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面對當下不斷創新的時代,你認為商務談判人員應該如何加強自我的開發
2.天津工廠的委託有時序錯誤,必須調整。香港B公司不能代工廠簽進口合同,直接找香港的B公司進行探詢可以加快進度,但存在簽約和對後續工作影響的問題。調整內容:讓香港B公司的探詢納入天津公司的對外探詢中,並且以天津A 公司為主,避免探詢混亂。
3.天津A公司要與工廠、香港B公司在內容和策略上統一意見,並把該項目的探詢統一組織起來。同時要重新部署探詢地區和對象,不給外商造成有多個同樣項目在詢價的錯覺。
答:1.Y公司與X公司將進行重建談判。起因為簽約生效後的匯率變化,屬不可預見因素引起的談判。
2.Y公司作為匯率影響嚴重的一方,重建談判引起的一方,應准備好陳述的理由、談判的目標。理由:首先,檢查合同是否有這方面的約定。如匯率變化,或艱難情勢之類的約定。若有,則依約而談。若無,在要表明、證明己方難處、無力之處、非主觀之處。目標:有約可依,在可依約重談交易條件;無約可依,在可從減少雙方負擔而談,從保證合同角度而談。此時的條件應包括己方的努力,即中庸規則不能丟。為了談判效果,要考慮對口規則,派原班人馬參加談判。
3.X公司作為合約一方,要保證合同安全履行,尤其設備已投入生產,發貨在即。談判中要遵循連貫規則和簡捷規則,防止Y公司擴大談判范圍。在談判目標上應該讓Y公司把自己的餘力使盡。從中庸規則出發可分擔一部分Y公司負擔,分擔分量可以設計為一定的比例,讓Y公司多承擔匯率差。
答:談判的准備階段,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1)客觀性。即信息資料客觀准確和談判手的客觀態度,不感情用事。
(2)統一性。所謂談判前准備工作的統一性是指所有交易有關方對最終准備資料與方案的評價所的達成的共識。
(3)自我性。談判的准備是立足於己方利益,使談判過程突出「以我為中心」。
(4)兼容性。談判的兼容性是指擬訂談判方案時,無論在起始、過渡、時間表以及根本的成交目標上,均應考慮到雙方的立場與態度,包括各種可能的方案在內,也應考慮到雙方的希望與可能。
(5)預審性。談判准備中的預審性是指准備方案應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程序,因而具有一定的行政與法律效力。
Ⅱ 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及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模型測算依據
匯率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首先表現為進出口價格變動引起的初始影響(直接影響)。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這一影響的大小主要由進出口價格彈性決定。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貿易發展的定量分析顯示,我國出口價格彈性為1,即我國出口價格相對世界出口價格每上升1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進口價格彈性為0.4,即我國進口價格相對世界進口價格每下降1個百分點,進口增長率提高 0.4個百分點。
匯率變化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除了要考慮進出口價格變動引起的初始影響外,還要考慮匯率變動引起經濟增長變化的回波效應(間接影響)。對進口而言,匯率升值的初始影響會導致進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放緩,卻會減少對進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國 GDP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實際進口增長率減少1.33個百分點,因而進口的回波效應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對出口而言,作為經濟貿易大國,不僅匯率升值的初始影響會抑制出口;同時,由於本國經濟貿易減速將導致世界經濟貿易趨緩,又會進一步減少本國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經濟增長率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實際出口增長率減少2.7個百分點,因而出口的回波效應對減少出口表現為疊加效應。
由此可見,貨幣升值對出口的抑製作用大於對進口的刺激作用,國內國際經濟減緩對進出口的影響,強於價格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
2.測算結果及分析
按照人民幣升值1%、2%、3%和5%四種情況,經模型測算,其對國民經濟主要指標的影響,如表1和表2所示。根據表1和表2,人民幣升值2%,出口增速減少1.5個百分點,進口增速增加0.2個百分點。按2004年數據計算,相當於出口減少91億美元,進口增加12億美元,貿易順差由320億美元減少到 217億美元,減少凈出口需求852億元人民幣,大約影響當年GDP增長率(當年支出法GDP為140776億元,增長9.5%)中0.6個百分點。匯率升值後,能源、原材料、機器設備等進口產品的價格降低,國內相應產品價格也會降低,企業投資成本下降,企業投資意願有可能增強;同時,國內價格水平下降以及出口受阻,也會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消弱企業投資意願,綜合作用的結果,名義投資下降0.2個百分點,實際投資增長0.2個百分點。消費品價格下跌有利於消費增加,但受經濟增長減慢的影響,收入水平會有所下降,實際消費增速降低0.1個百分點。考慮到三大需求的變化,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下降0.5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0.4個百分點,就業減少50萬人,財政收入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增加額增速下降0.7個百分點,貨幣供應量M0、M1和M2增速分別下降0.4、0.5和0.4個百分點。
模型測算顯示,一次性匯率變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將會隨著時間遞減,第二年影響減弱一半,兩年後影響基本消失。
參考資料:http://www.moneychina.cn/d/2005/09/19/1127114379357.html
Ⅲ 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六個大的方面:
1.匯率變動會影響貿易和國際收支;
2.匯率變動會影響資本流動;
3.匯率變動會影響國際儲備;
4.匯率變動會影響通貨膨;
5.匯率變動會影響國際債務;
6.匯率變動會影響國際經濟、金融關系。
拓展資料:
一、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影響物價的上漲或下降
匯率變動後,立即對進口商品的價格發生影響。首先是進口的消費品和原材料價格變動,進而以進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與進口商品相類似的國內商品價格也發生變動。
匯率變動後,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也發生變動。如本幣匯率下降,則外幣購買力提高,國外進口商就會增加對本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應數量不能相應增長的情況下,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必然上漲。在初級產品的出口貿易中,匯率變化對價格的影響特別明顯。
在資本主義周期的高漲階段,因國內外總需求的增加,進口增多,對外匯需求增加,外幣價格高漲,導致出口商品、進口商品在國內價格的提高,並在此基礎上推動了整個物價水平的高漲。
(2)一定情況下影響出口商品的生產部門
