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玩蹺蹺板游戲有杠桿知識嗎
玩蹺蹺板游戲有杠桿知識
兩個人一樣重時,等距的時候,蹺蹺板平衡
兩個人一樣重時,不等距的時候,遠端的人可以把蹺蹺板壓下
當然,一輕一重時,等距的時候,重的壓下,輕的翹起。
皆符合杠桿原理
B. 怎樣移動重物ppt
怎 樣 移 動 重 物
[ 2007-6-20 15:53:00 | By: 王劍 ]
2、怎 樣 移 動 重 物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用簡單器材做杠桿平衡等觀察實驗,做實驗記錄,並依據數據對杠桿原理進行解釋
知識與技能:
知道杠桿是可以圍繞固定點轉動並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桿時的三種情況: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人只有了解這些規律才能更好的利用和改造自然
留心周圍事物,關注有關機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學准備:分組實驗材料:杠桿尺、鐵架台、鉤碼、彈簧秤、
演示材料:各種工具(剪子、鉗子、等)、硬木版、粗鐵絲、投影課件、杠桿三點示意圖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研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教學難點:分析生活中常用多種工具,理解體驗各種工具往往是杠桿的變形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如果山上滾下來一塊大石頭擋住了道路,你能想辦法把它移到一邊去嗎?(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講解:同學們剛才想了很多方法,其中較簡便的就是用一根棍來撬。
(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一根棍子,當在棍下墊一塊石頭或其他能支撐棍子的東西,用它撬重物時,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一種簡單的機械裝置,這種裝置叫做杠桿。書:它包括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移動的硬棒。(板書:杠桿),
在杠桿上有三點:被墊著的那塊小石頭支撐著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板書:支點),杠桿兩端是圍繞支點轉動的,被沉重的大石頭壓著的那點叫做重點(板書:重點),這個點承載著大石塊的重量。手握住杠桿對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板書:力點)
2、指導學生研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1)討論:用手搬不動大石頭,用杠桿能撬動。這說明杠桿有什麼作用?(省力)是不是只要用了杠桿一定能省力?例如墊那塊小石頭,是不是墊在什麼地方都能省力?
(2)研討實驗方法
講解: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作個實驗:(出示實驗裝置)這個實驗裝置有些象我們平時玩過的翹板,這塊木版上畫有刻度,在這里我們叫它杠桿尺。
討論:你能有幾種擺法使木板平衡?
各組領取實驗材料
(3)分小組實驗:
講解:下面各組准備實驗,看看你們能有多少種擺法使木板平衡,把每次實驗的條件、結果填寫在活動記錄中
分組實驗,填寫實驗記錄
(4)匯報實驗結果(匯報時可演示自己的實驗)
分組討論:通過以上實驗,你有什麼發現?你知道了什麼?
(5)教師小結(邊演示):通過以上實驗研究可以知道,使用杠桿提起重物,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大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才會省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小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就會費力;當支點到力點的距離等於支點到重點的距離時,會不省力也不費力;
(6)實驗:提問:把支點朝上,是否也省力?
用你做的小秤研究研究,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情況,匯報實驗結果
3討論交流
師述:阿基米德曾經說過,如果能找到一個支點,就能把整個地球撬起來。他說得有道理嗎?
4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談話: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杠桿,你能說出幾種並講出其中的道理嗎?
(1)(出示剪子)討論:剪子是不是杠桿?那裡是支點、力點、重點?要剪一塊很硬很硬的紙板,把紙板放在剪刀的哪個位置剪比較省力?為什麼?
(2)(出示鉗子)討論:鉗子是不是杠桿?哪裡是支點、力點、重點?為什麼用鉗子能截斷很粗的鐵絲?
(3)(演示用釘錘起釘子)為什麼利用起釘錘能比較省力的把釘子拔出來?在用起釘錘起釘子時,錘子上哪裡是支點力點和重點?支點到哪一點的距離比較長?
(4)出示(鑷子):這是什麼?鑷子是不是杠桿?在鑷子上,哪裡是支點、力點、重點?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麼要做成這樣的杠桿?比一比鑷子和剪子夾粉筆頭,那種工具比較方便?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杠桿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杠桿的外形是可以變化的,並不都象一根棍。凡是有支點、力點、重點,工作時力點與重點圍繞支點轉動的裝置,都是利用了杠桿的原理。杠桿類的工具也並不都是省力的,為了工作方便,有的還是費力的。人們掌握了杠桿的規律,就可以根據需要,製造各種各樣的杠桿類的工具
三、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杠桿裝置」
2提問:使用杠桿在省力費力方面有什麼規律?
