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宏觀杠桿率說法正確的是
宏觀杠桿率說法正確的是指債務總規模與GDP的比值,宏觀杠桿率的上升意味著負債收入比上升,經濟主體的債務負擔加重,違約風險也隨之上升,因此宏觀杠桿率通常被作為判斷經濟風險的重要指標。
(二)通常情況下,債務或杠桿推動下的增長模式是常態,關鍵在於把握其中的度,即債務或杠桿應保持在可承襲仔受的范圍內。因嘩禪和此宏觀杠桿率如果過高,則意味著債亂盯務壓力過大,而如果宏觀杠桿率過低,則意味著金融杠桿的潛力還未被充分挖掘。事實上「防風險」便主要是指在宏
觀杠桿率上面做文章,即所謂的穩杠桿或降杠桿。近年來央行頻繁強調的「保持M2、社融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一致」正是穩杠桿這一政策導向的重要體現。
(三)政策層面通常希望能夠用相對較少的債務資金、推動經濟較快恢復,即致力於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其中的舉措包括但不限於提升債務資金的使用效率、壓降高成本或不易被觀察追蹤的表外債務、提高直接融資佔比以更便利於實現市場化定價等方面。
B. 降低杠桿率有什麼好處
你好,降低杠桿率最大的好處就是降低風險。例如在股市期貨市場杠桿率越高,最後造成股災,有人因此跳樓的事件。
C. 降杠桿啥意思
在金融行業中,降杠桿一般是指避免企業出現負債經營或是盡量降低企業現有的負債率,一般也被稱為 「 去杠桿 」 。去杠桿化一般也被作為用股權融資代替債權融資作為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或是唯一方式。因此在實際的金融活動中,去杠桿化也被作為有效的防範金融危機的措施之一。
1 、早期衰退過程:在這個時間段內,私人債務比率節節攀升,公共部門的負債率也開始往上升,導致市場經濟整體呈現出負利率的狀態;
2 、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由於私人部門現金流動增加,包括外部財政政策的一些影響,導致私人部門首先開始進行去杠桿化;
3 、經濟回升:由於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的完成造成了市場那流動資金的增加,使得經濟得到一定的回升;
4 、公共部門去杠桿化:一般來說,公共部門的去杠桿化過程是最為漫長的。
D. 國企降杠桿是什麼
第一,降杠桿仍是主旋律。今年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指出,要以結構性去杠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盡快把杠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目前來看,房地產泡沫化風險已得到有效控制,金融防風險去杠桿取得階段性成效,人民幣匯率和資本流動保持平穩,但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高,去杠桿進展相對緩慢。國有企業降杠桿應是重中之重。
第二,降杠桿需要抓住工業盈利回暖的時間窗口。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533.2億元,累計同比增長11.6%,連續增長24個月。其中,國有控股企業累計同比增長23.1%。從發展趨勢看,2018年全球經濟仍將保持擴張態勢,大宗商品有望保持高位運行。工業產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延續正增長,工業企業保持盈利。國有企業應抓住這個有利的「時間窗口」降杠桿,為企業長遠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第三,經濟韌性支持國有企業降杠桿。從長期看,改革開放、區域再平衡、基礎設施紅利、人才紅利、創新驅動等都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從中短期看,我國經濟動力正由原來的投資、出口、消費轉向為消費、服務為主驅動的經濟模式,經濟受外界影響有所降低。這一切都增強著當前中國經濟的韌性,為減輕國有企業去杠桿造成的陣痛創造了有利時機。(周茂華 系光大銀行宏觀經濟首席研究員)
E. 寬松的貨幣政策宏觀杠桿率
上海財經大學郭長林教授談寬松貨幣政策與宏觀杠桿率:首先,郭長林提出,傳統觀點認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引起債務上升,進而導致宏觀杠桿率提高,但該觀點可能忽略了寬松貨幣政策對總需求的刺激效應。為此,郭長林通過構建混合敘事的VAR模型,來有效識別中國的貨幣政策沖擊,並進一步構建企業債務營收比指標,探究貨幣政策杠桿率效應的微觀機制。接著,郭長林基於理論與實證研究得出結論,寬松貨幣政策確實降低了宏觀杠桿率,且對產出的刺激閉如效應大於對實際債務的推升效應。同時債務營收比和宏觀杠桿率走勢一山態卜致,寬松的貨幣政策會降低企業債務營收比,且對於不同融資約束的企業並不逗穗存在異質性。
最後,郭長林與參會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並針對相關提問作了詳細解答。他從學術研究層面建議學生,在面對自己不熟悉的研究領域時,可以從相關性較小的文獻開始讀起,積累相關認知與經驗,再去閱讀關聯性較大的文獻,培養研究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F. 如何理解三去一降一補
三去一降一補是什麼?該如何理解三去一降一補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有關三去一降一補的信息。如果大家喜歡可以關注使用資料欄目。
“三去一降一補”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去產圓消能 即化解產能過剩,是指為了解決產品供過於求而引起產品惡性競爭的不利局面,尋求對生產設備及產品進行轉型和升級的方法。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我國部分產業供過於求矛盾日益凸顯,傳統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當前,我國出現產能嚴重過剩主要受發展階段、發展理念和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並明確了“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的思路。