外幣升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更貴,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而對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較為有利。
外幣貶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便宜,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下降,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也增強,而同時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則得不到由於匯率變動而帶來的好處。
非貿易項目由於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而發生的資本流向的變化等,也將對出口商品生產部門的資金供求等方面發生相應的影響。
2.匯率變動對一國對外經濟的影響
(1)對一國資本流動的影響
從長期看,當本幣匯率下降時,本國資本為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常常逃往國外,特別是存在本國銀行的國際短期資本或其它投資,也會調往他國,以防損失。如本幣匯率上漲,則對資本移動的影響適與上述情況相反。也存在特殊情況,近幾年,在短期內也曾發生美元匯率下降時,外國資本反而急劇湧入美國進行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利用美元貶值的機會,取得較大的投資收益,這對緩解美元匯率的急劇下降有一定的好處,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決定的。
(2)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本幣價值下降,具有擴大本國出口,抑本國進口的作用,從而有可能扭轉貿易收支逆差。
(3)對旅遊部門的影響
其它條件不變,以本幣表現的外幣價格上漲,而國內物價水平未變,對國外旅遊者來說,本國商品和服務項目顯得便宜,可促進本國旅遊及有關貿易收入的增加。
3.匯率變動對一國黃金外匯儲備的影響
(1)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儲備貨幣升值,則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提高,反之則降低。
(2)本國貨幣匯率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出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3)匯率變動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
Ⅳ 論文:匯率變動對浙江出口企業的影響及其對策
人民幣升值對浙江經濟的深遠影響及對策
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長期趨勢,總的對浙江經濟是有利的。央行7月21日宣布人民幣升值,標志著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市場化改革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很可能意味著發展和改革的一個新時期的到來。
一、人民幣升值的宏觀背景
1、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生產力增強的必然趨勢
改革開放至今,人民幣匯率經歷了由貶值到緩慢升值的倒U字型變化過程(見圖1)。從1994年開始,人民幣進入了長期緩慢升值階段。也就是在這一年前後,中國經濟出現了由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重大變化。從宏觀指標看,全社會物價指數開始下降;而從體制上看,非國有企業開始全面替代國有企業。人民幣由貶轉升表明,一方面是在長期貶值後,人民幣回歸到真實匯率,而在另一方面,則是生產力水平的持續上升支持了人民幣的持續升值。
生產力增強必然導致本幣走強。在制度變遷和技術進步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經濟迅猛發展。1978年至2004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9.4%,以人民幣為單位的名義GDP累計增長了21倍。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明顯快於美國。1990—2001年,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6.75倍,扣除價格因素則提高了3.58倍;美國提高了1.52倍,扣除價格因素則僅提高1.29倍。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成本下降,再加上中國企業積極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商品競爭力明顯增強,吸引了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對於中國商品的極大需求,而這又引發了中國外匯順差的持續上升。
1994年以來,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金融資本項目順差一直呈增長態勢(見圖2),形成了一種雙順差狀況。2004年,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累計高達6368億美元。匯率是貨幣的價格,由外匯市場上本幣和外幣的供求關系來確定。如果外匯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超過人民幣的供給,人民幣就會面臨升值壓力,反之則面臨貶值壓力。我國經濟十多年持續增長、累積額高達6000多億美元的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市場上形成了對人民幣的巨大需求。正是在這種需求的拉動下,人民幣升值成為一個必然選擇。
與此同時,持續十多年的國際收支雙順差致使我國的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截至今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額高達7110億美元,這雖然有國際炒家的因素,但誘因卻是國力增強所引發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巨額外匯儲備遠遠超過了基於正常需要的安全儲備,並由此而進一步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持有過量的外匯儲備會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同時也會造成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特別是持有美國國債的收益率遠遠低於外商來華投資的收益率(差額約為10%),大量利潤被外國人賺走。在這樣的背景下,提高人民幣幣值有利於克服資源配置的扭曲。
2、人民幣升值不會重蹈日本覆轍
一些人士喜歡引用日本的案例,來說明本幣升值的不良後果。更有人把此政治化,說壓本幣升值是美國人搞垮一國經濟的陰謀,其實這些都是缺乏說服力的。
