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如下
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有一個小的問題,為什麼支點位於杠桿中央呢?這是因為如果不在中央,由於杠桿自身重力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為了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必須多次試驗。本實驗中可以將鉤碼換成彈簧測力計,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從彈簧測力計上直接讀出力的大小。當彈簧測力計從豎直拉杠桿變成傾斜拉杠桿後,測力計的示數會逐漸變大,這是因為拉力的力臂變小了。
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步驟。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根據鉤碼質量,分別算出左右兩端鉤碼受到的力。
2.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
實驗操作步驟
(1)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根據鉤碼的質量,分別算出左右兩端鉤碼受到的力F左、F右,若將左邊的力叫動力,則杠桿的動力F1=F左,阻力F2=F右.量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l1和阻力臂l2,填入表格.
(4)改變鉤碼個數或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繼續實驗,再做兩次並分別將數據記下.
(5)分析實驗數據,可以發現,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3. 初中九年級物理杠桿教案
備課、編制教案是中小學教師日常教學中的一項必要工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 九年級物理 杠桿教案,歡迎大家參閱。
初中九年級物理杠桿教案設計: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杠桿,知道支點、動力、阻力、 動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
(2)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一些應用
(3)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器中識別出杠桿。
2.過程與 方法
(1)經歷繪制杠桿的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
(2)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
(3)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 現象、尋找數據間規律,從中歸納出實驗結論的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杠桿的應用。
(2)樂於在周圍生活中發現和分析各種杠桿,具有利用杠桿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識。
(3)認識科學探究 中必須有 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杠桿的認識、 杠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支點、力臂
教學工具
剪刀、鉗子、木棍等
教學過程
教與學的過程設計
通過日常生活中簡單機械的例子,引入杠桿概念。
一.杠桿:(概念)
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1.支點(O): 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
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4.動力臂( 1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5.阻力臂( 2):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二 .杠桿平衡:
杠桿在動力或阻力作用下處於靜止或勻速轉動,叫杠桿平衡。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根據實驗結果,討論得出結論。
三.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F2L2
四、杠桿分類:
五.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L1>L2,鋼絲鉗、開瓶器、指甲刀、起子等。
2.費力杠桿:L1
4.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步驟
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根據鉤碼質量,分別算出左右兩端鉤碼受到的力。
1、首先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桿左右兩端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根據鉤碼質量,分別算出左右兩端鉤碼受到的力;
4、改變鉤碼個數或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繼續實驗,再做兩次並分別將數據記下;
5、分析實驗數據,可以發現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在力學里,典型的杠桿是置放連結在一個支撐點上的硬棒,這硬棒可以繞著支撐點旋轉。古希臘人將杠桿歸類為簡單機械,並且嚴謹地研究出杠桿的操作原理。某些杠桿能夠將輸入力放大,給出較大的輸出力,這功能稱為「杠桿作用」。杠桿的機械利益是輸出力與輸入力的比率。
5. 滬粵版探究物體受力時怎樣運動說課稿
課標是全國統一的,不分版本,在課標的附錄一中明確指出有20個學生必做實驗,具體如下:
關於學生實驗,在「科學內容」的相關主題中已提出了要求。學校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實驗器材,努力開發適合本校情況的實驗課程資源,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多做實驗。
為了便於教學與評估,現列出以下學生必做的實驗項目。
1. 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用表測量時間
2. 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
3. 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4. 用常見溫度計測量溫度
5. 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6. 用電壓表測量電壓
7. 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
8. 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
9. 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10. 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1.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2.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3.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14. 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
15.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6. 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17.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18. 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19. 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20.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6.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名稱: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目的
1、通過本次實驗中,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設計實驗探究的科學思想.
2、獲得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夠理解杠桿平衡狀態的基本含義.
實驗器材:杠桿、支架、一盒鉤碼、固定在杠桿上的掛物環、彈簧測力計.
