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2017年國際收支順差的匯率

2017年國際收支順差的匯率

發布時間:2022-12-11 15:17:49

A. 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由什麼決定的

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

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10日發布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發表了看法。報告認為,無論是2017年至2018年一季度的人民幣匯率升值,還是二季度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都是由市場力量推動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態式外匯干預,這從官方外匯儲備和央行外匯占款變化上也能反映出來。

我國一向堅持市場化的匯率改革方向,更多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搞競爭性貶值,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爭端等外部擾動。

報告指出,人民幣匯率主要由市場供求決定,央行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為工具來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擾動。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隨著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匯率彈性逐步增強。

(1)2017年國際收支順差的匯率擴展閱讀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漲逾2%

在經歷了一段顯著升值後,昨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全線大跌回調。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7081,較前一交易日下調56個基點。

自2018年11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勢如虹,無論是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還是在岸、離岸匯率,均從6.97附近升值至6.7左右。截至1月31日,兩個月內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價升值3.5%,而同期美元指數僅下行2.0%。

不過,人民幣的高歌上進昨天暫時叫停。昨天早間,美元指數飆升,人民幣對美元短線急跌。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回調逾百點,失守6.71關口;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短線急挫逾170點,接連失守6.71、6.72兩道關口,隨後跌幅進一步擴大。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連破四道關口跌至6.74下方,日內跌超300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對美元日間收盤逼近6.74,日內跌超300個基點。

盡管如此,2019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仍漲幅不小。去年12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632,截至昨天,人民幣中間價已升值2.31%,在岸匯率去年12月28日報6.8658,今年以來已上漲1.88%。

B. 我國國際為何收支再現「雙順差」

國家外匯管理局8日公布的年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720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含2017年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順差825億美元。而2015年和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均呈現「一順一逆」的格局。

與此同時,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轉為順差。2017年,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825億美元,可比口徑2016年為逆差4752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呈現凈流入638億美元,2016年為凈流出466億美元。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1014億美元,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億美元,雙向均繼續保持一定規模。

儲備資產也在增加。2017年,我國儲備資產因國際收支交易(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影響)增加915億美元,2016年為減少4437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增加930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等減少15億美元。

C. 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如何影響該國貨幣匯率

國際收支順差,說明該國出口或資本流入大於進口或資本輸出,說明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量大於該國貨幣的供應量,引起該國貨幣幣值上升,即在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下降。
補充:什麼是國際收支順差
國際收支順差或稱國際收支盈餘即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入大於出,而國際收支一般是用美元結算,這種結算是在銀行之間進行的,但是美元除在美國外其他國家不能直接流通,我國央行就將順差多出來的美元儲備起來,而發行3倍於儲備左右(我國就是這樣)的本國貨幣,以維持貨幣流通量的平衡。順差越多外匯儲備自然就會增長的越多。

D. 分析我國2017年國際收支狀況,並說明理由

近十年來中國國際收支為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原因有以下幾點:1、中國政府以外貿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出口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國廉價的商品在全球暢銷導致了經常項目下的順差;2、資本項目下的順差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國外資本對中國進行直接投資,導致貨幣流入,另一方面對資本流出實行了管制措施。3、資本流入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國為了發展外貿出口行業,人為地低估了人民幣的幣值,導致了市場產生了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從而使得大量套利資本流入國內等待分享人民幣升值的好處。

E. 為什麼說: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則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呢

用供求關系原理解釋如下:順差使該國外匯增加,兌換本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從而推動本國貨幣匯率上升。

F. 我國國際收支變動對人民幣 美元匯率的影響

一,當我國國際收支逆差時,
即我國經常項目與資本金融項目逆差,
也就是國外對本國的商品需求增加,增加了對本國貨幣的需求量,
人民幣升值,匯率下降。
人民幣升值後,以美元標價的國外產品相對於以人民幣標價的本國產品變得更便宜了,人們開始大量購買外國產品與服務,美元需求增加,人民幣開始貶值, 美元升值,人民幣匯率上升。

