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民幣未來匯率走勢分析
一是中美貿易摩擦已有三年時間,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趨於減弱,尤其是中美第一階回段經貿協議達答成,市場信心得到部分修復。
二是中國經濟增速仍處於全球較高水平,且在全球負利率資產擴容背景下,全球資本看好中國,境外投資者持續增持境內金融資產。
三是未來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美聯儲貨幣政策重回寬松,均加大了美元指數走弱的風險。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基本面韌性較強以及逆周期外匯管理政策的持續發力,有利於防止大幅單邊貶值預期的形成。
但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譚雅玲則給出了不同看法:目前人民幣匯率仍處在技術性貶值周期的通道中。從長周期看,貶值區間還沒有完全修復好,技術周期的調整還會繼續。「預計未來人民幣匯率將呈現雙邊波動、以穩為主、偏向貶值的趨勢。」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此前撰文稱,下一階段,中國央行將繼續推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保持匯率彈性,並在市場出現順周期苗頭時實施必要的宏觀審慎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⑵ 人民幣未來匯率走勢分析
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在6.2-6.7范圍內波動,中樞水平在6.4-6.5上下。考慮到美元指數可能前低後高,下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可能呈現出前高後低的走勢
一:匯率,指的是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具體是指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二: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
三: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上升,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下降,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四:資本流動
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匯率的較大影響。當存在本幣對外貶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意持有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會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流現象。
五:物價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
六:匯率定義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
七: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不應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反之,當存在本幣對外升值的趨勢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力求持有的以本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引發資本內流。同時,由於外匯紛紛轉兌本幣,外匯供過於求,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上升。
⑶ 人民幣匯率走勢及其原因分析
11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前日上調226點至6.5897,中間價升至2018年6月27日以來最高點。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先抑後揚。年初人民幣匯率下行,至5月底曾一度收於7.1455,隨後開始上漲。截至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較5月底的低點已升值近8%,同期,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的升值幅度超3%。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平均為6.9586,較2019年全年均值仍貶值了0.86%。
此輪人民幣匯率上漲已經引發業內專家關注。綜合專家們的觀點,此輪人民幣匯率上漲推力主要來自兩個層面——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和中國國際貿易方面表現強於預期;另一方面其他主要經濟體貨幣和財政政策表現引起國際金融市場動盪。
在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看來,本輪人民幣匯率升值具有堅實的基礎,幾乎所有匯率影響因素都對人民幣形成了利好。
——中國經濟率先從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復甦,進出口和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都實現了順差,這是人民幣匯率上漲的基本面因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9%。前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0.7%,實現由負轉正。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707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7%。其中,三季度經常賬戶順差942億美元。
