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杠桿的平衡第一課時

杠桿的平衡第一課時

發布時間:2023-02-24 05:47:41

㈠ 初三物理杠桿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杠桿是中學學習的一種簡單機械,也是中考 必考的題型之一,所以學好物理杠桿知識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三物理杠桿知識點歸納,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三物理杠桿知識點歸納
1、杠桿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叫杠桿。

(2)五要素:支點(O)繞著的固定點;動力臂(L1)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阻力臂(L2)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注意:在畫力臂時先找到作用點,如下圖,然後再畫出支點到作用力線的距離,作用力的線必要時需要延長,延長部分用虛線表示。動力臂越長越省力。

(3)平衡條件:F1×L1=F2×L2

(4)種類和應用:

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等臂杠桿三種。三種都有利也有弊。

種類 特徵 優缺點 應用舉例

省力杠桿 L1>L2 省力但費距離 錘子,起子,動滑輪

費力杠桿 L1

等臂杠桿 L1=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離 天平,定滑輪

注意:省力杠桿中動力臂越長越省力。當動力作用在杠桿末端且方向與杠桿相互垂直時,最省力

2、滑輪及滑輪組

(1)、定滑輪

①相當於等臂杠桿,支點是滑輪的軸,力臂是滑輪的半徑。

②特點: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注意:定滑輪不省力,但是可以改變方向,這給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人站在低處就可以把物體從低處運送到高處。

(2)、動滑輪:

①相當於省力杠桿,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省力杠桿,

②特點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注意:和定滑輪的區別就在於動滑輪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像定滑輪一樣人站在低處把物體從低處運送到高處。

(3)、滑輪組:通過組合達到同時擁有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有優點。

註:物理中類似的組合還有顯微鏡、望遠鏡

(1)繞線:(奇動偶定)。當繞在動滑輪上是奇數條線時,把線的一頭系在動滑輪上,簡稱“奇動”如圖2;當系在動滑輪上是偶數條線時,把線的一頭系在定滑輪上,然後開始繞線,簡稱“偶定”如圖1。

注意:省力倍數是看動滑輪上繞線條數,比如上圖1中動滑輪上是2條線,所以省一半的力。

(2)計算滑輪組拉力的公式:(n為動滑輪上的繩子的條數)

A、不考慮摩擦和滑輪重時F=G物/n

B、考慮滑輪重時F=(G物+G動)/n

C、拉力的移動距離S=nh

3、斜面:斜面越長越省力.實例:盤山公路、螺絲釘、樓梯、引橋
初三物理杠桿公式
1、杠桿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杠桿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說明: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畫力臂方法:一找支點、二畫線、三連距離、四標簽

⑴找支點O;⑵畫力的作用線(虛線);⑶畫力臂(虛線,過支點垂直力的作用線作垂線);⑷標力臂(大括弧)。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實驗前:應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

⑴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也可寫成:F1/F2=l2/l1

⑵解題指導:分析解決有關杠桿平衡條件問題,必須要畫出杠桿示意圖;弄清受力與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後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如何使用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如:杠桿轉動時施加的動力如何變化,沿什麼方向施力最小等。)

⑶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為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②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
初中物理力學學習方法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自學能力

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後閱讀。

(1)課前閱讀,有的放矢.根據課本內容的不同,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如閱讀“功”這一節,可列出如下提綱:①物理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麼?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做工”有什麼不同?②做功必須具備哪兩個必要因素?有哪幾種情況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單位是什麼?通過閱讀,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作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

(2)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閱讀,對於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要邊讀邊記.對於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志,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確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閱讀“重力的方向”時關鍵是“豎直”.閱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文時,抓住“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和“總保持”.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在閱讀時,若遇疑難,要反復推敲,為什麼這樣說,能不能那樣說?為什麼?弄清其原團究竟.