二,當我國國際收支順差時,
即經常項目與資本金融項目順差,國內商品服務出口大於進口,資本流入大於資本流出,國外對本幣需求增加, 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人民幣匯率下降。
當人民幣匯率下降時,人民幣升值,人們手上持有的人民幣相對國外的購買力上升,人們會增加購買外國產品,外幣需求量增加,外幣升值,本幣貶值,人民幣匯率上升。
三,以上國際收支匯率自動調節機制使得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比率在一定的范圍內變動,進而平衡國際收支。

G. 國際收支順差時 匯率會怎樣 為什麼

國際收支順差時,外國貨幣匯率會下降,本國貨幣匯率會上升
由於任何一國的貨幣管制當局都不會允許大量外匯在本國流動,因此流入的外幣需在外匯市場兌換成本幣,同樣流出的本幣也需要在外匯市場兌換成外幣。一國國際收支順差說明該國有外匯的凈流入,這就使得外匯市場上需要額外本幣來兌換外幣,造成外匯市場本幣需求量增加。外匯市場同樣遵循供求關系原理,當本幣需求量是升時,本幣的價格也就是匯率自然隨之上升。

H. 2017國際收支逆差對經濟的影響

2017國際收支逆差對經濟的影響

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國際收支逆差對經濟的影響,歡迎大家閱讀!

近年來資本和金融賬戶波動幾乎主導了中國國際收支的變化。外資外撤和內資外流導致中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擴大。2014年之前,持續的資本流入是資本和金融賬戶順差的主要原因。201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資本流動出現了逆轉,主要原因是外資外撤,表現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主要是其他投資負債的減少。而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流入也自2015年開始逐步減少,從而成為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持續擴大的主要來源。2016年二季度以來,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主導因素由外資外撤逐步轉變為內資外流,主要表現為其他投資和證券投資資產的快速增加,而負債則趨於穩定。

國際收支反映外匯供求關系,國際收支逆差與人民幣貶值相互促進、相互加強。國際收支逆差意味外匯供小於求,導致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人民幣持續貶值導致人民幣資產價值縮水,增加國內投資下行的壓力;而且貶值會進一步強化貶值預期,增強全球投資者拋售人民幣資產的動機,導致資本外流壓力加大,從而形成「資本外流—人民幣貶值—貶值預期增強—資本外流壓力加大—貶值預期再增強」的循環。2015年以來,中國資本流動與人民幣匯率走勢便是一個鮮明的例證。中國國際收支順差由2013年的4943億美元大幅降至2014年的2260億美元,2015年則變為逆差1547億美元。國際收支差額的逆轉性變化是人民幣面臨較大貶值壓力的主要原因。

國際收支逆差與人民幣貶值相互影響已成重大挑戰

持續的國際收支逆差與人民幣貶值預期可能加劇產業空心化。當前,中國經濟最突出的結構性矛盾之一,就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一定程度的脫節,非實體經濟聚集了過多的發展資源。國際收支逆差導致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大,資本外流壓力持續加大。加之國內實業投資回報率不斷下降,以及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大力推動產業資本回歸美國,無疑會推動中國產業空心化發展,拖累製造業轉型升級,削弱增長新動力賴以形成的基礎。

國際收支逆差帶來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大了民間投資下行壓力。民間投資增速驟降與宏觀經濟下行、市場風險上升、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投資回報率降低背景下民營企業對盈利前景和信心不足密切相關。但以上這些理由似乎難以充分解釋,為何2016年初以來民間投資突然大幅下滑的現象。事實上,上述狀況在2014-2015年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2016年初以來民間投資驟然下降應該還有新增因素的影響。國際收支逆差明顯擴大所帶來的人民幣持續大幅貶值和不斷增強的貶值預期應該與此有關。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次性大幅貶值以及之後的振盪貶值,使民間資本形成了較強的人民幣貶值預期,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心理。