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讓當前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全球經濟為之一振,其各項數據甚至好於此前諸多境外機構的樂觀預期。
——美元指數大幅下行是推動人民幣匯率上漲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衡量美元價格的美元指數從103點下降到目前93點附近,回落幅度接近10%。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撰文指出,美元指數趨勢性走弱對人民幣匯率有反向升值推動作用。同期,歐元兌美元升值也超過10%。
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時,都採用量化寬松、超量化寬松,甚至是超超量化寬松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導致全球市場流動性泛濫。
反觀中國始終保持正常貨幣政策,中國國債利率與其他主要經濟體債券利率的利差擴大。多數專家認為,人民幣匯率上漲客觀上擴大了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
——在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賬戶下,不論股票還是債券市場,外資持續流入改善境內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客觀上支撐了人民幣匯率。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該機構為境外機構託管債券面額達26826.76億元人民幣,環比增加866.21億元人民幣,增幅為3.34%,自2018年12月以來,連續23個月增加。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初步統計,證券市場方面,三季度境外投資境內證券逾700億美元。
無論是債券還是股票,外資要買人民幣資產,首先要兌換人民幣。外資持續流入增加人民幣需求。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說,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屬於正常波動,影響人民幣升貶值的因素同時存在,只不過不同時期里不同的因素占上風。
「未來,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基礎上跌多了會漲、漲多了會跌,是有漲有跌、大開大合的雙向震盪走勢。」管濤說,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加大,波動幅度也加大,企業和個人要增強風險意識,不要去「賭」匯率的漲跌走勢。
(原標題《人民幣匯率緣何上漲?》。編輯 袁華明)
⑷ 預測未來五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變化情況
分析人士表示,受2014年中國經濟數據、歐版量化寬松政策以及美元走強等影響,綜合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這一趨勢或將維持一段時間。不過,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仍大,2015年人民幣匯率料將不會大幅下滑,出口企業仍需著力於加快培育新競爭優勢。
⑸ 影響匯率的因素有哪些並預測人民幣匯率將來走向
2015年影響匯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美聯儲加息呼之欲出,預計美元指數將繼續上行,國際資本迴流美國以及美元資產配置需求增加,將導致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元貨幣繼續承壓。目前,美元兌人民幣1年期NDF價格為6.36元人民幣,較即期價格貶值2.5%左右。
二是我國宏觀經濟總體穩定和國際收支日趨平衡決定當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本達到均衡水平。2014年進口相對出口疲軟導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較上年增長30%以上,預計2015年經常項目順差將出現負增長,同時我國有望成為對外投資凈輸出國,國際收支日趨平衡會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
三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要求人民幣保持相對穩定。人民幣國際化正在成為全球經濟金融的新亮點,人民幣國際接受程度在快速提高。
2015年是IMF對SDR籃子貨幣是否增加新貨幣進行五年1次的例行評估,人民幣在上次評估中與SDR失之交臂,在此後5年裡人民幣在國際使用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央行為了鞏固人民幣國際化已有成績也會採取適當干預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避免陷入趨勢性貶值。
總之,2015年決定人民幣匯率升貶值因素交織在一起,會增加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不確定性,正是基於這種不確定性,才會更好地發揮市場在匯價決定中的作用。
⑹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將如何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將會持續上漲。
中新經緯5月23日電 據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5月23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較上日調升731點至6.6756,升幅創2005年7月22日以來最大。前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7487,在岸人民幣16:30收盤價報6.6740,23:30夜盤收報6.6921。
接下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會受到美元指數、金融賬戶資本流動和中國出口前景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大概率是寬幅波動,人民幣匯率貶值最快的階段過去。