(3)課後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學完一章後,結合課堂筆記去閱讀,及時復習歸納,把每節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結成體.以便加深現解,使知識得到升華.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初中階段主要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

(1)觀察要有主次

如在觀察水的沸騰時,要圍繞下列問題觀察:沸騰前氣泡發生的位置、氣泡大小、多少,溫度計的讀數怎樣變化?沸騰時觀察氣泡的變化,溫度計的讀敷是否有變化?停止沸騰時,溫度是否變化?……

(2)觀察要有步驟

復雜的物理現象,應按照一定的步驟,一步步地仔細觀察.如在”研究液體的壓迎”實驗中,可按以下步驟進行:(1)首先要觀察所使用的壓強計,用手指擠壓壓強計盤上的橡皮膜,觀察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管兩邊液面出現的高度差,壓強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將水倒人燒杯中,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水中,觀察u形臂兩邊液面是否出現高度差,報據觀察判斷水的內部是否存在壓強?(3)改變橡皮膜所對方向,再觀察u形管兩邊的液面,根據觀察判斷水是否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其大小有什麼關系?(4)保持金屬盒所在的深度不變,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個側面,比較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有什麼關系?(5)將金屬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壓強隨深度增加怎樣改變?(6)觀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壓強和鹽水的壓強是否相同?

(3)觀察時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鋇第一運動定律”前做有關演示時,當觀察了同一高度處的小車從斜面上分別經過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時運動的距離越來越遠後,要認真思考: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大小跟什麼有關?當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摩擦力很小時,運動的距離很大嗎?當小車在光滑的平面上(無阻力)運動時,運動的距離將有多遠?經過觀察、思考、推理後,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3、勤實驗,會操作,提高實驗技能

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實驗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起著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通過演示實驗可以通過分析物理現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

在學生實驗中,要接觸實驗器材,了解實驗目的和原理,嚴格按使用規則和程序親自操作,作必要的記錄,根據實驗內容得出結論,呀襖做到手、眼、腦並用.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規律,學到探索物理知識的方法。

猜你喜歡:

1. 九年級物理知識點梳理

2. 中考物理重點知識點歸納

3. 九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

4. 初三物理知識點歸納

5. 中考總復習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㈡ 初三物理:杠桿平衡

500N*(1/2L-1/3L)=G*1/3L
G=250N

㈢ 初中九年級物理杠桿教案

備課、編制教案是中小學教師日常教學中的一項必要工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 九年級物理 杠桿教案,歡迎大家參閱。

初中九年級物理杠桿教案設計:

教學准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杠桿,知道支點、動力、阻力、 動力臂、阻力臂等概念 。

(2)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一些應用

(3)能從常見工具和簡單機器中識別出杠桿。

2.過程與 方法

(1)經歷繪制杠桿的示意圖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

(2)觀察和操作杠桿,體會杠桿的作用。

(3)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學習分析實驗 現象、尋找數據間規律,從中歸納出實驗結論的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心生活、生產、自然現象中杠桿的應用。

(2)樂於在周圍生活中發現和分析各種杠桿,具有利用杠桿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識。

(3)認識科學探究 中必須有 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杠桿的認識、 杠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支點、力臂

教學工具

剪刀、鉗子、木棍等

教學過程

教與學的過程設計

通過日常生活中簡單機械的例子,引入杠桿概念。

一.杠桿:(概念)

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1.支點(O): 杠桿繞著轉動的點。

2.動力(F1):使杠桿轉動的力。

3.阻力(F2):阻礙杠桿轉動的力。

4.動力臂( 1 ):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

5.阻力臂( 2): 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二 .杠桿平衡:

杠桿在動力或阻力作用下處於靜止或勻速轉動,叫杠桿平衡。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根據實驗結果,討論得出結論。

三.杠桿的平衡條件:

F1L1=F2L2

四、杠桿分類:

五.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L1>L2,鋼絲鉗、開瓶器、指甲刀、起子等。

2.費力杠桿:L1

㈣ 提問:什麼是杠桿的平衡

當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 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我們就說杠桿處於平衡。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又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5)杠桿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狀態時保持平衡