去庫存 主要是化解房地產庫存。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橘並知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去杠桿 “杠桿”是指特定主體通過借入債務,以較小規模的自有資金撬動大量資金,以此擴大經營規模。比如個人、企業和政府等主體向金融機構借貸或發債等,都是加杠桿的行為。微觀上一般以總資產與權益資本的比率衡量杠桿率水平,宏觀上一般以“債務/GDP”衡量杠桿率水平。適度加杠桿有利於企業盈利和經濟發展,但如果杠桿率過高,債務增速過快,還債的壓力就會反過來增大金融風險甚至拖累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杠桿”列為2016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積極推動在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改善債務結構,增加權益資本比重,以可控方式和可控節奏逐步減少杠桿,防範金融風險壓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降成本 即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范中介服務。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補短板 補基礎設施建設短板,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後,中心城區地下管網老舊、水電氣暖及環衛設施不配套等問題。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短板,解決結構優化調整緩慢,實體經濟發展不快,金融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企業融資成本過高,產業投資增量減少,增長新動力不足,投資需求降低等問題。補科技創新進步短板,解決創新能力不強,創新活力不足,科技研發投入偏低,科技成果轉化緩慢,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較小等問題。補城鄉統籌發展短板,解決新農村建設標准不高,都市現代農業規模不大,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相對落後,城鄉差別較大等問題。
中國是一個非常喜歡使用新詞的國家,“新常態”、“供給側改革”就是最新出爐的新詞。正所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蔽爛”,然而吾等小民眼花繚亂於新桃舊符之際還是想弄明白其中的究竟。
近日有“權威人士”答記者問公開發表在權威報紙,同時吳敬璉的一篇談話也在網路流傳(本讀書客也做了轉發:《吳敬璉:社會矛盾已經到了臨界點,必須重啟改革!》)。下面我就來談談讀後感,給讀書客的朋友一個參考。
中國經濟目前遇到的問題,其實不是今天才有的,只不過隨著整個世界經濟的不景氣而變得顯眼罷了。於是頂層提出了破解之道,即“三去一降一補”。
去產能
主要講的是鋼鐵、煤炭等行業,該破產的就破產關掉。失業的企業職工,安排轉崗和再培訓再就業。目前這些僵屍企業都是靠銀行貸款,還有一口氣。
去庫存
主要說的是房地產開發的空置樓房,要賣掉空房、去掉庫存。據說各地政府都有去庫存的任務指標。
去杠桿
就是減低負債,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有負債,政府舉債搞某某項目即在加杠桿。
降成本
就是降低整體的稅負水平,5月1號開始實行的營改增即為具體的舉措。
補短板
諸如脫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三去一降一補”其中的核心問題是所謂去杠桿,即減低負債。持續虧損,資不抵債的大型企業,持續向銀行借錢,不會因為“債轉股”而好轉,窟窿只能越來越大,銀行自身的風險就越來越大。個人方面的負債,主要還是供房一族。沈陽曾想給大學生零首付買房,幸好被叫停了,不然後果更麻煩。因為所有這些負債,最終都會轉嫁到銀行的頭上,集聚下去,銀行也會跨的。所以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即不能出現金融危機或曰金融大動盪。
供給側改革是改革制度,改革制度需要一個過程,而當下還面臨迫切的供給管理任務。所謂供給管理是指針對供給側問題而開展的管理。“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並非改革制度,不屬於供給側改革的范疇,而屬於供給管理的范疇。因此,在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同時,還要做好供給管理。
對各級地方政府來說,有的供給側改革可能做不了,需要等中央將頂層制度設計好後才能在本地貫徹落實,但供給管理則完全可以在本地進行。做好供給管理,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進行,另一方面要結合本地特點進行大膽探索。
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2016年如何做好供給管理作了非常明確的部署,具體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各級地方政府要分別在這五個方面做好供給管理工作,同時不能忽視了“去超建”。
第一,“去產能”,即淘汰實體經濟的落後過剩產能。
產能過剩是各地存在的普遍問題,特別是重化工業和出口導向型產業比重較高的地區情況更為嚴重。
產能過剩帶來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債務負擔和金融風險,已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障礙,必須盡快通過供給管理予以解決。