具體來看,美元指數方面,短期仍將保持強勢,可能還有進一步上行空間,但基本對應頂部區域。美聯儲緊縮預期的不確定性,疊加美強歐弱的基本面和歐央行對加息的謹慎仍將支撐美元,不排除歐元兌美元匯率破1.0。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預計:
短期資本流動方面,仍將保持較高的波動性,在美國持續的加息下,中美利差收窄仍會給債券市場帶來資本外流壓力。中國經濟基本面低點已過,在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下,將會逐漸恢復,但考慮到疫情頻發、地產下行和出口的壓力,中國經濟修復的斜率將會比較平緩。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認為,從市場情緒、基本面等維度看,積極的因素正在增多,這將利好人民幣匯率的穩定。例如,離岸市場並未出現恐慌性做空人民幣的押注;從高頻數據看,5月上旬全國的整車貨運情況已經較4月份邊際好轉等。
⑺ 分析我國人民幣匯率制度及未來走向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本次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匯率調控的方式。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於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於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
二是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率穩定。
三是起始匯率的調整。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並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後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放棄單一盯住美元,不僅表現為以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更富彈性,而且在於發揮匯率價格的杠桿作用,以便用匯率價格機制來調節國內外市場資源流向,以便促進短期宏觀經濟的目的(因為,匯率如同利率一樣是短期宏觀調控主要手段)。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今後人民幣匯率水平的變化,完全取決於實體經濟的變化,取決於國內經濟的發展水平,而不是理論模型的高估或低估。這也預示著人民幣匯率水平可能會有向上或向下的浮動。
而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最為重要的是「參考」兩字。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水平在以國內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的同時,要參考國際金融市場主要貨幣匯率的變化。這種變化通過世界主要貨幣(如美元、歐元、日元等)一籃子加權來反映。這樣,既可以通過人民幣匯率水平的變化來調整與他國之間進出口貿易關系,也可以減少國際金融市場主要貨幣之間的波動對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就是指盡管人民幣匯率變化是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盡管是以參考一籃子貨幣來調節,但是這些變化必然在中國政府可控的范圍內進行,特別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轉軌時期更是如此。這樣才能夠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才能減少國內企業及民眾可能面臨的匯率風險。
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來說,就是要改變以往那種央行主導下的結售匯制度,並通過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每日供求關系來觀察人民幣匯率水平的變化,同時,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和外匯市場上的各種金融產品,以便促使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能夠向客戶提供更多更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從而形成有效的外匯市場供求關系、來生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對於人民幣匯率水平,就是在以前的基礎上升值2%。盡管這樣一個變化與市場普遍預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它不僅向市場發出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即人民幣匯率水平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且體現了管理層一個基本的改革思路,即人民幣匯率改革一定會在一個漸進的方式下進行,這樣既可以減小匯率變動太大可能帶給經濟負面影響與沖擊,也可減弱外界對人民幣長期預期的壓力及測試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反映。可以說,正是對人民幣匯率的整體改革,充分體現改革者的專業水平與智慧。
對國內市場來說,人民幣升值,不僅將改變以往中國經濟出口外向性的格局,改善現有貿易結構,抑制資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促使技術含量高的出口型企業在競爭中勝出,同時,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將改變行業內企業的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賬面價值,通過外匯折算差異影響其經營業績。企業如何來規避匯率風險將成為未來發展最為重要的一課。因此,國內金融業會借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機會,大力發展外匯市場和外匯市場上的各種金融產品,創新各種金融工具。國內金融市場的結構調整與變化也會隨之而來。
