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2005年到2008年人民幣匯率

2005年到2008年人民幣匯率

發布時間:2023-01-08 00:34:59

㈠ 匯改的背景資料:人民幣匯改歷程

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
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鉤,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世界物價水平上漲,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匯率波動頻繁。為了適應國際匯率制度的這種轉變與現實中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根據有利於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便於貿易,為國外貿易所接受的原則,人民幣匯率參照西方國家貨幣匯率浮動狀況,採用「一籃子貨幣」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進行調整。為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1973年的l美元兌換2.46元逐步調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對人民幣貶值了39.2%,同期英鎊匯率從1英鎊兌換5.9l元調至3.44元,英鎊對人民幣貶值41.6%。
從1980年到198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實行雙重匯率制度,即除官方匯率外,另行規定一種適用進出口貿易結算和外貿單位經濟效益核算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格,該價格根據當時的出口換匯成本確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幣官方匯率因內外兩個因素的影響,其對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調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53.3%。
1985至1991年4月復歸單一匯率制度。匯率繼續向下調整,從1984年7月的2.30下調到1985年1月的2.80,之後又多次下調。這階段雖然恢復了單一的匯率制度,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隨著留成外匯的增加,調劑外匯的交易量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高,因此名義上是單一匯率,實際上又形成了新的雙重匯率。
1991年4月至1993年底。這一階段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微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官方匯率數十次小幅度調低,但仍趕不上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到1993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分別為5.7和8.7。可見,這時期人民幣匯率制度演化與改革的特點是:官方匯率和調劑市場匯率並存、官方匯率逐漸向下調整。
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鉤,匯率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范圍內浮動。
2005年7月21日19時,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美元/人民幣官方匯率由8.27調整為8.11,人民幣升幅約為2.1%。央行同時還宣布廢除原先盯住單一美元的貨幣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008年,人民幣自2005年匯改以來已經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停止了升值走勢。
2010年6月19日,中國央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來源: 人民網(北京) 信息發布時間:2010-07-05 11:19:00

㈡ 求: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圖(六十年代至今)

2015年9月18日最新匯率:1美元=6.3628人民幣

人民幣匯率歷史走勢圖:

1949年1美元兌換2.3 元人民幣
1950年1美元兌換2.75 元人民幣
1951年1美元兌換2.238 元人民幣
1952年1美元兌換2.617 元人民幣
1953年1美元兌換2.617 元人民幣
1954年1美元兌換2.617 元人民幣
1955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6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7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8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59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0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1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2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3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4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5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6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7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8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69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70年1美元兌換2.4618元人民幣
1971年1美元兌換2.2673元人民幣
1972年1美元兌換2.2401元人民幣
1973年1美元兌換2.0202元人民幣
1974年1美元兌換1.8397元人民幣
1975年1美元兌換1.9663元人民幣
1976年1美元兌換1.8803元人民幣
1977年1美元兌換1.7300元人民幣
1978年1美元兌換1.5771元人民幣
1979年1美元兌換1.4962元人民幣
1980年1美元兌換1.5303元人民幣
1981年1美元兌換1.7051元人民幣
1982年1美元兌換1.8926元人民幣
1983年1美元兌換1.9757元人民幣
1984年1美元兌換2.3270元人民幣
1985年1美元兌換2.9367元人民幣
1986年1美元兌換3.4528元人民幣
1987年1美元兌換3.7221元人民幣
1988年1美元兌換3.7221元人民幣
1989年1美元兌換3.7659元人民幣
1990年1美元兌換4.7838元人民幣
1991年1美元兌換5.3227元人民幣
1992年1美元兌換5.5149元人民幣
1993年1美元兌換5.7619元人民幣 (迅速貶值到8.600)
1994年1美元兌換8.6187元人民幣
1995年1美元兌換8.3507元人民幣
1996年1美元兌換8.3142元人民幣
1997年1美元兌換8.2898元人民幣
1998年1美元兌換8.2791元人民幣
1999年1美元兌換8.2796元人民幣
2000年1美元兌換8.2784元人民幣
2001年1美元兌換8.2770元人民幣
2002年1美元兌換8.2770元人民幣
2003年1美元兌換8.2774元人民幣
2004年1美元兌換8.2780元人民幣 (2004年開始前後開始緩慢升值)
2005年1美元兌換8.1013元人民幣
2006年1美元兌換7.8087元人民幣
2007年1美元兌換7.3872元人民幣
2008年1美元兌換6.85 元人民幣
2009年1美元兌換6.81 元人民幣
2010年1美元兌換6.622 元人民幣
2011年1美元兌換6.61 元人民幣
2012年1美元兌換6.25 元人民幣
2013年1美元兌換6.07 元人民幣
2014年1美元兌換6.05 元人民幣
2015年1美元兌換6.396 元人民幣