去產能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尊重市場,由企業通過自行淘汰、收購兼並、資產重組等方式主動去產能;二是分類處置,避免“一刀切”,鼓勵探索多種模式;三是標准處置,政府主要通過制定和實施技術標准、質量標准、能耗標准、環保標准、安全標准等去產能;四是依法處置,即按規則、按程序處置不良資產,盡可能避免後遺症;五是穩妥推進,制定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配套政策,做好職工安置等工作;六是淘汰僵屍,做好淘汰或重組僵屍企業工作,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七是培育接續,關鍵是加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附加值較高、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業和新產品。
第二,“去庫存”,即減少房地產行業的庫存。
十多年來各地房地產業高速發展,已形成了供過於求局面,既帶來了高房價問題,也帶來了高庫存問題。高庫存已成為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的主要障礙。而且,房地產還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收入、債務負擔和金融風險等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高度重視、謹慎處理。
房地產去庫存要注意幾點:一是要發揮企業在去庫存中的主導作用,將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減少新的無效供給,作為去庫存的重要手段;二是要加快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購房,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擴大房地產有效需求;三是要通過改革土地制度、財稅制度、金融制度、預售制度等解決房地產發展的深層問題;四是要認識到房地產去庫存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做好打持久戰准備,有一部分房地產庫存因成本代價太高是不可能去掉的,不能不顧代價強行去掉;五是要認識到去庫存只是房地產去泡沫的過渡性手段,房地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通過去泡沫來實現。
第三,“去杠桿”,即降低政府的負債水平。
多年來,許多地方在追求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債務負擔日益加重,積累了很高的杠桿率。有的地方負債佔GDP的比重早就超過了200%,由此帶來了較大的金融風險隱患。因此,有必要採取去杠桿等措施,盡可能地把風險控制在有限的范圍內,避免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
去杠桿要注意幾點:一是要摸清家底,了解本地真實的杠桿率;二是要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嚴控債務增量;三是要加強全方位監管和風險監測預警,規范各類融資行為;四是建立“銀政企”合作機制,三方定期進行溝通與協調;五是以可控方法和節奏主動釋放一些債務風險,淘汰或重組僵屍企業,避免風險的累積;六是要依法處置信用違約,妥善處理風險案件;七是要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防範“道德風險”;八是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
第四,“降成本”,即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
當前實體經濟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受到市場需求縮小與“高成本時代”到來的“兩面夾擊”,導致很多企業效益下降,甚至一部分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十三五”規劃建議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成本、財務成本、電力成本和物流成本等,為企業贏得發展空間。
降成本需要從兩個方面使力。一方面,要通過改革降低成本。如通過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審批制度改革等,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審批,堅決打擊向企業吃拿卡要的違規腐敗行為,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通過財政制度改革和稅費制度改革等,降低企業的稅費成本;通過金融制度改革等,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通過電力體制改革等,降低企業的電力成本;通過流通體制改革和路橋收費制度改革等,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要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尋找低成本要素新來源等,為實體經濟企業開拓消化高成本的“藍海”。如支持企業加大對符合產業升級方向的相關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的力度;通過多種形式組織針對產業升級的人才和技術工人培訓;建立產業升級項目資料庫,為企業投資決策提供信息服務;加快“走出去”步伐,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開拓國際低成本的要素新來源等。
第五,“補短板”,即在一些被忽視或滯後領域增加有效供給。
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補短板”內容包括生態建設、精準扶貧、培育發展新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投資、農村發展等。增加有效供給,即增加有市場需求、符合消費結構升級方向以及能夠產生合理回報的供給。