應該說,日元升值並不是當前日本經濟頹勢的元兇。日元升值始於1971年8月26日,日本由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轉為浮動匯率制。當年12月8日,按照斯密森協定,日元從360日元兌換1美元,升值到308日元兌換1美元。在此之前,日本已經歷了自1955年至1970年,長達15年的經濟快速增長。然而這以後,即1970年至199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仍高達9.2%。從下圖可以直觀地看到,1970年以後,日元持續升值,而日本的年度GDP增長,卻相對穩定地保持8%左右,最高年份為21.8%,最低年份為4.1%。1990年以後,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經濟增長速度一直較低,這是一個很復雜的經濟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拿日本經濟來類比中國經濟,其實還忽略了中日經濟的兩個巨大差別。一是內需差別。中國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看中的也是中國巨大的市場資源。因此人民幣升值後,即使出口受到一定影響,也可以通過開發國內市場來彌補總需求不足。日本是小國,內需有限,特別是日本政府長期採取保護國內農業、中小企業主利益的政策,進一步導致總體經濟缺乏較強競爭力。二是要素成本差別。日本是典型的資源小國,經濟快速增長導致其國內要素價格急劇上升,最典型的如職工平均現金收入快速增長。1970年,日本職工的月平均收入為7.6萬日元,1990年上升到37.0萬日元,上升了4.9倍,如果以美元計算,則上升了13.0倍[1],成本上升削弱了日本商品競爭力。雖然中國的自然礦產資源並不豐富,但勞動力價格將長期具有較強競爭優勢。
3、人民幣升值為何如此艱難
2002年底以來,人民幣就已經面臨升值的顯性壓力,尤其是2004年10月央行加息後,升值壓力進一步加大。其實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人民幣面臨的也主要是升值壓力。從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到開始升值,歷時三年多,正反映了人民幣升值一個艱難的政策抉擇,這里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升值結果很難判斷。經濟運行是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復雜過程,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預期,很難做出具體的量化判斷。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幣升值必將「牽一發而動全局」,萬一出現不可控局面,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因此人民幣匯率調整必須全面考慮,統籌協調,慎之又慎。尤其是現階段,國際游資大量入境豪賭人民幣升值,而國內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不成熟,金融機構抵禦抗風險能力較弱。在這樣背景下,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時機、幅度、方式等,更需謹慎選擇,稍有差錯,可能就會造成經濟的巨大波動。
其次是長期低估人民幣匯率所導致的路徑依賴。人民幣被低估,使得出口部門具有價格優勢,形成了出口企業低匯率的路徑依賴。很多出口企業依靠低價格獲取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靠「跑量」贏得大量外匯,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而人民幣升值幾乎可以肯定會給依靠低價競爭的出口企業帶來較大壓力,從而將打破利益分配格局,這就必然會遭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因此,人民幣升值必須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處理好多方面關系。
二、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
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有利有弊。從宏觀和長遠來看,如果宏觀經濟政策處理較好,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就當前而言,人民幣升值所帶的不利影響,大都是短期和局部的,不會影響到經濟發展的全局。
1、出口額不會大幅度銳減。
首先,匯率調整的國際經驗證明「匯率升值必定打擊出口」的觀點沒有經驗依據。日本和德國都經歷過貨幣大幅度升值,但這兩個國家的出口不降反升(見圖4、圖5)。1971年「尼克松沖擊」後,日元對美元匯率從360:1上升到308:1。之後日元逐漸升值,到1984年上升到231日元兌1美元,而與此同時,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則呈上升態勢。以日元計算,1985年日本對美國出口總額為42.9萬億日元,比1970年增長6倍,平均每年增長12.7%。70年代是德國馬克升值最快的時期,雙邊匯率從1970年的3.68馬克兌換1美元,升值到1979年的1.73馬克兌換1美元,累計升值1.13倍,而在這期間德國外貿出口額則增長了1.5倍,且一直保持較大順差。
其次,浙江以工業製成品為主的出口結構決定了人民幣升值不會造成出口的急劇銳減。出口商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初級產品,另一類是工業製成品。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初級產品趨同率較高,國際市場競爭激烈。人民幣升值後,初級產品出口有可能受此影響而減少。但從浙江情況看,初級產品的出口比重逐年降低,2003僅占出口總額的5.1%,因此對貿易出口的整體影響不大。工業製成品的生產具有國際化特徵,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以及機器設備等,人民幣升值後,企業進口原材料、機器設備成本將會降低,給企業提供了一定的降價空間,緩解了人民升值所帶來的價格壓力。更重要的是,工業製成品的產品差異較大,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影響,主要是看與相關國家產品的比價關系。從我國產品近幾年大幅壓價競爭的情況看,我國低層次工業製成品與其它國家相比具有巨大的價格優勢,即使因人民幣升值而小幅提價,也不一定會高於別的國家和地區,從而不至於較大程度地影響我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再次,低廉的勞動成本使得出口企業可以承受一定的升值壓力。浙江是中國勞動密集產品生產的一個典範,由低工資所支撐的國際競爭力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低廉的勞動成本成為浙江商品在世界市場上具有明顯價格優勢的主要支撐。根據2002年《貿易與發展報告》的計算,在17個重要樣本國內,中國的單位勞動工資最低,美國工資是中國工資的50倍。勞動力成本的低廉並不會被出口價格的上漲而完全抵消。人民幣升值後,如果幅度不是非常大,勞動力成本依然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使得出口企業可以採取降價策略來緩解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出口不會因人民幣升值而大幅減少。
最後,匯率不是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工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才是導致出口迅速增長的關鍵。從歷史上看,自1994年以來,人民幣實際匯率一直處於升值趨勢,但中國出口卻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1994—2002年,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歐元(2001年前為德國馬克)和日元的名義匯率升值幅度分別為5.1%,17.9%和17%,實際匯率升值幅度分別為18.5%,39.4%和62.9%,而此期間中國對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長率分別為17.3%,11.5%和14.1%;浙江對美德日的年出口增長率分別為23.9%,20.7%和14.7%。這說明匯率不是左右出口的關鍵,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才是核心因素。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出口部門的勞動生產率保持了高於美國1.5—2倍的增長速度,浙江又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只要保持了勞動生產率的較快提高,出口額自然也會不斷增長。