㈤ 初三物理《杠桿》的知識點

一、 定義 :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

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二、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三、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四、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5)杠桿的平衡第一課時擴展閱讀

杠桿原理,又稱「杠桿平衡條件」,是一條物理學力學定理。其內容是: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

原理提出

戰國時代的墨子最早提出杠桿原理,在《墨子 · 經下》中說「衡而必正,說在得」;「衡,加重於其一旁,必捶,權重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這兩條對杠桿的平衡說得很全面。裡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變兩端重量使它偏動的,也有改變兩臂長度使它偏動的。

這里還要順便提及的是,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這樣一句流傳很久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便是說杠桿原理。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也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

阿基米德這些公理是: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 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相反,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個懸掛在它們的重心處的重物來代替。

(5)相似圖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

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對杠桿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而且據此原理還進行了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據說,他曾經藉助杠桿和滑輪組,使停放在沙灘上的船隻順利下水,在保衛敘拉古免受羅馬海軍襲擊的戰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遠、近距離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種飛彈和巨石攻擊敵人,曾把羅馬人阻於敘拉古城外達3年之久。

人體杠桿

費力杠桿幾乎每一台機器中都少不了杠桿,就是在人體中也有許許多多的杠桿在起作用。拿起一件東西,彎一下腰,甚至翹一下腳尖都是人體的杠桿在起作用,了解了人體的杠桿不僅可以增長物理知識,還能學會許多生理知識。

其中,大部分為費力杠桿,也有小部分是等臂和省力杠桿。

點一下頭或抬一下頭是靠杠桿的作用,杠桿的支點在脊柱之頂,支點前後各有肌肉,頭顱的重量是阻力。支點前後的肌肉配合起來,有的收縮有的拉長配合起來形成低頭仰頭,從圖里可以看出來低頭比仰頭要省力。

當曲肘把重物舉起來的時候,手臂也是一個杠桿。肘關節是支點,支點左右都有肌肉。這是一種費力杠桿,舉起一份的重量,肌肉要花費6倍以上的力氣,雖然費力,但是可以省一定距離。

當你把腳尖翹起來的時候,是腳跟後面的肌肉在起作用,腳尖是支點,體重落在兩者之間。這是一個省力杠桿,肌肉的拉力比體重要小。而且腳越長越省力。

如果你彎一下腰,肌肉就要付出接近1200牛頓的拉力。這是 由於在腰部肌肉和脊骨之間形成的杠桿也是一個費力杠桿。所以在彎腰提起立物時,正確的姿式是盡量使重物離身體近一 些,以避免肌肉被拉傷。

㈥ 初中杠桿原理以及公式和用法

原理及公式: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用法:在使用杠桿時,為了省力,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長的杠桿;如果想要省距離,就應該用動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桿。因此使用杠桿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離。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須多移動距離;要想少移動距離,就必須多費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動距離,是不可能實現的。正是從這些公理出發,在「重心」理論的基礎上,阿基米德發現了杠桿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時,它們離支點的距離與重量成反比。

㈦ 初三物理:杠桿平衡

第一個空--10的23次方;
第二個空--10的12次方;
第三個空--答道小明不盲目崇拜之類即可。

1.已知:F1=600N F2=6×10的25次方N L2=1m
求:L1
解:由L1×F1=L2×F2得L1=F2/F1×L2=6×10的25次方/600×1=10的23次方

所以結果是約為10的12次方

2.現在應該簡單了吧。運用相似三角形可以算出結果10的12次方

3.沒什麼意義

保證結果正確率-百分之百。我們剛做過

㈧ 物理杠桿知識點歸納

物理杠桿知識點歸納1

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動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 L1=W??L2。式中,F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W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1.省力杠桿:L1L2, F1

2.費力杠桿: L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等。

3.等臂杠桿: L1=L2, 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物理杠桿知識點歸納2

夯實基礎,建構知識網路

近幾年的中考物理試題都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基本上摒棄了純粹考查記憶性知識的試題。更多的是將物理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真實、生動、具體的情景中進行考查,並且考查的方式和重點轉向到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水平上。