補短板要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要打好脫貧攻堅戰;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培育發展新產業;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等。當前,重點要補好生態短板和農村貧困短板工作。補好生態短板,要通過生態文明制度改革來實現,如推進壟斷行業改革、資源能源價格改革等,減少和抑制壟斷,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減少土地浪費;推進資源產權制度改革,明確資源保護主體和責任,避免“公地悲劇”,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通過環境制度改革,明確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主體和責任,劃定生態紅線,遏制環境污染惡化趨勢等。補好農村貧困短板,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
最後,“去超建”,即減少基礎設施領域的超前、超標、超大、超量建設。“去超建”是筆者提出的新概念,是針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來說的。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超前建設、超標建設、超大建設、超量建設等問題,需要通過“去超建”,使其回歸正常發展的軌道。
去超建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高度重視去超建工作,將它與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協同推進;二是要分類去超建,區分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程度的基礎設施超建問題,採取針對性措施;三是從根源入手去超建,通過推進政府管理制度、幹部考核制度改革等來釜底抽薪;四是要處理好去超建過程中可能引發的人員安置、債務兌付等問題;五是要將去超建與優化基礎設施結構相結合,加減乘除並舉,盡快形成科學合理的基礎設施體系。
G. 宏觀去杠杠有幾種
3種
一是過度緊縮型的去杠桿。這是非常糟糕的去扒並杠桿,去杠桿當然會帶來金融緊縮,但如果措施不當,金融過度緊縮,就會造成經濟簫條、企業倒氏此埋閉、金融壞賬等局面。
二是嚴重殲螞通脹型去杠桿。通貨膨脹也能去杠桿。通過加貨幣去杠桿,壞賬通過發貨幣稀釋掉了,這種通貨膨脹把壞賬轉嫁給居民,如果過於嚴重,會帶來劇烈的經濟危機。
三是良性的去杠桿。雖然經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還是健康地向上,產業結構、企業結構調整趨好,既降低了宏觀經濟的高杠桿,又避免了經濟蕭條,保持了經濟平穩發展。良性的宏觀經濟去杠桿,要從宏觀上形成去杠桿的目標體系和結構
H. 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控有什麼區別
1、含義上的區別
宏觀調控是政府運用政策、法規、計劃等手段對經濟運行狀態和經濟關系進行調節和干預,以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微觀調控是國家對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所進行的調節與控制。
2、調控對象上的區別
宏觀調控主要是調控有關國家整體經濟布局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領域。凡是涉及國家整體經濟布局,就是宏觀經濟調控法要監管、調整的問題;容易產生「市場失靈」的經濟領域;私人的力量不願意進入的領域,政府需要直接進入或者以適當的方式促成私人進入。
微觀調控的重點是企業的經營活動,微觀調控的對象主要有單個企業的經營活動;單個家庭的收入使用分配;單個商品的效用、豎芹供應量和價格等等。
3、調控目標的區別
宏觀調控的目標是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悉纖磨的基本平衡 , 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微觀調控的目的是增強企業活力,並使其行為規范化。
I. 降低宏觀杠桿率的方法
降低宏觀杠桿率可以從以下途徑入手:
1.大力發展股權金融業、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2.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資產產出比。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
還可以通過抑制房價這種途徑來降低杠桿率。總之,中國宏觀杠桿率不僅是一個結構問題,也是一個效率問題。總需求、內部結構、融資結構和資產產出效率下降都是決定中國宏觀杠桿率的因素。但是,結構和效率是密不可分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效率是結構的反映。因此,在調結構降杠桿的基礎上提高宏觀杠桿率是防範宏觀杠桿率風險的必然途徑。
J. 降杠桿降的是什麼
問題一:金融降杠桿什麼意思 金融杠桿(leverage)簡單的講,就是你以一定數量的錢做著幾倍於這個數量的錢的事情,就像物理學里的杠桿原理,舉個簡單例子期貨中是保證金制度的,假設保證金是10%,那麼你手裡的1萬元錢可以抄10萬元的東西,也就是說你在抄賣的10元標的物,你只交了1萬元,用小資金撬動大資金,導致收益和虧損都會同比例放大。
問題二:在股市降杠桿什麼意思 杠桿是說,比如你在10萬,那你可借(配資)30萬或50萬,加起來,你就有40萬或60萬炒股了。。
降杠桿是要求你不能借那麼多了。
利好與利空要分開看。
降杠桿相當於減少場外資金流入股市,利空。
同時,減少市場賭博風險,是管理層好意。
問題三: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思 降低杠桿是什麼意思 首先定義杠桿一詞,個人理解來自於「財務杠桿」概念.當企業負債經營時,用較小的權益資產支持起了比較大的經營規模,由此產生「杠桿效應」.按這個邏輯,我理解的「去杠桿」就是指企業或經營主體主動降低資產負債率.如果這個理解從根本上就錯了,請用力拍磚.