3討論:一個大人與一個小孩能不能玩壓板游戲?怎樣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壓起來?
四、布置作業
觀察還有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研究它是省力的杠桿還是費力的杠桿?為什麼要做成那樣的?
五附實驗記錄表:
實驗方案
實驗題目:力點的位置與用力大小之間的關系
假設和預測:當力點的位置與支點的距離越大時,用力會變小
實驗器材:杠桿尺(中間可以自由轉動,帶有均勻刻度的直尺)
鉤碼、彈簧秤、鐵架台、筆和記錄紙
實驗過程:1、將杠桿尺的中間懸掛在鐵架台上,作為支點
2、用兩個鉤碼懸掉在距離支點左邊兩格處
3、用彈簧秤分別拉在杠桿尺右側的不同的位置上,
使杠桿尺平衡
4將彈簧秤在不同位置上的數據記錄下來
5分析表格里的數據,作出合理的解釋
C. 蹺蹺板上兩個小孩游戲時,要使蹺蹺板平衡,則兩個小孩必須有相等的()A.重力B.身高C.重力與坐處
要使蹺蹺板平衡,必須滿足杠桿的平衡條件即F1L1=F2L2;即m1gL1=m2gL2,所以,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D. 蹺蹺板有那些特點
蹺蹺板有著杠桿的平衡原理及天平的結構特點。
蹺蹺板,一種多人(二人以上)參與的兒童玩具。坐在蹺蹺板上,一人坐一頭,一個人上去,一個人下來。
E. 投石車原理
它是利用杠桿原理,一端裝有重物,而另一端裝有待發的石彈,發射前須先將放置彈葯的一端用絞盤、滑輪或直接用人力拉下,而附有重物的另一端也在此時上升,放好石彈後放開或砍斷繩索,讓重物的一端落下,石彈也順勢拋出。
相傳拋石機發明於周代,叫「拋車」。據《范蠡兵法》記載,「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三百步」。石彈出現更早,也就是先有「彈」後有「機」。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中,有一些經過打制加工過的石塊,就是原始人使用的「石彈」,不過那時只用於拋擲。
當時的拋車多數是將炮架固定在地面上或底座埋在地下施放,機動性差,安裝費時費力。後來為了便於移動,在炮架下面安裝了車輪。又因為炮架笨重,要隨時變換拋射方向,仍是十分麻煩的事情。為此,人們發明了「旋風拋車」。
投石機機關用到的科學原理:1、使彈力機關發生彈性形變儲存彈性勢能。
2、打開釋放裝置將物體以一定角度斜向上拋出,將彈性勢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和動能。
杠桿又分成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F. 蘇教版3-6年級小學科學,分別有哪些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目錄
三年級上冊
1.記下現在的我 2.吹乒乓球 3.觀察蚯蚓 4.觀察鳳仙花
5.研究土壤 6.觀察水 7.改變物體的沉浮 8.小水輪轉起來
9.空氣占據空間 10.做風車 11.紙飛翼
三年級下冊
1.比較塑料尺和木頭尺的性質 2.塑料杯遇熱水的研究
3.比較塑料與布的性質 4.觀察物體發聲
5.做小鼓 6.水傳聲實驗
7.製作小樂器 8.光傳播實驗
9.光的傳播 10.影子
11.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12.鏡子反射光的路線
13.製造彩虹 14.色光混合實驗
15.讓小燈泡亮起來 16.製作開關
17.磁鐵的性質 18.製作小磁針
四年級上冊
1.做小吊車 2.記憶游戲 3.做沙盤 4.玩小車 5.感受推和拉 6.自製重錘 7.讓小球動起來 8.感受摩擦力 9.模擬晝夜形成 10.觀測一天中影子和溫度變化
四年級下冊
1.製作觀測儀 2.製作簡易雨量器 3.檢測酸雨
4.使用天平 5.使用量筒 6.研究固體液體氣體性質實驗
7.測量固體的體積 8.化冰實驗 9.冰水和水蒸氣三者的變化實驗
10.蒸發的快慢 11.凝結 12.雨的形成
13.種茄子 14.植物的生長 15.養小雞
16.製作標本 18.溶解 17.固體液體氣體受冷受熱的研究
19.分離 20.物質混合分離實驗 21.燃燒的秘密
22.變色游戲 23.生銹
五年級上冊
1.種子萌發的條件 2.滲水實驗 3.研究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4.研究根的作用 5.研究莖的作用 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運動