持續的國際收支逆差與人民幣貶值預期可能阻礙產業梯度轉移。在東部地區人工和土地成本持續大幅上漲背景下,引導加工貿易產業從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不僅有助於縮小地區發展差距,而且有助於整體經濟結構調整。但在國際收支逆差與人民幣貶值預期相互促進下,產業可能直接轉向要素成本更低的國家。而在避險需求和套利需求增強背景下,即使產業出現向中西部的梯度轉移,發生轉移的可能也是空心產業。

國際收支逆差與人民幣持續貶值可能再度引發股票市場動盪。資本外流壓力和人民幣貶值預期難以在短期內完全消退,避險需求和套利需求將持續存在。一旦短期貶值幅度過大,尤其是再次出現一次性大幅貶值,不排除在市場恐慌情緒帶動下,短期資本大規模外流,從而出現股市、匯市聯動殺跌效應,造成資本市場大幅震盪。

持續的國際收支逆差與人民幣貶值預期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在開放度提高條件下,未來國際金融危機傳導的風險加大,容易促進資本外流與人民幣貶值相互強化和形成惡性循環。

持續的國際收支逆差與人民幣貶值相互強化可能成為妨礙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攔路虎。阿根廷、巴西、智利、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經濟起飛初始條件優於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國家,但最終卻走向經濟停滯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國際收支持續惡化與匯率大幅貶值和資本大規模外流相互促進、相互強化。

多管齊下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和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我們既不能輕視資本存在大規模流出壓力,當國內需要加大投資的關鍵時刻,眼睜睜地看著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大規模外流;也不能就事論事地從外匯市場角度考量人民幣貶值,不顧貶值對人民幣資產投資的削弱效應,在市場匯率已經很接近合理均衡水平時,任憑非理性的市場力量大肆做空人民幣,甚至還要實施「一次性貶值到位」;更不能對國際收支逆差與人民幣貶值的相互加強及其危害視而不見,盲目樂觀而疏於應對。

1.有針對性地促進資本流動走向基本平衡。匯率是外匯的市場價格,自然由供求關系決定。資本流動會影響市場外匯供求關系,從而決定匯率變化,盡管匯率形成預期之後會影響資本流動。未來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關鍵是資本流動基本平衡。當然,匯率基本穩定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可以在合理均衡水平隨市場供求上下波動。

應理性審慎推進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根據目前的國際環境和中國的實際狀況,全面開放資本和金融賬戶是一項高風險的操作。未來的開放,宏觀上應審慎,微觀上應穩健。但不能矯枉過正,更不宜籠統地提「加強資本管制」。資本流動會影響外匯供求,資本管制勢必扭曲外匯市場供求關系,難以真正實現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也難以保證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採取非對稱的資本流動管理,促進國際收支趨向平衡。所謂非對稱管理即對外匯流出管理偏緊,對外匯流入管理偏松。從中國資本流出壓力較大的現實看,有必要進一步開放境內市場,適度加大吸引資本流入的相關政策。具體包括:進一步加大外商直接投資開放力度、進一步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開放力度、適度擴大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向外資開放的力度、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跨境資本流動管理體系、進一步放鬆外匯流入限制措施等。

未來在資本流動相對平衡、市場條件逐步好轉後,可逐步從非對稱管理轉向對稱管理,這不僅是推進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的必要條件,也可避免由於特定時段資本集中外流可能引發的金融市場風險。為有效穩定市場,防患於未然,境內外監管部門應就聯合干預市場的條件、時機、方式以及成本分攤等事項事先協商確定。

2.有效管理市場預期和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當前及未來一個時期,盡管人民幣匯率仍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目前市場匯率已基本接近均衡水平。從歷史比較來看,2001-2005年人民幣匯率存在明顯低估,201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相對於「均衡匯率」則存在一定的高估。2016年以來,盡管人民幣匯率仍存在小幅高估,但已基本接近均衡匯率水平。