㈢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大事記

2005年07月21日:人行正式宣布,廢除原先盯住單一美元的貨幣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美元兌人民幣官方匯率由8.27調整為8.11,人民幣升幅約為2.1%。
2007年01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7.80關口告破,自1994年以來首次超過港幣。
2007年05月21日:人行決定,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3%擴大至0.5%。
2008年04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00。
2008年中期至2010年6月:人民幣自2005年匯改以來已經升值了19%,但受到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停止了升值走勢;同時,在危機爆發後,人民幣開始緊盯美元。
2010年6月19日:人行宣布,重啟自金融危機以來凍結的匯率制度,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2012年4月14日:人行決定自2012年4月16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5%大至1%,為5年來首次。
2014年3月15日:人行決定自2014年3月17日起,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下2%的幅度內浮動。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由2%擴大至3%,其他規定仍遵照《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匯價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10〕325號)執行。

㈣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數據

人民幣兌美元 年 匯率
日期 匯率(人民幣:美元)
2010-12-31 100: 662.2700
2009-12-31 100:682.8200
2008-12-31 100:683.4600
2007-12-28 100:730.4600
2006-12-29 100:780.8700
2005-12-30 100: 807.0900

㈤ 論述2005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 我國外向型企業面臨的外匯風險變化

匯銀行的外匯資金來源緊張和需求旺盛的局面,中長期存在一定的外匯風險。另一方面會使我國的出口減少,使得外匯銀行的出口結算業務的發展受阻。國內銀行應該樹立本外幣一體化意識,加強對外匯資本金的保值管理,全面提高外匯風險管理水平。首先,商業銀行要對貸款者進行信用評估和風險預測;。各家商業銀行,要根據自己的風險管理水平和業務戰略,確定自己的風險容忍度和風險限額;積極制定並實施完善外匯風險管理體系,提高外匯風險管理水平的方案。商業銀行應密切關注外匯存款結匯後的資金流向,及時拓展新興市場,通過發展國際卡及外匯理財產品和提供高效的外匯現金管理服務等措施穩定外匯存款,同時大力開拓風險相對較小的貿易融資,海外並購貸款等。完善為優質客戶全球統一授信用、結算和現金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利用跨境並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國際化的跳躍式發展。
在這個開放型經濟的社會,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如何趨利避害,將成為我國不斷追尋和探索的方向。

㈥ 05年人民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

人民幣適度升值的正面效應:

有利於繼續推進匯率制度乃至金融體系改革。

有利於解決對外貿易的不平衡問題。由於實行單一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使中國產品始終保持著「廉
價」的優勢。人民幣適度、小幅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有利於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和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

有利於降低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成本。

有利於促使國內企業努力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我們的企業長期以低價格佔領國際市場,讓外國進口商漁翁得利。升值後如提價,可能失去市場;不提價,可能增加虧損。因此,只能提高生產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強競爭力。

有利於減少國外資金對國內的購房需求,減少房地產泡沫。

人民幣過快升值的不利影響在於:

將在一定時期內降低企業的盈利空間,使競爭力和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下降,導致出口減少。

將加劇某些國內領域的競爭。一些出口產品的生產廠家會加入國內市場競爭的行列,使本已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更加慘烈。