實驗要求:1、會組裝杠桿,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
第一步、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使其能靈活地繞支點轉動,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處於水平靜止狀態,使杠桿水平靜止.
第二步、先在支點左側,20cm處掛一個0.5N的鉤碼,試一試需要在指點的右側10cm處掛幾個鉤碼,能夠使杠桿再一次水平靜止,杠桿水平靜止後,將實驗所測數據填入實驗記錄的表格內,將作用在杠桿左邊的力,作為動力F1,則F1=0.5N,動力臂L1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1N,阻力臂L2為10cm,F2×L2=10
(改變鉤碼的位置和鉤碼的個數,再做一次實驗,)
第三步、將支點左側,距支點5cm處,掛3個鉤碼,試試看,在支點右邊15cm處,需要掛幾個鉤碼可以使杠桿再次水平靜止.
待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後,把實驗數據填入記錄表格內,動力F1,F1=1.5N,動力臂L1為5cm,F1×L1=7.5,作用在杠桿右側的力為F2,F2=0.5N,阻力臂L2為15cm,F2×L2=7.5.
第四步、通過兩次記錄的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知道: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結論:a、杠桿的平衡狀態是指杠桿處於勻速轉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靜止時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桿處於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實驗次數 動力(N) 動力臂(M) 動力×動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7. 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1,實驗時,首先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台上,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實驗中,把鉤碼掛在杠桿兩邊的(鐵絲環) 上,改變鉤碼的(個數)或掛在杠桿上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上(平衡),測出需要測出的物理量(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並把這些數值填入表內,比較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與(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的大小,可以得出兩者是(相等)的。2,把彈簧測力計和(鉤碼)掛在(杠桿)的同一側施力,仍可使杠桿的水平位置上(平衡)。鉤碼的施力方向為(豎直向下的),彈簧測力計的施力方向為(豎直向上的),改變力作用的位置就等於改變了(力臂)。杠桿受到豎直向上的力與它對應的力臂的(乘積),與杠桿受到豎直向下的力與它對應的力臂的(乘積)是(相等)的。
8.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要把杠桿水平調平,可以消除杠桿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即:把杠桿的重心調節到支點處,於是杠桿自身的重力的力臂為0,這樣,杠桿自身的重力既不屬於動力,又不屬於阻力,可以不考慮了。
9. 誰能說一下物理杠桿平衡條件實驗的具體步驟 急!!!!
某同學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時,設計了一份探究性實驗報告,報告的內容如下:
探究目的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器材
杠桿(含支架)、鉤碼盒一套、彈簧測力計、細線、和
A
。
探究假設
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動力和動力臂的乘積」、「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積」有關。
實驗方案
設計
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
B
,使橫梁平衡。
步驟2.在杠桿的左右兩端分別用細線依次懸掛個數不同鉤碼,(假設左端砝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阻力F2,右端鉤碼的重力產生的拉力為動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再選擇適當的阻力F2,然後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分別記錄下此時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步驟3.固定F1大小和動力臂l1的大小,改變阻力F2的大小,再移動阻力作用點,即改變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桿平衡,記錄下此時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記錄表格中。
步驟4.改變動力F1的大小,保持動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變,再改變阻力F2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記錄表。
步驟5.改變動力臂l1的大小,保持動力F1和阻力F2不變,移動阻力作用點,直至杠桿重新平衡,記錄下此時動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數值,並填入到實驗數據表中。
步驟6.整理實驗器材。
數據記錄
實驗數據記錄表如下:
動力F1
(N)
動力臂l1
(cm)
動力×動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論證
根據實驗記錄數據,探究結論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報告中的A、B、C、D四個相應部分的內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實驗中,為什麼每次都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報告中,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數據記錄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進?
1)A、B、C
B、螺母
C、0.1
D、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於在杠桿上測量力臂(讀取力臂)(3)記錄數據只有一組,應多測多記幾組數據
下面是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