當然,有關人民幣的「均衡匯率」究竟處在何種水平,難以形成共識。均衡匯率水平只有在外匯市場充分開放條件下,通過市場長期運作之後才能形成一個階段性平衡點。但基於歷史對比、理論分析和經驗考慮,目前人民幣匯率基本接近均衡匯率水平。但匯率受非理性因素影響較大,容易出現超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波動幅度逐步擴大,而離岸人民幣匯率波動基本上已經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就必然存在不小的隨機性。加之投機力量的推波助瀾,很容易形成劇烈震盪。2015年「8.11」匯改後的人民幣一次性貶值導致金融市場動盪便是例證。因此,盡管人民幣匯率接近均衡水平,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合理引導市場預期,有效管理貶值節奏。在市場非理性行為的作用下,一次性大幅貶值及短期內快速貶值都有可能進一步加劇貶值預期。因此,有必要將人民幣年度貶值幅度控制在金融資產平均投資回報率上下,避免再次出現一次性貶值及過快貶值。但可以允許人民幣在市場供求關系影響下順勢逐步貶值,階段性地雙向波動。採取適度控制貶值節奏的策略,同時輔以外匯市場適時合理干預以避免大幅度貶值,推動市場預期分化。

未來應謹慎推進和進一步完善匯率市場化改革。當前的內外部環境並非持續快速推進匯率全面市場化改革的較好時機。可以考慮繼續通過調節離岸市場人民幣的銀根來掌握離岸人民幣匯率的定價權,適時抬高做空投機者的成本,從而有效調控市場。

「參考收盤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的雙參考定價模式,使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但這種新的機制也可能易受國際貨幣之間匯率波動的影響,容易導致非對稱貶值,尤其是在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的條件下。因此,未來有必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定價模式,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

3.保持經濟增長穩中向好和實施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經濟中高速增長、金融市場穩定和貨幣政策合理是匯率和資本流動最重要的基本面。只有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和貨幣金融穩定,才有可能形成境內投資較高的回報率,保持中外利差在合理水平上,促進境內資本加大投資力度,吸引境外資本合理流入,改變資本過度外流局面,最終促進人民幣匯率走向基本穩定。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保持適當力度,實施多方面穩增長政策。投資下行壓力較大主要來自於民間投資,應在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經營成本高等問題的同時,深化市場化改革,營造不同投資主體一視同仁的公平投資環境。在充分發揮投資穩增長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服務業發展和消費增長,加大對現代服務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出大量助推經濟結構轉型的重大項目。

貨幣政策應保持穩健、適度和靈活。在經濟增速下行、資本流出和人民幣貶值壓力下,貨幣政策應圍繞「穩增長」和「控風險」兩個核心目標實施,總體保持穩健、適度和靈活。

應盡快建立系統性金融穩定機制,提高對金融危機的預警和防範能力。要從戰略高度和國家層面部署和推進金融風險防範工作。建議繼續有效發揮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小組的關鍵作用,促其一定程度的常態化,賦予其適當的風險管理的決策權力和管理職能。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跨境資本流動統計監測體系,有針對性地開展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


;

I. 為什麼一國國際收支為順差時,外國貨幣匯率會下降

國際收支狀況是決定匯率趨勢的主導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要注意的是,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變動決定匯率的中長期走勢。注意,現在,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赤字)不斷增加,美元卻保持了較長期的強勢,這是很特殊的情況,也因此是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經常討論和研究的課題。

J. 我國國際收支中貨物貿易長期順差的原因

我國國際收支中貨物貿易長期順差的原因分析

內容提要 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的擴大,既有主觀因素的影響,也有客觀因素的作用。從主觀因素來看:一是我國處在特定的歷史發展時期,生產力大幅提高,但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擴大;二是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製造業體系,對一般產品的進口需求減弱;三是我國政府推進出口行業發展壯大,扶持進口替代產業日趨成熟;四是國家為了保護相對較弱的行業,從而在關稅壁壘方面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貿易保護。從客觀因素來看:一是世界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外部需求強勁,拉動我國出口增長;二是國內投資增長趨緩,國際市場石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影響了進口,卻帶動了出口;三是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出口多重限制,進一步擴大了中國貿易順差;四是我國的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關鍵詞 國際收支 貨物貿易 順差 需求 人民幣匯率