7.測量水溫變化 8.傳熱比賽 9.顏色與吸熱
10.上升的空氣 11.風的形成 12.熱水變涼
13.岩石擠壓模擬實驗 14.地震模擬實驗 15.模擬火山噴發
16.製作岩石標本盒
五年級下冊
1.拔圖釘實驗 2.杠桿平衡實驗 3.輪軸實驗
4.定滑輪實驗 5.動滑輪實驗 6.滑輪組實驗
7.斜面作用實驗 8.植物扦插壓條嫁接實驗 9.模擬化石形成實驗
11.自然力量對山脈影響模擬實驗 12.沙洲形成實驗 13.卵石形成模擬實驗 14.鍾乳石形成實驗 15.金屬性質實驗
六年級上冊
1.觀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2.鳥喙與取食的模擬實驗 3.做酸奶
4.顯微鏡觀察常見細菌 5.食物發霉實驗 6.風動裝置的製作
7.電磁鐵的性質實驗 8.電磁鐵磁力大小實驗 9.太陽爐的製作
10.太陽系模型製作 11地球公轉的模擬實驗 12.星空模擬
教師演示實驗
三年級上冊
1.吹乒乓球 2.水土流失 3.榨果汁 4.降落傘的研究
三年級下冊
1.製作小磁針 2.影子游戲 3.透明與不透明
四年級上冊
1.玩滾輪2.觀察地球儀 3.觀察影子和溫度變化 4.晝夜的形成
四年級下冊
1.使用天平 2.使用量筒 3.變色游戲 4.生銹 5.雨的形成
五年級上冊
1.種子萌發需要空氣 2.測量水溫 3.顏色與吸熱 4.風的形成
五年級下冊
1.杠桿平衡實驗 2.滑輪 3.齒輪作用實驗 4.斜面
5.尋找相似和差異 6.煤的分離實驗
六年級上冊
1.模擬細菌的繁殖實驗 2.探究植物體能量來源實驗
3.常見能量控制裝
六年下學期實驗
六年級下冊
1.製作小水輪 2.製作印跡化石模型
3.比較白熾燈和熒光燈的效率 4.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G. 幼兒園小班《蹺蹺板》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蹺蹺板》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
2、懂得小夥伴要友好相處。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像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讓幼兒自由交際玩蹺蹺板的感受,學念兒歌《蹺蹺板》。
2、材料配套: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語言·蹺蹺板》
活動過程:
一、以"蹺蹺板"的兒歌引出活動的內容。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喜歡玩蹺蹺板,玩蹺蹺板真快樂。我們一起朗讀一遍兒歌《蹺蹺板》:"蹺蹺板,真好玩,你上天來我入地。上去好像坐飛機,下來好像坐飛船,一上一下真快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小動物玩蹺蹺板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掛圖,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和交流。
啟發幼兒交流:小兔子在做什麼?小熊來了以後怎麼做?結果怎麼樣?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逐幅啟發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講述圖片內容。
1、圖①:公園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麼?它們玩得怎麼樣?(豐富詞彙:開心)
2、圖②③:這時來了一隻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對的事?它是怎樣對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麼樣?(豐富詞彙:害怕)
3、圖④小熊還說了什麼?小白兔和小灰兔怎麼樣了?
四、引導幼兒相互講述圖片的內容。
五、要求個別幼兒利用掛圖或操作材料中的《蹺蹺板》,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圖片的內容。
六、討論交流,給圖片取名。
議一儀:小熊做了哪些不對的事情?它應該怎麼做才對?小夥伴要怎樣玩蹺蹺板才會玩得高興又快樂?我們可以給圖片取個什麼名字?
