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匯率傭金 > 匯兌心理說古典匯率

匯兌心理說古典匯率

發布時間:2023-03-06 06:35:03

1. 關於匯率理論有哪些學說

傳統的有:
1、金平價
2、購買力平價
3、利率平價
4、國際收支(又名吸收說)
5、匯兌心理說
現代匯率理論有:
1、彈性價格貨幣模型
2、粘性價格貨幣模型
3、資產組合模型
具體內容可參照姜波克的《國際金融學新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

2. 急求!匯率決定基本理論四個內容

(一)國際借貸說
國際借貸說,也稱外匯供求論,由英國經濟學家葛遜(G•L•Goschen)於1861年在其出版的《外匯理論》(The Theory of Foreign Exchange)一書中提出的。這一理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較為流行。
該理論認為,外匯和其他商品一樣,價格的變動取決於市場的供求,即將外匯匯率看作是外匯的價格,其波動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而外匯的供求又是由國際收支所引致的國際債權債務關系,即國際借貸決定的。國際借貸的差額是決定匯率變動的基礎。如果一國的債權大於債務,國際市場上對該國貨幣供不應求,該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則下降。在國際借貸中,只有那些已經進入支付階段的借貸,即流動借貸,才會影響外匯的供求關系。對於那些雖然形成了借貸關系但沒有進入實際支付階段的,也叫固定借貸,並不會馬上對外匯市場的供求產生影響。一般認為該理論只能解釋短期匯率的變動,但無法解釋長期匯率的決定。
(二)購買力平價說
購買力平價說(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稱PPP理論,起源較早,後來由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G•Cassel)於1922年在《1914年以後的貨幣與外匯》(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書中加以系統闡述,是匯率理論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一價定律是購買力平價說的基本假設前提。
該理論認為,貨幣的價值在於其購買力,因此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取決於其購買力之比。也就是說,匯率與各國的價格水平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購買力平價有兩種形式,即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絕對購買力平價從靜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說明的是某一時點上的匯率取決於兩國貨幣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比。相對購買力平價從動態的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及變動,說明的是某一段時期內兩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取決於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或物價水平)的變動率之比。實際上,相對購買力平價是在絕對購買力平價的基礎上考慮了兩國貨幣的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
(三)匯兌心理說
匯兌心理說是國際借貸說與購買力平價說的結合,由法國學者阿夫達里昂(A•Aftalion)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提出的外匯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們需要外匯是因為要購買商品與勞務以滿足人們的慾望(具有效用)。效用是外匯的價值基礎,真正的價值在於其邊際效用。而這又是人們主觀心理決定的。人們主觀上對外匯的評價不同,造成了外匯供求的變化,導致匯率的變動。它說明了客觀事實影響主觀評價,而主觀評價又反過來影響客觀事實。如外匯供給增加,邊際效用下降,心理評價降低,匯率就會下跌。這種主觀評價下外匯供求均衡時形成的匯率,就是外匯市場上的實際匯率。該學說的基礎是主觀效用論,主要解釋了短期匯率的形成,但是不能說明長期匯率的決定基礎。
(四)利率平價說
利率平價說,又稱遠期匯率論或利率裁定論,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M•Keynes)於1923年提出,後由其他的經濟學家如愛因齊格(Einzig)等發展而形成。
該理論認為,在兩國間利率存在差異的情況下,資金將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國去獲取較高的收益。但是投資者在比較金融資產的收益率的時候,不僅考慮兩種資產利率提供的收益率,還要考慮兩種資產由於匯率變動所造成的收益變動。套利者為了規避匯率風險,往往將套利業務與掉期業務同時進行。即投資者將資金調往高利國獲取利差的同時,賣出遠期高利率國貨幣,買進遠期低利率國貨幣。結果造成遠期外匯市場上高利率貨幣貼水,而低利率貨幣遠期升水。隨著這種套利活動的不斷進行,遠期價差就會不斷擴大,直到兩種資產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同,這時遠期匯差正好等於兩國利差,利率平價成立。利率平價說在描述匯率與利率之間的關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忽視了外匯管制、交易成本、投機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按照利率平價去預測遠期匯率往往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3. 什麼是外匯外匯匯率有哪幾種