2、外商直接投資不會大規模下降
1994—2003年我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總計290.0億美元,平均每年增長37.2%,外資企業已成為促進我省經濟增長和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推動力,也是引入國外先進生產技術的重要方式。人民幣升值後,外商直接投資不會大幅下降,因為外資企業來華投資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看好13億人口的大市場。世界上已經不可能再找到第二個如此巨大的潛在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外資公司大量進入中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台灣的康師傅集團進入大陸市場前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進入祖國大陸後,巨大的內地市場使其迅速成長為中國國內最大的台資食品公司,獲得了「中國面王」的美譽。
二是充分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資源。我國勞動力工資水平相當低下,以1998年製造業名義工資水平衡量,中國勞動力成本只有美國的1/50,日本的1/30,甚至只有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的1/4~1/5。這里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長期集約化經營的農業,造就了中國農民特別善於吃苦的優良品質,以及思維與身體的靈巧性。
三是相似文化傳統的感召力。浙江外資企業中,港資、台資企業佔了一半左右。大陸和港台地區具有相同的語言和文化傳統,高度的文化認同感是這些企業來華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人民幣的小幅升值並不會對這類外資引入構成重大影響。
外資迅速增長的這三點主導因素都具有明顯的長期性特徵,因此外商直接投資不會因為人民幣對外價格水平的上升而迅速逆轉。2003年「非典」肆虐的特定背景下,我省利用外資仍然取得可觀成績即可證明這一點。
3、不會出現大面積失業
就業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很多人擔心人民幣升值後,會嚴重影響總需求,從而造成大面積的失業,影響社會穩定。這種擔心是沒有道理的。
匯率調整主要通過兩個渠道對就業產生影響,一是人民幣升值將引起進出口相對價格的變動,進而影響出口,最終影響就業;二是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外商直接投資,進而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繼而波及到就業狀況。根據前面的分析,人民幣升值後,企業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都不會出現根本性逆轉,因此就業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此外,2002年以來中國內需十分旺盛,央行從2003年年初就開始利用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貨幣,7月後又採取了一些加大控制國內貸款力度的貨幣政策。到目前為止,內需仍然有自動擴張的傾向。人民幣升值後,只要內需保持穩定增長,就可以抵消升值對外需的影響,維持總需求的穩定。在總需求保持穩定增長情況下,就業可能會在人民幣升值後出現小幅波動,但不太會造成大面積失業。
三、人民幣升值對浙江的六大影響
人民幣升值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有利於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這次匯率調整雖然只升值了2%,但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意味著匯率形成機制向市場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浙江市場化程度較高,市場主體更加成熟理性,更容易抓住匯率變動所表達出來的價格信號,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提高經濟發展效率。
(一)有利於更好地利用境外資源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增加居民福利。2003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萬元,人民幣升值2%,相當於每個人增加了262元的對美國商品的購買力。這可以擴大居民對國外進口商品的購買,降低出國留學和旅遊成本。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利用國外資源。資源、技術等要素制約將是浙江經濟的長期問題。最近幾年,浙江進口鐵礦石、原油等基本資源快速增長,2004年比2003年分別增長了325%和140%。人民幣升值,進口成本降低,對浙江是一個利好消息。據杭州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浙江進口146.1億美元,按照升值後的人民幣匯率計算,可以節省23.4億美元。
人民幣升值有利於利用國外先進知識。人民幣升值,購買力提升,國內企業能以較低費用,加大直接購買境外專利、技術和裝備的力度,同時增加派遣管理、技術人員出國學習。湖州久立特殊鋼有限公司,前不久簽約進口一台單機壓力在全球排第9位的熱擠壓機,價值975萬歐元,人民幣升值2%以後,企業將少支付225萬元人民幣。
(二)有利於加速勞動力向第三產業流動
人民幣升值後,降低了企業進口成本,會形成擴大進口機器設備等高科技產品的局面;與此同時,對出口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意味著勞動成本的相對提高,因此會出現用境外資本貨品替代國內勞動的情形,即企業擴大機器設備進口,利用新科技的高效率減少對企業工人僱傭。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升值會造成一定數量的人員失業。
但這一過程將加快提高製造業的整體生產效率,提高製造業工人的工資收入,從而增加他們的消費能力,這就為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這樣,高科技所替代下來的就業人員將會被第三產業所吸納,形成勞動力向第三產業的加快轉移,從而使得服務業吸納就業人口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也符合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
(三)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首先,人民幣升值可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人民幣升值後,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將會受到抑制,企業利潤空間降低。為了在競爭中生存下去,企業不得不轉變競爭方式,一方面將更加關注國內市場,而不是一味追求出口,成為跨國公司的一個車間;另一方面將努力轉變出口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所佔的比重,這會迫使企業提高科技水平,形成加快轉變產業結構的壓力。此外,人民升值後,進口成本降低,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境外知識、技術、先進設備等,降低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本。