教學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言。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蹺蹺板》,感受音樂的高和低以及音階的旋律。
2、能設計相應的動作,能跟隨音樂做相應的游戲,喜歡與同伴互動,喜歡參加音樂活動。
3、初步掌握學唱兒歌的技巧,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游戲快樂。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5、能唱准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准備:
音樂及伴奏、圖譜、娃娃、玩游戲用的道具。
活動過程:
一、游戲律動:高人矮人
1、帶領幼兒聽音樂玩「高人矮人」游戲進場。
2、幼兒跟隨老師在教室以圓圈隊形轉圈,隨音樂變換動作,高低起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發聲練習
玩吹氣球游戲,練慣用「嗚」發長短音、高低音。
教師示範:雙手空中比劃氣球,一邊發音,一邊變化氣球大小,運用音階,「123」,「12345」,「1234567」逐步由低到高音,氣球變大,由高到低音,氣球變小。幼兒學習模仿,達到初步練聲效果。
三、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認識了解蹺蹺板。
1、談話引出遊戲內容。
指導語:小朋友玩過蹺蹺板嗎?蹺蹺板是怎樣玩的?
教師用動作講解蹺蹺板的外形和玩法,用身體動作表現蹺蹺板。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蹺蹺板,體現出蹺蹺板高低不同的變化。
2、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表演玩蹺蹺板的游戲。
引導幼兒學會兩人合作找朋友,共同表現蹺蹺板的樣子,在游戲過程中,初步導入兒歌內容。
四、幼兒學唱歌曲。
1、欣賞歌曲,說說聽到歌里唱了什麼?
蹺蹺板,真有趣,一會高,一會低,1234567i天上摘星星。
蹺蹺板,真有趣,一會高,一會低,i7654321一下碰到地。
教師先示範演唱一遍,讓幼兒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詞內容,對兒歌有初步的認識。
2、教師示範演唱第二遍,出示圖譜熟悉歌詞。
教師對照圖譜講解歌曲內容,讓幼兒在認識圖譜的過程中熟悉歌詞,並激發幼兒對圖譜的記憶。
3、幫小娃娃唱出音樂台階。
指導語:小娃娃上的這個台階叫做音樂台階,每一步台階都有不同的發音,請小朋友跟隨小娃娃邊上音樂台階邊唱出來。引導幼兒學唱並認識音階的`從低到高,及從高到低。
4、完整的學習演唱歌曲。
教師一邊唱一邊教,引導幼兒帶上肢體語言來表達歌曲的情感。
五、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歌表演。
幼兒在初步熟悉歌曲的前提下,加上蹺蹺板的動作,進行歌曲演唱。
六、兩個小朋友合作,加上蹺蹺板的游戲進行歌表演。
游戲:蹺蹺板。玩蹺蹺板的游戲結束活動。
活動目標:
1、傾聽故事,了解「過年」的傳說。
2、知道「過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過年」時人們之間要互相拜年,學說簡單的祝福話和拜年動作。
3、感受「過年」喜慶氣氛,激發過年的願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重點:
知道「過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過年」的傳說。
配套課件:小班語言故事課件《過年啦》PPT課件
活動准備:
1、「年獸」的故事課件、將教室
2、環境布置成過年的喜慶氣氛
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年是什麼?」
「年最怕什麼?」
「人們想出了什麼辦法趕走了年?」
2、引導幼兒討論過年時,人們要做些什麼說些什麼。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
「過年時,親戚朋友之間要互相做什麼事情?」
「拜年時要做什麼動作?」
「拜年時要說些什麼呢?」
(2)教師小結:
過年時,人們之間要互相拜年。拜年時要說一些吉祥的祝福的話,比如:見到爺爺奶奶要說「祝您身體健康」;見到叔叔阿姨可以說「恭喜發財」「祝您萬事如意」;見到小朋友可以說「祝你越來越漂亮越來越聰明」等等。
3、和幼兒一起玩音樂游戲「恭喜恭喜」。
幼兒邊唱歌邊找朋友,當歌曲唱完後要向好朋友說一句吉祥祝福的話。
4、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進行本課教學的時候,我首先出示圖片蹺蹺板。問大家:玩過蹺蹺板嗎?現在出了一個問題: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蹺蹺板,那你怎樣把爸爸翹起來呢?這個問題較具有激發性,學生能夠較好的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發言。有的同學說可以自己報一塊大石頭,或者再找一個夥伴。這個時候,我強調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東西,或者找一個同學。這樣同學們的思維就只能從爸爸,自己和蹺蹺板身上進行找了。學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這個較為情景較為單一的環境中,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的思考。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學生能夠進行較好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感知並理解兒歌內容,感受「高」與「低」對比產生的情趣美。
2、嘗試運用合適的語調和肢體動作進行兒歌朗誦與表演。
【活動重點】
感知並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兒歌的韻律美和情趣美。
【活動難點】
辨認並區分紅色直箭頭和綠色彎箭頭,理解這兩種不同箭頭小圖標的含義。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曾有過玩蹺蹺板的生活經驗。
2、物質准備:PPT教學課件;幼兒座位布置成半圓型。
【活動過程】
一、回憶生活經驗,感知蹺蹺板的游戲樂趣。
師:孩子們,你們有誰玩過蹺蹺板?蹺蹺板是怎麼玩的呢?