如何提高物理成績

考試時,先挑會的題目做

考試時,不管什麼科目,答題按順序做,遇到不會的題目先放過,先做自己有把握會做的題目,做到能拿分的題目絕不丟分,避免出現在不會的題目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出現答不完試卷的情況。做完所有的題目後再回過頭來看那些需要花費時間分析的題型。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要檢查一下試卷,所以在平時的做題中要練習自己的答題速度。

學習方法指導

學過的知識要勤總結

每一章的關鍵點、難點、常見試題等,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記錄在筆記紙上,粘到相應章節的中間。閱讀時,標記每一段,如「已經理解,不要閱讀」,「這個問題簡單,不需要做」等等,所以,在復習時,目標是明確的,避免胡須眉毛,避免浪費時間。自然提高效率。

力知識點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說明:定義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壓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3、力的概念的理解

(1)發生力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存在,也就是說,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

(2)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所以沒有施力物體或沒有受力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沒有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一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成為判斷是否發生力的依據。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②施力物體、受力物體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改變時,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也就改變了。

4、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運動快慢改變和運動的方向改變。

(2)可使物體的形狀與大小發生改變。

物理杠桿知識點歸納3

杠桿的平衡

條件 F1L1= F2L2 F1:動力 L1:動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這句話有著嚴格的'科學根據。 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杠桿原理。他首先把杠桿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經驗知識當作「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從這些公理出發,運用幾何學通過嚴密的邏輯論證,得出了杠桿原理。這些公理是: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 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歸納總結: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的大小跟它們的力臂成反比。

磁感線

①定義:根據小磁針在磁場中的排列情況,用一些帶箭頭的曲線畫出來。磁感線不是客觀存在的。是為了描述磁場人為假想的一種磁場。任何一點的曲線方向都跟放在該點的磁針北極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體周圍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的南極。

③典型磁感線:

④說明:A、磁感線是為了直觀、形象地描述磁場而引入的帶方向的曲線,不是客觀存在的。但磁場客觀存在。

B、用磁感線描述磁場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磁感線是封閉的曲線。

D、磁感線立體的分布在磁體周圍,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線不相交。

F、磁感線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場的強弱。

磁極受力

在磁場中的某點,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一致,南極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該點的磁場方向相反。

電磁鐵

1電磁鐵主要由通電螺線管和鐵芯構成。在有電流通過時有磁性,沒有電流通過時就失去磁性。

2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

電磁鐵的磁性有無可以可以通過電流的有無來控制,而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電流大小和線圈匝數有關。

3電磁鐵的應用

此外還有磁懸浮列車,揚聲器(電訊號轉化為聲訊號),水位自動報警器,溫度自動報警器,電鈴,起重機。

磁場性質與方向

基本性質:磁場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力的作用。磁極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磁場而發生的。

方向規定: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磁場的方向。

以上對磁場性質與方向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

電流的磁場

奧斯特實驗: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稱為電流的磁效應。該現象在1820年被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發現。該現象說明:通電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且磁場與電流的方向有關。

通電螺線管的磁場: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一樣。其兩端的極性跟電流方向有關,電流方向與磁極間的關系可由安培定則來判斷。

通過上面對電流的磁場知識的總結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給同學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㈨ 初三杠桿的知識點