去杠桿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 *** 去杠桿,二是金融去杠桿,三是企業去杠桿.
一、 *** 去杠桿 *** 去杠桿,就是削減 *** 債務,對中國而言重點是地方 *** 債務.其實中國 *** 整體債務佔GDP比重與美國、日本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相比,還不算高,去杠桿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問題是不透明,讓 *** 、銀行心裡沒底.所以我覺得與其說 *** 去杠桿,不如說是調結構更合適.
第一個問題經濟界討論的很多,見仁見智吧.我沒有具體數據不做判斷,但有一點很明確.
現存債務已是既成事實,投資項目有清償能力還得上最好,還不上就從全國財政大盤子里找錢,實在還不上,就只能債務重組.
當然債務重組最好的辦法不是像早先那樣,再剝離幾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這樣等於全國人民集體買單,效率不高且不公平.而是對銀行的地方 *** 融資平台貸款、相關不良貸款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CLO),吸引投資者來買.悲觀的投資者可以買優先順序,低風險低收益.樂觀的投資者可以買劣後級,高風險高收益.這樣就把地方債務風險從銀行體系轉移到了廣泛的投資人身上,也就盤活了債務存量.
關於第二個問題,最根本的解決方法明確 *** 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建立規范的地方債、資產支持證券(注意,這里指狹義ABS!不是CLO)發行機制,讓真正用錢的和投錢的直接見面,是為用好增量.這一點對承銷商,如銀行、券商們,是利好.
具體到銀行,去杠桿不可能是減少存款,現在看來也只能壓縮同業業務、表外業務了.銀行是整個社會最大的資金來源,同業不讓做,表外業務受限於資本壓力短期內不可能全回到表內,這樣看來全社會資金成本會上升.對銀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難判定,因為我不清楚同業、表外業務給銀行帶來的收益大還是風險大,請大家指教.但對依賴理財產品、同業業務等籌集資金的企業,短期內則是大利空.
有人認為信貸資產證券化是為了金融去杠桿,個人認為理解有誤,應該是轉移銀行信用風險的舉措.信貸資產屬於銀行資產,而賣資產無論如何不會降低銀行的杠桿水平的.因為它和銀行負債端的資金來源根本就是兩回事.不過,如果CLO能夠常規化、可盈利,債務風險就能有效轉移,那長期來看對銀行業確實是一個利好.需要說明的是,CLO的開展,給銀行帶來信貸額度,如果不對這部分信貸流向進行指導控制,很可能資金又會流向 *** 融資平台.這樣的話,反而不利於 *** 去杠桿了.
