、評價。
小組可以選擇琉璃球比較大小、輕重等;可以選擇瓷馬比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選擇花瓶比較胖瘦、高矮等。
小結:(根據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先帶領學生充分感知情境圖,說一說看到了什麼,由「媽媽的衣服真多呀,你也這樣認為嗎」這個問題,激起學生運用生活經驗進行自主探索的興趣。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採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先是領著學生比較衣服厚薄,再半放給小組交流比較衣服長短,最後通過「還可以把什麼東西比一比」,讓小組自選研究題目,進行比較,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互相補充、互相啟發,使他們對新知識得到比較清晰、全面的認識。】
三、「闖關」鞏固。
第一關比多少、厚薄(多媒體出示第23頁第1題)
師問:哪邊的書最多,哪本書最厚?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第二關比輕重(第24頁第2題)。
用多媒體模擬天平稱量水果的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後判斷輕重。
說說理由。(學生可以結合壓翹翹板的生活經驗直觀感受天平杠桿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翹的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演示,變教材的靜態呈現為動態呈現,引起學生對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從而更直觀形象的感知天平稱重的有關原理。】
第三關比手的長短(第24頁第4題)。
演示活動:教師演媽媽,大同學扮演「我」,小同學扮演「弟弟」,比手。誰的手最長?
【設計意圖:結合自主練習中的的插圖在課堂上組織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動,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符合兒童欣賞、認知特點,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四關:實踐應用活動:誰哪合適?
1、出示一個氣球和一個彈力球。
師:請你猜一猜哪個球重?哪個球輕?
2、學生們掂一掂、試一試後,說說實際比較的結果。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猜測一下哪個球重,哪個球輕?熟悉這兩種球的孩子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判斷出彈力球比氣球重,對與沒有這種生活經驗的孩子教師要組織他們親身試一試,體會大得物體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不一定輕的辨證思想。這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開放題,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在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關:實踐拓展活動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還有什麼可以比的東西,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捌』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清澈的湖水》說課稿
一、說教材
《清澈的湖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三冊的一篇課文。現就以下兩方面說一說教材。
1.說教材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隨著21世紀的到來,高科技突飛猛進,地球村悄然形成,空間站相繼興建,新能源不斷開發,然而人們也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生存的環境正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如不警醒,人類終將遭遇滅頂之災。
保護環境,關愛自然從小是做起,從自己做起。就是給我們自己創造良好的生存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感到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
2.說教材的內容安排
跟隨著小潔的月光,我們欣賞著藍天白雲,碧水青山,那跳躍的青蛙,展翅的胸鷹,賽跑的「龜兔」,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當小潔正想把麵包紙扔進湖裡的時候,她看見那清清的湖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蔚藍的天空和如畫的山巒。誰忍心把「這」鏡面打破呢?小潔拽緊了麵包紙,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遺憾的是,那面鏡子還是被一個小孩弄了個污點。那塊香蕉皮,嚇跑了小魚,就連湖水也皺起了眉頭。
3. 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難點:陪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力求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在讀中得到美德的熏陶,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得到升華。
4.課時建議:2課時或2課時以上。
二、說目標
1. 認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欣賞、變幻、展翅高飛等詞的意思。能用……像……練習說句
2. 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促進學生的閱讀和想像的能力。
3. 情感目標: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和行為美的和諧。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說學情