將造成某些領域的生產相對過剩。如食品、服裝、文化用品等出口商品有40%~60%轉移到國內市場,必然造成產品一定時期內的供過於求。

將加劇就業壓力,特別是會導致許多農民工失去工作。

將增加外商在華投資的成本,利用外資可能會呈現逐漸下降局面。

將導致海外遊客在大陸旅遊的花費增加,可能使他們轉往其他國家或地區旅遊。

對股市:
人民幣升值方式對股市及期市影響
時間2010-06-20 18:12來源每經網綜合
一、兩種升值方式對股市的影響
1。匯改以來人民幣與上證指數走勢關系
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跌破1:8、1:7大關,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至今,人民幣匯率開始走平,維持在1:6.8的水平,而這段時期內,中國股市也走出了大起大落的行情。筆者研究認為,兩者之間存在緊密聯系。
首先,我們看到,從2005年6月開始,股市逐步走出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當然,正如市場所認為的那樣,這波牛市行情要歸功於2005年進行的股權分置改革。我們不否認股改是推動本次行情的核心動力,但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人忽略了匯改的作用。人民幣匯率先是跌破1:8關口,繼而逼近7.6的水平,人民幣大幅升值無疑對股市走牛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匯改和股改幾乎出現在同一時點,也意味著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聯系,如果仔細分析,此輪人民幣升值略早於股市啟動,也反映出人民幣升值對股市行情啟動有一定的前兆預示。
其次,一直到2007年10月份之前,人民幣升值與股市走勢都呈現出正相關關系,兩者互為影響的成分更多。但當股市瘋狂到極致的時候,也就是在2007年10月16日股市達到頂部之後,市場急轉直下,一路狂瀉。而此時,人民幣升值的步伐不但沒有停止,反而在股市見頂之後,出現了加速升值,一直漲至次年4月份。4月份之後,人民幣升值的步伐才有所減弱,直至走平。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股市走熊的過程中,股市的反應明顯早於人民幣匯率的反應,股市行情對人民幣匯率有一定的拐點指引作用。
最後,我們分析一下人民幣匯率溫和升值時股市的表現。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目前,人民幣匯率變動不大,基本維持在6.8的水平,處在溫和升值的過程中。與前期大起大落的走勢相比,這個時期的股市無疑呈現出溫和上漲的趨勢。從時間段上看,人民幣匯率走平的拐點出現在2008年7月份,而股市企穩回升出現在2008年10月份,再次說明在牛市行情到來前,人民幣匯率的表現對股市行情有一定的先行特徵。
整體上看,股市的表現和人民幣匯率的表現互為牽引。在牛市行情中,人民幣匯率的反應要早於股市的反應,而在熊市行情中則恰好相反,股市的反應要早於人民幣匯率的反應。另外,人民幣升值對股市短期內還是具有利好效應的,投機性資本的流入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股市行情。但這裡面有一個人民幣兌美元臨界值的問題,臨界值究竟是1:5還是1:6並不好確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將會發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勢必會傳導到資本市場上來,那個時候就會給股市帶來負面影響。
2。採取一次升值10%的方式對股市的影響
如果採取一次性升值10%的方式的話,就會對投資者心理產生影響,投資者多會先採取觀望態度,來進一步分析未來人民幣走勢。這種現象表現在股市上,就是多空雙方進入僵持狀態,而一旦市場達成共識,投資者在心理上和技術操作上就會形成需要回補的慾望,從而可能改變單邊上行的趨勢。由此,熱錢對於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憧憬變得謹慎,他們進入中國市場投資的熱情會迅速降溫,而之前已經進入國內證券市場套利的游資會迅速套現出場,屆時股市會遭受一定的沖擊,股價會出現下跌。比如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後的日本和1989年台幣大幅升值後的台灣,其股市都經歷了游資推動沖高而後劇烈回落的過程,不過股市不會一味跌下去,後期會逐步企穩回升。人民幣大幅升值會使得部分個股受益,如房地產及商業地產業、機場、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或具有相對壟斷性非貿易不動產行業,以及航空板塊、進口國外大型電力設備或電信基礎設備的個別電力、電信運營板塊,因為人民幣大幅升值將使得那些有很大部分負債為國外貸款的企業債務規模降低,企業的凈利潤相應增加。
3。小幅漸進升值或一次性升值3%—5%對股市的影響
無論是一次性升值3%—5%或者是緩慢小幅升值,都將強化國際市場對人民幣長期穩步升值的預期,他們會通過外匯市場、股票市場等資本市場進入中國內地,推高中國內地的資產價格。而境外資金的流入再加上國內民間資本的共同作用,無疑會給股價帶來長期性的利多影響。從目前我國滬深300的走勢來看,在形態上形成了一種收斂三角形,價格存在向上突破的跡象。從過往人民幣升值後的證券走勢來看,進一步加大了其向上突破的可能。
二、兩種升值方式對期市的影響
1。一次升值10%對期市的影響