2005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較快發展,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外國直接投資保持較大規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673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83億美元,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7110億美元。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673億美元,同比增長801%。經常項目順差增加主要是因為貨物貿易順差大幅上升。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按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6307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3425億美元,進口2882億美元,分別增長33%和14%;貨物貿易順差542億美元,增長823%。

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的擴大,既有主觀因素的影響,也有客觀因素的作用。

從主觀因素來看:

一是我國處在特定的歷史發展時期,生產力大幅提高,但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擴大。

改革開放28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平均達9.6%,有專家估計到2020年,還可以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之所以成為全球經濟的領跑者,主要是由於改革開放大大激發了經濟活力,解放了社會生產力 。改革開放猶如兩條自動向前滑動的巨輪,帶動中國生產力大幅提高的同時,推動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另一方面,生產力的大幅提高,並未引起我國消費需求的同步增長。由於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降低了社會平均消費傾向。從理論上說,不同收入階層的消費傾向也不同,高收入者邊際消費傾向較低,低收入者則較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二十年來居民收入差距逐漸拉大,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下降。然而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健全有效的社會保障體制,是消費長期穩定增長的根本保證。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縮小各階層收入差距,可使全社會平均消費傾向提高,從而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

二是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製造業體系,對一般產品的進口需求減弱。

跨國公司將生產或服務的一部分搬到海外,人工成本更低廉,賦稅更低,企業負擔的其他成本也更低。這種跨國外包產生的影響之一,就是各國的比較優勢格局發生重組,而且重組還出現了時間差,即勞動成本密集型生產和服務通常率先外包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中國、印度等國。發達國家感受到壓力,轉而創造更高檔次的產品或服務,以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出口優勢。但這一過程往往滯後一段時間,從而形成了時間差,在這一階段,貿易不平衡會擴大。而國內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且供應鏈不斷延長,附加值不斷提高。而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大幅增加部分替代了中國的進口,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製造業體系,減弱了對一般產品的進口需求。中國市場上外國品牌、外國設計的產品非常多,但其中相當一部分已轉為由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生產。

三是我國政府推進出口行業發展壯大,扶持進口替代產業日趨成熟。

當前巨大的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順差也和中國現有的外資、外貿政策有關。中國現有的外貿、外資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於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初中國是一個既缺資金又缺外匯的典型「雙缺口」發展中經濟。為了多賺外匯,克服外匯缺口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限制,1985年開始中國政府採取了出口退稅等政策以鼓勵出口。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中國對外貿易增長非常快,1978-2005年間年均增長高達17%,為世界同期貿易增長率8%的2倍多,27年間對外貿易增加了68倍。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扶持國內的公司提升產業結構,進而導致大量的進口替代。進口替代型產業是我國政府產業政策的扶持方向,雖然我國製造業科技基礎一直很薄弱,且產業升級的過程充滿艱巨性和長期性,但通過進口替代不斷實現局部升級將是一個長期現象,積極產業政策對此的支持不是短期性的,可以在較長時期內帶來「產業政策紅利效應」。最近,隨著在華的外國公司,尤其是電子產業領域,越來越多地向國內供應商采購部件,產生了大量的進口替代。

四是國家為了保護某些相對較弱的行業,從而對其在關稅壁壘方面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貿易保護。

國家為了保護某些相對較弱的行業,諸如保險、汽車等行業,能夠在入世後有一個更為有力國內外的競爭條件,從而對其在關稅壁壘方面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貿易保護。這使得國外的同類型產業,在國內失去了競爭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國的進口需求。但2005年後許多行業和產業的保護政策將逐步取消,一些弱勢產業的競爭力在近幾年並沒有得到根本加強,如農業,一些相對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如家電、紡織等,則面臨如何開拓國際市場、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等問題。

從客觀因素來看:

