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正確測量光杠桿桿長的方法是
正確測量光杠桿桿長的方法是迴避測量,
1、標准尺對照。2、標准孔--流量測量。3、千分尺測量。4、激光投影法--固定一端,在另一端用正放的激光筆照射,
距離可以自己調節(10cm到100cm),在光線2米以外用一個畫有標准尺的白屏接受投影。當被測物長度變化時,對應的激光投影會移動
Ⅱ 如何測量光杠桿臂長,光杠桿的放大率是多少
放大率:2D/b。即為放大倍率D是標尺至平面鏡距離b是光杠桿T形架長度。光杠桿的臂長指的是:光杠桿的臂長指的是支點到杠桿末端的距離。
Ⅲ 怎樣判別杠桿是省距離還是費距離
如果用力的時候東西移動得比你快就是省距離,不然就相反。或者測量一下支點到兩邊的距離,到東西的比較長的話就是省距離。
Ⅳ 杠桿百分表怎麼使用操作
使用前檢查:
1、檢查相互作用:輕輕移動測桿,表針應有較大位移,指針與表盤應無摩擦,測桿、指針無卡阻或跳動。
2、檢查測頭:測頭應為光潔圓弧面。
3、檢查穩定性:輕輕撥動幾次測頭,松開後指針均應回到原位。
4、沿測桿安裝軸的軸線方向撥動測桿,測桿無明顯晃動,指針位移應不大於0、5個分度。
正確使用:
1、將表固定在表座或表架上,穩定可靠。
2、調整表的測桿軸線垂直於被測尺寸線。對於平面工件,測桿軸線應平行於被測平面;對圓柱形工件,測桿的軸線要與過被測母線的相切面平行,否則會產生很大的誤差。
3、測量前調零位。比較測量用對比物(量塊)做零位基準。形位誤差測量用工件做零位基準。
調零位時,先使測頭與基準面接觸,壓測頭到量程的中間位置,轉動刻度盤使0線與指針對齊,然後反復測量同一位置2-3次後檢查指針是否仍與0線對齊,如不齊則重調。
4、測量時,用手輕輕抬起測桿,將工件放入測頭下測量,不可把工件強行推入測頭下。顯著凹凸的工件不用杠桿表測量。
5、不要使杠桿表突然撞擊到工件上,也不可強烈震動、敲打杠桿表。
6、測量時注意表的測量范圍,不要使測頭位移超出量程。
7、不使測桿做過多無效的運動,否則會加快零件磨損,使表失去應有精度。
8、當測桿移動發生阻滯時,須送計量室處理。
Ⅳ 怎樣做杠桿實驗
杠桿作用的實驗
【設計】 杠桿是利用直桿或曲桿在外力作用下,圍繞桿上固定點———支點轉動的簡單機械。本實驗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以下幾種作用:
(1)傳遞力的作用;
(2)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省力(但費距離)或省距離(但費力)的作用。為了使學生體會到這些作用,最好選用重一點的物體,讓學生親自用杠桿去撬或抬,此外還可以利用杠桿尺、測力計進行一些定量的實驗。
方法一
【器材】 裝滿學慣用具的書包、長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為8~10份,畫出等分線)、椅子。
【步驟】
(1)把木棍的中間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掛上重物———書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壓,能把書包撬起。引導學生找出杠桿的支點、力點和重點。
(2)在力點處用力向下壓,力就通過杠桿傳遞到杠桿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的作用,還有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點向重點靠近,支點每向前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重點越近(即支點距離力點越遠),越省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長,即越費距離。
(4)使支點向力點靠近,支點每向後移動一格,撬動一二次,每次把物體撬起同樣高度,會感覺到支點距離力點越近(即支點距離重點越遠),越費力,但手(力點)移動的距離也越短,即越省距離。
方法二
【器材】 杠桿尺兩把(把杠桿尺均分為十二格,在每個刻度處打一個孔)、直尺、測力計、鉤碼、鐵絲鉤。
【步驟】
(1)把支架的釘子從兩根杠桿尺的第6孔位(孔位從左往右數)處穿過,讓該處作為支點,使兩根杠桿尺保持水平。後面的杠桿尺不動,作為對照物,在前面的杠桿尺上懸掛重物和測力計。
(2)在杠桿尺第1孔位處,用鐵絲鉤懸掛一個50克重的鉤碼;把測力計鉤掛在杠桿尺的第11孔位處,手握測力計,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鉤碼)向上撬起。找出杠桿尺上的重點、支點和力點。(掛鉤碼的第1孔位為重點,中間第6孔位為支點,掛測力計的第11孔位為力點。)
(3)通過測力計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這說明杠桿有傳遞力和改變用力方向的作用。觀察測力計的讀數,約在50克左右,說明這時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用直尺測量重點上升的距離和力點下降的距離,可知上升、下降的距離大致相等,說明這時既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圖1)。
(4)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5、4、3、2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重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力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小,即越省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大,即越費距離(圖2)。
(5)不改變重點和力點的位置,觀察將支點移至第7、8、9、10孔位時,把重物撬起來(每次撬起同樣的高度),測力計上的讀數和重點、力點升降的距離。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支點越向力點靠近(同時也就使支點離重點越遠),測力計上的讀數越大,即越費力;力點下降的距離比重點上升的距離越小,即越省距離
Ⅵ 如何使用杠桿千分尺,測量的數據更准確.