人民幣升值後,其匯率水平未來的走勢是國內外市場最關注的問題。不過,從改革後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來看,現行的匯率制度決定了人民幣匯率水平只能在合理的、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因此,外界所期望的人民幣匯率水平在短期內逐漸上升的幾率不會太高。我們應該更注重的是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變如何讓匯率成為社會經濟有效運作的工具及這種工具對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
人民幣匯率展望
這次匯率改革在形成機制方面的調整是極為重要的,它標志著我國在邁向真正有彈性和可浮動的匯率制度方面,走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也結束了數年來圍繞人民幣匯率的許多猜測與爭論。但是,匯率市場下一步的走向外界存在著多種看法,其中較為普遍的觀點是人民幣將會逐步小幅升值。
持有這些觀點的主要是外資銀行的經濟研究部門。如德意志銀行認為,人民幣對美元將會在兩年內升值10%,蘇格蘭皇家銀行則認為,人民幣在五年內會升值20%,但3-6個月內不會有太大變動。他們的論據主要有:一是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濟必將繼續吸引外資流入;二是人民銀行不可能繼續維持高額的外匯占款;三是2%的升值難以緩解美國的政治壓力。
專家認為,應該仔細研讀此次匯率制度改革的實質,並結合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以及我國外匯管理的現實狀況進行分析,才能夠得出較為中肯的看法。
眾所周知,這次改革的重點並不是放在匯率水平的變化上,而是放在匯率制度、匯率形成機制及匯率水平同時進行的整體改革上。也就是說,這次人民幣升值,並非僅是匯率水平的改變,也不僅是匯率制度的改革,而在於匯率水平改變的同時,以制度安排來促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進而生成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形成機制,以便真正恢復匯率作為經濟杠桿的作用。
專家表示,改革後的匯率制度以市場供求關系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也是世界貨幣制度史上一種金融創新。它既體現市場化原則,又以世界主要貨幣為參照系,同時顯示依據市場變化的彈性及政府對人民幣匯率水平的可控性。從目前市場運行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有升有降,實現小幅雙向波動,擺脫了對美元的固定盯住關系。專家認為,在短期內(3-6個月),人民幣匯率走勢將主要
參考國際外匯市場各幣種的走勢而波動,美元對其他非美元升值時,美元對人民幣也會升值;反之,美元兌其他非美元貶值時,美元對人民幣也會貶值。但無論升值或貶值,其幅度均會小於國際外匯市場美元兌其他非美元的波動幅度。從中長期來看,決定一個國家貨幣匯率的主要驅動因素是這個國家的資產相對其他國家的資產的吸引力。一個國家資產的升值潛力大,就能夠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從而帶動該國貨幣的升值。而一個國家資產的吸引力除了由該國與他國的經濟相對增長率決定外,還有一些其他關鍵因素決定:該國資產的價格是否偏高或偏低,該國資本市場的深度和流動性。
在經濟增長方面,中國經濟速度雖然仍在高位徘徊,但由於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逐步顯現(投資增長減速、房地產價格回落、資源價格下跌),加上人民幣升值減少進出口順差也會影響GDP增長,下半年經濟增長回落已經是共識。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結構性轉型階段,目前70%的對外依存度無法持續,未來增長的關鍵在於能否啟動內需。而美國經濟增長依然穩健,雖然二季度GDP3.4%的增長比一季度3.8%的增長略有回落,但已經是第九個季度高3%,另外由於消費信心強勁,企業庫存大幅度降低,三季度如庫存能恢復一般水平,則增長有望加速。因此,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我國的情況是絕對增長率高,但正在回落調整,美國則是穩健復甦,尚未看到調整的跡象。相對來說是美國的情況要好一點。
從中美兩國的資產價格水平來看,兩國的資產價格都處於近年來相對高的水平。尤其是在股票市場方面,我國股市的大幅度調整以及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正使得股市的投資價值逐步顯現。但是,由於美國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自由度以及流動性都要比我國好很多,完全能夠抵銷上述價格的相對差額。
因此,專家認為,雖然日本及台灣地區的經驗是開始匯率改革後本幣會大幅度升值,但由於上述因素,在中期內,還沒有足夠的誘因使得國際資本加大對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力度,從而加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不過,從長期來看,如果我國經濟能夠在這次經濟調整中成功轉換經濟增長模式、增加資本市場的廣度及深度、房地產價格軟著陸,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將會增加,最終推動人民幣的大幅升值。
⑻ 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如何
以「8·11匯改」為分水嶺,人民幣匯率徹底告別單邊升值模式,有彈性的雙向浮動成為新常內態。未來,容人民幣將在雙向波動中,長期保持趨勢性穩定,並堅守調節中國經濟內外部均衡的功能本位。
人民幣有望加大雙向波動力度。8·11匯改以來,人民幣雖然在大部分時間里貶值,但也有部分階段小幅升值,並非單邊走勢。
未來還是希望升值。
⑼ 如何構建人民幣匯率的分析預測框架
轉載自網路,僅供參考。
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匯率雙向波動彈性也隨之不斷增加,大家越來越關心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對於這個問題,分析框架比結論更為重要,因為這意味著他人可以外延拓展,自己做出分析和預判。