一是世界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外部需求強勁,拉動我國出口增長。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穩步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4.3%,仍維持較高水平;國際市場以石油為主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受需求和投機雙重因素的作用,仍將繼續高位運行;美聯儲為抑制石油價格上漲和國內通貨膨脹壓力,繼續採取趨緊的貨幣政策,小步快走地升息,全球經濟有進入加息周期的可能性。從國內看,下半年國內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國家將進一步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宏觀調控的成果,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加快發展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盡管面臨一定通貨膨脹壓力,但總體上處於可控范圍,本外幣負利差可能擴大。綜合上述因素的影響,內外部需求都將有進一步強勁的增長,不僅拉動了出口的增長,而且可能減少部分進口需求。

二是國內投資增長趨緩,國際市場石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影響了進口,卻帶動了出口。

2005年上半年中國投資的特點是:第一產業投資增速加快,二、三產業投資增速放緩;重點行業投資增速繼續趨緩;各種注冊類型投資增速繼續回落;東、西部地區投資小幅回落,中部地區投資略有上升;國內貸款的資金來源小幅回落,自籌資金增速略有上升;新開工項目繼續增長,但當月新開工項目較上月有所減少;房地產投資增速略有上升。盡管國際石油成本居高不下,但中國政府卻限制了主要石油產品零售價格的上漲。這樣,油價只是對中國的石油公司造成了沖擊。石油公司為了應對油價上漲,就減少了向國內市場的石油供給,轉而選擇出口更多的精練石油產品。同時,中國政府又鼓勵這些石油公司減少石油進口。於是,2005年1月至7月份,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僅增加6%,而精練石油產品的出口量卻飆升了46%。

三是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出口多重限制,進一步擴大了中國貿易順差。

按照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自由貿易原則,中國主要對海外原材料產品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口需求較大。但一些發達國家以國家安全等為借口,對本國企業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設備施加種種限制。巴黎統籌委員會解散後,某些國家對華出口的管制政策不但沒有放鬆,反而加強,這自然會加大雙邊貿易不平衡。早先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是為了遏制中國軍力發展,限制主要針對的是軍事技術和產品,富有冷戰色彩。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強,西方發達國家對華出口限制出現了軍事與高科技並重的變化,西方發達國家更多地從國家競爭的戰略高度來看待對華出口,通過種種管制手段來確保其國家實力的領先。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達國家有關出口管制部門,在對華高技術出口和項目合作方面實行的嚴格管制措施,也是我國貨物貿易順差擴大的重要原因。

四是我國的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1994年以後我國貿易收支出現連年順差,與1994年匯率並軌,人民幣貶值刺激了出口有很大的關系,但以後幾年人民幣名義匯率基本沒有發生變化,而實際有效匯率還有升值的趨勢,卻仍然保持了貿易順差。雖然關於人民幣升值與貨物貿易順差之間有無實際聯系一直眾說紛紜,但低匯率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國在貨物貿易出口方面的增加。

在上述主、客觀因素影響下,預計我國國際收支仍將保持「雙順差」格局,外匯儲備較快增長。其中,受對外貿易較大順差和經常轉移、收益項目下凈流入增加的影響,經常項目仍將保持較大順差,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增速有可能趨緩。雖然服務貿易仍將持續逆差,但貨物貿易的巨額順差,足以帶動經常項目持續順差,並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穩步提升。

閱讀全文

與2017年國際收支順差的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民幣外匯知乎 瀏覽:732
富春通信股票股吧 瀏覽:519
股票紅腸 瀏覽:959
華軒集團破產 瀏覽:887
也多佳價格 瀏覽:321
期貨年終工作總結 瀏覽:640
私募基金理財招聘 瀏覽:257
杠桿定律教學視頻 瀏覽:277
在外匯平台注冊帳號 瀏覽:672
外匯中的非農 瀏覽:42
期貨跳空怎麼操作 瀏覽:425
大連友誼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595
小愛查一下實時匯率港幣 瀏覽:167
360股份怎麼買 瀏覽:728
如何在銀行買理財 瀏覽:136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88
金牛化工股票行情查詢 瀏覽:991
焦煤期貨交割替代品肥煤 瀏覽:955
金融貸款利率計算器在線計算 瀏覽:307
均衡匯率的指導價值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