讀數時,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准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只讀出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准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估讀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
有的千分尺的可動刻度分為100等分,螺距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動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動刻度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無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進行估計。對於已消除零誤差的千分尺,當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線的兩線中間時,若可動刻度的讀數在40-50之間,則其前沿未超過0.5毫米,固定刻度讀數不必加0.5毫米;若可動刻度上的讀數在0-10之間,則其前端已超過下刻度兩相鄰刻度線的一半,固定刻度數應加上0.5毫米。
外徑千分尺的零誤差的判定
校準好的千分尺,當測微螺桿與測砧接觸後,可動刻度上的零線與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橫線應該是對齊的。如果沒有對齊,測量時就會產生系統誤差——零誤差。如無法消除零誤差,則應考慮它們對讀數的影響。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上方,且第x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即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小x/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做負零誤差;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的下方,且第y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則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大y/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正零誤差。
對於存在零誤差的千分尺,測量結果應等於讀數減去零誤差,即物體長度=固定刻度讀數+可動刻度讀數-零誤差。
杠桿千分尺
(一)杠桿千分尺的結構和用途
1.測量范圍一般為0-25、25-50、50-75、75-100mm。其主要由外徑千分尺的微分頭部分及杠桿測微機構組成。
2.杠桿千分尺用途一般與外徑千分尺相同,但是測量精度較高,如應用量塊作比較測量,還可進一步提高測量精度。杠桿千分尺與三針結合使用時,可測量2-3級螺紋塞規的中徑尺寸。
(二)杠桿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項:
1.直接測量是將工件正確置於杠桿千分尺測砧與測微螺桿之間,調節微分筒使表盤上指針有適當示值,並應撥動撥叉幾次,示值必須穩定,此時,由千分尺微分筒的讀數加上表盤上的讀數即為工件實際尺寸。
2.比較測量可用量塊作標准調整杠桿千分尺,使測微杠桿指針位於零位,緊固微分筒,在指示表上讀數,可避免微分頭示值誤差的影響,提高測量精度。
3.成批測量應按被測工件的公稱尺寸,調整杠桿千分尺示值(為提高測量精度亦可用量塊進行調整)。然後,根據公差要求,轉動公差帶指標調節螺釘,調節公差帶。測量時,只觀察指針是否在公差帶范圍內即可確定工件是否合格。該測量方法工效高並且精度亦高。
4.測量曲面間或刃面間距離,應擺動杠桿千分尺或被測工件,在指針的返折處(即轉折點)讀數。
Ⅶ 杠桿二頭運動距離怎麼算
常規杠桿的話,以力臂的長度為半徑,求周長,得到的結果乘以 轉動的角度/360
Ⅷ 物理杠桿中彈簧測力記通過的距離是什麼
用米尺做一個杠桿,支點隨便找個.一頭鉤彈簧測力計,一頭掛書包.
用彈簧測力計內勾起書包(容不需要平衡)讀測力計數據.然後書包到支點為阻力臂.測力計到支點為動力臂.
然後根據動力臂*動力=阻力臂*阻力計算.
Ⅸ 本實驗中怎樣測量望遠鏡與光杠桿平面鏡之間的距離
在實驗中測量望遠鏡和光杠桿平面鏡之間的距離,可以利用光在傳播過程中的速度以及觀察到的物體大小來判斷具體距離的關系。
Ⅹ 杠桿距離計算公式
先設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長度L1、阻力臂長度L2
則杠桿原理關系式為:F1L1=F2L2,可有以下四種變換式:F1=F2L2/L1、F2=F1L1/L2、L1=F2L2/F1、L2=F1L1/F2。
杠桿五要素: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