一、情景分析:匯率政策前景
鑒於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做預測是一項非常危險而艱難的工作。為此,有必要設定不同的情形,分析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
經歷了2015年8月和2016年年初的外匯市場震盪後,目前央行基本明確了以參考籃子貨幣調節人民幣匯率走勢為錨,穩定市場預期的政策。2016年
2月13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財新周刊》采訪時明確表示,匯率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不變,但改革要講求藝術,有窗口就果斷推進,沒有就耐心等待、創造條件。人民幣匯率改革對內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對外要做負責任的經濟大國。
由此,市場解讀中國的匯率政策進入維穩模式,只不過這次不是穩在一個點而是穩一個區間,不是穩中間價而是穩市場價。在這一背景下,未來可能面臨以下三種情形。
第一種情形是,未來沒有更多的負面消息,而鑒於過去多年來央行已建立的市場聲譽,市場依然相信央行有決心和能力維持任何水平的匯率,或者因相信一籃子貨幣而預期分化,那麼貶值壓力就可能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8·11」匯改後,2015年9~11月的人民幣匯率一度重新企穩,剔除銀行自身結售匯後的境內外匯供求失衡狀況明顯改善,同期月均供求缺口為582億美元,遠低於8月的1784億美元。
第二種情形是,將來會有一些經濟基本面的利好消息,如國內經濟企穩,國際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美元走弱等,這將有助於改善市場前景和市場預期,央行維穩工作能夠獲得基本面支持,進而提高貨幣保護戰的勝算,甚至人民幣可能重新走強。2012年第二、第三季度,我國曾經歷了連續兩個季度的資本凈流出,其中第二季度還出現了外匯儲備資產減少(剔除估值效應後)112億美元的情況。但從2012年第四季度起,隨著歐債危機的暫時平息,國內經濟初步企穩,我國又重現資本迴流、儲備增加,人民幣匯率重回升值通道。2013年外匯儲備余額增幅創下509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2014年年初人民幣兌美元市場匯率一度欲破六進五。
第三種情形是,市場處於消息面真空,甚至還陸陸續續出現壞消息,貶值壓力和預期揮之不去。而隨著外匯儲備的繼續消耗,市場也在不斷地質疑央行匯率維穩的能力,央行外匯調控將面臨巨大挑戰。
二、要素分析:匯率主要影響因素
要素分析方法的關鍵是梳理出影響以往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然後預判這些因素未來會如何發展演變,哪些是短期的、臨時性的因素,哪些是長期的、結構性的因素。
(一)國內經濟運行
國內經濟下行是導致當前我國面臨資本外流、匯率貶值壓力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市場並不期待中國經濟增長回到過去10%的水平,而是希望中國經濟能夠盡快企穩。
如果中國經濟能夠實現L形的復甦,那麼經濟穩、貨幣穩,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走勢都會回歸經濟基本面。如果在今後3~5年的時間里能夠順利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那麼經濟強、貨幣強,人民幣在未來仍將是有潛力的世界強勢貨幣。另外,簡政放權、降息減稅(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等「降成本」的「穩增長」措施,本身相當於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相貶值,有助於改善企業出口價格的競爭力。
(二)貨幣政策走勢分化
中美貨幣政策走勢分化,也是造成2015年我國面臨資本流出壓力、匯率貶值預期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一方面要看中國的貨幣政策取向,另一方面要看美聯儲加息進程。
當面臨「穩增長」和「穩匯率」的沖突時,2015年年底央行貨幣政策一度有些搖擺。但2016年年初,央行行長周小川在G20上海會議的記者招待會上強調,作為大國經濟,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考慮國內整體宏觀經濟狀況,而不是基於外部經濟和資本流動情況,同時指出當前貨幣政策是穩健略偏寬松。2016年3月1日,降准降息再次如期而至。
2015年,美聯儲逐步停止購債計劃後,於2015年年底首次加息,這意味著貨幣政策正常化進入下一階段。然而,大家對於是否加息存在較大分歧。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採取了數據驅動型的前瞻性指引策略,主要看的是國內經濟復甦、就業狀況和物價走勢。但是,從2015年9月起,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例會越來越關注海外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狀況。當然,從非常規回歸常規貨幣政策的操作,美聯儲會非常謹慎。2016年4月的例會會議紀要刪除了全球經濟帶來風險的措辭,有人解讀為美聯儲加息臨近。而筆者認為,全球市場穩定與聯儲延遲加息是相關聯的,美聯儲不可能忽視其重啟加息可能帶來的溢出影響。
(三)美元匯率走勢
按照央行行長周小川接受前述媒體專訪時的說法,美元走強也給人民幣匯率調整帶來了「補課」的壓力。而未來美元會不會進一步走強與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有關。首先,與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分化程度息息相關,如果美聯儲加息進程放緩,歐央行和日本銀行貨幣刺激不進一步加碼,則美元走強會受到很大制約;其次,大家對於未來美元走勢本身也存在很大分歧,比如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就認為美元升值大部分已經完成,當然也有人認為美元升值還只是在中場;最後,現在全球從金融風險積聚期進入風險暴露期,國際金融動盪將取代美元匯率,成為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因素。