其次,人民幣升值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浙江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環境和資源壓力越來越嚴重,幾乎已經到了承受的極限。浙江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比發達國家高30%以上,能源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低10多個百分點。2003年人均能源消費、人均年用電比「九五」末分別增長了23%和100%。一些出口產品就是在依靠高耗能、高污染生存,是國外轉嫁環境壓力的產物。人民幣的適當升值將使低能耗高環保的高技術設備進口成本降低,進口數量增加,有效減少資源的浪費,減輕環境壓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優勝劣汰」效用,淘汰部分能源消耗大、產品附加值低的出口企業,逐步轉變向世界廉價拍賣我們珍貴資源的現象,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四)有利於減少貿易摩擦和改善貿易環境
浙江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缺乏核心技術的工業製成品為主,這些產品大致占出口總額的80%以上。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主要依靠低價格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出現貿易摩擦在所難免。2002—2004年,浙江共遭遇國外「二反二保」和「337調查」案件71件,涉案企業2496家、涉案金額15億美元,分別佔全國的45%、50%和60%,浙江已成為遭受反傾銷、保障措施等立案調查最多的省份。
從短期看,人民幣升值後產品的出口價格會提高。但由於我省出口產品價格已非常低,即使適當提高價格,產品仍將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且有助於減少其它國家對中國提出產品低價傾銷的訴訟。浙江部分出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相當高,如果利用這種市場優勢,適當提高產品價格,反而可能增加利潤。人民幣升值也向世界表明了我國對待匯率改革的態度,歐美等國必然會隨之調整對華貿易政策,減少各類貿易摩擦的次數。
從長期看,人民幣匯率調整雖然只有2%的增幅,但卻說明了一個信號:人民幣正在向真實匯率回歸。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今後必須調整其低價競爭策略,以提高質量、款式、功能和售後服務等方面取勝,提高其在國際分工和價值鏈中的位置,增加產品附加值,使出口貿易逐步納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而這顯然是有利於減少貿易摩擦的。
(五)有利於加速我省企業走向世界的進程
浙江省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雄厚,具有典型的「藏富於民」的特徵。全省存款余額2003年達1475.8億元,從1990年算起,平均每年增長27.8%。但由於經濟和金融結構的不完善,儲蓄轉為投資的傳導機制受阻,大量剩餘資本在尋找獲利機會。在股市不景氣的情況下,資本瘋狂湧向房地產市場,活躍在全國各地的「溫州炒房團」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省並不缺少投資資金,缺乏的是投資機會。
人民幣升值後,可以用較少的貨幣購買更多的國外資源,將刺激企業發展對外投資,實行跨國經營,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而不必擔心貿易壁壘的制裁。縱觀國外跨國公司的發展歷程,低級階段是單純的產品出口,高級階段則是直接投資,實行現地生產。浙江企業要率先走向世界,也必然需要經歷這一過程。人民幣升值將加速這一進程的實現。
(六)人民幣升值的若干不利影響
浙江經濟具有明顯的外向型特徵,2004年浙江省外貿總額為852.3億美元,外貿依存度到高達66%,出口依存度高達43%。對浙江這樣一個出口大省而言,人民幣升值也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打擊出口企業。對紡織業等低附加值產品沖擊最大。浙江有很多出口額在200萬美元以下的小紡織企業,紡織業的利潤一般不足10%,而這些小企業的利潤僅在3%左右,一次性升值2個百分點,對企業的打擊不小。
——影響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升值將使同量的外幣折算成人民幣的價值下降,就會使得外國投資者利潤減少,投資自然減緩。
——影響就業。我省的出口企業以勞動密集型企業為主。在人民幣升值,出口企業利潤下降的情況下,企業很可能用壓低工人工資、減少工人數量的方法來轉嫁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這會給就業帶來一定的沖擊。
——擴大收入差距。人民幣升值後,用美元表示的收入增加了。但只有能夠購買進口高檔產品的中高收入群體才能真正享受到升值的好處。此外,人民幣升值後,滬深股市上揚,受益的也是有投資能力的中高收入群體。收入差距會因人民幣升值而有所擴大。
四、積極把握人民幣升值形成的新發展階段特徵,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德國,本幣升值都會推動本國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日本經驗更是表明,本幣進入升值過程以後,一國經濟社會起碼還有20年左右的快速發展期。人民幣升值同樣表明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大致有五個重要特徵。
一是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更高,市場對資源配置將發揮更大的基礎性作用;二是中國經濟競爭力上升,在全球經濟中的話語權走強;三是商品和勞務的低價優勢開始弱化,形成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壓力;四是中國經濟進一步接軌全球經濟,至少會逐漸在貿易、商品價格等方面形成內外經濟一體化格局;五是浮動匯率制度導致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增強,但只要靈活地進行相機抉擇的宏觀調控,將有利於激活經濟社會內部的積極因素,且增強了要素合理配置的敏感性
充分把握人民幣升值所形成的新發展階段的若乾重要特徵,加快轉變浙江經濟增長方式,是我們當前的一個重要歷史使命。就政府而言,應該借人民幣升值的契機,進一步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就企業而言,在短期內可以利用各種金融手段來規避匯率風險,也可以採取向經銷商轉嫁負擔等辦法來降低人民幣升值的損失,而從長期看,則應化壓力為動力,加快技術進步,加快調整產品結構,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1、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抓住匯率變動機遇優化資源配置機制。匯率不僅僅是一種政策工具,而且也是一種價格。作為價格,匯率在市場經濟中應由市場決定;作為政策工具,調整匯率是要影響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因此,匯率的變動能否起到有效的調節作用,關鍵就在於市場機制是否完善,在於市場主體能否及時靈敏地能對匯率調整做出反應。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市場化程度較高,當前應以產權改革為抓手,加快由初級市場經濟向現代市場經濟轉變,提高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水平。只有在市場體制完善的狀況下,市場競爭主體才能准確地把握匯率所傳遞的國內外價格信息,正確地進行成本和盈利的國際比較,從而使進出口貿易真正建立在比較利益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競爭力。當前要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進程,如減少政府對於工業用地出讓的行政干預,提高工業用地的招標、掛牌和拍賣比重;加快政府改革步伐,以一個更具創新精神的政府,低成本地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的良好運行;加快提升誠信水平,強化政府監管力度,維護和優化市場經濟秩序。