人民幣大幅升值對期貨市場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幾個重要的進出口品種上面,其中大豆、橡膠、銅以及鋼鐵所受影響最大。人民幣升值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短期會對國內期貨市場價格形成壓力。大豆、銅、橡膠等品種的進口依存度較高,人民幣升值後對這些品種的利空影響較大。但根據歷史數據統計,2005年7月21日,央行實行了更富彈性的匯率機制,第二天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但對期貨市場走勢的影響並不明確,各品種漲跌不一,大豆下跌2.45%,銅上漲0.39%,橡膠上漲1.76%。
2005年7月人民幣升值對期貨市場的影響
但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期貨市場外強內弱的局面,國內進口的增加,擴大了國際商品的需求,有利於國際商品價格的上漲,而國際商品價格的上漲又會拉動國內相關商品價格的上漲。2005年7月人民幣升值後,橡膠內外盤比價短期走勢雖然不明顯,但在之後兩年的時間里,日本橡膠與上海橡膠比價是持續走低的,由95點下跌到67點,下跌幅度超過30%;大豆在之後兩年半的時間里基本保持外強內弱格局,比價由2005年7月的3.8下滑到2008年2月份的2.41,下降幅度達到36%;金屬銅也保持了兩年多的外強內弱走勢。不過,人民幣匯率對商品價格的影響並不是根本性的,最終商品價格還是由供求關系決定。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降低鋼鐵行業的采購成本,進而降低國內的鋼鐵價格。目前鋼鐵行業中有40%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而以鐵礦石為主的原料佔到鋼材成本的40%—50%。但是對於鋼材的出口不利,人民幣升值將導致中國的鋼鐵出口價格增加,進口鋼鐵價格降低,由於中國目前主要出口的是低附加值的鋼坯、長材、熱卷等鋼鐵產品,而從國外輸入的大都是高附加值的冷板、鍍鋅等產品。人民幣升值後會使國外鋼鐵產品價格偏低,市場競爭力更強,佔有率也更高,對國內出口的鋼鐵會產生擠兌作用,由此會惡化國內鋼鐵供大於求的狀況,導致國內鋼鐵價格下跌。
2。小幅漸進升值或一次性升值3%—5%對期市的影響
採取人民幣小幅漸進升值類似於溫水煮青蛙,短期來看,對進口商品價格影響不是很大,但是中長期來看,小幅漸進升值會形成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而持續升值預期與持續升值疊加,會加快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屆時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因素將被進行新一輪炒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會受到進一步支撐,從而對國內商品價格產生引領作用,其起到的作用與上述人民幣大幅升值給期貨市場帶來的影響基本相同,而採取一次性升值3%—5%與大幅升值10%加上波動區間對期貨市場的影響相同。
對股市及期市的影響
「廣場協議」指的是在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五國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最終達成協議,決定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
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後的10年間,日元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國際資金大量湧入,日元升值導致日本出口產業受到很大影響。為刺激經濟增長,日本政府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虛擬經濟體上。「廣場協議」簽訂後的5年時間里,日本股價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而同期日本名義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從而形成了上世紀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日本經濟迅速泡沫化,並在「廣場協議」簽訂5年後走向崩潰。
「廣場協議」簽訂後5年日本匯市和股市的漲幅
通過觀察1985年—1989年間日本股市和匯率走勢可以發現,日元升值與日本股市上漲之間並不存在前後一致的正相關性。日元升值之所以能在1985年—1987年間推動日本股市上升,主要是因為當時日本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導致資金過剩,而日本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後又未能為這些過剩的資金找到很好的出路,使得大量過剩資金轉向了房地產和股市等資產市場,最終引發了股市和房市泡沫。
「廣場協議」後日元匯率與日經225走勢對比
在1985年—1989年日元升值期間,具有資產屬性的地產、消費品、原材料大幅上漲,這一階段地產、消費服務、公用事業和保險板塊股票漲幅分別為762%、709%、626%和617%,原材料工業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繁榮而復甦,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日本國內商品價格大幅上漲。
市場投資機會及風險
根據我們以上的分析,後期我國很可能是採取小幅漸進升值或者3%—5%的一次性升值。無論是對於中國市場的分析還是日本「廣場協議」後日本股市和期貨市場的走勢分析,我們都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本國幣種升值對股市具有利好效應。