(四)資本賬戶開放
對中國來講,理想的國際收支結構應該是「經常賬戶順差、資本賬戶逆差」。未來,在央行基本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必然是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就越多。但資本流出並不意味著人民幣貶值。正如美國是「經常賬戶逆差、資本賬戶順差」,但我們既不能簡單地用貿易赤字來解釋美元的貶值,也不能用資本流入來解釋美元的升值。
目前中國出現的資本外流,從渠道上看,一方面是由於境內機構和個人增加了外匯資產或境外資產配置,即「藏匯於民」;另一方面是由於境內企業加速償還前期借入的美元債務,利差交易平盤,以及境外主體部分減持人民幣資產,即「債務償還」。但無論是「藏匯於民」還是債務償還,都不可能無休止地進行下去。對於境內主體來講,畢竟國內的開支還是以人民幣支付為主,即便是跨境投資也有本土偏好。而且,如果國內資產能夠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資回報,那麼境內機構和個人購買人民幣資產,也足以對沖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人民幣國際化尚在進行中,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總體仍是進行時,境外主體不可能將人民幣資產完全清倉。同時,境內機構的美元債務,一方面可能全部清還,另一方面可能繼續持有或者增加美元債務,因此要做好風險對沖。
另外,全球都面臨「資產荒」的狀況。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還比較低,無論在股市上還是在債市上,外資佔比都較少。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加快了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的開放,而早已被熱炒的境內個人合格投資者(即QDII2)至今仍遙遙無期。這種非對稱的開放,在適當的條件下,會吸引國際資本迴流,有效地對沖居民資產多元化配置造成的資本流出壓力。
三、對2016年一季度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分析及展望
(一)基本情況
經歷了2015年年底至2016年年初的大幅震盪後,2016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匯率階段性企穩,資本外流也暫告一段落。
第一,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升值0.5%,在岸市場匯率(CNY)升值0.7%,離岸市場匯率(CNH)升值1.6%;3月,境內外日均匯季差價94個基點,遠低於2015年12月644個基點的水平;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國際清算銀行(BIS)和特別提款權(SDR)口徑的人民幣匯率指數分別下跌了2.8%、2.6%和1.2%。
第二,外匯儲備降幅趨於收斂,1~3月分別減少995億美元、減少286億美元和增加103億美元。
第三,即遠期結售匯逆差收窄,1~3月分別為734億美元、350億美元和371億美元。
(二)原因分析
早在2015年8月底舉行的中美歐經濟學家交流會上,筆者就提出了人民幣匯率維穩的三種情形。在過去一段時期,大多數人都認為第三種情形是大概率事件。而實際情況卻是發生了預期中的第二種和第一種情形的疊加。
首先,2016年國內經濟實現較好開局。第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長6.7%,雖然相比上一個季度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依然位於國家6.5%~7.0%的調控區間。而且,2月和3月的PMI(采購經理指數)、PPI(生產者價格指數)、用電量、外貿出口、房地產投資和銷售等指標先後出現好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16年4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春季報告)中,調低了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期值,但提高了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其次,外部金融環境趨於改善。美聯儲延遲加息,國際金融市場企穩,第一季度美元指數回調4.3%。國際資本重返新興市場。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統計,
3月新興市場資本凈流入368億美元,遠高於2月凈流入54億美元的規模。第一季度新興市場貨幣普遍走強,摩根大通新興市場貨幣指數累計上漲4.4%,摩根大通—彭博亞洲貨幣指數上升3%。
最後,央行通過公布人民幣匯率指數和重申了以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方針政策,加強與市場的政策溝通,在美元回軟的背景下,市場預期趨於穩定。3月,反映結匯意願的收匯結匯率為58.7%,較1月回落2.8個百分點;反映購匯動機的購匯付匯率為74.4%,較1月回落15.3個百分點;結匯率和付匯率之差為-15.7個百分點,較1月收窄12.4個百分點。
(三)前景展望
相信如果能夠准確預見到現在的結果,前期可能就不會有人再去爭議是守匯率還是守儲備。因為應對臨時性的資本流動沖擊,用外匯儲備干預市場,本身也是持有外匯儲備資產的應有之義。
當然,現在還不能認為中國已安然渡過資本流出的沖擊。因為無論是國內經濟復甦勢頭,還是美聯儲加息節奏和美元匯率走勢,未來都可能存在較大變數。
第一,權威人士指出,中國經濟短期內有可能呈L形的復甦。而且,各界對於投資信貸過快增長、房地產價格重新升溫也非議頗多,擔心改革被延誤、發展難持續。
第二,如果美聯儲加息預期重啟、美元重新走強,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有可能面臨下調壓力。同時,在寬流動性、低利率環境下,世界經濟復甦持續低迷,國際金融市場逐步進入風險暴露期,也將對我國外匯市場的穩定帶來挑戰。
第三,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調節機制才剛剛推出,市場需要有一個學習和認知的過程。同時,這種匯率調節機制還需要經過市場震盪的檢驗,方能真正取信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