2、實施進口戰略,加大利用境外先進知識等資源的力度。人民幣升值給我省企業帶來了出口壓力,但也降低了我省利用境外先進知識等資源的成本,這對既遭遇自然礦產資源制約,又受著知識缺乏制約的浙江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因此,要從「借力」發展和開放促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要像抓出口一樣,研究和實施進口戰略,加快引進境外先進知識,積極利用境外礦產資源。要系統地研究和加大出國留學培訓、引進專利和技術裝備、采購先進商品、購買能源原材料等。通過利用境外先進知識,購買礦產資源,來優化進口結構,來用好浙江的巨額外匯,加快提升浙江經濟社會的知識水平,緩解浙江的資源制約,走出產業結構的路徑鎖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3、強化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建設,把成本上升因素轉嫁給經銷商。向境外經銷商轉嫁成本,是出口商緩解人民幣升值成本壓力的一個重要策略。但是單個企業勢單力薄,需要在政府引導下,由非政府的行業組織牽頭和出面,增強與境外經銷商的價格談判能力。行業協會也要抓住這一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事實上,我省一些企業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較高佔有率,我們在價格上具有較強的談判能力,可以要求和客戶共同分擔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利潤損失。比如紹興豪納紡織品貿易有限公司與沙烏地阿拉伯某外商簽訂的出口合同中,1米(長1.5米、寬1米)「捷達化纖面料」單價比以前提高了3美分,增幅為4.3%,這就能有效地和經銷商一起分擔人民幣升值帶來成本上升壓力。
4、增強核心競爭力,轉變外貿出口結構。企業不可能長期依靠匯率、利率等外在政策的保護實現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產品的內在競爭力,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藉助人民幣升值機會,企業應合理安排好進口計劃,加大先進技術和高科技產品的進口力度,提高企業科技水平。提升企業品牌內涵,創建品牌的國際優勢。進行資源整合和產品結構調整,實施多元化戰略,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由產品輸出到品牌輸出和資本輸出。
5、加強對人民幣匯率的長期研究。人民幣匯率調整將對浙江經濟產生多方面的影響,我所今後將作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也希望有關部門能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在全省組織科研力量,進行定期研討,深入研究人民幣升值趨勢下的浙江經濟應對之策。
Ⅳ 匯率變動的影響
(一) 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的影響
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一國的進出口貿易。一國貨幣的對外貶值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反之,如果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即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匯率變動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如同其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二)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一是對貿易品價格的影響;二是對非貿易品價格的影響。
(三)匯率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本幣對外貶值後,單位外幣能摺合更多的本幣,這樣就會促使外國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本流出減少;二是如果出現本幣對外價值將貶未貶、外匯匯價將升未升的情況,則會通過影響人們對匯率的預期,進而引起本國資本外逃。
(四)匯率變化對外匯儲備的影響。貨幣貶值對一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匯率的頻繁波動將影響儲備貨幣的地位。
(五)匯率變動對一國國內就業、國民收入及資源配置的影響。當一國本幣匯率下降,外匯匯率上升,有利於促進該國出口增加而抑制進口,這就使得其出口工業和進口替代工業得以大力發展,從而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國內就業機會因此增加,國民收入也隨之增加。
(六)匯率變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小國的匯率變動只對其貿易夥伴國的經濟產生輕微的影響,發達國家的自由兌換貨幣匯率的變動對國際經濟則產生比較大的,甚至巨大的影響。
(5)匯率變化引起的重建談判擴展閱讀:
一國金融管理當局根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幣值對比的變化,以使本國貨幣匯率朝著有利於本國經濟的方向變動,有時採取提高或降低本國貨幣平價水平,使本國貨幣升值或貶值,以此來調整匯率。
匯率調整不同於市場匯率的上漲或下跌,市場匯率的變化取決於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的變化,是匯率對外匯供求關系的一種被動適應。
而匯率調整主要是金融管理當局出於某種政策目標,或根據本幣值的實際變化而對法定匯率所作出的主動調整。同時,匯率調整與市場匯率變化又有密切的聯系。
Ⅵ 什麼是匯率,匯率的變動受哪些因素影響
外匯匯率(Foreign Exchange Rate),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或者說是用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因此,匯率有時也稱匯價,在實際外匯交易業務中又稱外匯行市(Foreign Exchange Quotation)。
影響因素:
(一)長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嚴格地說,是指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所發生的收入和支出。當一國的國際收入大於支出時,即為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為逆差。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該國的外匯市場供求,進而影響匯率變動。一般而言,如果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在外匯市場上會表現為外匯供大於求,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匯率上升;如果是逆差的話,則是外匯供不應求,外匯匯率上升,本幣匯率下跌。不過,國際收支對匯率的影響要在較長的時間內才能發揮作用,短期的、臨時的、小規模的國際收支差額對匯率的影響,容易被其他一些因素所抵消。
2.相對的通貨膨脹率