具體到板塊,金融股無疑是幣種升值最大的受益板塊,幣種升值將支撐金融股持續走強。我們知道,在我國股票市場上,金融類股票是滬深300最大的權重板塊,即金融板塊的表現成為滬深300走勢的關鍵。從人民幣升值和股市聯動這個主線來看,人民幣升值給股指期貨帶來的是機遇,投資者可以從人民幣升值角度來把握股指期貨的投資機會,但必須考慮人民幣升值的臨界值,人民幣升值壓力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對於金融市場投資是件好事,但萬一超過合理范圍,其投資風險就會放大。
對大宗商品市場而言,無論是人民幣小幅漸進升值還是3%—5%的一次性升值,中長期來看都會形成商品市場外強內弱的格局。因此,穩健的投資者可以擇機嘗試內外盤的套利操作,即買CBOT大豆拋國內連豆、買倫銅拋滬銅進行套利操作;激進的投資者則可以耐心等待大豆、銅、橡膠等品種的買入機會以及鋼材的賣出機會。不過,由於我們設定的投資機會都是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沒有發生變化的基礎下進行的,因此,一旦財政或者貨幣政策發生轉向,市場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屆時投資者需要及時控制好倉位,規避風險。(期貨日報)
航空股等持有外債的上市公司則因為減少實際償還額而受益;持有人民幣資產經營的企業財富效應明顯,如房地產業、銀行業,這些企業還將受到外資的追捧。」
不過,宏源證券高級分析師范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說:「對於房地產等板塊,如果緩慢升值確實利好;一次性升值之後則會讓部分熱錢撤出大陸市場,反而利空房地產等板塊。」
提到人民幣升值的受益股,市場幾乎都集中在進口型企業、資源型企業以及持外匯的企業上。實際上,人民幣升值在很大程度上亦影響與國家政策息息相關的品種,因為人民幣升值以後,海外資產進入中國,必將選擇優質的投資標的,那麼時下正熱的新興戰略性產業概念股或將繼續保持升勢。
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除公認收益的行業外,業內人士依然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與政策緊密聯系的中小盤股。
而東部沿海的外向型企業,未來如果人民幣升值,將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們正在積極應對。
錢江集團是國內摩托車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所生產的錢江牌摩托車除暢銷國內市場外,在歐洲、美國和墨西哥等經濟發達國家也佔有較大的市場,是國內摩托車出口歐美市場最大的出口企業之一。公司董事長林華中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還看不出匯率預期變化將會對公司的業務產生大的影響。在他看來,企業對匯率變化不怕,就是怕起伏大,匯率變化要比較緩慢才好。
林華中說:「對於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與否,我們不能掌控,如果匯率發生變化,我們只是希望能有一個度,比如控制在5-10之間,企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需要緩慢再緩慢,而且盼望政府能出台一些政策,比如退稅調整等,讓外向型企業能夠平穩過渡發展。」
雅戈爾集團董秘劉新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匯率的升值預期對外貿有些影響,但對於雅戈爾集團的預期影響不會太大,在雅戈爾的公司結構里,外貿效益比重不高,公司主打國內市場,注重推廣品牌服裝,經歷金融危機後,公司一如既往注重內銷,近期將推出一些新品牌,在原有渠道的基礎上進行整合。」
上海歐宏投資公司主要是做國際奢侈品生意,公司董事長滕敏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評估一國匯率問題,一個重要因素是看實際的國際收支狀況,特別是一般項目下的平衡狀況。歐宏主要業務是做進口生意,出口生意目前佔比並不大,相對來說,美元貶值對其更加有利。
更多中國東部沿海城市的外向型企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保持現有的匯率,並一直穩定下去是比較合理的結果,不希望匯率有太大的變化。
被忽略的受益股
除了銀行、地產、造紙、航空等老生常談的行業外,受益於人民幣升值的還有科技、新能源、電力、通訊等行業,本報精選其中個股,供投資者參考。
長電科技 600584
點評:長電科技可謂正宗的物聯網概念股。截至去年四季度,長電科技的前十大流通股有6家為基金,1家為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如果未來人民幣升值成為現實,那必將吸引更多的海外資產進駐優質的公司。短線該股漲勢如虹,建議投資者逢低介入,注意追高風險。
金晶科技 600586
點評:金晶科技作為一家新能源企業,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節能新材料基地。未來人民幣升值後,一定會削減其引進技術的成本。目前已有QFII持有該公司股權。鑒於業績向好,天相投資給予「增持」評級。
深南電A 000037
點評:深南電A是一家電力設備公司,未來如果人民幣漸進式升值,將逐步減少公司的進口采購國外機組的成本,折舊費也會有所下降。在燃料成本方面,哪怕升值兩個百分點,也將減少2400萬的成本,利潤增厚可期。該股目前已經進入良好的上升通道,值得關注。
天威保變 600550
點評:天威保變是國內最大的變壓器生產基地之一,人民幣升值預期變為現實,會大大降低公司生產變壓器的原材料成本。此外,隨著關於新能源發展政策的陸續出台和逐步落實,公司投產項目的產能將得到釋放,未來新興行業整體景氣的回升將為公司帶來更多的關注焦點。國金證券給予「買入」評級。
中國聯通 600050
點評:人民幣升值對電信運營商也有利好效應。中國聯通作為國內最大的運營商之一,有大筆的海外銀團貸款,如果人民幣升值2%-5%能夠成為現實,中國聯通的海外利息貸款將大規模下降,這對於提高公司盈利水平是利好。