第十二章《力和機械》復習提綱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假如失去重力將會出現的現象:(只要求寫出兩種生活中可能發生的)
① 拋出去的物體不會下落;② 水不會由高處向低處流③ 大氣不會產生壓強;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⑴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⑵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⑶ 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該研究採用了控制變數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練習:火箭將飛船送入太空,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看,是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太空飛船在太空中遨遊,它 受力(「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斷依據是:飛船的運動不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飛船實驗室中能使用的儀器是 B (A 密度計、B溫度計、C水銀氣壓計、D天平)。
四、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說明 動力、阻力都是杠桿的受力,所以作用點在杠桿上。
動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們使杠桿的轉動的方向相反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畫力臂方法:一找支點、二畫線、三連距離、四標簽
⑴ 找支點O;⑵ 畫力的作用線(虛線);⑶ 畫力臂(虛線,過支點垂直力的作用線作垂線);⑷ 標力臂(大括弧)。
3、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① 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② 實驗前:應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
③ 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解題指導:分析解決有關杠桿平衡條件問題,必須要畫出杠桿示意圖;弄清受力與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後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確定如何使用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問題。(如:杠桿轉動時施加的動力如何變化,沿什麼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決杠桿平衡時動力最小問題:此類問題中阻力×阻力臂為一定值,要使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大,要使動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②動力方向應該是過該點且和該連線垂直的方向。
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說明:應根據實際來選擇杠桿,當需要較大的力才能解決問題時,應選擇省力杠桿,當為了使用方便,省距離時,應選費力杠桿。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動
的距離SG(或速度vG)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
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 1 2G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 拉力F= 1 2(G物+G動)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 1 n G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 1 n (G物+G動)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n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④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n=(G物+G動) / 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後根據「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機械知識點
第一節 彈力 彈簧測力計
一、彈力
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1、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彈性。(如輕壓直尺它發生形變,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把橡皮筋拉長,鬆手後,橡皮筋又恢復原狀;壓縮彈簧,鬆手後,彈簧也能恢復原狀等等)
2、物體形變後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的特性叫塑性。(如橡皮泥用力捏後鬆手它不能恢復原狀;面團用力握後鬆手它也不能恢復原狀)
3、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如書放於桌面,書和桌子都發生了彈性形變,只不過這種形變數很小,我們不易觀察,那麼書和桌子之間就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彈力,我們平常稱它們為壓力和支持力。)我們平時說的壓力、支持力、拉力、彈力、張力等等都是由於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這些力實質上都是彈力。
4、彈力產生於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並以物體產生彈性形變為先決條件,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是不會發生彈力作用的。
二、彈簧測力計
1、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
彈簧測力計只有在彈性形變范圍內,它的伸長量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如果超出彈性形變范圍,它就要損壞。
2、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觀察:指針是否指零刻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注意
①不要超過它的量程。
②拉動時要避免與外殼摩擦,以免影響測量的准確程度(盡量保證彈簧測力計內彈簧伸長的方向與所測得力在同一條直線上,即可避免上述摩擦)。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板表面垂直。

第二節 重力
一、重力的概念
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大到天體之間,小到灰塵之間,以及地球與它附近的物體之間都存在萬有引力。萬有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正是萬有引力把地球和其他行星束縛在太陽系中,圍繞太陽運轉。
我們把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符號為G,單位為N。
1、地球附近的一切物體,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受到地球的吸引。重力通常叫做重量。
2、由於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體的同時,其他物體對地球也有吸引作用,而重力特指地球對其他物體的吸引力。
3、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體。
4、我們身邊的物體,質量比太陽、行星、月球小得多,它們之間的萬有引力非常小,小到我們不能察覺,比起地球對它的重力來說,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二、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
(1)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成正比,其關系為 或 ,g=9.8N/kg。
(2)重力的大小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
注意: (或 )中的g為重力與質量的比例常數,數值為9.8N/kg,意思是在地面附近質量為1kg的物體,受到的重力是9.8N。
在粗略計算時g可取10N/kg。
利用 計算時,要注意式中各量的單位,m的單位是kg,g的單位是N/kg,G的單位是N。
2、重力的方向
由於重力作用的效果是將物體拉向地面,因此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這一特性,可以製成重垂線來檢查牆壁是否豎直,也可以在水平儀上懸掛一個重垂線,檢查物體表面是否水平。
3、重力的作用點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1)重心的位置
物體的重心位置與物體的形狀、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對於材料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例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棒的中點,均勻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2)重力與質量的區別和聯系
重力雖與質量有關,但它與質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它們的區別是本質上的,絕不可混為乙談,它們的聯系則僅在數值上。下面的表格有較為全面的歸納。
重力 質量
符號(名稱字母) G m
定 義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