從二年級已有知識和經驗來看。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比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1.創設情景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用課件圖畫,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從而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美好環境的感染。
2.自主探究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識字過程中可採用多種形式,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朗讀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瀆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成為學習的主人。
3.朗讀感悟、
朗讀是語文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情操。《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應用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感悟體驗。
4.練習說法。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在本課中,我設計了想像說話和句式練習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朗讀感悟學習法。
五、說教學課程序
1. 教具學具准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前准備:畫環保圖畫。
2.設計思路:
語文是一門審美性較強的學科,霍姆林斯基說:美育是一種心靈體操。我想這種美的體操應該是語言文字的涌動,去感悟。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思路:
激趣導入,感知美——初讀課文,尋找美——自主品讀,欣賞美——交流討論,發現美——拓展練說,延續美
3.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美
師激趣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給大家去看一彎清澈的湖水。(出示課間)清澈的湖水是怎樣的?說一說。感受有情境美,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老師在問:這一灣清澈的湖水你喜歡嗎?帶著喜愛之情齊讀課題,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尋找美
風景美,語言文字更美。引入初讀全文。給難讀的生字做上記號,劃出詞語,多讀幾遍。
交流預習情況,把難讀的字、詞指出來,再把問題拋給學生。鼓勵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互相合作幫助。(課文指出,教師在教給識字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引導發現使兒童漸漸學會用喜歡的方法或合適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1.把難讀的字詞讀給同桌聽一聽,互相糾正字音。
2.檢查學習情況: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注意把字音讀准,及時評價。
3.表揚學習成果:自學能力多強啊!讀對了這么多生字和詞語。讓我們隨著小潔盪舟湖上去欣賞如詩畫的美景吧。教師范讀課文。
請同學們用「—」把句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和同桌討論討論,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板書:景美)
(三)自主品味、欣賞美 [小學教學設計網XXJXSJ.CN更多說課稿]
教師請學生來說說找到的句子。課標強調閱讀方法,歸根到底是為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補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而不是單純性,機械的分析,要重朗讀感悟,我依據理念這樣設計:
7.課件出示,看,那邊的山石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在賽跑。
指名讀句子,比一比誰讀的好,進行朗讀爭星,鼓勵學生樂讀美讀。
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說出山石很有趣等原因。教師板書山石奇特。
在圖上找一找,認一認這些石頭,用動作表演「展翅欲飛」。
再指名讀,讀出有趣,肯定,你完全有資格做小導遊了,為我們介紹一下其它的山石。
引導說話練習,圖上還有怎樣的山石,積累語言出事出示課件詞語卡、奇峰林立、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美不勝收
讀一讀,積累詞語。
合作背誦(師生合作,美美背誦)
1.課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
讀讀,湖水給你什麼印象?(平靜)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2.閉上眼睛讀一讀。,感受美麗湖水。
此時小潔的感覺是怎樣的?有感情的讀,我覺的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裡游。
過渡:小石是奇特的美,湖水是平靜的美,繼續匯報美的句子。
3.課件出示:清澈的湖水裡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跳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遊人表演。重點能解決「躍」是什麼意思?感受小魚的有趣。結合老師范讀——想像讀——表演讀,多種形式讀,讀中感悟景之美。
4.在音樂中齊讀1——4突然之前自然段。
引導學生欣賞美的風景、感受美的風景。在教學設計中我是緊緊扣住朗讀,了解感悟語言文字的美。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說: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他們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
(四)交流討論,發現美。
過渡,山石美、湖水美、魚兒美、人更美,你從哪裡看出來?(板書:人美)
引導學生抓住麵包紙的主線,抓住「剛想」「生怕」「」三個詞語。指名,讀,她在想什麼?(想像讀,想像說話練習)
小潔在欣賞美景時又發現了什麼?讀出「不滿」的語氣。(板書不滿)