強生控股 600662
點評:強生控股絕對是海外資金最為青睞的投資標的。根據公司2009年年報顯示,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中有7隻QFII基金,目前,QFII持有該股共計3641.4935萬股。一旦人民幣升值預期落地,這種原本就受到外國資金眷顧的公司,定會贏得更多的資金介入。此外,公司本身的房地產業務也會受到人民幣升值利好。(華夏時報 李葉 應遼產)
造紙行業:人民幣升值帶來主題性投資機會
造紙行業是我國第三大用匯行業,而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紙漿進口國。人民幣升值,將從進口原材料成本下降和產品出口遭受匯率損失兩個方面對造紙行業產生影響。綜合人民升值對出口和內銷的影響,我們測算顯示:若人民幣升值1%,行業凈利潤增幅3.25%,若升值3%,行業凈利潤增幅9.57%。
行業景氣度處於高位
2010年1~2月我國造紙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為1414萬噸,同比增長27.87%,進口增長19.9%。造紙行業2010年1~2月份行業銷售毛利率、銷售利潤率分別為13.5%、5.48%,創2009年來新高。造紙行業2010年1~2月份累計利潤總額為69.69億元,同比增長195%,同比漲幅創歷史新高。隨著行業基本面的改善,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提升,2月份同比增速為30.2%,超過2007年平均增速,說明一季度行業景氣度處於高位。我們預計,2010年造紙行業景氣度上半年、下半年增速同比分別為15%、10%。
原材料價格漲勢迅猛
在全球經濟回暖,木漿需求回升,國際商品漿供應偏緊,智利地震和芬蘭港口工人罷工等因素影響下,國際紙漿製造企業和貿易商不斷上調價格。國際木漿價格在2009年4、5月份觸底後快速反彈,目前歐洲市場NBSK報價888.8美元/噸和656.0歐元/噸,較2010年初分別上漲10.7%和15.8%。國際木漿供不應求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有明顯改善,預計在今年二、三季度國際木漿價格仍將維持在高位。
在上述諸多因素影響下,目前我國進口木漿CFR價格已創新高。進口闊葉漿CFR港口報價較年初已上漲14%以上,針葉漿較年初上漲12%以上。國產漿出廠價也隨之走高,其中3月份國產針葉漿提價幅度在1000元/噸以上,較年初上漲45%以上,闊葉漿價格也在高位,較年初上漲15%以上。
人民幣升值提升行業凈利
造紙行業是我國第三大用匯行業,而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紙漿進口國。人民幣升值,將從進口原材料成本下降和產品出口遭受匯率損失兩個方面對造紙行業產生影響。但我國紙及紙板出口占行業總產出的比重較低,2009年紙及紙板出口600.34萬噸,同比下降2.87%,占當年總銷量的6.46%。
我國造紙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2008年紙漿消耗總量7360萬噸,其中木漿佔22%,廢紙漿佔60%,非木漿佔18%。進口木漿占我國木漿消耗量的58%,進口廢紙占廢紙總用量的44%左右。近年進口纖維原料占我國紙漿總消耗量比重維持在39%左右。綜合人民升值對出口和內銷的影響,我們測算顯示:若人民幣升值1%,行業凈利潤增幅3.25%,若升值3%,行業凈利潤增幅9.57%,行業將受益於進口原材料購買力的提升和較低的出口依存度。
在選股策略上,可遵循兩條主線:一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存在的交易性機會,如太陽紙業、博匯紙業、華泰股份;二是關注有資產注入或重組預期的岳陽紙業、福建南紙.(德邦證券)
航空板塊存交易性機會 不建議追高
事實上,05年7月中國啟動的匯率機制改革催生了A股的一輪大牛市。數據顯示,上證指數雖於7月微漲0.19%,不過在05年7月至07年10月間竟從1004點附近飆升至6124點,期間累計漲幅不僅高達451%,月K線更創出「十連陽」的奇跡。此次央行提推進匯改,會否在A股市場上再刮旋風呢?
長城證券宏觀策略師臘博認為,從歷史經驗看本來匯改對A股是利好,不過目前股市活躍度已較過去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最新經濟數據更映射出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放緩擔憂。由於匯改後人民幣升值對股市利好是建立在海外熱錢流入加速的預期上,但在經濟增長預期走弱情況下勢必也將推低熱錢流入預期。故在市場焦點仍集中於經濟基本面大背景下,預計下周A股市場不會受太大影響。盡管如此,板塊或多或少將存在一些交易性機會。其中航空板塊因企業設備多以美元計價,若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勢必降低企業成本。這種情況下,下周一航空板塊可能會有一波短期行情。
臘博具體解釋道,若周一航空板塊個股有低開幾個點情況,投資者可短期介入,一旦個股有10%漲幅可見好就收;但若航空板塊周一高開,伴隨個股有4%-5%升幅的話,投資者可迴避或逢高減持。建議關注南方航空(600029,收盤價6.72元)、中國國航(601111,收盤價11.02元)等權重股。此外,房地產板塊盡管受惠於人民幣升值,不過在當前調控政策仍未出完情況下,投資者應謹慎。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周六央行推進匯改消息對A股實際上偏利空,因目前經濟形勢是增長有放緩趨勢,這種情況下人民幣若進一步升值勢必削弱企業出口。這不同於經濟高速增長下,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強會帶動熱錢快速流入,最終推高A股等資產價格。建議關注航空板塊,而房地產板塊因仍處政策觀察期,未必是利好。