外匯1. 外匯界說再釋外匯是以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可用作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根據是否存在兌換其他貨幣的限制性規定,分為可兌換貨幣和不完全可兌換貨幣。2. 我國的外匯管理和人民幣可兌換問題歷史上我國長期實行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在改善宏觀調控的同時逐漸放鬆了對微觀主體的諸多限制。1996年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 匯率與匯率制度1. 匯率匯率是不同貨幣間的折算比率,也可以理解為以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2. 匯率標價法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是兩種基本的匯率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是國際外匯市場上通行的匯率標價方法。3. 根據不同的標准匯率可以分為不同種類根據經濟生活中使用的匯率數量,有「單一匯率」或「復匯率」制度;根據匯率形成機制,有市場匯率、官方匯率和黑市匯率;根據匯率能否隨市場供求變化而自由波動以及波動范圍是否存在限制,有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等等。4. 人民幣匯率制度現階段我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匯率與幣值、匯率與利率1. 貨幣的對內價值與對外價值對內價值指貨幣購買力水平,相當於國內物價的倒數。對外價值則用另一國貨幣與之兌換比率表示。根據是否經過通貨膨脹因素的調整,貨幣對外價值有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2. 匯率與利率開放經濟下,除非貨幣當局主動調節外匯供求,或實行嚴格管制,否則高利率會吸引貨幣資本流入,利於本幣升值;低利率則可能使本幣貶值。 匯率的決定1. 古典匯率理論(1)鑄幣平價說。指金鑄幣本位制時期,各國貨幣之間以鑄幣平價決定兌換基礎,並受外匯供求影響在各國黃金輸出入點之間小幅波動。(2)國際借貸說。強調國際收支差額通過外匯市場影響匯率變動。(3)購買力平價說。認為各國貨幣購買力之比決定匯率。以絕對購買力平價解釋匯率的決定基礎,以相對購買力平價解釋匯率變動的內在規律。(4)匯兌心理說。強調心理判斷及預測對匯率變動的影響,適宜解釋短期匯率波動。2. 現代匯率理論以新的國際經濟形勢為背景,著重從資本流動和貨幣供應角度展開分析。(1)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要受兩國貨幣供給量的制約,將匯率與貨幣政策聯系起來。(2)金融資產說。將視野擴大到貨幣以外的其他金融資產的供求分析,充分反映了客觀經濟生活的復雜性和矛盾性。 匯率的作用與風險1. 匯率與進出口若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大於1,本幣貶值有促進出口、抑制進口並改善國際收支的作用。2. 匯率與物價本幣貶值會導致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上漲;同時有利於出口增加,可能抬高出口商品的國內收購價格,對物價總水平造成上漲壓力。本幣升值對物價的影響相反。3. 匯率與資本流出入短期資本流動受匯率變動影響較大。若預期本幣將貶值,外匯市場上就會拋售本幣、搶購外匯,發生資本外逃,引起本幣貶值;若預期本幣升值,則大量資本流入,促使本幣升值。4. 匯率與產出和就業由於改變了資源的流向與配置,匯率變動會間接影響國內生產結構和就業水平。5. 匯率發揮作用的條件匯率能否發揮作用,還取決於各國的經濟體制、市場條件、對外開放程度等因素。同時,匯率制度選擇和經濟政策配合也有重要影響。6. 匯率風險因匯率波動而給外匯交易者帶來的損益不確定性,稱為匯率風險。進出口貿易、對外舉債和外匯儲備管理等都容易遭遇匯率風險。可以藉助金融衍生工具來進行管理。

4. 古典匯率決定論包括

古典匯率決定理論

(一)鑄幣平價說

金鑄幣流通時期,由於兩種金鑄幣都由金鑄成,所以兩種鑄幣的匯率由兩種鑄幣的含金量決定,這個比值叫做鑄幣平價或者金平價。同時外匯供求也會使匯率離開鑄幣平價而波動,另外金鑄幣的結算和運輸也會產生一定的費用,所以黃金輸送點也會制約匯率的波動幅度。因為,如果匯率的波動過大,以致超過運送和熔鑄貴金屬可能節省的費用,那麼就不會再去購買外匯。所以匯率波動的范圍不超過:鑄幣平價+/-輸送黃金相關的費用。

(二)國際借貸說(國際收支說)

金本位制時期流行,也稱為國際收支說,認為外匯匯率變動由外匯供求對比變動所引起,而外匯供求狀況又取決於由國際間商品進出口和資本流動所引起的債權債務關系。在國際債權債務關系中,主要是一定時期之內需要及時支付的流動債權債務影響該時期的外匯供求狀況。當一國的流動債權(外匯應收)多於流動負債(外匯應付)時,外匯的供給大於需求,因而外匯匯率下降;當一國流動負債(外匯應付)多於流動債權(外匯應收)時,外匯的需求大於供給,外匯匯率上升。

這一學說探討了國際收支對匯率變動的影響,但是未觸及匯率決定的基礎,也沒有分析影響匯率變動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

(三)一價定律(可視為購買力平價說的假設條件)