貨幣對外價值的基礎是對內價值。如果貨幣的對內價值降低,其對外價值,即匯率也必然隨之下降。一國貨幣的對內價值的變化通常用通貨膨脹率來度量。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意味著單位貨幣的購買力降低,代表的價值量減少了。在紙幣流通下,各國存在不同幣值變化情況,因此不但要考察本國的通貨膨脹率,也要考察他國的通貨膨脹率,即比較相對的通貨膨脹率。一般來說,相對通貨膨脹率持續越高的國家,表示該國貨幣的對內價值下降得越快,其本幣匯率也將隨之下跌,外匯匯率會上升。
3.宏觀經濟狀況
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除了通貨膨脹之外,還包括經濟增長、財政收支、國民收入、投資環境、經濟開放程度等諸多方面的。若一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良好,經濟穩定,該國貨幣的匯率就趨穩;反之,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因此,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是維持匯率穩定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短期因素
1.相對利率水平
利率是借貸資金的價格。利率作為使用資金的成本或是放棄資金使用的收益,也會影響到匯率水平。一般而言,資金總是從利率低的地方流向利率高的地方。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他國時,他國的資金就會流入該國;否則,當該國利率水平低於他國的時候,該國的資金就會流出。而資金的大量流入流出,會直接影響到一國的外匯供求,特別是短期外匯的供求,從而引起匯率變動。當然,分析利率因素的時候不能只考察名義利率,而是要結合通貨膨脹考察相對的實際利率水平。利率對長期匯率的影響十分有限,更大程度上是作為政策工具對短期匯率產生重大影響。
2.政府的短期干預
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目標,常常會採用種種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和外匯匯率,有時甚至操縱匯率的波動。政府為了避免匯率的變動對國內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需要通過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使匯率的變動有利於本國經濟的運行。這種干預的目的有三種:一是在匯率變動過於劇烈的時候使它趨於緩和,二是使匯率穩定在某個水平上,三是使匯率上浮或是下降到某個水平。
3.心理預期
心理預期有時會對匯率產生重大的影響。心理預期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對利率變動、匯率走勢、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等經濟方面的,也包括對政治局勢、國際關系、社會穩定等政治的和社會方面的預期。而對這些方面的不同預期,會直接改變人們的經濟行為,比如投資和儲蓄的方向,進而影響到匯率。由於心理預期的變化快、影響大,常常會引起短期匯率波動。有時,心理預期甚至會成為市場上影響匯率的最主要因素。
Ⅶ 匯率變化對總需求的影響
社會總需求是由總產出決定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民收入。國民收入Y=C+I+G+X-M,出口減少進口增加會導致國民收入的減少,從而就是社會總需求的減少,國內總供給是由資本,勞動投入量決定的,我們常常以社會總需求為中心來分析國家的宏觀政策問題,比如常說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改變的是總需求而不是總供給
Ⅷ 我國匯率制度改革的歷史及背景
變革歷程:
1979年至1984年:人民幣經歷了從單一匯率到雙重匯率再到單一匯率的變遷。
1985年至1993年:人民幣對外幣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向雙匯率回歸。
1994年:中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行銀行結售匯制,取消外匯留成和上繳,建立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市場,改進匯率形成機制。
2005年:中國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影響匯率制度的重要事件:
人民幣匯率1994年以前一直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並公布。
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匯率並軌以後,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七家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貨幣的匯率,各銀行以此為依據,在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浮動幅度內自行掛牌。
2015年:在制定當日人民幣中間價時,首先參考上日「收盤匯率」,即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匯率(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供需狀況。
同時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即在一籃子貨幣兌美元匯率有所變化情況下為保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基本穩定所要求的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的調整幅度。各家做市商可以根據對不同籃子的權重選擇不同從而報出不同中間價。
形成背景:
1994年以前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新中國成立以來至改革開放前,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人民幣匯率由國家實行嚴格的管理和控制。
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需要,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匯率體制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單一固定匯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後以「一籃子貨幣」計算的單一浮動匯率制(1973~1980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進入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為鼓勵外貿企業出口的積極性,我國的匯率體制從單一匯率制轉為雙重匯率制。
經歷了官方匯率與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並存(1981~1984年)和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1985~1993年)兩個匯率雙軌制時期。其中,以外匯留成制為基礎的外匯調劑市場的發展,對促進企業出口創匯、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收支平衡和中央銀行調節貨幣流通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並存的人民幣雙軌制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一方面多種匯率的並存,造成了外匯市場秩序混亂,助長了投機;另一方面,長期外匯黑市的存在不利於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和人民幣的信譽。外匯體制改革的迫切性日益突出。