㈦ 中國從2005年進行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如何

2006年人民幣升值歷程

2006年1月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以8.0702起步,人民幣匯率經歷了從緩步上行到快跑,再到「加速跑」的過程。按照12月29日的匯率中間價7.8087計算,人民幣在這一年中升值了2615個基點。

2006年1月4日的報價與上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完全相同。從這一天開始,詢價交易這一國際主流交易機制被引進中國,揭示了外匯交易方式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重大改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也被賦予了更為市場化的形成方式。人民幣匯率註定在這一年裡以更富彈性的方式運行。

5月15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1美元對8元人民幣。在此後的2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始終圍繞著這個重要關口上下波動。7月2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次「破8」後一路向下,從此告別了這個關鍵的位置。

8月30日破7.96,9月28日破7.90,10月30日人民幣匯率突破7.88。此後的一個月間,人民幣匯率相繼突破7.87、7.86、7.85、11月29日突破7.84關口,12月4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再破7.83關口,以7.8240再創匯改以來新高。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3.65%。12月14日,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舉行的當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首度突破了7.82關口。第二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又以7.8185再創匯改後的新高。按照當日的數據計算,匯改之後人民幣已累計升值超過3.72%。12月29日,人民幣匯率再創匯改以來的新高,並首次突破7.81關口達到7.8074。

2007年:
1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7.80關口告破,同時貴過港幣;

3月8日保爾森訪華,人民幣突破7.73關口;

5月8日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夕,人民幣突破7.70關口;

7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7.60關口;

10月24日G7財長會議舉行後,人民幣突破7.50關口;

11月23日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以270.5億美元創出新高,人民幣突破7.40關口;

11月27日第十次中歐領導人峰會後,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從11.007一路上漲至10.5434;

12月12日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前後,人民幣對美元連續5日上漲,連破3關破;

12月20日中國央行意外加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加速,連續6個交易日上漲;

2007年,人民幣匯率整體上呈現單邊升值狀態。其中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在振盪中不斷改寫匯改以來歷史新高。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最終以7.3046收,較2006年末的7.8087,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6.5%。這一升值幅度較年初市場普遍的年內5%左右升值預期高出很多