小潔把紙扔進河了嗎?找出文中句子,她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象在尋找什麼。————她在尋找什麼呢?生:垃圾箱,清潔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五)拓展延續美
假如你是小潔,會對亂扔香蕉皮的小孩說些什麼呢?(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學生個性的表達願望。)
(六) 總結全文;簡述本文大意,讓學生談談學後想法,強化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
(七)說板書
板書是整堂課的教學思路的縮影,是教學的藍圖。
『玖』 怎樣移動重物ppt
怎 樣 移 動 重 物
[ 2007-6-20 15:53:00 | By: 王劍 ]
2、怎 樣 移 動 重 物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單器材做杠桿平衡等觀察實驗,做實驗記錄,並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知識與技能:
知道杠桿是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並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桿時的三種情況: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人只有了解這些規律才能更好的利用和改造自然
留心周圍事物,關注有關機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學准備:分組實驗材料:杠桿尺、鐵架台、鉤碼、彈簧秤、
演示材料:各種工具(剪子、鉗子、等)、硬木版、粗鐵絲、投影課件、杠桿三點示意圖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研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教學難點:分析生活中常用多種工具,理解體驗各種工具往往是杠桿的變形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如果山上滾下來一塊大石頭擋住了道路,你能想辦法把它移到一邊去嗎?(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講解:同學們剛才想了很多方法,其中較簡便的就是用一根棍來撬。
(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一根棍子,當在棍下墊一塊石頭或其他能支撐棍子的東西,用它撬重物時,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一種簡單的機械裝置,這種裝置叫做杠桿。書:它包括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移動的硬棒。(板書:杠桿),
在杠桿上有三點:被墊著的那塊小石頭支撐著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板書:支點),杠桿兩端是圍繞支點轉動的,被沉重的大石頭壓著的那點叫做重點(板書:重點),這個點承載著大石塊的重量。手握住杠桿對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板書:力點)
2、指導學生研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1)討論:用手搬不動大石頭,用杠桿能撬動。這說明杠桿有什麼作用?(省力)是不是只要用了杠桿一定能省力?例如墊那塊小石頭,是不是墊在什麼地方都能省力?
(2)研討實驗方法
講解: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作個實驗:(出示實驗裝置)這個實驗裝置有些象我們平時玩過的翹板,這塊木版上畫有刻度,在這里我們叫它杠桿尺。
討論:你能有幾種擺法使木板平衡?
各組領取實驗材料
(3)分小組實驗:
講解:下面各組准備實驗,看看你們能有多少種擺法使木板平衡,把每次實驗的條件、結果填寫在活動記錄中
分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
(4)匯報實驗結果(匯報時可演示自己的實驗)
分組討論:通過以上實驗,你有什麼發現?你知道了什麼?
(5)教師小結(邊演示):通過以上實驗研究可以知道,使用杠桿提起重物,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才會省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就會費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會不省力也不費力;
(6)實驗:提問:把支點朝上,是否也省力?
用你做的小秤研究研究,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情況,匯報實驗結果
3討論交流
師述: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能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說得有道理嗎?
4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談話: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杠桿,你能說出幾種並講出其中的道理嗎?
(1)(出示剪子)討論:剪子是不是杠桿?那裡是支點、力點、重點?要剪一塊很硬很硬的紙板,把紙板放在剪刀的哪個位置剪比較省力?為什麼?
(2)(出示鉗子)討論:鉗子是不是杠桿?哪裡是支點、力點、重點?為什麼用鉗子能截斷很粗的鐵絲?
(3)(演示用釘錘起釘子)為什麼利用起釘錘能比較省力的把釘子拔出來?在用起釘錘起釘子時,錘子上哪裡是支點力點和重點?支點到哪一點的距離比較長?
(4)出示(鑷子):這是什麼?鑷子是不是杠桿?在鑷子上,哪裡是支點、力點、重點?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麼要做成這樣的杠桿?比一比鑷子和剪子夾粉筆頭,那種工具比較方便?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桿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杠桿的外形是可以變化的,並不都象一根棍。凡是有支點、力點、重點,工作時力點與重點圍繞支點轉動的裝置,都是利用了杠桿的原理。杠桿類的工具也並不都是省力的,為了工作方便,有的還是費力的。人們掌握了杠桿的規律,就可以根據需要,製造各種各樣的杠桿類的工具
三、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杠桿裝置」
2提問:使用杠桿在省力費力方面有什麼規律?
3討論:一個大人與一個小孩能不能玩壓板游戲?怎樣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壓起來?