1.含義:在無貿易摩擦和完全競爭的情況下,若以同一種共同貨幣標價,在不同市場上銷售的相同商品擁有相同的銷售價格。

2.導致以上結果的機理是:在完全競爭和無貿易摩擦的條件下,套利行為會使得兩個國家的同類商品價格趨同。

3.結論:若一價定律成立,則匯率必然等於該商品以另種貨幣表示的價格之比。

(四)購買力平價說

1.理論背景:它是一種有很長歷史且影響深遠的匯率理論,理論淵源可以追溯到16世紀,是一價定律在開放經濟下的擴展,瑞典學者卡塞爾於1922年對其進行了系統闡述。

2.假定:位於不同國家的同種商品是同質的;商品的價格能夠靈活地進行調整,不存在價格黏性;交易成本為零。

3.核心思想:兩種貨幣的匯率應由兩國貨幣購買力決定。而貨幣購買力實際上是一般物價水平的倒數,所以,匯率實際是由兩國物價水平之比決定。這個比被稱為購買力平價。可以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兩種。(五)利率平價說

1.理論背景:追溯到19世紀下半葉,1920年前後凱恩斯等人完整闡述;

2.理論特點(與購買力平價相比較):

(1)短期內的匯率決定;購買力平價是中長期的匯率決定。

(2)從金融市場中資金供求角度,即從資產價格水平(利率)的角度來分析匯率;購買力評價是從貨幣數量決定的貨幣購買力角度,也就是是從實物經濟的商品價格水平角度來分析匯率。

3.基本內容

利率平價理論由凱恩斯提出,該理論表明,遠期匯率的基本決定因素是貨幣短期存款利率之間的差額;與國內本幣資產不同,投資於國外資產時,其回報不僅取決於本身的利率或者資產價格,還取決於匯率波動。在資本流動和資產完全可替代的條件下,如果國內資產的預期回報率高於外國資產,則國內外投資者都只願意持有國內資產,而不願意持有外國資產;反之則反。要讓投資者無差異地同時選擇持有國內資產和外國資產,需要滿足一個條件,即兩種資產的相對預期回報率必須等於0。(六)匯兌心理說

該學說是從人的主觀心理角度對匯率進行分析。它是法國學派提出的,代表人物是艾爾弗雷德·阿夫塔里昂(Alfred Aftalion)。他以法國情況為背景,提出在經濟混亂的情況下,匯價變動與外匯收支、購買力平價的變動並不一致;此時,決定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們的心理判斷及預測。每個人對外幣有不同的主觀平價,而影響主觀平價的因素包括對國際收支、政府收支、資本流動、外匯管制措施等多方面的預測評價。

匯兌心理說突破了匯率由外匯收支和購買力平價決定的論述,並引入了人們心理因素的作用。特別是在經濟不正常的情況下,人們的心理預期確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不過,這一學說過分強調主觀心理因素,但實際上,人們的心理預期離不開特定的客觀環境,並不是完全捉摸不定的。

5. 匯兌心理說的理論價值

匯兌心理說的理論價值在於:它拓寬了對匯率決定進行分析的路子。在此之前的匯率學說,多是忽賂了心理因素。實際上,人們的心理因素對匯率的變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固定匯率時期,在官方通常許諾保持固定平價的情形下,人們對匯率的預期心理較為穩定;而一旦人們預團到官方平價會發生某種變化,預期貶值的心理會使匯率由於紛紛抽逃資本而實際貶值,這種短期資本外逃的現象主要是由心理作用所致。在浮動匯率下,預期心理的作用更為強烈。許多新的匯率學說,如資產市場理論,加速假說(Acceleration Hypothesis)及一般均衡理論等都將預期因素作為匯率決定的重要組成變數。應該提出的是,阿弗塔里昂的心理學說與新匯率決定學說中的預期因素分析有根本的區別。前者雖然把質與量兩方面的物質因素統一於主觀評價之中,但並沒有切實地把人們的主觀評價建立在實際可測的物質因素基礎之上,新匯率學說的預期分析是以實際經濟結構為背景的,不論是一般的預期心理,如通貨膨脹的預期,經濟前景的預期或匯率升貶的預期,還是有效市場中的合理預期,它們背後都有實際的經濟參數,那麼出現在模型之中的預期因素並不是無法計量的。由於預期的反映往往滲有權復雜的經濟、政治事件,對預期的計量的確存在很大的困難。理論的演進是必然的,無論如何,匯兌心理在把預期因素導入匯率分析者方面有其它理論無法替代的意義。