除美元外,人民幣相對於其它主要貨幣,如英鎊、日元等在2007年也呈現一定程度的升值;只是相對歐元表現為貶值。

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中間價破7.0大關 。

㈧ 匯率改革的匯率制度

1994年以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人民幣匯率由國家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匯率體制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單一固定匯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後以「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73~1980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的匯率體制從單一匯率制轉為雙重匯率制。經歷了官方匯率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存(1981~1984年)和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1985~1993年)兩個匯率雙軌制時期。
1994~2005年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1993年12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通知》,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體包括,實現人民幣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價格並軌;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取消外匯留成,實行結售匯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外匯交易市場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並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此後外匯管制進一步放寬。
2005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7月21日,我國對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行改革。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人民幣總體小幅升值。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新人民幣匯率制度平穩實施充分證明了「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符合我國匯制改革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要求。人民幣匯率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後,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台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而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反而大幅增長。
2008年,我國適當收窄了人民幣波動幅度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國際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而人民幣匯率保持了基本穩定。
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㈨ 我想找往年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請問哪個網站有這些記錄啊

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和全會以後-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政府下轄的外匯管理局,才在每周五左右定台不定期向國家公民公布外匯牌價(含中間價、現匯/現鈔、買入/賣出價)。主要以美元和港元形式,折算出其它幾種主要外匯牌價(如當時有:美元、日元、西德馬克、英鎊、港元五種以中間價基準折算形式出現)。而且當時外匯管制很嚴格,換外匯必須在指定銀行(中國銀行),出示護照及介紹信等相當多手續,才可用人民幣現鈔,換取定量外國現鈔(個人不可換取外國現匯)。所以只能提供1979年-以後的美元兌人民幣 和 美元兌日元 的中間價匯率。(可查資料較少,可能非官方公布數據為1976年1美元兌1.2元人民幣,1美元兌240日元,折算出100日元兌0.5元人民幣--⊙﹏⊙b!!現100日元兌6.3元人民幣)
據我所查,告知你1979年以下數據:1979年美元兌日元年均價為1美元兌219.41日元;
1979年美元兌人民幣年均價為1美元兌1.5550元人民幣。
折算出100日元兌0.71元人民幣。就拿這個做例子說明下.
美元兌換日元:
1979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219.14日元,
1980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226.74日元,
1981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220.54日元,
1982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249.08日元,
1983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237.51日元,
1984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237.52日元,
1985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238.54日元,
1986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68.52日元,
1987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44.64日元,
1988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28.15日元,
1989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37.96日元,
1990年美元兌日元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44.79日元。
美元兌換人民幣:
1979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5550人民幣,
1980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4984人民幣,
1981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7045人民幣,
1982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8925人民幣,
1983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1.9757人民幣,
1984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2.3200人民幣,
1985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2.9367人民幣,
1986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3.4528人民幣,
1987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3.7221人民幣,
1988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3.7221人民幣,
1989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4.7221人民幣,
1990年美元兌人民幣年末中間價為1美元兌5.2221人民幣.
在1994年中國政府首次執行匯改:一次性的由1994年初的5.7人民幣兌1美元,大幅貶值為8.7人民幣兌1美元。1994年-2005年人民幣的匯率長期保持在8.2-8.7人民幣兌1美元。2005年-2008年人民幣的匯率由8.0人民幣兌1美元--逐漸升值為--6.8人民幣兌1美元。2008年-2010年人民幣兌美元是固定匯率,基本在6.8人民幣兌1美元。2010年5月到現在以來,人民幣的匯率從6.8人民幣兌1美元--升值到目前的-6.12人民幣兌1美元。

閱讀全文

與2005年到2008年人民幣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德國調查海航集團 瀏覽:493
今日油價汽油價格 瀏覽:678
發票金融服務圖書費 瀏覽:189
華盛江泉集團吧 瀏覽:473
同花順如何買賣外匯 瀏覽:216
中國石油IPO融資 瀏覽:693
短期利率期貨的特點 瀏覽:215
40萬傭金繳稅 瀏覽:608
湖南稀土產業集團上市 瀏覽:138
銀行不良貸款的危害 瀏覽:932
國金證券官方下載 瀏覽:594
減持公司持有股票 瀏覽:554
起步股票 瀏覽:463
什麼是負債融資的方式 瀏覽:961
銀行不得貸款給其他金融機構 瀏覽:671
貴金屬今天最新價格走勢 瀏覽:661
揚農集團麥草畏 瀏覽:32
金融公司轉讓協議書 瀏覽:426
信用社屬於存款性金融機構 瀏覽:873
寧波梅山保稅區金融產業服務局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