1994~2005年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改革外匯體制,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和統一規范的外匯市場,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可兌換貨幣。」
1993年12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外匯管理體制的通知》,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具體包括,實現人民幣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價格並軌;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取消外匯留成,實行結售匯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外匯交易市場等。
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並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企業和個人按規定向銀行買賣外匯,銀行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交易,形成市場匯率。中央銀行設定一定的匯率浮動范圍,並通過調控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1997年以前,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海內外對人民幣的信心不斷增強。但此後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為防止亞洲周邊國家和地區貨幣輪番貶值使危機深化,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主動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
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減弱,近幾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取得了新的進展,外匯管制進一步放寬,外匯市場建設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創造了條件。
黨中央、國務院於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改革的內容是,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兩個多月來,人民幣匯率制度有序過渡,平穩運行。
(8)匯率變化引起的重建談判擴展閱讀:
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有利於縮小國際收支差距,對於我國金融市場的維護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從一些層面方面看,這一匯率制度依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比如人民幣匯率因素貿易巨額順差關系太過密切。
「外需」變身為「內需」將推動國內資產泡沫迅速形成,還有一旦人民幣匯率出現拐點,升值預期的消失將導致投機人民幣升值的外資大量出逃等,這些問題都需逐步加以完善。
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匯率應適用浮動匯率安排,而近中期內應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是我國人民幣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中心所在。
Ⅸ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面對當下不斷創新的時代,你認為商務談判人員應該如何加強自我的開發
1、加強妝液知識的學習及行業信息的掌握了解。
2、針對所屬行業進行有目的性的調研數據分析,及時了解同業的最新動態信息,將自身企業的基本優劣勢進行明確分析,以做到短版規避的效果,切不可隱瞞企業短板。
3、積極參與開放式社交類活動,如讀書會,演講訓練營等,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及綜合社交能力,使自身的第二形象不斷得到提升。
4、建立相對縝密的思維邏輯性,將業務開發的所有細節進行全面推敲,讓每一個細節都經過邏輯帥選,所有的業務交流與談判都做到清晰的思路半徑。
5、學會描述人物關系構成邏輯,最好可以用思維導圖形式將人物關系具象呈現,只有明確人物之間利害關系才可以把握關鍵的業務突破點,這是業務交流和談判的關鍵環節之一,特別是行政類業務關系解除過程中切不可馬虎大意。
5、日常工作過程中要做好一下幾點,記錄(重要內容及關鍵人物交流做好記錄)。聆聽(所有的交流溝通一定要先聆聽在表達,切不可急於求成的將自己的訴求馬上表達出來。),採集(客戶需求信息採集,客戶主管信息採集,客戶經營狀況信息採集,客戶財務狀況信息採集,相關法律法規政策信息採集),詳細(提供給客戶的方案,預算,後期跟進計劃等一些列內容均以最詳細的內容提交給客戶,關鍵環節另附說明材料。),穩定(主要指情緒與狀態,與客戶接觸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不卑不亢的業務情緒,良好飽滿的工作姿態,給人以業務成不成都不會「變臉」的專業形象。)。
6、一定建立自律的生活狀態,定期健身,定期旅行,定期靜思,定期體檢,這些均會成為業務開發過程中最為寶貴的資本,不要輕易背工作裹挾,那樣的人生即便收獲巨大最終也是一場徒勞。
Ⅹ 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及傳導機制
匯率變化會對一國的經濟各方面產生影響,尤其是對一國國際貿易收支、資本流動、外匯儲備等方面的影響。
匯率變化對進出口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後,以本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會摺合比貶值前更少的外幣,國外的銷售價格下降,競爭力增強,有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出口擴大;而以外幣計價的進口商品在國內銷售時摺合的本幣價格比貶值前提高,進口成本增加,利潤減少,不利於本國商品的進口,進口減少,會增加貿易順差,改善一國的貿易收支狀況。
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後,以外幣計價的進口商品在國內銷售時摺合的本幣價格比貶值前減少,進口利潤增加,有利於本國商品的進口,進口增加;
J曲線效應。一國貨幣貶值以後,進出口額的實際變動情況,還要取決於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對價格的反應程度,即使在馬歇爾―勒納條件成立的情況下,貨幣貶值也不會立即改善貿易收支,而會有一段時滯。在貨幣貶值後初期,貿易收支的逆差不僅不會縮小,反而會有所擴大。
匯率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當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後,1單位外幣可以摺合比本幣貶值前更多的本幣,會使外國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本流出減少;當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將貶未貶時,即外匯匯價將升未升時,國內資本的持有者和外國投資者為避免該國貨幣貶值而蒙受損失,會引起本國資本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