二、嘗試念誦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1、教師完整念誦兒歌《蹺蹺板》,幼兒感知兒歌的內容。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兒歌,名字叫《蹺蹺板》,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然後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麼內容?好嗎?
指導重點:辨認「向上、向下」的小箭頭標記。
2、教師分段念誦兒歌——第一段,集體感知並理解第一段兒歌內容。
師:蹺蹺板,翹翹翹,翹的高,翹得低。翹得低低,我是魚喲,魚兒游游到河底。
指導重點:辨認圖譜標記「魚兒游游到河底」。
3、教師分段念誦兒歌——第二段,集體感知並理解第二段兒歌內容。
師:蹺蹺板,翹翹翹,翹的低,翹得高。翹得高高,我是鳥喲,鳥兒飛飛上樹梢。
指導重點:辨認圖譜標記「鳥兒飛飛上樹梢」。
三、嘗試運用身體動作表現兒歌的內容和情境。
指導重點:嘗試運用「手臂舒展、側身擺動、下蹲和起立」等身體動作,匹配教師和幼兒集體進行念誦兒歌的速度,合拍表現兒歌的內容和情境。
【活動延伸】
1、嘗試將《蹺蹺板》的兒歌念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聽,進行復習和鞏固練習,幫助幼兒掌握念誦兒歌的節奏、速度和韻律美。
2、在幼兒能夠完整、有表情地朗誦兒歌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學唱「蹺蹺板」的歌曲,並在班級表演區投放「小魚、小鳥」的頭飾進行分組表演,有的放矢地提升小班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和歌唱表演能力。
活動目標:
1、用等量代替法理解物體重量間的關系。
2、用判斷推理法靈活解決活動中的問題。
活動准備:
教具:天平一個、塑料水果、實物圖片
學具:人手一份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天平介紹原理
1、天平干什麼用的?
2、介紹原理:指針在中心時,左右兩個托盤平衡時說明什麼?
左邊高右邊低說明什麼呢?
右邊高左邊低又說明什麼呢?
3、示範用天平稱塑料水果
稱一個蘋果和一個草莓,蘋果那邊的托盤低,草莓那邊的托盤高,說明誰重誰輕呢?
稱一個蘋果和兩個草莓,兩邊的托盤平衡,又說明什麼呢?
小結: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草莓的重量。
二、出示實物圖片了解重量關系
一個西瓜等於兩個菠蘿的重量
一個菠蘿等於三個蘋果的重量
一個西瓜是幾個蘋果的重量呢?
幼兒先索,教師介紹用等量代替法換算。(用圖片演示)
(即把西瓜和菠蘿全換成蘋果的數量)
三、出示蹺蹺板圖片進一步換算
圖片:一個長方體積木等於兩個正方體積木等於三個圓柱體積木的重量。
1、蹺蹺板左邊放兩個長方體積木右邊可放幾個什麼積木,讓蹺蹺板平衡呢?
2、蹺蹺板右邊放四個正方體積木左邊可放幾個什麼積木,讓蹺蹺板平衡呢?
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可有多種方法,讓蹺蹺板平衡。
四、操作游戲「我是小小天平」
老師出示圖片:一棵白菜等於兩個蘿卜等於三隻茄子的重量
要求:幼兒的身體做支點,左右手做托盤,到操作藍里找兩種蔬菜,要使左右手托盤中的蔬菜種類相等。
教學目標:
1、 能用觀察、體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杠桿尺平衡作出假設性解釋; 能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認識杠桿尺的平衡規律。
2、 善於在游戲中發現、提出問題;關心人們運用杠桿平衡的技術成果;願意合作與交流;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
3、 知道杠桿尺的平衡條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構造;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實驗等方式探究杠桿尺平衡的規律。 教學准備:
課件、杠桿尺、鉤碼、等。教學過程:
一、 設置情景,提出問題。
1、 觀看課件,看看小豬遇到了什麼麻煩?