別 特 點 ①有大小、方向、作用點三要素
②同一物體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所受重力是不同的(同一物體在高緯度地區和低海拔地區受到的重力較大,在低緯度和高海拔地區受到的重力較小)
③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①只有大小
②同一物體質量部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改變而改變(為一定值)
③沒有方向
單 位 N kg
測量工具 彈簧測力計 天平
聯 系 (g=9.8N/kg)

第三節 摩擦力
一、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
2、產生的條件:(1)兩個物體要相互接觸;(2)兩物體要發生相對運動;(3)兩物體之間要有正壓力。
3、作用效果: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
4、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5、施力物體:是相互接觸的物體。
6、摩擦的種類: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等。
(1)滑動摩擦是指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是指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
(2)滾動摩擦是比較復雜的物理現象,不能稱作滾動摩擦力。
(3)在壓力相同的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4)還有一種摩擦叫靜摩擦。兩個相互接觸哦物體,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對運動趨勢而又保持相對靜止時,在接觸面間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如推桌子卻沒推動,這時在桌子與地面間就產生了靜摩擦,它阻礙了桌子與地面間的相對運動趨勢,其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由於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態,所以靜摩擦力總與外力平衡,當外力逐漸增大時(但物體仍沒有運動起來),靜摩擦力也隨之增大。當外力增大到某一程度物體運動起來後,在接觸面間產生的就不再是靜摩擦力。
二、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
1、跟壓力大小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力一定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注意:這里採用的研究方法叫控制變數法。這種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經常採用。
本實驗的測量原理是:二力平衡條件。如圖所示,
物體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
運動,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
即F′=F,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可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三、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使接觸面粗糙、增大壓力。例如在汽車輪胎上刻上花紋,以防打滑;啤酒瓶頸握在手中時,如果要下滑,我們只有握得更緊就不會再滑。這兩種方法前者就是使接觸面粗糙,後者則是增大壓力。
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得光滑些;用滾動代替滑動;使相互接觸的表面分開(如加潤滑油和用壓縮空氣或電磁場使摩擦面脫離接觸)。

第四節 杠桿
一、杠桿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杠桿。
(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有一定長度的,在外力作用下不變形的物體。
(2)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何形狀的。
2、杠桿的七要素
(1)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用字母「O」表示。它可能在棒的某一端,也可能在棒的中間,在杠桿轉動時,支點是相對固定的。
(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F2」表示。
(4)動力作用點:動力在杠桿上的作用點。
(5)阻力作用點:阻力在杠桿上的作用點。
(6)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用「l1」表示。
(7)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垂直距離,用「l2 」表示。
注意:無論動力還是阻力,都是作用在杠桿上的力,但這兩個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一般情況下,把人施加給杠桿的力或使杠桿按照人的意願轉動的力叫做動力,而把阻礙杠桿按照需要方向轉動的力叫阻力。
力臂是點到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力的作用線通過支點的,其力臂為零,對杠桿的轉動不起作用。
3、杠桿示意圖的畫法:(1)根據題意先確定
支點O;(2)確定動力和阻力並用虛線將其作用線
延長;(3)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畫垂線,並用l1和
l2分別表示動力臂和阻力臂。如圖所示,以翹棒為例。
第一步:先確定支點,即杠桿繞著哪一點轉動,用字母「O」表示。如圖甲所示。
第二步:確定動力和阻力。人的願望是將石頭翹起,則人應向下用力,畫出此力即為動力用「F1」表示。這個力F1作用效果是使杠桿逆時針轉動。而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與動力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桿應朝著順時針方向轉動,則阻力是石頭施加給杠桿的,方向向下,用「F2」表示如圖乙所示。
第三步:畫出動力臂和阻力臂,將力的作用線正向或反向延長,由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並標明相應的「l1」「l2」, 「l1」「l2」分別表示動力臂和阻力臂,如圖丙所示。