問題四:"股票市場會繼續降杠桿"什麼意思 本周珠海貝格富股票配資市場震盪幅度將加大。從成交水平看,上證綜指很難在年底前保持每天700億以上成交水平,一旦出現高位縮量,回踩在所難免。年底前市場流動性收緊,也帶來回調風險,投資者應懂得「山高風景好,腳下萬丈淵」。從短線技術走勢看,上證綜指10日均線仍在上攻,最可能出現的短期走勢是股指沖擊120日均線後回踩,待10日均線金叉60日均線後股指再出現反彈。上證綜指時隔1個月後再次站上60日均線,能否就此運行於60日均線上就顯得尤為關鍵,從目前市場多重因素分析,上攻受阻回踩是大概率事件,若從積極角度分析,回踩不創新低的話,市場將開始新的箱體震盪。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的市場地位開始箱體震盪對於股指構築底部非常重要,既然不能V字反轉,那麼低位箱體運行就非常有利於構築底部。不盲目悲觀和樂觀極為重要。
問題五:經濟學里的「杠桿」和「去杠桿化」是什麼意思?求解釋 【經濟學術語】
在經濟學里,杠桿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指「財務杠桿」。一個企業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借貸籌集資金,投入生產,獲得更多的收益。就是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但這樣風險也大,如果生意賠了,虧損大過自有資金的量,就成了資不抵債。一般企業都會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既能多掙錢,又保證可控的風險,指標就叫做「資產負債率」。
廣義的杠桿涵蓋所有「以小搏大」的經濟行為,但核心還是借貸。比如在期貨市場,你有一塊錢,但市場允許你下十塊錢的單。期間如果虧損到了一塊錢,你就強制退出。
宏觀經濟中的杠桿利用的是資金流動倍數產生作用。比如加息減息。加減0.1%的利息率看起來是很少的,但資金流動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反復多次的,所以效用會放大很多倍。為什麼這么說呢。比如張三從銀行借十萬塊錢,可能馬上去商場購物,而商場到了晚上就把錢又存進了銀行。銀行又把錢借給李四,李四開公司,錢借出來了可還存在銀行戶頭里。銀行的錢還是那麼多,只是多了兩層債務關系而已。
當 *** 提高或者降低利息時,會同時對多層借貸關系起到作用,從而產生放大效應。
改變銀行准備金率也類似。
「去杠桿化」(Deleveraging),綜合各方的說法,「去杠桿化」就是一個公司或個人減少使用金融杠桿的過程。把原先通過各種方式(或工具)「借」到的錢退還出去的潮流。
當資本市場向好時,這種模式帶來的高收益使人們忽視了高風險的存在,等到資本市場開始走下坡路時,杠桿效應的負面作用開始凸顯,風險被迅速放大。對於杠桿使用過度的企業和機構來說,資產價格的上漲可以使它們輕松獲得高額收益,而資產價格一旦下跌,虧損則會非常巨大,超過資本,從而迅速導致破產倒閉。金融危機爆發後,高「杠桿化」的風險開始為更多人所認識,企業和機構紛紛開始考慮「去杠桿化」,通過拋售資產等方式降低負債,逐漸把借債還上。這個過程造成了大多數資產價格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的下跌。
單個公司或機構「去杠桿化」並不會對市場和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整個市場都進入這個進程,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被迫或主動的把過去採用杠桿方法「借」的錢吐出來,那這個影響顯然不一般。
在經濟繁榮時期,金融市場充滿了大量復雜的、杠桿倍數高的投資工具。如果大部分機構和投資者都加入「去杠桿化」的行列,這些投資工具就會被解散,而衍生品市場也面臨著萎縮,相關行業受創,隨著市場流動性的大幅縮減,將會導致經濟衰退。
問題六:去杠桿和降杠桿有啥區別 去是去除 降 是降低杠桿比例
這是兩回事 一個是不讓用杠桿
一個是控制杠桿的使用方式
問題七: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降指的是什麼 簡稱降杠桿
降杠桿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 *** 工作報告部署,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通過推進兼並重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自我約束、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債務結構、有序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依法破產、發展股權融資,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助推經濟轉型升級和優化布局,為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問題八:銀行配資遭遇全面降杠桿是什麼意思 沒有利息的配資,有需要了解的嗎?
問題九:國家三去一降一補是什麼意思 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問題十: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來逐步降低企業的杠桿率 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你有個公司,借了銀行的錢,結果還不上了。沒辦法,您老就徹底賴帳,不還了,讓銀行把貸款當做入股資金投資你的公司。這樣,銀行就成了股東,壞帳就沒有了。您老也不用還錢,債務就沒有了,杠桿不就降低了嗎?真是皆大歡喜。
如果中國沒有龐大的國有企業,債轉股的效果可能要好些。但是,低效的國有企業來搞債轉股,很可能導致企業的優汰劣勝,導致社會資源的無效率配置。