2、 學生交流小豬犯的錯誤,想辦法幫幫小豬。
3、 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觀看課件,看看小豬又遇到了什麼麻煩?
4、 怎樣幫它改正呢?
5、 根據學生交流的結果,提出問題,水桶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平衡? 你的猜測對不對呢?我們用什麼辦法來驗證猜測是否正確呢?
二、 師生互動探究
1、 出示杠桿尺,介紹杠桿尺的部件。
2、 學生觀察交流杠桿尺的特點。
3、 提出問題:我在左邊第一格掛一個鉤碼,如何讓杠桿尺保持平衡?
4、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並操作演示。
5、 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如何驗證?
6、 交流實驗注意問題。
7、 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並記錄下來。
8、 學生匯報交流實驗結果。
9、 觀察分析實驗結果,有沒有發現規律?假如我在左邊第四格放2 個鉤碼,你能不動手直接說出如何讓杠桿尺保持平衡嗎? 假如在左邊第五格放2個鉤碼呢?
10、 你找到規律了嗎?
11、 應用規律在杠桿尺能夠操作的范圍內你自己提出問題,讓小組 同學直接說出結果並進行驗證。
三、 生活中的平衡
1、我們已經知道了杠桿尺平衡的規律,我來考考大家看看你能否用平衡規律解決問題,大家看課件。
問題1、爸爸和小朋友怎麼玩蹺蹺板? 問題2、3個小朋友呢?
2、生活中用到平衡規律的地方還有很多,繼續觀看課件。
(1)雜技演員走鋼絲
(2)介紹天平
四、拓展活動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揭示課題。
2、我們探究了有關平衡規律方面的知識,你打算用它來做什麼? 出示桿秤,鼓勵學生課下自己製作。
H. 實驗時,杠桿傾斜,應該調節什麼
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需要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1)當杠桿左端向上傾斜時,可將左端螺母向左調節,或右端的螺母向左調節.
(2)杠桿如圖所示平衡後,若使彈簧測力計由斜上方拉動改為豎直向上拉,當杠桿重新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比傾斜拉動時的讀數要小(填「大」或「小」).
考點: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專題:應用題;圖析法;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杠桿的調節和天平的調節一樣,完全類似於生活中的「蹺蹺板」游戲,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拉力方向傾斜時,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垂直,力臂不等於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化.
解答:解:(1)當杠桿左端向上傾斜時,說明杠桿左端較輕,右端較重,為使杠桿平衡,可將左端螺母向左調節,或右端的螺母向左調節.
(2)當彈簧測力計斜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與杠桿不垂直,動力臂小於力的作用點到支點的距離,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與杠桿垂直,動力臂等於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動力臂變大,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小.
故答案為:左;左;小.
點評:(1)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和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操作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平衡螺母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合理運用杠桿平衡條件進行分析,同時明確拉力傾斜時力臂會變小,是解決此題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在實驗中應該注意的細節.
I. 求高手指點初中物理 關於杠桿的平衡條件!
你這有點鑽牛角尖了!
一:一般情況下,平衡水平位置的杠桿更容易被接受!實際上,平衡是指兩邊的受力一樣!即有了:F1L1=F2L2。初中的知識比較簡單,只介紹靜態平衡,實際上還有動態平衡!動態平衡也比較好理解!即:兩邊受力的平均值相等。手推獨輪車就是一個不規則的動態平衡。當兩邊的受力有規律的變化,並且兩邊受力的平均值在單位時間內相等,就是一個規律的動態平衡。
二:這句話就不對!F1L1=F2L2這個公式本來就是杠桿平衡的公式,當然要衡時才成立。
三:這個問題是將這個動作靜態化!注意:道釘撬撬起道釘時,這就又是你陷入文字游戲的陷阱了!時,這就是講的一個瞬間,也就是靜態化了!撬起道釘這個動作絕對不是平衡,有位移,位移就有有啟動有停止,就有加速度,就有個加速度的力,我想你時這樣理解的吧??須知,這是你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那你考慮了加速度,有沒有考慮環境?重力?氣壓?溫度?濕度的影響?
J. 之前玩了一個單機游戲,是考驗反應能力,就是點擊屏幕用左右手控制中間杠桿平衡來通過障礙,求游戲名字。
不會是Duet吧??雖然那是控制紅球和藍球來躲避障礙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