二、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的平衡:當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時,我們就說杠桿平衡了。
2、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首先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臂l1和l2恰好重合,這樣就可以由杠桿上的刻度直接讀出力臂食物大小了,而圖甲杠桿在傾斜位置平衡,讀力臂的數值就沒有乙方便。由此,只有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我們才能夠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因此本實驗要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實驗過程中絕不能再調節螺母。因為實驗過程中再調節平衡螺母,就會破壞原有的平衡。
3、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杠桿如果在相等時間內能轉過相等的角度,即勻速轉動時,也叫做杠桿的平衡,這屬於「動平衡」。而杠桿靜止不動的平衡則屬於「靜平衡」。
三、杠桿的應用
1、省力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則平衡時F1<F2,這種杠桿使用時可省力(即用較小的動力就可以克服較大的阻力),但卻費了距離(即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大於阻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並且比不使用杠桿,力直接作用在物體上移動的距離大)。
2、費力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則平衡時F1>F2,這種杠桿叫做費力杠桿。使用費力杠桿時雖然費了力(動力大於阻力),但卻省距離(可使動力作用點比阻力作用點少移動距離)。
3、等臂杠桿:動力臂l1=阻力臂l2,則平衡時F1=F2,這種杠桿叫做等臂杠桿。使用這種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即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時不存在的。

第五節 其他簡單機械
一、滑輪
1、滑輪定義:周邊有槽,中心有一轉動的輪子叫滑輪。如右圖所示。
因為滑輪可以連續旋轉,因此可看作是能夠連續旋轉的杠桿,仍可
以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
根據使用情況不同,滑輪可分為定滑輪和動滑輪。
2、定滑輪
(1)定義:工作時,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如下左圖所示。
(2)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如下中圖所示)
軸心O點固定不動為支點,其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於圓的半徑r,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因為重物勻速上升可知,則,不省力。

(3)特點:不省力,但可改變力的方向。 S=h
所謂「改變力的方向」是指我們施加某一方向的力(圖中F1方向向下)能得到一個與該力方向不同的力(圖中得到使重物G上升的力)。
(4)動力移動的距離與重物移動的距離相等。(如上右圖所示)
對於定滑輪來說,無論朝哪個方向用力,定滑輪都是一個等臂杠桿,所用拉力都等於物體的重力G。(不計繩重和摩擦)
3、動滑輪
(1)定義:工作時,軸隨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如下左圖所示)

(2)實質:是個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如上中圖所示)
圖中O可看作是一個能運動的支點,其動力臂l1=2r ,阻力臂l2=r,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即F1

㈩ 初中物理杠桿知識點是什麼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

(10)杠桿的平衡第一課時擴展閱讀: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

1、省力杠桿

L1>L2,F1<F2,省力、費距離。

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

L1<L2,F1>F2,費力、省距離。

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

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

如天平、定滑輪等。

閱讀全文

與杠桿的平衡第一課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用卡被終止金融服務 瀏覽:650
華泰證券offer 瀏覽:693
中國科技企業上市公司嗎 瀏覽:323
工行網點外匯 瀏覽:499
股票跌是怎麼跌 瀏覽:565
工商購外匯客戶經理代碼 瀏覽:739
貸款損失准備監管要求 瀏覽:864
藍城兄弟股票價格 瀏覽:909
江蘇匯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62
負債20萬還能貸款嗎 瀏覽:913
房子抵押貸款多少年 瀏覽:111
成都網黑貸款公司電話 瀏覽:432
reu股票 瀏覽:609
良性杠桿率 瀏覽:951
證券公司開戶注意 瀏覽:70
定投交易確認中 瀏覽:963
2018年6月銀行業杠桿率 瀏覽:145
公證服務金融的意義和作用 瀏覽:793
保險金信託的限制 瀏覽:616
上海證券交易歷史影響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