6. 什麼是外匯匯率市場

外匯
1. 外匯界說再釋
外匯是以外幣表示的金融資產,可用作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根據是否存在兌換其他貨幣的限制性規定,分為可兌換貨幣和不完全可兌換貨幣。
2. 我國的外匯管理和人民幣可兌換問題
歷史上我國長期實行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在改善宏觀調控的同時逐漸放鬆了對微觀主體的諸多限制。1996年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
匯率與匯率制度
1. 匯率
匯率是不同貨幣間的折算比率,也可以理解為以一國貨幣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2. 匯率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是兩種基本的匯率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是國際外匯市場上通行的匯率標價方法。
3. 根據不同的標准匯率可以分為不同種類
根據經濟生活中使用的匯率數量,有「單一匯率」或「復匯率」制度;根據匯率形成機制,有市場匯率、官方匯率和黑市匯率;根據匯率能否隨市場供求變化而自由波動以及波動范圍是否存在限制,有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等等。
4. 人民幣匯率制度
現階段我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匯率與幣值、匯率與利率
1. 貨幣的對內價值與對外價值
對內價值指貨幣購買力水平,相當於國內物價的倒數。對外價值則用另一國貨幣與之兌換比率表示。根據是否經過通貨膨脹因素的調整,貨幣對外價值有名義匯率和實際匯率。
2. 匯率與利率
開放經濟下,除非貨幣當局主動調節外匯供求,或實行嚴格管制,否則高利率會吸引貨幣資本流入,利於本幣升值;低利率則可能使本幣貶值。
匯率的決定
1. 古典匯率理論
(1)鑄幣平價說。指金鑄幣本位制時期,各國貨幣之間以鑄幣平價決定兌換基礎,並受外匯供求影響在各國黃金輸出入點之間小幅波動。
(2)國際借貸說。強調國際收支差額通過外匯市場影響匯率變動。
(3)購買力平價說。認為各國貨幣購買力之比決定匯率。以絕對購買力平價解釋匯率的決定基礎,以相對購買力平價解釋匯率變動的內在規律。
(4)匯兌心理說。強調心理判斷及預測對匯率變動的影響,適宜解釋短期匯率波動。
2. 現代匯率理論
以新的國際經濟形勢為背景,著重從資本流動和貨幣供應角度展開分析。
(1)貨幣分析說。認為匯率要受兩國貨幣供給量的制約,將匯率與貨幣政策聯系起來。
(2)金融資產說。將視野擴大到貨幣以外的其他金融資產的供求分析,充分反映了客觀經濟生活的復雜性和矛盾性。
匯率的作用與風險
1. 匯率與進出口
若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大於1,本幣貶值有促進出口、抑制進口並改善國際收支的作用。
2. 匯率與物價
本幣貶值會導致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上漲;同時有利於出口增加,可能抬高出口商品的國內收購價格,對物價總水平造成上漲壓力。本幣升值對物價的影響相反。
3. 匯率與資本流出入
短期資本流動受匯率變動影響較大。若預期本幣將貶值,外匯市場上就會拋售本幣、搶購外匯,發生資本外逃,引起本幣貶值;若預期本幣升值,則大量資本流入,促使本幣升值。
4. 匯率與產出和就業
由於改變了資源的流向與配置,匯率變動會間接影響國內生產結構和就業水平。
5. 匯率發揮作用的條件
匯率能否發揮作用,還取決於各國的經濟體制、市場條件、對外開放程度等因素。同時,匯率制度選擇和經濟政策配合也有重要影響。
6. 匯率風險
因匯率波動而給外匯交易者帶來的損益不確定性,稱為匯率風險。進出口貿易、對外舉債和外匯儲備管理等都容易遭遇匯率風險。可以藉助金融衍生工具來進行管理。
人民幣匯率問題
1. 人民幣匯率決定的歷史回顧
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經歷了一個不斷市場化的過程。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後進入「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的規范軌道。
2.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
應將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理解為實現人民幣完全可兌換這一終極目標的關鍵環節

閱讀全文

與匯兌心理說古典匯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用卡被終止金融服務 瀏覽:650
華泰證券offer 瀏覽:693
中國科技企業上市公司嗎 瀏覽:323
工行網點外匯 瀏覽:499
股票跌是怎麼跌 瀏覽:565
工商購外匯客戶經理代碼 瀏覽:739
貸款損失准備監管要求 瀏覽:864
藍城兄弟股票價格 瀏覽:909
江蘇匯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762
負債20萬還能貸款嗎 瀏覽:913
房子抵押貸款多少年 瀏覽:111
成都網黑貸款公司電話 瀏覽:432
reu股票 瀏覽:609
良性杠桿率 瀏覽:951
證券公司開戶注意 瀏覽:70
定投交易確認中 瀏覽:963
2018年6月銀行業杠桿率 瀏覽:145
公證服務金融的意義和作用 瀏覽:793
保險金信託的限制 瀏覽:616
上海證券交易歷史影響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