四、布置作業
觀察還有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麼要做成那樣的?
五附實驗記錄表:
實驗方案
實驗題目:力點的位置與用力大小之間的關系
假設和預測:當力點的位置與支點的距離越大時,用力會變小
實驗器材:杠桿尺(中間可以自由轉動,帶有均勻刻度的直尺)
鉤碼、彈簧秤、鐵架台、筆和記錄紙
實驗過程:1、將杠桿尺的中間懸掛在鐵架台上,作為支點
2、用兩個鉤碼懸掉在距離支點左邊兩格處
3、用彈簧秤分別拉在杠桿尺右側的不同的位置上,
使杠桿尺平衡
4將彈簧秤在不同位置上的數據記錄下來
5分析表格里的數據,作出合理的解釋
『拾』 老虎來了:什麼是杠桿思維我說幾個故事吧
昨天說的內容有一個順帶的話題是,杠桿思維。
有人問,今天簡單說一下。
杠桿思維的底層邏輯,其實是基於換算思維的。
一、什麼是杠桿思維?
通俗易懂的來講,杠桿思維就是讓你花同樣的努力,獲得更多倍數的回報。
傳統的觀念認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當然,現在你非要這樣認為,也沒錯,確實依然有無數的人是這么乾的。
只是,這樣做的人,混個溫飽就不錯了。
而杠桿思維是讓你一份耕耘,萬分收獲的思維模型。
別說這是忽悠人的,馬雲和清潔工一天同樣6點早起,一天同樣工作12個小時,為何清潔工和馬雲的收入是80萬倍的區別?
如果認為這是忽悠人的,那你去銀行做過房貸沒?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具體的故事(我只說故事,我不代表我)。
1、我們自己手上沒有的資源,不代表別人也沒有。
A有產品,B會生產,C懂策劃,D能銷售,E有流量,F能售後。
G是資源整合者。
G把他們互相作為杠桿,事情就轉起來了。
這樣的故事有很多,不需要我再啰嗦,感興趣的搜索一下。
這里的重點是:勇氣,腦子,執行。
這3點缺一不可,他們也互為杠桿。
如果非要找一個最重要的,那應該是勇氣,無數非常聰明的人,都因為沒有勇氣而一事無成。
勇氣,是杠桿的基礎。
2、自己錢不夠,不代表別人也沒錢。
很多人做事,都是看著自己手裡的銀子。
一邊振振有詞的說,有多少銀子,就辦多少事。
這樣的想法,做不了啥大事,可能,連小事都做不好。
這是典型的小農意識。
做生意,杠桿必須要加,只是要風險可控,別像許老闆那樣玩,就行了。
多少人憑一份ppt做生意!
一個美好的願景,描述出來,有幾個人願意做,大家一起掏錢就是了,這本來就是非常常見的行為。
所謂的股份制,某種程度來說就是這么一回事。
那些上市圈銀子的,更是玩的眾人抬柴火焰高。
別人口袋的銀子,也是自己可以利用的杠桿。
前提是自己的業務模型跑通了,別忽悠人。
那麼人家投了就是大概率賺了,那這事情就是你爽他也爽了!
3、花錢買別人的時間
老闆之所以是老闆,就是因為他懂得花錢買員工的時間。
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同樣的,都是每天24小時。
那老闆怎樣讓自己的時間變多?答案是購買員工的時間。
員工來承擔老闆本不需要自己做的事情,節約出來的時間就變成了老闆可以做更有價值的事的時間。
這是時間的杠桿。
......
類似的杠桿,其實非常非常多。
房貸,車貸,僱傭,合作,合夥,學習......其實都是杠桿,只是很多人意識不到,他們習以為常了。
當遇到不是習以為常的時候,就喜歡驚呼和驚訝。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明白。
如果你想做項目操盤手,想賺錢,那麼就需要明白杠桿思維。
對與錯,一家之言,科普一下,就說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